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学复习资料

摘录自: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陈阜《农业生态学》、李博《生态学》………… 1、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2、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指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有哪些? 生物组分----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构成。 环境组分----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4、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⑴在组成方面不仅包括无生命的成分,也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⑵在空间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⑶在时间变化方面系统中的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 ⑷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 ⑸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的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推动系统的有序状态。 5、农业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生物对自然界有哪些影响? ⑴森林的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雨量;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防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大地;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⑵淡水水域生态作用-------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各种矿物质养分,保持水体清洁和容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⑶草地生物的生态效应------牧草能改良土壤;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固定流沙。 ⑷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对土壤肥力有调节作用;对水土资源有保持作用;可以影响农田小气候;有净化环境作用。 7、什么是生物群落? 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竟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8、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⑵具有一定的结构; ⑶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⑷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⑸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⑹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⑺具有特定的群落边境特征。 9、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⑴土地的农业利用及开垦不同程度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⑵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野生生物种群产生影响; ⑶农田杂草防治中使用的除草剂可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 ⑷农田杀虫剂的使用对土壤中的节肢动物有影响,对野生飞禽有破坏作用。 10、什么是食物链?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1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简述湿地对于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

一、简述湿地对于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 一、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 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二、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 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 三、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 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四、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 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二、阐述水土保持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为迎接奥运会,在城市和,湖治理过程中,北京全面贯彻“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依靠科技创新成功治水。而奥运环境建设主要解决了水资源利用的充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奥林匹克公园水系堪称人水和谐的典范,北京市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水系建设中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循环水务的理论改变传统制和方式彻底解决了防洪排水与生态治理的矛盾。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洪利用的措施也十分创新和谐。一是下凹式绿地,以便于路面的雨水径流流入绿地。二是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装,保证雨水会回渗收集。三是使雨水渗滤净化后汇集于水池。四是水系调蓄。此调蓄系统保证5年以内的雨水都能留在水系内。五是下沉式花园中设置蓄鸿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此外,国家体育场,奥运村等项目的雨洪利用系统都十分环保。奥运水环境建设中,污水资源化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再生水厂建设也为奥运生活小区等提供了优质再生水服务,雨洪利用开拓水资源利用新途径。这些实践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水土保持可维护城市景观让城市景观变得更美丽。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

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 湿地 湿地是富饶多产的生态体系,它们提供了世界鱼类总产量的近2/3。湿地的类型繁多,包括:沼泽地、河口三角湾、泥滩、泥沼、水塘、三角洲、珊瑚礁、季节性河流、泻湖、浅海、泥炭地、湖泊、泛滥平原等等。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某些类型的湿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

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湿地 湿地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3题。1.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雨林中养分储量最大的是() A.生物B.土壤 C.枯枝落叶D.水体 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极高,每年的生物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对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极其重要。但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中,生态脆弱;雨林土壤中的养分极易流失,土壤贫瘠。 答案:1.D2.A3.C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4~6题。 ) ( .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4. A.正相关B.负相关 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解析:选B。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少,因此为负相关。5.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B.降水C.风力D.洋流 解析:选D。洋流对土壤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6.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解析:选D。土壤的侵蚀受地形、植被覆盖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时要结合各地的不同特点具体分析。 (2010年潍坊模拟)右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 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据此回答7~8题。 7.此时正值北半球()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 目录 总概论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城市生态位理论 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2)综合效益明显 (3)环保措施有效 (4)生态建设有力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3.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2)水土资源优势 (3)生态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加大执法力度 (3)强化问责机制 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 (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

(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表格表示;

总概论 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示范区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因此保护好环境,就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生态示范区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良好的环境又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那种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国外许多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此路是行不通的;反之,过分强调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和排斥经济发展,其极端代表就是“经济零增长”理论,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这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生态系统负荷力(carring capacity)是涉及用户数量和每个使用者强度的二维概念。在实践中可将有益生物种群保护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此时,种群繁殖速率最快。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容纳污染物要与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相匹配。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应该强调指出,生态系统纳污量不是无限的。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3.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生态系统在进行多种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粮食、药物、农业原料、并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形成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4.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自调控(self regulation)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生物经常不断地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生态系统调控功能主要靠反馈(feedback)来完成。反馈可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前者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而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后者则倾向于削弱和减低其作用。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不可缺少的。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保证了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生态系统也和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态系统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从而具有生态系统自身特有的整体演变规律。换言之,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具有鲜明的未来性。生态系统这一特性为预测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数十亿万年中发展起来的整体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活动已损害了生态系统健康。为此,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第二讲 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二讲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等级考内容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①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俄罗斯、加拿大。 ②热带雨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二)热带雨林的现状 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 (三)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森林大规模开发导致破坏,产生严重问题。 2.森林是重要生态系统,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湿地概述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功能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 [ 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2.湿地资源问题 (1)产生原因 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 效益下降 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降低 (3)案例——洞庭湖萎缩 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3.保护湿地 (1)必要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洞庭湖区)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 抓住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主要从对气候的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环境的美化、净化,减轻自然灾害、水土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 答: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显域环境”上的植被类型。 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2、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距离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同一气候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引起干旱程度不同,因此植被垂直带谱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在不同气候带,垂直带谱差异更大,一般来说,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恶带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3、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 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 (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5)茎花现象很常见; (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 (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4、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 5、我国的夏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我国的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一带。由于长期经济活动的影响,已基本上无原始林分布。根据现有次生林情况看,各地夏绿林以栎属落叶树为主,如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等以及还有其它落叶树如椴属、槭属、桦属、杨属等植物。 6、北方针叶林群落具有什么特点? 答:北方针叶林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其主要特征为: (1)外貌十分独特,易于其它森林区别通常由云杉属和冷杉属树种组成的,其树冠为圆锥形和尖塔形;由松属组成的,树冠为近圆形;落叶松属组成的,树冠为塔形且稀疏;(2)群落结构十分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个层次,乔木层常由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

环境生态学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环境生态学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环境生态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3、温室效应 4、酸雨 5、生态学 6、环境生态学 7、人为环境 8、纬度地带性 9、垂直地带性 10、适应 11、光化学烟雾 12、春化作用 13、热污染 14、噪声 16、叠加作用 17、拮抗作用 18、净化作用 19、生态幅 20、利比希西最小值定律 21、耐受性定律 22、贝格曼规律 28、实际出生率 29、最低死亡率 30、生态死亡率生态寿命 31、种群生理寿命 32、种群的年龄结构 33、种群的性比(性别结构) 34、生命表 36、静态生命表 37、内禀增长能力(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 39、种群的“J”型增长 40、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 growth) 41、种群的内分布型 42、阿利氏规律(Akkees law) 43、密度调节(regulation of density) 44、非密度调节 45、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iies) 46、种间相互作用 47、生态分离(ecological separation)

48、生态位(niche) 49、生态位宽度 50、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51、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52、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建群种(edificator) 55、群落外貌(physiognomy) 56、生活型(life form) 57、群落的时间格局(temporal pattern) 58、生态环境脆弱带 59、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0、群落演替 61、演替顶极 62、生态系统(ecosystem) 63、同资源种团 64、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65、次级生产(secodary production)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energy flow of ecosystem) 67、食物链(food chain) 68、食物网(food web) 69、营养级(trophic levels) 70、捕食性食物链(predatory food chain) 71、腐生性食物链(saprophogous food chain) 72、寄生性食物链(parasitic food chain) 73、林德曼效应(十分之一法则) 7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matteral cycle of ecosystem) 75、生态平衡 76、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 77、城市生态系统(urban ecosystem) 78、原生性自然资源(primary natural resources) 79、后生性自然资源(secondary natural resources) 80、自然保护(conservation of nature) 8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82、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 83、水体自净 84、生物塘 85、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86、大气污染 87、土壤污染 88、背景值 89、土壤净化 90、土地处理系统 91、固体废物 92、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 93、生物富集(biological enrichment)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 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 ....是森林的“功劳”。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B.森林被誉为天然的氧气制造工厂和净水器。 C.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D.湿地一般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湿地的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加点词“绝大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B 2.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或: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

第一讲:生态学基础及生态学的重要性

第一讲:生态学基础及生态学的重要性 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吗? 2.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解决或减缓、预防生态危机? 3. 涉及生态的名词多而杂,你认为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是不适的? 第二讲:生命与环境 1. 生物对生态因子是如何适应的? 2. 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讲:生命与环境 1.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表现形式? 2. 结合植被演替规律,谈谈如何科学造林。 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选择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自己家乡或你熟悉的),简要描述这一生态系统类型,包括该类型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带和气候特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组成、结构、代表植物、动物等,以及该系统的价值、受威胁程度等。 第五讲: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1.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第六讲: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1. 中国在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 个人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讲: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1. 列举你所知道的世界各国的国树、国花、国鸟等。 第八讲:生物多样性-1 植物物种多样性 1. 试简要论述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植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九讲:生物多样性-2 动物多样性(昆虫) 1. 说说自己在野外常见的各种昆虫,各自属于哪个目? 2. 你所在宿舍有哪些家居害虫种类?有什么防治方法? 第十讲:生物多样性-3 动物多样性(鱼类) 1. 谈谈你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鱼类?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 2. 介绍你了解的我国某种珍稀鱼类,如何对其实施保护? 第十一讲: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保护、利用 1. 列举你所熟悉的生物多样性?并简单阐述:种类、价值、现状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造成的危害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然而,人类不科学和不可持续的开发活动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的生存,正威胁着构成地球这个宏伟的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 当今生物物种所受到的威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所有这些威胁的实质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发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而且这种行为还经常遭受错误引导的经济政策和不完善的制度的激励。物种的自然灭绝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是天经地义的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黎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 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一个池塘,一片森林或一块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同时,它又是在空间范围上抽象的概念。生态 系统和生物圈只是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其复杂程度不同。小的生态系统 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生物群落与其栖息的环境相结合,进行着物种、能量和物质的交流。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条件下,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动态之中。关于这部分内容,蔡晓明作了相应阐述,生态系统具有如下10项重要特征。 1以生物为主体,具有整体性特征 生态系统通常与一定空间范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生物多样性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物理状况有关。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复杂垂直结构的环境能维持多个物种。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包含了更 多的物种。同样,热带生态系统要比温带或寒带生态系统展示出更大的多样性。各要素稳定的网络式联系,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 2.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 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层级系统。较高的层级系统以大尺度、大基粒、低频率和缓慢速度为特征,它们被更大系统、更缓慢作用所控制。

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 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xx,xx和xx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