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ro—ADM水平影响及预后分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ro—ADM水平影响及预后分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Pro-ADM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10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o-ADM、TNF-α、IL-6的水平,提取患者入组时及治疗5 d后的Pro-ADM值和SOFA评分值,差值记为d Pro-ADM和d SOF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 d后,CBP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 Pro-ADM和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的水平。Pro-ADM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标签: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症;Pro-ADM

脓毒症是多种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病死率大约25%,如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80%[1-2]。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renomedullin,Pro-ADM)浓度测定在脓毒症的预测中是一个新的有用的标志物。连续血液净化技术(CBP)在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临床危重症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是CBP通过对流和吸附机制及使用高通透膜能有效清除SIRS/Sepsis炎性介质,明显改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限制SIRS向MODS的发展,改善SIRS和MODS的预后[3-7]。CB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反应性疾病[8]。本研究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脓毒症后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效果和临床价值及Pro-ADM水平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脓毒血症患者78例,脓毒症诊断依据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标准[2],依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依据其一般指标、炎症反应指血流动力学参数、器官功能障碍指标、组织灌流参数等配对。入住ICU 24 h后进行急性生理学评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BP治疗经右侧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

环。均行HV-CVVH模式治疗12 h,使用瑞典金宝公司Primaflex型CRRT机以及配套的管道和滤器。置换液以后稀释方式输入,输入速度2.0~3.0 L/h,血流量150~200 mL/min。超滤量根据患者容量负荷情况进行调整,每日超滤量30~50 L。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量10~15 U/kg,维持剂量5~10 U/kg。两组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脏器功能稳定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均相同。

1.2.2 标本检测两组患者于转入ICU后即刻和治疗开始后1、2、3、5、7 d 和10 d分别进行检测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TNF-α、IL-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Pro-ADM用新型夹心免疫荧光测量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2、3、5、7、10 d);提取患者入组时及治疗5 d后的Pro-ADM 值和SOFA评分值(SOFA评分参考文献[3]进行),差值记为d Pro-ADM和d SOFA,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观察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ro-ADM、TNF-α、IL-6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血清Pro-ADM、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CBP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3 d后,CBP 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较常规治疗组均明显下降(P<0.05)。

2.2 两组的d Pro-ADM、d SOFA及死亡率的比较两组的d Pro-ADM、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脓毒症患者中可检测相当稳定的中间起源的Pro-ADM,可直接反应迅速降解的ADM活性肽[9-10]。TNF-α、IL-6目前被认为是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关的最重要的几种炎性介质中的早期炎症介质。多个研究表明对脓毒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0和PCT的水平均较常规组下降,可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11-13]。因而本研究采用TNF-α、IL-6指标来衡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分析在Pro-ADM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性以及同TNF-α、IL-6相关性进行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经治疗l、2、3、5、7 d和10 d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三者之间呈正相关。提示Pro-ADM可以作为一项用来表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指标。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采用CBP治疗后,其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 在治疗2 d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其Pro-ADM在治疗7 d后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

而IL-6在治疗10 d后出现了明显下调,TNF-α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Pro-ADM、TNF-α、IL-6在治疗3 d后均明显下降。因而,采用CBP治疗患者较常规方法治疗患者效果更优。杜斌等[14]研究认为,感染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差值可以较好的反映脓毒症和MODS的预后,联合SOFA评分来研究炎症指标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两组的d Pro-ADM和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CBP治疗的患者低于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提示采用CBP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当时对于死亡率未见明显的提高。且研究人员指出,CBP是重症感染患者的一个基本的治疗工具,与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同样重要[15]。

综上所述,CBP治疗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的水平。Pro-ADM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Galley H F.Oxidative stres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sepsis[J].Br J Anaesth,2011,107(1):57-64.

[2]田金飞,汤彦.脓毒血症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14-16.

[3]丁燕晶,陈甘海,李金庭.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2):16-17.

[4]邱海波.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的体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3):238-239.

[5] Peng Y Z,Yuan Z O,Li H R.Removal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endotoxin by veno-venous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 for burned patients with sepsis[J].Burns,2005,31(2):623-628.

[6]余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的进展[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8,6(4):14-17.

[7]孙婷.连续性血液净化与严重脓毒症的治疗[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3):213-214.

[8]夏献颗,郭佐华,章伟,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ICU 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与病情判断上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82-83.

[9]张淇钏,方喜斌,李智业,等.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老年严重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11):1639-1640.

[10] Wang R L,Kang F X.Prediction about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sepsis by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pro-adrenomedullin[J].Chin J Traumatol,2010,13(3):152-157.

[11]孙晨,吴学敏,魏鹂.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sepsis合并ARF患者血清PCT、TNF-a、IL-6、IL-10等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1521-1524.

[12]王建文,彭佑铭,陈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7,6(2):81-84.

[13]熊滨,林勇军,李桂冰.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浆IL-1β、IL-6、IL-10影响[J].右江医学,2009,37(4):389-391.

[14]杜斌,陈德昌,刘大为,等.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78-81.

[15]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重症感染[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3):235-236.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 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 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 病人32例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本次参选的32例病人进行分组对比,本次研究中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病 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肾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的急性生理和 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分比较不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病人治疗 后的APACHEⅡ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脓 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病人治疗中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 能够提高病人的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 脓毒血症也称脓毒症,是指有感染或可疑性感染灶所引起的一种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1]。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身体多器官功能性衰竭。脓毒血症是以过度活跃的宿主炎症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不适应的激活为主要特点 的一种疾病。严重感染迅速激活宿主全身的防御反应,主要包括凝血补体以及不 同炎症细胞。与此同时还会伴随血小板活化和微血管血栓的形成。从而逐渐导致 局部组织缺血,进而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2]。目前对于脓毒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有关人士指出革兰氏阴性菌释放肉毒素和内源性内毒素等都对病情有直 接联系。同时,肾功能损伤也是脓血症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不仅仅给病人带来了 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3]。连续性血液治疗是目前临床中治疗脓 毒血症的治疗治疗方式,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为了分析连续性血液

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1.引言 脓毒症是儿童重症医学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高、疾病情况复杂,给儿童 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局部或全身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多个器官功能。在脓毒症患儿的治疗 过程中,血液净化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代谢产物,调控体内的免 疫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脓毒症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脓毒 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监测和调控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不 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目前尚未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结 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脓毒症 患儿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提高治疗效果。 2.材料与方法 2.1 受试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个月到7岁,平均年龄3岁。所有患 儿均符合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且未接受其他抗炎治疗。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即开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入院后24小时内(早期)、入院后24小时到72小时(中期)、入院后72小时以上(晚期)。每个阶段的治疗过程中,记录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对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记录和分析。 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阶段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液净化对血清 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结果 3.1 患儿的一般情况

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应用进展

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应用进展 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疾病由性别、年龄、种族、遗传、疾病并发症、环境因素等病原及宿主因素共同 作用诱发。疾病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发展迅猛,是临床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 原因。血液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脓毒症治疗中脏器功能支持的主要手段,且 为临床脓毒症疾病治疗的争论热点。研究对脓毒症的临床研究现状、不同血液净 化方式的应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加以阐述,旨在为后续临床脓毒症患者的血 液净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血液净化脓毒症进展 脓毒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热、心动过速以及白细胞增加等。其临 床发病凶险,发病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疾病致病多由微生物感染引发,故临床对针对炎性细胞及介质加以治疗,但临床 相关治疗效果欠佳[2]。因此强化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有效治疗是降低疾病 致死的关键所在。本次综述了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应用进展,分析其临床应用 可行性。 一、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分析 1.1 脓毒症的临床现状及表现 脓毒症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于危重症感染患者,尽管医疗诊疗水平以 及机体器官功能支持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但脓毒症患者高血糖、炎性介质失衡 等严重威胁患者疾病预后,增加患者死亡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脓毒症多发 于外科手术患者、多发伤患者以及严重烧伤患者等,另其在糖尿病、白血病、慢 性阻塞性支气管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疾病患者中亦可发生。患者常表现 为发热、寒战、呼吸心率加快、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增高性感染现象、血管 阻力降低及心排出量增加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糖升高等代谢性变化、肌酐尿素 氮增高及血小板减少等脏器功能紊乱、组织灌注变化等。对于脓毒症疾病的诊断 主要依据其全身症状、炎性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功能障碍参数以及组织 灌流参数等的判定。 1.2 脓毒症的临床发病机制分析 脓毒症的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全身炎症效应、免疫功能异常、凝血 障碍、组织损伤、基因多态性等多方面机制相关。其发生可涉及机体多脏器、多 系统的病理改变。细菌内毒素致脓毒症的机制在临床研究中较为常见。细菌内毒 素可诱发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功能障碍,并可诱发机体各脏器功能的 损伤,直接或间接性的诱发脓毒症。炎症介质激活机制亦较为常见。机体出现炎 症反应时,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主的炎性反应细胞聚集并释放炎性介质,导致 机体的炎性网络效应,诱发各器官以及系统的广泛性损伤。患者机体调节性T细 胞功能失调,炎性介质产生并漂移等免疫功能紊乱机制亦较常见。另外,肠道细 菌以及内毒素位移机制、凝血功能障碍机制以及基因多态性机制均可见临床研究 探讨。徐玉辉[4]在研究中阐述,脓毒症的免疫抑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炎 性因子失衡、免疫细胞数目改变、免疫细胞功能降低等相关。 1.3 脓毒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临床关于脓毒症的治疗研究极为广泛。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治 疗均较为常用。李晓燕[5]在研究中选取12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分别进行乌司他丁 治疗、血必净治疗以及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患者的

最新: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现状

最新: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现状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最主 我国重症监护室要的死因。CHESS研究(Chineseepidemio1ogica1studyofsepsis)发现 z (intensivecareunit,ICU)的患者中脓毒症的发病率为20.6%,90d病死率为35.5%o脓毒症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卫生保健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净化在危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应用时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及替代功能障碍的器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脓毒症血液净化治疗原理 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合并有AKI的患者60d病死率是不合并AKI患者的3~5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1rep1acementtherapy,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均可用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脓毒症患者,CRRT有利于患者液体平衡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发展,除传统的肾脏替代作用外,血液滤过和血液吸附等新型血液净化治疗技术还可显著地清除脓毒症患者血液循环中异常的细胞因子、内毒素等炎症介质。目前,血液净化治疗调节脓毒症免疫反应的主要假说包括“细胞因子峰值假说”(2003年)、“阈值免疫调节假说”(2004年)及“白细胞趋化动力学模型”(2011年)0鉴于此,Monard等提出脓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潜在靶点主要包括:(1)清除血液循环中的病原体(细菌、真菌及病毒等);(2)清除血液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与间歇性血液透析(HD)相比,连续性血液净化以对流及部分吸附为主,对于中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效果较好。其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单纯治疗肾脏疾病的范畴。近年来,CBP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 而随着重症医学(CCM)的发展,作为必备技术支持的CBP技术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CBP的发展及技术优势 1.1 CBP的发展CBP是指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 J。19世纪苏格兰化学家Graham首先提出“透析”的概念;1912年Abel及其同事第一次对活体动物进行弥散试验,并首次命名为人工肾;1977年Kramer等提出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并应用于临床;1980年Paganini等提出缓慢持续性超滤,主要原理以对流方式清除溶质,使其功能更趋于人类肾脏;1998年Tetta等研究表明连续性滤过吸附提高对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清除率;近20年提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近期应用于临床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更是对传统的CBP及吸附再循环系统的综合应用。从而将血液净化的弥散、对流和吸附理论结合起来,并完善了CBP的发展进程:HD、CRRT、CBP及多器官功能支持。 1.2 CBP的技术特点 1.2.1 血液动力学稳定CBP与传统的HD相比,其优点是连续性治疗,可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容量波动小,静超滤明显降低,胶体渗透压变化程度小,基本无液体限制,能随时调整液体平衡,从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符合生理情况,耐受性良好。尤其是大多数MODS患者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D难以进行。CBP在治疗过程中缓慢、等渗的超滤,根据患者病情补充胶体液等,有助于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从而较好的维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1.2.2 溶质清除率高,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机体内环境溶质的清除率是由透析流量和超滤率决定的,如假定尿素分布容积为40 L,清除率为18~30 mL/min,尿素清除指数将在0.5~1.0 d,每周7次HD才能达到超滤率1 L/h的CBP相同的溶质清除率 j。CBP时尿素氮清除率>30 L /d(20mL/min),而HD很难达到。CBP能更好的清除小分子物质,清除时无失衡现象,能更好的控制氮质血症。通过超滤可安全地清除过多液体,容量控制范围大,临床治疗不受限制,有利于重症急性肾衰竭伴多脏器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能很好的控制氮质血症和酸碱、电解质平衡,稳定机体内环境。 1.2.3 清除炎性介质 MODS本质是一种由内分泌介导的机体对全身系统性炎症的适应性、双向性代谢反应,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由内分泌的改变则减少能量产生、降低代谢水平,使细胞的功能减低,产生MODS。当机体处于SIRS状态时,机体对外来打击的反应过于强烈则出现以抗炎反应为主,表现为CARS,更使感染易感性增加,加剧了MODS。无论SIRS还是CARS均使机体炎症反应失控及内环境稳定破坏,这可能是诱发MODS的根本原因。 CBP滤器半透膜的分子质量截流点达50×10 ,多数中小分子均可被滤出,包括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活化的补体成分,B:.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多种药物及毒物、尿素氮、肌酐、胍类等小分子溶质。高通量血液滤过(置换量>6 L/h)时可显著增加对炎性介质的清除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IL4等炎性介质有明显清除作用,并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对细胞因子具有清除作用,并明显改善重建免疫系统内稳态。 1.2.4 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大多数重症患者吸收功能差,加之反复感染、炎症反应等因素,一般都伴有营养不良,而传统的HD由于技术的限制,热卡摄入量及热蛋比往往难以达到重症患者要求,影响营养支持。CBP能安全和充分控制液体,而且能纠正内环境紊乱,有利于营养支持治疗,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ro—ADM水平影响及预后分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ro—ADM水平影响及预后分 析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Pro-ADM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10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o-ADM、TNF-α、IL-6的水平,提取患者入组时及治疗5 d后的Pro-ADM值和SOFA评分值,差值记为d Pro-ADM和d SOF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 d后,CBP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 Pro-ADM和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的水平。Pro-ADM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标签: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症;Pro-ADM 脓毒症是多种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病死率大约25%,如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80%[1-2]。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renomedullin,Pro-ADM)浓度测定在脓毒症的预测中是一个新的有用的标志物。连续血液净化技术(CBP)在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临床危重症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是CBP通过对流和吸附机制及使用高通透膜能有效清除SIRS/Sepsis炎性介质,明显改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限制SIRS向MODS的发展,改善SIRS和MODS的预后[3-7]。CB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反应性疾病[8]。本研究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脓毒症后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效果和临床价值及Pro-ADM水平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脓毒血症患者78例,脓毒症诊断依据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标准[2],依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依据其一般指标、炎症反应指血流动力学参数、器官功能障碍指标、组织灌流参数等配对。入住ICU 24 h后进行急性生理学评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BP治疗经右侧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体外循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目的:探究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重症脓毒血症诊治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同时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持续治疗4周后,对照组3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91.89%,试验组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94.59%,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ICU平均停驻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療前Th1/Th2、TNF-α、IL-1β、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Th1/Th2、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心率监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标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临床效果 作为全身炎症性疾病,脓毒血症的主要引发因素包括寄生虫、真菌、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该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1]。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属于肾脏病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扩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创伤、脓毒症及感染等领域[2]。此次研究特就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重症脓毒血症诊治的74例患者资料,12例血源性感染患者,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0例腹腔内感染患者,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重症肺炎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符合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入院前进行过其他免疫调节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女16例,男21例;年龄31~68岁,平均(51.7±10.2)岁。试验组中,女18例,男19例;年龄29~67岁,平均(52.2±10.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坏死创面组织清除、确定病原菌及抗菌治疗、营养补给等常规治疗方式。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同时,试验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所应用置换液配方具体为:25%硫酸镁3.2 ml,10%氯化钾12 ml,5%碳酸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脓毒症救治中的应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脓毒症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救治重症脓毒症的疗效。方法回顾 性分析,46例重症脓毒症症患者, 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抗 感染、抗休克、抗凝、免疫调理等常规治疗;CBP 组21例, 采用常规治疗+ CBP。分别观察2 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PACHE 评分、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 (CVP)、平 均动脉压 (MAP)、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21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加用CBP治疗后, 各项指标、有效治愈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清除重症 脓毒症克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和毒素, 改善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抢救成 功率。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脓毒症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91-02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和大手术后等临床重症患者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器官损害等问题。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又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是指各种可以连续缓慢清除水和电介质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的不断研究发 展,CBP已成为现代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院重症医学科于2006年3月~2011年11月住院期间发生的4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抗感染、充分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抗凝、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33例, 女15例, 年龄18~72(53.5±11.2)岁。原发 病因: 手术后并脓毒症16例,重症肺炎1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心肺复苏 术后5例,严重烧伤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 (25例)、 综合治疗 + CBP组 (21例)两组。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APACHE 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选病例均符合《拯救脓毒症运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 指南》重症脓毒症的相关概念和临床诊断 [1]。CBP组除了用CBP以外,抗感染的 策略,免疫调理,营养支持,抗休克及呼吸机辅助等治疗与对照组相同。CBP组 采用床边CVVH模式治疗使用 MEDICA(意大利) 血液净化机, AV600S (Fese-nius)滤器,管路和滤器为一次性;置换液采用南京军区总医院介绍的置换液配方,以前稀释 方式输入,流量为 3600-4200mL/h , 血流量为 150-250ml/min; 超滤量根据全天治疗 量和生理需要量设定。抗凝用肝素(首剂10mg,追加量 5mg/h), 或者低分子肝素, 有明显出血倾向时采用无肝素法或者体外局部抗凝法。每 30-60min以10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滤器。尿量正常患者CVVH 治疗72h, 少尿或无尿患者CVVH治疗 72-108h。 1.3 观察项目及功能评估对照组及CBP组均动态监测APACHE 评分、血乳酸 水平、CVP、MAP、 PaO2/FiO2。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 ±S表示,分别行t检验 及独立资料的F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023脓毒症休克:管理和预后全文

2023脓毒症休克:管理和预后(全文) 摘要 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在过去几十年中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这一增长,脓毒症仍然是入住ICU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负担。脓毒症休克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包括器官衰竭和其他长期并发症。由于其动态的临床表现,已经制定了有效改进诊断和管理的指南和工具。然而,由于目前的指南和研究对比存在不一致性,仍然需要循证标准化程序来诊断、治疗和随访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标准化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管理脓毒症,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脓毒症休克由于其临床特征和生理动力学的多样性,通常难以控制,影响预后。因此,本综述介绍了文献中关于脓毒性休克诊断、管理和预后的可用数据,以概述脓毒症休克的最新最佳实践方法。类别:急诊医学、预防医学 关键词:指南,管理,诊断,脓毒症,脓毒症休克 引言及背景 脓毒症是入住ICU的主要原因,也是高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负担。2009年,脓毒症是美国最昂贵的医疗保健疾病,占医院总费用的5%。由于治疗每位脓毒症患者的费用约为5万美元。此外,在英国进行的研究

估计,治疗严重脓毒症每年将花费医疗系统约25亿英镑。 2008年至2012年间在加泰罗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每年增加7.3%,从2008年的167.2/10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61.8/10万人。不过,全球发病率的增长率估计为9%o据报道,截至2017年,脓毒症每10万人中有148.1人死亡,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亡。其死亡率从高收入国家的15-30%到低收入国家的50%或更高不等。研究表明,与脓毒症相关的入住ICU人数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美国费城三家医院与脓毒症相关的入院率从3.9%增力口至IJ9.4%,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这一数据,则从2000年的7.2%增力□至IJ2012年的11.1%。 尽管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仍然缺乏,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但最近一项旨在确定全球脓毒症发病率的评估发现,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的总体发病率分别为每10万人/年288例和148例。本综述旨在介绍脓毒症休克的文献数据,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脓毒症休克最新的最佳实践和方法。 综述 临床粉正 严重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疗相关感染的结果。其体征和症状包括发烧>38。(:、呼吸急促、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厌食、呼吸频率≥22∕mir‰精神状态改变、心动过速和缺氧等。肺炎引起的脓毒症可出现体温低于36℃、呼吸音异常和痰液生成。最常见的最初来源是肺炎,几乎占所有病例的一半,肺炎之前可能有尿路和腹腔感染。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 南 2022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根据新的定义,将脓毒症定义为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存在循环、细胞/ 代谢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或更多的患者死亡。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 死及卒中相似,及时识别与恰当处理脓毒症患者可改善预后。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自2022年发布首部脓毒症与脓 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以来,分别在2022年、2022年进行更新,2022年的更新于2022年1月正式发布。本指南旨在为成 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处理提供指导,但所推荐的内容不能取代临床医师的决策。 本指南推荐的级别包括强、弱2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很低4级,无法分级的强推荐那么为最正确实践声明(BPS)。具体的推荐内容如下:

一、初始复苏 1.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临床急症,推荐立即开始治疗与复苏(BPS)。 2.对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进行液体复苏,需要在起始3小时内输注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3.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BPS)。 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得出明确的诊断,推荐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例如评价心功能)以判断休克的类型(BPS)。 5.建议尽可能使用动态指标而非静态指标来预测液体的反应性(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6.对于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初始的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1mmHg=0.133kPa)(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脓毒症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脓毒症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李世亮;陈明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年(卷),期】2022(50)11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 subtype,Presepsin)、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3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同期于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进行对照研究,并根据住院28d内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47例与死亡组26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24h内血清Presepsin,sTREM-1及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reseps in(1225.97±160.25)pg/ml、sTREM-1(12.92±1.84)μg/L、IL- 6(445.93±65.24)pg/m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t分别为54.259、13.442、38.611,P<0.05)。血清Presepsin+sTREM-1+IL-6联合检测用于脓毒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3,敏感度为98.63%,特异度为96.00%,表明血清Presepsin+sTREM-1+IL-6联合检测用于脓毒症诊断的效能更优。死亡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resepsin(1708.13±206.75)pg/ml、sTREM- 1(15.91±2.13)μg/L、IL-6(642.31±91.77)pg/m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分别为15.838、10.256、14.837,P<0.05)。血清Presepsin+sTREM-1+IL-6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值为0.936,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5.74%,表明血清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 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 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 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 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 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 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 <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而治疗时 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61-02 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是临床救治危重患者的常用措施,而因受到患者自 身危重病情的影响,常伴有不安、焦虑、恐慌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明显影响 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2]。本研 究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40例危重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较为 满意,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 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①均因自身病情需接受CRRT治疗;②神志均为清醒,可配合治疗;③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最低年龄24岁,最高年龄77岁,平均年龄(44.26±10.43)岁;疾病类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肝肾综合征10例,急性肾衰竭7例,有机磷 农药中毒9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重症胰腺炎3例。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最低年龄25岁,最高年龄79岁,平均年 龄(45.09±11.29)岁;疾病类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肝肾综合征12例,急 性肾衰竭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重症胰腺炎4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 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为遵医嘱用药、监测病情,一旦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因危重患者的病情较 为危重,往往缺乏治疗成功的信心,故常伴有恐惧、不安、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存在较大的情绪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以便及 时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变化,向患者耐心讲解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优势,使患 者认识到只要充分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急救时护理人员注 意配合默契、操作准确,通过扎实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并对各种仪器参 数进行及时的调整,有效减少报警声,以防止这些不良的声光刺激影响患者的情

血液灌流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液灌流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与陕西省泾阳县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灌流组(HP组)和非灌流组(NHP组),非HP组按常规给予血流动力学支持、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局部病灶处理、营养支持及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HP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观察全部病例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H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HP组较NH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可以清除脓毒血症患者体内的部分炎症因子。 标签:血液灌流;脓毒血症;炎症因子 严重脓毒血症是创伤、烧伤、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失衡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1]。近年来,多种内毒素吸附材料的研发为重症脓毒血症的治疗增添了一些新的治疗思路。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通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将净化了的血液回输体内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本实验主要用于研究血液灌流对脓毒血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从而平衡机体免疫,减轻组织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ICU与陕西省泾阳县医院ICU收治的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5岁,平均(55.4±8.6)岁,其中重症肺炎13例,急性消化道穿孔7例,血源性感染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4例。患者均达到重症脓毒血症诊断标准[2]。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组(HP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重症肺炎7例,急性消化道穿孔3例,血源性感染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常规治疗组(NHP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重症肺炎6例,急性消化道穿孔4例,血源性感染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外科处理、血流动力学支持、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局部病灶处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1.2.2血液灌流方法使用单泵机(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出产)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深圳市易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CW-CVCT-2型),树脂灌流器为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 330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氧 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98例严重脓 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49例,血液灌流联合CRRT)与对照组(49例,CRRT)。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 应激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O、NOS、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 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可显著提高对 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脓毒症;氧化应激水平 脓毒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而导致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的发生。根据相关研究指出,脓毒症具有极高发病率,是导致ICU患者 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近年来医学 技术的发展,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CRRT是临床中的新型肾脏替代疗法,可连续、缓慢对水分与溶质进行清除,从而起到对血液净化的效果[1]。 本次研究针对血液灌流联合CRRT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9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 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9例,男25例, 女2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26±3.15)岁;对照组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5.32±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异常患者;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CRRT治疗。采用CRRT血液净化仪,选取患者股静脉行血管通路,对患者行连续静脉血液透析模式,保持血流量100~180ml/min,超滤量与CRRT清除率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持续48h,每次间隔24~48h,每周2~3次。 观察组患者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采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3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在血滤器前进行治疗,CRRT治疗措施与对照组患者相同,但在每次治疗结束前,串联HA330行血液灌流治疗,每次150min。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对比。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降低>50%;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降低>25%;无效:症状并未改 善甚至加重。 氧化应激水平对比。包括NO、NOS、SOD、MDA等。 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包括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研究 【摘要】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其病理生理过程中伴随着炎症反应的持续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的观察和血液净化方法的比较,发现血液净化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时机和方式对病情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的讨论指出了血液净化在脓毒症治疗中的重要性。我们建议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以更好地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来治疗脓毒症患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存率。 【关键词】 关键词: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血液净化、影响因素、临床意义、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时机和方式、研究建议。 1. 引言 1.1 背景和意义 脓毒症是一种炎症反应过度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患者。在脓毒症患儿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常常是导致器官功

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准确监测和调控患 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目前,血液净化已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患儿的治疗中。血液净化 通过去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调节机体内环境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 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病情。关于不同时期血液净化 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仍存在许多争议和不明 之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 平的影响,并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的效果,同时分析影响血清炎症 因子水平变化的关键因素。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临床提供 更为准确有效的血液净化策略,从而为脓毒症患儿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时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 平的影响,通过观察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 期血液净化方法的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探讨临床意义,旨在为脓毒 症患儿的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改善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 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建议,促进脓毒症患儿的康复与治愈,推动相 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1.3 研究方法

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休克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高容量血液滤过以及血液灌流结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治疗前的血浆炎性因子与内毒素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治疗后的血浆炎性因子与内毒素水平上对比,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对比两组的病死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血液灌流结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脓毒症休克 脓毒症休克是指机体发生严重感染后经足量液体复苏仍然持续有低血压、低灌流状态,例如:急性意识改变、少尿、乳酸锌酸中毒等临床综合征,该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有着严重的影响,并且会诱发细胞、代谢异常、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机内内循环障碍[1],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增加死亡率。血液滤过是目前血液净化的常见方式,但是持续治疗会受到透析膜的限制,而血液灌注可以有效清除患者机体内代谢产物,弥补血液滤过的不足,基于此,本文选取两者联合的方式,并以如下的分组方式,分析其对脓毒症休克的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0例,均为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

对照组:本组30例中有16名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6岁, 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为(45.73±2.13)岁。 实验组:本组30例中有17名男性患者,13名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7岁, 年龄最大62岁,平均年龄为(45.65±2.02)岁。 以上患者的基本治疗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入院后均执行临床常规治疗,例如: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管活性药物、 抗菌治疗等。 对照组: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置换液配比3:1,血流量150- 250ml/min。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治疗后2h移除一次性血 液灌流器,以肝素局部抗凝法,1000-3200IU/h滤器前持续灌注,治疗时间9- 11h[2]。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d[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浆炎性因子、内毒素水平以及病死率。 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为SPSS25.0统计学软件,所得计数资料采 用卡方进行研究,并以n以及%进行表示,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研究, 并以(x±s)进行表示,把结果p<0.05设定为标准值,得出的结果差异性显著,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