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而重新修订。本指南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重度哮喘

(一)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度哮喘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种为第4级治疗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则会失去控制;另一种情况为第4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5级治疗。前一种情况称作为单纯重度哮喘,后一种情况称作为重度难治性哮喘(severe refractory asthma)。

重度哮喘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早发过敏性哮喘;

(2)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

(4)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

(5)肥胖相关性哮喘。

(二)评估

1. 明确哮喘诊断:大多数哮喘患者通过典型的病史即可做出诊断,但重度哮喘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往往缺乏典型哮喘的特征性,容易与

其他类似哮喘的疾病相混淆。

2. 明确是否属于重度哮喘:哮喘控制的标准应按照GINA的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以下几点为重度哮喘未控制的常见特征:(1)症状控制差:ACT≤19,或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le,ACQ)大于1.5,或符合GINA定义的未控制;

(2)频繁急性发作:前一年需要2次或以上连续使用全身性激素(每次3 d以上);

(3)严重急性发作:前一年至少1次住院、进入ICU或需要机械通气;

(4)持续性气流受限:尽管给予充分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仍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80%,FEV1/FVC<正常值下限);

(5)高剂量ICS或全身性激素(或其他生物制剂)可以维持控制,但只要激素减量哮喘就会加重。

3. 明确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重度哮喘多存在影响哮喘控制的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在评估这些因素之前,首先应当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和吸入技术。

与重度哮喘有关的共患疾病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声带功能不全(可诱发喉部阻塞)、焦虑和抑郁、或持续接触变应原等。而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及大气污染也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

4. 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哮喘的临床表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哮喘表型的定义,但识别哮喘临床表型的一些特征,将有助于预测患者不同的自然病史,选择生物靶向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的哮喘临床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处理

1. 教育和管理:依从性差、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遵照哮喘行动计划规范用药,掌握正确的吸药技术,并自我监测病情。

2. 去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共患疾病:过敏原持续暴露、社会心理因素及合并症的存在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治疗重度哮喘,首先要识别诱发因素,并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及各种触发因素。对于存在心理因素、严重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3. 药物治疗:可用于重度哮喘治疗的药物包括ICS及OCS、LABA、LTRA、LAMA、缓释茶碱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重度哮喘通常需要使用大剂量ICS,如:每日二丙酸倍氯米松>1 000 μg(标准颗粒HFA)或>400 μg(超细颗粒HFA)、布地奈德>800 μg(DPI)、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DPI)。对于大剂量ICS维持治疗再联合其他控制药物仍未控制者,或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建议加用OCS作为维持用药,推荐初始剂量:泼尼松片每日0.5~0.8 mg/kg体重,当哮喘症状控制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OCS剂量,并确定最低维持剂量(一般≤10 mg/d)长期口服治疗。

LABA、LTRA、LAMA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生物靶向药物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重度哮喘新的治疗药物,目前可以在临床应用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药物。

(1)抗IgE单克隆抗体:该药能够特异性地与IgE的FcεRI位点结合,从而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靶细胞结合,抑制IgE 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GINA推荐抗IgE单克隆抗体作为哮喘的第5级治疗药物之一,即经过吸入大剂量ICS,并联合LABA、LAMA等其他控制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且血清总IgE水平增高的重度过敏性哮喘。其治疗剂量及使用频率计算需基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公斤体重,根据计量表计算出相应的给药剂量,每次皮下注射75~600 mg,每2~4周给药一次。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的起效时间目前没有较肯定的证据,一般至少使用12~16周后再评估其疗效。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可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OCS和急救用药,降低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率(证据等级A)。抗IgE单克隆抗体使用的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头痛、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但也有个别报道注射后出现严重

过敏反应,因此该药应在具备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注射,注射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培训。

(2)抗IL-5单克隆抗体治疗:抗IL-5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IL-5的作用,抑制体内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研究结果显示,抗IL-5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近50%的急性发作,减少约1/3的急诊或住院率,减少口服激素剂量,改善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等。已上市的产品有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等。GINA推荐抗IL-5单克隆抗体作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300/μl的重度哮喘患者的第5级治疗药物之一。

(3)抗IL-5受体(IL-5R)的单克隆抗体:如贝那利单抗(benralizumab)。抗IL-5R单克隆抗体直接作用于嗜酸粒细胞表面的IL-5Rα,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直接快速地清除嗜酸粒细胞。研究结果表明贝那利单抗用于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显著减少口服激素的剂量。GINA 指南指出,对于使用第4级、第5级方案治疗,哮喘仍然不能控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300/μl的重症哮喘患者,推荐使用抗IL-5单克隆抗体和抗IL-5R单克隆抗体治疗(证据级别C)。ERS/ATS难治性哮喘指南推荐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50/μl,以往有哮喘发作的重症哮喘患者即可以使用抗IL-5单克隆抗体和抗IL-5R单克隆抗体治疗(证据级别C)。

(4)抗IL-4R单克隆抗体:如Dupilumab,该药与IL-4R结合,能抑制IL-4R与IL-4和IL-13结合,阻断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抑制气道炎症,减少嗜酸粒细胞。该药治疗后可以减少口服激素用量,减少急性发作,改善症状和肺功能。ERS/ATS难治性哮喘指南推荐抗IL-4R单克隆抗体用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50/μl或FeNO>25 ppb的重度哮喘治疗(证据级别C)。

(5)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2019年颁布了新的难治性哮喘诊治指南,在第5级的成人哮喘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哮喘症状仍然不能控制,有条件的推荐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如口服阿奇霉素250~500 mg/d,每周3次,治疗26~48周,可以减少哮喘急性发作。但长期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可以有腹泻、QT

间期延长、听力减退等不良反应。该药治疗一年以上对哮喘的获益和风险还缺乏临床研究。

4.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这是一项在支气管镜下进行的非药物治疗技术,能够减少气道平滑肌的数量、降低ASM收缩力、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药物的使用。其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其远期疗效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对于已经规范使用了GINA第4级或第5级治疗方案半年或更长时间治疗后,仍然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或者已经规范使用GINA第4级或第5级治疗方案后,虽然可以维持哮喘控制,但在降级治疗中(尤其是口服激素减量时)反复失去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BT的治疗。此项操作需在有资质的医院开展,同时需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E精进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投稿、合作与联络微信:dengyl2401。推荐好物(点击标题):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 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

2020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完整版)

2020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只要把握好急慢分治和转诊指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是哮喘防治的最佳平台。本建议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研究数据及管理指南,就儿童哮喘临床诊治策略发表更加具体的认识和解读,并对临床实践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要求和方案。 儿童哮喘的早期筛查 1.儿童哮喘的诊断 (1)目前诊断哮喘的主要线索是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其中又以反复多次的喘息作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并不是完全依靠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查; (2)哮喘诊断的关键线索是喘息发作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以及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或口服)或抗哮喘药物的治疗有效性; (3)过去1年中喘息≥3次,或在过去的2~3年中平均每年喘息≥2次,其中至少有1次因为喘息发作需要急诊/吸氧/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可作为哮喘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4)哮喘急性发作时应有典型的哮鸣音体征,由不同医院、不同医师记录到相同的体征时价值最大; (5)超过4周以上的持续性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

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虽不伴有喘息,也需要考虑为哮喘症状之一; (6)患儿存在特应性皮炎和/或过敏性鼻炎,以及一级亲属存在过敏性疾病,这些哮喘的高危因素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7)由于哮喘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需要与其他喘息性疾病相鉴别,尤其对于1岁之内的婴儿诊断哮喘时,需要十分慎重; (8)当通过现有的信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需通过试验性治疗2~3个月,根据治疗后以及停药后反应,进行整体评价;如果“治疗有效,停药复发”,也支持哮喘的诊断。 2.关于哮喘的早期诊断策略(1)6岁及以上儿童哮喘诊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诊断哮喘的首要线索,症状包括暴露于各种刺激所诱发的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或胸闷,刺激包括呼吸道感染、刺激物(寒冷、烟草烟雾)、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皮毛)、运动,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出现症状,同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2)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 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反复咳喘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表现,也可由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气道发育异常所引起,通常该年龄段儿童难以配合肺功能检查来获取“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临床上主要依据喘息症状、发作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来评估患儿是否需要启动长期的抗哮喘药物规范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 1. C-ACT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 增加绝对值>200ml];(3)最大呼气流量(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见附录1、2、3。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支气管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 周以上。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估,见表2。 [哮喘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1.尽快控制哮喘症状至最轻,乃至无任何症状,包括夜间无症状。 2.使哮喘发作次数减至最少,甚至不发作。 3.B2 激动剂用量减至最少,乃至不用。 4.所用药物副作用最小,乃至没有。 5.活动不受任何限制,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二、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患者平素病情轻重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见表3,之后还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三、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表4) 四、说明1.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演变迅速,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认真监测肺功能指标(FEV1 或PEF)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便准确判断疗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出现并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哮喘发作及并发症。2.用药方法:过去多通过口服、注射方式给药。由于吸入用药可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因所需药物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故应大力提倡。医护人员应训练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吸入技术,以期发挥更大的药效。定量雾化吸入器(MDI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部分体弱或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难以正确吸入,对此可应用各种类型的储雾器(spacer),使MDI 释出的药雾暂时停留于储雾器内,然后患者从容地吸入药雾。采用碟式或干粉吸入器更易为患者掌握,且可避免MDI 中所含氟利昂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此外亦可应用空气压缩机(或高流量氧气)通过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进行吸入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或无法正确使用MDI 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也可通过呼吸机上的雾化吸入装置进行吸入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完 整版) 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免疫和神经等方面。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原、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病毒感染等。在儿童中,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3.诊断标准 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根据指南,儿童哮喘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2)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 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二、常见疾病鉴别 哮喘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时相似,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常见的需与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以确保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 三、诊断和监测指标评估 哮喘的诊断和监测需要依靠客观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用的指标包括峰流速、呼气峰流率、

肺功能试验、气道炎症标志物等。在评估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四、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 部分儿童哮喘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或治疗效果不佳而被归为难治性或重症哮喘。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包括确定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应用生物制剂等。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五、哮喘分级治疗方案 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用的分级标准包括GINA和NHLBI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六、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 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是哮喘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医生应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应加强患儿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培养其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国际学术界制定了一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家族史和肺功能检查。根据指南的建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加重。同时,儿童有家族史、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的情况下,也应高度怀疑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峰流速测定和肺泡一秒容积测定。 二、治疗 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情轻重,治疗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1. 控制治疗 控制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治疗策略,旨在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常用的控制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ICS是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对于需要更强

效治疗的患儿,可以考虑联合应用ICS和LABA或LTRA。 2. 急性发作治疗 急性发作治疗是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和口服糖皮质激素(OCS)。SABA是急性发作治疗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OCS主要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三、预防和控制 除了药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控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致敏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室内灰尘、花粉、宠物毛发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和更换床上用品。 2.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呼吸系统功能。 3. 健康饮食:保证均衡营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辛辣刺激食物。 4. 定期随访:定期复诊,根据儿童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评估疗效。 总结起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0》提供了全面的诊断和

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重度哮喘急救,看2020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而重新修订。本指南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重度哮喘 (一)定义 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度哮喘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种为第4级治疗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则会失去控制;另一种情况为第4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5级治疗。前一种情况称作为单纯重度哮喘,后一种情况称作为重度难治性哮喘(severe refractory asthma)。 重度哮喘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早发过敏性哮喘; (2)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 (4)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 (5)肥胖相关性哮喘。 (二)评估 1. 明确哮喘诊断:大多数哮喘患者通过典型的病史即可做出诊断,但重度哮喘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往往缺乏典型哮喘的特征性,容易与

其他类似哮喘的疾病相混淆。 2. 明确是否属于重度哮喘:哮喘控制的标准应按照GINA的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以下几点为重度哮喘未控制的常见特征:(1)症状控制差:ACT≤19,或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le,ACQ)大于1.5,或符合GINA定义的未控制; (2)频繁急性发作:前一年需要2次或以上连续使用全身性激素(每次3 d以上); (3)严重急性发作:前一年至少1次住院、进入ICU或需要机械通气; (4)持续性气流受限:尽管给予充分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仍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80%,FEV1/FVC<正常值下限); (5)高剂量ICS或全身性激素(或其他生物制剂)可以维持控制,但只要激素减量哮喘就会加重。 3. 明确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重度哮喘多存在影响哮喘控制的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在评估这些因素之前,首先应当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和吸入技术。 与重度哮喘有关的共患疾病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声带功能不全(可诱发喉部阻塞)、焦虑和抑郁、或持续接触变应原等。而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及大气污染也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 4. 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哮喘的临床表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哮喘表型的定义,但识别哮喘临床表型的一些特征,将有助于预测患者不同的自然病史,选择生物靶向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的哮喘临床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区分哮喘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处理 1. 教育和管理:依从性差、吸入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遵照哮喘行动计划规范用药,掌握正确的吸药技术,并自我监测病情。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阅读提示: 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见阶梯治疗方案) 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 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 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 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 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 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 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 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

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 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 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 01 哮喘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一)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 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1];(3)最大呼气流量(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5、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 )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 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三)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为三个部分。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引言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 健康。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管理支气管哮喘,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 有关。哮喘的特点是支气管通畅度下降,痉挛增强,黏液分泌增加, 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哮喘的发作通常与过敏原、感染、气候变 化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3. 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症状。在发作期,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 4. 诊断哮喘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肺功 能测试及变应原检测等信息。对于哮喘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治疗 5.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 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白细胞介素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生活方式调节、 运动训练等。 预后 6.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以良好控制病情,生活 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难 治性哮喘。 结语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医生需 要共同努力,合理规划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 能力。本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权威的治疗建议,有助于改 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0[G]. 2.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9,42(8):548-597.

2020版: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受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哮喘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例哮喘患者[1]。 长期以来,哮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多发的疾病。一项在美国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哮喘发病率并不低于年轻人[2],并且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3,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的数量必然增长。尽管老年人哮喘具有与年轻哮喘患者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开始退化,免疫功能和生理机能下降,多合并其他疾病,老年人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青壮年[5],哮喘管理更为复杂[6]。因而,需要建立适合老年人哮喘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 目前关于老年人哮喘的研究和文献资料较少。但在近3~5年间,随着认知和关注程度的提高,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资料,将有助于描绘出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应诊疗建议。因此,本共识基于目前的循证证据结合临床诊疗经验,旨在为相关领域专家和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性文件,以适应当今老年人哮喘防治工作的需要。 一、定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主要特征为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1]。老年人哮喘特指65岁及以上的哮喘患者,与美国胸科学会等国外学会定义是一致的[7,8]。 二、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为4%~15%[3,9,10,11]。2010至2012年我国哮喘患病及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CARE)研究数据表明,>14岁人群哮喘总体患病率为1.2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1~70岁人群哮喘患病率为2.26%,≥71岁人群患病率为3.10%[12]。北京地区哮喘患病率及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与之相似,≥71岁人群患病率最高[13]。2012至2015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研究)数据表明,我国≥20岁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且哮喘患病率亦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60~69岁人群哮喘患病率为6.0%,≥70岁人群患病率达7.4%[14]。与我国的研究数据相似,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的哮喘监测数据显示,美国哮喘患病率以每年1.5%比例增长,其中≥65岁老年人哮喘患病率增加最多,从2001年的6.0%增至2010年的8.1%[8,15]。尽管老年人哮喘已引起重视,但常存在诊断不足,导致老年人哮喘患病率仍可能被低估[16,17,18,19]。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65岁人口数量将增加近3倍,高达15亿[20],老年人哮喘患者的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老年人哮喘还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患者对疾病认知、自我管理水平和哮喘控制水平差等特点,导致重症哮喘的比例及死亡率较高[12,13,14,15,21]。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国内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2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2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2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

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

2020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国内成人哮喘问卷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率已达4.2%,远超以往预估值。据此推测,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预期水平。当前我国儿科哮喘的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早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广大医师及卫生管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基础上,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儿童哮喘提供帮助。本建议重点列出了需与儿童哮喘鉴别的常见疾病特点;对指南中哮喘诊断和监测的客观指标评估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增加了难治性和重症哮喘的诊治流程;以列表的形式细化了哮喘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降级治疗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强调了医患沟通和患儿教育的重要性。真诚希望广大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多积累经验,针对本建议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为未来编写出更适用于我国临床实践特点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提供参考,共同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一、概述 1.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启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及气道重塑。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表1)。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要进一步关注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2.5对儿童呼吸健康的多重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儿童症状,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住院风险。有研究指出,全球13%儿童哮喘的发生可能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有关。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儿童哮喘和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表1 影响儿童哮喘发生、发展和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影响结果 存在个人过敏史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存在哮喘家族史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存在特应性皮炎和(或)过敏性鼻炎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有喘息史,IgE水平升高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于治疗期间时,应根据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2. 3.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当患者出现急性 发作期时,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3. 三、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 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2.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见表4. 3.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见表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 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诊断标准者可 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

2024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终稿

2024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终稿 引言: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及 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为儿童支气 管哮喘的防治提供全面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诊断: 1.根据儿童的家族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测等方法,综合评 估和判断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 2.初次发作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作触发因素、症状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 治疗: 1.药物治疗: a.必要时使用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进行急性发作的缓解。 b.持续使用系统性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维持哮喘控制。 c.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适当调整ICS剂量。 d.对于未能控制的重度哮喘患儿可以考虑使用长效β2-肾上腺素激 动剂(LABA)。 e.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2.教育指导:

a.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预防、早期识别和急救等。 b.指导合理使用药物,正确使用吸入器等器械。 c.促进患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哮喘发作。 预防: 1.避免接触致敏原: a.避免室内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b.避免接触室内外过敏源,如宠物、花粉、尘螨等。 c.避免过度刺激性气味,如烟雾、香水等。 2.注重饮食和营养: a.增加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b.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 3.增加体育锻炼: a.每天适量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b.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指导,包括药物治疗、教育指导和预防措施等。遵循指南的建议,能够帮助患儿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并提高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指南

支气管哮喘指南 【篇一:支气管哮喘指南】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喘憋,气短;慢阻肺病人喘息、气短;脑卒中后病人咳痰无力,经常性肺炎住院治疗患者; 【篇二:支气管哮喘指南】 ocs 治疗: 对saba 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龙0.5〜1 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全身激素口服5〜7天。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 雾化吸入激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其疗效优于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减少需要住院治疗率和ocs的使用[93](证据等级c)。有研究显示成人雾化激素改善pef 较全身激素快,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选择[94]。对全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患者应给予激素雾化溶液治疗。但雾化ics 与ocs 比较费用更贵。经以上处理后,需要严密观察和评估病情,当病情持续恶化可收入院治疗。病情好转、稳定者可以回家继续治疗。急性发作缓解后,应该积极地寻找导致急性发作的原因,检查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重新评估和调整控制治疗方案。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上介绍的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方法进行自我处理;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1、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1)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首选吸入saba 治疗。给药方式可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雾器给药,或使用saba 的雾化溶液经喷射雾化装置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的作用相似。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 分钟)或连续雾化 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小时1 次)。吸入型saba 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较口服和静脉给药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短效抗胆碱能药物仅推荐用于急性重度哮喘或经saba 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重度患者还可以联合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治疗。一般氨茶碱每日剂量不超过0.8g。不推荐静脉推注氨茶碱。伴有过敏性休克和血管性水肿的哮喘可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但不推荐常规使用。(2)全身激素的应用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 素,特别是对saba 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使用ocs 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ocs 吸收好,起效时间与静脉给药疗效相近。所以,推荐中重度急性加重首选口服给药。推荐用法:泼尼松龙0.5〜1.0mg/kg

支气管哮喘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哮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以老年人和小孩子为发 病群体,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患者很有可能会在发病的过程中失去生命。那么, 哮喘病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如何治疗?等等。下面就来一一了解一下吧。 哮喘病的特征是什么?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肿胀和狭窄为特征的疾病,会产生过量的粘液,这会引起患者咳嗽、 呼吸困难和喘息。哮喘对某些患者来说可能是有轻微的不便,而对其他患者来说,通常会出 现致命的哮喘发作情况。原因就是部分患者和其他患者的哮喘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的结合可能是导致哮喘的重要原因。 1、哮喘的特征: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除了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长期咳嗽、咳痰)外;还伴有明显的喘息表现,多半在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加重。通常发病在寒冷季节,以中老 年人居多。这种病如果控制不好,在晚期往往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 2、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性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出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如果出现了支气管哮喘会表现出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进而导致患者朋友喘息反复、呼 吸急促,还有剧烈咳嗽、胸闷等症状。大多数是在年幼或青年时发病,一般来说,在春秋季 或遇寒时发作。哮喘发作时来去较快,且以呼气性困难为特点;哮喘停止后如同正常人一样。但如反复发作,不能缓解,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这是哮喘的特征。 3、心源性哮喘是哮喘常见的一种临床特征,普遍情况下患者都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或高血压病,都会出现左心衰竭,以及造成肺部瘀血、气体交换障碍等,这些病 症都会使患者发生哮喘。这种喘息通常发生在夜间,多在睡熟1、2小时后突然发生,主要 表现为呼吸困难。患者常常因胸闷气憋而被突然惊醒,被迫坐起喘气、咳嗽。多数患者在坐 起来后,喘息就出现减轻,这个过程就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哮喘有哪些危害? 1、下呼吸道感染 据临床数据统计,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是由于上呼吸道受到病毒感染而引起哮喘,对 于这一类患者应尽量改善免疫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2、死亡 由于哮喘发作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其中死亡是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因为 它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一旦发作就难以拯救。 3、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由于哮喘的发作,患者可能会发生缺氧,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发生脱水的现象,引起心脏、肝脏发生负面影响,尤其发生呼吸和肾功能不全,经常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性失衡。 4、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严重哮喘 通风不足、使用感染药物、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都是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5、气胸、纵隔气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