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荷载计算

结构荷载计算
结构荷载计算

1.上部结构的荷载有两种用途,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 编制勘察方案时,需要估计是否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估计需要的单桩承载力,因此需

要了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但由于我国的体制是勘察在先,设计在后,勘察时不可能得到准确的荷载值,只能用估计的办法得到。因此,这种荷载不能用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工作;

3. 在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物的自重根据设计的尺寸计算,可变荷载按照荷

载规范的规定计算,荷载既有标准值与设计值之方,又有不同的组合。汇总各层的荷载,最终传递到基础的底部,再加上基础自重和覆土自重形成基础底面的荷载。

4. 下面是上部结构荷载计算实例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1.1. 面荷载:

1.1.1 恒荷载:

120mm厚现浇板:

楼板自重0.12×25=3.0 kN/m2

找平0.02×20=0.4 kN/m2

地面作法1.0 kN/m2

吊顶0.8 kN/m2

g=5. 2 kN/m2

100mm厚现浇板:0.10×25+0.4+1.0+0.8=4.7 kN/m2

180mm厚现浇板:0.18×25+0.4+1.0+0.8=6.7 kN/m2

覆土容重: 18 kN/m3

屋面做法0.12×25+0.02×20+3.9=7.3 kN/m2

1.1.2 活荷载:

商店:3.5 kN/m2

办公:2.0+1.0(考虑隔墙不确定布置)=3.0 kN/m2

通风机房:8.0 kN/m2

汽车通道:4.0 kN/m2

卫生间:2.5 kN/m2

走廊、门厅:3.5 kN/m2

楼梯:3.5 kN/m2

电气机房:地下一层:8.0 kN/m2,一层机房及强电井:5.0 kN/m2

自动扶梯:R=72×2÷3.17=45.43 kN/m

1.2.梁墙荷载:

填充墙:

1、外墙

铝板或玻璃幕墙:1 kN/m2

5.6m层高:5.6 kN/m

4.2m层高:4.2 kN/m

2、内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容重取7.5kN/m3,则:

2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2+20×0.04+0.5=2.9 kN/m2

内墙处梁上荷载(200厚填充墙):

3.8m层高:3.8×2.9= 11.02 kN/m 取11

5.0m层高:5.0×2.9= 14.50 kN/m 取15

5.6m层高:5.6×2.9= 1

6.24 kN/m 取16

4.2m层高:4.2×2.9= 12.18 kN/m 取12

3、其它:

混凝土阳台拦板(1.0米高):(25×0.12+20×0.04)×1=3.8 kN/m 钢框门窗每米高:0.45 kN/m

一般民用建筑可按1.5~2吨/平方米建筑面积估算

工业厂房可按1~1.2吨/平方米建筑面积估算.

框架结构荷载整理

荷载统计 2011.4 (一) 面荷载: 恒载: 1. 100mm厚混凝土板: 2.5KN/m2 120mm厚混凝土板: 3.0KN/m2 240mm厚混凝土板: 6.0KN/m2 2. 建筑面层: 1.0KN/m2 3. 板底粉刷吊顶: 0.5KN/m2 5. 卫生间回填土容重(水泥炉渣):14 kN/m^3 6. 上人屋面作法: 5.0 kN/m^2 7. 非上人屋面作法: 3.0 kN/m^2 8. 楼梯荷载: 踏步宽: 0.30 (m) 踏步高: 0.150 0.163 (m) 角度: 26.57 (度) cos 26.57 = 0.8944 28.52 (度) cos 28.52 = 0.8787 面层 1.00 * (0.30 + 0.150) / 0.30 = 1.50 kN/m^2 1.00 * (0.30 + 0.163) / 0.30 = 1.5433 kN/m^2 踏步 25.00 * 0.163 / 2 = 2.04 kN/m^2 粉刷 0.50 / cos 28.52 = 0.58 kN/m^2 = 4.17 kN/m^2 0.080厚梯板 25.00 * 0.080 / cos 26.57 = 2.34 kN/m^2 0.100厚梯板 25.00 * 0.100 / cos 26.57 = 2.80 kN/m^2 0.120厚梯板 25.00 * 0.120 / cos 26.57 = 3.35 kN/m^2 0.130厚梯板 25.00 * 0.130 / cos 26.57 = 3.63 kN/m^2 0.140厚梯板 25.00 * 0.140 / cos 26.57 = 3.91 kN/m^2 0.150厚梯板 25.00 * 0.150 / cos 26.57 = 4.19 kN/m^2 0.160厚梯板 25.00 * 0.160 / cos 28.52 = 4.55 kN/m^2 活载: 1. 走廊、楼梯 3.5 kN/m^2 2. 大会议室、多功能厅、公共卫生间、食堂、餐厅 2.5 kN/m^2 3. 小办公室、值班室、中小会议室、休息室、强电、弱电 2.0 kN/m^2 4. 大办公室,职工之家 3.0 kN/m^2 5. 金库 12.0kN/m^2 6. 空调机房 7.0 kN/m^2 7. 储藏间、设备室 5.0 kN/m^2 8. 厨房(不含较重的炉灶、设备及厨料) 4.0 kN/m^2 9. 上人屋面 2.0 kN/m^2 10. 非上人屋面 0.5 kN/m^2 11. 栏杆、女儿墙顶水平荷载 1.0 KN/m 12.材料室、档案室 6.0 kN/m^2 13.网络机房 8.0 kN/m^2 (二) 线荷载: 1.砖墙部分: 200mm厚加气砼外墙 0.2*10+1.5=3.5KN/m2 200mm厚加气砼内墙 0.2*10+1.0=3.0KN/m2 100mm厚加气砼内墙 0.1*10+1.5=2.5KN/m2 100mm厚加气砼内墙 0.1*10+1.0=2.0KN/m2 200mm厚实心砖外墙 0.2*19+1.5=5.3KN/m2 200mm厚实心砖内墙 0.2*19+1.0=4.8KN/m2 100mm厚实心砖内墙 0.1*19+1.0=2.9KN/m2

结构设计基本荷载计算

荷载 1.墙体荷载: 1). 外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卫生间除外)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4.04 kN/m2 考虑建筑节能0.6kN/m2取∑: 4.64kN/m2 考虑装修抹灰取∑: 4.7kN/m2 G=4.7kN/m2×(H--梁高)×0.8= 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8.0 kN/m3):(卫生间除外)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200厚墙体:8.0×0.20=1.6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2.24 kN/m2 考虑装修抹灰取∑: 2.3kN/m2 G=2.3kN/m2×(H--梁高)= 女儿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4.04 kN/m2 G=4.04kN/m2×H+压顶自重= 2). 卫生间外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内墙面砖:0.5 kN/m2 ∑: 4.54 kN/m2 考虑建筑节能0.6kN/m2取∑: 5.14kN/m2 G=5.14kN/m2×(H--梁高)= ). 卫生间内隔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单面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100厚墙体:14.0×0.20=1.4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2.64 kN/m2 G=3.14kN/m2×(H--梁高)= 2.屋面荷载: 1). 种植屋面:(从上到下) 300厚种植土:16×0.3=4.8 kN/m2 干铺聚酯纤维无纺布一层:0.10 kN/m2 (3+3)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5 kN/m2 20厚憎水膨胀珍珠岩找坡:4×(0.02+10×2%)=0.88 kN/m2 60厚岩棉板: 2.5×0.06=0.1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150厚结构板:27×0.15=4.05kN/m2 10厚板底抹灰:10×0.020=0.2 kN/m2 ∑:10.88kN/m2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设计荷载估算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设计荷载估算 1.2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效应的特点 1.2.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建筑结构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在低、多层建筑中,由于结构高度低、平面尺寸较大,其高宽比很小,而结构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也很小,故结构以抵抗竖向荷载为主。也就是说,竖向荷载往往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建筑结构的这种受力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发生变化。 在高层建筑中,首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图1.2.1-1所示的框架可知,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框架柱轴力为: 边柱 N=wlH/2h 中柱 N=wlH/h 即框架柱的轴力和建筑结构的层数成正比;边柱轴力较中柱小,基本上与其受荷面积成正比。就是说,由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很大,建筑物层数越多,底层柱轴力越大;顶、底层柱轴力差异越大;中柱、边柱轴力差异也越大。 其次,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如果将高层建筑结构简化为一根竖向悬臂梁,那么由图1.2.1-2、图1.2.1-3所示其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为: 水平均布荷载 Mmax=qH2/2 倒三角形水平荷载 Mmax= Qh3/3 即结构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与楼层总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就是说,建筑结构的高度越大,由水平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弯矩就更大,较竖向荷载对结构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增加更快,其产生的结构内力占总结构内力的比重越大,从而成为结构强度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1.2.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特点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主要是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应力大小不同,因而其压缩变形大小也不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找平, 同时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基底轴力大小不同,若不对基底应力进行调整,也可能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最大的顶点位移为: 水平均布荷载△max=qH4/8EI 倒三角形水平荷载△max= 11qH4/120EI 式中EI为结构的 从以上可看出,结构顶点位移与其总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则又比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累积效应增加更快,这就说明,高层建筑结构对结构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第6章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 §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 §6.1.1.板传荷载计算 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 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图6-1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

图6-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 一.B~C, (D~E)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 ??+? 6.09KN/m 1.5m[1-2(1.5/6)(1.5/6)]2=1 7.128KN/m 活载:222 ???+? 2.0KN/m 1.5m[1-2(1.5/6)(1.5/6)]2=5.625KN/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 ???+? 3.83KN/m 1.5m[1-2(1.5/6)(1.5/6)]2=10.772KN/m 活载:222 ???+? 2.0KN/m 1.5m[1-2(1.5/6)(1.5/6)]2=5.625KN/m 梁自重:3.95KN/m B~C, (D~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17.128 KN/m+3.95 KN/m=21.103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95 KN/m+10.772 KN/m=14.747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二. C~D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 ??? 6.09KN/m 1.2m5/82=9.135KN/m 活载:2 ??? 2.0KN/m 1.5m5/82=3KN/m 楼面板传荷载:

一榀框架结构荷载计算书

毕业设计 题目一榀框架计算书 班级土木工程2006级高本学生姓名孟凡龙 指导老师

2011.5 摘要 本工程为济南某综合教学楼楼,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3000m2,宽35米,长为60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

目录 第一章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2) 1.3设计内容 (2) 第二章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图确定 (2)

2.1梁柱界面确定 (2) 2.2结构计算简图 (2) 第三章荷载计算 (5) 3.1恒荷载计算: (5) 3.1.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1.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7) 3.1.5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8) 3.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9) 3.2.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9) 3.2.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0) 3.2.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10) 3.3风荷载计算 (11) 第四章结构内力计算 (15) 4.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5) 4.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5)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33) 第五章内力组合 (34) 5.1框架横梁内力组合 (38) 5.2柱内力组合 (46) 第六章配筋计算 (60) 6.1梁配筋计算 (60) 6.2 柱配筋计算 (75) 6.3楼梯配筋计算 (80) 6.4基础配筋计算 (84) 第七章电算结果 (80) 7.1结构电算步骤 (86) 7.2结构电算结果 (87) 参考文献 (112)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6章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 §6.1.1.板传荷载计算 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 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图6-1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

图6-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 一.B ~C, (D ~E)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6.09KN/m 1.5m [1-2(1.5/6)(1.5/6)]2=17.128KN/m ??+? 活载:2222.0KN/m 1.5m [1-2(1.5/6)(1.5/6)]2=5.625KN/m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3.83KN/m 1.5m [1-2(1.5/6)(1.5/6)]2=10.772KN/m ???+? 活载:2222.0KN/m 1.5m [1-2(1.5/6)(1.5/6)]2=5.625KN/m ???+? 梁自重:3.95KN/m B ~C, (D ~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17.128 KN/m+3.95 KN/m=21.103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95 KN/m+10.772 KN/m=14.747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二. C ~D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6.09KN/m 1.2m 5/82=9.135KN/m ??? 活载:22.0KN/m 1.5m 5/82=3KN/m ??? 楼面板传荷载: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二章常用结构计算2-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常用结构计算 2-1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1-1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2-1 类别 标 准值 ( 组 合值系数 频 遇值系数 准永 久值系数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模板)

第三医院荷载计算 面层荷载 一、屋面荷载:(上人屋面) 25厚水泥花砖0.60(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0(kN/m2) 防水层0.40(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0.40(kN/m2) 水泥焦渣找坡层 1.60(kN/m2) 60厚高密度聚苯板保温层2×0.06=0.12(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0.40(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5×0.12=3.00(kN/m2) 17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2) 活荷载总计(上人屋面) 2.00(kN/m2) 二、首层楼面荷载:

隔墙折算板面荷载 2.50(kN/m2)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2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200=5.00(kN/m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10.50(kN/m2) 活荷载(考虑施工堆载)总计 5.00(kN/m2) 三、首层(CT、MRI有地沟)楼面荷载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2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200=5.00(kN/m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8.00(kN/m2) 活荷载总计8.00(kN/m2) CT、MRI围护墙恒荷载30.00(kN/m2) 四、四层以下楼面荷载:(生化、免疫、试验室、护士站等) 隔墙折算板面荷载 2.50(kN/m2)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0=3.00(kN/m2) 结构层170厚钢筋混凝土板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2)

荷载计算表

做设计经常取平均值: 设计关键参数的确定: 基本风压=0.35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一组 楼板面荷载: 恒载:假定楼板厚度均为120mm,0.12x25=3KN/m2 附加面层恒载一般是:1.5~2.0kn 3+2=5KN/M2 活载:查荷载规范: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2.0 屋面荷载:恒载:假定楼板厚度均为120mm,0.12x25=3KN/m2 附加面层恒载一般是:3.5kn 3+3.5=6.5KN/M2 活载:查荷载规范: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3.0 隔墙荷载:14kn/m3x0.2(墙厚)=2.8kn/m2(砖墙重) 0.04(抹灰厚)x20kn/m3=0.8kn/m2(抹灰) 2.8+0.8= 3.6kn/m2 实心墙:3.6x3(墙高)=10.8KN/M 有窗户:7.0 目录 第一部分主体设计 一、计算依据 二、荷载计算 三、内力分析及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人防设计 一、计算依据 二、荷载计算 三、内力分析及配筋设计 第三部分基础设计 一、计算依据 第一部分:主体设计: 一、计算依据: 1.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及《建筑用料说明(陕02J)》。 2.建筑施工图中的用料说明表;以及相关专业的互提资料。 二、荷载计算: 1.各层楼板面荷载计算: 根据建施平面及功能布置,以及(GB50038-2001)相关章节之规定。未注荷载单位为kN/m2(面荷载)。 1)地下室顶板荷载统计:

结构荷载计算示例

三航伟业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二期 结构计算书首页(左边1~3轴部分) 一、工程概况 1、结构形式: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2、地震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场地类别Ⅱ类,特征周期Tg=0.35秒,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4、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4 地质报告:《厦门三航伟业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二期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由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2010年7月12日) 二、主体工程计算程序:中科院PMCAD、SATWE、JCCAD。 三、设计依据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JGJ3-2002 《厦门三航伟业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二期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由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 (2010年7月12日) 四、荷载汇集 (一)楼面恒活荷载标准值 1、研发厂房(戊类) 20厚花岗岩面层 0.02×28=0.56 KN/m2 25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5×20=0.5 KN/m2 15厚板底抹灰 0.3 KN/m2 Σ=1.36KN/m2取1.40 KN/m2 2、开水间、卫生间: 防滑地砖 0.015×20=0.3 KN/m2 30厚砂浆0.03×20=0.6 KN/m2 15厚板底抹灰 0.015×20=0.3 KN/m2 Σ=1.2KN/m2取1.40 KN/m2 (二)、屋面(含露台)恒荷载标准值 1、建筑找坡: 普通地砖 0.015×20=0.3 KN/m2 20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 KN/m2 40厚C20细石砼刚性防水兼保护层,内配Φb4@200钢丝网 0.04×25=1.00 KN/m2 泡沫保温隔热板取0.05 KN/m2计 高分子防水卷材 0.25 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 KN/m2 板底抹灰 0.015×20=0.3 KN/m2 Σ=1.2KN/m2取1.40 KN/m2 2、结构找坡: 普通地砖 0.015×20=0.3 KN/m2 20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 KN/m2 泡沫保温隔热板取0.05 KN/m2 高分子防水卷材 0.25 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 KN/m2 板底抹灰 0.015×20=0.3 KN/m2 Σ=1.7KN/m2取2.40 KN/m2 (三)、活荷载标准值 a)研发厂房(戊类)取4.0 KN/m2。 b)走廊、开水间、卫生间取2.5 KN/m2。 c) 公共楼梯均按消防楼梯取3.5 KN/m2。 d) 电梯机房取7.0 KN/m2。 e)不上人屋面计算时取0.7 KN/m2,总说明中注0.5 KN/m2。 (四)、墙体荷载标准值 外墙: 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q=2.7 KN/m2)(层高按4.5米算) 分户墙: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q=2.2 KN/m2) 1、墙上无洞口、梁高800时,取2.7×23.7=9.99 KN/m; 2、外墙开窗非凸窗、梁高800时,折减0.8×14.06=11.248 KN/m; 3、玻璃幕墙:取1.5 KN/m; 4、其余按层高或梁高相应计算。 内隔墙: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q=1.5 KN/m2)(层高按4.5米算) 1、墙上无洞口、梁高800时,取1.5×3.7=5.55 KN/m; 2、外墙开窗非凸窗、梁高800时,取5.55×0.8=4.44 KN/m; 3、其余按层高或梁高相应计算。 屋顶女儿墙:按1.4米高140mm厚砼板计算,取1.4×0.14×25=4.9 KN/m,取5.0 KN/m。(五)、地下室荷载 1、顶板 2、地板 3、外墙 4人防荷载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教学资料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 3.1 结构布置 3.1.1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的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 柱网布置应该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个尺寸,这里采用层高3.6m,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4.7m。框架结构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22.7m。 图3.1 柱网布置图 3.1.2 框架的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一般很少采用)。 3.1.3 变形缝设置的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盈利是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3.1。 表3.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设缝,将结构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部分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结构规则,但目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 3.1 结构布置 3.1.1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的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 柱网布置应该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个尺寸,这里采用层高3.6m,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4.7m。框架结构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22.7m。 图3.1 柱网布置图 3.1.2 框架的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一般很少采用)。 3.1.3 变形缝设置的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盈利是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3.1。 表3.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置伸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设缝,将结构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部分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结构规则,但目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3.1.4 材料选择 柱采用C35, 梁采用C30混凝土。梁纵筋用HRB335,柱纵筋用HRB400,箍筋均用HPB235。 3.1.5 截面尺寸初步选择 梁截面: 梁高 h=(1/12-1/8)L(单跨用较大值,多跨用较小值或负荷较大时用 上限值)且净跨与h比不宜小于4; AB跨h=1/12*7200=600mm

建筑施工手册: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 常用结构计算 2-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2-1-1 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 (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2-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2-1

结构计算-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常用结构计算 1 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 1-1 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 (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1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模板)

大同第三医院荷载计算 面层荷载 一、屋面荷载:(上人屋面) 25厚水泥花砖0.60(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0(kN/m2) 防水层0.40(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0.40(kN/m2) 水泥焦渣找坡层 1.60(kN/m2) 60厚高密度聚苯板保温层2×0.06=0.12(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0.40(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5×0.12=3.00(kN/m2) 17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 计2) 活荷载总计(上人屋面) 2.00(kN/m2) 二、首层楼面荷载: 内隔墙折算板面荷载 2.50(kN/m2) 1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2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200=5.00(kN/m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10.50(kN/m2) 活荷载(考虑施工堆载)总计 5.00(kN/m2) 三、首层(CT、MRI有地沟)楼面荷载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2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200=5.00(kN/m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总计8.00(kN/m2) 活荷载总计8.00(kN/m2) CT、MRI围护墙恒荷载30.00(kN/m2) 四、四层以下楼面荷载:(生化、免疫、试验室、护士站等) 内隔墙折算板面荷载 2.50(kN/m2) 100厚面层25×0.100=2.50(kN/m2) 结构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0=3.00(kN/m2) 结构层170厚钢筋混凝土板 2) 吊顶0.50(kN/m2) 静荷载 总计2) 活荷载总计 2.50(kN/m2) 2

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样本

3 框架构造设计与荷载计算 3.1 构造布置 3.1.1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柱网和层高依照建筑使用功能拟定。 柱网布置应当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种尺寸,这里采用层高3.6m,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4.7m。框架构造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不不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22.7m。 图3.1 柱网布置图 3.1.2 框架承重方案 依照楼盖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传递途径,框架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普通很少采用)。

3.1.3 变形缝设立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产生赚钱是构造产生裂缝,在构造一定长度范畴内设立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本顶面以上构造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3.1。 表3.1 伸缩缝最大间距(m) 伸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办法,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构造产生裂缝,在构造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部位设缝,将构造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某些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构造薄弱部位容易导致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构造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构造规则,但当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用加强构造整体性办法。 3.1.4 材料选取 柱采用C35,梁采用C30混凝土。梁纵筋用HRB335,柱纵筋用HRB400,箍筋均用HPB235。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范例

楼面恒载计算 10厚水泥砂浆面层: 0.01X20=0.2 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X20=0.4 KN/m2 现浇楼板(120厚): 0.12(0.13)25=3.0 KN/m2 混合砂浆平顶: 0.02X17=0.34 KN/m2 合计: 3.94 KN/m2 设计取值:4.5 KN/m2 屋面恒载计算 平屋面(建筑找坡): 50厚C30细石混凝土: 0.05X25=1.25 KN/m2 SBS防水卷材: 0.1 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X20=0.4 KN/m2 30厚复合发泡水泥板: 0.03X4=0.12 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X20=0.4 KN/m2 找坡: 1.0 KN/m2 现浇楼板120厚: 0.12X25=3.0KN/m2 混合砂浆平顶: 0.012X17=0.21 KN/m2 合计: 6.48 KN/m2 设计取值:7.5 KN/m2 填充墙荷载计算 外墙 外墙涂料: 0.05KN/m2 5厚聚合物抗裂砂浆 0.05*17=0.85 KN/m 30厚复合发泡水泥板 0.03*2.2=0.066 KN/m 200厚A5.0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0.20X6.5=1.3 KN/m2 20厚水泥水泥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合计: 2.61 KN/m2 设计取值:3.5 KN/m2

内墙 20厚水泥水泥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及100厚): 0.20(0.10)X6.5=1.3 (0.65) KN/m2 20厚水泥水泥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合计: 1.98 (1.33) KN/m2 设计取值:2.5(1.8) KN/m2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楼梯参与整体计算

结构设计楼面及屋面恒荷载取值

3.1.1 恒载 恒载:又称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内,荷载的大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如结构自重、构造层重、土压力等。 结构自重和构造层重的标准值计算,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尺寸和材料的单位体积、或面积、或长度的重力,经计算直接确定;土压力标准值的计算详有关基础设计资料。 3.1.1.1 楼面恒荷载 楼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建Array筑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 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1所示。 (1)由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计算 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必须根据建筑楼面面层的具体做法 确定,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可图3.1.1 楼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参考表3.1.1。 (2)由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 算 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结构楼层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25kN/m3)程序计算时,只要输入结构楼层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容重,结构层恒荷载即会自行导算,详4.1所述。 表3.1.1 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3)由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必须根据建筑顶棚的具体做法确定,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可参考表3.1.2。 表3.1.2 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3.1.1.2 屋面恒荷载 屋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建筑屋面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2所示。 图3.1.2 屋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由结构层与顶棚引起的屋面恒荷载计算方法,同相应楼面恒荷载的计算方法,由建筑屋面面层引起的屋面恒荷载,必须根据建筑屋面面层的具体做法确定。 由于建筑屋面承担着保温、隔热和防水、排水的功能,因此建筑屋面面层的做法相对于建筑楼面面层的做法要复杂得多,加之各地气候、雨水情况不同,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 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各地屋面面层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构造层相差不多。 (1)平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平屋面,又称建筑找坡屋面,排水坡度为2%~3%,屋面面层的基本构造、荷重如下: ① 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30mm ,容重20kN/m 3; ② 隔气层:以成品为主,重量较轻,可以忽略; ③ 保温层兼找坡层:一般采用憎水性能好、导热系数小和重量轻的保温材料,起坡处厚度必须满足热工要求、由建筑专业计算决定,如膨胀珍珠岩系列(容重7~15 kN/m 3,现场拌制的砂浆取大值,成品取小值)、挤塑板系列(很轻,重量可以忽略)等; ④ 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20mm ,容重20kN/m 3 ;

框架结构办公楼荷载计算书(非常详细)

某办公楼工程荷载计算书 一、楼面荷载 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走廊、展厅、仓储用房、配电间、照明控制、智能化控制机房:130厚面层(地暖) 2.5 吊顶或底粉 0.4 恒载: 2.9 kN/m2 卫生间 3.0 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2.0 走廊:2.5 展厅:3.5 仓储用房、配电间、照明控制:5 智能化控制机房:7 公共卫生间:4.0,其他卫生间、清扫间:2.5 不上人屋面 块瓦型钢板彩瓦 0.13kN/ m2 冷弯型钢挂瓦条 0.5kN/ m2 100厚保温层(水泥珍珠岩) 4*0.1=0.4kN/m2 1.5mm厚防水层 0.1 kN/ 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15=0.3 kN/m2 底粉或吊顶 0.4 kN/ m2 恒载: 1.83kN/ m2*cos22=1.96 kN/ m2 活载: 0.5kN/ m2 240厚非承重空心砖墙体 12.5*0.24=3.0 kN/m2 40厚粉刷 20*0.04=0.8 kN/m2 合计: 3.8 kN/m2 240厚承重多孔砖墙体 15.5*0.24=3.72 kN/m2 外挂石材 1 kN/m2 内墙20厚粉刷 20*0.02=0.4 kN/m2 合计: 5.12 kN/m2 240厚承重多孔砖墙体 15.5*0.24=3.72 kN/m2

内墙40厚粉刷 20*0.04=0.8 kN/m2 合计: 4.52 kN/m2 240厚承重多孔砖墙体 15.5*0.24=3.72 kN/m2 干挂石材 1.0 kN/m2 面砖 20*0.04=0.8 kN/m2 合计: 5.32 kN/m2 120厚多孔砖墙 15.5*0.12=1.96kN/m2 内墙40厚粉刷 20*0.04=0.8 kN/m2 合计: 2.66 kN/m2 通高窗 1.0 kN/m2,洞窗 0.5 kN/m2 外墙外挂石材 1.0 kN/m2 门 0.5 kN/m2 1、二~三层墙荷载 700高框梁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7)= 12.2 kN/m 750高框梁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75)= 12.0 kN/m 600高次梁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6)= 12.6 kN/m 650高次梁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65)= 12.4 kN/m 950高次梁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95)= 11.2 kN/m 120板下空心砖内墙 3.8 *(3.9-0.12)= 14.4 kN/m 700高框梁下承重多孔砖内墙 4.52 *(3.9-0.7)= 14.5 kN/m 750高框梁下承重多孔砖内墙 4.52 *(3.9-0.75)= 14.3 kN/m 600高次梁下承重多孔砖内墙 4.52 *(3.9-0.6)= 15.0 kN/m 400高梁下120多孔砖墙 2.66*(3.9-0.4)= 9.3 kN/m 通高承重多孔砖外墙 5.12*3.9=20 kN/m 通高窗 1*3.9=3.9 kN/m B轴外墙(3*20+4.2*3.9)/7.2=10.6 kN/m A轴外墙(7.12*20+5.88*3.9)/13=12.7 kN/m E轴外墙(4.6*20+8.4*3.9)/13=9.6 kN/m 1轴外墙(10.96*20+3*3.9)/13.96=16.6 kN/m 1轴悬挑板自重及板面荷载: 120厚板 25*0.12*0.82=2.46 kN/m 板面恒载+活载(3.0+2.0)*0.82=4.1kN/m 合计: 6.56 k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