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行动

中国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行动

“中国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行动”执行方案

开展目的:

为了提高国人对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早期认知,充分认识到相关疾病的危害,和坚持治疗的必要性,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通过帮助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和干预,以及开展患者教育等活动,提高其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早期认知,最终降低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国人血管健康水平。

操作方法:

中国心脑血管药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9-2025年

中国心脑血管药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260056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2017-2019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分析 1.1中国医药行业基本特征 1.1.1医药行业替代性 1.1.2医药行业影响因素 1.1.3行业创新成果分析 1.1.4医药产业供应链结构 1.22017-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1.2.1行业规模现状 1.2.2产品产量状况 1.2.3主营业务收入 1.2.4盈利水平分析 1.2.5市场价格走势 1.2.6对外贸易情况 1.3中国药品审评状况分析 1.3.1审评审批总体完成情况 1.3.2药品注册申请受理情况 1.3.3优先审评与沟通交流情况 1.3.4主要工作措施及进展情况 1.4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1.4.1产业发展成就 1.4.2产业规模状况 1.4.3产业技术现状 1.4.4产业发展战略 1.5中国医药产业其他热点细分领域分析1.5.1化学制药产业 1.5.2生物医药行业 1.5.3创新药产业 1.5.4抗体药物 1.6中国医药行业竞争状况剖析 1.6.1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1.6.2购买者议价能力 1.6.3供应商议价能力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 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 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 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 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 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 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冠心病是目前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日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心脏病,它可怕之处:很大的隐匿性和突发性,让人防不胜防,目前心脑血管专家提出预防冠心病从婴幼儿抓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什么叫冠心病呢?心脏每一次收缩,把血液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供给它们营养。那么心脏辛勤工作,自己也需要血液营养来供应它,心脏泵出去的血液有百分之五是供自己使用的,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在到主动脉弓之前有一根动脉分支,分成左右分支,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表面,供应心肌血液,这两根血管叫左右冠状动脉,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 1.隐匿性冠心病(最可怕) 2.缺血性心脏病(最易忽视) 3,猝死性冠心病(最突然) 4.心绞痛性(最普遍) 5.心肌梗塞性冠心病(最可怕) 病因:

1.遗传 2.高血脂 3.糖尿病 4.高血压吃药十年以上, 5.饮食(高糖,高盐,高脂肪) 6运动少 7.长期精神压力大 高血脂 心脑血管病的秀发因素很多,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就如同一日三餐,常有头痛,头晕信号,提醒患者就医,高血脂症则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高血脂症的知识。 人体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惨咯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通称为血脂,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病学会1996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血清中胆固醇:Tc<5.7

甘油三酯:TG<1.7 高密度脂蛋白(HDL)>1.2 低密度脂蛋白(LDL)<3.4 病因 内源性:本身代谢功能失常,长期素食,(如;尼姑,居士等)很大一部分人患高血脂症。另外缺乏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兴奋,失眠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血脂升高。 外源性 摄入过多动物性脂肪,内脏,蛋黄,鱼子,肥肉,奶油等而引起。症状及危害 高血脂症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对身体危害是隐匿渐进性和全身性的。直接危害——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全身重要器官依靠动脉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后果严重,若发生在脑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症状,管腔闭塞——中风(脑梗塞,脑栓塞,脑溢血) 发生在冠状动脉时,官腔狭窄至管径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出现心肌缺血,胸闷,气短,心虚——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心绞痛,严重持久缺血——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肝动脉导致肝硬化,肝腹水。若发生在肾动脉,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肾功能衰退,严重时——尿毒症。发

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目的掌握我国≥35岁成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综合利用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及研究推荐的四种预测方法,分析我国≥35岁成人心脑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比较四种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方法对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水平预测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并利用队列数据验证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利用队列数据探讨非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完善适宜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方法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年慢病监测)、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营养调查)以及中国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研究(山西队列)。2010年慢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162个监测县(区)抽取调查样本;共计完成98712名≥18岁成人的问卷调查、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脂四项等);本研究从76806名≥35岁的成人中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68272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2002年营养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0岁常住居民样本20余万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膳食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从49138名≥18岁且进行了血脂测定的调查对象中选取≥35岁且符合纳入条件的36320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山西队列是以山西省参加2002年营养调查的对象为基线人群开展的纵向研究,于2016年完成

第一次随访;本研究以1502名用于计算发病风险的基线信息完整的40~79岁研究对象为基础,纳入913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预测模型效能比较研究;以5375名基线年龄≥35岁的调查对象为基础,纳入3526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首先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估计我国不同特征的≥35岁成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现况及与2002年相比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对我国成人血脂水平影响相对主要的危险因素。第二,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推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方案”、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会发布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PCEs),以及顾东风等根据The China-PAR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的“ASCVD 10年危险预测模型(PAR模型)”,分别估计2010年我国不同特征≥35岁成人的ICVD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并以2010年慢病监测所得ASCVD危险分层结果为基础,与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展现我国≥35岁成人ASCVD发病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第三,利用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交叉分析比较四种发病风险预测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进一步利用山西队列人群随访数据,比较PAR 模型和PCEs对预测山西队列人群ASCVD终点事件的预测准确性。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老龄化等因素影响,CVD死亡的绝对数字仍在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根据1991~2009年间开展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09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1991~2009年间CHNS调查,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

1991~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 2.2 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吸烟率一直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及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及健康生活方式 一、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二、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三、疾病预防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

心脑血管疾病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 一、疾病分类, 脑梗 脑出血 二、症状, 1、突然口外眼斜,流口水,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尤其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就是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疼,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 晕的形式与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 3、突然发生面舌唇或肢体麻木,突然单眼或双眼发朦或一时瞧 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就是由于影响了脑的感觉功能。 4、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或理解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 迟缓或多语易燥,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5、突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 三、脑梗前兆 1、头晕,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 2、几秒后便恢复常态,肢体麻木,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又发作。 3、单眼突然发黑瞧不见东西,几秒或几十秒后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蒙中风信号。反复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4、不明原因地跌倒,容易发生跌倒。 5、不明原因的口眼歪斜,或伸舌偏斜。 6、哈欠不断,如不就是想睡觉或睡眠不足。

7、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就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警报。 四、脑出血先兆 1、经常出现反复性的流鼻血。 2、突然发作较为剧烈的头痛。 3、颈部变得僵直,后枕部不适。(活动受限,尤其就是低头) 4、出现头晕的症状(感到周围环境不停旋转,无法稳定的站立或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就是一过性的) 5、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6、与她人交谈时突然出现语言障碍。口齿不清,听不懂别人在说话。 7、走路不稳定意识出现障碍反应差,甚至神志不清醒,大小便失禁。 心脏病的分类 一、心脏病种类 1、风湿性心脏病 2、先天性心脏病 3、高血压性心脏病 4、冠心病 5、心肌炎 二、常见症状: 心悸,心前区疼痛 三、体表征兆 呼吸:轻微活动时,或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左心功能不全)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主要受害者,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其夺去生命。每年,全世界直接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800万,间接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并且逐年攀升,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病症特点,此外,医疗费用高也成为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难关。 表一: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 疾病患病人数 心血管病 2.9亿 高血压 2.6亿 脑卒中700万 心肌梗死250万 心力衰竭450万 肺源性心脏病500万 风湿性心脏病250万 先天性心脏病200万 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远远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然而暂时摆脱了死亡的危险后,又存在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问题:治疗后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残疾;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人类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高达89%,脑中风病人康复后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血管是相通的,所以血管疾病往往不单一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本身病症繁多,同时还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第五高——高费用。2014年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为133.75亿元,颅内出血为207.07亿元,脑梗死为470.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02%、18.90%和24.96%。2014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4706.0元,颅内出血为15929.7元,脑梗死为8841.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72%、6.63%和2.81%。 一些事业巅峰期企业家、明星的赫然离世令人惋惜,对国家和人民都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学习培训内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心脏传导系统:包括案房结结间束及特殊的房内通道,房室结、希氏束、右束支、左束 支及其分支,浦肯野氏纤维以及马海氏纤维等。 2、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 (1)心脏细胞静息膜电位:心脏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下(舒张期)采用微电极所测得的细胞内电位称静息膜电位。一般心室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85——-95mv。影响膜电位的因素有:①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差,②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2)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兴奋时的膜电位。它包括0、1、2、3、4位相。影响流入钠离子流的因素:①电梯度②化学梯度③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④“钠泵”和“钾泵”。 3、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4、心肌纤维的电活动类型:近年来,根据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特性,提出了对生物电快 速反应得快纤维与反应缓慢的慢纤维两种活动类型的概念。 (1)心脏快纤维及快速反应:对刺激反应快。传导快的纤维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及房室束——浦氏纤维系统。 (2)心脏慢纤维及缓慢反应:属于这一类的心肌细胞有房室结、房室结区、房室环、二类瓣和三类瓣的瓣叶,其电生理特性是: 5、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激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异常 异位激动形成①后电位②震荡电位③边界电位④延迟复极化⑤持续除极化 (2)激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阻滞、递减性传导、隐匿性传导、单向阻滞、折返激动、超常期传导、裂隙现象、魏登斯基现象。 (3)激动形成异常与传导异常同时存在 (4)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进展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比较复杂,了解其主要生理机制,对心电图现象的认识和了解非常重要。

心脑血管特效药在我国研制成功

心脑血管特效药在我国研制成功(图) 2011-08-17 01:34:42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2009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心脑血管病专家组的40多位著名专家,历经十年攻关,终于研制出我国首个活心溶栓的高科技心脑血管产品心脑欣片组合。 心脑欣片组合的有效成分来源神奇的红景天与纳豆。红景天又名“仙赐草”仅仅生长于青藏高原4200米的雪山上,因为长年处于低温、缺氧、高紫外线的恶劣环境,具有非常珍贵的药用价值。长期以来是藏区人民治疗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的救命药。纳豆作为公认的健康食品,其中富含的纳豆激酶,能全面溶栓、保护血管。日本人因为食用纳豆,心脑血管发病率不到0.4%,平均寿命达到84.6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心脑欣片组合运用先进的离子分层萃取技术,从红景天和纳豆中分别提取SAD活性增容因子和纳豆激酶。独特的活心溶栓三元疗法,一活心脑、二溶栓塞、三降三高。快速治疗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率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塞、三高血症、中风偏瘫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全面解除心脑威胁。 一、活心补氧救心脑 心脑欣片含有从高原红景天中提取的SAD活性增容因子。破血透栓同时,大幅提升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全面激活心脑细胞活性。在它的作用下,血流快速冲破淤阻,到达缺氧的心肌,脑神经等处,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脑细胞,恢复正常的血循环功能,强心救心。心脑血管病常见的头晕头痛、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得到全面改善。 二、洗血清脂溶栓塞 纳豆胶囊,含有从纳豆中提取的纳豆激酶,能够迅速溶解血栓,消除附着于血管壁上的硬化斑块。它像一张无形的过滤网,吸附血液中多余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垃圾并通过循环系统排出体外。与目前心脑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尿激酶相比,纳豆激酶的效果超高。使心肌梗死、中风、脑梗塞、猝死等危险心脑病发生率降到很低水平。

中国心脑血管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心脑血管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市场篇 心脑血管市场是近年来行业关注度直线上升的一大市场,患病消费群的不断蔓延,促使企业、商家、产品也随之层出不穷。近两年每年26%的速度增长,使得原本平淡沉默的市场也逐渐开始登上行业舞台。其特点和规律性也开始逐渐暴露。 心脑血管市场是医药市场屈指可数的倍数增长行业 心脑血管疾病,相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虽然患者在情绪激动,暴躁,等情况下也会发生突发事件,但在时间点上,冬春多为发病季节。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每年冬春季节,各企业新产品推广就会越发活跃,患者也会越发在意这一阶段。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多依赖于防控。患者在选择产品上,除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外,其忠诚消费也正在形成市场主流。无论是紧急救助还是日常维护。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3个亿。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使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群相应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进心脑血管市场的繁衍。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来自工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加上生活不规则、饮食不科学及缺乏锻炼等,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在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中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发病的年龄跨度在不断扩大。 中药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目前国内心脑血管类药物市场的规模为158亿元,总的市场格局是中西药各占一半,在中药产品中,除了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和复方丹参滴丸三大品种外,石家庄以岭药业集团的通心络、山西中远威药业集团的溶栓胶囊、速效救心丸以及天保宁银杏叶等新老品种也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中药产品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崛起,使其快速荣登上了行业市场的主角。 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国内外的企业、品牌不断的增加,大品牌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几何倍增之势。另一方面,随着民族企业营销意识的不断升级和生存压力,推动出现了一大批民族企业,加剧了中国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发展进程。 从国家的角度,中成药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自然是支持有理。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中成药之所以能够获得此项行业殊荣,甚至可以说处于强势地位,并出现几个医药市场最大的中药品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西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不像抗生素类药品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没有疗效非常显著的品种,而中药心脑血管病恰恰有独到疗效,并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心脑血管中药崛起速度值得嘉奖,然而处于强势品牌的三大品种加在一起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0%,市场远未饱和。 营销手段濒临极境,竞争手段趋于集中 作为大药市场的黄金股,心脑血管市场经历一番拼杀和竞争后,几大品牌营销手段趋于饱和。电视专题狂轰拉炸,报纸小报铺天盖地,营销手段的匮乏,使得心脑血管市场逐渐走近边境,很多新兴产品和企业苦于营销匮乏,无法快速切中市场。 在产品包装和形象塑造上,学术和机理上的竞争似乎已经成为唯一手段。这个学说,那个学说,这个疗法,那个疗法,似乎学术成了产品营销的通天路,机理成了铺路石,通过这样达到那样等等,而实际上,除了学术和机理外,产品可研究,可分析,可挖掘的成分、特点、手段还非常之多。 在传播上,由于此类产品多高发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此类疾病非常普及。对于这样的目标消费者,对其购买者的推广方式多放在攻心上。既能够传递产品信息,引起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 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病?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 a) 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量的40.72% b)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万以上,死于中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量的70%。 c) 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d) 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70.46%。 e) 恢复慢:发病后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来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三、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 1、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 2、城市比农村多; 3、北方比南方多; 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倍; 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四、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 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 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 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 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 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 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 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 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 ⑦、情绪反常; 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五、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几个指标:(mmHg读为:毫米汞柱) 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mmHg 理想值:120/80mmHg 临界高血压:141~160/91~95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 , 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 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2、心率正常范围值:60~100次/分,一般人为70~80次/分 3、呼吸:正常情况下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齐,小于16次可能有脑血管病。 4、常规四项:血压、心率、呼吸、体温。 六、心脑血管病的分类: (一)、心血管疾病: 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识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发病原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预防与保养 防止栓塞注意保暖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饮食方面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 少吃高脂肪视频,少饮酒,一些患者要禁止饮酒。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李惠君、顾东风、 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 cww123123@https://www.360docs.net/doc/c19802714.html,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https://www.360docs.net/doc/c19802714.html, 1000-3614(2017)06-0521-1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6.001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 298 296294255 262257265221 206177174189 170174 199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年农村、城市CVD 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图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990~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心血管病肿瘤 呼吸疾病损伤消化疾病213230234 209209184 212242255254257252259262265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300275250225200 1751995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5 (年份)城市农村213230234 209 184212242255 257262255294296298 265 262 259252257254265221206177174189 170174图4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农村城市11.64%8.07%12.06%22.02%45.01%13.16%6.05%11.80%26.44%42.61%中国CDC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 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1990年,16个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产并发症,15个省为脑血管疾病。至2013年,首要死因有27个省是脑血管疾病,5个省是缺血性心脏病(IHD)。2013年我国年龄标化的CVD 死亡率较1990年降低21%。脑血管病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率上升了28.8%,

心脑血管疾病类型

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类型 一、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有三种主要类型:(1)细小动脉硬化(2)动脉中层硬化(3)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判断能力低下。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脑中风。 动脉硬化的危害: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

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二、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脑梗塞类型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通常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 1、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临床上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枢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枪等症状。 2、栓塞性脑梗塞(脑栓塞):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分(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 3、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中风的新成员,在CT问世之前很难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多而小。其病理基础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