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规划(三稿)

扬州-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规划(三稿)
扬州-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规划(三稿)

扬州市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三稿)

汽车船舶产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等特点。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我市汽车船舶产业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特编制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基本情况

我市汽车船舶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形成轿车、客车、特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大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主力船型同步发展,零部(配)件同步推进的产业格局。

2009年,全市汽车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99亿元,同比增幅达41.4%,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增幅1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3.4%。其中:汽车工业实现总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4%,整车产品销售约4.7万辆;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60.6%,造船完工量340万载重吨。

预计2010年,全市汽车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汽车工业实现总产值330亿

元,同比增长23.1%,整车产品销售超过5万辆;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470亿元,同比增长42%,造船完工量超过500万载重吨。

(二)主要特点

1、产业集聚凸显

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我市汽车船舶产业集聚现象凸显。

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方面,全市在册车辆产品生产企业15家,其中:国家公告内汽车制造企业2家,汽车改装企业13家。已初步形成了仪征、市开发区、江都三个产业集群。目前,这“三大板块”占全市汽车工业总量的90%以上。

在船舶制造方面,全市在册造修船企业156家,主要造修船骨干企业均集中于“三园一基地”,即邗江船舶(重工)产业园、江都船舶工业园、仪征船舶工业园和太平洋船舶配套产业基地。这“三园一基地”同样占全市船舶制造业总量的90%以上。

2、产业基础雄厚

汽车工业方面,全市共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400余家,主要产品有“荣威”、“亚星”、“汇众”、“JAC”(江淮)等品牌的轿车、大中轻型客车,“THT”(通华)、“盛达”、“银宝” 等品牌的专用、特种、半挂车,“JAC”(江淮)微(轻)卡等,并拥有一批相关配套企业。

船舶工业方面,仪征、邗江、江都三地沿江地区,共有船舶生产企业37家,拥有万吨级以上干船坞11座、船台45座,在建5万吨以上干船坞3座,年生产能力达600万载重吨。主要产

品有5~10吨级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等。

3、发展后劲增强

“十一五”前4年,全市汽车船舶工业共完成投资316亿元,49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全市汽车船舶工业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8项,在建项目总投资302亿元,其中主要有: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总投资68亿元的造船基地项目、中集通华有限公司总投资14亿元的中集工业园项目和舜天(扬州)造船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等,项目完工后可新增800亿元的生产能力。

目前,又落实了一批诸如上海大众整车生产基地、江淮轻卡、九龙汽车等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整车及零部件项目。随着在建和在手项目的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我市汽车工业将迎来一个爆发性增长态势。

4、创新能力提升

至2009年底,我市汽车船舶行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拥有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至2009年底,我市汽车船舶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的“双环”),江苏省著名商标8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的“双环”牌内燃

机活塞环),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

亚普汽车部件公司研发中心拥有目前亚洲最完整的开发手段和汽车油箱系统成套检测设备,具备了全球同步开发的能力,是国内第一家向国外输出技术的汽车零部件汽车。

2009年,大洋造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皇冠”系列船型首制船的交付标志着我市船企向绿色造船又迈进了一大步,该型船在航速提高12%的基础上降低了能耗10%,受到市场普遍欢迎。2010年,中海(工业)也将拥有1~2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型。

5、顺应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是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我市目前已有亚星客车股份、飞驰动力科技、五环龙电动车、凯尔斯迈、华富等企业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亚股公司是我市目前唯一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拥有国家《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其新能源产品项目覆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已有四个成熟车型,纯电动客车已有6个成熟车型,总共10种产品覆盖7米到12米6个产品系列;飞驰动力科技目前已基本具备了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整车动力系统集成的研发能力;五环龙电动车公司主要产品有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游览车、电动货运车、电动巡逻车和电动专用车等5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先后被北京奥运会、济南全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选为服务用车;凯

尔斯迈公司的纯电动轿车2009年12月份产品通过欧盟EEC认证,同月,作为我国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节能环保产品展”的纯电动轿车唯一参展车型,与宝马、奔驰、雪铁龙、三菱等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同台竞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赢得了荣誉,也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6、龙头企业增多

预计到2010年底,汽车船舶行业产销超100亿元的企业有1家(大洋造船),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1家(中海工业),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将达10家左右。

亚普汽车部件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塑料油箱制造基地。2009年,亚普公司以年销售塑料油箱258万只的经营业绩跻身世界塑料油箱行业前四强。

2009年,我市3家重点骨干船舶生产企业的产值、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市船舶行业的42%、55%、69%和81%,其中大洋造船以113.1万载重吨的造船完工量居全国造船企业第十位,成为我市首家完工量超百万载重吨企业。预计2010年中海工业年产也将超百万载重吨,另有两家船舶生产企业年产将超50万载重吨。

(三)存在问题

我市整个汽车船舶产业在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汽车船舶许多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目前较

少;龙头型、基地性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低下;一部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经济效益较差;配套产品发展滞后,高新关键配套件仍有缺失,产业链条亟待加长增粗等等,这些问题需在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克服解决。

二、发展环境和趋势

(一)全球市场复苏缓慢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汽车船舶业均受到严重冲击,普遍陷入低迷境地。汽车产业应该算是继金融服务业后,受金融风暴影响最深的产业,以及油价高涨,都使得全球在2008与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呈现衰退;船舶工业在运力过剩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新造船价格屡创新低。

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曙光。在各国政府提振政策的拉动下,全球车市持续下滑的颓势终于出现转机。但复苏是缓慢的。据统计,2009年全球乘用车销售市场从2008年的5830万辆下跌至5280万辆,衰退幅度达9.5%,估计2010年将较2009年略为回升4.6%,依此趋势预估至少要到2012年全球新车销售市场才有可能回到2007年的水准。

新造船价格虽然有所回稳,综合反映几大主力船型价格的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在探底至13年来的最低点136点以后回升至142点,但较2008年9月的历史高位仍跌去25%,订单有效需求相对于建造能力的不足直接制约着世界船舶市场的回

暖与复苏。

(二)国内形势一枝独秀

在国家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促进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市场在全球逆势上行、造船业占世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双双在经济危机中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2009 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我国汽车产销均突破1360 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其中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 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速最快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在中国,汽车持续增长的需求潜力,使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政府不同部门的一致认可,为未来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汽车业或将以较快的速度健康发展。

船舶制造业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个百分点、23.9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在造船总量上进一步拉开了与日本的差距,与韩国呈并驾齐驱之势,已成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2010年,预计中国汽车船舶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在10%左右,有望达到1500 万辆;船舶制造业三大造船指标继续领先于韩日两国,全年造船完工量将超5500万载重吨,主要经济指标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未来竞争十分激烈

就汽车产业而言,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汽车巨头们被迫调整整合,也为全球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变量,中国汽车市场正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最后稻草”。丰田、通用和克莱斯勒尽管还在酝酿着相互收购的前戏,但在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中国市场,它们不仅没有放缓在华的扩张脚步,反而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使得我国汽车产业竞争更趋国际化、日益激烈。“如果说30年前能源危机成就了丰田汽车第一的位臵,那么30年后跨国汽车巨头的争夺也会在中国重演。”同时,金融危机使中国汽车市场由高速发展期提前进入到稳定增长时代,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臵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涉及到生产制造、销售、市场营销和后市场等各个环节。其目标是资源整合后的相关组织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以便适应整个行业低速增长的需要。

作为产业链领导地位的生产企业的整合已经开始,其必然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格局和发展。在制造环节,现有的集团和区域割据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以满足成本更低的原则;在销售环节,经销商的结构、组织形式、布局也会随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单店经营的小经销商很难长期维系,将被快速淘汰;在营销层面,传统的营销方式使企业不堪重负,差异化、区域化和精准化的营销将被广泛使用;在后市场流域企业的规模将迅速变大,专业、便利、经济的快修连锁模式将迅速成长。

我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全球总体运力过剩和世界已有巨大的造船能力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并存,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落后产能的淘汰也在所难免,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臵将成为今后3~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题。

三、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汽车船舶转型升级的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低碳型产业为目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汽车船舶产业的经济规模化、技术现代化和结构合理化,构建有我市特色的创新型、低碳型汽车船舶工业体系。

(二)总量目标

规划到2015年,全市汽车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0亿元,5年的年均增幅为28%以上。

汽车工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其中:汽车整车产销量力争超过70万辆(上海大众30万辆、上汽仪征5万辆、新能源汽车10万辆、亚星等客车1万辆、中集通华等特种及专用车5万辆、江淮轻卡10万辆、九龙商务车10万辆),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零部件行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

船舶工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形成造船

能力1200万载重吨以上,年产量超1000万载重吨。

(三)做大做强目标

规划到2015年,年产销过百亿企业3家以上,年产销过50~100亿企业5家以上,年产销过10~50亿企业15家以上,形成百亿企业为龙头,50亿企业为支撑,10亿企业为后备,亿元企业为基础的梯次结构。

(四)技术创新目标

规划到2015年,建立省级以上“两站一中心”2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100项以上,开发重点新产品200只以上。

(五)项目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汽车船舶产业计划实施26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83亿元,项目达成后预计可形成1575亿元的生产规模,实现利税110亿元。(见附表)(六)产业布局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重点发展仪征、市开发区、江都三大产业基地,到2015年,这三大产业基地总量规模分别达到1000亿元、200亿元、500亿元。

1、仪征汽车工业园产业基地。以轿车(含SUV、MPV)制造为龙头,全力支持上海大众第五工厂早日建成投产达产。吸引并大力支持原配套零部件厂商和国内外其他零部件企业前来投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国内重要的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

地。

2、市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以新能源汽车、客车、专用(特种)车整车生产、研发,汽车底盘、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汽塑油箱总成、散热器等生产、研发为主,配套以汽车服务贸易。

3、江都汽车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巩固提高客车制造业,大力发展微(轻)载货车、专用(特种)车,加快零部件基地建设,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零部件生产“小巨人”企业,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

船舶工业重点建设“三园一基地”,到2015年,“三园一基地”的总量规模分别达到邗江船舶(重工)产业园150亿元、江都船舶工业园400亿元、仪征船舶工业园300亿元和太平洋船舶配套产业基地150亿元。

1、邗江船舶(重工)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10万吨级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远洋和特种船舶制造。

2、江都船舶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滚装船、油品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等大吨位、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

3、仪征船舶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经济环保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及标准内河船等船舶修造。

4、太平洋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基地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建立完善船舶配套6大中心,发展海洋平台模块和各类海洋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

(七)发展重点

技术方面

1、汽车产业

重点研发汽车制造业工艺设计技术,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综合集成技术,汽车电子信息技术,车用信息安全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动力藕合及传动装臵技术,新型汽车零部件设计技术,面向欧4标准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2、船舶产业

加快信息技术在船舶制造业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管理等各环节中的应用,推进全数字化造船;优化船型设计,实现新型船舶的低碳化,主动应对新船能效指数(EEDI)等国际海事组织(IMO)新规则、新规范、新标准的施行,寻求节能环保、满足标准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采用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建造过程中的物资和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加强船体建造、船舶舾装、船舶涂装、造船模式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应用高效焊接技术、壳舾涂一体化技术、生产设计技术、区域造船技术、模块化技术、柔性制造技术、

预舾装技术及船体外板水火加工自动成型等技术;支持关键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档次。

产品方面

1、汽车及零部件

整车以轿车和专用(特种)车为重点,提升客车发展水平和规模,做大商务车和微(轻)型载货车。零部件工业面向国内、国际配套,加强研发等公共平台建设,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关键、高技术零部件的比重;提高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以适应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比重中不断上升的趋势。

加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开发,尽快形成高水平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取得明显突破,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尽快实现商业化。

2、船舶制造业

经济环保型三大主力船型:以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为重点,设计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10万吨级的节能环保型散货船;以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油轮(VLCC)、30万吨级矿砂船(VLOC);以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2000TEU集装箱船;全面打造低碳型船舶,提升绿色造船水平,抢占下一轮船舶产业

竞争的制高点。

高技术含量特种船舶:以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为重点,设计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液化石油气船(LPG);以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学品船;以鼎衡(江苏)造船有限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以下高标准不锈钢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LPG)和液化天然气船(LNG),“十二五”末达到年产16艘船的规模;以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为重点,专门研制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的液货船和游艇,坚持“专、精、特”发展方向,“十二五”末达到60亿元的生产规模。

海洋工程装备产品:以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海工装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船舶、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等),“十二五”末海工产品产值规模达到60亿元人民币;以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系列海洋工程辅助船舶;以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海洋工程船舶,“十二五”末形成年产15~20艘的规模。

配套产品:以太平洋船舶配套产业基地的六大船舶配套中心为核心,形成相关配套产品产业集聚,延长增粗产业链,同时,发展海洋平台模块和各类海洋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以中船重工723研究所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各类船用雷达设备等。

(八)、保障措施

1、健全政策导向机制。

在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按照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制定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以园区为载体,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对汽车船舶产业新增50亿元以上企业、新引进和实施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新增上市企业、新上新能源汽车和海工装备重大投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奖励及相关规费减免。

2、强化园区承载功能。

加快工业园区、基地的功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坚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搭建区域性的研发、信息、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引导同行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集中,形成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延伸拓展产业链,做大产业。

3、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进一步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科技型企业,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大型汽车船舶生产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能力。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开拓投资来源上,按照产业规划的要求,遵循产业发展的方向,编制产业链、产业特色招商项目,实行专题招商和产业招商,着力引进龙头型、关键性、高新化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发

展、链式发展、集约发展,不断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5、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商品批发市场,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及其它中介性组织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的交流与协作,建立和完善整个行业的管理、服务体系。

6、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对年度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完成情况、重大项目落实和实施情况、重点技术和成果转化情况实行定项、定量、定时、定人考核,严格奖惩。

附表一:扬州市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表附表二:扬州市汽车船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附表三:重点企业培育规划表

【汽车行业类】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告

(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 告

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告 10.3.18版 背景和需求 1国内研发和产业化基础 1.1目前产品技术水平和关键技术掌握情况 1.1.1充电机关键技术情况 十壹五期间,国家制订了加快落实“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为了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运行需要,国内“十城千辆”计划的试点城市纷纷开展中小规模充电站建设工作。我国电力科研机构在配用电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控制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充电站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开发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试验检测能力。 在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研究领域,已经进行了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在电动汽车充电机、动力蓄电池成组应用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研发出系列充电机,参和建设了奥运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和上海世博会充电站(电池更换站),进行了电动汽车供充电系统相互影响研究和测试,开展了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配套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建成了国际领先的电池特性实验室。在快速充电技术方面,国内的多家科研机构都开展了研究。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在恒极化快速充电方式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果。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及装置,将电池剩余容量从20%充到80%,充电时间缩短至常规充电时间的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充电机产品性能有待进壹步提高:目前使用的充电机产品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轻载条件下的转换效率较低,对不同车辆及电池系统的适应性较差;1.1.2充电站关键技术情况 自“九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研发为重点,已经对电动汽车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多种车型,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示范运行工作。和车辆示范相配套建设了部分充电站,初步掌握了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的设计方法,且建成了壹批充电站。其中2008年建成的北京奥运电动公交车充电站采用电池更换方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已建成的国际规模最大的充电站。结合奥运充电站,国家电网X公司专项开展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电网相互影响的测试和研究工作。 1.1.2氢能基本设施关键技术情况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氢能基础设施的研发,通过863项目的支持,完成了俩座加氢站的建设,初步掌握了加氢站的系统集成技术。但目前国内加氢站数量仍然较少,制氢技术也比较单壹,设备的开发和集成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的差距,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设备水平仍达不到加氢站的实际要求,加氢机、压缩机、高压储氢瓶组等关键设备等基本依赖于进口。国内目前最高的加注压力为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1.2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 1.2.1充电站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 2010年初建成的上海世博会充电站用于满足12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电能补充需求。站内主要设备有112组备用电池、2套(4个)电池快换机器人、28个单元(每个单元可放12个电池箱)电池充电和存储架,28个单元充电器架(每个单元可放9kW充电机8台,30kW 充电机4台)。针对锰酸锂电池采用7台9kW充电器为壹个车的电池进行充电,针对磷酸铁锂电池采用俩台30kW为壹个车的电池进行充电。2009年,在北京市北四环健翔桥建成了北京纯电动乘用车示范充电站。武汉市利用市公交集团的场站资源,共同建立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维修保养阵地,在市区内建立了电动车辆的充电站。天津市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发区各建设壹个充电站。杭州市建立了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2座充电站(换电站维护中心)。株洲在株洲市黄河南路公交河西基地院内,建有五个充电车位,壹个带维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旅游管理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彭莉莉 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剧,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必将影响今后旅游业增长的发展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扬州市必须走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本文在对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1965年——2008年世界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前十名排名,我国是排放量第三的国家。中国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低碳旅游随之而诞生,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业提供环保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破坏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低碳旅游是一个新的理念,它的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它是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含义的环保旅游。是将旅游的发展、

低碳理念、生态旅游充分整合,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生态保护为重要标志。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开发形式。它必将成为以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二、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2年,扬州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3638.49万人次,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3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72.47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392.50亿元,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6.0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5.59亿美元,增长6.8%。全市星级饭店65家,各类旅行社126个。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创建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这种旅游发展形式,对扬州市乃至全国旅游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扬州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如2014年4月扬州烟花旅游节推出的低碳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成为扬城旅游节的一大亮点。“骑上公共自行车逛古城,太有味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衷的感叹!五一小长假每天租车量在2000人次左右,在方便游客和市民、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倡导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扬州市低碳旅游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低碳旅游转型政策还不够完善,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二是低碳旅游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意识薄弱,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三、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新能源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二零一二年三月四日

不晚,发展不慢,但由于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攻坚力度,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变革,确保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重大需求 1.产业升级的需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我国继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之后,在2009年又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2011年产销汽车均超过1800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也将持续上升,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为了使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采用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可以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2.技术转型的需求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从车用能源角度看,电可以作为我国车用主体替代能源之一。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汽车中乘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5亿辆和2.5亿辆的规模,这些车辆全部使用电力驱动情况下所使用总电量分别为电网总发电量的6%和7%。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常规充电,对电网起到“填谷”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国具有电动汽车相关材料资源优势,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优势,而且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后发优势。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科技跨越的需求我国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技术方面总体上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在电池成组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车用电机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强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我国在整车动力系统发展方面面临着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压力。针对能源及环境的压力,各国纷纷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CO2排放法规目标,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从排放标准来看,汽车厂商仅仅依靠传统车的技术进步无法满足排放限值,必须依靠技术革新。从技术的潜力分析结果来看,将CO2排放降低40%以上的技术途径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规划

前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冲击等问题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建设“乐居吴江”和“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吴江区能源结构优化、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吴江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培育经济战略新支撑、实现绿色崛起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吴江区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属于首次编制的专项规划。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吴江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吴江,着眼苏州,面向长三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等的框架性思路,以供参考。 本规划中新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品种。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回顾 (1) 一、“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 (1) 二、“十二五”新能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6)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9) 第二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11) 一、发展的机遇 (11) 二、存在的问题 (13) 第三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4) 二、主要目标 (16) 第四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19) 一、开发三大高品质创新服务平台 (19) 二、建设四大高端产业集聚基地 (20) 三、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示范项目 (21)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3) 一、投资估算 (23) 二、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23) 第六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保障措施 (24)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24) 二、激发企业主体能动性 (24) 三、强化相关要素保障 (25)

扬州行政区划

扬州区划调整信息集锦(五) 扬州“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 昨天上午,全市“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广陵区杭集镇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并触摸水晶球启动“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市领导洪锦华出席并讲话。 近年来,我市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名城特色不断彰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目前我市城乡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庄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还不够集约,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加快破除。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作出了统筹城乡建设、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决策。昨天,我市正式启动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致力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 王燕文在启动仪式后,与大家一同深入杭集镇八圩村、双隆村、杭集村,参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她对杭集双隆村“扬州船村”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方面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契机,在建设好、美化好城乡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努力推出一批乡镇旅游景点,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大力彰显精致扬州的城市特质。 洪锦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城镇化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一着不让地大力推进。要强化城乡规划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深入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让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 启动仪式上,市城乡建设局、高邮市政府、广陵区杭集镇作了表态发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村庄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扬主持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瑞芹、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参加相关活动。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扬州市城市机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扬州市概况 (1) 一、自然地理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资源 (2) 二、行政区划 (2) 三、城市规划 (3) (一)历史沿革 (3) (二)城市空间布局 (4) (三)交通规划 (8) (四)建设用地规划 (12) 四、经济发展 (17) (一)经济总量 (17) (二)政府财政收支 (18) (三)固定资产投资 (18)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8) (五)人均可支配收入 (19) (六)可比城市分析 (19) 第二部分扬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22) 一、房地产市场主要调控政策 (22) (一)限价政策 (22) (二)限购政策 (22) (三)公积金贷款政策 (22) 二、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2)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22)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情况 (23)

三、土地市场 (23) (一)土地供应分析 (24) (二)土地成交分析 (25) (三)土地价格分析 (27) (四)小结 (28) 四、商品房市场 (28) (一)住宅市场 (28) (二)别墅市场 (33) (三)写字楼市场 (34) (四)商业市场 (36) 五、保障性住房 (38)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 (38)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38) (三)保障房建设情况 (39) 六、2014年房地产市场预测 (40) (一)土地市场供需预测 (40) (二)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41)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市场分析 (42) 一、基础设施发展概况 (42) (一)发展概况 (42) (二)未来建设发展规划 (42) (三)“十二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 (43) 第四部分中国建筑在扬州市的市场表现 (50) 一、综述 (50) 二、市场业绩 (50) (一)近三年总合同额 (50) 三、投资项目概况及分布 (50)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已经进入尾声,“十二五”大幕即将揭开。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也就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十年。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遇,中国就有可能跻身全球汽车强国之列,如果错失未来十年,就可能失去一次崛起的好机会。各大车企及集团也纷纷公布自己的“十二五”规划: 一汽集团: 500万台的整车销量,20%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完成2015年的两个硬性指标,一汽拿出的经费是1500亿元。 9月10日,一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骏向记者表示:“不是问题,一汽目前经费充足,现在我们完成任务的最大瓶颈是时间。” 据骏透露,目前一汽“十二五”战略规划已经完成,容涉及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以及投资规划多项容。“十二五”期间,一汽旗下的商用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客车五大车型产品将全面启动,每款车型都将有明确的产品系列和年产销目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保证每年推出不同新车,提升一汽整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骏对记者说。 根据之前媒体公布的数据,一汽2015年规划的产能目标为400万辆,与东风汽车相同,低于上汽集团500万辆的产能规划。此次,一汽在原来400万辆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再加100万辆,充分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沉默久的一汽集团准备蓄势待发,不再甘为人后。

在业人士看来,目前在合资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一汽集团,唯有依托做强做大自主品牌产品,才有重新回归“引领”位置的可能,做自主是一汽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的核心思想,只是这一次市场留给一汽的时间并不多。复产红旗90%靠自主 在一汽的“十二五”战略规划中,红旗复产被列为重要容。据骏透露,红旗复产计划从产品战略规划到市场定位全部由一汽集团总经理建一亲自拟定。 红旗复产话题重启,源于8月26日一汽轿车对外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容显示,为完善公司产品战略布局,一汽轿车董事会通过了C131项目,该项目投资额为17.85亿元。按照一汽集团部规划,代号C131项目即定位为高端C级车型的红旗自主品牌轿车。 自上世纪90年代,一汽开始与德国大众合作、买断奥迪100知识产权开发红旗轿车以来,无论是小红旗系列,还是高端红旗轿车HQ3,都因过度依赖外国汽车公司技术,而备受媒体和消费者诟病。 对此,国庆60年红旗检阅车总设计师、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兼车身部部长郭茂林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此次红旗产品开发90%由一汽集团自主完成。“这90%是指第四代红旗的造型、底盘、发动机、车身、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整个电子匹配标定工作,剩下的10%则由国外咨询公司与一汽集团共同完成。”据郭茂林透露,目前一汽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两款红旗产品。新红旗将在原来大红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秉承大红旗简洁、庄重、大气、典雅的造型理念[综述图片论坛]。其最高端的车型配置中将含有一汽自主研发的双离合

苏州近期发展规划(2012-2015)

《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 为深化和落实《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我局委托编制了《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现将成果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规划范围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所确定的中心城区以及外围近期重点发展区域(西部生态城科技城、南部吴中区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及苏相合作区),总面积约为777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三、近期城市建设目标 经过三至四年的努力,使苏州市的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历史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人居环境条件得到更大改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一核四城”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苏州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近期发展规模 1、近期人口规模 至2015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总量3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1万,暂住半年以上人口179万人。 2、近期用地规模 苏州市近期用地规模 苏州市近期用地规模 至2015年,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将达483KM2左右。城市新增可建设用地66 KM2,其中净增建设用地约35KM2,已批未建用地约15KM2,挖潜建设用地16 KM2。 五、近期城市空间结构 至2015年,规划区将基本形成“一核四城、两轴三环五楔”的总体结构。 六、近期建设重点地区 1、重点提升地区:为苏州古城区。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附件: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扬州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现制订2013-2015年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改革试点的高校,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根据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研究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科定位:以应用学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科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省的“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与基础的关系上,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上,要树立三者辩证统一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育目标指导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校主体特色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84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26个学院,110个本科专业,涵盖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深度交融”拓展专业领域,以“内涵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管理体制改革与专业建设发展同步推进,使体制改革和专业融合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得益彰。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关于扬州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 于 扬 州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调 查 报 告 关于扬州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1级9班王雪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吹箫的玉人,二十四桥桥洞里的月夜,不失澄静与悠扬。当城市的霓虹灯打破了月夜的幽深,是时候考虑扬州旅游业的何去何从。千年文化孕育了扬州,孕育了一条湖,一轮月,孕育了热情的扬州人,我们有义务让这里更美好,甚至美好繁荣过千年前的扬州。我们身边有美景,有古迹,但只有将它们利用到极致,才能收获最美好的明天,我们看到的是旅游业最光辉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有漏洞和缺点。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回避,而是要认识并完善它们,希望它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消失。这才是有助于我们热爱的这片大地发展的良策。是的,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扬州概况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1、地理位置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2、观光旅游 根据《扬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30》,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为“一城一轴四片”。即“11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简称“114工程”。“十二五”期间,加快“一城一轴四片”旅游板块的建设,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要素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联动发展。 “一城”为扬州主城区,它是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区。在“一城”的打造中,重点突出“一心一线”,即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将平山堂(大明寺、鉴真图书馆)——瘦西湖景区(宋夹城遗址)——盐阜路两侧(个园、工艺坊、汪氏小苑、“双东”历史街区等)——泰州路——南通西路——徐凝门街(何园)等文化旅游景点进行串联,打造成为扬州市精品旅游线路。 “一轴”是指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风光轴。古运河和大运河扬州段南北贯穿扬州全市,主要由城区段、宝应段、高邮段、江都段、邗江段五部分构成。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风光轴以运河为纽带,连接沿岸周边地区众多景点,形成扬州市独具特色的水上游览路线。 “四片”是扬州市域范围的主要分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分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府〔2010〕16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 (2010~2012年) 根据《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全市加快转型升级现场交流推进会精神,围绕“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要求,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计划(2010~2012年)。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按照“跨越发展、三年翻番”的要求,全力推进以纳米技术研发应用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和强化产业链关键节点,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首位的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力推进人才、政策等要素聚集,努力营造并充分发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富集效应,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全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最强大的增长极,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三区三城”和“两个率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领域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江苏省确定的六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根据国家和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州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当前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光伏装备和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及应用;生物质能源装备及应用;核电装备;高效大容量蓄电装备及应用;新能源汽车等。 (二)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及产品、半导体材料、光学玻璃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人造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等。 (四)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装备制造;节能产品制造;节能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包括:软件业;服务外包。 (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包括:智能电网装备;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及运营服务等。 (七)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关键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模组制造;新型平板电视。 (八)高端装备制造。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制造;精密数控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 三、发展目标 (一)规模倍增发展。2010~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比2009年翻一番,总量超过10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出总量的比重达到35%,全面达标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新兴产业占比要求。 (二)产业链基本完善。培育2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并推进形成产业联盟。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高性能人造纤维、纳米技术应用、节能环保装备、新光源、功能陶瓷、新型金属材料、微电子材料及产品、物联网设备、精密数控装备(机器人)、航空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 (三)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12年,拥有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约240家。其中,营业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160家,营业收入30~50亿元的企业近40家,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4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15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