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三、健康指导要点 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四、注意事项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2、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育龄期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3、下列药物禁用于ITP病人的是 A、强的松(泼尼松) B、阿莫西林 C、红霉素 D、阿司匹林 E、地西泮 4、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儿童多见 B、常有发热 C、皮肤黏膜出血 D、便血、尿血 E、关节痛 5、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哪项治疗最佳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治疗 C、输血治疗 D、激素治疗 E、丙酸睾酮治疗 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常提示 A、颅内出血 B、败血症 C、上消化道出血 D、脑膜白血病 E、脑栓塞 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感染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钠血症 1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部分患者可做脾切除 B、感染时用氯霉素 C、输新鲜血 D、做骨髓移植 E、注射丙酸睾酮 12、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要保护静脉的原因是 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有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D、避免静脉炎 E、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1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皮肤皱缩 B、毛发干枯 C、出血 D、舌痛 E、口腔炎

最新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汇总

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登录名:628 | 姓名:石一宁|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类别:其他返回首页退出系统 题型试题数答对得分总分正确率错误率 A型题50 0 0 50 0.00% 100.00% 章节总统计:50 0 0 50 0.00% 100.00% 说明:下列试题中,题干显示为红色表示您答错或没有作答的试题。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A、淋巴结结构保留 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C、多种细胞联合增生,少数贴细胞 D、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少数RS细胞 E、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贴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2题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骨髓抑制现象 E、肝脾淋巴结肿大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A 第3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的主要是: A、原始和幼稚粒细胞 B、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 C、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D、中、晚幼粒细胞 E、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4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 A、贫血 B、末梢血内出现幼稚粒细胞

C、发热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 E、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D 第5题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脾淋巴结浸润急性较慢性白血病轻 B、髓性白血病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C、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D、白血病淋巴结浸润常出现累及被膜及周围脂肪组织现象 E、白血病肝脏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及周围肝窦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E 第6题哪种白血病脾脏肿大最显著: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毛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内科学整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60g/L)和极重度(Hb<30g/L)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C)进行分类 类型举例 大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溶贫、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缺铁、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部分)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病率最高。 铁的吸收:Fe3+(肠腔)→Fe2+(肠细胞)→Fe2+(出细胞)→Fe3+(血浆)+运铁蛋白→Fe3+(幼红细胞)→Fe2+(血红素)/Fe3+(铁蛋白) 铁的分布: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运铁蛋白 临表: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眼花,体能↓等 ②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指甲变薄脆,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舌炎等 ③各系统表现:心悸气短;食欲↓腹泻便秘胃炎等;异食癖为特殊表现 MCV<80fl,MCH<26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 ②骨髓象: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外形不规则。成熟红细胞同外周血。细胞内外铁↓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Hb比例↑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骨髓外造血: 2.生理性贫血: 3.贫血: 4.白细胞分类的两个交叉点: 二、填空题 l.胚胎期最早的造血部位在。2.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产生。3.婴儿期红细胞约,血红蛋 白约。 4.小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相等的年龄是生后 病。 5.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贫血的标准是1个月~6岁 血红蛋白,6岁~14岁血红蛋白为小儿贫血。 6.贫血按病因学分为、 、三大类。7.小儿贫血以最常见,尤其 是,其次为、 贫血。 8.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9.当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时,影响红细胞 合成不足,的成熟受到障碍。10.维生素B12缺乏除供应不足外,还与胃底部壁细胞所分泌的有关。1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常有 现象,呈核。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用到 、为止。1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是 ,,。14.缺铁性贫血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 ,中央淡染 区。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 1.小儿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0~60g/L。() 2. 口服铁剂治疗贫血应避免空服,加用V-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3.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可供小儿生后3~4月利用。() 四、最佳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于生后何时给予铁剂 A.出生后 B.出生后1个月 C.出生后2个月 D.出生后3个月 E.出生后4~6个月 2.下列哪项生化检查是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的特征性 指标 A.血清铁蛋白>50 μmol /L 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0μmol/L C.血清铁<8.95μmol/L D.总铁结合力>62.7μmol/L E.转铁蛋白饱和度<15% 3.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易发病的年龄是 A.出生后1~3个月 B.出生后3~6个月 C.出生后6~12个月 D.出生后12~24个月 E.出生后6月~2岁 4.下列哪些情况下易发生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A.进食新鲜绿叶、黄叶蔬菜、水果 B.进食动物性食物:肝、肾 C.长期用煮沸牛乳或奶粉、羊奶喂养 D.进食丰富的含维生素C的食物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哪项对营养性红细胞性贫血有确诊意义 A.骨髓象呈红系明显增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 粒系和巨核细胞分叶过多 B.血清维生素B12和红细胞内叶酸测定 C.病人面色蜡黄、面部虚肿及紫癜 D.周围血象MCH>94fl MCH>32pg MCHC正常 E.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一,呈大细胞性贫血 6.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 A.生后1月以内 B.生后2~3月 C.生后4~5月 D.生后6个月 E.生后7个月 7.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 A.卵巢 B.胆囊 C.脾脏 D.淋巴结 E.盲肠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无瘀点和瘀斑。 2.观察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3.观察有无关节变形、活动障碍。 4.观察有无胸骨压痛、牙龈肿胀、眼球突出等症状。 5.观察血象改变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6.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按医嘱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3.贫血的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4.感染的护理 (1)高热病人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降温过程中病人出汗多,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2)注意保护性隔离,病室内予以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进餐前后和睡前给予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对牙龈出血的病人,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口腔溃疡的病人用1%的碘甘油或锡类散、甲紫(龙胆紫)涂敷。有真菌感染时,可用2.5%制霉素甘油,饭后涂敷,每日3次。 (4)注意肛门、外阴部卫生,便后及每晚用0.05%氯已定碘(洗必泰)坐浴,以防肛周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肌内注射局部须注意加压止血,鼻咽部出血严重者,及时给予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擦或给予薄荷油滴鼻,每日4次。 6.化疗的护理接受化疗者,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并鼓励病人每日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 【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性。适当、规律的运动,劳逸结合。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定期到门诊复查,定期遵医嘱巩固化疗。 贫血 【观察要点】 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黏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系统组织学】淋巴器官: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扁桃体、腺样体、MALT A.淋巴组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 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等。按其存在形式,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1.弥散淋巴组织:与周边组织无明显边界;Th细胞为主;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血液内的淋巴细胞 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2.淋巴小结(淋巴滤泡):细胞密集,边界清楚,球形;B细胞为主;抗原刺激下,增大、增多; 细胞成分: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发育、分化中的浆细胞; 可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小、无生发中心)和次级淋巴小结(大、有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中央,染色浅,分裂相多;B细胞为主;可分为暗区和明区、小结帽。 B.淋巴器官 1.胸腺: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皮质:分化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是胸腺中的主细胞, 故又称胸腺细胞,仅5%的细胞能分化为初始T细胞。髓质:胸腺髓质淋巴细胞较少,多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并有若干胸腺小体(外周的较幼稚,近中心的较成熟。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刺激胸腺DC成熟)。 血-胸腺屏障:1.连续Cap内皮及其紧密连接;2. 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4.胸腺上皮基膜;5.胸腺上皮细胞。阻碍诸多物质(抗原、抗体、异物、代谢成分等)进入胸腺皮质,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2.淋巴结: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被膜:结缔组织 皮质:浅层皮质:淋巴小结和附近的薄层弥散淋巴组织,皮质的B细胞区;副皮质区:大片弥散淋巴组织,居皮质的深层,皮质的T细胞区(胸腺依赖区),还有很多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皮质淋巴窦: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 髓质:髓索:淋巴索,连接成网,B细胞为主,另有浆细胞、巨噬细胞;髓窦:腔内巨噬细胞较多。 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3.脾:被膜伸入实质即为脾小梁,构成脾的粗支架,小梁内有小梁动脉。 白髓(white pulp)相当于副皮质区: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脾小体)、边缘区(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红髓:脾索:淋巴索,连接成网,B细胞为主。有笔毛动脉开口于脾索,内含大量血细胞。脾窦(splenic sinus):血窦,内皮细胞为长杆状,细胞间有裂隙,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缠绕。 脾的功能:滤血;免疫应答;造血;调节循环血量。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三、四、五章贫血 A1型题:(1-53题)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 A.成年男生低于130g/L B.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妊娠期低于105g/L D.哺乳期低于115g/L 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 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 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 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 D.ST段压低,T波倒置 E.多尿 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 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 B.MCV、MCH、MCHC 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D.血清铁蛋白测定 E、骨髓铁染色。 11下列哪一项实验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D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型 D、骨髓贮存铁缺乏 E.网织红细胞降低 12.下列哪种疾病骨髓普鲁士兰染色检查可 见细胞外铁减少C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C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E.空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14.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摄入量不足 B.机体需要量大 C.肝脏储存障碍 D.慢性失血 E.吸收不良 16.体内缺铁初期即潜伏前期的最早,最可靠 诊断依据是:D A.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失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6.缺铁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E A.血清铁降低 B.转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贮存铁减少 17.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E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18.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是:B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全部是 19.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E A.小细胞性贫血 B.增生性贫血 C.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低血清铁 E.低血清铁伴骨髓贮存铁极少或缺乏 2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E A.MCV,MCHC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 E.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 22.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A A.治疗病因 B.输血 C.口服铁剂 D.肌注铁剂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23.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 出现的是:E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上升 24.关于巨幼细胞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 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可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 共济失调 C.除贫血外粒细胞巨变且分叶过多 D.全身各系统增殖较多的细胞也会发生病 变 E.病因主要是食物营养不够和吸收不良 25.关于叶酸代谢,下列哪项正确E* A.正常人体仅少量合成叶酸,多有食物获得 B.叶酸属B族维生素,性质较稳定,过渡煮沸 可能分解,破坏. C.叶酸在小肠上段肠腔或肠壁绒毛细胞内 分解,大部分经肠肝循环入血 D.叶酸广泛分布体内,肾脏是排泄叶酸的重 要场所 E.叶酸主要从胆汁分泌,尿中排泄. 26.关于VitB12代谢,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E* A.肠道杆菌可合成VitB12 B.体内代谢所需B12主要由食物提供 C.IF_B12复合物不受胃肠道分泌液破坏,经 门静脉入肝 D.B12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转钴胺Ⅱ结合 E.体内B12主要储存于肾脏 27.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血液学中哪项 是不正确的C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可见巨杆状核粒 细胞. B.可有反复感染和出血 C.少数可有肝,脾肿大 D.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E.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28.巨幼细胞贫血的非血液学表现哪项是不 正确的A A.一般无缺铁表现 B.口炎,舌炎,“镜面舌”,“牛肉舌” C.末梢 神经炎,共济失调 D.精神失常 E.锥体束症阳性,视力下降 29.巨幼细胞贫血属于:C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正常色素贫血 E.以上都不是 3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全血细胞减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现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增生不良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科学-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一)A1型题 1.与血液病分类无关的项目为 A.病因学 B.发病机制 C.疾病性质 D.临床表现 E.细胞形态学 答案:D 2.血液病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为 A.血液生化检查 B.细胞遗传学检查 C.骨髓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D.凝血功能检测 E.DNA印迹分析及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答案:C 3.在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为 A.男:Hb<150g/L,女:Hb<140g/L B.男:Hb<140g/L,女:Hb<130g/L C.男:Hb<130g/L,女:Hb<120g/L D.男:Hb<120g/L,女:Hb<110g/L E.男:Hb<110g/L,女:Hb<100g/L

4.与贫血无关的表现为 A.皮肤粘膜苍白 B.疲乏无力 C.头痛、头晕 D.心悸及呼吸困难 E.发绀 答案:E 5.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最佳指标为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测定 C.红细胞压积测定 D.红细胞形态学观察 E.网织红细胞计数 答案:E 6.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耐受增强是由于 A.血流速度加快 B.呼吸频率加快 C.组织需氧量减少 D.Hb的携O2能力增强 E.Hb在组织中O2释放量增多 答案:E 7.在我国诱发再障的最主要因素为

B.职业性接触有害物质 C.药物滥用 D.环境污染 E.遗传原因 答案:C 8.在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A.造血干细胞受损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核苷酸代异常 E.遗传基因缺陷 答案:A 9.鉴别再障与白血病最有价值的是 A.贫血的程度 B.感染的种类 C.出血的部位 D.浸润症状 E.白细胞数目 答案:D 10.急性再障早期最突出的表现为 A.重度贫血 B.感染与出血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确诊何杰金氏病(HD )的特征性细胞是 A 幼稚淋巴细胞 B 免疫母细胞 C 多形性组织细胞 D R-S 细胞 E 多核巨细胞 答案:D 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非B 淋巴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 A 小核裂细胞 B 大核裂细胞 C 小无核裂细胞 D 大无核裂细胞 E 曲核细胞 答案:E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瘤细胞在骨膜下浸润,聚集成肿块,称为A 棕色瘤B 黄色瘤C 绿色瘤D Wilms 瘤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ph ' 染色体是

A 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9 号染色体长臂 B 17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15 号染色体长臂 C 21 号染色体三体 D 5 号染色体短臂丢失 E 45 XO 性染色体单体 答案:A 有ph ' 染色体标记的主要是哪一种白血病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答案:B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组织,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主要为原始细胞 B 巨核细胞增多 C 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 D 成熟的白细胞数量不多 E 骨髓增生活跃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 A 病变先从一个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处扩散 B 细胞单一性 C 多处浅淋巴结同时发生 D 首先累及深部淋巴结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下列哪一个类型的霍奇金病预后最好 A 结节硬化型 B 淋巴细胞为主型 C 淋巴细胞消减型 D 混合细胞型 E 弥漫性纤维化型 答案:B 霍奇金病中的独特细胞是 A Langerhans 细胞 B 泡沫细胞 C Langerhans 巨细胞 D R-S 细胞 E Aschoff 细胞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 9血液系统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 授课 单元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 教师姓名谢申浩职称无 所属 部系 医技教研室无 教学层次中专□大专■本科□ 本章学 时 3学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理论教学 授课 时间 主要内容: 1、贫血 2、白血病 3、出血性疾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贫血的诊断、分类、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 2、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障、溶血性贫血等常见贫血类型的发生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并熟悉其治疗方法。 3、了解白血病与出血性疾病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重点与难点: 1、正常人的血常规数据(重); 2、贫血细胞形态学分类(重); 3、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难); 4、缺铁性贫血的一个典型病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重); 5、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之间的关系(难); 6、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难); 7、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查特点、血清铁检查特点(难);治疗主要方法(重); 8、与巨幼红细胞贫血相关的两个营养素(重); 9、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重);诊断标准(难)。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分配学时 第一节贫血 概述 正常人体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贫血的分类:病因分类(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失血);细胞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正细胞性、大细胞性)。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心血管表现、消化系统表现、中枢系统表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骨髓涂片,红细胞形态镜检,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诊断 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造血因子、免疫抑制、脾 切除、输血、骨髓移植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正常含铁(男50mg/L,女35mg/L),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体内铁储存部位(肝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内) 病因:营养,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组织缺氧表现+上皮组织损害症状+神经系统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低色素小细胞),骨髓检查(幼红细胞增多),血清铁测定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治疗:病因治疗(如除虫),铁剂治疗(口服或注射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VitB12 在体内的代谢 病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求量增加,利用障碍,寄生虫病 临床表现:贫血+VitB12叶酸缺乏表现(舌炎、鲜牛肉样舌、镜面舌,手足麻木、共济失调)实验室检查:血涂片见中心缺乏苍白区 诊断 预防 治疗板书+PPT讲授 板书+PPT讲授 板书+PPT讲授 30 ' 30' 30 '

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九节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造血系统疾病(Disease of hematopoietic system),除了地中海贫血等少数疾病具有明确的病因以外,再盛赞该性贫血等大多数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造血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就成为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新药研究的基本工具。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配方配制,采用EDTA 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系统退行性变,红骨髓总容量不断减少,黄骨髓不断增加,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四种假说:(1)“种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造血干细胞存在某种内在缺陷有关。(2)“土壤”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的造血微环境存在某种缺陷,对造血支持不良有关。(3)“虫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免疫反应、药物、病毒损伤造血干细胞可致再障发生。(4)“遗传”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具有遗传易感性。 目前,再障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都需要大量的

(完整版)药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集附答案

第十八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B) A. 肝素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枸橼酸钠 2.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D) A.维生素K B.垂体后叶素 C.枸橼酸钠 D.鱼精蛋白 3.氨甲环酸的抗凝作用机制是(A) A.抑制纤溶酶 B.促进血小板聚集 C.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4.肝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A.增强A TⅢ的抗凝作用 B.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 C.络合血中C a2+ D.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 5.有关肝素的叙述,错误是(B) A.可用于体内抗凝 B.不能用于体外抗凝 C.口服无效 D.为带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 6.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的药物是(C) A.阿司匹林 B.四环素 C.苯巴比妥 D.甲苯磺丁脲 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宜选用(C) A.维生素B12 B.叶酸 C.硫酸亚铁 D.西咪替丁 8.妨碍铁吸收的因素是(D) A.胃酸 B.维生素C C.半胱氨酸 D.四环素 9.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能用于(D) A.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B.防治脑血栓形成 C.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D.防治心功能不全

10.维生素K属于(B) A.抗凝血药 B.促凝血药 C.抗高血压药 D.纤维蛋白溶解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升高白细胞的药物是(ABCDE) A.维生素B4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肌苷 E.利血生 2.下列关于链激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是一种蛋白质 B.能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 C.能溶解刚形成的纤维蛋白 D.对形成已久且已机化的血栓无效 E.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3.维生素B可用于治疗(ABE) A.恶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哮喘 E.神经炎 4.关于右旋糖酐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右旋糖酐均可用于抗休克 B.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C.右旋糖酐均可预防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血性疾病 E.心功能不全患者用 5.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ABCDE) A.阿司匹林 B.潘生丁 C.尿激酶 D.华法林 E.噻氯匹定 二、简答题(略) 1.简述肝素的抗凝血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 2.应用铁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3.哪些药物可影响华法林钠的作用?为什么? 三、处方分析 1.医生给一位患铁性贫血患者,又因尿路感染开写了下列处方,请分析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 Rp: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第七章血液造血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贫血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贫血概论急性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巨幼细胞贫血淋巴瘤 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 一、贫血概论 (一)贫血的定义 1.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计数(RBC)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或HCT<40%;女性Hb<110g/L(孕妇<100g/L)、RBC<3.5×1012/L或HCT<35%,可被诊断为贫血。 2.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为:Hb<30g/L为极重度,Hb 30~60g/L为重度,Hb 60~90g/L为中度,Hb>90g/L为轻度。 (二)分类 1.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2.按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RBC数、Hb量和HCT值计算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方法如下: MCV(fl)=每升血中红细胞比容/每升血中红细胞数,正常值为80~94fl。 MCH(pg)=每升血中血红蛋白数/每升血中红细胞数,正常值为26~32pg。 MCHC(g/L)=每升血中血红蛋白数/每升血中血细胞比容,正常值为0.31~0.35g/L。 根据这3个指标的变化,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表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贫血分类正确的是 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2大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3大类 C.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3大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2大类 E.造血原料不足、失血、溶血3大类 『正确答案』B 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失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A 与血液病分类无关的项目为 A.病因学 B.发病机制 C.疾病性质 D.临床表现. E.细胞形态学 『正确答案』D (三)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的有无及其轻重决定于:①产生贫血的原因及原发病;②贫血发生的快慢;③血容量有无减少;④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⑤心血管代偿的能力。 1.一般表现乏力,皮肤、黏膜、指甲苍白。 2.呼吸循环系统呼吸加速、加深,心率加快,心悸气短,活动时尤甚,可有脉压加大,毛细血管搏动征,循环时间加快等。 3.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可有“脊髓联合变性”的神经系统改变。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患者舌乳头萎缩,发炎,舌痛,舌质绛红呈牛肉样。 5.泌尿生殖系统尿中偶有蛋白尿。 6.其他 (1)缺铁性贫血时:有毛发干枯、指甲干燥、变薄、脆裂,甚至反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