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编者按:当代著名的气功大师严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研究员、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不但有超人的气功功夫,丰富的历史、哲学、古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在中国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应广大气功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要求,特编辑了这篇文章。该文章是根据严新大师访问美国期间,1991年年底在一位朋友家作客时,就他持历上的十三幅画所作的说明记录整理的。本文未经严新本人申阅,由“国际严新气功科学爱好者学会”将本文奉献给大家,作为欣赏和领悟严新书画的一个参考。

这十三幅画意境、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带功画的,要挂起来看,从远处看,神态就活了。

封面:鹏马回天一顾呼伯乐,鹏程万里铸人和,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封面上的“鹏马”中,马的“回天一顾”意指马是从“天上”下来的嘛。这个马在中国文学中又叫做天马,或者叫做神马。马年嘛,腾飞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讲得通。“回天一顾”是一个典故。你要理解意思。如果你只看图像还不明白时,你就要看诗的内容。回首之意刚才说了改用“回天”,这个意境能理解得出来。“一顾”,就是伯乐选千里马时,千里马被选上以后,那个马回头一看,就是对伯乐最大的安慰。

其实伯乐选千里马并没有很大或很特殊的愿望和私人的目的,他就是选千里马嘛。可是千里马被选上以后,它回头一看,伯乐就感到高兴。这里面就寓意常人被提拔以后,好多人是过河拆桥,是不应该的。千里马是不会这样的,用“回天一顾”,表示感激,这是天马、神马或者千里马的一顾,这叫回天之礼。伯乐的愿望就带在里面了。“回天一顾呼伯乐”,就是说伯乐还不能走,还要继续选千里马,光选到一匹不行嘛,这就寓意在里面。“鹏程万里”也是一个典故,千里马鹏程万里就是“铸人和”。去年关键就是人和,但是前年就不一样。“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十三首诗作于一小时内。他们让我为每一幅画作一首诗。有些诗是题在画上的,有些是单独的。“几时风云随心驾”,1990年基本上就很平静了。1989年是蛇年,蛇变成龙那就进步了,蛇变成龙即为飞跃。封面上的马就是这个意思。

一月:祥龙欣借四海雷光火,无量大明洗银河,心底离埃只等闲,子望比金成才乐。

三月:象斗南一泰十方顺,吁呋都喻朝野盛,道魔尺丈星移笑,才度补天大隐成。

“欣借四海雷光火”,这就是这条龙的形态。龙王即四海,“雷光火”说明气氛。“无量大明洗银河”。无量大明洗银河即光明无量。“心底离埃只等闲,子望比金成才乐。”一月份时刚刚元旦过后,一年开始万象更新。“无量大明洗银河”与“子望比金”是典故,你要懂典故才行。一年的开头很重要,要热气腾腾。“无量大明洗银河”就是这个意思。成龙上天,银河本身就是很美好的象征,加上“无量大明洗银河”。随你如何理解都行。“无

量大明”才能“心底离埃”。“子望比金”所谓望子面龙嘛,所有龙的传人都在里面。培养人才是重要的,当然一年的开始不只是要培养人才。

二月:观音一步醒地观自在,千古佳话筑莲台,尽善至美气理炉,养生术碑众口皆。

问:这是一幅修练佛家功法的参仿图像,您作的这幅观音像是不是故意这么画的?从远外看和从近外看表情不一样。

严:观音像的表情、面色近看不一样。观看者心情好时是一个样,心情不好时又是一个样。你心情变了她就马上不一样。你想不高兴事时,她就好象面带愁容,你想高兴的事时,她好像也高兴。

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严:这叫阴阳化合,或者是阴阳面目。我快画好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加了一笔,我还以为画错了,我说“糟了”,后来他们画家说这笔加得好。这笔一加就成为:你心情好时她就好。挂起来对着看,心情好的人看她,就觉得越看越年龄小,越看越年轻,就是童心训练。你回忆儿童时代好就一下子变得很小,这是童子观音像。如果你很忧虑,观音像马上就不一样了。这幅画画好后最先挂在一间画室里,有一位美术教授夫人半夜三更不由自主地跑到那间屋子里,半夜三更连滚带爬地哭得一塌糊涂,后来,她的甲状腺肿大就消失了。

辽宁有一个患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干部,他买了一套刚出版的这套挂历,他一摸那个“祥龙”的脚就感到全身发麻,可见这些印刷品也可能有信号。他摸了一段时间他多年的关节炎也好了。

用“一步醒地观自在”形容观音的形象。观音菩萨是佛家的,佛家认为佛是醒觉大地。“观自在”观世音据说有千手千眼,最体谅民间疾苦,是德大自在,又称“观自在”。“千古佳话筑莲台”解释观音坐的地方,“千古佳

话筑莲台”即重德的意思。“尽善至美气理炉”。“炉”是气功的道理,练丹的炉。这些都写的是气功方面的,不是宗教。“养生术碑众口皆”中“养生术”是一种练功方法,不只是坐禅,而且这是个很自在的姿势。这里讲的全是练气功。

十一月:圣者明圣不求善贾沽,庶生长志心作玉,回春桃李满县花,创业垂统治学柱。

斗南一泰十方顺”,三月份过春节以后,泰山象征平安。“斗南一泰”、“十方顺”是两个典故。“吁呋都喻”与“朝野盛”也是典故。以象喻泰山。

“道魔尺丈”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补天”即指女娲补天。这一句要结合前句来理解,单独讲不行。“斗南一泰十方顺”,是说三月份春节以后很多事情都稳定。这一句比喻大家稳如泰山。“十方顺”比喻四面八方均顺。“吁呋都喻”指君臣和谐,君王能够虚心听取朝臣的意见。“朝野盛”指朝廷与下面的地方都兴旺发达。这一句是说朝臣的意见能反映上去,上面有名听,这就是“吁呋都喻”,这样就“朝野盛”,就兴旺发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闹来闹去,意思不大。“星移笑”,物换星移,时间过去给人们留下一种感觉。“才度补天”指像女娲这样大德大才大度才能补天,即办大事之意。“大隐成”,即便如此,还要考虑“道魔尺丈星移笑”。四月:钟馗示物莫把亏心为,古往今来放过谁!?智巧机械勿用高,市丽粉华不染贵。

此画是写意画,你对画的理解取决于你的心情,你心情好它就好。问:我觉得好像从这面看,它似乎是怒容,但我如从那面看,它则显得悲哀。

严:我的画全在神态上下功夫,画家一看即知。此画神态突出,似乎与观看者通心。

问:照此说来它能反映我的心情是不是?可是它似乎又不全然是这样,好像一面呈怒,一面呈悲。

严: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谈气功,有点忧虑,故你有此感。如果我们大家作事都很成功,于是看这幅画的感觉又不一样。你现在考虑拿学位,又要去中国学中文,心里有不少忧愁的。此画我是带功画的,所以看的人心情如何,它就呈何情态。所谓印象画者是看你的印象而定。三月份春节过后,人们一般都比较和谐稳定,但也有人忧愁怕出事。日本人四月份喜欢钟馗像,传说中钟馗是打鬼英雄。他的这个姿势好像说“让开一点,别来捣乱”用以赶鬼。“示物”即以势暗示小鬼让开,“莫把亏心为”即别捣乱。“智巧机械勿用高”,动心计,想方设法搞一些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事,捣鬼及尔虞我诈这类事,还是少做的好。“市丽粉华不染贵”,即市丽粉华以不近者为杰,近而不染者为优杰,此即不染贵。

五月:达摩人生面壁苦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行往坐卧何止九!?顺其自然醉醒愚。

这幅画很像我的一个师傅。画毕我一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美术学院的几个教授从未练过气功和武术,可是一看此画,即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发动功,打起醉拳、猴拳、五禽戏来,而且打得很漂亮。这幅画主要在其神态,是达摩祖师在练功时的形像。

五月份的“五”与“武”同音,武术是取谐音“五”。达摩练的功是武术内功。“人生面壁苦字无”,这句解释人生好似“面壁”,面壁不一定要坐在那儿

练,整个人生即“面壁”。从乐观的角度看,就不要讲苦字,不要以为这是苦事。谈的是人生也是练功。“全凭心意用功夫”是比喻达摩祖师练功的方法。“行住坐卧何止九”,人们说达摩祖师现壁坐了九年,事实上人们把气功结合到生活中,行住坐卧都在练功,何止九年呢?“人生面壁”,整个人生就好比面壁,而且不要认为是苦,“全凭心意”就行。这就是气功道理了。“顺其自然醉醒愚”。万事都是顺其自然,本来醉了也能醒过来,只有愚蠢的人才追求醉熏熏的状况。人们怕苦,老是想逃脱苦的心态是不对的。实际上不要认为有苦也就不苦了。“行住坐卧”都可以训练气功的话,好比“醉醒愚”。

六月:松鹤比柏万丈高一尺,动静相依四时路,醒世未迟延年早,骨清意秀天地福。

六月份取其六六大顺之意,每年一次,松鹤延寿。

“比柏万丈高一足”,“比柏”这不是柏树,而是松树。此句谓松柏,常常是互相比拟的。人们常常用松柏相比。这里是松鹤,鹤站在松树之上的山石上,与柏树相比。这里就喻意着松比柏还要高。“动静相依四时路”即怎么样才能动静相依,“四时”即一年四季。因为白鹤一年四季是不一样的。白鹤有一个特点,只要你这个地方好,它就一年四季在你那个地

方,如果你这个地方不好,它就要离开。白鹤又能静又能动,白鹤静下来很静,一动起来也很厉害。这里所说的白鹤即丹顶鹤,它的丹顶是很有毒的,这又寓意着别的东西。最后两句寓意有一个道理,即醒世的道理。只要你做到动静相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都有路可走。这道理就在“比柏万丈高一足”。松柏虽高,站在松柏上则更高。“醒世未迟延年早”,意谓着现在抓紧还来得及。无论是谁,只要能醒过来,就不迟,延年益寿都还早。“骨清意秀”即所谓要凌晨骨气、意志,这是还是练功的道理。七月:神农治病救人补心难,敬老扶小严己先,识得灵芝布衣交,步岁登云上工前。

七月多病,才画神农。“治病救人补心难”,医生治病还不够,治病救人易,补心则不易。“敬老扶小严己先”。不若此则只能医治一般的病人。疗效也不理想。“认得灵芝布衣交”,神农与一般的布衣百姓交往。如果做不到“敬老扶小严己先”,做不到“布衣交”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有眼不识灵芝。“步月登云上工前”,神农会步月登云。如果你做不到前面所说的那几点,错过了灵芝,而且又有愧意的话,你就应该追赶神农。“上工”即指上工者,是最好的医生。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即好的医生善

于治病于未显现,未发展恶化之前,能治你还未发现的病。没有病者要补心养之,没有大病时或没有明显的症状时要找神农,才能防患于未然,健康长寿。神农治病如此,被治者亦如此。

八月:鹿清泉千尺慎大观,落叶百里畏偷闲,昨日转头海南剑,今朝忧乐满身钱。

八月,广东人讲“发”,发财。“鹿”与禄同音,而且是金钱鹿。此画为写意画,无法把金钱画出来。这幅画画的是双鹿观山水。“清泉千尺慎大砚”是指左边这只鹿在悠闲娴静地听泉水。而右边那只鹿很警惕,像是为另一只鹿当警卫,或是发现了什么已有警觉,这里画的是鹿回头的故事。泉水往下喷射,瀑布很大,观山水要谨慎,所以一个观景,一个看守着,好像在放哨。“落叶百里畏偷闲”,鹿有个特点,只要听到落叶声就要跑一百里,跑了一百里还要怕偷懒,还怕跑慢了。“落叶”形容鹿跑得快和胆小,鹿跑得快和胆小,鹿的胆子是最小的。

在海南有个“鹿回头”的传说,故事很长,大意是:在海南岛有一位猎人,在一次遇难时被一只神鹿所救,结果鹿变成了一个美女,和猎人好了。那个猎人一次打猎,射中了一只鹿,那只鹿带箭一回头,猎人发现是那个神女。猎人痛悔不已……海南岛有个地方叫“鹿回头”,我前年去广东,广东省体委副主任梁丽珍,她是我国乒乓球史上的女子单打世界冠军,陪我一起去了海南岛的“鹿回头”,然后回到宾馆,与一些朋友见面。当时她说她感到不舒服,我给她捶了几下,点了几个穴位,结果她一下就发功了,身体反应很大。梁丽珍女士从来没接触过气功,她在自发动功中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表演的正是“鹿回头”的故事。她的动作非常优美,她表现猎人怎样射鹿,又表现鹿的样子,声音啊、内容啊,完全和神话故事中的一模一样。当时,梁丽珍女士本人还并不知道那个“鹿回头”的故事,可她已经感应到了一些信息,就表现出来了。她在宾馆跳了近两个小时,宾馆里的人都看得着迷了,深为故事情节的激动,她的动作好像是经过了精心设计似的,故事情节她完全跳出来了,例如后来

神鹿受冤枉怎么不高兴了,怎么和猎人发脾气,后来又怎么和猎人重归于好,等等,一整套的过程她跳得形象逼真。但后来我们才知道梁丽珍女士原来根本不会跳舞。她跳完后自己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感到非常舒服。后来她反映她半生运动员生涯所受的损伤从此大为好转。

这个故事是寓意着一个教训,如果鹿不回头呢?可能猎人就射不着那只鹿。寓意在前面的观山水,即凡是高兴的事就要谨慎。“落叶百里畏偷闲”即那只鹿一直都在奔跑,可最后的这一回头,却被箭射中了。这里就寓意着一个教训。“今朝忧乐满身钱”就是说鹿要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地方有人追,它尽管在那里观山水,很悠闲,但很多因素在里面起作用,使它必须要警惕。这里的“忧”和“乐”是相反对照的。“忧”是因为梅花鹿身上有“钱”,皮和肉等都可以利用,猎人当然要打,其寓意也有钱多了就要当心的意思,所以说没钱忧虑,钱多了也忧虑。那个“鹿回头”的神话故事有悲伤,但最后也有比较快乐的一面。

问:既然梁丽珍能表演出来,“鹿回头”就不只是个神话故事了,可能历史上真有类似的事。

严:梁丽珍女士能不由自主的跳起舞,在气功自发动功中表现这个神话故事,可能是感应到了这方面的信息,也许是思维传感的信息,因为有些人知道那个故事,存在于他们的思维中,有可能被处在气功态中的其他人感知到。

九月:老子上德悟妙路不迷,大为常在至非奇,五千真言话古今,借牛喻道科学栖。

这幅画画的是老子,但又像我的武功师傅海灯法师晚年的像,而且有的地方特别像。“上德悟妙”者就不会迷路了。“大为常在至非奇”,“大”就是大德、大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说只有至人才有大为,而真正有大作为的至人到了那一步也不觉神奇了。“五千真言话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

《道德经》,“借牛喻道科学栖”,老子的神态很奇怪,很忧愁,这意思好像是很可怜天下人地样子。画的背景是八卦,因老子讲八卦。这个忧愁是什么意思就留给您自己去想了。画中老子本来是要走的,神牛也跑得很快,但老子却突然回头一看,取了一个很有劲的姿势,主要是神态。牛也惊了,本来要走,可突然又要留下来,也在想这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子就要卜算了。老子有个很重要的手势,他在掐诀卜算,老子告诉天下人很多道理,“五千真言”就是其一。这里有个历史传说:一次老子骑牛走路,看到路边有个人,老子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灵性,临时停下来,这人就是释迦牟尼,他看到这个长者骑着一头牛,这个牛也很奇怪,就上前请教,老子就比着这个手势给他讲道,证明了“五千真言”。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

问:原来“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对释迦牟尼讲的。

严:对。人说“皇帝识广臣嘛”,释迦牟尼识得老子。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十月:虎翼在山中志无穷,勇教匹夫断剑从,于未声处告路人,两不相犯公主朋。

张震寰谈严新老师

张震寰将军对严新气功师的评价 [转帖] 注:以下内容选自原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张震寰将军在有关气功科学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9日,北京科学会堂) 严新同志的气功,我讲一讲他的特点,搞气功首先要重德为本。看一个功法、一个人,看他讲不讲功德,他口头上讲功德还不行,还要看他是不是身体力行,你是不是按说的在做?你口头上说得漂亮,实际做得乌七八糟,这个就不行。严新同志每次都是重德为本,以德为本,讲了很多道理。八十个字也讲那个德,他自己也是按那样去做的。他也教功,一个字一个字地那么教功,他是很卖力气的。他在内蒙古,听讲的达三万六千多人,讲了十四个钟头,就这样干下去了。在一万人的会场讲几个钟点,十几个钟点,这都是有的,他就是用这个办法。 讲到医治,他也是很卖力气的。有一回我和他到泰国去,除了看一个最大的寺庙,几天后我们要走了,他说还没有上街呢。他说怎么能上街呢,除了报告,看病开药方,通夜通夜没睡。到日本也是,头两天的时候,人家不知道,他日子好过一点,可以到街上玩一玩,一出名以后啊,好啦!过道都排着队,不要想吃饭,也不要想睡觉。他为什么有时候躲着呢,不然就没有办法,躲都躲不了。我们从日本回国的时候,要走羽田机场,两个钟头的路,他连东西都没有收拾,真把我急坏了,你把飞机耽搁了怎么办?他都是那样干的,身体力行。他教功费用都交给当地气功会,自己不要钱。当然我们说市场经济没钱办不成事儿,这个不行。他这点,值得大家学习。他讲究重德为本,并且自己身体力行,这是很突出的。 他治病教功,有他的特点。他教功,大家都听过,叫带功报告。有人说带功报告是心理作用,可他一到会场还没有讲话,就有人出现了自发动功,这怎么解释呢?那次我们在香港,他还没有到会场,会场里个别人就有自发动功,这个现象就是这样,有他的特点。治病也看你的悟性。听报告,你若洗耳恭听,同时又做笔记,效果反而不好。你若顺其自然,似听非听,甚至打瞌睡,效果倒好。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你让他治,他看一眼就走了。回头来问你怎样?这个很关键,你要说好了,他再问你一声我们去爬长城你去不去?你说去,去了就好。我们国防科工委的一位负责人的爱人邵XX的腰受伤了,后来没办法去找他。他看一眼,“啊,你腰受伤了。”他进屋去了。对方感到很尴尬呀,走还是不走?既不说治,也不说不治。有经验的说,别急别急,会给你治的。过了20分钟他出来了,“怎么样?”说:“好了。”“我们马上爬长城你去不去?”“去。”这个人从长城回来直到现在,我问:“你的腰怎么样?”他说:“还是好好的!”真是怪事,很值得研究。严新看病是不号脉的。一看就知道,然后开药方,开了药方给你,这也怪了,这个药你吃也行,药不够味也行,你不吃也行,把它放在身上能治病。有时候开药方开出药味来,我闻到过,但有时也闻不到,都值得研究。钱学森讲唯象论,论唯象,先唯象再说,是不是?他就靠着这个办法,福建有一个年轻人截瘫了,家里四个人抬着这个青年到北京找严新,找严新找不到就找到我了。我说,哪里找严新去?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他说:“我没有办法,非找不可。”我看那就是心诚。我说严新是四川江油人,他们真到了江油,找到严新。严新开了药方。嗨,回到福建后,来了封信,说好了。那不是怪吗?患者写一封信不是开玩笑的,他骗我干什么,那不是,他骗他自己!他吃了严新开的24付药。 严新特别重视开展气功科学实验,注重气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个是很有特色的。从前我们很多科研人员在研究气功,在测试气功,最早是顾涵森同志,经测定有红外原理,后来测定次声波呀,微电流啊,静电啦,五花八门测试,证明气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这

1994年严新医生果园报告

中文名称:严新医生果园报告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中国传统气功——严新气功回顾 一、弘扬重德为本,坚持气功活动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群众性 在中国众多的气功人士中,严新医生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高尚的功德,非凡的功力,神奇的功效,给国内外千万气功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新同志在国内外已传授普及功法多套,自成系统而完整,被人们习惯地统称为“严新气功”。许多的严新气功受益者及严新气功爱好者,视严新气功为健身益智之宝。成百上千的专家、学者,对严新气功现象的探索和研究活动,已在北京、广州、沈阳、南京、成都、西安、石家庄等地科研和生产部门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城市展开。有关严新同志和严新气功的功德、功理、功法和功效的专著,国内已有数十个不同版本出版,国外也有十几个版本,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的介绍和录制销售的音带、像带,更是不计其数。十几年来,从江油到重庆,从四川到全国,从亚洲到北美洲,严新和严新气功已成为中国气功师和气功的优秀代表。他所坚持的原则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明显的风格,为中国气功活动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严新同志坚持以德为本,强调练功者的品德训练,努力使气功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古以来,无论哪一门、哪一派功法,无论哪一代、哪一位高功老师,无不强调重德是本。佛家功重功德,道家功重道德,儒家功重品德。可以说,以德为本、修持气功道德是练功和提高功夫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对此,严新同志在他的气功实践活动中,不仅向学练气功者进行反复深刻的阐述,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重德,有德,守德。正如张震寰同志所说:“严新同志重视修持气功道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学习、练功刻苦而虚心,即使他成名时也注意并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因而能够融众家所长,又有所创新,堪称品德高尚、功力高深的年青气功家。” 严新同志在各个不同场合,面对成千上万名学功者、爱好者和听众,一再强调:“练功的一个原则是什么?重德。这是练功的大原则,非常重要。”他认为,练功者重德,首先要把主导思想端正,要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社会大潮流。同时又要树立一个大目标,这就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为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进一步为全世界服务。从个人来说,修德包括心、性、行三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品德、道德、功德、公正、平等、慈善、敬爱、真实、修持、光明等十个准则。练功讲究走正路,胸怀坦荡,始终要为他人多做贡献。 严新同志在向气功爱好者传授功法、进行品德训练中,要求练功者努力处于“忘我”状态,“为公春不老,忘我胜佛仙”,要力求和外部环境相适应。重德要靠修持,以恬淡虚无为常。努力使自身心理素质达到高度的净化,逐渐进入一种将自己与集体、国家、社会、人类、宇宙融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才会自觉地关心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自觉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去。 严新同志认为,中国气功发展到今天,在行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更应该坚持以德为本,才能达到科学地、健康地发展。多年来,他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除掉了疾病痛苦,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他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不要一分钱。十几年来,他正是以他的实践,向世人表明了一个气功家以德为本的高尚情操。 二、将传统气功引向人民大众,祛病强身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健康益智服务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现代生活向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为了让病人解除病魔的折磨,为了给普天下的人们康寿聪慧和家庭幸福带来活力,严新同志自出山以来,特别自1984年以来,用深切的理解和诚挚的感情,给那些疾病缠身或生命垂危者以希望、温情和健康。 多年来,严新同志治病的奇特方式和神奇疗效,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赞誉。在他治愈成千上万名病人中,有耳聋40年的患者,听他讲课一次,就恢复了听力;有身患数个肿瘤的病号,只一次诊治,肿块全部消失。有患白塞氏综合病症,6年不能工作的教师,一次治愈后,在其学校夺得了女子长跑第一名。类似病例不胜枚举,这里介绍几个罕为人知的病例。 上海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在去欧洲演出之前嗓子沙哑了,在她和严新同志匆匆见一面后嗓音就恢复了正常,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出访四国的任务。广东体委的梁丽珍,曾是我国一位世界乒乓球赛女子单打冠军,后来她身患多种疾病,见到严新同志时,竞神奇地跳起连她自己也未曾听说过的海南民间神话故事——鹿回头舞,嘴里不时发出鹿鸣的声音。自那以后,她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 1990年2月3日,严新同志随中央电视台专题片摄制组来到山城重庆,正遇上重庆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一位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 1、从哲学研究的范畴上来说: 儒家——入世的哲学,道家——隐世的哲学,佛家——出世的哲学 儒家主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入世,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家讲“自然”,讲“道”,超离了尘世。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事顺其自然,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过分强求,让热衷于尘世功名的人更加清醒。 佛家讲“三界”、“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色空”等,善者入天堂,恶者下地狱。 2、从功用的角度上来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家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道家以“自然”观照人,认为,一个人若能超脱于生死的执著,其心灵也就可以超脱形体的局限,而与“道”契合为一,进入“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的境界,在心灵上获得极大的自由,成为精神上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圣人”,或神妙至真的“神人”。佛家基于对人生“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怀着对人的迷惑、烦恼、痛苦、死亡的真诚关切,指出解脱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提供了一种宗教的精神依托。更着重转向内心的探索、转换和提升,把心性修养看作人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明心见性,超脱修心。 3、从文化主旨方面来讲:儒家——进取文化,道家——规律文化,佛家——奉献文化 儒家学说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的大同理想,内圣外王之学,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主张,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心态,无不反映出刚健有为、奋进不止的精神。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摘要: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文化传承性来讲,没有断代,形成了璀璨的文明。在文化的发展之中具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程式化倾向。在绘画上也体现的很明显,从中国绘画的发展来看,也是逐步的在完善这种特点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程式化绘画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沿袭与继承性,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习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符号。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尊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程式化倾向,以及这种倾向于艺术发展之间的正负融合的复杂辩证关系。 所谓“程式化”其实质是笔墨形式的成熟、稳定、反复运用的形式。所谓“程式化”也可以理解成表现形式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稳定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韵文、文学作品、戏曲音乐表演艺术、书法艺术皆受到程式化的约束。程式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签。 相对如此强烈的城市化的中国文化,在西方艺术世界里则强调艺术的个性宣泄,虽然在其艺术的发展中十四行诗、歌剧、舞蹈、建筑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程式化的概念在其艺术行为中,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程式化有质的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中国自儒家学说占领统治地位之后,崇尚

法度,遵循体制,传承道德传统的思想始终占据着学术界的优势,文化艺术中的程式化倾向正是学术思潮的体现与折射。在中国古代绘画体系中,程式化的师承倾向也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其中有山水、花鸟、人物的科目设置;重彩、水墨、浅绛的形式分类;勾绘、没骨、泼墨写意的技法区别,卷轴斗方、扇面的制式规定,各种皴法、点法、勾法、描法,三远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都是体现程式化性质的实例佐证。到明清这种倾向达到极致,时人王概所编的《芥子园画谱》将程式化表现方法系统的,规范的集于成册,这是中国画程式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绘画程式化发展的高度成熟。 程式化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其显著的特点,都能找出作品内在的师承关系,这一点既是中国式的绘画的一个优点也是一块发展的绊脚石。程式化道路极端表现会导致绘画本身的僵化,没有自身探索与发展的空间与动力,在继承与被继承之间徘徊。并且同时陷入一种思考:如果中国绘画失去这一特点,又无法体现中国绘画艺术几百年来发展所形成的独特审美趣味,丢失本体,而无法展现其内在的气韵精神?关于中国画的本体化及程式化之下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的结果。当一位中国画的创作者作画时,其主体选择性事先已在某种程度的局限和规范,其实创作主体并非是自由的,依然要服从于程式化的客体来表达胸臆。 宋元时代基本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程式,到了明清,画家们均可从

气功静坐入门

气功静坐入门 严新 (注:录音参见“开功方法”及“气功资料下载”) 气功锻炼的方法很多。这里根据我自已了解到及师傅们所介绍的,讲一些练功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静坐功是很多练功方法的入门关键,学练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练功是从静坐开始的。 练功姿势及练功要领 静坐入门的基本姿势可分为三种: 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头颈正直,放松,下颚内收,含胸松肩,双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两腿相距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夹角约成90度,两足平放触地。身体好的人大约坐在椅子前部1/3处。身体弱的人可往后坐,但腰、背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练功中为什么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于腰椎相对放松。头微微低一点,有利于颈椎相对放松。这两个部位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小周天”。就不会导致大脑疲劳,脊椎神经疲劳。人体从头顶百会穴,经上、中、下三个丹田到到会阴穴的一条线叫任脉;又从百会穴沿着整个脊柱向下过玉枕关、夹脊关到会阴为督脉。任、督而脉相连通,让气在里面畅通就叫小周天通了。只有腰椎和颈椎伸直,气才容易通督脉上的“三关”。气在小周天运行中,最不容易通过的是后面的督脉。督脉主管着全身的阳气。一个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况,与一个人的督脉通不通畅有关。督脉通畅,阳气充足,

内脏功能加强,全身的精神状况就可以随之好转。 2、盘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盘坐有3种形式: 双盘:也称“金盘”。即双腿交叉盘坐,双脚脚心朝上。有一定气功基础的人可采取这种姿势。 单盘:也称“银盘”。即两腿交叉盘坐,一只脚盘上来,脚心朝上;另一只脚坐在屁股底下。 散盘:也称“自然盘坐”。即两腿交叉而坐,双脚脚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垂肩。站立练功注意收腹。 练功注意事项 手的姿势及要领 双手上下相互重叠,手心向上。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两手的大拇指指端轻轻挨着,双手5个手指微微分开,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位置,即下丹田。 如果身体强壮、年纪轻的人,上下重叠的两手掌之间的距离,可分开一寸左右。手心仍然向上,两手拇指指端轻轻挨着。或双手象抱着一只小球(即抱球式),悬肘,放在胸前或小腹前。 十个手指分开,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端各自轻轻地相接不用用力。平常怕冷,身体虚弱,血压低,有较重心脏病的人,将双手虎口相交,男性用左手握着右手;女性用右手握着左手,半握拳,稍用力,拳心向着小腹部位,即下丹田位置。 以上几种姿势,每次练功时可任选一种,不必来回变换。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 摘要:本文阐述了汉字中传达出的儒释道精神,以及儒释道精神对中国汉字的影响,正确运用儒释道精神解读中国汉字的意义以及用好汉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字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儒、释、道精神。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载体。在当今社会,有些年轻人用键盘输入取代手写汉字。不认识繁体字,无法读懂古代优秀典籍,网络新词不断地被创造,很多汉字的字义已经和原义相去甚远,很多人崇尚西方文化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丢弃传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凡此种种表明应用好汉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格外重要。 一、汉字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 汉字本身记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如《弟子规》《论语》《道德经》……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典籍得以流传,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汉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汉字与儒家思想 汉字是以笔画和偏旁作基本结构单位的表意文字,与西方表音文字不同,中国文字直观、形象,“儒”字,从人从需。“需”字,是指在等待着雨水的滋润,“儒”字也指圣贤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百善孝为先”,“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奉养照顾父母的意思。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一个人自己站立时要考虑到其他两个人,说明人与人要仁爱;“義”字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字代表金属的兵器,说明义行要承担风险和责任,献祭的“羊”有奉献的精神。“禮”字是会意字。《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引申为对别人的尊重和奉献精神。智,从“知”。“知”是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是象形字,本意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同时如箭发而无悔。“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生哲理是智。“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义是指人的言行应诚实不欺诈。 2.汉字与道教 “道”字,《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ò),惪(dé)声。人通过头顶与天道相通,天人合一就是道。“德”字,《说文》:德,升也。形声。从彳(chì),“彳”双人旁,有众人之义,表示行走、实践。“―”横为东西,“|”竖为南北,四方中央皆备。在这里为十种善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个“四”,是一只眼睛向天上看,表示尊天德之道而行,“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德”字的本义,有升华心灵品格的意思,一心一意去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1685427.html,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作者:张衡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艺术家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决定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产生的艺术价值与高度。我通常说的韵味就是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具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其实是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琴棋书画”不分家,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准则。 【关键词】:国画文学艺术审美 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不只是一门视觉艺术,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并非是一般的艺术形式所能相媲美的,是"文之极",能"与六籍同功",甚至是"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于画"。因此,视觉冲击力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成教化,助人伦",文质彬彬,温 文尔雅,求"中庸",达"和谐"才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美学素养,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维活动,倘若没有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绘画就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范畴。而这欧取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对自然物象和规律的深层次的理解。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认知进程同源不同步。在中国古代,华夏先祖中的高人就提出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分析和表达了中国人的思维活动特征,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哲学开始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是典型的的例子,中国画的发展和进步是伴随中国传统哲学哲学思潮的意识发展形态下逐渐实现的。整个认知过程是中国古人潜意识里的返璞归真,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思想折射。 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画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所以中国画从最初就深深的烙下文化内涵的印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很好地诠释和印证了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古代文学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赋予追求艺术的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向高度、深度、广度的思想境界探索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包括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温床,提供了前提性的艺术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关系可以用“诗情画意”四个简单的文字来凝练。从物质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以思想存在于延续着的时间,而画则是以线条与色彩对空间的占有。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抒情的、言志的,画是写神的、写意的。故而,古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寻求表现形式上的沟通与物质形式上的交叉。而这只能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境界的同一性上。由于传统绘

严新气功(严新气功(养生版初级版)

严新气功严新气功((养生版/初级版初级版)) 特别说明特别说明::一下所有一下所有的的练功要领练功要领都来自都来自都来自严新严新严新老师老师老师的的带功报告报告和和正式正式的的出版出版物物。练习者练习者只要只要只要心心地善良善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练功过程练功过程中中出现出现的的任何任何反应反应反应都是都是都是正常正常正常的的,不会不会出现出现出现一般人一般人一般人所谓所谓所谓的的“走火入魔入魔””。按照按照中国中国中国内功内功内功的的理解理解,,“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是一种极高一种极高的的内容境界内容境界,,一般人一般人根本根本根本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达达到。武侠武侠小说小说小说中中的“走火走火入魔入魔入魔””是对内功内功的的不甚不甚了解了解了解的的表现表现,,之后之后人们人们人们以讹传讹以讹传讹以讹传讹。。 气功的科学性:气是真实的,不是迷信,不是魔术。气是广义的能量、物质、和思想/意识。是物质和思想的高度统一。 气功的基本道理 练丹,练气,调理身体: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远离疾病 基本基本的的练功练功((或者或者叫叫开功开功))姿势 大致大致分为分为分为::卧功、坐功 【一般不鼓励站着一般不鼓励站着练功练功练功,,因为因为有的有的有的人人会反应会反应太大太大太大】】 卧功 (适合老年人练适合老年人练,,不鼓励年轻人这样练不鼓励年轻人这样练)) 1. 平躺(仰卧),枕头不要太高。 2. 两手重叠,虎口交叉,男左手在上(女相反),放在小腹处。 3. 用天目穴(两眉中间的穴位)观察,数呼吸,先数吸气,后先数呼气,吸气为1,呼气为2,这样连续数下去。数完自己的年龄加上7(男士)/6(女士)。至少数一轮才算练了功。 4. 在数呼吸次数的时候,一呼一吸算两次,即一呼一吸各算一次。吸气时想一下全身毛孔和重要穴位/重要部位打开了,从体外吸收了精华的物质和能量进入体内,通过血液进入丹田。呼气的时候全身毛孔和重要穴位好象关闭了似的。如果今后练功身体不舒服,要考虑先治病的话,就要先注意在呼气的时候是毛孔打开的。这里讲的重在注意强身,因此先要用意念调节。吸气的时候是全身毛孔和重要的穴位打开,在呼气的时候关闭了。 5. 想像丹田有一朵正在开放的荷花,荷花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以及一些光线。想着有多种颜色多种光线由小腹里边的荷花中发出来,把五脏六腑都照着了。这个意念活动要保持一段时间,尽量地在练功活动中保持有这么一个意念。要始终似想非想,好像是小腹里边出来了一朵荷花,又像是没想出来,没想出来也没关系,它是似想非想的。荷花的光线将五脏六腑逐渐逐渐照得明显,有人就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已的五脏六腑都看清楚了。如果看到了五脏六腑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有可能是意念上想的,也有可能是真的看到了。接着进一步调整意念活动,想着荷花在不断地随着呼吸的进行在开放,在收缩。吸气的时候荷花在收缩,呼气的时候荷花在开放。 6. 想像自己健康、天真、纯洁、无邪、向上、面带微笑。 7. 注意身体的感觉:哈欠、流泪、身体发热、口腔出现唾液等(见下)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宜兴市红塔医院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一、产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业务副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产科工作,并做好记录备查。 (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配备各级各类产科工作人员,产科设备,建立健全产科工作制度,落实各种人员职责。 (三)、成立院内产科抢救组,产科质量管理小组,每半年评价一次产科质量,并做好登记。 (四)、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产儿科双查房制度,产儿科要互相配合,同时负责对病理新生儿和母亲的查房和诊治,执行婴儿安全管理制度。 (五)、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危重孕产妇,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奔赴现场抢救,指挥抢救工作,并报告医院,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组织抢救。 (六)、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监督。 (七)、加强对产科人员的助产技术培训。实行产科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制度,有计划安排医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产科质量不断提高。 二、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 (一)、认真做好孕妇系统管理,产前保健时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统一使用依法印制的孕产期保健手册,如实填写相关内容,按要求认真做好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孕期保健服务。孕妇住院分娩时须将孕产期保健手册交给产科,通知在检查产妇后要向孕妇和家属介绍产妇情况,耐心细致解释分娩本身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提供咨询服务,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使产科医生及时掌握孕妇孕期保健情况,记录分娩情况,做好产后保健记录以及产后入户访视的母婴保健情况。 (二)、对住院分娩的孕妇,接诊人员要详细、如实地填写孕产妇姓名,丈夫姓名及夫妻双方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 (三)、产房实行24小时负责制,负责第一产程到第三产程全产程监护的产时保健服务,助产人员除掌握适宜产科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有儿科医师进产房负责抢救,助产人员协助。实行剖宫产术需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主刀医师应具备妇产科医师职称,具备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学历。 (四)、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和转诊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

仁礼 仁:仁爱。 “仁者爱人”。“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传统部分,“仁”则是孔子的创新部分。孔子的最主要核心思想是仁爱思想,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重理性、道德、人生的人本主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一而论。 例如: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礼:礼节。 孔子认为,“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相应的礼节仪式。其主要作用是区别差异。在礼的前提下进行调和,而不是将等级取消进行混同。 例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孔子之后,“仁”、“礼”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但“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的“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

浅 论 儒 释 道 文 化

《浅论儒释道文化》 国学所提供的精神资源主要是儒释道三家。三家互补,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中国民族性格。儒、立人旁一个需字,意欲我们要做一个人们需要的人--儒弱而立。 释、佛(佛)立人旁一个弗字,弗是不,是要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佛光普照。 道、首(头)下一走字,意欲我们要用脑子走路,思想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 这三个字明分暗合,都是在讲如何做人.所以中华民族是最会做人的人,如何做人是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根本。 一、儒释道都重视个人的人生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实现,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关切。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提倡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道家则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在人与道的合一中发掘人生命价值。佛家则关心愿望与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在克制欲望、追求涅盘境界的过程中体现今生的价值。 二、儒释道三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精神动力,帮助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境界,也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儒家关心天下兴亡,不计个人得失,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面现实、经世致用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并把这种追求归结为“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道家不刻意人为,追求自然、完美,主张通过“体道”回归自然境界,无私无欲,把与自然同体、与自然为一,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佛家倡导无私无欲,超脱自在,主张通过行善,引导人们追求“真如”佛性。儒释道三家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真、善、美,促使中华传统文化而形成鲜明的特色。 三、儒释道三家都重视人生与道德的关系,强调心性修养的必要性。儒家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举止,用“诚意”“正心”、来规范人的内心世界。道家则以“虚寂”“守静”来开发人的自然本性,主张排除杂念的干扰,求得心灵的宁静。佛教则要求人们在心中“念”才起之时,就立即遏制住,不让它生起,从而保持内心的清净。由此可见,重视人生道德,关注心性修养,乃是三家成就理想人格的根本之所在。 通观儒释道三教,一般就个性而论,强者往往尊儒,智者往往信道,慧者往往崇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儒释道三者都可以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就一个社会而言,当其蒸蒸日上之时,往往视儒家学说为典范;当其陷入困境之时,往往也会从道家或佛教那里寻求解救问题的智慧。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过程中,儒家的仁、礼、忠恕、中庸等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刚毅进取、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造就了许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道家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功成名遂而身退等思想,赋予了中华民族潇洒飘逸、高风亮节、绝尘而超俗的风骨,造就了许多清新典雅、仙风道骨的“采菊之士”、“竹林饮者”。佛教“慈悲平等”、“自觉觉他”、“去恶从善”等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善良、宽容、奉献、无畏的性格内涵。儒道佛三家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殊途而同归。儒、释、道三家经过约二千年的互动,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成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 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材料学院10级四班申艳微201000150163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 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 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

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的突出特点。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严新书画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编者按:当代著名的气功大师严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研究员、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不但有超人的气功功夫,丰富的历史、哲学、古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在中国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应广大气功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要求,特编辑了这篇文章。该文章是根据严新大师访问美国期间,1991年年底在一位朋友家作客时,就他持历上的十三幅画所作的说明记录整理的。本文未经严新本人申阅,由“国际严新气功科学爱好者学会”将本文奉献给大家,作为欣赏和领悟严新书画的一个参考。 这十三幅画意境、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带功画的,要挂起来看,从远处看,神态就活了。 封面:鹏马回天一顾呼伯乐,鹏程万里铸人和,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封面上的“鹏马”中,马的“回天一顾”意指马是从“天上”下来的嘛。这个马在中国文学中又叫做天马,或者叫做神马。马年嘛,腾飞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讲得通。“回天一顾”是一个典故。你要理解意思。如果你只看图像还不明白时,你就要看诗的内容。回首之意刚才说了改用“回天”,这个意境能理解得出来。“一顾”,就是伯乐选千里马时,千里马被选上以后,那个马回头一看,就是对伯乐最大的安慰。 其实伯乐选千里马并没有很大或很特殊的愿望和私人的目的,他就是选千里马嘛。可是千里马被选上以后,它回头一看,伯乐就感到高兴。这里面就寓意常人被提拔以后,好多人是过河拆桥,是不应该的。千里马是不会这样的,用“回天一顾”,表示感激,这是天马、神马或者千里马的一顾,这叫回天之礼。伯乐的愿望就带在里面了。“回天一顾呼伯乐”,就是说伯乐还不能走,还要继续选千里马,光选到一匹不行嘛,这就寓意在里面。“鹏程万里”也是一个典故,千里马鹏程万里就是“铸人和”。去年关键就是人和,但是前年就不一样。“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十三首诗作于一小时内。他们让我为每一幅画作一首诗。有些诗是题在画上的,有些是单独的。“几时风云随心驾”,1990年基本上就很平静了。1989年是蛇年,蛇变成龙那就进步了,蛇变成龙即为飞跃。封面上的马就是这个意思。 一月:祥龙欣借四海雷光火,无量大明洗银河,心底离埃只等闲,子望比金成才乐。 “欣借四海雷光火”,这就是这条龙的形态。龙王即四海,“雷光火”说明气氛。“无量大明洗银河”。无量大明洗银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一)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但是由于儒家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正统这一事实,一部分学者常常只强调以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忽视或轻视佛道二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这种观点,过分偏重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和宗法伦理层面,并把其他层面的文化现象也都纳入到政治和伦理的框架中去考察和理解。这就把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中国文化描绘得单调枯燥、死气沉沉的模样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察中国文化,撇开佛道二家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样式和丰富内容的,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的脉络,以及三家之间的纠

葛--矛盾斗争与调和融合。本文即想就此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评述,以供有兴趣研究或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们参考。 一、在我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术逐步走向民间,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则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其父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是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儒、墨、法、名、道德。司马谈引用《系辞》"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说法,认为这六家的学说都是为安邦治国,他们各有所见,也各有所偏。而由于当时社会上崇尚黄老之学,司马谈也标榜以道家学说统摄各家。他认为,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以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总之,道家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然而,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但接着他又说,十家中"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去小说家),而各家则都是"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他同样也引用了上述《系辞》的话,不仅认为各家学说都有其所长和所短,而且还强调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由于当时社会已以儒学为上,所以班固也竭力推崇儒家,认为儒学"于道最为高"。(《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17页文档资料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编者按:当代著名的气功大师严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研究员、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不但有超人的气功功夫,丰富的历史、哲学、古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在中国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应广大气功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要求,特编辑了这篇文章。该文章是根据严新大师访问美国期间,1991年年底在一位朋友家作客时,就他持历上的十三幅画所作的说明记录整理的。本文未经严新本人申阅,由“国际严新气功科学爱好者学会”将本文奉献给大家,作为欣赏和领悟严新书画的一个参考。 这十三幅画意境、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带功画的,要挂起来看,从远处看,神态就活了。 封面:鹏马回天一顾呼伯乐,鹏程万里铸人和,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封面上的“鹏马”中,马的“回天一顾”意指马是从“天上”下来的嘛。这个马在中国文学中又叫做天马,或者叫做神马。马年嘛,腾飞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讲得通。“回天一顾”是一个典故。你要理解意思。如果你只看图像还不明白时,你就要看诗的内容。回首之意刚才说了改用“回天”,这个意境能理解得出来。“一顾”,就是伯乐选千里马时,千里马被选上以后,那个马回头一看,就是对伯乐最大的安慰。

其实伯乐选千里马并没有很大或很特殊的愿望和私人的目的,他就是选千里马嘛。可是千里马被选上以后,它回头一看,伯乐就感到高兴。这里面就寓意常人被提拔以后,好多人是过河拆桥,是不应该的。千里马是不会这样的,用“回天一顾”,表示感激,这是天马、神马或者千里马的一顾,这叫回天之礼。伯乐的愿望就带在里面了。“回天一顾呼伯乐”,就是说伯乐还不能走,还要继续选千里马,光选到一匹不行嘛,这就寓意在里面。“鹏程万里”也是一个典故,千里马鹏程万里就是“铸人和”。去年关键就是人和,但是前年就不一样。“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十三首诗作于一小时内。他们让我为每一幅画作一首诗。有些诗是题在画上的,有些是单独的。“几时风云随心驾”,1990年基本上就很平静了。1989年是蛇年,蛇变成龙那就进步了,蛇变成龙即为飞跃。封面上的马就是这个意思。 一月:祥龙欣借四海雷光火,无量大明洗银河,心底离埃只等闲,子望比金成才乐。

小谈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思想

小谈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思想 摘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 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 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从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发展倾向来看,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思想的地位,而与此同时道家和佛家则一个以本土,一个以外传的姿态,与儒家 思想不断融合,相互吸收,在民间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三种思想,三种人生,追求的却是一种境界。即人与 自然和谐,构建社会和谐的大境界。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三足鼎立 正文: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 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 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 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而这三种并存 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几乎成为了人们思想行为的指路灯,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中心文化。他是上至国家的象征——皇帝——支持,下至平民百姓也使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文化思想。他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用的什么高等的思想,而是贯彻整个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古代国家系统中都有统治者、支持统治者的中产者和被统治并且可能最终成为推翻统治者的阶级——市民阶级。儒家思想则以“礼”为原则,对市民阶级进行约束,这也就是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其被推翻之前可以说他的阶级构成是十分稳定的。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力行近乎仁,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这三句话就是对应的古代中国的三个阶级。对于中国的统治者而言他们拥有的是“知耻近乎勇”,他们作为统治者,理应为天下人做出一个表率,养成一种高贵的人格和一种高尚的气节;而中产阶级拥有的是“好学近乎知”,作为古老帝国的支持者,他们为统治者提供各种参谋策划,以自己的知识力量为国家服务;而即使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那些被统治者——他们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