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婚俗奇特之处在哪了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婚俗奇特之处在哪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布朗族习俗布朗族婚俗奇特之处在哪了

导语: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成人礼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成人礼

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恋爱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求婚

男女双方恋受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婚礼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生活常识分享

中西婚俗文化的差异 刘

中西方婚俗差异的比较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 摘要:婚姻是各民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礼是在公开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一种仪式。通过对中西方婚姻婚俗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研究中西方婚俗的差异,还可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开阔视野的目的。本文试着从中西方筹备婚礼,婚礼仪式,婚宴,婚服等几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婚俗进行简单的比较,研究,不尽研究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研究其某些共有特征。 关键词:婚俗marriage custom 婚俗习惯the manner of marriage custom 筹备婚礼prepare the wedding 婚礼仪式ceremony of wedding 婚宴礼服formal dress of wedding feasts 文化差异culture differences 引言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的世界观及各种传统皆有很大的差异,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本文就中西方婚俗的差异做简单浅显的介绍。婚俗是一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向标,它显示了民族群体的价值观、宗教观、爱情观、婚姻观,审美、民族心理等等,通过一个民族的婚俗,可以窥见该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由于文化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婚俗也各不相同,由此反映出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中国婚俗有着许多的仪式。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仪礼》云:“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西方国家主要有4个程序,即建议,改姓,选期和举行婚礼。由于宗教、文化根源、婚姻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方婚俗的不同。在中国婚俗中,媒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却没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而且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屡有出现。在西方,是牧师在婚姻中起作用,并且青年男女有合法的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夫婿或妻子。当然中西方的婚俗也存在相同的地方。有关文化差异研究的学术论文成果也颇丰。如,韩芳《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中国校外教育研究理论》2008期)、毕伟《浅析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正文 一、婚俗习惯 (1)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

布朗族祝酒歌词

一:施甸布朗祝酒歌 一:酒歌联唱部分 1.布朗三杯酒 闹筹,打开了陈年的酒缸,倒一杯陈年的老酒,敬给远方来的阿哥阿妹,第一杯是迎客的酒。 迎来了雪山的甘醇,酿一壶香醇的美酒,敬给远方来的有情啊哥,第二杯是开怀的酒。阿哥阿妹喝下这杯酒,愿我们友谊长久,斟满了浓浓的情意,第三杯是祝福的酒。喝酒哟喝酒哟,阿表你喝酒哟,喝酒哟喝酒哟,阿表你喝酒哟,喝酒哟喝酒哟,阿表你喝酒哟,阿表你喝酒哟!朋友请喝了这杯酒,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闹筹 2.布朗祝酒歌 哎,唢呐吹起来了,三弦弹起来了,酒歌唱起来啰,布朗乐开怀啰,酒歌唱起来啰,布朗乐开怀啰,酒歌唱起来啰,酒杯举起来啰,有缘才相会啰,喝不够就不能走啰,嘿,酒歌唱起来啰,酒杯举起来啰,有缘才相会啰,喝不够就不能走啰,喝不够就不能走啰,闹筹、闹筹、闹筹闹筹闹筹闹筹、闹筹! 3.远方的客人欧徊徊 远方的客人欧徊徊,欢迎你们欧徊徊,施甸的山歌为你唱啰,施甸的百花等你来,一杯香茶把你敬,一坛老酒为你开,矣撒 远方的客人欧徊徊,欢迎你们欧徊徊,施甸的山水等你走啰,施甸的风景等你踩,,一杯香茶把你敬,一坛老酒为你开,矣撒 4.天南地北朋友兄弟 天南地北朋友兄弟,今日相聚难逢难遇,木老液酒,南地琼浆,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天南地北朋友兄弟,今日相聚满心欢喜,好酒好菜,相邀四海,好情好意,珍藏心里,好酒好菜,相邀四海,好情好意,珍藏心里,闹筹 5.布朗生活赛蜜甜 弹起三弦芦笙响,矣噻啰噻啰噻啰噻,布朗人民喜洋洋,矣噻啰噻啰噻啰噻,小伙子穿满了花草鞋啰,姑娘换上新衣裳啰,噻啰哩噻啰,噻啰哩噻,大莽绳呀,小莽绳,你我甩歌笑满坝,阿哥阿妹,手拉手,打歌打到大天亮。 山寨一片篝火火,矣噻啰噻啰噻啰噻,家家户户芦笙响,矣噻啰噻啰噻啰噻,山歌、唱歌、串山歌啰,唢呐奏来粮满仓啰,噻啰哩噻啰,噻啰哩噻,包谷酒…呀,羊肉香,男女老少心欢畅,如今党的政策好,布朗生活赛蜜糖,噻啰噻,噻啰噻! 6.阿妹十七,哥十八 木瓜开花哎呦,刺又多哎呦矣哟,茄子开花哎呦,倒挂着矣哟哟,哟矣哟。去年就说哎呦,做姐妹哎哟,矣哟,今年还是哎哟朝过着,矣哟哟哟矣哟,九条大河哎哟,汇大江哎哟矣哟,妹在江中哎哟洗衣裳,矣哟哟哟矣哟,只要阿哥哎哟,合妹意,哎哟矣哟,一步两步哎哟跨过江哎哟矣哟,哟矣哟……

中西方婚礼差异论文正稿

下载可编辑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专业年级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姓名_______任思楠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2012201120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郝晓瑞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2015年6月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Ren Sinan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June, 2015

Contents Abstract (i) 摘要 (ii) 1. Introduction (1) 2. Literature review (2) 3. Different wedding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 3.1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eremony (3) 3.2 Differences in wedding dress and color tone (4) 3.3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stoms (5) 3.3.1 Differences in wedding banquet (5) 3.3.2 Differences in taboo wedding date (5) 3.3.3 Differences in wedding venues (6) 4. Causes of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6) 4.1 Historic culture (6) 4.2 Religious belief (7) 4.3 Family Education (7) 4.4 Values (8) 5.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 8 5.1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8) 5.2 The reasons about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9) 5.3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9) 5.4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 6. Conclusion (11) References (12)

浅谈布朗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布朗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4T14:43:45.263Z 来源:《成功》2019年第5期作者:李亚娟[导读] 布朗族是一支古老的土著名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时代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对施甸布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走访调查研究,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可以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结合我园课题《金布朗民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本人大胆尝试将布朗族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施甸县仁和幼儿园云南保山 678201 布朗族是一支古老的土著名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时代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对施甸布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走访调查研究,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可以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结合我园课题《金布朗民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本人大胆尝试将布朗族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一、布朗族传统文化和幼儿园美术的联系 (一)对幼儿园美术领域的认识分析 1.幼儿园美术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教育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与创作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及审美感受能力。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也就是兴趣,幼儿艺术能力也就是感受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及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三个喜欢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的是幼儿的兴趣,让孩子成为主导者,发现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喜欢的活动,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 2.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幼儿美术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手工、欣赏等表现形式。 绘画多以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等等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手工以泥塑、剪贴、折叠、编织等手段运用丰富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欣赏是以图片、视频等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创作,都是幼儿对事物的一个了解的一个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及情感的一种表现力。 (二)布朗族传统文化蕴藏的“美”对幼儿美术的影响布朗族传统文化资源到处渗透着“美”,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家乡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布朗族的服装,草鞋,首饰,民居和当地的风景,无不渗透着“美”。布朗族的服装样式和颜色都很有特点,足以激发幼儿对其的兴趣,装饰的绒球、银纽扣、布纽扣等等对幼儿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布朗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创造了他们多彩的名族文化。虽然经过历时的洗礼,但这个古老的民族,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他们的山他们的水;他们的传统工艺;他们美丽的服饰;他们神秘的音乐。都是最纯净的资源。 二、布朗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领域的应用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小班上学期幼儿多以感受为主,我们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欣赏让幼儿产生对色彩的认识。如:《美丽的花草鞋》让幼儿通过对花草鞋图片的以及实物的欣赏,通过草鞋上的颜色让幼儿对色彩产生兴趣,认识更多的颜色。 小班下学期幼儿可以对熟悉的布朗族服装和工具进行添色,动手操作以涂色为主,布朗族服装的色彩及装饰物,足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如:《花鞋垫》可以让幼儿为已经图案的“鞋垫”进行涂色。 中、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小班强一些,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制作“草鞋”,以拓印的形式用布朗族当地的植物叶子制作拓印画等等,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布朗族人民的打歌场景,激发幼儿的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等等。 中、大班幼儿还可以在已有的绘画经验上尝试设计布朗族服饰,花鞋垫的花纹和图案等。如:《美丽的花围腰》中班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在“围腰”上进行装饰并涂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班《美丽的花围腰》则是给幼儿更多的创作空,通过情境创设间让幼儿自由创作,画出不一样的“花围腰”。 (二)对布朗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布朗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布朗族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有机的应用到美术领域的课程中,通过实践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活动内容及形式。收集的图片资料,风景、服饰、首饰、各种集会热闹场景等等应用到幼儿美术领域,通过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中发现美,有表现的欲望。 (三)结合幼儿园活动主题,创设区域活动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活动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园“家乡美”的主题创设了美工区,为幼儿提供草帽、稻草、颜料、树叶、鹅卵石、彩色卡纸、彩泥等材料,让幼儿在这里自由创作。孩子们可以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借助投放的材料进行创作,结合“迎新年”主题用提供的稻草编扎 “草龙”进行舞龙游戏感受布朗族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用稻草编制草鞋;利用卡纸进行拼贴创作《美丽的布朗裙子》、《花鞋垫》等;用彩泥制作《布朗娃》;用鹅卵石和颜料绘制布朗《广阔的牧场》、《茂密的芭蕉林》等;用颜料和卡纸对草帽进行装饰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总之,所有的活动都要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把布朗族民俗文化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以及深入的研究。具有可实施性和可发展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施甸县志》. [2]《施甸县民族宗教志(1963--2015)》.

盘点世界上千奇百怪的民族风俗、怪异性风俗

盘点世界上千奇百怪的民族风俗、怪异性风俗 1、千奇百怪的民族风俗 世界各民族怪异性风俗 专门劫“男色”的女人族 让人惊奇的印度奇俗 惨无人道的割阴唇仪式 不丹国:女人家中称霸 2、各国怪异风俗面面观 俄罗斯人十大怪 探秘国外的接吻 怪异奇特的民族 走遍全球看男女共浴风俗 日本流行“妖怪学” 因纽特人的奇俗 印尼原始村落:割礼是重要仪式 少女排队领“处女证” 3、千姿百态的婚礼习俗 世界九大经典结婚习俗 蛇人部落:把毒蛇当嫁妆 世界奇趣离婚风俗 非洲新娘的美容术 奇趣的西班牙婚俗 赞比亚酋长村娶妻无限制 贝宁寡妇节:剃光头获再婚自由 少女婚:罗汉果当新郎 另类的求爱方式 越南最奇异的三大婚俗 印度新娘手上作画不能洗 巴西“新娘街”演绎传奇 日本人最爱到明治神宫结婚

4、谜一样的异域风情 沙捞越:迷人的马来土著风情爱洗“冰”桑拿的俄罗斯人 爱斯基摩人的狩猎生活 埃塞俄比亚奇异风情 走进非洲食人族部落 崇拜玉米的墨西哥人 赤身裸体:坎巴里人的异种风情揭秘世界最残忍部落 萨米:欧洲最后的土著民族 探访加勒比“食人族” 感受巴黎“地下”风情 5、风格迥异的各地礼仪 各国风俗礼节大“猎奇” 苏丹人见面礼特多 普罗旺斯的男人吻男人? “法国深吻”吻遍欧洲无敌手 令人颇感神秘的外国国宴 亚洲三国如何尽孝道 北欧不流行女士优先 见识新西兰的“英雄节” 多哥人把葬礼办得像狂欢 对未成年人说性各国有奇招 德国礼仪课从敲门教起 乌克兰:乌鸦和狗的文化 韩国人信奉“身土不二” 6、趣昧盎然的各种节日 斑斓多样的妇女节 妙趣横生的墨西哥“驴子节” 美国小镇的“冰冻死人节” 埃及各省的特色节日 日本的“爱妻日” 闻所未闻的审美情趣

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布朗族弹唱”为例

第二十八卷第一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V01.28No.1 2013年1月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Jan.2013 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以“布朗族弹唱”为例 黄彩文子志月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031;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朗族弹唱”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重大节庆或仪式活动中以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布朗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布朗族弹唱”的保护传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关键词:布朗族弹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K892.36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13)ol一0063—07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不可替代的贡献。近年来,面对全球化和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自称“阿佤”或现代化的冲击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阿娃”,历史上有“蒲满”、“乌”、“翁布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拱”、“蒲人”、“朴子蛮”等诸多他称。中这一方面带来了布朗族群众价值观念的深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刻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布朗族非物质文化称为布朗族。史学界一般认为布朗族源自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古老的濮曼族群,与佤族和德昂族有着族此,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国家级属渊源关系,语言上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族弹唱”保护情况族佤德昂语支。现有人口约10万人,主要的考察,探讨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勐腊、护传承问题。景洪,临沧市的双江、永德、镇康、云县、 耿马,保山市的施甸、昌宁及普洱市的澜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沧、墨江,红河州的金平县等地的山区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半山区,少数散居或杂居在坝区。在长期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布朗要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族创造并承续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社会得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但是,今天已经广为 基金项目:云南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开放基金项目《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以布朗族为例》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2—12—09 作者简介:黄彩文(1970一),男,云南永胜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跨境民族文化和宗教人类学。 ·6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万方数据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综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学生姓名许展薇指导教师佘烁娜 系(部)外语系专业五年制英教班级 093班学号 60912340 提交日期2014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4 年月日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3、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1)婚前准备 (2)婚礼当天 (3)婚礼过后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原因 1、文化背景不同 2、宗教信仰不同 3、价值观念不同 结束语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许展薇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五年制英语教育093班)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传统婚礼的差 异。婚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前言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婚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研究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点放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有些重点比较了中西婚俗中的一些具体不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更全面的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布朗族

布朗族 文章点击数:1306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9日来源:云南民族网【打印文章】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截止2011年底,布朗族有11.75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0.25%(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达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地区。布朗族主要聚居地群山连绵起伏,茶山郁郁葱葱,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布朗族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是从汉代开始。布朗族的族源与距今3000年历史的“濮人”有密切联系。据汉文史籍记载,永昌一带是云南古代“濮人”聚居区,他们很早以来,就生息、繁衍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山区。但由于群体众多,分布很广所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不平衡。西晋惠帝元康末年(297—299年)在所谓“南夷作乱”的相互混乱中,永昌“濮人”中一部分濮人南迁,开始分化。其中,些濮人群体迁移至永寿(今永德、镇康)一带;而另一些濮人群体沿澜沧江南下,迁移至双江、耿马澜沧、勐海等地;而另一些濮人则在原地停留下。以上这些濮人就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布朗族自称为“本人”、“蒲满”、“乌”、“阿娃”、“依娃”、“翁拱”、“波朗”、“波巴朗”等。别的民族称布朗族为“腊”、“达米腊”、“满”、“卡坡”、“阿别”等。新中国成立后,该民族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棉语族的布朗语支,与佤语和崩龙语有亲属关系。由于布朗人居住分散、形成了地区间语言上的差异性,但大体上可分为西双版纳布朗

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与汉族、傣族、佤族相邻近的布朗人,一般都兼通他族语言。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常使用傣文和汉文。 西双版纳和双江等地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宗教的一切活动完全接受了傣族的一套仪式,佛寺的形式、佛经、法器同傣族的一样。 布朗人信奉原始的宗教、崇拜自然神灵。山川树木、水火雷电在布朗人心中都有特定的神灵。树木给山民们带来肥源、水源,给野禽野兽以栖身之所,而村寨周围的参天古树又是优美的风景线和抵御风暴的天然屏障,因而树木成为了人们的崇拜对象。村寨附近的林木绝不允许任何人砍伐。每年各寨还有祭龙树(神树)活动,祈求龙树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平安。 与许多山地民族不同的是布朗族的图腾并不是虎、豹等凶猛的野兽,而是竹鼠和癞蛤蟆等小动物。布朗山老曼峨一带崇拜竹鼠,他们认为竹鼠代表祖先的灵魂,它爬出洞来都不能打,要远远地避开它,否则认为亲人会死掉。但是后来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是从土洞中挖出来的竹鼠,还是可以吃的,但要举行特殊仪式。 布朗人有祖先崇拜。布朗人首先崇拜的祖先是古老的氏族长“代袜么”和“代袜那”。“代袜么”是女性,“代袜那”是男性。此外,各村社内的各氏族都有一个氏族神,这是母系氏族分布后的氏族神,这种氏族敬奉的氏族神没名字,以“哼而戛滚”为标志。 布朗族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形式有神话、故事、诗歌、谚语、谜语等等。另外,由于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其传统文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布朗族文学与傣族文学关系密切,布朗族每年从傣族大量购买或借抄经书和唱

[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二)]

[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二)] 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 26、水族 水族男子过去多穿对襟上衣,戴马尾帽或遮阳帽。现多穿大襟长衫,长裤,青布包头,穿草鞋或布鞋。妇女过去多穿圆领宽袖的对襟上衣,饰以银扣、下配百褶裙,打绑腿,穿翘尖绣花鞋。现在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宽大半长衫、长裤,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头缠青布或白布帕,穿绣花鞋,盛装时戴各种银饰。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闻名遐迩的“水家布”,质地细腻,纺织均匀,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27、纳西族 纳西族过去是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现在妇女服饰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永宁的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色且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色衫里的双层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

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28、土族 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坎肩多以黑、紫或镶边的蓝色衣料缝制,腰系花纹彩带。下穿绯红色镶白边的百褶裙,套镶白布裤筒,未婚妇女着红色,已婚妇女穿蓝色或黑色。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姑娘梳三根发辫,已婚妇女梳双辫,末梢缀珊瑚、松石,外面戴织锦毡帽。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最讲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银耳环串在一起,长长地垂在胸前。妇女的传统手工艺为刺绣、盘线。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29、羌族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羊皮坎肩两面穿用,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

《地域文化》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 d)。(2分) ?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神灵崇拜(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B、第八步C、第七步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B、东江地区C、海陆丰D、韶关 (4/20)、广东( 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A、汕尾B、珠海C、南沙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 (2分) ?A、姓氏标志B、家族标志C、行业标志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 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B、武生C、花旦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B、明清时期C、两宋时期D、唐宋时期(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B、宋C、唐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 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b)。(2分) ?A、第一步B、第四步C、第三步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d)。(2分) ?A、青徐流人B、乌衣南渡C、司豫流人D、衣冠南渡 (13/20)、在( 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B、岭南少数民族C、客家民系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 a)的特色。(2分) ?A、潮汕话B、壮侗语系C、广府话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 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C、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B、竹布C、薯莨布D、蕉布 (17/20)、在广州茶楼饮茶,注重的是( d)。(2分)

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

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 杨民康,男,白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助理、民族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兼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 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三峡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校客座/ 兼职教授。对中国民歌及歌舞音乐,傣族和南亚语系民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传统音乐,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仪式(基督教、道教、南传佛教、民间信仰)音乐及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理论有较深入研究。曾赴欧洲、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大陆各省市参加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著作有《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一维两阈一一布朗族音乐文化志》等 10 余部,获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二

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六、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专著《中国南传佛教音乐文化》2015 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发表论文150 余篇,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首届优秀论文评奖一等奖、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奖一、二、三等奖,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二、三等奖。 音乐时空:据了解,您是从作曲专业转向少数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这是出于个人兴趣吗? 杨民康教授:这里面有个人兴趣的原因,但也有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我来自云南,本身又是白族人,因此原先作曲主要也是集中在少数民族音乐创作领域,采风时接触到很多民间音乐。当然,起初采风主要是以作曲为目的。我1986 年撰写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涉及了布朗族的民歌研究,所采用基本材料就是198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采风4 个月的部分成果。后来,随着采风活动和手中掌握的民间音乐资料越来越多,很自然地就逐渐转向民族音乐学研究。事实上,在当时不少国内民族音乐学者都有从表演、作曲实践升华至理论研究的过程和经历。从我的老师田联韬先生到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这是一种符合文化和艺术实践规律的,必然的发展过程。它和今天大学里盛行的学生转学生,课堂到书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很不一样,当然我个人的主观兴趣也是十分关键的。 音乐时空:同时也请您谈谈当时国内的民族音乐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以及您是怎样由此踏上民族音乐学研究道路的呢? 杨民康教授:在我对民族音乐研究开始感兴趣之后,便有了考

中西方婚俗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

【标题】中西方婚俗文化差异 【作者】 【关键词】 【指导老师】 【专业】英语 【正文】 I. Introduction Marriage is the basic system and form that both sexes combine in society. The marriage culture is produ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riage, which reflects a certain marriage conception. Marriage custom not only incarnates the social appearance in some times, but also shows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and religious beliefs of one nation.1 In ancient China, people thought highly of marriage culture. Ancient people regarded marriage as the primary and incipience of all decorum. Chinese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ce culture have penetrated into marriage culture, so it is the cohesion of Chinese culture. While because of geography, nationality, history, religious beliefs and other aspects, the marriage culture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of marriage culture among Chinese, British and American. Firstly, it has introduced some similarities of marriag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econdly, it has described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marriage culture,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marriage culture. Besides, it has introduced some main differences, such as the wedding process, the wedding dress, the wedding car and other details. Finally, i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cluding religious beliefs, the ways of thinking. II. Similarities of Marriag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Every country has her nationality, but the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No matter in China or Western Countries, marriage is a great turning point in life. Both of people all pay great attention on it, and they always choose a nice day, which is sunny and propitious time, so wedding date is very important in every country. In ancient China, people would like to choose an auspicious day based on lunar calendar, which meant the couple would love each other and live a good life in the future. Similarly, the foreigners also choose a perfect day to hold wedding. For example, in England men hate to hold wedding in May. Because May has been considered an unlucky month to marry in. In addition, Fridays were considered unlucky particularly Friday the 13th. There has a famous old rhyme advises a wedding of the week. “Monday for wealth, Tuesda y for health, Wednesday the best day of all, Thursday for losses, Friday for crosses, Saturday for no luck at all.2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陈怡诺收整官方统计的数字是56个,他们分别是: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6个民族,但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仅一个云南省就报了100多个, 我是汉族的,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阿昌族

湖北婚俗

湖北婚俗 中国传统婚礼比较繁琐,早在先 秦时代就制订出来,包括如下六个 环节,通称“六礼”;“纳采”, 即欲与女家结秦晋之好,必先使媒 氏下通其言,女家同意后,乃使人 纳其采择之礼,用雁为执,取其顺 阴阳往来之义。“问名”,男方家 长具书遣使者问女方姓氏,以便卜 其吉凶。此礼与纳采一道进行。 “纳吉”,纳采、问名后,于祖庙 卜之,得其吉兆,乃使人报告女 家,决定婚事。也要送雁。“纳 征”,即纳聘财,行于纳吉之后, 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用玄纁、束帛、俪皮为礼。“请期”,男家于纳征以后,卜婚期,得吉日,又遣使者往女家请期,表示恭谦。女家知阳唱阴和,乃辞之,使者既见女家辞,便将男家所定日期告知。“亲迎”,婿至女家迎其妻以成婚礼(交拜、合卺之礼)。由于风俗习惯的传承性,直到近现代许多地方仍仿古六礼,只不过省其仪文,变其名称而已。 拿湖北来说,在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

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 《夏口县志》上说:“昏礼大致近古”,说明武汉地区婚礼基本上遵循以上这些仪节,只是因社区环境不同而大同小异。在汉口等地,男女结婚,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因近世文明发达,间有自由结婚者,但不多见。婚礼俗谓纳采为“行茶”,果味虽备,必主以茶和盐,而名之曰“山茗海沙”。茶即“山茗”,盐即“海沙”,取其谐音以寓意婚姻经过山盟海誓,牢不可破。俗语又云:“一片黄茶叶,定倒须弥山。”须弥山为佛教徒心目中的山,它与芥子大小相容自在,融通无碍。此处指以茶叶之微,可以将须弥山镇住,使婚事铁定不变。亲迎时,肩舆以杂色缣缀其上,曰“花花轿”,因此新娘出嫁曰“上花轿”。合卺,谓之“饮交杯酒”。古礼中有三日庙见,近现代人家多无家庙可见,只称“拜堂”,俗曰“见大小”。新妇到时,亲友群相庆贺,言人所不能言,以取笑乐,名曰“闹房”。又三日,双诣妇翁,名曰“回门”。 汉口婚礼给人的印象是“不免于奢僭”,因为大婚之时,无论何人子女,男必色顶补服,女必凤冠蟒袍,奢华程度连古人也望尘莫及。民国以后虽无冠裳品级之冒滥,但服饰奢靡更逾于从前。这恐怕是由于汉口乃明清时代天下四大聚之一,近代以降又是著名的商业大都会,经济发达,市面繁荣,居民生活竞奢侈的缘故。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汉口人嫁女,只求丰衣足食,皤皤白发也所不计。时人慨叹曰:“习俗如此,内政所以不修。” 黄陂县(今黄陂区)婚礼又有不同于别地者。儿童初生之时,即有媒人前来说媒。如双方面满意,便请媒人饮筵,名曰“呷准酒”,以表示允许之意。随即请命先生择一吉日,摆起筵席。酒足饭饱后将男女生辰书于庚帖之上,彼此各一纸,以为证据,即今之订婚。至结婚之前一二年,男家每逢年节,必须送妆饰品及鱼肉等至女家,名曰“送礼节”。等到男女年龄至二十五、六岁之时,始择期迎娶。娶亲

普洱地区布朗族民歌的思想内容

普洱地区布朗族民歌的思想内容 普洱地区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澜沧、墨江、景谷、思茅、景东等县,他们的村寨大多数分布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左右的山岳地带。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所以在布朗族没有自己成文的历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布朗族无文字,也没有自己成文的历史。由于历史上与傣族有较多的接触,普洱地区的布朗族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较大,信奉原始宗教的同时信奉小乘佛教。傣族的神话传说,诗歌和原始宗教都给予布朗族诸多的影响。在历史的变迁中,他们虽不断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却又保持着自身的气质与文化要素。他们往往与茶林相伴,因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布朗族文化。 一、布朗族民歌的分类及概况 普洱地区布朗族的民歌主要包括历史传说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 历史传说歌主要记叙了布朗族祖先叭岩冷[ 澜沧县布朗族地方史《奔闷》典籍记载,叭岩(读ai2)冷是布朗族千余年前率领部族在芒景一带定居的首领,娶傣族领主女儿为妻,被傣族领主封为管理布朗族的“叭”(基层官衔)。]的事迹和后人对先祖的追念。如《岩冷的遗言》:“我留下什么给你们呢?留下金银,你们会花光;留下牛马,它们会跑丢;留下鸡猪,也会得瘟病。留下‘皎诺帕[ 皎诺帕:即透明的宝石。民间传说:艾棱的继承人从艾棱留传的“皎诺帕”里看见一棵树。由此找来茶秧栽种,景迈成了茶山。]’,世世代代不缺吃”。《帕雅岩冷》则是布朗族人民对祖先艰苦创业的赞美。 礼俗歌反映了布朗人在生活中各种节俗、礼仪、庆典、祭祀活动时在仪式上所念诵的歌谣,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礼俗风貌。如《贺新房歌》:“好啊好,今天是最好的一天。太阳出来放光华,哪天的阳光都没有今天璀璨。……。我们这些头人来祝贺主人建成新房”,是写布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