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 铝合金金相组织的检验

实验-1.3  铝合金金相组织的检验
实验-1.3  铝合金金相组织的检验

1.3 铝合金金相组织的检验

本次实验每位同学需要制备、显示一个样品,此样品是同学自己在之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镶嵌的。请根据之前的记录,确认自己制备样品的工艺。样品涉及4种工艺,参看下表:

样品制备、组织显示提示:

每一位同学寻找、领取属于自己的样品后,根据《光学技术实验平台》中对于金相样品制备的学习,按照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要求进行。磨光过程经历200、400、600、800等四种规格的水砂纸,然后抛光;随后,显微组织蚀刻。这一过程,实际上大家已经有过经验。下面的小字体提示,仅作为帮助:技巧小贴示:

为了消除切割造成的影响,在第一道粗砂纸上暴露出完整样品截面后,继续减薄0.5mm。由于铝合金比较软,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相应地请注意样品与砂纸之间接触时的黏着感,掌握控制样品平衡的技巧。最初向下用力不要过大,有经验后再逐步加大接触的力度。800号砂纸磨光时,在基本完成前,可以水流加大、用力减轻,近似于漂浮在砂纸上,这样,可以减少砂粒嵌入的机会,减轻样品表面内部损伤层的厚度。同时,样品上应当保持一个方向的划痕。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样品的『倒角』一定要始终保持,特别是抛光阶段。

为了保证样品在磨光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歪斜,请按照下面示意的实线磨削方向进行磨光操作,避免沿虚线示意的方向进行。

铸锭、固溶处理样品的磨光方向轧制、轧制时效样品的磨光方向样品制备的要点:

A 缩短在砂纸上停留的时间(包括全过程及每次接触)

B 挡水盘距离盘面1cm,请节约用水

C 样品抛光前必须在砂纸上修出倒角

D 抛光膏的使用原则是微量、多次;注水少量、恰当

E 抛光时,用力避免过大,应当适中,可以任意方向抛光

样品蚀刻方法请注意:

为了保证腐蚀效果,样品避免放置在腐蚀液中长时间不动,应当每隔20~30秒钟移动、按动(在脱脂棉上),以保证金属面所接触腐蚀液的效力。同时,样品表面倾斜放置,保证腐蚀产生的气泡顺利溢出。

实验涉及到的设备、耗材、器具:

M-2型预磨机,P-2型抛光机,帆船牌水砂纸,海军尼,金刚石抛光膏(2.5W ),培养皿,脱脂棉,不锈钢镊子,蚀刻剂,吸水纸以及金相显微镜(CK40M )。

每一位同学样品制备完毕后,请清理自己的工作环境,包括:预磨机、抛光机、剪切砂纸的地方,(用抹布清理工作台面,不允许将任何废弃物往地面丢弃、将抛光用水瓶注满水)。

蚀刻剂采用HF1.0%、HCl1.5%、HNO 32.5%、水95%的混合试剂[1];根据工艺不同,腐蚀时间为1~5分钟。注意安全!

磨光、抛光,以及组织蚀刻在441;样品腐蚀后,经教师检查无误,去第一实验楼421实验室进行显微镜观察、手工记录。注意观察、记录其他同学的样品。

实验报告的建议:

请带好HB 铅笔以及实验报告纸(可以预先画好4个直径30mm 的圆圈)。

1. 观察各种工艺下的样品以及显微组织图片,分析各种工艺处理后,形成的显微组织的特点、原因(注意放大倍数的影响)。这部分是本实验的重点所在。

下面列出正常4种工艺[2]的金相组织图片;为了分析的方便,同一样品采集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图片。

图1 铸造组织50× 图2 铸造组织500×

图3 固溶处理组织50× 图4 固溶处理组织500×

图7 轧制、轧制时效50×

说明:

轧制与轧制+时效样品的显微组织类似。相图中的θ相,是指CuAl

铝合金可分为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变形铝合金还可以再分为不能热处理强化铝合金

铝、超硬铝、锻铝)。硬铝中研究最为透彻的是4%Cu-Al合金[3]。

金相检验,其观测研究的材料组织结构的代表性尺度范围为10-9

晶粒(亦包括可能存在的亚晶)、非金属夹杂物乃至某些晶体缺陷(例如位错)的数量、形貌、大小、分布、取向、空间排布状态[4]。

2. 分析、总结同学自己在样品制备、组织显示过程中的收获、问题。

3. 请结合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各种工艺组织的力学性能表现的原因(本部分内容也可以出现于实验1.4的分析部分)。这部分是1.3、1.4两个实验环节的衔接重点。

[3] 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4] 刘国权,刘胜新,黄启今等.金相学和材料显微组织定量分析技术[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2,7(4):248-251.

LY12的热处理工艺制度[2]:

淬火温度:496~504℃;人工时效温度:185~195℃,6~12小时。过烧危险温度:507℃。

LY12的熔铸、轧制、挤压、锻造温度(℃)范围[2]:

熔炼温度:700~750;铸造温度:690~710;轧制温度:390~430;挤压温度:400~450;锻造温度:380~470。

软金属(铝合金)金相试样的制备与组织显示

软金属(铝合金)金相试样的制备与组织显 示 ------大纲、实验指导书 大纲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所属实验课程:光学分析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指导书名称:《材料光学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相关理论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普通物理、物理化学 撰稿人:**** 日期:2011-6-30 一、目的与任务 重温金相样品的基本制备方法,了解材料比较软的时候,磨光、抛光的技巧;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电木粉镶嵌铝合金样品(1~2%Cu)的制备、组织显示过程。另外,了解耐蚀样品的蚀刻方法,进一步体会浸蚀、擦拭蚀刻方法的技巧和需要。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⒈实验内容与要求 内容涉及磨光、抛光、蚀刻。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的基本技术基础,注意事项;同学独立完成一个铝合金金相试样的制备、组织显示,包括磨光、抛光、蚀刻、观察。实际的操作如下: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上一届同学在“材料工程基础”实践平台留存在实验室的铝铜合金的镶嵌样品,从400号砂纸开始,磨制3道砂纸;之后抛光,然后进行组织显示的蚀刻。 软金属在磨光过程中的黏着感觉,与碳钢样品有显著区别;特别是在400号以上的细砂纸的磨光操作中尤其明显。同时,镶嵌样品磨面上性质不同的金属材料、镶嵌材料的复杂性,在手感、稳定控制上,与整体金属样品也存在差异。 对于软金属在抛光过程中质量的波动,以及容易造成内部变形层的特点,注意随时检查、关注。 蚀刻的时候,为了使得样品表面蚀刻均匀,要将样品表面倾斜放置在腐蚀液中,便于气泡的逸出;同时,不要一直在培养皿中的同一个位置长时间停留,应当多次转换位置,保证蚀刻液不会出现局部失效。 在实验中熟练操作4X1型显微镜,观察各个阶段样品的表面质量。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得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得 1、了解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得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得制备过程与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得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得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与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得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得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得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得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得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得放大倍数就是有限得,为此,要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得象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得象。金相显微镜就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得。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得一组透镜为物镜,靠近观 察得一组透镜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得光学原理图1如图所示。 物体AB置于物镜得一倍焦距F1与二倍焦距 之间,它得一次象在物镜得另一侧二倍焦距 以外,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得实象A′B′;当 实象A′B′位于目镜得前一倍焦距F2以内时 则目镜复又使映象A′B′放大,而在目镜得前 二倍焦距 2 F2以外,得到A′B′得正立虚象 A″B″。因此最后得映象A″B″就是经过物镜、 目镜两次放大后所得到得。其放大倍数应为 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物体AB经物镜第一次放大得倍数: M物=A′B′/ AB=(Δ+f1′)/ f1 式中f1、f1′—-物镜前焦距与后焦距 Δ—-显微镜得光学镜筒长 与Δ相比,物镜得焦距f1′很短,可略, 所以M物≈Δ/ f1 象A′B′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得倍数: M目= A″B″/A′B′≈D/ f2 式中f2——目镜得前焦距 D——人眼明视距离,D≈图1 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250㎜。 所以显微镜得放大倍数应为: M=M物·M目=(Δ/ f1)·(D/ f2) 当显微镜得机械镜筒长度等于光学镜筒长度时,M= M物·M目;而当这二者不等时,M= M物·M目·C,C就是与机械镜筒长、光学镜筒长有关得系数,一般为1,有时为0、63,其C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 GB/T4677.6—1984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 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 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 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 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 YB/T153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

金相组织观察报告

实验二金相常识简介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目地要求 1 、了解试样制备过程、金相显微镜基本构造和原理等金相常识。 2 、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3 、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将制好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上观察,注意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并分析样品制备的质量好坏,初步认识显微镜下的组织特征并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易耗品:吹风器、样品、不同号数的砂纸、玻璃板,抛光粉悬浮液、4%的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棉花等 四、实验步骤: 1.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 2、样品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即浸蚀)。

实验结论: 1画组织示意图 (1)画出下列试样的组织示意图 1)亚共析纲 2)过共析钢 3)亚共晶白口铸铁 4)过共晶白口铸铁 (2)画图方法要求如下 1)应画岩石记录表中的30—50直径的圆内,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 腐蚀剂和放大倍数。并将组织组成物用细线引出标明。如下图: 2.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所画组织的形成原因。

(2)分析碳钢(任选一种成分)或白口铸铁(任选一种成分)凝固过程。

教学及实验方法: 1 、教师讲述和演示阶段: 用 1 5 分钟时间讲解试样制备、显微镜结构、反射原理和黑白成像等金相常识,用 2 0 分钟时间联系铁碳平衡图讲解、分析本次实验的 7 种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用电视显微镜向全体学生展示所有显微组织,用 5 分钟时间讲解绘制显微 组织的有关技巧。 2 、学生动手实验阶段: 学生用 5 0 分钟时间对 7 种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建立成分和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绘出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图,用箭头标明各显微组织,并在相应图下标出成分,确立组织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各个主要部件的效用。 2.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操作及维护方法。 3.观察几种式样的金相组织 二、实验概述 (一)金相显微镜的知识及正确使用 1.显微镜放大原理: 利用透镜将物体的像放大,单个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一般在20倍以下),因此要考虑用另一透镜组将第一次放大的像再行放大,以得到更高更清晰放大倍数的像,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一需求设计的。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靠近物体的一组为物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称为目镜,但实际上显微镜采用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复杂的透镜组组成。图1-1为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图1-1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若将试样AB 置于物镜之前距其一倍焦距(F1)略远一些的位置,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物镜折射后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在目镜上观察时,经物镜放大的倒立实像A′B′落在目镜焦距F2内( 在设计时安排好使目镜的焦点位置在F2以内) ,目镜又将A′B′再次放大,人眼在(250mm)的明视距离处,看到一个经两次放大的倒立的虚像A″B″就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的物象。总的放大倍数 为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M总=M 物×M 目 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既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下面简单分述其主要构件的功能与特性。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它的性能包括数值孔径和分辨率,有效放大倍数及像差校正程度。 A:数值孔径:物镜的数值孔径(N.A)表示物镜的收集光线的能力,增强物镜的聚光能力可使成像的质量提高,它的大小通常以进入物镜的光线锥所张开的角度,既孔径角的大小,公式表示为: N.A=n.sinθ 式中n—物镜与观察物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θ—为物镜的孔径半角 因此提高数值孔径有两个途径: a.增大透镜的直径或减小物镜的焦距。实际上sinθ的最大值只能0.9左右,

金相检验标准汇总表

金相检验标准 GB/T 10561-89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6394-2002 系列图I(无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Ⅱ(有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Ⅲ(有孪晶晶粒+深腐蚀75×)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Ⅳ(钢中奥氏体晶粒++渗碳法100×) GB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记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4236-1984 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 16840.4-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18876.1-2002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 GB/T 4340.1-1999 金属维氏硬度第一部分:试验方法 GB/T 14999.4-94 高温合金显微组织试验方法 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A, B, C, D, E, F, G, H, K, N, T 标尺) GB/T 231.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GB/T 3488-1983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1983 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194-1984 钨丝蠕变试验,高温处理及金相检查方法 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 7216-1987 灰铸铁金相 GB/T 8493-1987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 GB/T 8755-1988 钛及钛合金术语金相图谱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1809-1998 压水堆核燃料棒焊缝金相检验 GB/T 13305-1991 奥氏体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 13320-1991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 13925-1992 铸造高锰钠金相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 1814-1979 钢材断口检验方法 GB 297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GB/T 1298-2008 碳素工具钢 GB/T 1299-2000 合金工具钢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焊缝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说明 焊接是工业生产中用来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根据工艺特点不同,焊接方法又分为许多种,其中熔化焊应用得最广泛。 熔化焊的实质就是利用能量高度集中的热源,将被焊金属和填充材料快速熔化,热后冷却结晶而形成牢固接头。 由于熔化焊过程的这一特点,不仅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母材组织不一样,而且靠近焊缝区的母材组织也要发生变化。这部分靠近焊缝且组织发生了变化的金属称为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内,和焊缝距离不一样的金属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样,相当于经受了不同规范的热处理,因而最终组织也不一样。 以低碳钢为例,根据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依次分为熔合区(固相线一液相线),过热区(1100℃——固相线);完全正火区(AC3——1100℃);不完全旺火区(AC1~AC3)。对易淬火钢而言,还会出现淬火组织。 焊接结构的服役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既取决于焊缝区的组织和质量,也取决于热影响区的组织和宽窄。因此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金相观察与分析已成为焊接生产与科研中用以评判焊接质量优劣,寻找焊接结构的失效原因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焊接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低碳钢为母材,用手工电弧施焊,然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磨样观察。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截取焊接接头试样。 2、认识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各区段的组织特征。 3。深刻领会熔化焊焊接过程特点。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1、施焊设备及器材(手弧焊机、结422焊条,面罩)。 2、200×100×8mmA3钢板一块。施焊前用牛头刨床沿其长度方向中心线刨一条深2mm,宽4~5mm的弧形槽。 3、砂轮切割机一台。 4、钳工工具一套。 5,制备金相试样的全部器材。 6、金相显微镜若干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钢板上沿刨槽用F4mm结422焊条一根施焊。焊接电流取140~150A。 2、待钢板冷至室温后,用砂轮切割机截取试样。截取部位如下图所示,切割时须用水冷却。以防止组织发生变化(图中虚线为砂轮切割线,两端30mm长焊缝舍弃不用)。 焊接接头金相试样取样位置示意图 3、依照实验一步骤3所述方法截下的焊缝接头制备成金相试样。注意磨制面应选择与焊缝走向垂直的横截面。 4、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制备好的焊接接头试样。光用低倍镜镜头(放大150倍)观察焊缝区及热影响区全貌,再用高倍镜镜头(450倍)逐区进行观察,注意识别各区的金相组织特征, 并画出草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

焊缝的宏观和微观金相检验方法

附件A 焊缝的宏观和微观金相检验方法 A1范围 本附件是为宏观和微观检测的试样制备、试验程序及其目的,规定的推荐方法。 A2 术语和定义 A2.1 宏观检验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放大倍数一般小于50)检查试样,试样表面可处理或不处理。 A2.2 微观检验 用显微镜检查试样,一般放大倍数为50~500,试样表面可处理或不处理。 A2.3检验操作人员 进行宏观、微观检验的操作人员。 A3 缩略语 本方法采用的缩略语如下: (1)A,宏观检验; (2)I,微观检验; (3)E,腐蚀处理; (4)U,不腐蚀处理。 A4 原理 宏观和微观检验用来显示焊缝的宏观和微观特性,通常检验焊缝的横截面。 A5 试验目的 宏观和微观检验目的是单纯地评定组织(包括晶粒组织、形态和取向,沉淀和夹渣)、与各种裂纹和空穴关系。检测截面还要能记录截面平面的取样形状。 A6 试样的截取

试样的截取方向一般垂直于焊缝轴线(横截面),试样包括焊缝熔敷金属和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但也可以从其它方向截取试样。 在试验前应确定时间的位置、方向和数量,以及参照应用标准。 A7 试验程序 A7.1一般原则 应给出下列信息: (1)母材和焊接材料; (2)试验对象; (3)腐蚀剂的组成/名称; (4)表面抛光(见A7.2.1); (5)腐蚀方法(见A7.2.2); (6)腐蚀时间; (7)安全措施(见A7.3); (8)其他附加要求。 A7.2试样制备 用于检验试样的制备包括通过切割、镶嵌、研磨、抛光、适当腐蚀。这些加工过程不应对检验表面产生有害的影响。 A7.2.1 表面抛光 表面抛光的要求取决于下述因素: (1)检验类型; (2)材料种类; (3)记录(例如照片)。 A7.2.2 腐蚀 A7.2.2.1 腐蚀方法 在腐蚀前,先确定腐蚀方法。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把试样侵入腐蚀剂中腐蚀; (2)擦拭试样表面腐蚀; (3)电解腐蚀。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 组织观察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和 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全部 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如果 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金相检测

金相检测培训资料 一、了解金属的金相组织结构 1.定义: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 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2.常见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图片: (1)淬火马氏体灰色针状物。(2)下贝氏体黑色针状物。(3)残余奥氏体亮白色。

二、金相检测的目的: 1.观察热处理后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2.粗测氮化层深度。 三、金相检测的优缺点:优点:形象直观的反应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对热处理前后材料内的变 化反应的比较清楚;缺点:检测样品的制备比较麻烦。 四、金相检测的操作过程(以检测模具氮化层深度为例讲解)

1.试样的准备:(1)试样应取自于零件上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2)试样应垂直于氮化层切取,如下图所示。 (3)试样在切割过程中应避免过热防止组织结构因过热产生变化。 (4)试样尺寸一般不要过大,便于握持和磨削为宜。(圆形试样一般直径12~15毫米,方形试样一般取12~15毫米的立方体) 2.试样磨制: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和细磨。 (1)粗磨是用磨床去除切割过程留下的铁皮使表面变得平整,磨制过程中要用水冷却,注意保护试样的边缘不允许倒角。

(2)细磨:消除粗磨留下的磨削痕迹得到光滑的表面,为抛光做准备,细磨完毕后应用水冲洗以备抛光。细磨应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01.、02、03、04)单向均 匀推行磨制,不允许往复磨制。直到表面旧的磨痕去除干净新的磨痕均匀一致 再更换更细的砂纸,并将砂纸的推动方向转动90度与上一道磨痕垂直推行磨制。 磨制过程要及时清除试样上的铁屑和沙粒。 3. 抛光:被观察面抛光要达到镜面标准。抛光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 抛光,其中机械抛光是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同透明件型腔面抛光。抛光后 的试样被观察面应光亮无痕,依次用水、酒精冲洗污物最后用吹风机吹干。 4. 侵蚀:抛光后的镜面是一个光亮的镜面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一片亮光, 除了能看到一些杂质和裂纹无法辨别各种组成物结构,因此也不能看到氮化层 的分界线。必须通过适当的化学侵蚀之后才能使纤维组织结构显示出来。 常用的化学侵蚀剂是酸碱盐和酒精的水溶液,最常用的是4%硝酸乙醇溶液。 侵蚀时应用棉花沾取侵蚀液擦拭被观察面,侵蚀完成后应迅速用水冲洗表面再 用酒精冲洗水滴并吹干。侵蚀时间要适当,一般在镜面变暗时就可以了,侵蚀 时间的长短和材料有关系。侵蚀不足可以再次侵蚀,但是一旦侵蚀过度必须重 新经过细磨和抛光后再次侵蚀。

金相实验报告(成分组织观察分析)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材料11(1) 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 小组组长: 仇程希 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 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 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 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

铝合金及铜合金金相制样的制备

铝合金及铜合金金相制样的制备 材料成型实验室内部资料 2012.9.14 内容是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得来,每个人的经验可能不同,具体操作技巧还有自己多磨多总结,本文仅供参考。刚开始一般几天都很难磨好一个样,但熟练后一天10-20个不成问题。如果谁有上面好的经验可以慢慢总结尽量,慢慢完善。 金相试样制备步骤:取样、镶样、标号、磨光、抛光、显示。 一、取样、镶样、标号 根据所需检测面的组织取样(手工锯或线切割),确定磨哪个面,然后再镶样机上镶样(样品大小如果合适就不必镶样),并对所取样品进行编号标示,以免样品多或放置时间长而导致样品混乱分不清。保证每个样品用一个样品袋装着并贴上标签纸。 二、磨光、抛光 1、磨光 原则(最终要求):一个平面、划痕朝一个方向 磨光一般包括粗磨和细磨两个阶段,每步都要达到上面要求即只有一个平面,划痕朝一个方向;粗磨一般在300-1000的砂纸上进行,细磨一般在1500-2000上砂纸上进行,样品比较平整的可以直接进行细磨。 技巧:手拿着样品放在预磨机上保证压力均匀的压着样品,用力要适中,手不动。细磨时也可以不在预磨机上直接把砂纸放在桌之上手工磨,手工磨时要保证磨的方向朝一个方向,用力均匀。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a、磨出几个平面;b、磨成斜面;c、磨的时候没加水找出严重氧化;d、手指拿样品时靠砂纸太近,不知不觉把手机磨破; 2、抛光 原则(最终要求):光亮、无划痕、无污点 抛光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布有软些的和较硬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那种抛光布,也可以粗抛时在硬一点的布上抛,然后再在软一些的布上抛,抛光时一般都要不定期的加抛光粉,加入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是开始时粗抛加多点,后面少加点。抛光时样品压在抛光布上的压力一定要把控好,一般也是开始时压力大点,到后面基本不用力,就让样品跟抛光布轻轻接触。最后保证样品达到上面要求。 抛光一般在5-30分钟即可抛好,如果超过30分钟样品表面容易出现颗粒掉落、应力等缺陷,建议用砂纸(1500-2000)细磨后重新抛光 技巧:手拿样品控制好压力,开始时可以用点力,多加点抛光粉,且手拿样品从抛光布中央向边缘(线速度大)游走,这样即可以使磨光过程产生的粗大划痕可以快点磨掉,也能延长抛光布的使用寿命;到后期则基本不用力,保证样品跟抛光布接触即可,同时抛光粉稍微少加点,但一般不建议不加用清水抛,清水抛容易出新划痕,手拿样品让样品从边缘向中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详细版 第一步:试样选取,部位确定及截取方式 选择取样部位及检验面,此过程综合考虑样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且选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尺寸: 取样部位的选取应根据待检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定。生产中的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的取样方向、部位和数量在产品标准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中都有规定。通常试样的尺寸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建议尺寸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a、对于失效分析材料,应在失效部位和未失效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比对分析,便于研究其失效原因。 b、对于铸件,应从表面到心部,上部至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 c、对于热处理后的工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截取任意一截面进行观察,但如果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如表面化学处理、镀层等)取样时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量表面处理层厚度。 d、对于加工(如轧制、型材、锻件等)过的试样,若要分析工件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和检验晶粒度大小,应横向取样;若要研究夹杂物、组织变形程度等,应纵向取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船级社(CCS)授权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机构,具备集高、精、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分析技术于一体的评价手段,可快速进行金相检测、性能检测,并能全方位的开展失效分析及安全寿命评估、材料及构件工程适应性评价等工作。 第二步:镶嵌。 如果试样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状不规则,则需将其镶嵌或夹持。 第三步:试样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平整试样,磨成合适的形状。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粗磨,而较软的材料可用锉刀磨平。 第四步:试样精磨。 精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划痕,为抛光做准备。对于一般的材料磨制方法分为手工磨制和机械磨制两种。 第五步:试样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细微磨痕去除,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一般分为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三种,而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

金相组织分析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实验三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 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概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报告思 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3. 熟悉铸铁和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 了解上述材料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TOP 二、概述 1.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为了简便起见,用C曲线来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见表3-1)。在缓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2-3中的V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2。时(相当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4、V5,(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4)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转变类型组织名称形成温度范围/℃显微组织特征硬度(HRC) 珠光体型相 变珠光体 (P) >650 在400~500X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铁索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状组织 ~20 (HBl80~200)索氏体 (S) 600~650 在800一]000X以上的显微镜下才能分 清片层状特征,在低倍下片层模糊不清 25~35 屈氏体 (T) 550~600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呈黑色团状组织, 只有在电子显徽镜(5000~15000X)下 才能看出片层状 35—40 贝氏体型相 变上贝氏体 (B上) 350~550 在金相显微镜下呈暗灰色的羽毛状特 征 40—48 下贝氏体 (BT) 230~350在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针叶状特征48~58

金相组织检测技术

今日光学---金相技术(一) 摘要:现代金相显微镜已普遍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设计,并广泛使用平场消色差物镜、广视场目镜、高倍干物镜;一般均装备有明视场、暗视场、偏振光、DIC等常用的照明方式。显微照相也走进了数字化时代,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暗室操作。对金相试样制备的要求,传统的观点强调获得无磨痕的光亮表面,而现代观点则强调试样表面变形损伤层的有效去除。多种新型制备表面和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非晶态胶体状二氧化硅等新型磨料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试样制备工序的数目,不仅提高了试样制备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降低试样制备的成本。 关键词:光学金相技术;无限远光学系统;数字化图象;损伤层;新型制备表面;微差干涉衬度众所周知,热处理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热处理过程中,零件的相组成或显微组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零件原材料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金相显微镜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和设备的最新进展。 1 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由于易于操作、视场较大、价格相对低廉,直到现在仍然是常规检验和研究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仪器。近年来金相显微镜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普遍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 物镜按照无限远象距进行设计而不是象常规物镜那样按照有限象距进行设计,这种光学系统称为无限远色差和象差校正的光学系统或简称无限远光学系统。使用这种光学系统时,当入射光从试样表面反射再次进入物镜后,并不收敛而是保持为平行光束,直到通过镜筒透镜后才收敛并形成中间象,即一次放大实象,然后才供目镜再次放大。无限远光学系统的优点是显微镜中的各种光学附件(如暗视场光束分离器、偏振光分离器、用于DIC(微差干涉衬度)的Wollaston棱镜、检偏振镜,以及其它附加滤色镜等)都可以放置在物镜凸缘与镜简透镜之间平行光束的空间,由于成象光束没有受到上述光学附件的干扰,物象的质量不会受到损害,从而简化了物镜设计中色差和象差的校正。此外,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中,镜筒长度系数保持为一,无论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不需要一个固定的中转透镜系统。目前,德国的CarlZeiss公司和Leica公司、日本的Nikon公司和Olympus公司生产的金相显微镜均已先后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设计。 1.2同焦面性设计 在新型显微镜中,更换物镜及目镜后不须重新调焦,一般只需略微调节微调旋钮,就可以使物象准确聚焦。为此,物镜和目镜的光学机械尺寸应满足同焦面性的要求,即:①所有物镜的共轭距离(即从试样表面到物镜初次放大实象象面之间的距离)相等:②所有物镜初次放大实象到目镜镜筒口的距离不变;③

金相试样的制备和金属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实验金相试样的制备和金属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不同金属金相组织特征,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状态、组织、性能、用途之间 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4XCE型金相显微镜 2、试样切割机、砂轮机、抛光机、吹风机 3、金相砂纸、抛光粉、抛光布、4%的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棉花 4、20钢、、T8钢、灰铁,铸铝等试样。 三、金相试样的制备 1、取样 根据试样的观察要求,一般注意以下几点: (1)尺寸大小 样品取得不宜太大和太小,这些都不利于后期的磨制、抛光和操作观察,尺寸可参照 下图。 图1-1 (2)截取部位 观察最需要的是典型组织,在截取均匀组织时比较好实施,而对于例如有方向性、涂层、镀层或组织过度区域时尽量考虑它们的位置所在,尽量选取合适的端面或断面进行操作。

(3)取样方法 由于某些取样方式可能会使被截取的试样发生热处理现象,在取样时应注意边冷却边操作,不能采用使得金相组织发生转变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线切割、手锯切割、敲取等方式。 2、镶嵌 如果样品是尺寸比较小的形状,就不便于后期磨制和放在载物台上观察,就需要进行镶嵌,可以用镶样机将试样镶嵌在酚醛塑料中,或采用更简便的方法,使用融化的石蜡将试样镶嵌在其中。 3、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 (1)粗磨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同时为了去掉截取时有组织变化的部分,可以在砂轮机上或砂布上进行。 如果在砂轮机磨制时,操作人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注意安全,握紧试样,试样与砂轮之间的压力保持适中,并随时用水冷却,以防受热引起金属组织变化,直到将试样表面磨的基本平整后,粗磨就告完成,然后将试样用水洗干净,擦干待用。 (2)细磨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粗磨的磨痕,以得到更平整而光滑的磨面,为进一步的抛光作好准备。 准备好各种粒度的金相砂纸和一块光滑平整度好的玻璃,先将粗粒度的金相砂纸放在上边,然后将粗磨的试样在上面进行磨制,磨制时注意用力均匀,从砂纸的靠近人的一侧推至另一侧,然后拿起,试样退回时不能与砂纸接触,以保证磨面平整而不产生弧度,再从靠近人的一端推到另一端,同时注意第二次磨制时最好换一个地方而不再用原来磨过的路径,直到把上次的磨痕全部磨掉,得到一个新的表面,然后换另一张粒度稍细的砂纸并将试样的磨痕方向和推磨的方向垂直,继续推磨,直到得到全新的磨痕,循环到最细的砂纸磨过为止。 4、抛光 其目的在于去处细磨面上遗留下来的细微磨痕和变形层,以获得光滑的镜面。常用的抛光方法有电解抛光、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三种,其中以机械抛光最简便,应用最广。

金相检验试用期总结

金相检验试用期总结 金相、力学检验个人工作总结自今年4月份开始进入单位,转眼一年过去了。对于本人来说,又积累了一年的经验。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院、部门领导,各位同行同事以及亲友的帮助,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本人在检测技术能力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谨感谢各位领导,同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2016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学而时习之,不断提高在检验工作上,作为一名金相、力学检验的新人,我充分的意识到首先我需要虚心的学习理论、充分的参与实践操作工作,尽快的提高自身检验能力。在领导、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下,使我很快的熟悉了工作环境,明确了工作任务及目标。并于7月份、9月份分别参加物理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全省无损检测培训,均使自己受益匪浅。对待每项检测任务,我都积极的协助有经验的老员工去完成检测工作,并在检测的实践工作过程中边学习理论,边掌握实践。对于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并实践掌握之。截止目前,已基本掌握相关检测技术方法及检测手段。累计完成了力学、金相实验报告89份。二、吃得苦中苦,爱岗敬业在工作中,除了学习理论检测知识及掌握检测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检测能力外,我也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对送检试样的检测质量。 金相检验工作总结

在热处理过程中,金相检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金相检验是一道非常严谨的工作,主要包括取样、镶嵌、磨制、抛光、侵蚀、观察、检测等几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仔细认真完成,只要一道工序出现工作失误都可能造成误检、数据偏差较大。在昆山溢阳潮热处理 有限公司实习的过程当中,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我把主要的技术步骤总结如下。取样。根据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在被检零件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取试样。试样的截取应该便于以后的磨制和观察、检测为准。齿类零件做试样时一般切两个齿并留齿根。其他的零件必须与检测面垂直,切时注意别烧伤。尤其是切荣立减速 轴是必须慢速、冲水到位,否则就切坏了。 镶嵌。我们公司用的镶嵌材料是HM3金相镶嵌粉。镶嵌时,被检测面朝下,镶嵌粉一 般放7小勺就够了,保温10分钟左右即可取出。 磨制。磨制包括粗磨和细磨。粗磨:经取样和镶嵌的试样,首先应在砂轮片上磨平,磨制划痕均匀。在砂轮打磨试样时,用力均匀压力不要太大,并经常用水冷却,避免试样因受热而发生组织变形。细磨:由粗到细的各号水磨砂纸和金相砂纸上依次进行磨制。我们公司主要用240、600、1000号水磨砂纸和金相砂纸进行磨制。磨制时用力要均匀,在每张砂纸的磨制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一张砂纸磨制试样的个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北京工业大学 实验报告 模块(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学号:08090206 姓名:左迎雪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4种加工条件对铝合金的组织特征的影响; ⒉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 深入了解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实验内容 1. 铝合金铸造、固溶处理、轧制及时效处理后金相组织的观察; 2. 不同工艺处理后铝合金静态拉伸实验; 3. 实验报告撰写。 三、实验过程 1. 制样 每一位同学根据名单选取相应工艺的样品,根据《光学技术实验平台》中对于金相样品制备的学习,按照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要求进行。磨光过程经历200、400、600、800等四种牌号的水砂纸,然后抛光、腐蚀。 制样的要点: A 缩短在砂纸上停留的时间(包括全过程及每次接触) B 挡水盘距离盘面1cm,请节约用水 C 样品抛光前必须在粗砂纸上修出倒角 D 抛光膏的使用原则是微量、多次;注水少量、恰当 E 抛光时,用力避免过大,应当适中,可以任意方向抛光 2. 组织观察

3. 结果分析 (1)请同学写出自己制备样品(铸造、固溶、轧制或轧制时效处理)的简要生产工艺过程; (2)观察图片,分析铸造、固溶处理、轧制、轧制时效工艺处理后,形成的组织的特点、原因(注意放大倍数的影响); (3)分析自己制备样品的质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固溶体 与晶界上和枝晶间的低熔点共晶组成。晶粒基本 呈等轴状,在晶界处和晶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第二 相颗粒,并且在晶界上还能看到存在一些显微疏松组织,可能是由于铸造过程中的收缩或气体含量过高造成的。此外, 由于铸造过程中的过冷度很大,成分偏析十分严重,这种偏析在会在晶 界处富铸造组织50× 集,越靠近晶界附近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区域偏析越严重。晶粒细小。 图中所示为铝合金固溶处理组织,可以明显看出合 金晶粒粗化,再结晶组织增多,粗大的第二相组织 基本溶解。同时成分偏析得到一定消除,组织趋于 均匀。

金相检验标准

金相检验标准 1、GB_T_10561_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法 2、 GB_T_1979_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3、GB_T_6394_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4、GB_T_6394_2002_I系列图 I(无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5、GB_T_6394_2002_Ⅱ系列图Ⅱ(有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6、GB_T_6394_2002_Ⅲ系列图Ⅲ(有孪晶晶粒+深腐蚀75×) 7、GB_T_6394_2002_Ⅲ系列图Ⅲ(有孪晶晶粒+深腐蚀75×) 8、GB_226_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 9、GB_T_9450_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10、GB_T_13298_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11、GB_T_14999.4_94高温合金显微组织试验方 12、GB_T_3488_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13、GBT-7998-2005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14、GBT-1298-2008碳素工具钢 15、GBT-1299-2000合金工具钢 16、GBT-3246_2-2000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17、GBT-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 18、GBT-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19、GBT-6463-2005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20、GBT-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 21、GBT-8014.2-2005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2部分质量损失法 22、GBT-8014.3-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3部分分光束显微镜法 23、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24、GBT-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25、GBT-13299-1991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26、GB-T_15749-2008_定量金相测定方法 27、JB_T_5074_2007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28、JB_T_3829_1999蠕墨铸铁金相 29、JB_T_9205_1999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30、JB_T_9204_1999钢件感应热处理金相检验 31、JBT-2798-1999铁基粉末冶金烧结制品金相标准 32、JB_T_5664_1991重载齿轮失效判据 33、JB_T_6141.1_1992重载齿轮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 34、JBT-1460-2002高碳铬不锈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35、JBT-6016-1992内燃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 36、JBT-6075-1992氮化钛涂层金相检验方法 37、JBT-6141.3-1992重载齿轮渗碳金相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