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磁图对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

脑磁图对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
脑磁图对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 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 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06T10:54:5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张庚华李三云[导读]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 张庚华李三云(江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行颅内皮层电极置入术,或进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致痫皮层进行定位,在显微镜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致痫灶。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无明显癫痫样放电,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颅内电极监测的应用可使癫痫外科手术更为精确。癫痫手术护理配合应根据其手术特点,准确、及时、到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癫痫颅内电极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92-01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癫痫是临床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4000万人受其危害,而我国也有650万左右的病者备受折磨。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手术的关键是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及术中避免对病灶周围功能区的损伤。我们应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显微镜手术切除,手术护理效果满意,其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癫痫外科收治的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23岁;癫痫病史1-27年,平均病史1 2.4年。本组患者施行颞前叶及内侧结构切除术18例,额叶致痫灶切除术5例,中央区致痫灶切除术4例,枕叶致痫灶切除术2例,大脑半球切除术1例。 1.2颅内皮层电极置入及致痫区定位采用美国凯威公司术中神经生理监测仪及6点皮层电极监测皮层脑电图,对致痫区定位。 1.3手术配合头架固定后消毒铺巾,经手术开颅剪开硬脑膜后在手术区脑组织表面置入6点皮层电极,监测致痫灶区域及判断切除范围,在显微镜下行致痫病灶切除;手术切除后再次进行皮层电极监测,观察效果;缝合硬脑膜,固定颅骨骨瓣,常规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使用颅内皮层电极脑电图监测对难治性癫痫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手术效果满意,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无异常放电,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 3 讨论及护理 癫痫外科手术与传统神经外科不同,癫痫外科手术成功在于术前对致痫灶准确定位及最大限度地切除致痫灶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功能区损伤。因此,颅内皮层电极脑电图监测能够根据致痫病灶与癫痫样放电区域的毗邻关系,最大限度切除致痫灶,有效减少了癫痫外科手术的功能损害及并发症的产生。因此,癫痫手术护理配合应根据其手术特点,准确、及时、到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3.1术前准备手术前应将手术所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齐全的物品准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各无菌物品灭菌合格,仪器设备功能正常。如神经电生理监测仪、显微镜,各类皮层电极等。皮层电极价格昂贵,使用前应严格核对型号且使用后不可重复使用,严防感染的发生。 3.2癫痫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如焦虑与恐惧、多疑与敏感、自卑与孤独、敌对与自责、抑郁与悲观等心理。癫痫病史一般较长,对于反复发作的病情患者会出现抑郁与悲观等心理应激反应,所以手术前一日应术前访视,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全期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调适,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尽可能摆脱心理困境,消除心理障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 3.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特点是:突发抽搐,因此在麻醉手术开始前加强患者的监护及合理约束,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患者入室后手术前应有专人陪护,最好为前一天访视人员,从而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约束带置于下肢大腿处,松紧适宜;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3.4手术间的合理安排癫痫外科手术的仪器设备较多,合理放置各仪器设备有以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和无菌操作,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和预防术后感染。因此,我们的手术间安置是:手术医生及器械护士站在手术患侧;麻醉机监护仪及生理监测仪在患者健侧并用无菌巾隔离;显微镜放置健侧头端;电器设备置于患者脚端。 3.5正确连接各导线和合理放置熟练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的操作和使用,正确连接各导线和正负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皮层电极应合理放置并与脑组织紧密贴合,放置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皮层电极表面覆盖脑棉使其与脑组织紧密贴合达到准确监测的目的。 3.6准确判断掌握皮层脑电图知识,能够判断异常放电、手术干扰及其波形。掌握神经电生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熟悉皮层电极脑电图的判读、能够识别棘波的形态、并能区分出干扰波形、熟练掌握脑电图机的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陈阳美,孙红斌,王学峰主编.癫痫治疗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03) [2]龚翔.癫痫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J] .中国民康医学,2011,(04) [3]吕国玲.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 1,(02)

脑电图操作规范47503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示意图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简单说说脑电图

简单说说脑电图(上篇) 强调一下,本文开头讲的原理、导联组合、脑电极性以及电场等,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但这正是脑电图的理论基础,不搞懂这些,就无法真正看懂脑电图,就不能忽悠别人而只能被别人忽悠。 基本原理 要说脑电图,首先得简单了解脑电图的原理。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这里讲的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 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mv 或uv 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敏感性与走纸速度 先吐槽一下:本来以为敏感性与走纸速度很容易说明白,等到写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如何说清楚,大家可结合以往的心电图知识来理解。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心电图。要注意的是,平时大家都知道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 mm)表示0.04s,那是因为走纸速度为25 mm/s。也就是说每过1s 心电图纸走了25 mm。同样的,当标准电压1mv = 10 mm 时,两条横线间(1 mm)表示0.1mv。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脑电图一般采用的走纸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 mm/s,也就是说30 mm = 1s。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uv/mm,敏感性一般采用的是10uv/mm,也就是说1 mm = 10uv。 一般心电图横向纵向都有格子,而且走纸速度以及敏感性都是按照固定标准来的。反正横轴 1 小格就是0.04s,纵轴 1 小格就是0.1mv。但是脑电图一般都是没画格子的,走纸速度和敏感性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大家也别急,正规的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标尺就是为了说明其走纸速度及敏感性。文字太多,把大家都绕晕了。还是看图吧。

国际电图学会电极放置位置

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即国际脑电图学会规定的标准电极放置法。2010-09-07 21:00:29| 分类:心理学实用|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电极命名的国际统一标准有下列几个基本原则: ? 代表数码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右半球为偶数。A1 和A2 代表左右耳垂(参考电极) ? 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加以确定,测量应尽可能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正比例,电极的标准位置应适当地分布在头颅的各个部位。? 电极名称根据脑解剖部位命名,如额、颞、顶、枕等(常以各部位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F、T、P、O等来表示)。相关脑区各解剖部位电极应代表和体现各个脑皮质区的功能。 ①、前后矢状线:从鼻根至枕外粗隆取一连线,在此线上,由前至后标出5个点,依次命名为:额极中点(Fpz )、额中点(Fz)、中央点(Cz)、顶点(Pz)、枕点(Oz)。额极中点至鼻根的距离和枕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这就是10──20系统名称的来源 ②、横位:从左耳前点(耳屏前颧弓根凹陷处)通过中央点至右耳前点取一连线,在此连线的左右两侧对称标出左颞中(T3)、右颞中(T4)、左中央(C3)、右中央(C4)。T3、T4点与耳前点的距离各占此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Cz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 ③、侧位:从Fpz 点向后通过T3、T4点至枕点分别取左右侧连线,在左右侧连线上由前至后对称地标出左额极(Fp1 )、右额极(Fp2 )、左前颞(F7)、右前颞(F8)、左后颞(T5)、右后颞(T6)、左枕(O1)、右枕(O2)各点。Fp1 、Fp2 点至额极中点(Fpz )的距离与O1、O2点至Oz点的距离各占此连线全长的10%,其余各点(包括T3、T4)均以此连线全长的20%相隔。 ④、其余的左额(F3)、右额(F4)点分别位于Fp1 、Fp2 与C3、C4点的中间;左顶(P3)、右顶(P4)点分别位于C3、C4与O1、O2点的中间。 一般奇数表示左侧,偶数表示右侧。左右侧各取8个电极,加上前后位上的额中点(Fz)、中央点(Cz)、顶点(Pz)以及两个耳电极共21个电极。此法的特点是电极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以标准位置适当的分布于头颅主要部位。

脑磁图对癫痫外科行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

脑磁图对癫痫外科行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脑磁图(MEG)对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例性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未行脑磁图检查,经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后直接制定颅内电极埋藏计划,经iEEG检查后切除致痫灶,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VEEG+MEG检查后制定颅内电极埋藏计划,iEEG监测后行癫痫灶切除手术,并进行比较。结果按术后随访效果统计,对照组Engel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3例;观察组Ⅰ级18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时,可以采用MEG作为颅内电极埋藏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MEG能在常规无创评估的基础上提供额外定位信息,从而对颅内电极置入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提高颅内电极脑电监测的定位准确率。 关键词癫痫;脑磁图;颅内电极脑电图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脑磁图对颅内电极脑电图电极埋置的指导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例性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发作形式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以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9~42岁,病程2~34年;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3~44岁,病程5~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每个患者入院均需行头部MR与VEEG作为初步筛查以明确诊断并判断是否有手术适应证:以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行24~148 h长时程VEEG检查,记录3次以上发作期脑电。②观察组患者VEEG结束后行MEG检查采用全头型148信道MEG系统(MAGNES 2500 WH,4D Neuroimaging,Sandiego,USA)。脑磁图医师通过偶极子定位分析后与MRI 影像融合显示致痫区位置。③经VEEG或VEEG+SEG得出可疑致痫灶区域并制定颅内电极埋藏计划,行手术置入栅格状或条状皮层电极,或机器人辅助下插入脑深部电极。术后经iEEG监测,记录3次以上自然发作,最终明确癫痫灶再行手术切除。④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结合门诊复查或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手术后各项基本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1] 根据癫痫术后评估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进行病情分级:Ⅰ级为癫痫发作完全消失;Ⅱ级为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下降≥75%;Ⅲ级

为什么要用颅内电极记录脑电图

为什么要用颅内电极记录脑电图 由于脑电图描记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电活动非常微弱,所以必须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同时活动产生足够强大的电流,才能传导到头皮表面被常规脑电图描记下来。因此,常规脑电图所描记到的脑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同时出现异常电活动的神经细胞数量相对较少,电流在传导的过程中会明显衰减,这样常规脑电图就有可能发现不了异常放电,因此无法对癫痫灶定位。此外,不同部位颅骨的厚薄不同,所以从头皮记录到的脑电活动很难如实地反映大脑电活动的真实情况。仅有1/3的患者在没有发作时检查常规脑电图可以记录到与癫痫有关的异常放电。有些类型的癫痫(如局灶性癫痫发作),头皮脑电图可能记录不到任何明显的与癫痫相关的电活动;还有一部分患者,癫痫发作时由于头颅部位肌肉收缩干扰对脑电图的记录,会影响脑电活动的观察,导致脑电图不能清楚地显示癫痫电波,因此无法确认癫痫灶。常规脑电图也有可能记录不到脑深部皮层的异常电活动。上述这些问题限制了脑电图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为了对癫痫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现在,医生可以把特制的电极放在大脑表面或脑内进行脑电图描记,以精确定位癫痫灶,这种方法描记的脑电图就是颅内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干扰和伪差极少,能够检出脑深部皮层的异常电活动。 根据电极安放部位的不同,颅内电极包括硬膜外电极、硬膜下电极和颅内深部电极。通常,颅内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脑电图需要长时间记录,目的是记录发作期的脑电变化,电极可以在脑内保留3天至3个星期,必要时还可以适当延长电极的保留时间,但一般两个星期就可以记录到足够的发作次数。 应用颅内电极可以很好地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阶段的脑电异常放电,从而定位癫痫灶。有一位17岁的男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13年,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癫痫发作,头颅CT和MRI检查均未见异常,利用深部电极明确地显示出了癫痫发作的起始区,而同一患者的头皮电极脑电图却无法定位。根据颅内电极脑电图定位结果,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当天癫痫发作消失,此后随访无癫痫发作。可见,颅内电极是最为精确的癫痫灶定位方法。

简单说说脑电图

强调一下,本文开头讲的原理、导联组合、脑电极性以及电场等,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但这正是脑电图的理论基础,不搞懂这些,就无法真正看懂脑电图,就不能忽悠别人而只能被别人忽悠。 基本原理 要说脑电图,首先得简单了解脑电图的原理。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这里讲的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 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 mv 或uv 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敏感性与走纸速度 先吐槽一下:本来以为敏感性与走纸速度很容易说明白,等到写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如何说清楚,大家可结合以往的心电图知识来理解。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心电图。要注意的是,平时大家都知道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 mm)表示,那是因为走纸速度为 25 mm/s。也就是说每过 1s 心电图纸走了 25 mm。同样的,当标准电压 1mv = 10 mm 时,两条横线间(1 mm)表示。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脑电图一般采用的走纸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 mm/s,也就是说 30 mm = 1s。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 uv/mm,敏感性一般采用的是 10uv/mm,也就是说 1 mm = 10uv。 一般心电图横向纵向都有格子,而且走纸速度以及敏感性都是按照固定标准来的。反正横轴 1 小格就是,纵轴 1 小格就是。但是脑电图一般都是没画格子的,走纸速度和敏感性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大家也别急,正规的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标尺就是为了说明其走纸速度及敏感性。文字太多,把大家都绕晕了。还是看图吧。 也有的是这样表示的: 无论如何,总归会通过标尺告诉你横轴多长是 1s,纵轴多长是多少uv。

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脑电图电极安放标准指南解读(最全版)

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脑电图电极安放标准指南解读(最全版) 脑电图监测对于癫痫等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该项检查,但各医院脑电电极安放及导联的设置等并没有统一标准,影响脑电图报告的质量。头皮脑电电极安放和命名的科学规范对于脑电图的监测效果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IFCN)关于头皮脑电电极安放标准指南(2017) [1]解读如下,旨在更好地开展脑电监测工作。 一、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目前执行的头皮脑电电极安放10-20系统于1999年被首次提出,经过改良后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缺乏对颞叶的合理覆盖(耳前的水平),无法监测颞叶底部和前部的脑电活动。对于某些颞叶病变(海马硬化导致的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特别是颞叶深部起源或传播的脑电活动,有必要在标准的10-20系统中增加额外的头皮电极,尤其是在颞叶前部与底部[2,3]。因此,新版IFCN指南[1]提出增加6个电极覆盖上述区域。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也注意到某些癫痫患者异常放电最显著的位置位于眼动导联。 二、新版指南的介绍 (一)脑电电极标准设置 IFCN建议,基于10-10系统的命名及位置,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T9/T10(T7/T8位置向下10%)、F9/F10(T9/T10位置向前20%或F7/F8位置向下10%)和P9/P10(P7/P8位置向下10%或T9/T10位置向后

20%)。新指南推荐的脑电电极安放是在10-20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覆盖颞叶下部的6个电极,因此共有25个脑电电极(图1)。IFCN指南推荐使用25个脑电电极作为头皮脑电监测标准记录的最低标准。但是如果技术限制不允许使用全部25个电极(例如仪器不允许更多的记录),则最低不能少于19个电极。由于脑电图放大器技术的改进,更多的电极可以同时记录,目前头皮脑电图系统允许多达256个电极同时记录。但是,这样高密度的排列通常为癫痫患者术前定位等特定需求。 图1 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推荐的包括25个电极的标准脑电电极设置(图片的刊登已获得原出版单位的授权) Figure 1 New standard montage with the 25 electrodes,with additional coverage of the inferior and anterior brain regions by IFCN (二)改良10-20命名法 10-20系统中T3/T4和T5/T6标注与同一矢状线中的其他标注并不一致。IFCN将位于左半球矢状线上的所有电极都标记为7;将右半球的电极标记为8。只有电极Fp1/Fp2和O1/O2除外。因此,颞叶中间电极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