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题型:

一、单选:10题(10分)

二、多选:15题(30分)

三、名词解释:5题(15分)

四、简答:5题(25分)

五、论述:2题(20分)

第一章工资与工资总额

一、工资的定义:《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将工资定义为:““工资”一词系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

二、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实际工资: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三、工资率与实得工资

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

实得工资:指根据劳动者的工资率和他提供的劳动量计算而得的工资。

实得工资与实际实得工资的区别:

实际实得工资是指实得工资扣除法规规定的个人统一缴费项目(如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和缴纳所得税后,可供个人支配,实际用作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储蓄的工资。可见,实际实得工资是小于实得工资的。

四、工资总额的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六、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认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

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2、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和公费医疗费用、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冬季取暖补贴等。

3、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1963年7月19

日劳动部等七个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5、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地补偿费用。

8、实行租凭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

11、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和管理费。

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3、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14、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七、薪酬形式

1、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

3、激励工资

4、福利和服务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工资决定理论

一、(单选)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

(单选)理论的地位:被工人使对长期工资水平所做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

二、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创始人: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

马歇尔认为,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只是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研究了工资水平的确定,而没有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反映对工资水平决定的作用和影响,这是不全面的。因此,应当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马歇尔通过研究的结论是: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的生活费用。

三、P23图2-8 (理解)

四、人力资源投资提出者:西奥多.舒尔茨,因此获得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力资源投资概念:就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本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五、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

1、普通教育

2、职业技术培训

3、卫生保健

4、劳动力流动

六、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含义

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工资率。工资提高将导致工人生产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的单位成本(如工资、福利、培训费等)可能下降。因此,企业降低工资,不一定会增加利润,提高工资也不一定会减少利润。这一工资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工资可作为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

七、效率工资理论的应用

1、支付效率工资是保证一定质量劳动力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供应、有效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手段,我们要主动地运用这一手段。

2、要注意有效运用效率工资的条件:一是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二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要达成一种默契,即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

八、分享工资的概念:分享经济是一种劳动的单位成本随着就业的增加而下降的降级,也就是一种劳动的边际成本小于劳动的平均成本的经济。

九、劳资谈判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短时期内,工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劳动者之间集体交涉的“讲定条件”。

十、在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上,对工资率起作用的关键机构有两方:

一方是日益增长的厂商,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买方垄断权;另一方是同样巨大的工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卖方垄断权。

第三章社会工资差别

一、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的以其名字命名的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曲线。

二、基尼系数= A (具体间P42图3-1 洛伦茨曲线及其解释)

A+B

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差距相对合理;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在0.5以上为差距悬殊。

三、缩小工资差别的措施

1、要求经济制度以价格作为支配资源的工具;

2、以竞争来保护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3、以盈亏决定企业成败;

4、以税收调节财政;

5、以社会福利来帮助弱者;

6、以立法和社会舆论防止垄断;

7、以工会力量来保障劳工权利;

8、以教育来实现机会均等。

四、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形式原因

1、在一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中,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重要因素;

2、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

3、不同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影响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的第三个因素;

4、产业部门的工会化程度高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的第四个因素;

5、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也是形成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职业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工资差别?

1、补偿性的工资差别

2、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

3、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

第四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核心内容

1、按劳分配的是社会总产品中经过扣除后的那部分消费资料。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之前,首先应从集体的劳动所得,即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扣除的项目是:

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需要从中扣除:

第一,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认设立的基金。

2、消费资料分配的同一尺度是劳动。

3、按劳分配的实质是同量劳动相交换。

4、按劳分配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平等,表现在“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统一的尺度——劳动——来计算。”

5、按劳分配是物质的生产条件属于劳动者自己集体财产的结果。

马克思在《马达纲领批判》中的这些精辟、系统的论述,是马克思科学按劳分配理论最终形式的标志。

二、市场工资率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

以市场工资率进行按劳分配的步骤如下:

1、在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各种不同职业以及同一职业内不同等级的劳动力价格,即市场工资率,亦称均衡工资率。这一步骤为按劳分配奠定了市场基础。

2、根据市场工资率的劳动力价格信号,劳动者从自己的能力和效用最大化出发,选择并决定向某一有这种劳动力需求的企业投入自己的劳动和投入多少劳动。这一步骤可称为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即作出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

3、劳动者进入企业以后,企业通过工作评价或其他科学方法,把不同劳动者从事的不能相互衡量比较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可以相互衡量比较的抽象劳动,评定出劳动者的劳动质量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工资等级和计算出评价工资率,即工资等级标准,共同市场工资率在比较平衡后确定下来。这一步骤可概括为“按质定价”。

4、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依据一定的劳动定额标准,采取按时间、按产品或按其他劳动成果的方法确

定劳动者的劳动量。这一步骤可概括为劳动计量。

5、根据事先确定的劳动者工资率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计算工资报酬量,并又企业向劳动者支付。这一步骤可概括为“按量付酬”。

三、如何全面贯彻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1、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妥善经营先富起来;

2、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3、必须在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四、工资分配政策必须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

1、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工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2、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实现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关键环节;

3、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企业按效率支付工资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第五章政府监控指导

一、企业工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

1、市场机制调节

2、企业自主分配

3、职工民主参与

4、政府监控指导

二、工资指导线的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企业工资总量、调节工资分配关系、规划工资水平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所采用的一种制度。

三、工资指导线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1、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2、平均工资增长绝对额;

3、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加平均工资增加绝对额;

4、工资增长指导原则,即没有规定具体的增长数据,只是提出原则性要求。

四、最低工资的构成包括:维持工人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五、最低工资的定义: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六、下列各项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1、加班加点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

4、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七、工资集体谈判的概念:也称工资集体协商,它是由雇主代表组织一方同劳动者代表组织一方,就劳动者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及其他工资福利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谈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并将一致意见签订未专门的工资契约或作为专门条款列入集体合同,作为约定期限内签约双方处理工资分配的行为准则。工资集体谈判是集体谈判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八、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1、工资协议的期限;

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工资支付办法;

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九、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1、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提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工资集体协商的提出方应向另一方提出书面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2、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3、工资协议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

4、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工资协议文本。工资协议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

第六章政府对企业工资总额的调控方式

一、工资挂钩的主要类型:

1、从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上划分,可以分为三类:

1)工资同价值量指标挂钩

2)工资同实物量或工作量指标挂钩

3)工资与复合指标挂钩

2、从挂钩浮动比例采用的方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含量法、单价法和系数比例法。

二、按照“两低于”原则自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指企业在必须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实现税利计算)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净产量计算)增长幅度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职工全部工资性收入进成本。

第七章合理人工费用的计算与人工成本控制

一、按照原劳动部办法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费用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职工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七个组成部分。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用,应以企业的支付能力、职工的标准生计费用和工资的市场行情三个因素为基准来衡量。

三、决定合理人工费用的计算方法

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2、销售净额基准法

3、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第八章工资支付与经济赔偿规定

一、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七个方面

1、工资支付形式

2、工资支付对象

3、工资支付时间

4、参加社会活动、休假、停工期间和破产时的工资支付

5、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6、列为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7、关于特殊人员的工资支付

二、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第九章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概要

一、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赚取最大化利润,以实现为出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

2、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从利润最大化出发,按照合理人工费用的要求,自主决定工资水平。

3、通过集体协商来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幅度。

4、在内部分配方式上,企业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工作岗位评价方式,并参照市场工资率来建立企业内部的工资结构。

5、经营者的工资收入同本企业的工资水平分离,并实行规范的年薪制。

6、当企业盈利时,实现利润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最终成果,除部分按照法定税率上缴国家所得税外,税后利润作为资本收益,全部归出资者所有和支配。

7、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具有充分的工资分配自主权。

8国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工资分配具体事务,而主要通过立法手段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间接调控。

以上八个方面中,第一、第二、第三方面主要反映了现代企业工资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第四、第五两个方面主要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工资的不同决定机制及其各自与企业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第六方面反映了国家、出资者和劳动者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关系;第七、第八两个方面则从体制上反映了企业和国家在工资分配管理权限上的划分,及其各自相应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1、指导思想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1)建议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2)实行董事会、经理层成员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

3)对科技人员实行收入激励政策

3、积极稳妥地开展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试点工作

1)探索进行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点

2)积极试行技术入股,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办法

3)具备条件的小企业可以探索试行劳动分红办法

4)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4、加强基础管理,建议健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约束机制

1)加强企业内部分配基础管理工作

2)实行人工成本的合理约束

3)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

5、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企业内部分配的指导工作

第十章工资等级制度(全书重点,占15~20分)

一、工资等级制度:就是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划分等级,按等级规定工资标准的制度。

大致可以分为四层含义:

1、工资都是分等级的,工资等级制度就是对工资应如何划分等级所制定的规范;

2、划分工资等级的依据是各种不同劳动所共同具有的基本要求,即劳动的复杂程、繁重程度、责任大小和

劳动条件好坏的不同;

3、根据对不同劳动的劳动因素的分析比较,对劳动者的劳动划分高低不同的劳动等级,也称工作等级;

4、根据劳动者从事的劳动等级,给劳动者规定相应的工资等级和工资等级标准。

二、工资等级制度的特点

1、工资等级制度主要从劳动的质量方面反映和区分劳动的差别,并相应地按劳动质量等级规定工资等级。这是它的基本特点。

2、在计量劳动质量时,工资等级制度所反映的不是任意个人之间的劳动质量差别,而是各等级之间的质量差别;对各个等级的每个劳动者来说,它反映的知识劳动能力或任职岗位等级的高低,而不是实际得劳动消耗。

3、工资等级制度规定的工资是职工在完成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标准时支付的工资,所以也称未标准工资。

三、工资等级制度的类型

1、年资型工资制

2、职位型工资制

3、职能型工资制

4、多元型工资制

年功序列工资制的特点:

1、基本工资由年龄、企业工龄和学历等因素决定,与劳动质量没有直接关系。

2、工资标准由企业自定,每年随职工生活费用、物价、企业的支付能力而变动。

3、起点工资低,多等级、小级差,每年定期增加工资,也就是随着职工年龄增长和家庭负担的增加而增加工资。

4、考虑到职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在基本工资外,还有优厚的奖金、各种各样的津贴和补贴。

5、基本工资是计算退休金和奖金的基础。

职位型工资制:即急于职位确定工资等级结构,也称作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等级结构。

有两种具体形式:1、岗位等级工资制,通常用于工人,工人工资等级决定于通过工作评价确定的岗位等级;

2、职位等级工资制,通常用于职员及国家公务员。

职能型工资制:即基于能力确定等级结构,也称作以技能或能力为导向的工资等级结构。

有两种具体形式:

1、技术等级工资制,或称技能等级工资制,适用于技术工种的工人,工人的工资等级通过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考

核达到的技术等级确定;

2、职务等级工资制,包括管理职务等级工资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

多元型工资制:也称分解工资制,或称组合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即把影响和决定劳动者工资的各种主要因素分解开来,然后根据各因素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

四、岗位工资制:是按照职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等级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是劳动组织与工资组织密切结合的一种工资制度。

五、岗位工资制得形式:

1、一岗一薪制

2、一岗数薪制

六、技术等级工资制:是工人工资等级制度的一种形式,按照工人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工资等级,并按照确定的等级工资标准计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制度。

七、技术等级工资制的组成:1、工资标准;2、工资等级表;3、技术等级标准

八、确定一级工资标准的重要性(原因)

1、一级工资标准时最简单、最不熟练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

2、一级工资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最低工资限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或局部地区的工资水平。

3、在工资总额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它的高低决定了各等级工人之间的差别是否合理。

九、工资等级表:是用来规定工人的工资等级数目以及各工资等级之间差别的一览表。

十、制定工资等级表的原则

1、工资增加的幅度,即级差,应当是逐步递增的,或者是累进的。

2、工资等级的数目应当适当。

3、最高工资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关系。

十一、技术等级工资制的操作步骤

(一)划分与设置工种,并进行定义

1、工种划分与设置的原则

(1)规范化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简化与统一原则

(5)行业归口原则

2、工种定义和规定适用范围

(二)划分工种等级线,规定学徒期、熟练期

1、划分工种等级线

2、规定学徒期、熟练期

(三)确定技术等级标准

(四)对工人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确定其技术等级

(五)制定工资等级标准表

1、确定工资等级系数

2、计算工资等级标准

(六)制定技术等级工资制实施细则

十二、职务等级工资制:是按照企业职员担任的职务等级规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适用于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十三、业务等级标准由“应知”、“业务要求”和“职责规范”三部分组成。

十四、岗位职能工资制,其含义:一是按照职工任职的岗位等级确定工资等级;二是按照职工的职能等级确定工资档次。

第十一章确定合理工资等级结构的基础:工作评价

一、工作评价的含义:是对工作进行研究和分级的方法,以便为合理的工资结构奠定基础。它关心工作的分类,但不去注意谁做这些工作。

二、工作评价的核心是给工作标定级别。

三、4种主要的工作评价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按时间顺序,依次是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计点法。

(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中,最广泛采用的是计点法,其次是因素比较法。

四、排列法:也称简单排列法、序列法、部门重要次序法,是由工作评价人员对各个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作出判断,并根据岗位工作相对价值的大小按升值或降值顺序排列来确定岗位等级的一种工作评价方法。

五、分类法:也称分级法,或等级描述法,是实现建立一连串的劳动等级,给出等级定义,然后,根据劳动等级类别比较工作类别,把工作确定到各等级中去,知道安排在最合逻辑之处。

六、分类法的步骤:

1、建立工作类别或级别。

2、等级定义,即给建立起来的工作等级作出工作分类说明。

3、评价和分类,即由评价委员阅读工作分类说明,并依照评价委员对工作的相对难度、包括的职责,以及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的理解,来决定每项工作应列入哪一等级。

七、因素比较法的概念:此法是1926年由本奇提出的。在因素比较法仲,最重要的是先决定工作评价的因素和关键工作,再用评价因素和关键工作制成关键工作分级表;其余工作,以此表为尺度决定其地位。

八、因素比较法的步骤:

1、确定工作评价所需要的因素。

2、选择若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现行工资比较合理的工作,作为代表性工作或关键工作。

3、将各种关键工作按照各因素对各工作的相对重要性,依次排列未关键工作分级表(这一步可以简称为将关键工作进行排列)。

九、计点法:也称点数法、点体法,我国也有称之为计分法的。使用此法,需先确定影响所有岗位的共同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级、定义和配点,以建立起评价标准。之后,依据评价标准,对所有岗位进行评价并汇总出每一岗位的总点数。最后,将岗位评价点数转换为工资等级。

第十二章工资标准:数字测算与工资调查

一、确定岗位工资等级系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1、薪点法2、系数法

二、系数法有二:一是等差系数法;二是等比递增系数法。

三、市场工资调查工作的程序(详细见P217图12-1 重点关注)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范围

3、选择调查方式

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

四、工资调整:主要是指工资标准的调整。

大致又可分为三类:1、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包括工资等级的调整,工资档次的调整;

2、真题工资标准的调整;

3、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

五、工资结构调整以后,职工工资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基本工资

2、岗位工资

3、岗位绩效工资

4、特殊工资

第十三章工资形式

一、工资形式的内容:

1、劳动计量,即以劳动时间直接计算或以劳动产品以及其他形式表现得劳动成果间接计量,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数量;

2、工资支付,即按照既定的工资标准和计量的实际劳动量计算应付工资,并向劳动者支付。

二、工资支付的内容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三、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个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报酬的形式。

四、计时工资制的特点:

1、计时工资的基础是按照一定质量(即达到某一劳动等级标准)劳动的直接的持续时间支付工资,工资数额的多少取决于职工的工资等级标准的高低和劳动时间的长短。

2、由于时间是劳动的天然尺度,各种劳动都可以直接用时间来计算,并且计算简便,所以,计时工资制简单易行、适应性强、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3、计时工资制并不鼓励职工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提高产品的数量上,它更注意产品的质量。

4、计时工资制容易被广大职工所接受,职工的收入较为稳定。

四、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

形式。

KPI绩效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体系操作手册

绩效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体系 操作手册

序言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具有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有效考核、奖励优良业绩的管理体系,因此,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业绩文化和刚正、有效的绩效测评体系是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向一流的管理水平迈进的重要一步 ?本操作手册旨在描述如何使用关键业绩指标,衡量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从管理干部到普通员工的业绩表现,上下交流每个员工的业绩考评结果并实施绩效改善计划,以及与薪酬挂钩的办法和程序。在考虑关键业绩指标的同时,辅以综合素质的考核,另外还涉及内部满意度的调查,从而使该体系对员工的考核更全面、客观、刚正与有效。具体地说,本手册将包括2个主要方面 ---- 绩效考核的操作方法及流程 ----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方案 ?通过本手册的实施,希望能帮助龙之杰时装有限公司实现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我们的经营目标。

一.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设计原则与框架 ?绩效考核设计原则 ?绩效考核体系主要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原则与方法 ?绩效考核执行机构及人员 ?绩效考核总流程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原则 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规范员工行为,同时激励员工、将员工行为引向企业的总体目标, 在企业内部保持竞争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考核内容 内容应联系到客户满意程度及对松川的价值创造;通过与工作及权力范围的联系以增加员工的积极性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应是明确、具体、有挑战性同时又是现实可行的,并且要切合公司的战略目标、综合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考核方法 考核必须公平、操作性强,应由最了解业务的经理(或主管)负责,也须由高层领导定期参与。

最新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1)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企业 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1分),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1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1分)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1分)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1分)的人数(1分)。 3、法人 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1分)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1分)和承担法律义务(1分)的社会组织。 二、单项选择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 )。 A 正比例关系 B 无比例关系 C 结构比例关系 D 反比例关系 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3、合伙企业是属于( a ). A 自然人企业 B 法人企业 C 公司企业 D 企业集团 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b )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 b ) A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 B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 C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 D职责与权力的范围 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b )。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c )。

第五章 薪酬管理知识点(4)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

单71-76(6分) 多116-119(4分) 知识:10%,能力20% 第五章薪酬管理(4) 第四节员工福利管理 第一单元福利总额预算计划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企业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编制方法。 【知识目标】 1.福利的本质 本质上,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报酬,是以服务或实物的形式支付给员工,例如带薪休假、成本价的住房、子女教育津贴等。 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确定福利总额,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确定福利的支付形式和对象,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多04.05,多08.05) 3.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单03.08,多12.11) (1)合理性原则。所有的福利都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或支出,因此,福利设施和服务项目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力求以最小费用达到最大效果。(单03.11) (2)必要性原则。 (3)计划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所有福利设施和服务均应包括在预算计划中,比如:员工食堂、工作餐、子女教育津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工作服、通信和交通费、医疗费、带薪休假、带薪旅游、带薪培训等。(单03.11,单04.11,单06.05) 【能力要求】 1.各项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和内容如下(多05.11) (1)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2)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以及评价分数; (3)该项福利的受益者、覆盖面、上年度总支出和本年度预算I (4)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受益者、覆盖面、本年度预算、效果预测、效果评价标准 (5)根据薪酬总额计划和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划的成夺是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第二单元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学习目标】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试卷附参考复习资料

宿迁市宿豫区职教中心函授站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课程考试试卷 主办高校专业名称 考试日期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20小题 , 每小题1分,共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付并列人成本的工资费用被称为() A. 工资总额 B. 工资成本费用 C. 人工费用 D. 人工成本费用 2、根据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工人人数越少,则工资水平()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有升有降 3、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下列表示收入相对平均的是() A. 0.2以下 B. 0.2—0.3 C. 0.3—0.4 D. 0.4以上 4、19世纪初期,提出“按比例分配”的空想主义者是()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马布利 5、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市场工资率 B. 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 C. 劳动计量 D. 按量付酬 6、以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或个人特质为基础确定工资结构的工资等级制度是 () A. 年资型工资制 B. 职位型工资制 C. 职能型工资制 D. 多元性工资制 7、工资等级制度又称为() A. 标准工资制度 B. 基本工资制度 C. 序列工资制度 D. 职能等级工资制度 8、适用于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植物的人员的等级工资制是()

A. 岗位等级工资制 B. 技术等级工资制 C. 职能等级工资制 D. 职务等级工资制 9、奖金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制订() A. 奖励等级 B. 奖励金额 C. 奖励条件 D. 奖励项目 10、企业税后提取的公益金用于() A. 弥补亏损 B. 扩大生产 C. 发放奖金 D. 职工集体福利 11、1915年起,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来四种主要的工作评价体系,下列对它们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排列法、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 B.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分类法 C. 排列法、分类法、计点法、要素比较法 D.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分类法、计点法 12、从价值构成看 , 相对工资或劳动分配率是指( )。 A.M/V B.V/(V+M) C.V/(C +V+M) D.M/(C+V+M) 13、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 , 迄今为止作出最好解释的工资理论是( )。 A.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劳资谈判工资理论 D.集体交涉理论 14、当基尼系数等于 1 时 , 表明收入分配( )。 A.完全平均 B.相对平均 C.差距相对合理 D.绝对不平等 15、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的最重要、最根本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C.农业的生产状况 D.人口的数量与规模 16、影响和决定劳动者工资的各种主要因素分解开来 , 然后根据各因素分别设立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是( )。 A.年资型工资制 B.职位型工资制 C.职能型工资制 D.多元型工资制

管理学考试题库试题答案全(DOC)

一、选择 1、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的十四项原则不包括( C )。 A 权力与责任 B 统一指挥 C 统一协调 D 等级链 E 集权与分权 2、( C )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 亚当斯密 B 罗伯特欧文 C 泰罗 D 法约尔 3、可以使管理幅度增加的因素是( A )。 A 下属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 B 主管人员处于较高层次 C 下属的能力较差 D 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较快 E 下属空间分布分散 4、下列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 A )。 A 冷热分析法 B 等级尺度法 C 多因素平价法 5、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中,最直观、人们最易感知的部分是( C )。 A 精神层 B 制度层 C 物质层 6、在各个控制类型中,( D )的控制标准Z值有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A 程序控制 B 跟踪控制 C 自适应控制 D 最佳控制 7、下列不属于激励过程理论的( B )。 A 强化理论 B 成就需要论 C 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8、关于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正确的是( D )。 A 有部下或追随者 B 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C 具有明确的目的 D 没有上级 9、组织文化的特性不包括( D )。 A 民族性 B 多样性 C 整体性 D 绝对性 10、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内部提升的是( A )。 A 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选拔 B 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 C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11、不属于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的是( D )。 A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与他人的关系 C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 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12、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相关专家或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B 所发表的建议必须深思熟虑 C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13、下列关于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 业务计划与人事计划是为财务计划服务的 B 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C 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薪酬管理知识点整理

1、总薪酬包括哪三部分主要内容?各自有什么特点? 总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以及员工服务和福利 (1)基本薪酬: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基本工资反映的是工作或技能价值,而往往忽视了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 基本工资的调整取决于以下因素: 总体生活费用的变化或者通货膨胀的程度 市场上同质劳动力的基本薪酬 雇员的经验、技能进一步丰富提高及由此带来的业绩的变化 (2)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实行可变薪酬的目的是在绩效绩效与薪酬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而这种业绩既可以是员工个人的业绩,也可以是企业中某一业务单位、员工群体、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业绩。由于在绩效与薪酬之间建立起了这种直接的联系,因此,可变薪酬对于员工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对于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有助于企业强化员工个人、员工全体乃至公司全体员工的优秀绩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改善质量以及增加收益等多种目的。(3)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员工服务和福利):与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不同的是,员工福利或服务不是以员工为企业工作的时间为计算单位的。一般包括非工作时间付薪、向员工个人以及家庭提供的服务(如儿童看护、家庭理财咨询、工作期间的餐饮服务等)、健康级医疗保健、人寿保险以及法定和企业补充养老金等。(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员工的除工资或薪金之外的劳动报酬,往往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而多以实物或服务的形式支付。包括休假、服务和保障。 ) ?其价值:1、避税;2、提供保障;3、调整员工购买力手段 ?各国的服务和福利差别较大。 2、薪酬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哪些是薪酬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决策? 答:(1)难点: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 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者内部一致性。 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2)决策:薪酬体系决策。薪酬水平决策。薪酬结构决策。薪酬管理政策决策薪酬体系决策。薪酬体系决策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确定员工基本薪酬的基础是什么。国际上通行的薪酬体系主要有三种,即职位(或称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以及能力薪酬体系。 薪酬水平决策。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职位、各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薪酬结构决策。薪酬结构指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薪酬等级数量以及不同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大小。 薪酬管理政策决策。所谓薪酬管理政策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规定和员工的薪酬水平是否保密的问题。 3、3P是什么? 答:薪酬体系决策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确定员工基本薪酬的基础是什么。薪酬体系主要包括三种,即职位(或称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以及能力薪酬体系,其中职位薪酬体系运用最为广泛。 职位薪酬体系:企业在确定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时所依据的是员工从事工作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考题及答案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拉克计划199 是由艾伦W拉克于1933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斯坎伦计划,都强调鼓励员工的合作与参与,只是在计算奖金支付基准时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公式。拉克计划使用一个增加值公式来计算生产力,以拉克比率作为奖金发放的基准。其计算公式为;拉克比率= 增加值 计划参与人的雇佣总成本(薪金、工资、工资税和边缘薪酬) 增加值=净销售额-原料成本、购买供给和服务的成本 斯坎伦计划198 该计划由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官员约瑟夫。斯坎伦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该计划最核心的特点在于强调员工的参与及合作,它通过手艺的分享与非配机制来推广员工间相互合作的管理哲学;同时推崇通过积极参与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激励员工通过实现个人目标而实现团体目标;最终与员工分享由于他们的成本节省而带来的收益。 斯坎伦计划包括包括下列5个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peration)、认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统(in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润构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等。其核心是设计一个促进合作、参与和利润分享的新型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系统 斯坎伦计划在分享收益时,一般通过计算斯坎伦比率作为奖金支付的基准,基本公式为: 斯坎伦比率= 劳动成本/产品销售价值 其中产品销售价值是销售收入和存货价值之和,斯坎伦比率较小时,说明劳动力成本较之于产品销售价值较低,这个比例越小,劳动力成本就获得了越多的节省,节省而来的收益就作为奖金分配给大家。 利润分享计划201 利润分享计划是当公司达到利润目标时,将一部分利润作为奖金分配给员工。利润分享计划一般是针对公司的全体员工,所以也可以作为组织奖励计划话的一种形式。 利润分享计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现付制(Current Profit Sharing),即每隔一段

银行入职员工运营管理部理论考试题库2

一、填空、 1、金融机构业务是指以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客户为服务对象,运用银行自身资源,以获取综合效益为目的所从事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业务活动的总称。 答案:非银行 2、第三方存管业务是指在资本市场从事投资和交易的投资者,在将()存放在证券公司以满足证券交易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代替证券公司以投资者的名义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并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完成资金存取,以及根据股票交易完成证券公司资金交收的一项业务。 答案: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3、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达成协议,银行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X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的经营行为。 答案:代理手续费 4、金融机构负债业务是以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农信社、保险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为重点客户,所开展的()等业务。 答案:定、活期存款 5、()业务是指银行接受期货投资者的委托,通过连接期货公司保证金专用账户与期货投资者的银行结算账户,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在账户间定向实时划转的业务。

答案:银期转账 6、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代销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利用其广泛的营业网点和便捷的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代理销售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答案:证券公司 7、金融机构()业务是以保险公司、国内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外代理行等金融机构为重点客户,在保险、外汇清算、银行承兑汇票签发、第三方存管、银期转账、咨询顾问、QFII等领域开展代理,并获取中间业务手续费的各项业务。 答案:中间 8、第三方存管业务的交易渠道包括:()、网上银行、银行、自助设备等。 答案:柜台 9、中国银行托管产品按目标客户和行业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包括()类托管产品、机构类托管产品和全球类托管产品。 答案:基金 10、()系统是由中国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委托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开发的,通过与保险公司实时联接、柜台出单,为银行客户提供一种快捷、安全、便利的保险代理服务的保险代理业务系统。 答案:银保通 11、()是指期货投资者为期货交易、交割、结算而存放于期货公司的资金。 答案:期货保证金

人力一级知识点整理——第5章 薪酬管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一节薪酬制度设计 第一单元战略性薪酬管理 一、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薪酬的概念: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企业所得到的各种回报,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货币的和非货币的。具体地说,薪酬指劳动者付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从企业一方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2、从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者的视角看,他们将薪酬作为选择职业的重要尺度,大多数就业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月薪、年薪高的工作岗位,而薪酬水平很低的岗位却无人问津。 3、从广义上说,企业员工的薪酬范围很广,既包括直接的货币收益,也包括间接的非货币收益、相关性收益,如职业安全、个人地位、晋升机会、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等。货币收益是员工薪酬中的主要部分,即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等,此外,企业还通过福利和服务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形式,使员工获得一定的非货币性薪酬。 4、薪酬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短期和长期的激励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和服务。 5、基本工资: 1)基本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基本现金薪酬。 2)基本工资反映了员工的工作岗位或技能的价值,而往往忽视了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 3)对基本工资的定期调整,有可能是基于以下事实:整个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或通货膨胀,其他员工对同类工作的薪酬有所改变,员工的经验进一步丰富,或其业绩、技能有所提高。 6、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企业根据员工过去工作行为和已取得的工作业绩,在基本工资之外增加支付的工资,绩效工资往往随员工的工作表现及其业绩的变化而调整。 7、激励工资 1)短期激励工资:通常采取非常特殊的绩效标准。 2)长期激励工资:把重点放在员工多年努力的成果上。 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经常获得股份或红利,这样,他们会把精力主要放在投资回报、市场占有率、资产净收益等企业的长期目标上。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开始推行了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期股和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激励工资以特定的工资方式影响员工将来的行为,而绩效工资则侧重于对过去突出业绩的认可;激励工资制度在实际业绩达到之前就已经确定,激励工资是一次性付出,对劳动成本也没有永久的影响,员工业绩下降时,激励工资也会自动下降。而绩效工资通常是基本工资的辅助形式,它是对基本工资持久性的补充和增加。 8、员工福利保险 企业员工非货币收益也对员工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力。它具体包括各种名义的赞扬、表彰和嘉奖,职业安全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创新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成功地接受新的挑战,与才华出众的同事一起工作的自我满足感。 二、薪酬战略 1、薪酬战略的含义: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就是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的薪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2、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 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总方向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不同的经营战略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制度,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有不同的薪酬制度体系相配合。 创新战略强调冒险,其方式是不再过多地重视评价和衡量各种技能和岗位,而是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在新的生产流程中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买产品之间的时间差。 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强调少用人,多办事,其方式是减低成本、鼓励提高生产率、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 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强调取悦顾客,按照顾客满意度支付员工的工资。 3、薪酬战略的目标: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工商管理09-1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对员工报酬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等进行确定、调整和分配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和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近年来薪酬管理发展迅速许,如多西方公司在薪酬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等;摩托罗拉以及其他许多大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及员工业绩制定和实施了动态薪酬制度,实施动态工资调节机制等;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发展和强化,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当信息不对称时对激励机制的选择问题,得出了不同风险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二是团队生产中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三是多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四是企业组织激励研究;五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分析等。 (一)薪酬理论理论及其发展 随着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薪酬管理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主要有威廉·配第的“维持生存理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庇古德“集体谈判理论”以及效率薪酬理论等。近现代的西方企业管理者建立了一套有效激励的理论,了解和促进员工从事劳动的内在动机,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研究的侧重与行为关系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型三大理论类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一个从最基本需要到高等级的需要所构成的有序等级链。当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高级需要就会变得富有激励性,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该理论使企业能够了解和发现员工的心理活动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中期,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员工的行为会受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是对员工的不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后者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三,成就需要理论。对照需要层次论与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着重研究了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三种需要排列层次和所占比重因人而异同,而且这些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使管理者注意,对具有不同类型高层次需要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要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培养和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找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的重要概念,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中价值观念往往有差异的缘故,很难找到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激励需要层次。因此,内容型激励的研究结果至今缺乏结论性的支持。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目标设置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后来他通过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文化等因素,均会对目标的作用产生影响。目标设置理论说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有难度但可以实现的目标会带来高绩效,而且反馈较没有反馈更能提高

薪资管理操作手册完整版

薪资管理操作手册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铁十九局集团 综合信息化系统操作手册 薪资管理操作手册 中铁十九局集团信息化实施小组 目录

第1章概述 薪资福利管理简介 薪资福利管理是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薪资福利管理系统致力与帮助用户建立兼具保健与激励功能的竞争性薪酬体系。包括从职位评价,企业内外薪酬市场调查,以及基于特定开发目的的薪资与福利项目的设置,到薪资结构及薪资制度的选择、企业薪资水平及构成水平分析、人力成本分析、方便灵活的工资计算、统计发放及报表查询等内容。 目前,本系统主要实现了薪资制度的设计、薪资计算与发放管理。以及简要的福利项目日常管理、薪资数据的统计汇总管理等。薪资福利管理模块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系统登陆 步骤:在登陆HR系统以后,双击导航栏“人力资源/薪资福利管理”下的任一功能节点,系统即可直接登陆到薪资福利管理模块中。如下图所示: 第2章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用于确定企业的薪资福利管理的基本制度,选择设置一些基础参数,某些参数一旦设置,在整个薪资福利模块使用期间是不能进行调整的。因此建议您在进行初始化之前详细了解各参数的管理意义,结合企业的管理需要和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选择。 在系统初始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1、薪资制选择:在多组织情况下,选择使用独立薪资制度还是统一薪资制度。 2、会计期设置:会计期即工资发放期间,为了与财务系统的集成,这里使用会计期的概念。 3、银行设置:主要用于工资银行代发时的相关报盘数据引用。 4、币种设置:对于有外籍员工的企业,或外资、合资企业使用本系统时,需要用外币发工资时,需要设置币种。系统允许对不同的员工使用不同的币种发放工资。 5、工作周设置:与会计期概念相似,如果您需要按周计薪,可以设置第一个会计期间的工作周个数及顺序。各会计期可以有不同个数的工作周,对于不发薪资的工作周,可以跳过。 6、基础参数设置:这里包括许多内容,部分参数一旦设置则不允许修改。 7、初始化确认:确定启用会计期,即开始发薪的会计期。一旦确认后,在基础参数中相关设置不允许修改。 初始设置 2.1.1银行设置 主要用于工资银行代发时的相关报盘数据引用

薪酬管理重点知识

薪酬;指雇员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 战略性薪酬管理:实际上是看待薪酬管理职能的一整套崭新的理念其核心是作出一系列战略性薪酬决策。 薪酬评价要素;企业确定员工薪酬总额的依据,它决定着薪酬的导向。 内部公平性原理;薪酬制度的设计或合适的工资水平的设定要适合工作或职位的内在价值。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职位评价方法,它根据总体上界定的职位的相对价值或者职位对于组织成功所作出的贡献来将职位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列。 分类法;是一种将各种职位放人事先确定好的不同职位等级之中的一种职位评价方法。 要素比较法;通过多次选择报酬要素,并据之分别对职位进行多次排序的一种量化的职位评价技术。 薪酬外部竞争性;一家企业的薪酬水平高低并由此产生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小。薪酬水平;具有竞争性的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组织的相同或相似部门或职位之间薪酬关系。薪酬调查;是一个搜集和判断关于其他雇主支付给员工的薪酬信息的系统性过程。 绩效奖励计划;员工的薪酬随着个人、团队或组织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薪酬设计。 职位薪酬体系; 首先对职位本身的坚持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这种评价的结果赋予承担这一职位的人与该职位的价值相当的薪资这样一种基本薪酬决定制度。 职位评价; 系统地确定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从而为组织建立一个职位等级结构的过程。 技能薪酬体系; 是指组织根据一个人所掌握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支付基本薪酬的一种报酬制度。 深度技能:即通过在一个范围较为明确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技术或专业领域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广度技能:往往要求员工在从事工作时,需要运用其上游、下游或者同级职位上所要求的多种一般性技能。 绩效加薪; 是将基本薪酬的增加与员工在某种绩效评价体系中所获得的评价等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绩效奖励计划 薪酬变动范围;是指在某一薪酬等级内部允许薪酬变动的最大幅度。 薪酬计划;管理者在薪酬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成本开支方面的权衡和取舍。 薪资结构是对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的职位或者技能之间的工资所作的安排。 1,总薪酬包括哪三部分主要内容?各自有什么特点?总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1)基本薪酬是一位员工从企业那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性报酬,它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往往是确定可变薪酬的一个主要依据。2)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实行可变薪酬的目的是在绩效绩效与薪酬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而这种业绩既可以是员工个人的业绩,也可以是企业中某一业务单位、员工群体、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业绩。由于在绩效与薪酬之间建立起了这种直接的联系,因此,可变薪酬对于员工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对于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有助于企业强化员工个人、员工全体乃至公司全体员工的优秀绩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量、改善质量以及增加收益等多种目的。3)员工福利或服务不是以员工为企业工作的时间为计算单位的。它一般包括非工作时间付薪、向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的服务、健康及医疗保健、人寿保险以及法定和企业补充养老金等。 2薪酬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哪些是薪酬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决策?答:社会经济背景的变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复习笔记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 第一章 1、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名词解释) 2、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的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名词解释) 3、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名词解释) 4、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支付的。(名词解释) 5、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别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名词解释) 6、一、企业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单选) 7、在国有企业,初次分配是在劳动者、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 8、二、非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单选) 9、再分配有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和银行信贷等多种途径。 10、工资除了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一些其他意义上的概念,如工资是一种心理概念,因为工资是个人与企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工资是一种社会概念,因为工资在企业内和社会上,是一种必位的象征;工资是一种政治概念,因为企业、工会、群体和雇员出人阔都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工资;工资是一种公平概念,所谓公平,就是分配的公整——也就是报酬应与贡献成比例;工资是一种多学科概念,因为工资可分别由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11、工资的职能:分配职能和经济职能 12、工资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一)、工资的强制性,(二)、工资的激励性,(三)、工资的调节性。 13、工资问题的重要性: 一、工资是劳动者维持生活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再生产。 二、工资关系到产品的价格、产品竞争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三、工资直接关系到就业水平。 四、工资是现代社会中劳资之间或者说劳动者与出资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 是处理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相互之间利益难以回避的问题。 五、合理的工资是决定合理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六、工资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聪明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论述) 第二章 1、工资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提出的。被公认为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作的最令人满足的解释。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4、集体交涉理论,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迄今为止可能是作出最好解释的一种理论。 5、现代市场工资理论研究上的里程碑是边际生产率论、均衡工资论和集体交涉论。 第四章 1、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基尼系数,是一条45°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同整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比。(A单)

食堂管理人员理论试题

食堂管理人员理论试题 姓名:单位名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面不属于生物性危害的是()。 A、细菌 B、四季豆 C、病毒 D、寄生虫 2、下面不是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A、营养 B、时间 C、碱度 D、酸度 3、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是()。 A、四季豆 B、土豆 C、猪肉 D、武昌鱼 4、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 A、罐头食品 B、发酵食品 C、海产品 D、副食品 5、大多数细菌适合生长繁殖温度(及危险温度带)是()。 A、-18℃-30℃ B、25℃-70℃ C、5℃-60℃ D、80℃ 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是() A、1-4月份 B、5-10月份 C、10-12月份D一年四季 7、从业人员手部有破损、化脓、伤口处最可能携带()。 A、沙门菌 B、破伤风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肉毒杆菌 8、各种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记录应至少保存:()。 A、半年以上 B、一年以上 C、二年以上 D、三个月以上 9、餐饮单位在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采取下列哪种保护措施是正确的() A、做好厨房的卫生清洁工作,等政府监管部门前来检查 B、保留造成事故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原材料、工具、现场等。 C、照常营业 D、以上都对 1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餐饮单位离开粪坑、污水池、垃圾站等污染源的距离应在()米以上。 A、10 B、20 C、25 D、30 1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凉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平方米。 A、5 B、6 C、8 D、10 12、餐饮具和工用具的消毒方法应首选()。 A、消毒柜 B、消毒液 C、紫外线 D、蒸煮 1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推荐的煮沸消毒的方法是()。 A、煮沸后即可 B、煮沸后保持5分钟以上 C、煮沸后保持10分钟以上 D、以上都对 14、预防虫害侵入的措施包括() A、清除虫害的藏身地点 B、断绝虫害的食物来源 C、移动长期放置的货物和设备 D、以上都对

薪酬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一节薪酬调查 第一单元薪酬市场调查 一、知识要求 (一)薪酬市场调查的概念、种类、作用 1、概念: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2、种类: 从调查方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 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看,可分为政府、行业、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咨询公司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 从调查的组织者看,分为商业性、专业性、政府薪酬调查; 从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看,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3、作用: 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 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趋势。 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岗位评价、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关系(论述题可写上的点) 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外部公平-薪酬水平) 1)为了保证工资具有竞争性原则,达到外部薪酬水平,公司展开薪酬的市场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要素之一; 2)为了保证内部公平性原则,确认工资等级,需要进行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要素之一; 3)为了体现个人公平原则,确保绩效工资公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资历能力进行业绩考评,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之一,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行薪酬制度总体设计。 二、能力要求:薪酬调查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1、确定调查目的:首先应当明确调查的目的的要求和调查结果的用途,调查结果可以为以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 2、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的企业——>确定调查的岗位——>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确定调查的时间段。 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时,一定要坚持可比性原则。 可供调查时选择的几类企业: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其他行业中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业;与本企业雇佣同一类的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的企业;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确定被调查岗位时,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即选择被调查岗位时,应注重岗位之间在时间和空间多个维度上的可比性。选择确定被调查的岗位,应在工作性质、难易复杂程度、岗位职责、工作权限、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劳动强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工资与工资总额 P3 名词解释 工资定义: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P4 名词解释 1,货币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2,实际工资: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3,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工资劳动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4,绝对工资水平:是指某一区域内职工群体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它间接地决定了工资总额水平,即从宏观角度考察的职工工资在国民生产总会中的份额,或从微观角度考察职工工资在企业新创造价值中的份额。 5,相对工资水平:即工资差别,或工资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不同类别的劳动者之间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 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P6 多选或者简答 1,工资总额的组成:1,工资、2,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津贴和补贴: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具体有: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野外工作津贴、林区津贴等。P7略 2)保健性津贴,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职工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具体有:工龄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等。 5)其他津贴:具体有:略P7 P9 选择 1,薪酬的四种形式:1,基本工资、2,绩效工资、3,激励工资、4,福利和服务。 2,构成总薪酬的形式除了以上四种形式外,还包括非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包括:赞扬与地位、雇佣安全、挑战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可能还包括成功地接受新挑战以及与有才华的同事一起工作的自我满足感。 P11 选择 工资管理职位的职责是: 1,制定和实施人工费用的使用计划。

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 概述 1.1 项目名称及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工资管理系统 1.1.2 开发背景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人员的增多,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不再适合公司发展的需要 所以引进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方便的管理,这样有诸多好处,各层管理人员可以 对企业众多的员工信息进行动态的管理,例如基本资料的修改,添加,删除,查询等。有利于减少错误,减轻人事部门的任务,提高效率,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企业成本。 1.2 文档说明 1.2.1 员工:每个员工有个用户名和密码,能够方便的按照某种关键字对自己的工资进行查询。 1.2.2 系统管理员:有唯一用户名和密码,完成对员工资料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对系统的维护,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数据导出

1.2.3 上级主管部门:员工信息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汇总及打印,打印员工信息,工资发放报表,工资历史报表,奖惩报表 设定工资年龄,岗位工资,奖金及违纪扣罚款,个人所得税 1.3 功能概述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和动作过程中, 往往需要对企业员工的工资进行管理,企业的工资管理活动中都包含了以下几项功能: 1.3.1 员工信息管理: 实现对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操作,包括员工基本数据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功能; 1.3.2 工资管理: 完成对基础数据设定(如工龄工资、岗位工资、所得税率等),工资统计、发放,打印工资条,及员工奖励和惩罚; 1.3.3 工资查询: 可根据条件查询员工历史工资数据(如按月份查询、按姓名查询、按部门查询等); 1.3.4 汇总打印: 提供报表打印输出功能,可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员工信息、工资发放报表、工资历史报表、员工奖励和员工惩罚报表; 1.3.5 系统维护: 可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并可实现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1.3.6 管理员设置: 实现系统用户及密码的设置操作,可以增加和删除系统用户(仅系统管理员才有权限),对系统当前用户修改密码。

管理知识考试题库完整

管理知识考试题库 以下试题的难易程度用“★”的来表示,其中“★”数量越多表示试题难度越大,共100题。 一、填空题 ★1、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 ★2、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 ★3、企业的管理层可分为,和。(高层中层基层) ★4、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班组) ★5、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 (班组长) ★★6、是最基本的管理者。(执行层) ★★7、作为一个班组长,管理员工性格不相同,应该作到“两容”:,。(容人容事) ★★8、是班组长作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监督与控制) ★★9、班组的管理原则:。(管理无小事) ★★10、是指个体愿望遭受到阻碍之后所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 (挫折) ★★★11、群体心理的特点:,。(直接性感染性) ★★★12、影响沟通的障碍:,。 (语言障碍组织结构不合理) ★★★13、与员工沟通提倡“四解”:,,,。 (了解理解谅解和解) ★★★14、监督与检查主要遵循一般与关键相结合、平时与抽查相结合的原则,防止中途效应,出现、、的现象。 (开始轰中间松最后空) ★★★15、班组长的权利:,,。 (奖励权惩罚权法定权) ★★★16、提高影响力靠:,,。 (力服才服德服) ★★★17、受挫折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 (客观原因个人内因) ★★★18、在企业中,从纵向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经营管理执行) ★★★19、是最更本性的任务。(使命) ★★★20、执行规章制度时应遵循的原则:,。 (先严后宽对事不对人)

★★★21、“四全”安全管理中的“四全”是指、、、。(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 ★★★★22、管理层的技能主要有三类要求:、、。 (见识人情技术) ★★★★23、中国传统思想对管理者的要求是、、。 (德法术) ★★★★24、征求部署意见的两个原则:,。 (独立性原则排斥性原则) ★★★★25、改变计划的原则:、。 (积极原则慎重原则) ★★★★26、流程再造分为四个方面:,,,。 (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27、企业安全管理的手段有:手段;___手段; 手段;___手段等。(行政法制经济文化) ★★★★28、国外有的专家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称之为形象轮廓,分别是:,,,。 (冒险型同情型表达型技术型) 二、判断题 ★1、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2、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既是生产者,又是组织领导者。(√) ★3、科学管理仅适用于工业企业。(×) ★4、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功能。(√) ★5、为适应变化的情况,在运用管理原则时必须具有灵活性。(√) ★6、部门经理属于高层管理人员。(×) ★7、非盈利组织中的管理技能不需要非常出色。(×) ★8、管理自从有了人类集体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9、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之一。(√) ★★10、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11、管理人员通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 ★★12、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能称为管理人员。(√) ★★13、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对工人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 ★★14、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15、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后,管理人员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通过领导职能,激励和管理员工。(×) ★★16、在马克思所述的管理二重性论述中,指挥劳动体现了管理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