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

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
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5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分析

引言城市商圈的形成是现代文明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现代商圈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越发显现。商圈作为新型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丰富城市休闲文化生活、方便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城市商圈的巩固和完善,必将促进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商业、旅游、文化、地产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往往受到经济、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型城市商圈的建设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城市商圈的建设必须遵循规划先行、明确定位、产业联动、合理布局的思路,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商圈繁荣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结合商圈特色明确功能定位特色商圈是城市经济功能细分的结果,从动态的角度讲,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商圈定位是商圈持续、稳定发展和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前提,也是增强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商圈辐射力,提高商圈对城市服务业发展贡献力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保障。(一)商圈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商圈的功能定位取决于商圈的环境基础和资源基础。因此必须在环境分析、态势分析和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商圈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1.环境分析。从商圈区域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商业集聚程

度、土地资源、已有业态分布的基本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对环境优势的利用和对环境劣势的改善,实现商圈发展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2.态势分析。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准确定位商圈发展水平和基本态势,在商圈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克服短板效应。

3.资源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对商圈现有商业服务业资源做出客观评价,充分发挥存量资源的潜力,强化流量扩张的改进力。(二)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遵循图1所示的研究路径,得出“都市活力中心”的主题定位和“时尚消费、财富基地、国际街区、文娱天堂、不夜之城”五大定位内涵,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个商圈“时尚商业、现代商务、餐饮酒店、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商务居住”六大功能。围绕功能定位形成产业联动作为第三产业聚集的增长极核,商圈■伊 娜 (日本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 日本鹿儿岛市 890-0065)◆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行为习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城市新型商圈的构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从商圈功能定位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商圈定位的影响因素和逻辑路径,从产业联动角度出发,探讨商圈建设与相关服务业发展

的互促关系,并以重庆市观音桥商圈为例提出从功能定位到产业选择再到空间布局的商圈建设思路,旨在为政府部门进行商圈规划、业态选择和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关键词:城市商圈 功能定位 产业联动 空间布局的产业效应直接表现为与相关服务业的有效衔接,此处仍以观音桥商圈为例,探讨结合商圈功能对接相关产业,以产业发展凸显商圈功能,以商圈成长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一)结合商圈功能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如表1所示,根据观音桥商圈的六大子功能对应产业,将观音桥商圈的核心支柱产业确定为零售业、住宿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休闲业、商务服务业和现代文化产业(见表2),形成多业态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二)商圈内的业态融合目前,在各大商业中心的发展中,零售性业态与娱乐性业态配合综合性服务集成式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首先,业态融合是传统商圈保持活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居住地逐渐向老城区外围分散,便民服务业开始向郊区居住组团转移,原有的商业中心面临同质化竞争困境,配套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场所的出现再度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维持了市区的活力,基于娱乐、餐饮和购物活动的夜晚经济也得到充分开发。其次,业态融合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方式对传统零售业态形成了一

图1 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路径表1 观音桥商圈的主要功能和相关产业主要功能产业依托时尚商业功能零售业、餐饮娱乐业现代商务功能商务服务业餐饮酒店功能餐饮娱乐业、旅游会展业休闲娱乐功能休闲娱乐业、旅游会展业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业商务居住功能旅游会展业、住宿餐饮业

图2 成熟商圈内部功能结构示意图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2019-06-25T09:31:10.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陈泽龙[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市容市政管理局广西崇左市 532200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当前,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城市布局也不断完善,因此需要更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如今的市政设施建设。本文就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建设;问题与对策引言 市政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市政设备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因此,一旦设备出现老化、破旧甚至被故意破坏时,人类的生活则会出现很多的不便。并且,要重视对市政设施的管理及其的养护工作,因为在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中,不仅是对建设的情况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市政设施管理还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市政设备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可太低。 1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发展重点(1)以改善城市环保能力和提升居住环境为重点。实施城市环保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能源多样化利用及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设,改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能源供应及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同时加大城市居住环境的改造,主要实施了对城区道路的绿化改造,完成了城区的增绿补绿工程、公共绿地的景观绿化工程以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地率的管控。(2)以改善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对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灯光亮化、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工程加大了投资建设,并力求避免重复建设。(3)以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为重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和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市政道路及对原市政道路进行改扩建已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常态,市政道路关系到一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2.1市政建设要协调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安排、科学开发、总体建设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中、近期的布局规划,综合其总体性和统一性,重视金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进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适当的超前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社会建设工程,横向观察,对开发区的工业、农业、工业、运输、住宅、文化教育、医用卫生、购物、服务、公用事业、城市绿化、行政管理、土地平整、组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续管理等,做到各个环节进行连接,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2.2提高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管理工作的效率 要想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的工作效率,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已刻不容缓。现如今,必须依据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市政设施管理的功,所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是市政管理的重中之重,也不可再拖,只有这样,才能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加有条理,是工作人员明确并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都得以提高,责任和权利对等,权利越大,责任也相应地应该更大,既不能出现多个领导指挥一个工程的情况这样就没有统一的领导方法,更不能使工程完全无人领导指挥管理的情况出现。要想进一步使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往往不足够,还要依据统一的分级制度,分配工作时要相应的结合不同部门的主要职能方向,也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全面且及时地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 2.3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管理 融资在市政公用设施的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政府出台相关融资政策,在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来加大市政公共设施的的资金投入,促进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够的问题。市政公用设施融资的基本原则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受益期间以吸引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严格进行工程监管、工程审计和资金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专项应用于城市维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非法挪用或占作他用。 2.4加强对建造过程的设计管控 对公用设施的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要更加完善。对设施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在项目开工前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对项目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审核,切记不能盲目的开工,没有计划的建设最后只能变成没设计的无计划施工,会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另外,设计图纸必须要在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工作,是为了防止随意变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设计方案的完善也要加强。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同,往往在建造完工后,各种方案所实现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往往有极大的差别,因此要对不同的项目,针对其独特的方面,使得方案的设计更合理。在建设的过程中,其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且也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不用的市政公用设施,因为他们的样式并不相同,所以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建设成本,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方案的费用,降低成本。 2.5创新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想做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岗位制度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尽快完善,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随后还要对当地在市政建设方面能够提供的设备、人力、设施和技术等资源进行统计,以此作为基础,并且在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中,要细致划分所有有可能涉及到的的各项工作,并对此制订出工作目标,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降低后续工作的复杂性,也可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对相关工作要有更高要求的检验标准。其次,在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依据我国市政设施维护制度及其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对维护工作实际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作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并且,还要将市政设施定期实际的维修情况装订成册,方便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验收和抽查。还有,对设施维修区进行审核,该工作可全面,可重点,可定期,可抽查与检查,维修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加快工作也要不断进行,保证可以全面加强对维修工作的考核。 2.6市民参与公用设施的规划和监督工作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1)

古代城市的形成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月。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形成固定的居民点——村落。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 2、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 两种:木骨泥墙房屋和干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是些城堡。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 美国着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的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我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精神文化+战争+夯筑技术) 1、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 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2、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两 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3、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 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南通市城市商圈建设概要

南通城市商圈发展研究 商圈(Trade Area)是一个地理概念。从行业角度讲,不同业种和业态的零售业者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这个区域的范围就叫商圈。商务部对商业中心(商圈)的划分是:国际商业中心、都市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五大类,由于国际商业中心和都市商业中心的主城区常住人口要分别达到700万和400万,根据南通市区(含通州区)200万人左右的人口分布状况,前两类商圈在我市暂不存在。 南通的现代城市商业经历了三次跨越式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桃坞路商业街,到八十年代的华联商业中心,再到九十年代的南大街商业圈。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商圈发展的“第四级跳”呼之欲出。本文对南通市区城市商圈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商圈发展的主流趋势,针对性的对商圈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一、发展现状 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早以多核心、多商圈之间的协作发展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南通虽然是三线城市,但作为江苏江北的经济强市,其城市化速度毫不逊色于部分特大城市。“十二五”以来,在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市区版图持续扩张,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商业网点分布不再囿于环濠河中心区,各类商业设施向新区及区级中心发展。此外,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取得较大发展,城市商圈的整体实力得以显著提升,

市区初步形成了“多核心”商业格局——市级、区级和社区级构成的三级商圈体系同生共存,协调互补。 (一)市级商圈建设加快推进 1、南大街商圈日趋成熟。商圈内各类商业网点环绕濠河分布,形成百货零售为主导,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展示博览于一体的特色商圈。2014年,以交通及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十字街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南大街步行化改造取得成效,商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购物环境持续改善,商业梯度升级步伐加快。南大街地下品牌广场、苏宁生活广场、圆融广场陆续开业。南大街获评“百城千店无假货示范街”,南通文峰大世界、南通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评为“达标级百货店”。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2、新城区商圈建设成效显著。新城区商圈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十年来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南城购物中心、中南精品百货,星光耀广场等地标志性商业网点相继开业迎客,海联大厦、中南商务楼、启瑞广场等11座5000平米以上商务楼宇陆续建成竣工,业态齐备、繁荣有序的新城区商圈对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底,中央商务区集聚企业近2000多家,实现税收(全口径)4.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万人。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3、市北新城商圈建设快速推进。市北新城商圈定位为商务、商贸、娱乐、城市公共活动功能以及生产性服务功能突出的综合性中心区,其核心区“五水商圈”正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端城市商圈。江海风情街、鸿鸣摩尔等集聚了各色餐饮美食,迪卡侬、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有下划线的都城要求掌握简单示意图) 第一章 1 画图并说明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 中国建筑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巢居(中国建筑穿斗结构的主要起源 )、处于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主要凭惜树木构筑窝棚,这就是所谓“巢居”。这种居住方式既可避免猛兽的侵害,也可以脱离潮湿的地面,实质上它是远古猿人“住在树上”的直系发展。 半穴居、地面建筑,其 中穴居和巢居持续的时间最长,是另两种形式的原型。 2.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第二章 1. 默写《考工记匠人营国》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城门、道路、城市等级等方面内容,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观念及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道路等级——明确了全国城市网络规模的等级、大小和道路的宽度。 建筑布局——规定了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与北京故宫的“前朝后寝”、“外朝内庭”一致。 色彩——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建造形制——“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2.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 .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和关系 邑与都——邑为居民点,奴隶主驻地;凡邑有宗庙、先君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邑与市——并非所有邑都有市 城与国——同义 城与廓——古文献“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3.商、周的都城及代表城市名称 第三章 1.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的布局特征。 燕下都 特征: ?着眼城防,将平时建设与战时防御要求紧密结合; ?改变通行的以外廓充作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方式,按照军事需求,以整个外廓为城防区。 ?利用河道加固城防,利用河道作为分区规划的分界标志,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

加快城区商圈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加快城区商圈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商圈是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打造服务业大平台,提升城市品质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市商贸服务业在“商贸活市”战略的引领下,发展得到提速、规模得到壮大、产业得到优化,商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商业流通网络逐渐形成,商业业态不断丰富,特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市委市政府今年还提出加快商圈建设的“1346”目标,即:打造一个城市商业核心--桐江桥核心商圈,城南、姚北、泗门三个城市商业副中心,城东、东南、城西、高铁新区四个片区商圈和6个乡镇商业中心。但从城区商圈建设的规模、层级和速度来看,与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相称,与“区域现代商贸中心、服务业发展高地”两大目标还有差距,加快城区商圈建设,已成为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必由之路。 一、商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商圈建设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当前我市干部群众中还部分存在“重工轻商”、“重核心轻外围”、“重传统轻创新”等认识上的误区,对加快商圈建设对于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规划刚性不强。我市的商业网点规划2005前就已制定,但很多商业网点的布局没有按规划严格执行,导致规划缺乏执行力和严肃性。三是大项目支撑不力。我市商贸发展传统比重较大,品牌型、连锁经营型等现代业态薄弱,尤其高端专业型、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和商圈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鄞州、慈溪、上虞等周边地区相比,企业单体规模小,缺乏大项目、大品牌支撑。四是要素制约严重。商业用地存量锐减、拆迁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商圈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快推进商圈建设的建议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的战略任务。城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心力量,而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城市现代化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第三次城市革命 一场新的城市革命正伴随21世纪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城市革命,意味着城市发展存在重大变革和转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方法将受到巨大冲击。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的城市发展道路与模式将展现在人类的面前。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因此而进入城市发展史上崭新的新纪元。 (一)历史的进程 透过科学的目光来探讨城市的发展,就能掌握城市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了解城市对科学的依赖,和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决定性影响。用物理学家詹姆斯·特拉菲尔的话说,“科技设定了城市的极限,指出了都市发展的大致方向。用工程师的语言来说,技术定出了能够发展的‘壳’。我认为,在都市发展上,我们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在建立都市的技术上几乎没有限制:我们可以建造出任何都市,只要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电梯速度的限制不在于电梯本身的技术上,而在于人的耳朵的结构和承受力。 城市革命,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和革命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 人类历史上的城市革命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小农经济的诞生和奴隶对乡村小农经济的追求引起了奴隶城市的崩溃和封建城市的出现。第一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不仅有城,而且有市。城市开始成为手工业集中地和商品集散地,开始成为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城市乡村化”,即“乡村在经济上统治着城市”“工业在城市中和在城市的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 第二次城市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第二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发展。乡村城市化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享受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环境亦日趋恶化。 第三次城市革命比前两次城市革命更为重要、影响更大、意义更为深远的一次城市革命。第三次城市革命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时代的出现或知识经济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的“物质经济”;知识资本取代物质资本在

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初步思路——以曲靖为例

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初步思路——以曲靖为例 从旅游角度来定义城市公园,是指城市中的开放园林空间,是城市休闲功能的有效提供者,包含着供大众参与的、露天或半露天型、与生态相协调的休闲项目。 一、城市公园分类 (一)“自生型”城市公园——新建资源构筑公园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公园皆为此类,政府或投资商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市场拉动、自身资源带动等原因,划分一部分场地修建城市公园,预先做好方案,制定出详细的规划书,而后按部就班将规划图转为现实建筑。 (二)“突变型”城市公园——现有资源改建公园 一些地产先天开发不合理,或是后天宏观环境变动使其不再适应需求,或为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而导致对先前地产的重新开发,从而修建起城市公园。 (三)“起死回生型”城市公园——废置资源再利用建公园 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一些闲置资源,为充分利用资源,将现有的不存在旅游吸引力的资源,严格根据其自身情况改造为具备旅游价值而形成的公园。 二、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对市民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热潮。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理想的绿色休闲场所,切实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实属利民之举。然而,就我国城市公园本身来讲,门票收入尚属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则公园的免费开放必将带来更多的经营难题。 (1)城市公园建设经营资金不足。长期以来,城市公园建设经营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但这并不能满足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经营维护资金。因而,城市公园建设资金不足及经济合理性问题是城市公园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2)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园属于政府投资建设,行政性质的

管理,在规划设计之初过分地强调公园的生态景观功能,而没有将公园的经营管理纳入到规划设计之中,造成许多经营管理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开业后逐渐凸现出来。 (3)经营模式单一。我国的城市公园,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一般包括销售门票、会议加上一定的餐饮和商品销售,且所销售商品大多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更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公园呈现千园一律,缺乏地方性特色,观赏、娱乐、教育、纪念等功能不能很好的复合,公园的综合效益较低。 (4)缺少创新性、参与性项目。我国城市公园在对于开发参与性项目时,眼光只关注到了娱乐设施上,像动手制作、团队协作等在玩中学的项目被忽略掉,创新性也不高,有些公园内的服务设施十年都不更新,公园重游率较低,旺盛期较短。在开发游乐设备的同时,切记城市公园的公益性和生态性两方面,不可完全追逐收费设施的利润,而把一片城市绿地开发成钢筋水泥林立的游乐场。各类活动设施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必不可少,它丰富了公园的功能,但是决不可为谋求经济利润而将公园变成游乐场,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 三、城市公园开发模式 目前,很多城市公园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来继续艰难的支撑着,或者处于常年的亏损状态。从对这些城市公园的现状做了分析之后发现,城市公园之所以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大多基于公园的设计和经营两方面原因,而现在一些成功的城市公园也是得益于他们出色的公园设计理念和优秀的经营管理。目前城市公园在设计和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为: (1)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土地。合理地改造和综合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使用街道、公路、滨水地区等。当然还有将废弃的场地开发成城市公园的成功案例。 (2)实施要素的重要性设施的配置。把公园作为组织要素;合理开发公园项目;创造安全的环境;清洁等于尊重。 (3)公众参与机制的介入。公众参与的结果能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区位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和建设者,在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

异业联盟商圈建设方案

异业联盟商圈建设整体方案第一部分:异业联盟现状分析异业联盟在当今已经不再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最早的异业联盟是指双方具有共同行销互惠目的的水平式合作关系。凭借着彼此的品牌形象与名气,来拉拢更多面向族群的客源,借此来创造出双赢的市场利益。合作的内容主要在于打造规模效应和商业信息网络,相比商会或协会来讲其合作更为紧密。 然而各行业、各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异业联盟模式走到今天其弱点暴露越来越多,许多的联盟体系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突出的弱点就是整合平台的定位偏差及整合能力严重不足。 之前的许多异业联盟的发起者更多是基于对自有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或者寄希望于联盟的影响力带来的会员卡销售收入及媒体宣传活动带来的广告收入或差额收入。这种运营模式其实只能带来宣传成本的适当节省,但是由于成本节省与收益提升之间的评估无法得到准确的计算,加之让利的幅度冲减,因此不能得到联盟商家的认可。 异业联盟的发起者在建设服务平台时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将人力投入于自身建设,试图依靠庞大的联盟企业数量及频繁的促销活动来争取会员,因而忽略了商家自身发展的需求。当联盟的天平失去平衡时联盟的根基便开始动摇,这就是发起者定位偏差及整合能力不足的最明显的弱点。 异业联盟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必须是联盟商家,即使发起者已经拥有大量会员也必须以此为基础,道理很简单,就象自己开店一样,必须要先有店才能开张营业,只不过通过原有会员需求分析或目标市场人群定位而选择门当户对的商家而已。但是商家的选择与服务产品的设计恰是异业联盟建设的最难点,因为所有商家的经营思路都不尽相同,商业机密保护意识都非常强烈,如果整合单位的经营定位和策划水平不能超过联盟商家本身,就很难达成合作。第二部分:商圈建设思路 以公司为运营系统服务平台,以旗下盈利产业为联盟主体,以公司周边 5 公里为首批样板 商圈,以快消品意向渠道为首批示范推广渠道,以策划及商圈主题创意为核心竞争 力,以预存款方案为主要利润来源,打造真正平稳落地运营的异业联盟体系。 第三部分:商圈建设计划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浅谈地铁建设对房地产商圈的影响

浅谈地铁建设对房地产商圈的影响 地下铁路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当地铁贯穿了一个城市,地铁将不再仅仅是交通的轨道,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从全世界范围看,地铁的修建,无疑将带动相关地区的发展,推动房地产的升值,促进商业繁荣,催生新的商圈。因此,地铁建设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沈阳市地铁的修建,将大大缓解沈阳的城市交通拥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沈阳大都市的品牌形象,同时对沈阳人的居住理念和沈阳房地产格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国内外城市地铁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新加坡的地铁系统 新加坡的地铁系统称得上是世界最安全的地铁系统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盈利的地铁公司。新加坡在发展地铁时,就提出建设“一站式”或“户到户”的交通枢纽网络,争取做到乘客不出站就能中转到新加坡各个角落。政府实行公共交通优先,严格限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倾斜政策;同时,政府还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地铁的有效运营。例如,政府会出面调整现有公交车线路,以免与地铁线重叠,造成资源浪费,政府还有意限制地铁车票涨价,鼓励民众乘坐地铁。 2.香港的地铁运营模式 香港的地铁是国内最早在资本市场运作的地铁公司,其运营在各“地铁城市”中最为成功据说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平均升值近50%,投资回报率达到15%。它的成功与香港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紧密联系,和房地

产市场紧密协作是直接相关的。香港的地铁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地铁大多赔钱的大背景下,能够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地铁沿线地产增值的优势。地铁使沿线各站形成许多新的繁华地区,沿线的地产也不断增值。香港每天大概是超过23万人次的流量。将整个在沿线的店铺还有地铁站的商业物业,全部带动起来。地铁公司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发展地铁与发展房地产业结合起来,这给地铁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解决了工程建设部分资金来源。另外,地铁公司历年出售物业所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地铁建设,成为香港地铁发展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3.北京市的地铁效应 据了解,到2008年,北京地铁的总里程将达到280公里。先后开通的地铁、轻轨、八通线已经成为北京交通的一个重要符号、一个特殊标志。在北京堵车现状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相形于路面交通的瓶颈状况,日常上、下班、出行的人们愈发感受到轻轨交通所带来的便利。地铁沿线周边的诸多新楼盘、二手房市场都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4.广州地铁商机效应 广州地铁催生了巨大商机。最明显的是地铁沿线商铺、购物中心的迅速走俏。1993年广州地铁一号线规划刚一出台,沿线的商品房开发工程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时,地铁沿线写字楼日渐走俏。目前,广州市地铁沿线高档写字楼项目达到50多个,占据了目前广州市高档写字楼物业近50%的份额。看到地铁物业的良好前景,不少有眼光的商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在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物业。广州地铁和周边商圈带动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一、韩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韩国城市规划的正式形成是在1971年,但当时所形成的城市规划受到来自总统、中央政府强权的影响。随着1988年开始实行的地方自治制的出现,居民的参与成为制度化,城市规划逐步进入正规轨道。韩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所构成。 1、土地利用规定 土地利用规定是由地域、地区及区域规定所构成。汉城等大城市及地方小城市规划的详细程度均有不同。 首先,地域规定是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公共福利水平为目的而制定,一般分为居住地域、商业地域、工业地域、绿地地域四类。各地域用途再细分为三个内容(如居住地域细分为专用居住地域、一般居住地域和准居住地域。 其次,地区规定是为了增强公共安全和城市职能而制定,包括风景地区、美观地区、高度地区、防火地区、教育与研究地区、业务地区、港口地区、保护地区、特定街区建设地区、停车场建设地区、空港地区等14个。 再次,区域规定是在1971年的法律中新设的,包括以下四个类型。一是特定设施限制区域,是指为了避免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限制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厂、学校、中央批发市场等布局的区域。二是市街化调整区域,是指为了防止城市的无序市街化而实现城市的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发,在一定期间内保持市街化的区域。三是开发限制区域,是指用绿色带来防止城市的无序扩散,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确保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而限制开发的区域;另外,根据国防及安全角度认为有必要限制开发的区域,在开发以及建筑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四是城市开发预定区域,是指为缓解城市的入口及产业集中、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为目的而确定的市街化预定区域。 2、关于城市规划的事业法 在1966年制定的土地区划整理法和1976年制定的城市再开发法屑于城市规划相关的事业法。但是,土地区划整理做为把巨大开发利益转化为私有化的手段,逐步成了社会问题。因此,在1980年制定了宅地开发促进法,在大城市替代区划整理事业,大规模城市开发是由“公性”主体收购的方式实行。另外,做为促进工业化政策,制定了关于工业团地和住宅地开发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开发促进法,并利用在昌元等地的开发上,而现在都改成关于产业布局及开发的法律。 3、开发诱导 现在所谓诱导型开发较少,出现以汉城江北的市中心为对象的城市设计制度。城市设计制度是根据韩国建筑法第八条第二项,在1980年汉城市的建筑条例中制定的,当沿着汉城的干线公路建设公开工地、与地下道的接续、空中停车场(sky parking)等设施时,提供适当的优惠。此后,还可以采取提供优惠并努力设置有盖通道(arcade)等做法。 二、韩国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及对策 1.防止大城市的集中的分散政策 第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关于如何有计划地分散城市职能,并避免大城市和特定区域集中的问题。特别是人口、公司等向首都团一极的集中很明显(表1)。因此,重点放在实施均衡的国土开发政策和首都圈的分散政策上。 (1)绿色带政策 为了控制无序扩大的市街地,保护近郊的优良农地,形成区分(compart)的市街地的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概要

城市 城市环境 杨学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 一、现代化城市及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心城市现代化,是指中心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也是城市内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和一切活动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类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品质。随着全球化浪潮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中心作用也日益增强,中心城市现代化应围绕满足、提高、优化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建设发展有利于工作、方便生活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预定目标,并保证其持续发展和普遍提升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化所创造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强调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及目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全面综合地反映城市未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强调应靠技术进步,走经济、生态、社会等诸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中心城市现代化有诸多特征,其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骨架,是保障城市高效、畅通、有序运转的前提,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它既为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最基本条件的公共设施。现代化中心城市不仅需要建设有高标准的宾馆、饭店、 商厦、写字楼等,而且还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教、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和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的人类住区;完善的路、桥等城市交通体系和能力;通讯网络的信息传递处理能力;水、电、气等能源供给系统和能力;垃圾管理、无害化处理、污水净化排放;防灾减灾、防洪排泄、消防、人防等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的齐全完善是我国城市现代化骨架建设的目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高效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缺口太大,而近年来城市发展又非常迅速,造成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 城市2006.571 城市 城市环境 础设施的投资也逐步增多。从1986年到1997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百分比为2.72%~5.4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为10.31%~16.58%,投资比例达到了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推荐

中国城市建设史(快速记忆版)

一、原始时代 城市形成: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有永久性大型建筑3、有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4、一定城市基础设施5、密集的居民居址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起源: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二、周代 城与廓: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 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周礼.考工记》 背景:《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春秋时代营国制度的总结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大意:建筑师营建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门,城中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 道路宽度为车轨的九倍,城中间为王宫,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后面为商业市场,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 背景:1、社会伦理2、是儒家学说的基石3、礼乐关系的建立为政治制度而服务。 影响: 1、等级思想贯穿其中2、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3、祭祀观念影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意义:体现的营国制度是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小结(1)城市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偏小(2)形成三级城邑网。 (3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4)城市建设有了一定规制。 三、春秋 《管子》; 制度:选择城址强调了城市的给排水、防洪,要求因地制宜。 影响和意义:是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打破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 城市规划思想:(1)城市分布密度问题 2)提出城池选址的原则 3)提倡因地制宜4)创立较全面的功能分区5)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的协调6)城郭之制 春秋战国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形制多不规整。(2)城市规模庞大(3)城廓分功明确4)城市分区有显著变化。 四、西汉长安 建设阶段:(1)汉武帝时,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西面建未央宫,又在两宫之间建武库。2)汉惠帝时筑长安城墙,建东西二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的北面建明光宫,在未央宫的北面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 规划特点:1)总体采用前朝后市2)城内有官署、市场、居民区3)闾里制 意义:1、城内有官署、市场、居民区2、从总的形制和布局与“面朝后市”相符3、在规划建设上,宫殿占地面积大4、闾里制5、人口规模增大6、为加强集权,管理贵族富豪,形成了城市带。 五、东汉洛阳 总体规划特点①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奠定了礼制基调。②南北轴线的出现③沿袭营国制度④旧城改建类型。 六、曹魏邺城 影响:1)功能分区明确,中轴线对称应用于城市。2)以宫为中心,遵循礼制呈上启下3)功能区分布灵活创新

重庆市合川区城市商圈发展规划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重庆市合川区城市商圈发展规划 目录 一、规划总则 (1) 二、商圈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6) 三、商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8) 四、商圈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11) 五、保障措施 (39) 六、附则 (43) 七、附件 (44) 1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圈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商圈发展对于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五”期间,合川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区情、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区域商贸中心。 在重庆市全面贯彻“314”总体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合川区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为此,根据合川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了进一步激发商圈活力,形成合川区商圈发展的新格局,特编制合川区商圈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合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从优化商贸发展资源的角度出发,描绘合川区商圈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大战略举措及实施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圈发展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以科学发展观进行宏观指导,调控网点建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促进商圈合理布局,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合川商圈建设有法可依、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