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On the teaching of composition layer by layer

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xxx中学郑雄民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效果不佳。由于训练

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学生资源薄弱班级的学生,普遍视作文为痛苦。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个原因是因为家庭的局限,错失了孩子潜能发展的敏感期。朱棣云同志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说:“孩子在学习写作时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由语言发展的早期造成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语言发展敏感期的状况,给学习写作提供了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对后续的学习意义重大。因为,错过了敏感期,很难达到原本可以达到的理想水平。”孩子们从“从3岁开始到8岁,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正确提供良好的环境刺激,如多听多看、多接触、多问多说,加上适当引导,可以培养各种良好的感觉、直觉,包括语感和写作直觉。那些一上学就能写文章的孩子,就是因为发展了良好的语感和写作直觉。这些正是写作最重要的基础。”学生资源贫乏班级的学生的父母们,受教育的平均程度都很低,普遍都为生计而辛劳,间或还有其他障碍,也许他们原本就不知朱棣云同志所讲的知识,也许即便是知道也没有时间为自己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孩子“正确提供良好的环境刺激”。

另一个原因是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关系的。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不能帮助学生消除厌恶作文的情绪;教师

的策略不当,不能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

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学生的情感、态

度不积极,任意流失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

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

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

同时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新教材也没

有专门的作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

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是这样说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

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

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

情实感。这是国家赋予语文教育的崇高使命。一方面是学生资源

的薄弱,一方面是国家任务的崇高要求。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呢?

笔者着实费了思量。在反复分析班级实际和新教材实际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这样的策略:着眼于成功激励,着手于降低难度。即:

以降低写作教学难度来搭建学生寻找成功信心的桥梁,推动学生

学语文、用语文,逐步向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靠拢。《语文课程

标准》“总目标”指出,初中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课程标准》

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

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

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

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

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

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

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就笔者任教的班级而言,这十项具体要求只能分阶段实施,才可能收到实效,否则,不仅

不能让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反而可能使写作教学举步维艰,导

致《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难以完成。任何学科本身及学科之间

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体系,知识的排列必须按照科学体系的逻

辑顺序,教学也应遵循这顺序系统地进行。而且学生的认识发展

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水

平会逐步提高。教师要掌握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特别是要了解

所教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能力的发展水平,并根

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工作。由近及远、由

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是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学习是

个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不

是跳跃式急剧前进的,不能操之过急,决不能突击、冒进,不可

企求一蹴而就,不能拔苗助长,一定要打好基础,逐步积累,循

序渐进。钱梦龙老师曾经接手过一个初二“双差班”,对一次题

为《我的一家》的作文提出了两项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

正中;文章要分段,家里有几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接下来就是一堂作文讲评课。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早已响过,可大部分学生仍在课桌间穿来穿去,打闹的、傻笑的、嚷嚷的,

使整个教室乱糟糟、闹哄哄的。上课以后,等到教室里初步安静

下来了,他请各组组长帮我把本子发下去,等待着一种戏剧性的“轰动效应”。果然,当同学们打开作文本,一看之后,立即出

现了意料之中的强烈反响,有高声嚷的,有拍手笑的,有把本子

往上抛的------“哈哈!85分,我得了85分!”“老师,寻什么开心,凭我这个水平,90分,像吗?”“我这篇作文,天晓得写

了什么,也得了80分,老师,寻开心可不作兴!”这些往常作文“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当然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结论只能是“老师在跟我们闹着玩”。

可是,钱老师的表情是严肃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等课堂稍稍

平静以后,他郑重其事地说:“在学习问题上,老师从来不开玩笑。打这些分数,我都是经过种种考虑的。我相信我打的正确。

你们的作文完全符合我提出的两项要求,得90分以上的作文,还

超出了老师要求的目标。”从此,转机终于出现了。由于每次作

文都提出一两点具体的要求,学生作文的面貌渐渐改变了。这个

例子说明:教学,首先不是教知识、教本领,而是想方设法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