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隧道结构计算书

凤凰山隧道结构计算书
凤凰山隧道结构计算书

隧道工程结构计算书

计算:

复核:

审核:

目录

1 工程概况 ....................................................................................................... - 1 -

2 计算内容和计算依据 ................................................................................... - 1 -

2.1 计算内容............................................................................................................... - 1 -

2.2 计算依据............................................................................................................... - 1 -

3 基于荷载-结构法的隧道结构静力计算分析.............................................. - 1 -

3.1 荷载取值和计算模型........................................................................................... - 1 -

3.2 二次衬砌受力分析............................................................................................... - 7 -

3.3 二次衬砌配筋量及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 10 -

3.3.1 二次衬砌配筋量安全系数计算...................................................................... - 10 -

3.3.2 二次衬砌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 11 -

3.4 中隔墙受力分析................................................................................................. - 13 - 4基于地层-结构法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二维)............................. - 14 -

4.1 概述..................................................................................................................... - 14 -

4.2 计算模型............................................................................................................. - 14 -

4.3 围岩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 - 16 -

4.4 中隔墙及其基础力学性态分析......................................................................... - 18 -

4.5 锚杆受力分析..................................................................................................... - 18 -

4.6 临时支护受力分析............................................................................................. - 19 -

4.7 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 20 -

4.8 二次衬砌受力分析............................................................................................. - 21 -

1 工程概况

苏州凤凰山隧道工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境内,属宝带西路延伸段改建工程的一部分,穿越七子山西北侧凤凰公墓区,隧址区为一小山体。苏州凤凰山隧道工程分一期和二期工程进行建设。凤凰山隧道一期工程为一座连拱隧道。

凤凰山隧道一期工程连拱隧道全长175m,起讫桩号分别为K1+985和K2+160,其中明暗洞分界桩号为K2+001及K2+144,暗洞段长143m,属短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3m,埋深小于10m的暗洞长度占整个暗洞的比例约为34%,属典型浅埋隧道。根据地质报告,隧址区地质条件较差,基本为Ⅴ级围岩,隧道最大开挖跨度32.2m,属软弱围岩大跨隧道。因此,凤凰山连拱隧道属软弱围岩中浅埋大跨隧道,施工具有较大难度。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要求,需要对隧道结构进行受力计算。

2 计算内容和计算依据

2.1 计算内容

(1)基于荷载-结构法的连拱隧道结构静力计算分析;

(2)基于地层-结构法的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二维);

(3)基于地层-结构法的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三维)。

2.2 计算依据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苏州市凤凰山隧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7年11月。

3 基于荷载-结构法的隧道结构静力计算分析

3.1 荷载取值和计算模型

由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没有规定连拱隧道荷载的计算

方法,且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各地方经常根据各地的工程经验总结相关的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方法。“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2 318 000 22)”研究确定的一种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方法(主要参考文献“丁文其等,连拱隧道设计荷载的确定方法,中国公路学报,2007,20(5):78-82”)提出了一种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的荷载和结构受力计算方法。此方法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对单洞隧道的荷载计算方法原理一致,可操作性较强。但凤凰山隧道为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其中墙处的荷载传递方式明显不同于整体式连拱隧道。整体式连拱隧道的中墙是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受力的支撑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力通过中墙传递至中墙下的围岩基础。而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中墙只是初期支护受力的支撑点,二次衬砌与中墙通过防水板分割,只能传递压力,不能传递拉力、弯矩和剪力。迄今为止,对复合式连拱隧道的荷载和结构受力的计算方法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方法。

本计算书主要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对单洞隧道的荷载计算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对凤凰山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的荷载和受力进行计算。

本工程中V 级围岩段最大埋深处为连拱隧道结构受力最不利的位置,因此本计算书针对V 级围岩段隧道二次衬砌进行计算分析。

首先计算V 级围岩段隧道所受的最大荷载。

根据V 级围岩浅埋隧道的荷载计算方法:

浅埋和深埋隧道的分界,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按荷载等效高度的判定公式为

2.5p q H h =

式中:H p —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

h q —荷载等效高度(m),按下式计算:

q q h γ=

式中,γ为围岩重度(kN/m 3);

q 为V 级围岩深埋隧道围岩垂直均布压力(kN/m 2), 10.452s q h γγω?==××

式中,s 为围岩级别,ω为宽度影响系数,1(0.55)i B ω=+?,B 为连拱隧道宽度

(m);i 为B 每增减1m 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以B >5m 时,取i =0.1。

由上述计算过程计算V 级围岩浅埋和深埋隧道的分界高度p H :

B =32.22m ,s=5,i=0.1

2.5p q H h =

q q

h γ=

5115.200.45215.201(0.55) 2.255q h

q h h m i B γγωω?=??→=?=×?→=??=+?=??

所以有: 15.202.5 2.538.0p q H h m γ

γ==×=

15.20q h q r m ==

故浅埋和深埋的分界高度为38.0m ,由于凤凰山隧道V 级围岩段的最大埋深小于38.0m ,所以本工程V 级围岩段隧道均为浅埋。隧道V 级围岩浅埋段埋深最大处为隧道结构受力最不利的位置,因此本计算说明书只对V 级围岩最大埋深处隧道结构的静力进行计算分析。

2

图3-1 浅埋连拱隧道荷载计算示意图

图3-1所示为凤凰山连拱隧道V 级围岩浅埋段最大埋深处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荷载计算示意图。从图中看出,左侧洞室埋深大于右侧洞室,存在偏压现象。隧

道结构主要受地层竖向土压力荷载12q q 、,地层侧向土压力12e e 、和1

2e e ′′、,中墙顶至隧道拱顶高度为h’的竖向土压力z q ,侧向土压力34e e 、。

由于h q

浅埋连拱隧道顶部竖向压力12q q 和为:

1111tan H q H B γλθ??=????? 2221tan H q H B γλθ??=?????

中隔墙顶部三角形块体自重荷载为:

z q h γ′=

作用在衬砌上的隧道两侧水平围岩压力为:

11

21()e H e H h λγλγ==+

122

2()e H e H h λγλγ′=′=+ 作用在衬砌上的中隔墙顶两侧水平围岩压力为:

12

31

242()2H H e H H e h λγ

λγ+=+′=+ 作用在中墙顶部的围岩竖向压力m q 为:

12121tan 22m z H H H H q q B γ

λθ++??=?+????

代入参数: 3350.62111.54.125/c c h m h m

kN m ?θ?γ?===?=??′=??=?

o o

(围岩内摩擦角),(隧道高度) 得:

β?c tan =tan =2.52 []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 )tan tan c c c β?λββ?θ?θ?=+?+=0.35 111251tan 252510.350.38432.22H q H B γλθ????=?=××?××??????

??=560kPa 222171tan 251710.350.38432.22H q H B γλθ????=?=××?××??????

??=395kPa 25 4.1z q h γ′==×=103kPa

11210.352525219()0.3525(2511.5)320e H kPa

e H h kPa λγλγ==××==+=××+=

12220.352517149)0.3525(1711.5)250e H kPa e H h kPa

λγλγ′==××=′=+=××+(= 12312425170.3525184222517()0.3525( 4.1)22022

H H e kPa H H e h kPa λγλγ++==××=++′=+=××+= 1212251725171tan 2510.350.384103222232.22m z H H H H q q B γλθ++++????=?+=××?××+????×??

??=582kPa

隧道的围岩、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隧道初期支护根据工程类比并辅以必要的理论分析确定。本计算书主要计算二次衬砌的受力及配筋。为安全起见,可按二次衬砌承担总荷载的70%计算其受力和配筋。

即作用于二次衬砌上的竖向和侧向土压力为:0

11q =560×0.7=392kPa

21q =395×0.7=277kPa

1z q =103×0.7=73kPa

11e =219×0.7=154Pa

21e =320×0.7=224Pa

11

e ′=149×0.7=105Pa 21

e ′=250×0.7=175Pa 31e =184×0.7=129Pa

41e =220×0.7=154Pa

作用于中墙上的竖向土压力为:

1m m q q ==582kPa

采用MIDAS/GTS 岩土隧道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荷载结构法,用梁单元模拟二次衬砌结构,用平面应变单元模拟中墙,用仅受压弹簧单元模拟围岩弹性抗力。计算模型如图3-2所示。对于此模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凤凰山隧道属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二次衬砌与中墙间由防水板隔开,不能传递拉力、剪力、弯距和扭矩,只能传递压力,所以在建模时,需要将二次衬砌和中墙的单

元分开,且两种单元间用仅受压弹簧连接,以模拟二次衬砌和中墙间的传力方式。

其中,所用材料参数为:

围岩级别:V 级围岩

压缩状态地层法向弹性抗力系数:200000kPa/m ;

压缩状态地层切向弹性抗力系数:200000 kPa/m ;

C25号混凝土弹性模量:E =29500000 kPa/m 。

图3-2荷载结构法计算模型

3.2 二次衬砌受力分析

二次衬砌的水平和竖向变形图3-3和图3-4所示。从图中看出,衬砌的最大侧向变形发生在埋深较大一侧的拱脚附近,最大值约为6.05mm,埋深较小一侧的拱脚附件的侧向位移为3.34mm,从侧向位移图中可以看出,偏压使二次衬砌发生较大的不对称侧向位移。衬砌的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埋深较大一侧的拱顶处,最大值约为17.80mm,埋深较小一侧的拱顶竖向位移为8.96mm,可见偏压使二次衬砌发生较大的不对称竖向位移。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墙的竖向和侧向位移在同一水平截面处基本没有变化,若是偏压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由于中墙受到两侧二次衬砌传来的荷载相差较大,会导致中墙发生偏转,甚至开裂,影响中墙的使用功能。所以凤凰山隧道在存在偏压的情况下,采用复合式中墙的形式是比较科学的。

图3-3 二次衬砌的侧向变形图

图3-4 二次衬砌的竖向变形图

二次衬砌的轴力和弯矩如图3-5和3-6所示。从图中看出,衬砌全断面受压,最大压力发生在仰拱中部,由于曲面弹簧限制了衬砌的竖向位移,造成仰拱承受较大的轴力,且未考虑仰拱回填等影响,造成计算得到的仰拱受力比实际情况偏大。拱顶、拱脚、曲墙脚部和仰拱端部受到较大的弯矩作用,且埋深较大一侧二次衬砌的轴力和弯距大于埋深较小一侧。

图3-5 二次衬砌轴力图

图3-6 二次衬砌弯矩图

由于二次衬砌不仅受压,还受弯矩作用,所以在弯矩较大的截面处会出现截面内外侧分别受拉压应力的情况,各个截面的最大组合拉压应力分别如图3-7和3-8所示。从图中看出,拱顶、拱脚、曲墙脚部和仰拱端部出现较大的拉压应力,为受力的不利截面。

图3-7 最大组合应力图1

图3-8 最大组合应力图2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对混凝土强度安全系数的规定,素混凝土结构达到抗压极限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4,达到抗拉极限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6。C25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为1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2.0MPa。若二次衬砌不配筋,为素混凝土时,其静力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

素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抗压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k=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压应力;

抗拉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k=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拉应力;

从表中看出,拱顶、两侧拱脚、曲墙脚部、仰拱端部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拱顶、拱脚、埋深较浅一侧曲墙脚部、埋深较深一侧仰拱端部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要对二次衬砌进行配筋设计。

表3-1 二次衬砌素混凝土静力分析结果

位置压应力(MPa)

压应力

安全系数

拉应力

(MPa)

拉应力

安全系数

拱顶

埋深较深一侧 -13.152 1.44 4.851 0.41

埋深较浅一侧-8.549 2.22 1.043 1.91 拱脚

埋深较深一侧 -15.225 1.24 4.622 0.43

埋深较浅一侧 -10.448 1.81 0.979 2.04 曲墙脚部

埋深较深一侧 -11.967 1.58 ——

埋深较浅一侧 -11.767 1.61 0.837 2.39 仰拱端部

埋深较深一侧-12.924 1.47 0.799 2.50

埋深较浅一侧 -8.515 2.23 ——仰拱中部

埋深较深一侧 -6.445 2.94 ——

埋深较浅一侧-5.591 3.39 ——

3.3 二次衬砌配筋量及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3.3.1 二次衬砌配筋量安全系数计算

二次衬砌各受力危险截面的轴力和弯矩如表3-2所示。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配筋量计算方法的规定,下面计算各截面的配筋量和配筋量安全系数。

(1)材料和荷载参数

已知截面尺寸b×h=1000mm×600mm ,a s =40mm ,a s ’=5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其强度设计值fc=11.9MPa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其抗拉和抗压计算强度设计值fy=fy’=300MPa ,截面对称配筋,实际配筋量A g =A g ’=2453mm 2,总配筋量为4906mm 2。

(2)拱顶截面计算过程

拱顶截面承受轴向压力N=2491kN ,弯矩M=537kNm 。

首先判断大小偏心。

由()c y s s N f bx f A A ′=+?得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209.3mm ,

2s

x a ′>=120mm , 060040560s h h a mm =?=?=,由于00.55308x h mm <=,所以初步判断此截面为大偏心受压。

偏心距:020/20i e e M N =+=+=235.6mm ,

/2i s e e h a η=+?=495.6mm

由00(/2)()c y s s

Ne f bx h x f A h a ′′′=?+?得到, 受压钢筋的面积:

3300(/2)249110495.611.910209.3455.4()300510

c s y s Ne f bx h x A f h a ??××?×××′==′′?×=655 mm 2 所以此截面是大偏心受压,所需的最小配筋量= A s +A s ’= 2A s ’=1310 mm 2。 拱顶截面的配筋安全系数:

4906 3.741310

k ===实际配筋量所需最小配筋量 其它截面的配筋量和配筋量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同上。各截面的配筋量和配

筋量安全系数如表3-2所示。

表3-2 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静力分析结果 位置 轴力

/KN 弯距 /KN·m 偏心类型 实际配筋量/

mm 2 最小配筋量/ mm 2 配筋安全系数

拱顶

埋深较深一侧 2491 537 大偏心受压 4906 1310 3.74 埋深较浅一侧 2251 288 小偏心受压 4906 1658 2.95 拱脚

埋深较深一侧 3185 595 大偏心受压 4906 1726 2.84 埋深较浅一侧 2840 343 小偏心受压 4906 1510 3.25 曲墙

脚部

埋深较深一侧 3675 350 小偏心受压 4906 1610 3.04 埋深较浅一侧 3279 378 小偏心受压 4906 1179 4.16 仰拱

端部 埋深较深一侧 3653 412 小偏心受压 4906 732 6.70

3.3.2 二次衬砌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截面强度计算方法计算各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

二次衬砌各截面强度安全系数的计算分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两种情况,大小偏心的判别结果见表3-2。

(1)大偏心受压截面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埋深较深一侧的拱顶和拱脚属大偏心受压,以拱顶截面为例计算大偏心受压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

00()

(/2)()w g g g w g g s KN R bx R A A KNe R bx h x R A h a ′≤+?′′≤?+?

上式中,轴向压力N=2491kN ,弯矩M=537kNm 。C25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R w =24.2MPa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其抗拉和抗压计算强度标准值R’g = R g =335MPa ,b =1000mm, 实际配筋量A g =A g ’=2453mm 2,

中性轴的位置按下式确定:

0()(/2)g g g w R A e A e R bx e h x ′′=?+m

偏心距:020/20i e e M N =+=+=235.6mm ,/2i s e e h a η=+?=495.6mm ,则轴向力N 作用于钢筋A g 和A g ’的重心之间,上式中左边第二项取正号,

14.4s s e h a a e ′′=???=mm ,则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x =261.3mm ,

由式()w g g g KN R bx R A A ′≤+?得到:

()

24.21000261.3335024911000

w g g g R bx R A A K N ′+?××+×≤==× 2.54 其它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同上,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

(2)小偏心受压截面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埋深较浅一侧拱顶和拱脚,两侧洞室的曲墙脚部和仰拱端部截面均为小偏心受压,以埋深较浅一侧拱顶截面为例计算小偏心受压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

小偏心受压截面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2000.5()a g g

s KNe R b h R A h a ′′≤××+××? 上式中,N=2251kN ,M=288kNm ,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R a =19.0kPa ,b=1000mm ,a s =40mm ,a’s =50mm ,h 0=h-a s =600-40=560mm , R g =335MPa ,A g ’=2453mm 2,

偏心距:020/20i e e M N =+=+=148mm ,/2i s e e h a η=+?=408mm 得2000.5()a g g

s R b h R A h a K N e ′′××+××?≤×,即:

230.51910005603352453510225110408

K ×××+××≤××=3.70 其它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同上,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 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静力分析结果 位置

轴力 /KN 弯距 /KN·m 偏心类型 强度安全系数 拱顶

埋深较深一侧 2491 537 大偏心受压 2.54 埋深较浅一侧

2251 288 小偏心受压 3.70 拱脚

埋深较深一侧 3185 595 大偏心受压 2.41 埋深较浅一侧

2840 343 小偏心受压 2.97 曲墙脚

埋深较深一侧 3675 350 小偏心受压 2.45 埋深较浅一侧 3279 378 小偏心受压 2.61 仰拱端

部 埋深较深一侧 3653 412 小偏心受压 2.41 从表3-3可以看出,二次衬砌配筋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各个截面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4 中隔墙受力分析

在模型计算中,由于中隔墙沿隧道纵向轴线方向截面大小及内力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用平面应变单元模拟中隔墙。用荷载结构法计算得到的中隔墙侧向和竖向位移如图3-9,第一和第三主应力图3-10所示。从位移图中看出,中隔墙呈向右下方偏移的趋势。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右侧脚趾处,为2.93mm,最大侧向位移为左侧墙顶处,为2.52mm。说明偏压使得中墙发生一定的侧向位移。从主应力图可以看出,最大压应力(即第三主应力的最大绝对值)发生在中隔墙墙脚偏上处,为2.01MPa,此处对应隧道洞室的曲墙脚部,而洞室曲墙脚部受到较大的弯矩和压应力。中墙最大拉应力(即第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墙底脚部,为0.75MPa。由于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压力、剪力、弯距和扭矩作用,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可能会在某些截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因此需要对中隔墙进行配筋。由于荷载结构法无法模拟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只能模拟隧道结构完成后的受力情况,而中隔墙最危险的状态一般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两侧单洞不对称开挖条件下,中隔墙会受到很大的拉压应力。因此本计算书中关于中隔墙的结果仅供参考,不能将具体数值用于设计中,也不能用来指导施工。

图3-9 中隔墙侧向和竖向位移图

图3-10 中隔墙第一和第三主应力图

4基于地层-结构法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二维)

4.1 概述

凤凰山连拱隧道毛洞跨度达到32.2m,且存在一定的偏压现象,以前类似的工程较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给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应对其进行相关计算,对设计进行校核。采用MIDAS/GTS岩土隧道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地层-结构法,针对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的关键点,着重对围岩位移场、初期支护、临时支护、锚杆和二次衬砌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限于有限元计算的局限性,本计算结果仅作为设计校核,进行定性分析和少量的定量计算。

4.2 计算模型

V级围岩浅埋段最大埋深处是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处,因此建立此处隧道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计算分析。有限元计算模型和连拱隧道局部计算模型如图4-1所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1碎石层,①-2强风化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②-1弱风化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②-2弱风化石英砂岩,③-1微风化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③-2微风化石英砂岩。各地层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参数取值如表4-1所示。围岩采用平面应变单元,本构模型为Mohr-Coulomb模型;把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和钢筋网组成的初期支护和导洞临时支护作为一个整体,用梁单元模拟;二次衬砌用梁单元模拟。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以及二衬和中墙之间用弹性连接单元来传递荷载;锚杆用植入式桁架单元模拟。

模拟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序为:中导洞开挖→中导洞初期支护→施做中隔墙和中隔墙顶喷射混凝土回填及中导洞右侧钢拱架横撑→左导洞开挖→左导洞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及打设左墙锚杆→右导洞开挖→右导洞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及打设右墙锚杆→左洞拱部开挖→打设左洞拱部锚杆和初期支护→左洞中部开挖→左洞底部开挖及拆除左洞临时支撑→左洞底部初期支护→右洞拱部开挖→打设右洞拱部锚杆和初期支护→右洞中部开挖→右洞底部开挖及拆除右洞临时支撑→右洞底部初期支护→左洞施作二次衬砌→右洞施作二次衬砌。有限元模型共分20个步骤进行。

表4-1 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材料名称重度

γ/kNm3

弹性模量

E/MPa

泊松比

μ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

?/ 0

K0

单元

类型

①-1层围岩19 400 0.4 10 20 0.8

平面应变

平面应变①-2层围岩20 500 0.4 20 36 0.8

平面应变②-1层围岩25.8 800 0.3 20 36 0.7

平面应变②-2层围岩25.9 1600 0.4 30 40 0.7

平面应变③-1层围岩26.3 1800 0.38 40 35 0.6

平面应变③-2层围岩26.2 3000 0.35 200 55 0.6

中墙24 29500 0.3 平面应变中墙顶回填24 20000 0.3 平面应变初期支护24 29500 0.3

导洞支护24 29500 0.3

二次衬砌24 29500 0.3

中空锚杆78.5 100000 0.3

图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图4-2 连拱隧道局部有限元模型

4.3 围岩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

中导洞开挖完成、左洞开挖完成和右洞开挖完成后地层的竖向位移场如图4-3、图4-4和图4-5所示。从图中看出,最大竖向位移始终发生在靠近中隔墙一侧的拱顶处,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此部位移的监测,中隔墙顶部喷射混凝土回填一定要密实,中隔墙顶部的超前支护要加强。

图4-3 中导洞开挖后的地层竖向位移图

图4-4 左洞开挖后的地层竖向位移图

图4-5 右洞开挖后的地层竖向位移图

隧道开挖完成后,围岩的塑形拉应变如图4-6所示,围岩的塑性压应变如图4-7所示。从围岩的塑性拉应变图中看出,中墙基础、右洞右侧曲墙脚部和中墙拱顶处围岩出现较大的塑性拉应变。中墙基础的塑性拉应变大部分是由于隧道开挖拱底隆起引起的,有限元计算的围岩隆起量普遍偏大,所以中墙基础的塑性拉

应变比实际情况偏大。隧道施工中,应重点监测中墙拱顶处围岩的拉应变。从围岩的塑性压应变图中可以看出,中墙基础、隧道曲墙脚部、拱脚和中墙拱部围岩出现较大的塑性压应变,施工中要注意对这些地方围岩的保护,避免过度扰动,中墙基础可以打设一定数量的锚杆。中隔墙顶部喷射混凝土回填一定要密实,中隔墙顶部的超前支护要加强。

图4-6 围岩塑性拉应力图

图4-7 围岩塑性压应力图

隧道开挖完成后,围岩的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如图4-7和4-8所示。从图中看出,中墙顶部、中墙基础和曲墙处围岩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施工中应注意对此处围岩的进行重点监控和加固保护。

图4-8 围岩第一主应力图

图4-9 围岩第三主应力图

4.4 中隔墙及其基础力学性态分析

中隔墙的最大压应力和拉应力如图4-10和图4-11所示。从图中看出,中墙底部受到较大的拉应力作用,约为2.73MPa,中墙下部受到较大的压应力作用,约为6.17MPa,由于中隔墙采用C25混凝土,C25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为19Mpa,抗拉极限强度为2.0MPa,所以中墙抗压强度的安全系数为3.08,抗拉强度安全系数为0.73。中墙抗压强度安全系数刚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达到抗压极限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4),中隔墙抗拉强度安全系数远不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达到抗拉极限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小于3.6),所以应对中隔墙配筋,且在中隔墙现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左右洞的开挖。

图4-10 中隔墙最大压应力图图4-11 中隔墙最大拉应力图

4.5 锚杆受力分析

隧道开挖完成后锚杆的轴力如图4-12所示。从图中看出,锚杆大部分受拉,右洞拱脚锚杆受到最大的拉力,最大值为11.27kPa,靠近中墙处的锚杆受到的较大的拉力作用。所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隧道拱脚和中隔墙上部的锚杆的施工质

xxx隧道衬砌台车结构计算书(建筑助手)

XXXXXXXXXX引水隧道项目衬砌台车计算书 编制: 校核: 审核: 2017年10月

xxxxx项目衬砌台车计算书 1.计算依据 1、《xxxxx施工图设计》 2、《衬砌台车结构设计图》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 概况 xxxxx隧道衬砌模板系统及台车布置图如下图2.1-2.2。隧道二衬模板由一顶模、两侧模组成,模板均由6mm钢板按照二衬外轮廓线卷制而成。顶模模板拱架环向主肋采用I10工字钢,加工成R=1447mm,L=3650mm的圆弧拱形,拱架环向肋板间距1m,拱架纵肋采用∠45*45*6的角钢,间距30cm;侧模模板拱架环向肋板采用1524mm长的I14工字钢,侧模环向肋板在隧洞腰线以上部分加工成加工成R=1447mm,L=527mm的圆弧拱形,腰线以下加工成R=3327mm,L=997mm的圆弧拱形,拱架环向肋板间距1m,拱架纵肋采用∠45*45*6的角钢,间距30cm。 衬砌台车由顶拱支撑、台车门架结构、走行系统、顶升系统及侧模支撑系统组成,纵向共9m长。顶拱支撑采用H200×200×8.0立柱,纵向焊接通长的∠45*45*6的角钢组成钢桁架,焊接于台车门市框架主横梁上,支撑顶模。衬砌台车门式框架立柱采用H200×200×8.0型钢、横梁、纵梁均采用I20a工字钢焊接组成,其节点处焊接1cm厚的三角连接钢板缀片进行加固。本衬砌台车与顶拱支撑焊接为一个整体。进行顶模的安装及拆除时,在轨道两侧支垫20*20*60cm的枕木,枕木上安放千斤顶进行台车和顶拱支撑系统的整体升降。侧模支撑系统的螺旋丝杆,每断面设置4个。下部螺旋丝杆水平支承于台车的I20a 纵梁上,上部螺旋丝杆水平支撑于台车的I20a立柱上。三角板与构件之间焊接为满焊,焊脚高度10mm;焊缝不允许出现咬边、未焊透、裂纹等缺陷。模板系统及台车构件均采用Q235普通型刚。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1、1工程地质条件 (3) 1、2其他条件 (3) 二、设计过程 (5)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5)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5) 2.3 进行荷载组合 (8) 2.4 绘出结构受力图 (10) 2.5 利用midas gts程序计算结构内力 (10) 附录: (15)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任务 对某区间隧道进行结构检算,求出荷载大小及分布,画出荷载分布图,同时利用软内力。具体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1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垂直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轴部,第四纪地层沉积韵律明显,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粉质粘土、卵石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1、2其他条件 其他条件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5m处;隧道顶部埋深6m;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段面为圆形盾构断面。断面图如下:

二、设计过程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可以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即有 上式中s为围岩的级别;B为洞室的跨度;i为B每增加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 由于隧道拱顶埋深6m,位于杂填土、粉土层、细砂层中,根据《地铁设计规范》10.1.2可知 “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 围岩为Ⅵ级围岩。则有 因为埋深,可知该隧道为极浅埋。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1 永久荷载 A 顶板上永久荷载 a. 顶板(盾构上部管片)自重 b. 地层竖向土压力 由于拱顶埋深6 m,则顶上土层有杂填土、粉土,且地下水埋深5m,应考虑土层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影响。(粉土使用水土合算) B 底板上永久荷载 a. 底板自重 b. 水压力(向上): C 侧墙上永久荷载 地层侧向压力按主动土压力的方法计算,由于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下,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分图层水土合算,砂土层按水土分算) a. 侧墙自重 b. 对于隧道侧墙上部土压力: 用朗肯主动土压力方法计算

隧洞衬砌结构计算书

隧洞衬砌结构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2004,以下简称《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SL 191-2008),以下简称《砼规》《隧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熊启钧编著) 《水工隧洞和调压室水工隧洞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潘家铮编著)2.几何参数: 半跨宽度L1 = 2.000 m ;顶拱半中心角α=60.00° 拱顶厚度D1 =0.400 m;拱脚厚度D2 =0.600 m 侧墙厚度D3 =0.600 m;侧墙高度H2 = 4.000 m 隧洞衬砌断面形式:圆拱直墙形 底板厚度D4 =0.600 m 3.荷载信息:0.00 m 6.00 m ;外水压力折减系数β=0.40 Q1=70.00kN/m ;顶部 山岩压力中间值Q3=40.00kN/m ; 侧向山岩压力下侧值Q5= 0.00kN/m ;底部山岩压力中间值 顶拱围岩弹抗系数K1 =500.0 MN/m 3 侧墙围岩弹抗系数K2 =500.0 MN/m 3 底板围岩弹抗系数K3 =500.0 MN/m 3顶拱灌浆压力P d =0.00 kPa;P d 作用半中心角αp =0.00° 其他部 位灌浆压力P e =0.00 kPa 4.分项系数: 基本资料: 内水压力水头H i = 外水压力水头Ho = 顶部山岩压力端部值 侧向山岩压力上侧值 底部山岩压力端部值 Q2= 70.00kN/m Q4= 50.00kN/m

台车计算

店子梁隧道台车力学计算书 一、基本情况 店子梁隧道台车,长度为9m。模板面板厚度为10mm,门架面板厚14mm,门架腹板厚12mm。本计算书针对台车的主要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检算,以验证台车的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要求。本文主要根据《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与《结构力学》,借助结构力学求解器来对本台车进行结构检算。 1.计算参数3砼的重力密度为:24kN/m;砼浇筑速度:2m/h;砼入模时的温度取25℃;掺外加剂。3 钢材取Q235钢,重力密度:78.5kN/m;弹性模量为206Gpa,容许拉压应力以及容许弯曲应力为215 Mpa,有部分零件为45钢,容许拉压应力计算取250Mpa(《钢结构设计规范》表3.4.1-1)。本文计算时取2倍安全系数,所以本文计算时Q235钢容许拉压应力以及容许弯曲应力取215 Mpa/2=108Mpa,45钢容许拉压应力以及容许弯曲应力取250Mpa/2=125Mpa。 2.计算载荷21)振动器产生的荷载:4.0kN/m;或倾倒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2载:4.0kN/m;二者不同时计算。 2)对侧模产生的压力 砼对侧模产生的压力主要为侧压力,侧压力计算公式为: P=kγh (1) 当v/T<0.035时, h=0.22+24.9v/T; 当v/T>0.035时,h=1.53+3.8v/T; 式中:P-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kPa); h-有效压头高度(m); v-混凝土浇筑速度(m/h); T-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 3γ-混凝土的容重(kN/m);

K-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k=1.0,掺缓凝剂作用的外加剂时k=1.2; 根据前述已知条件: 因为:v/T=2/20=0.1>0.035, 所以 h=1.53+3.8v/T=1.53+3.8×0.1=1.91m 2最大侧压力为:P=kγh =1.2×24×1.91=55kN/m;2检算强度时载荷设计值为:p=55+1.4×4.0= 60.6kN/m; a3)砼对顶模产生的压力 砼对顶模产生的压力由砼的重力和灌注砼的侧压力组成: 32重力p=γδ=24kN/m×0.7m=16.8kN/m 1其中δ为浇注砼的厚度。 由于圆弧坡度变小,取灌注为1m/h。 因为:v/T=1/20=0.05>0.035 所以 h=1.53+3.8v/T=1.53+3.8×0.05=1.72m 2侧压力为:p=kγh =1.2×24×1.72=49.5kN/m 22 p=49.5+1.4×4.0=55.1kN/m32所以顶模受到的压力 p=p+p=16.8+55.1=71.9kN/m b12可知顶模略大于侧模受到的压力。 4)台车结构自重,影响不大,不计入检算载荷。 二、侧模和顶模的检算 通过对侧模和顶模的面板、弧板以及背肋(8#槽钢)的强度和刚度检算,来验证台车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受力要求。侧模面板和顶模面板的支撑结构相同,因为顶模面板受混凝土重力作用所受压力略大,所以只需检算顶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是否能满足要求。

隧道洞门设计

**隧道端洞门设计 一,技术标准及执行规范 1、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50+0、25+2×3、5+0、25+1、50=10、50m 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 路基宽:8、5m 2、遵循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二、工程概况 根据隧道需风量分析确定,本隧道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内的供电照明负荷与应急照明按一级负荷考虑。 1、地形、地貌 隧道区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地貌。隧道地处山体的左侧山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走向近SN向,隧道走向与其基本平行。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发育路线走向呈小角度相交的小冲沟,呈“U”字型沟谷。隧道轴线通过路段地面标高222~310m,相对高差约88m,隧道顶板上覆围岩最大厚度约87、0m。地形坡度25~55°左右。山坡植被稀少,主要为灌木丛,坡面多

出露基岩。隧道通城端洞口段地处冲沟附近的G106底下,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厚,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黄泥界端洞口段地处SN向冲沟内的G106底下,地形较缓,基岩裸露,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2.围岩分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块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可知,该隧道片岩与花岗岩均为强风化,饱与抗压极限强度Rb小于30Mpa,为软质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根据计算结果,强风化片岩与花岗岩围岩分级均为Ⅴ级。 3、水文地质 根据调查,隧道区的山体上未发现地表水体,亦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点。根据钻孔内抽水试验可知:其地下水量<0、20t/d,但雨季受降雨影响,地表水将沿陡裂隙下渗,富集在F断层内,严重影响洞室的稳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隧道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详细分析结果见工程地质报告。 三、洞门设计步骤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并与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隧道结构计算

一.基本资料 惠家庙公路隧道,结构断面尺寸如下图,内轮廓半径为 6.12m ,二衬 厚度为 0.45m 。围岩为 V 级,重度为19.2kN/m3,围岩弹性抗力系数为 1.6×105kN/m3,二衬材料为 C25 混凝土,弹性模量为 28.5GPa ,重度 为 23kN/m 3。考虑到初支和二衬分别承担部分荷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对其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按照 60%进行折减。求二衬内力,作出内力图,偏心距分布图。 1)V1级围岩,二衬为素混凝土,做出安全系数分布图,对二衬安全性进行验算。 2)V2级围岩,二衬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35m ,按结构设计原理对其进行配筋设计。 二.荷载确定 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q=0.6×0.45?1 2-S γω 式中: S —围岩级别,此处S=5; γ--围岩重度,此处γ=19.2KN/3m ; ω--跨度影响系数,ω=1+i (m l -5),毛洞跨度m l =13.14+2?0.06=13.26m ,其中0.06m 为一侧平均超挖量,m l =5—15m 时,i=0.1,此处ω=1+0.1?(13.26-5)=1.826。 所以,有:q=0.6×0.451 -52 ??19.2?1.826=151.456(kPa )

此处超挖回填层重忽略不计。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e=0.4q=0.4?151.456=60.582(kPa ) 三.衬砌几何要素 5. 3.1 衬砌几何尺寸 内轮廓线半径126.12m , 8.62m r r == 内径12,r r 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1290,98.996942φφ=?=?; 拱顶截面厚度00.45m,d = 墙底截面厚度n 0.45m d = 此处墙底截面为自内轮廓半径2r 的圆心向内轮廓墙底做连线并延长至与外轮廓相交,其交点到内轮廓墙底间的连线。 外轮廓线半径: 110 6.57m R r d =+= 2209.07m R r d =+= 拱轴线半径: '1200.5 6.345m r r d =+= '2200.58.845m r r d =+= 拱轴线各段圆弧中心角: 1290,8.996942θθ=?=? 5.3.2 半拱轴线长度S 及分段轴长S ? 分段轴线长度: '1 1190π 3.14 6.3459.9667027m 180180S r θ? = = ??=?? '2228.996942π 3.148.845 1.3888973m 180180S r θ?==??=?? 半拱线长度: 1211.3556000m S S S =+= 将半拱轴线等分为8段,每段轴长为: 11.3556 1.4194500m 88 S S ?= ==

模板台车

模板台车分析介绍 一、在限元计算模型 本计算模型是采用MSC/PARAN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立的,并经过反复完善后得到的。 该12m全液压钢模板台车的有限元模型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顶模、边模、架体。其中顶模、边模的模型较为简单,主要由平面单元和L型梁单元构成,中间加以必要的连接法兰板,而架体主要由各种截面形状的梁单元组成。其中划分有限元单元62221个划分出节点共80271个,关联节点24356个。 对该模型简单介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顶模部分 为真实反映L型钢、连接法兰与顶模面板,顶纵梁与顶模台梁的连接关系,L型钢、连接法兰、顶纵梁做了偏置,顶模单元3维加偏置模型。 2、边模部分 与顶模类似,边模的L型钢及连接法兰也做了偏置。对于顶模与边模之间的铰接关系,在有限元模型中用两端处理为单向铰的刚性单元表现。 3、架体模型 架体有限元模型为二维杆件梁单元构成,边模通梁与架体通过丝杆连接,丝杆两端处理为单向铰接。 二、边界的处理 在有限元计算中,对边界与荷载的处理是最为重要的五环节,依据模板台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我信计算模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 1、对轨千斤顶与钢轨接触处 对轨千顶在施工过程中作用有限,不约束其高度方向(总体坐标Y向)位移是合理的,所以在实际模型中仅仅约束对丝杆下端X、Z两个方向位移。 2、行走车轮与钢轨接触处的处理 模板台车车轮与钢轨始终保持接触,所以约束其X、Y、Z三向平动位移是合理的; 3、对地丝杆与地面的接触 由于模板台车实际使用中对地丝支撑在混凝土地面上,因此在模型中将地丝杆与地面的接触处处理为约束X、Y、Z平动自由度。 三、载荷的施加 台车在工作时受混凝土的压力,压力由混凝土自重、震捣力,混凝土入仓产生的冲击力组合而成,台车模板所承受的载荷可以按静水压力计算,计算公式为: P=γ*h γ为混凝土比重,h为混凝土灌注高度 四、分析结果 此次分析计算是采用MSC/NASTRAN程序进行的,具体分析结果简介如下: 1、衬砌高度H=3.5m时,模板最大变形为2.38mm。 1、衬砌高度H=4.5m时,模板下部最大变形为1.03mm,边模板最大变形为3.85mm。 1、在台车最后封顶时,最大变形在台梁处,为3.56mm。 第四章技术说明 一、概要: 客运专线模板台车标准高,要求严,各个施工单位对此都比较重视,我们中隧集团多次组织专家对客运专线模板台车进行研讨,制定了中隧集团客运专线模板台车设计制造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衬砌台车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我公司特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

隧道洞门设计

**隧道端洞门设计 一,技术标准及执行规范 1.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50+0.25+2×3.5+0.25+1.50=10.50m 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 路基宽:8.5m 2.遵循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二、工程概况 根据隧道需风量分析确定,本隧道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内的供电照明负荷和应急照明按一级负荷考虑。 1、地形、地貌 隧道区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地貌。隧道地处山体的左侧山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走向近SN向,隧道走向与其基本平行。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发育路线走向呈小角度相交的小冲沟,呈“U”字型沟谷。隧道轴线通过路段地面标高222~310m,相对高差约88m,隧道顶板上覆围岩最大厚度约87.0m。地形坡度25~55°左右。山坡植被稀少,主要为灌木丛,坡

面多出露基岩。隧道通城端洞口段地处冲沟附近的G106底下,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厚,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黄泥界端洞口段地处SN向冲沟内的G106底下,地形较缓,基岩裸露,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2.围岩分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块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可知,该隧道片岩和花岗岩均为强风化,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b小于30Mpa,为软质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根据计算结果,强风化片岩和花岗岩围岩分级均为Ⅴ级。 3.水文地质 根据调查,隧道区的山体上未发现地表水体,亦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点。根据钻孔内抽水试验可知:其地下水量<0.20t/d,但雨季受降雨影响,地表水将沿陡裂隙下渗,富集在F断层内,严重影响洞室的稳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隧道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详细分析结果见工程地质报告。 三、洞门设计步骤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台车计算书

中铁四局宝兰客专隧道台车设计计算书此份台车结构强度设计计算及校核书是根据中铁四局宝兰客专项目经理部提供的台车设计要求及所附图纸中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结构受力演算,其结果仅对该台台车的结构受力有效。 一、工程概况及其对钢模台车设计要求 1、钢模台车的制作和安装需执行《隧道衬砌模板台车设计制造标准规范》和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相关要求。 2、钢模台车设计成边墙顶拱整体浇筑的自行式台车形式,并满足施工设备通行要求,最下部横梁距离底板砼面净高不低于4m。 3、对钢模台车的结构设计必须要有准确的计算,确保在重复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刚度满足要求。对模板变形同样有准确的计算,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2mm,且控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4、钢模台车设计长度为12米。 5、钢模台车设计时,承载混凝土厚度按0.6m设计校核。 6、钢模台车面板伸缩系统采用液压传力杆,台车就位后采用丝杆承载,不采用行走轮承载。 7、侧模和顶模两侧设置窗口,以便进人和泵管下料。 8、钢模台车两端及其它操作位置需设置操作平台和行人通道,平台和通道均应满足安全要求。

二、设计资料 1、钢模台车设计控制尺寸钢模台车外形控制尺寸,依据隧道设计断面和其他的相关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确定。见总图《正视图》。 2、设计衬砌厚度钢模台车设计时,承载混凝土厚度按0.6m设计校核。 3、车下通行的施工机械的控制尺寸最大高度不高于4m; A)台车轨距 7500mm。 B)洞内零星材料起吊重量一般不超过3吨。 C)浇筑段长度浇筑段长12m。 3、钢模台车设计方案 钢模台车的设计如图所视《中铁十六局成兰铁路台车正视图》。该台车特点:采用全液压立收模;电机驱动行走;横向调节位移也采用液压油缸。结构合理,效果良好。 4、钢模板设计控制数据 (1)、模板:控制数据(见下表) 项目所对中心角外沿弧 长(mm) 法兰宽 度(mm) 备注 顶拱模板半径6460 88°9956 300 边拱模板半径6460 63°7170 300 左右各一段边拱小模板半径2300 12°505 300 左右各一段

隧道端洞门设计

隧道端洞门设计

**隧道端洞门设计 一,技术标准及执行规范 1.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50+0.25+2×3.5+0.25+1.50=10.50m 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 路基宽:8.5m 2.遵循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二、工程概况 根据隧道需风量分析确定,本隧道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内的供电照明负荷和应急照明按一级负荷考虑。 1、地形、地貌 隧道区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地貌。隧道地处山体的左侧山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山体走向近SN向,隧道走向与其基本平行。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发育路线走向呈小角度相交的小冲沟,呈“U”字型沟谷。隧道轴线通过路段地面标高222~310m,相对高差约88m,隧道顶板上覆围岩最大厚度约87.0m。地形坡度25~55°左右。山坡植被稀少,主要为灌木

丛,坡面多出露基岩。隧道通城端洞口段地处冲沟附近的G106底下,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厚,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黄泥界端洞口段地处SN向冲沟内的G106底下,地形较缓,基岩裸露,洞口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小角度相交。 2.围岩分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块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可知,该隧道片岩和花岗岩均为强风化,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b小于30Mpa,为软质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根据计算结果,强风化片岩和花岗岩围岩分级均为Ⅴ级。 3.水文地质 根据调查,隧道区的山体上未发现地表水体,亦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点。根据钻孔内抽水试验可知:其地下水量<0.20t/d,但雨季受降雨影响,地表水将沿陡裂隙下渗,富集在F断层内,严重影响洞室的稳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隧道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详细分析结果见工程地质报告。 三、洞门设计步骤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完整版)XX水库供水隧洞结构计算书.doc

龙洞河水电站有压引水隧洞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公明供水调蓄工程供水隧洞是从鹅颈至公明水库连通隧洞L0+387 桩号接往石岩水库的一条供水隧洞,全长 6.397km,桩号为 G0+000~G6+397。根据初步设计报告供水隧洞为 2 级建筑物,设计流量为 10.24m3/s,采用圆型断面,内径为 3.4m。供水隧洞进口底高程为 29.60m,出口底高程为 27.50m,隧洞全段纵坡为 -0.0328%。供水隧洞Ⅱ类围岩 3576m、Ⅲ 类围岩 1836m、Ⅳ类围岩 345m、Ⅴ类围岩 310m。 2设计依据 2.1 规范、规程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SL279-2002)(以下简称“隧洞规范”)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DL/T 5195-2004)(电力行业标准,下称“电力隧洞规范”)《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SDJ20-78)(以下简称“砼规” )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2.2 参考资料 《深圳市公明水库调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2007.05) 《G-12 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 《PC1500 程序集地下结构计算程序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新疆水利厅,张校正) 《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隧洞》 《水工设计手册-水电站建筑物》(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 《水击理论与水击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1) 《水力学-下册》(吴持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计算方法 隧洞支护及衬砌结构按新奥法理论进行设计,支护型式采用锚喷支护通过工程类比确 定,喷锚支护类型及其参数参照电力隧洞规范附录 F 表 F.1 选取;衬砌型式采用钢筋混凝 土衬砌。根据隧洞规范 6.1.8 条第 2 点规定,围岩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内水外渗可能造 成不良地质段的局部失稳,经处理不会造成危害者,宜提出一般防渗要求,本工程按限制

隧道台车计算书

隧道台车计算书 (一)概述: 根据贵单位承建的隧道工程可知:贵方所需台车是全液压边顶拱砼衬砌钢模台车(以下简称台车)。此台车是以电机驱动行走机构带动台车移动,利用液压油缸和螺旋千斤进行模板立模和脱模来进行隧洞砼浇注的设备。根据对隧道衬砌长度的要求,台车设计为12米,总重量126T,全液压边顶拱砼具有结构合理可靠、操作方便、成本较低、衬砌速度快、隧道砼成形面好等优点。 (二)台车的结构设计: 台车主要由模板部份、台架部份、平移机构、门架部份、行走机构、液压系统、支承千斤、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1、模板部份: 模板部份由两块顶模和两块侧模组成一个砼横向断面,两块顶模 用螺栓连接两侧模与顶模用铰耳销轴连接,8块模板的宽度均为 1.5米,,纵向由8块组成12米的模板总长,每块模板之间用螺 栓连接,模板面板厚度为δ12mm,模板加强筋用槽钢[12B和槽 钢[16A做成,加强筋的间距为250m m,其弧板宽度为300 m m。 模板连接梁采用槽钢[20b合成.。 2、台架部份:台架由4根上纵梁,9根弦梁和63根小立柱组成。主要是承受顶 模上部砼及模板的自重。其上纵梁由钢板δ=14mm/δ=12mm焊成 工字截面,横梁采用工字钢I25b.小立柱采用工字钢I20b制成。 3、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在前后门架横梁各安装一套,平移油缸4个(HSGK02— B100/55)。平移油缸的作用是利用其左右移动来调整模板中心线

与隧洞中心线相吻合,其工作压力为16 MPa,最大推力为20吨, 水平移动行程为左右各100 m m。 4、门架部份:门架由下纵梁、立柱、横梁及纵向连接梁组成。各横梁及立柱用 连接梁和斜拉杆连接,各构件均用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是整个 台车的主要承重结构件。门架下纵梁用δ14mm和δ12m m钢板 焊成箱形截面。立柱和横梁采用δ14mm和δ12mm钢板焊接成工 字截面,以增加门架抗砼的侧压力。 5、行走机构:台车行走机构由2套主动机构,2套从动机构组成。主动机构由2 台5.5KW同步电机驱动摆线减速器,再通过链条、链轮减速驱动 门架行走。利用电机的正反转可实现台车的前进与后退,其行走 速度为6m/min,行走轮直径为φ300mm。从动机构不安装电机和 减速器。起支撑和行走作用。 6、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由4个竖向油缸(前已作叙述)、6个侧向油缸(HSGK— B100/55 mm)、4个平移油缸(前面已作叙述)和一套泵站组成。 侧模板的立模和脱模由侧模油缸来完成。同时起着支承侧模板及 侧墙砼压力的作用,其工作压力为16MPa,推力为30吨。泵站系 统利用一个三位四通换向阀进行换向,控制各油缸的伸缩。4个 竖向油缸各由一个换向阀控制,侧模每边3个油缸由一个换向阀 控制,4个平移油缸前后各2个由一个换向阀控制。每个竖向油 缸安装1个液压锁紧阀来锁定每个竖向油缸,确保台车在浇注时 不致下降.液压油泵流量为10L/ min,电机功率为4KW,液压系 统工作压力为16M Pa。 7、支承千斤:支承千斤由台架千斤、侧向千斤和门架支承千斤三部份组成。侧 向千斤主要用来支承砼的侧向压力和调整侧模板位置,螺杆直径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计算书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 ANSYS应用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目录 目录 (2) 1. 问题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立几何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单元网格划分 (5) 3. 加载与求解 (6) 3.1 施加重力加速度 (6) 3.2 施加集中力、荷载位移边界条件 (6) 4. 后处理 (8) 4.1 初次查看变形结果 (8) 4. 2 除去受拉弹簧网格.............. (9) 4.3 除去弹簧单元网格 (10) 4. 4 查看内力和变形结果 (11) 4. 5 绘制变形图 (12) 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4) 6. 结语 (14) 7.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8. 附录 (16)

山岭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1.问题的描述 已知双线铁路隧道总宽为13.3米,高为11.08米,以III级围岩深埋段为例,隧道而衬厚度为35cm,带仰拱,采用钢筋混凝土C30=25kN/m3,弹性模量为31GPa,泊松比为0.2,。该段该隧道的埋深为5米,围岩平均重度为23kN/m3,侧压力系数为0.3,计算围岩高度为6.588m,地层弹性抗力系数为500MPa/m。 试分析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图1双线铁路隧道断面(cm)

隧道翼墙式洞门计算全解

第四章洞门设计 4.1洞门设计步骤 《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4.1.1确定洞门位置洞口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洞口的边坡及仰坡必须保证稳定。 2.洞口位置应设于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 3.位于悬崖陡壁下的洞口,不宜切削原山坡;应避免在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进洞。 4.跨沟或沿沟进洞时,应考虑水文情况,结合防排水工程,充分比选后确定。 5.漫坡地段的洞口位置,应结合洞外路堑地质、弃渣、排水及施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6.洞口设计应考虑与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地下埋设物的相互影响,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7.洞门宜与隧道轴线正交;地质条件较好;做好防护;设置明洞。 洞口地质条件 洞口入口端位于山体斜坡下部,斜坡自然坡度约45°左右,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在右洞为大角度相交,位置较好,围岩上部为覆盖层为碎石质,厚度为0.6m-1.7m,下部为砂质板岩,全风化岩石厚为0-2.0m强风化岩厚为0-6.4m,砂质板岩与变质砂岩中风化厚度为8.1-15.8m;为软岩,薄层状结构,岩体破碎,软 岩互层,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及节理裂隙面,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对围岩有影响;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围岩为弱透水,可产生点滴状出水,局部可产生线状出水;围岩稳定性差。 4.1.2确定洞门类型 洞门类型及适用条件 洞门的形式很多,从构造形式、建筑材料以及相对位置等可以划分许多类型。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洞门形式有: 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环框式洞门台阶

隧道衬砌台车结构计算书

隧道衬砌台车结构计算 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XXXXXXXXXX引水隧道项目衬砌台车计算书 编制: 校核: 审核: 2017年10月

xxxxx项目衬砌台车计算书 1、《xxxxx施工图设计》 2、《衬砌台车结构设计图》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 概况 xxxxx隧道衬砌模板系统及台车布置图如下图。隧道二衬模板由一顶模、两侧模组成,模板均由6mm钢板按照二衬外轮廓线卷制而成。顶模模板拱架环向主肋采用I10工字钢,加工成R=1447mm,L=3650mm的圆弧拱形,拱架环向肋板间距1m,拱架纵肋采用∠45*45*6的角钢,间距30cm;侧模模板拱架环向肋板采用1524mm长的I14工字钢,侧模环向肋板在隧洞腰线以上部分加工成加工成R=1447mm,L=527mm的圆弧拱形,腰线以下加工成R=3327mm,L=997mm的圆弧拱形,拱架环向肋板间距1m,拱架纵肋采用∠45*45*6的角钢,间距30cm。 衬砌台车由顶拱支撑、台车门架结构、走行系统、顶升系统及侧模支撑系统组成,纵向共9m长。顶拱支撑采用H200×200×立柱,纵向焊接通长的∠45*45*6的角钢组成钢桁架,焊接于台车门市框架主横梁上,支撑顶模。衬砌台车门式框架立柱采用H200×200×型钢、横梁、纵梁均采用I20a工字钢焊接组成,其节点处焊接1cm厚的三角连接钢板缀片进行加固。本衬砌台车与顶拱支撑焊接为一个整体。进行顶模的安装及拆除时,在轨道两侧支垫20*20*60cm的枕木,枕木上安放千斤顶进行台车和顶拱支撑系统的整体升

模板台车设计计算书

隧道衬砌台车设计 计算书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隧道衬砌台车设计计算书 一、台车系统结构概述 本台车适用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项目,湾家站至红旗西路站区间、红旗西路至南松路区间隧道衬砌的模筑混凝土施工。 台车系统由模板系统、门架支撑系统、电液控制系统组成。支收模采用液压控制,行走采用电动自动行走系统。 模板结构: 台车模板长度为9m,共5榀支撑门架,门架间距为2.05m;上上纵连梁3根,单侧支撑连梁4根(结构见台车设计图)。 面板Q235,t=10mm钢板; 连接法兰-12*220钢板; 背肋,[12#槽钢,间距300mm; 门架采用H2940*200*8*12型钢; 底梁采用H482*300*11*15型钢; 上纵连梁采用H200*200*8*12型钢; 侧面模板支撑连梁采用双拼[16a#槽钢。 顶升油缸4个,侧向油缸4个,平移油缸2个;行走系统为两组主动轮系和两组被动轮系组成。电液控制系统一套。 二、设计计算依据资料 1、甲方提供的台车性能要求及工况资料、区间断面图纸;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4、《结构设计原理》 5、《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30—2002)》 6、《钢结构设计与制作安装规程》 7、《现代模板工程》 三、结构计算方法与原则 台车的主受力部件为龙门架、底粱、上部纵联H钢及钢模板,只需进行抗弯强度或刚度校核。 根据衬砌台车结构形式,各主要受力部件均不需要进行剪切强度校核和稳定性校核。 四、计算荷载值确定依据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式以20立方米/小时计。 混凝土初凝时间为t=4.5小时。 振动设备为50插入式振动棒和高频附着式振动器。 混凝土比重值取r=2.4t/m3=24kN/m3 ; 坍落度16—20cm。 荷载检算理论依据;以《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中附录A执行。 钢材容许应力(单位;N/mm2)

毕业设计之隧道洞门

翠峰山洞门设计 洞门位置选择 1、入口端 根据隧道洞门处地形和岩性确定入口为(上行线K256+200,下行线K258+254) 2、出口端 根据隧道洞门处地形和岩性确定出口为(上行线K258+270,下行线K256+212)洞门类型选择 翠峰公路隧道为分离式单向行车双线隧道。洞口进出口皆为Ⅳ级围岩,围岩为强弱风化硅化板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块石状,自然边坡都较为稳定,围岩地质状况都较好。洞门形式皆采用翼墙式洞门。 洞门构造要求 (1)洞门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后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1.5m,水沟沟底与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1.0 m,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脚0.5m以上。 (2)洞门墙基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 1.0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0.5m ,墙基底埋设的深度应大于墙边各种沟、槽基础底埋设的深度。 (3)松软地基上的基础,当地基强度不足时,可采用扩大,加固基础等措施。洞门建筑材料选择 洞门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满足抗冻、抗渗和抗侵蚀的需要。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规定,洞门建筑材料选用如表: 表洞门建筑材料

洞门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该隧道翼墙式洞门采用等厚直墙,墙身微向后倾斜,斜度约为1:,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后的水平距离为2m ,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到衬砌拱顶外边缘的高度为2m ,洞门墙顶高出仰坡坡脚0.8m ,水沟底下填土夯实。洞门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为1.5m 。 表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 洞门设计参数见表,洞门材料选用C25混凝土,重度3'/23m KN =γ。 3.5.1 洞门验算图 洞门为翼墙式洞门,翼墙厚度为1.7m ,翼墙长度为6.5m ,如图 图 翼墙式洞门横断面图 1、验算翼墙时取洞门端墙前之翼墙宽1延米处(条带Ⅰ宽1m ),取其平均高度,按挡土墙验算其强度及稳定性,从而确定翼墙尺寸与截面厚度。 2、验算洞门主墙受力最大的A 部分与翼墙共同作用部分(条带Ⅱ宽1m )作为验算条带的滑动稳定性。 3、验算端墙时取B 部分(条带Ⅲ宽0.5m )作为验算条带,视其为基础落

隧道台车结构计算书

贵阳9米台车 结 构 计 算 书 一概括

模板台车就位完毕,整个台车两端各设一个底托传力到初支底面上。 枕木高度:H=200mm;钢轨型号为:43Kg/m(H=140mm);台车长度为9米,面板为δ10mm×1500mm,二衬混凝土灌注厚度0.5米,一次浇注成型。模板台车支架如图1。计算参照《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模板支架图 二载荷计算 (1)载荷计算 1)上部垂直载荷 永久载荷标准值: 上部混凝土自重标准值:1.9×0.5×9×24=205.2KN

钢筋自重标准值:9.8KN 模板自重标准值:1.9×9×0.01×78.5=13.4KN 弧板自重标准值:9×0.3×0.01×2×78.5=4.2KN 台梁立柱自重:0.0068×(1.0 +1.25)×2×78.5=2.4KN 上部纵梁自重:(0.0115×5.2+0.015×1.9×2)×78.5=9.17KN 可变载荷标准值: 施工人员及设备载荷标准值:2.5KN/㎡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载荷标准值:2.0KN/㎡ 2)中部侧向载荷 永久载荷标准值: 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 F=0.22r c t0β1β2v1/2=0.22×25×8×1.2×1.15×10.5=60.6KN/㎡ F=r c H=25×3.9=97.5KN/㎡ 取两者中的较小值,故最大压力为60.6KN/㎡ 有效压力高度h=2.42m 换算为集中载荷: 60.6×1.9×0.6=69.1KN 其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r c——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v——混凝土的浇注速度;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兴隆引水隧洞结构计算书2015.7.1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河上游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兴隆镇) 隧洞衬砌计算书 计算书编号:J53-3E30-03 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编制单位:重庆分公司设计一室 设计:年月日 校核:年月日 审查:年月日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七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设计依据 (3) 2.1 规范、规程 (3) 2.2 参考资料 (3) 3 计算方法 (4) 4 计算工况 (4) 4.1基本组合 (4) 4.2特殊组合 (4) 5 典型计算断面及其选择原则 (5) 6 荷载计算 (7) 6.1 围岩压力 (7) 6.2 弹性抗力 (8) 6.3 内水压力 (8) 6.4 外水压力 (8) 6.5 动水压力 (9) 6.6 灌浆压力 (9) 7 程序计算结果 (9)

重庆市酉阳县 兴隆镇排洪隧洞衬砌结构配筋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重庆市酉阳县梅江河支流龙潭河上游重点河段(兴隆镇)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为重庆市中小流域治理规划建设项目。工程任务为城镇防洪排涝,保护对象为兴隆镇房屋和人口。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由引水渠,排洪隧洞等组成。进口引水渠总长588.31m,隧洞总长2915.68m。 工程方案为隧洞进口由胸墙控制,隧洞内按无压流设计,排洪隧洞的下泄洪水直接排入土坪河支流林木沟,隧洞出口设挑流消能。10年一遇洪水时,排洪隧洞设计下泄流量115.4m3/s。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工程区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于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本工程建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计算,建筑物可不设防。 2 设计依据 2.1 规范、规程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以下简称“隧洞规范”)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以下简称“砼规”)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10年版; 2.2 参考资料 《重庆市酉阳县梅江河支流龙潭河上游重点河段(兴隆镇)综合治理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