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统计物理概念概括总复习解读

热力学统计物理概念概括总复习解读
热力学统计物理概念概括总复习解读

热力学?统计物理

(汪志诚)

概 念 部 分 汇 总 复 习

热力学部分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 其中所要研究的系统可分为三类

孤立系: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闭系: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开系: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2、热力学系统平衡状态的四种参量:几何参量、力学参量、化学参量和电磁参量。

3、一个物理性质均匀的热力学系统称为一个相;根据相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相系和复相系。

4、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物体各自与第三个物体达到热平衡,它们彼此也处在热平衡.

5、符合玻意耳定律、阿氏定律和理想气体温标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6、范德瓦尔斯方程是考虑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排斥力和吸引力),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作了修正之后的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

7、准静态过程:过程由无限靠近的平衡态组成,过程进行的每一步,系统都处于平衡态。 8、准静态过程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

,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是个过程量。

9、绝热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完全是机械作用或电磁作用的结果而没有受到其他影响。绝热过程中内能U 是一个态函数:A B U U W -=

10、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任何形式的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恒定;热力学表达式:Q W U U A B +=-;微分形式:W Q U d d d +=

11、态函数焓H :pV U H +=,等压过程:V p U H ?+?=?,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一比较即得:等压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态函数焓的增加量。 12、焦耳定律: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即)(T U U =。 13.定压热容比:p

p T H C ???

????=;定容热容比:V V T U C ??? ????= 迈耶公式:nR C C V p =- 14、绝热过程的状态方程:const =γ

pV ;const =γ

TV ;const 1

=-γγT

p 。

15、卡诺循环过程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正循环为卡诺热机,效率

211T T -

=η,逆循环为卡诺制冷机,效率为2

11

T T T -=η(只能用于卡诺热机)。 V p W d d -=

1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表明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

开尔文(汤姆孙)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表明功变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另一种开氏表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的。 17、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18、卡诺定理: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T 1与T 2之间的热机,以可逆机的效率为最高。并且所有的可逆机的效率η都相等2

1

1T T -

=η,与工作物质无关,只与热源温度有关。 19、热机的效率:1

2

1Q Q -=η,Q 1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 2为热机在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20、克劳修斯等式与不等式:

02

2

11≤+T Q T Q 。 21、可逆热力学过程

0=?

T dQ ,不可逆热力学过程0

dQ

。 22、热力学基本方程:V p S T U d d d -=。

23、熵函数是一个广延量,具有可加性;对于可逆过程,熵S 是一个态函数,积分与路径

无关;对于绝热过程中,熵永不减少。

24、理想气体的熵函数S :0ln ln S V nR T nC S V ++=;0ln ln S p nR T nC S p +-=。 25、熵增加原理:系统经过可逆绝热过程后熵不变,经过不可逆绝热过程后熵增加,在绝热条件下熵减少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熵增加原理用来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26、孤立系统内所发生的过程的方向就是熵增加的方向,若系统经绝热过程后熵不变,则此过程是可逆的;若熵增加,则此过程是不可逆的。

27、熵是系统中微观粒子作无规则运动的混乱程度的量度。

28、在等温等容过程中,系统的自由能(TS U F -=)永不增加,系统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吉布斯函数(pV TS U G +-=)永不增加,系统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吉布斯函数减少的方向进行。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1

、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记忆方法):

Vdp TdS dH +=;Vdp SdT dG +-=;pdV SdT dF --=;pdV TdS dU -=

),(d +-G ),(d ++H ),(d --F ),(d -+U O

2、麦氏关系:V S S p V T ???

????-=???

????

;p

S S V p T ???

????=?

???

???? V

T T p V S ??? ????=??? ???? ;T

p p S T V ???? ????-=???

???? 3、获得低温的方法主要有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节流过程前后气体的温度发生了变

化,这个效应称之为:焦耳-汤姆孙效应;对于理想气体,节流过程前后温度不变。

4、受热的物体会辐射电磁波,叫做热辐射;热平衡辐射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和辐射达到平衡,热辐射的特性只取决于辐射体的温度,与辐射体的其他性质无关,所以说平衡辐射下,辐射体具有固定的温度。 第三章 单元系的相变

1、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的时候,系统的熵处于极大值状态,这是孤立系统平衡态的判据;如果极大值不止一个,则当系统处于较小的极大值的时候,系统处于亚稳平衡态。

2.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态的充要条件是:0?F ;等温等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态的充要条件是:0>?G 。

3、当系统对于平衡状态而发生某种偏离的时候,系统中将会自发地产生相应的过程,直到恢复系统的平衡。

4、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dn pdV TdS dU μ+-=

5、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β

α

β

α

β

α

μμ===;;p p T T

6、汽化线、熔解线与升华线的交点称为三相点,在三相点固、液、气三相可以平衡共存。

7、单元系三相共存时,??

???========),(),(),(;;00p T p T p T p p p p T T T T γβαγ

βαγβαμμμ即三相(α β γ)的温度、压强

和化学势必须相等。

第四章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1、多元系是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组分组成的系统,在多元系既可以发生相变,也可

以发生化学变化。

2、在系统的T 和p 不变时,若各组元的摩尔数都增加λ倍,系统的V 、U 、S 也应增加λ倍。

3、多元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i

i

i dn

pdV TdS dU μ

4、吉布斯关系:0=+

-∑i

i

i d n Vdp SdT μ

5、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整个系统达到平衡的时候,两相中各组元的化学势必须分别相

等,即β

αμμi i =。

6、化学反应(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在同一相):

∑=i

i

i A 0ν;其化学平衡条件为:

∑=i

i

i 0μ

ν

7、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的压强等于各组元的分压之和,即∑=

i

i

p

p

8、理想气体在混合前后的焓值相等,所以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下混合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9、偏摩尔体积、偏摩尔内能和偏摩尔熵:

∑∑=???? ????=i v n n V n V i i n p T i i i j ,,;∑∑=?

??? ????=i i i n p T i i i u n n U n U j ,,;∑∑=???? ????=i i i n p T i i i s n n S n S j ,, 物理意义:在保持温度(T )、压强(p )和其他组元(n j )摩尔数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

1mol 的第i 组元物质,系统体积(或内能、熵)的增量。 10、混合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i

i k n RT RT n n n pV )(21Λ,由此可得摩尔分

i i

i

i

i

x n

n p

p ==∑。

11、混合理想气体的吉布斯函数[]∑∑+==i

i i

i

i

i

i p x RT n n G )ln(?

μ,混合理想气体的内

能[]

∑?+=

i

i i

v i u dT c

n U 0(混合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分内能之和),混合理想气体的熵

∑????

???+-=i i i pi i s p x R dT T c n S 0)ln(

统计物理学部分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1、粒子的能量是粒子的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函数),,;,,,(2121r r p p p q q q K K εε=,某一时刻粒子的运动状态),,;,,,(2121r r p p p q q q K K 可以用μ空间的一点来表示,注意,粒子在μ空间的轨迹并不是粒子的实际运动轨迹。

2、自由粒子自由度3,空间维数6,能量(球))(212

22z y x p p p m

++=

ε;线性谐振子自由度1,空间维数2,能量(椭圆)22221

2x m m p ωε+=

;(长度一定轻杆连接质点)转子自由度2,空间维数4,能量I

M 2 2

=ε。

3、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ωη=E

;k p ρηρ

=(德布罗意关系)自旋磁量子数

2

1±=s m

4、粒子的自由度为r ,各自由度的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值i q ?和i p ?满足海森伯不确定关系h p q i i ≈??,相格的大小为r

r r h p p q q ≈????ΛΛ11。

5、近独立粒子系统:系统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相互作用的平均能量远小于单个粒子的平均能量,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的能量就简单地认为是单个粒子的能量之和。

6、经典物理:全同粒子可以分辨,可以跟踪粒子的轨道运动轨迹;量子物理:全同粒子不可分辨,不可能跟踪粒子的运动(不确定关系)。

7、费米子: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基本粒子或复合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玻色子:自旋量子数为整数的基本粒子或复合粒子,如:光子、π介子等。

8、玻耳兹曼系统:粒子可以分辨,不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对三个粒子两个能级体系,有

9个不同的量子态;

玻色系统:粒子不可以分辨,不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有6个不同的量子态; 费米系统:粒子不可以分辨,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有3个不同的量子态。

9、统计物理的根本问题:确定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宏观状态量是相应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

10、等概率原理:对于平衡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等概率原理是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11、玻耳兹曼分布:l

l

l a βεαω+=e ;玻色分布:1

e -=

+l l

l a βεαω;费米分布:1

e +=

+l l

l a βεαω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1、内能是系统中粒子无规则运动总能量的统计平均值,其统计表达式为:

1ln Z N

U β??

-=,其中配分函数∑-=l

l l Z βεωe 1,1Z e N α-=。 2、(玻耳兹曼系统)熵的统计物理意义:熵是混乱度的量度,某个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

态数越多,它的混乱度就越大,熵就越大。

熵的统计表达式:???

? ????-=11ln ln Z Z Nk S ββ,其中kT 1

=β;玻耳兹曼关系式:

Ω=ln k S

3、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V

NkT

Z V N p =??=

1ln β 4、气体满足经典极限条件(非简并条件):1e >>α

,即要求(1)气体要稀薄;(2)温度要高;(3)分子的质量m 要大。

5、麦克斯韦速度分布:z y x v v v kT m

z y x z y x dv dv dv e kT

m n dv dv dv v v v f z y x )(22

2

22/3)2(

),,(++-=π;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dv v kT

m n fdv v kT m

2

222/3e )2(

4-=ππ 6、最概然速率:m kT v m 2=

;平均速率:m kT v π8=;方均根速率:m

kT

v s 3= 7、单位时间内碰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碰壁数):v n 4

1

=

Γ 8、能量均分定理:对于处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的经典系统,粒子能量中每一个平方项的

平均值的平均值等于kT 21。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单原子分子的平均能量为kT 2

3

=ε,双原子分子的平均能量kT 2

5

=ε【平动能+转动能+0振动能(相对运动动能+相对运动势

能)】。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1、当系统不满足非简并性条件,而且也不是定域系统时,需要采取玻色统计或费米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决定了二者与玻耳兹曼系统不同的宏观性质。

2、巨配分函数:()

l

l

l

l

l ωβε

αΞΞ---∏∏-==

e 1

3、熵与微观状态数的关系:()

ΩβαΞln ln k U N k S =++= 4、巨热力势和巨配分函数的关系:Ξln kT J -=

5、当理想玻色气体的612.23

≥λn 的临界值的时候将会出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6、光子气体 特征1:自旋量子数为1;

特征2:所有光子速度均为常数c ,具有极端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 特征3:光子系统的总粒子数不固定; 能量动量关系:cp =ε(用德布罗意关系证明:cp h

c

c

h

h ====λ

λ

νε)

7、辐射场普朗克公式:ωωπωωεωωωd c V d )(D d )T ,(U kT

/1

e 3

32-==ηη 8、普朗克假说:能量是一份份传播的,即能量量子化,每一份光子的能量为νh ,称为能

量子,这是物理革命性的飞跃。

9、光子气体(极端相对论粒子)状态方程:V

U

p 31= 第九章 系综理论

1、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等概率原理;

宏观体系的性质是微观性质的综合体现; 体系的热力学量等于其微观量的统计平均。

由微观量求取宏观量的基本手段:系综理论,可适用有相互作用体系 2、 微正则系综:无数宏观上完全相似的体系的集合,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孤立系统的集合,N 、E 、V 不变)

正则系综:无数宏观上完全相似的体系的集合,体系与环境只有热量的交换,没有功和物质的交换;(封闭系统的集合,N ,V ,T 不变)

巨正则系综:无数宏观上完全相似的体系的集合,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也有能量的交换。(开放系统的集合,V 、T 、μ不变)

3、刘维尔定理:系统从初态出发沿着正则方程确定的轨道运动,概率密度ρ在运动中不随时间改变,即

0d d =t

ρ

。 4、等概率原理的量子表达式:Ω

ρ1

=

s 。

5、几率归一化条件:因为体系在任何时间均一定会处于某一微观运动状态,所以,体系的所有可达微观运动状态出现的几率之和应等于1。即?=1d ),,(Ωρt p q 。

6、正则系综配分函数∑-=

s

E s

Z β

e 是统计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函数。

海军

2012级物理学(师范)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每课知识点1-38课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每课知识点 Lesson1-2 Excuse me! 对不起!Is this your…?这是你的…吗? 语言点:与陌生人说话或引起别人的注意。Excuse me.译成汉语:劳驾或打扰一下。Yes?什么事?Yes. 是的。Pardon?请再说一遍。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语法点:主系表结构this为主语,名词做表语 一般疑问句以及它的肯定回答。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Lesson 3-4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Is this your…?这是你的…吗? 语言点:询问某物是某人的吗 语法点:简单的否定句。It isn’t my coat. 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形式Is this your umbrella?—Is this not your umbrella? Is this your ticket?---Is this not your ticket? (回答时要根据事实来回答)Lesson 5-6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What make is it? 它是什么牌子的? 语言点:如何介绍别人。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Nice to meet you. 询问物品的牌子:What make is +单数可数名词? 语法点: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主系表结构。She is French. He is German. It’s a V olvo.(L6) a/an 的使用。选择疑问句---一般选择疑问句和特殊选择疑问句Lesson 7-8 Are you a teacher? 你是教师吗?What’s your job?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语言点:如何自我介绍和相互认识。询问职业的表达法。 What’s your job? 询问国籍的表达法。What nationality are you? 语法点:主语为第二人称的主系表结构。Are you French? 特殊疑问句Who, what, whose, how old, how many… Lesson 9-10 How are you today? 你今天好吗?Look at…看… 语言点:朋友或熟识的人之间如何相互问候。How are you? I’m fine. / I’ m very well. Thanks, and you? Nice to see you. 语法点:主系表结构:主语+be动词+形容词,用来描述主语的外形特征。 She is tall/ old/ clean/thin/ lazy. 介词短语表示位置near the window on the television on the wall Lesson11-12 Is this your shirt? 这是你的衬衫吗?Whose is this/that…?这…是谁的或那…是谁的?This/ That is + 物主代词+ 单数可数名词。 语言点:询问东西是谁的whose 引导的问句 语法点:名词所有格 特殊疑问句:whose +名词+is this/that? This/ That is +名词所有格/所有格代词 区别:This is my book.---- Whose book is this? (做形容词) This book is mine.---Whose is this book? (做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物主代词(名词性和形容词性) Lesson 13-14 A new dress 一件新连衣裙What colour’s your …? 你的…是什么颜色的? 语言点:询问颜色和复习各种颜色的词汇。不可分割的the same 英语整十数字的表达法,百位数的英文表达法。 句子中的斜体字的意义及读法。 语法点:特殊疑问句---What colour is your…what 作形容词,修饰colour 祈使句---意义,用法,结构,否定式 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及相应的be动词 Lesson 15-16 Your passports, please. 请出示你们的护照。Are you…? 你们是…吗? 语言点:猜国籍的问句:Are you +表国籍的词汇?翻译成“你是…国人吗?” 询问物品的颜色:What colour are your…?你们的…是什么颜色的? Are these your…? 这些是你/你们的…吗? 语言点:名词的复数变化方法,及读音---清清浊浊(1) 复习一般疑问句 不定冠词a, an的用法 Lesson 17-18 How do you do? 你好!What are their jobs?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语言点:初次相识相互问候. How do you do? (注意回答相同:How do you do!) 询问职业:What’s your job?/What are you? /What do you do? Who引导的疑问句,用来对人的身份或姓名提问。 Who is that girl? She is Lily, she is my classmate. How 引导的问句,用来询问人的状态或特征:How is your mother? She is very well. She is very nice. What 引导的问句,用来询问人的职业:What is your mother? She is a doctor. 整百数字和千位数字的英文表达法 语法点:名词复数的变化方法及发音及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变化方法(2)Lesson 19-20 Tired and thirsty 又累又渴Look at them! 看看他们/ 它们! 语言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What’s the matter with sb. / 代词的宾格?

(完整版)国际法简答题论述答案

简答题 1、简述公海自由的内容。 《公海公约》列举了四项自由:(1)航行自由;(2)捕鱼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4)公海上空的飞行自由。《海洋法公约》增加了两项,即:(5)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6)科学研究自由 2、简述国家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指国家对在其所属的领域以内的人和物或者发生的事件,除了国际法规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外,有权依本国法律实行管辖。(2)属人管辖权。指国家有权对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而不管其居住在国内或国外。在实践中,各国一般均采用犯罪人国籍原则。(3)保护性管辖。国际法承认,为保护一国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国家有权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种罪行实行管辖。保护性管辖适用的范围一般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犯罪行为。(4)普遍性管辖。依国际法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其普遍地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所以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具有哪国的国籍,各国均有权对其罪行实行管辖。 3、简述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1)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人限于国家,任何组织、团体或个人均不得成为诉讼当事人; (2)国际法院管辖的案件主要包括: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联合国宪章》或现行 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事件;关于条约的解释、国际法的任何问题、任何事实的存在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的性质及其范围等四类争 端,以当事国声明接受强制管辖为前提。 4、当被指称的犯罪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公约国未按第八条的规定将此人引渡给本条 第一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犯罪实施管辖权(辅助性管辖)。 《蒙特利尔公》-- 《海牙公约》的基础上增加了犯罪行为发生地国的刑事管辖权 8、什么是国际法上的承认?法律上的承认的效果是什么 概念:承认是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效果:1 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2 双方可以缔结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条约或协定;3 承认被承认国的法律法令的效力和司法管辖权和行政管辖权;4 承认被承认国在国际法院进行诉讼的权利及其本身或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5 一国一旦承认被承认国的新政府,就撤销了对被承认国前政府的承认;6 承认具有溯及的效力。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归纳与讲解__短语、词组归纳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归纳与讲解 短语、词组归纳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复习时应分类处理: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look like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2.listen to…听……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如: 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it after.(×) 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after it.(√)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 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试比较: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write down the answer/write the answer down. (√)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down it.(×)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it down.(√) B.动词(vi)+副词。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6.stand up起立 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短语聚焦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如:in English,in the hat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表

第四章 自我概念的发展

我是谁?何谓自我?“认识你自己”! 对自我的兴趣与探讨可谓由来已久,我们这里仅对心理学中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做些介绍。 自我概念的兴衰 在心理学界,自我概念的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早在心理学建立之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就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在詹姆斯的观点中,只有理解了自我的背景才能理解所有的心理过程,因而自我具有中心地位。20世纪前几十年,随着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自我的研究被驱除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40年代期间,出现了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的热潮。随着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罗杰斯的强调,自我概念重新返回到心理学中。但围绕自我概念是否必要的争论并未由此停止。7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的推动等原因,自我概念重新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极简短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概念经历了盛衰不定的起伏。在这种起伏中,自我最初受到极大的强调,随后又受到完全的忽视,完全排除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之外。而今,有关自我的探讨与研究已成为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我的发展 我们从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始:人是否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或者说,有没有其它动物也可能具有自我意识?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做过一些观察与实验。如有心理学家观察到,一只黑猩猩找到一堆香蕉后,为了不让其他猩猩去吃,它就领着它们走到另一个方向,而后自己绕弯转到香蕉那里自己独吞。还有另一个更有趣的观察记录:一只聪明的小猩猩马达达在受到一个时期的训练后,回到原先的群中。一只原来受她支配的猩猩此时成了她的支配者。几天后,两只猩猩一起照顾一只地位更高猩猩的幼仔。马达达于是用力猛扭这幼仔,小家伙大叫起来。这时马达达却对她的同伴怒视和大叫。于是,她那无辜而受到冤枉的同伴成为其它猩猩的攻击对象。此事后,马达达重新恢复了对同伴的支配地位。 从以上观察所发现的黑猩猩的欺骗与嫁祸于人的行为中,我们看到它们已具有了“推已及人”的能力。我们由此可推断说它们具有了自我意识。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心理学家盖洛普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把大猩猩麻醉,在它们脸上某个部位涂上一块红色、无味的颜料。等麻醉失效后,把它们放到镜子前,观察它们的反应。最初,大猩猩看到自己的镜像会做出威胁的姿势与声音。但在有过几次镜前经验后,大猩猩很快开始探索脸上有标记的部分,而且它慢慢地开始用镜子来修饰自己的身体部分,进行自我指导行为。如张口从镜中看自己的牙齿等。黑猩猩这种在镜前的自我觉察能力暗示出它们具有了自我意识。对其它动物如猴子等做此实验,就未得到类似结果。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在所有的物种中,除人类外,只有黑猩猩这种类人猿才具有了自我意识。 对于个体而言,自我意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心理学家通过镜前自我再认与其它更精巧的测试方式证实了,自我再认开始于婴儿出生后的15个月左右,完全形成于2岁。

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作者为我国国际法领域的权威李浩培先生。这样一本很薄的书似乎不足以用来诠释今天有关国际法的相关概念,但是书中有关对于国际法的理解诠释都是作者本人的思索的结果,并且很多东西对于今天的国家法来说依然是正确的,正是由于这种学者独立性的思考,时至今日,这本《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仍然是学习国际法必读的教材。 李浩培在《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一书中从权利义务关系的角度出发,引用了几个个人承担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例子,从而说明了个人是部分的国际法主体,同时,我们不难看出,这也与他关于国际法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正如李浩培先生所说:“国际法是向前发展的,国际学说也应随着国际法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这里还须指出,我们肯定个人是国际法主体的同时,仍然肯定主权国家是国际法原始和主要的主体,个人的部分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依赖于各主权国家的意志:由于一些主权国家以条约规定个人具有部分的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个人才能取得这种地位。” 但是不管对于国际法的渊源如何理解,或者对于国际法渊源的概念一词的存废有所争议,所有的国际法的学者在论及国际法的渊源时,都毫无例外地引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该条款规定法律在审判时应适用:(1)一般或特别国际条约;(2)国际习惯法(3)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以及(4)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的司法判例和各国权威最高的公法学家学说。虽然该条未提及“渊源”,但它一般被认为是国际法渊源的完整表述。 李浩培先生认为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了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裁判和学说、单边法律行为、国际组织的决议,并对每一个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也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第一章讲概念,第二章讲渊源,虽然没有涵括国际法的全部内容,但是在概念和渊源这两块所做的论述,一直是学习国际法必看的经典。 和其他国际法学者相比,李浩培先生认为单边法律行为也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国际法渊源,而这种说法在王铁崖先生的书中是找不见的。李浩培认为“独立的单边法律行为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在《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中并无规定。它的效力的根据主要是保护一方对他方意思表示的信赖的一般法律原则(或称为善意原则),但是有时尚有国际习惯或条约作为根据。从而它是国际法的第二位渊源。”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将国际法中的单边法律行为与国际关系中的单边主义行为明确区分开来。一般地,国际法中的单边法律行为是在国际法的准据框架内作出的,因而大部分行为是合法的行为,因此一般也是有效的行为。但是,国际关系中的单边主义行为一般是一种国际强权政治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视国际法准则的非法行为。

函数概念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例题分类讲解)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函数及其表示 【要点回顾】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定义: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 . 2.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区间的概念 4.判断对应是否为函数 5.定义域的求法 6.函数值域的求法 7.复合函数(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3.映射的概念 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通常记为B A f →: ,f 表示对应法则. 【例题讲解】 考点一:函数与映射概念考查

例1 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 练习1: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 a 的交点个数 ( ) A. 只有一个 B.至多有一个 C.至少有一个 D.0个 练习2:下述两个个对应是A 到B 的映射吗? (1)A R =,{|0}B y y =>,:||f x y x →= ; ( 2 ){| 0}A x x =>,{|}B y y R =∈,:f x y →= 练习3:下列是映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A)图1、2、3 (B)图1、2、5 (C)图1、3、5 (D)图1、2、3、5 函数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例2 指出下列各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是同一个函数: (1)2 x y x =; (2)y = (3)s t =. 练习1:判定下列各组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1)()f x x =, ()f x (2)()1f x x =+,21 ()1 x f x x -=- 练习2: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A)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所有语法点汇总)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所有语法点汇总 Lesson 1 人称代词含有be动词的陈述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 Lesson 3 祈使句简单的倒装句 Lesson 5 冠词 Lesson 6 选择疑问句 Lesson 7 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 Lesson 9 How …?的一些社交上的用法形容词的意义与作用 Lesson 11所有格形容词和所有格代词名词所有格 Lesson 15 名词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则 Lesson 16 名词复数-s或-es的发音规则 Lesson 19 There be 句型常见方位介词:in、on、over、under Lesson 21 动词的双宾语 Lesson 23 定语 Lesson 27 some, any 一些 Lesson 29 情态动词情态动词must的用法 Lesson 31 时态:共十六种时态,时态是通过动词变化来实现的。现在进行时 Lesson 34 动词+ing的规则 Lesson 35 短语动词 Lesson 37 be going to 句型宾语补足语 Lesson 39 祈使句 do的用法

Lesson 40 词组:动词+介词 Lesson 43 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Lesson 47 一般现在时 Lesson 48 序数词 Lesson 49 动词加 s(es) 规则动词不定式 some、any用法Lesson 51 What…(be,look…) like? 频率副词 Lesson 57 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 Lesson 59 have/has的用法 Lesson 61 主语+系动词+表语 Lesson 63 each和every的区别 Lesson 64 禁令Don’t and Mustn’t Lesson 65 日期的表达反身代词 Lesson 67 一般过去时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否定疑问句Lesson 69 用介词at,on和in的时间短语 Lesson 74 副词的用法副词的构成 Lesson 75 宾语从句 Lesson 79 Must与Need Lesson 83 现在完成时 Lesson 85 现在完成时的特殊结构 Lesson 89 for与since Lesson 91 一般将来时

函数教材分析解读

《函数》教材分析 1、哪儿发生变化,哪没变?从教材内容,(或添加、删减),内容 没变,但是呈现方式发生改变,体现的理念变化,为什么这么 变?实际上是要学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应用数学,学是 为了用,设计思想,体现的理念。做数学,让学生参与。 2、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出来,要将知识串起来。 3、变化的内容引起呈现方式的变化,技术所起的作用。技术的使用,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怎么用?明确指出需要用技术的地方,形与数要结合。使用技术到非用不可,举例说明。重点!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

会中的简单问题。” 二、内容安排: 函数这章教材共分个大节:第一大节是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一般性质;第二大节是指数与指数函数;第三大节是对数与对数函数;第四大节是函数的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 1、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中学的函数教学大致为三个阶段,初中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函数图象,并具体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本章及三角函数的学习是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通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后续的三角函数,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第三阶段在选修部分,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是函数及其应用的深化与提高。 高中的函数知识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讲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并学习函数的一般性质。从映射的概念看,函数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A、B是非空数集),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反函数也是映射。 2、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是不困难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是这一节的重点,要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来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反之,函数性质又直观反映在图象上,指导准确作出函数图象。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归纳与讲解短语词组归纳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归纳与讲解短语词组 归纳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归纳与讲解 短语、词组归纳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复习时应分类处理: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look like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如: 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it after.(×)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after it.(√)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A.动词(vt.)+副词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 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 能放在副词的前面。试比较: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write down the answer/write the answer down. (√)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down it.(×)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it down.(√) B.动词(vi)+副词。 1.come on赶快

函数定义的理解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传统定义: 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我们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的近代定义: 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 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象集合C叫做函数f(x)的值域,显然有C含于B。 符号y=f(x)即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 x是自变量,它是法则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法则,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 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为允许的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当f用解析式表示时,则解析式为函数解析式。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 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x),G(x)等符号来表示。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这样,就不难得知函数实质是从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一个特殊的映射。由函数的近代定义可知,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y=f(x)的意义是:y等于x在法则f下的对应值,而f是“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联系x与y的纽带,所以是函数的核心。至于用什么字母表示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法则,这是无关紧要的。 函数的定义域(即原象集合)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它是构成函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完全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了。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y是x的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这就是说: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 3)即使是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 例如:函数y=x+1与y=2x+1,其定义域都是x∈R,值域都为y∈R。也就是说,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但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定义域A,值域C以及从A到C的对应法则f,称为函数的三要素。由于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才是同一函数。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2015-12-21 人民日报任理轩 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发展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的困扰。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办成一件事,需要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协调;成就一番伟业,更需要协调。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一大核心理念。当前和今后五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只要城市这一头而丢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和规则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041427.html,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和规则辨析 作者:蒋圣力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5期 作者简介:蒋圣力(1989-),男,上海人,华东政法大学2012级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航运法。 【摘要】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是规定国际法规范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的法律的总称,其功能是解决国际法在时间层面上的冲突问题。国际法在时间适用范围内的冲突包括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相应地,解决积极冲突的时际法规则应当为适用该法律事实发生时正在实行的国际法规范;而解决消极冲突的时际法规则则应当是在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同时,根据特定情形做出例外的规定。 【关键词】国际法;时际法;法律事实;发生和存续;法不溯及既往 一、引言 “时际法”(intertemporal law)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内法中,而后又随着国内法与国际法相互影响的不断加深而被引入国际法。至于国内法之所以设立上述时际法原则,以及时际法被引入国际法的原因,我国著名国际法学者李浩培先生认为,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如同国内社会一样,既需要变革也需要法律的安全,同时还需要两者的权衡,以保障变革不致使按照旧法是合法有效的行为按照新法则一概被认为是违法无效、甚至是需要受到刑罚制裁的。所以,国际法亦如国内法一样,不可能没有时际法。[1] 在国际法上,有关“时际法”的表述首次出现在瑞士法学家马克斯·胡伯于1928年4月4日对帕尔马斯岛案所作的仲裁裁决中。自此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时际法越发成为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正如法国法学家保罗·鲁比埃所言,“时际法”这一用语是作为“国际法”的对应语而造出来的。[2]然而,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界对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所作的定义尚不周全,还未能全然正确地厘清时际法概念与其原则之间的界限,因此也未能确立完备的时际法规则。故笔者认为,应当首先解决时际法概念与原则之间的混淆,从而结合国际法的实践情况对时际法概念作出周全的定义,而后再在此基础上确立与之对应的、完备的时际法规则。 二、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 (一)时际法不是“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同义语 《国际公法百科全书》中“国际法,时际法问题”这一条目的释义为,“国际法中法律规则不溯及既往的原则,通常被称为时际法法理。”[3]根据该释义,所谓“时际法”的全部内涵仅限于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而时际法亦就成为了这一原则的同义语。对此,笔者认为,该释义

如何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如何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1.为学生概括和领悟函数概念搭建“脚手架” 函数概念是中学阶段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f(x)的形式化表达方式所带来的高度抽象性;变量的概念涉及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和思考问题,具有辩证思维特征;有许多下位概念(如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是派生数学概念的强大“固着点”;具有广泛应用性,建立函数模型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而且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关;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其高度抽象性. 众所周知,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包摄性就越强,应用范围就越广,学生从这些概念的学习中所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养成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对这些概念就越要强调理解的深刻性、基础的稳固性.但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很大,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较多的经验积累.“是非经过故知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感觉才会深刻.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非常讲究从简单到综合地组织学习内容,要特别耐心地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提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中学数学中,扮演这种奠基角色的概念不是很多(如数及其运算、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观念、随机思想等),但函数概念是当之无愧的一员.为此,教材特别注意以具体例证为载体化解函数的抽象性,为学生搭建理解的平台,铺设概括的路线和阶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其中特别注重典型实例、表格和图象直观等的作用,并强调在思想方法上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 (1)铺设概括路线.教材在简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以三个有真实背景的实例为载体,先从“变量说”出发,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详细讲解第一个实例的对应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叙述后两个实例的对应关系,然后以“你能概括一下这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吗?”为引导,使学生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概括实例的本质而形成“对应说”.接着,在函数的表示、函数的性质等内容中,不断强化对函数这一类特殊“对应关系”的认识,强化对函数所研究的问题和思想方法的理解.教材希望通过这样的概括路线,引领学生逐步领悟函数的本质. (2)实例的作用.在实例的选择中,我们特别在意它们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例子在学生理解函数概念中能起到奠基性的“参照物”作用.教材在函数概念的引入、表示、性质和应用等各阶段,都借助实例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以便使学生在具体例子的支持下开展思维,形成函数概念理解活动的强大背景支撑. (3)表格、图象的作用.表格、函数图象不仅是“表示法”的一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它们使抽象的函数符号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机会.例如图象的种种形象和基本性质使得学生直观地“看到”、想象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种种性质,看到a的取值是如何决定y=a x的特性的,看到 y=sin(2x+)什么时候取正值或负值等.所以,图象是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重要载体.另外,用函数图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数形结合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 (4)思想方法的明确和具体指导.从知识分类角度看,“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属“隐性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的过程中产生的,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经典短语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经典短语 1.双宾动词:give sb sth给某人某物give me a book;= give sth to sb 把某物给某人give a book to him show/send sb sth展示/发送给某人某物= show/send sth to sb把某物展示/发送给某人 2,地点介词in+大地点at+小地点live at (小地点) /in(大地点)住在… arrive at/in 到达…stay at/in 呆在… 3.take sb to +地点送某人去某地 My father takes me to school every day . 4.want sth 想要某物I want some milk. 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She wants to buy a new book.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They want me to open the door. do/does not want sb to do sth 不想要某人做某事I do not want you to miss the train. 5.get up起床I always get up at 7:00. 6.keep sth +adj. 保持某物的…….Keep the floor clean 7.be absent(from)缺席I was absent from school yesterday. 8.on the/one’s way to 在去……的路上 On the way home (to school),I met an old friend. On the train to在去……的火车上 9.lose one’s way 迷路=be lost I lost my way .=I was lost 10.say to oneself 自言自语 “I can win” I said to myself 11.put sth into 把……放到…… I put some money into my pocket . I put some books into my bag . 12. take out取出 He took out a note book and wrote them down ,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社会心理与自我 浅论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关键词:自我概念社会化社会心理学自我审查社会交往准则从众 正文: 一、自我概念与社会化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1)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2)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也即个体能在其自觉体验中感到的东西。后来,人们把前者称作自我系统,把后者称作自我概念。其实在讨论自我概念时,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 在前联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自我概念区分为四种类别:(1)现实的我,指个人对现在的我的看法;(2)理想的我,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3)动力的我,指个人努力成为的人;(4)幻想的我,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 以往,关于自我概念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自我尊重上,即集中在自我尊重的因果和自我尊重同人格与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上。现在,自我概念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我表现的动

怎样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常常犯有严重的错误。譬如,有些同学总是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却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缺点,这样势必会夸大自己的不足,抹杀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相反,有些同学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对缺点却视而不见,这必然会形成虚假的自我概念,在实践中导致盲目自大。合理的社会比较,必然是综合的比较。既要横向比较,也要全面比较,绝不能无原则的攀比。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点,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状况、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库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论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因此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必须要虚心认真,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开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他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他的个人抱负水准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拒绝自我(如自卑、自杀),对于大学生来讲尤其应当注意。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脱离现实,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造成悲观情绪,进而拒绝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来讲,即不能没有抱负或抱负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