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考试

唐宋文学考试
唐宋文学考试

一、唐宋名人简介: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提倡风骨和兴寄,复归风雅是其振起一代诗风的特点。《感遇》

4、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5、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有《孟浩然集》。还有“孟襄阳”之称,世人评其诗“语淡味浓”。

6、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人,“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之语。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晚年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7、王昌龄,字少伯,擅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

8、高适,字达夫,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性格独立不羁,著有《李太白全集》。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为李白的歌行代表作。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其思想是“忠君恋阙,仁民爱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12、刘禹锡,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诗集《刘宾客集》。

13、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集》。

1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合称“元白”。15、杜牧,字牧之,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

16、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

14、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著有《乐章集》。

1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借鉴民歌的“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创作了《渔家傲》“鼓子词”。

18、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其散文雄健峭拔,有《王文公文集》。

1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20、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有《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2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3、“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24、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25、梅尧臣在诗歌艺术上以追求“平淡”为目标。

26、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7、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称“苏门六君子”。

28、陈师道的诗歌以朴拙为主要风格。

29、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30、苏轼的文道观:文以贯道、文尚实质、文贵自然

31、黄庭坚的诗法: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创作,即指强调用典故要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

32、调美、律严、字工,是周邦彦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33、“中兴四大诗人”或“南宋四大家”:陆游(爱国诗)、杨万里(“活法为诗”、山水生活诗)、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田园诗)、尤袤。

34、辛弃疾作品分类:英雄词、农村词、婉约词。

35、南宋词人吴文英自度曲《莺啼序》,长达240字,是词史中最长的词调。

二、唐宋诗风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题材内容:描绘山水田园景致,表现诗人闲情逸致。艺术特点:①诗风平和质朴②意境淡远闲适③语言清新自然。

2、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3、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安史之乱后心理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盛唐诗人昂扬的风貌。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和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代表诗人:韦应物、刘长卿。

4、韩孟诗派:指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人群体。该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提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观点,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不平则鸣”指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心展露。“笔补造化”强调艺术创造力的发挥。除韩孟外,该诗派的成员还有张籍、李贺等。

5、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主要目的是重建儒家道统,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与政治的舆论工具。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志在创新。

6、元白诗派: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7、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等人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补救时弊的社会效果。艺术表现上,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增加诗歌的可读性。

8、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苏轼提出此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9、《花间集》:五代时,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词曲“风格雷同,题材相似”,“不是倚语,便是醉歌,不是离别,便是相思”,模仿妓女和乐工的声口而写,绝大多数无题。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

集,确定了“词为艳科”的发展方向,标志着词的规范和成熟,形成了富于阴柔美的婉约词的基本风貌。

10、白体: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白体诗人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和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前且清雅。“白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代表诗人王禹偁。

11、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晚唐体是以姚合、贾岛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代表诗人有“九僧”、林逋等。

12、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体”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体诗人多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内在的气韵。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等。

13、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曾几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14、易安体: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她的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15、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又称“杨诚斋体”。诚斋乃为杨万里的书室名,杨万里又自号“诚斋野客”。诚斋体以“活法为诗”,新颖,活泼,笔调诙谐,语言平实浅易。想象新颖,构思奇特是诚斋体的主要特色。“诚斋体”是以“活法”作诗的典范,对扭转南宋诗风具有重要贡献。

16、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他的词豪放之中不失传统婉约本色,个性鲜明,被称之为“稼轩体”。

17、姜派词人:南宋中后期词坛以姜夔为代表的词人创作上深受周邦彦词的影响,表现为音调谐婉,词句精美,结构严密。这种偏于格律艺术的词风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文学史上称之为格律词派,又称姜派词人。

18、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1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20、辛派词人:南宋中后期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代表诗人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在辛弃疾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创作了一批与辛词风格大体相同的爱国词篇,文学史称“辛派词人”。

三、简答论述:

1、杜甫律诗的成就:

(1)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

(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

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3)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4)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

2、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相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其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铏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3、简答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首先,他常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51个带“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可以说,韩愈有意识地以文为诗,追求“非诗之诗”。

其次,韩愈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

韩愈有些诗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他常进行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4、李商隐诗歌特点,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其主要诗歌特点是朦胧多义,注重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浓郁的感伤情调,以心象为主体,以心象融合物象。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多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如《春雨》中用雨丝、灯影、珠箔等意象营造的凄美幽约的意境。

二、手法委婉曲折,开拓诗歌朦胧美的新境界。李商隐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如《锦瑟》中朦胧莫名的情思。

三、李诗大量用典,同时李商隐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方式别开生面。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四、以骈文入诗,韵律和谐优美,语言典雅精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⑴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唐文。

①文体的多样化:宋代散文的文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宋人在发展骈文的基础上又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进行改造,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此外,宋代散文中还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②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散文在传统上具有议论、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在宋代散文中,这些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③风格的变化:宋代散文的风格丰富多采,几位大家各具鲜明的艺术个性。就整体倾向而言,宋文的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从而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的艺术境界。

④古文的普及:从宋代开始,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散文文体,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历元、明、清诸代而没有变化。

⑵宋诗对唐诗的因革:从整个诗歌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

①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宋诗在题材方面较成功的开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②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这也是宋代诗人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③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它们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⑶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

①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②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了领域。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6、西昆体衰歇的真正原因是其自身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7、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哪些贡献?或柳永词的新变。(从体制、题材、手法方面分析)

第一,完善了词的体制: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创作词调。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加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开拓了词的题材:

柳永从词的创作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再次,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另外,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第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一、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二、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好白描的手法;三、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8、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一、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

①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②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③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二、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①他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其诗歌内容以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为主,亦有部分作品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③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学习韩愈“以文为诗”,表现出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④欧诗语言清新流畅,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

三、《六一诗话》: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其最后一部作品《六一诗话》是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欧阳修的诗话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以随便亲切的闲谈逸事的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四、欧阳修的词:

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9、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对宋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

①干预现实之作,如《山村五绝》、《荔枝叹》;

②感时抒怀之作,如《东坡》;

③表现日常生活和自然风物之作,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④题画诗,如《惠崇春江晓景》。

10、周邦彦:

周邦彦词题材:

①男女艳情之作,以《少年游》为代表;

②羁旅兼咏怀之作,以《兰陵王·咏柳》、《苏幕遮》为代表;

③怀古伤今之作,以《西河·金陵怀古》为代表。

周词的艺术特征:

①好用曲笔铺叙,又常作倒叙安排;

②语言精美流畅,声韵协律;

③“精工富丽”为其主要风格特征,周词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词风。

周邦彦的艺术成就: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且声腔圆美,用字高雅。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

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好用曲笔铺叙,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

11、李清照:

“易安体”的艺术表现特征:

①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调作词;

②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③倜傥有丈夫气,柔中见刚。

李清照《词论》要点及对其评价:

宋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不离柔情,词风以含思婉转为长,把苏词突破花间,返本复初看作一种别调。李清照历评诸家,横加指责,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一词须协律;二词须典型,有情致。

李清照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其词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地位。

12、辛弃疾词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分类:英雄诗、农村诗、婉约诗。

艺术成就:①词境特征:雄壮阔大,气魄宏伟。

②词的表现手法:多姿多彩,极富创造性。

③语言艺术:以文为词,善于融化。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819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819汉语言文学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④外国文学史和⑤汉语表达(写作)五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及理论进行汉语写作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文学史约80分【重点:古代、现代、当代】 外国文学史约20分【再次重点】 汉语表达(写作)约50分【次重点】 (四)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或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写作题:1小题,50分 三、考查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 1、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1.重要风格、流派,2.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3.重要文学事件等;4.掌握各阶段重要的书目知识。 【知识点:重要风格流派/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文学事件/各阶段重要书目知识——基本推测可能出题的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甚至名词解释】 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评价。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面: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基本推测这一个知识面大都会考名词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考试大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判断对错10分 名词解释30分 分析题10分 赏析题10分 简答题70分 论述题20分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 (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 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 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 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 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 (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 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 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语音组合,语流音变。 句调,重音,节奏。 (三)现代汉语语汇 语汇、语汇学、语汇系统,语汇单位,语汇的规范。 单纯词、合成词,短语词、离合词,缩略形式和缩略词。 词义的性质和类型,词义的发展,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 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古语语汇、方言语汇、外来语汇,行业语、隐语和阶级习惯语,熟语。 新词创生的特点和方式,旧词的衰亡和复出。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15个(15’)单选10个(10’)多选5个(5’) 名词解释4个(20’)简答2个(20’)论述2个(30’) 填空 1.《诗经》共305篇。 2.《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按内容、音乐划分)赋、比、兴 3.《诗经》中的诗大致产生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4.《春秋》是编年体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秦风》中的《蒹葭》 6.春秋三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7.先秦散文的两部分为: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8.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 9.《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10.《史记》中为避免重复,采用的方法是互见法 1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史记》 12.下列诗句中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壮士”指荆轲(选择) 13.下列关于陶渊明的说法正确的(选择) 1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渲染悲剧气氛 15.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16.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哪个是客中送别,离别在即(选择)

2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故国”指哪个朝代?南唐 21.李白在诗歌体裁上的最大成就是七古七绝(选择) 22.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谢灵运 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龟虽寿》 24.“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谢”两大家族出在东晋时期 25.鲁迅评价“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世说新语》 26.“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小谢”是谁? 答:谢眺 27.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8.初唐四杰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29.七绝圣手是王昌龄 30.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1.杜甫诗歌艺术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沉郁、顿挫 32.唐代文学发展的分界线是安史之乱 33.唐宋八大家是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柳宗元 34.反应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歌(选择题) 35.同为花间词派的并称的两位作家是温庭筠和韦庄 36.集中体现辛弃疾驾驭的是(选择) 37.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陈亮、辛弃疾、刘克庄(选择) 38.下列词作中属于豪放词的是《念奴娇》《破阵子》(选择) 39.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4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只是”是什么意思?答:就是4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42.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43.欧晏是指欧阳修和晏殊 44.北宋第一个创作慢词的是柳永 45.“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是谁说的?答:欧阳修 46.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柳永 4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什么节日?答:元宵节

中国古代文学课后习题全北京大学精品课

一、先秦文学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 思考题: 一、《尚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二、《易经》在以象达意方面有什么特征? 第二章《诗三百》和屈原的诗 思考题: 一、《诗三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意义何在? 二、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叙事文 思考题: 一、比较《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并由此检讨学术史上有关《左氏春秋》的认识有什么偏颇。 二、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中把握《左氏春秋》的性质? 第四章说理文 思考题: 一、把《论语》论说“仁”的片断全部找出来编在一起,由此研讨“仁”的内涵以及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的得失。 二、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三、《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跟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上的异同? 四、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二、秦汉文学 第一章汉赋 思考题: 1.为什么赋这一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 2.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第二章汉代散文 思考题:

1.为什么汉初会是一个散文家活跃的时期? 2.《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汉乐府诗 思考题: 1.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 第四章汉代的五言诗 思考题: 1.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2.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 3、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氏之前山水诗创作的情况。 9、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谢朓与永明诗人群体。 11、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2、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中国文学文常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 1.果戈理是19 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___为我国读者熟知喜爱。 A.《茨冈》、《青铜骑士》 B.《琉森》、《战争与和平》 C.《涅瓦大街》、《死魂灵》 D.《海鸥》、《穷人》 2.《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两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 A.歌德 B.巴尔扎克 C.列夫·托尔斯泰 D.海明威 3.《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_____。 A.歌德 B.席勒 C.拜伦 D.维尔特 4.在我国,电视节目播出的黄金时间一般指每天____。 A.19:00—22:00 B.19:30—22:30 C.19:00—21:00 D.20:00—22:00 5.电视屏幕的三大支柱是:电视新闻、____、电视专题。 A.戏剧和电影 B.综艺类节目 C.电视文艺 D.文艺竞赛节目 6.创作了《渔夫与金鱼》寓言故事的俄国诗人是____。 A.克雷洛夫 B.安徒生 C.格林 D.普希金 7.《悲惨世界》的作者是____。 A.福楼拜 B.巴尔扎克 C.左拉 D.雨果 8.《史记》的作者是____。 A.司马相如 B.司马迁 C.班超 D.欧阳修 9.《孔雀东南飞》中的____夫妇爱情坚贞不幸。 A.韩凭 B.焦仲卿与刘兰芝 C.蔡文姬 D.梁山伯与祝英台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__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A.曹操 B.李白 C.苏轼 D.辛弃疾 11.《聊斋志异》是____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2.《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 A.王实甫 B.郑光祖 C.汤显祖 D.曹雪芹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731《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文学综合》包括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三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本门课程具有综合考试的性质,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两门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和作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理论是文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以丰富的古今中外文学实践为基础,探求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两部分。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命题及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形态 3.文学理论的当代性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 .文学活动论 2.文学反映论 3.艺术生产论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5.艺术交往论 6.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三)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 2.文学四要素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含义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五)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六)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真: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善:情感评价、人文关怀3.美:形式创造 (七)文学创造的类型和体裁 1.文学作品的类型 2.文学作品的体裁 (八)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 3.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 (九)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 1.叙事性作品 2.抒情性作品 (十)文学风格 1.风格的观念和理论 2.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及流派风格 (十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3.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高潮(十二)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1.儒家的文学思想2.道家的文学思想(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理论1.《毛诗序》2.汉代对《楚辞》的评论 3 .曹丕《典论?论文》 4.陆机《文赋》 5.刘勰《文心雕龙》 6.钟嵘《诗品》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大纲(徐向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常识,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演进的主要脉络,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和赏析能力。同时,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底蕴和精神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向心力。 本课程除了指定的文学史教材外,还会要求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学生在课外通过对大量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common sens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proficiently, grasp the main course of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interpret and appreciate classic writers' work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n a broad cultural perspective,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spiritual charm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enhance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In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history textbooks, this course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Through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utside class,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 9 -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与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三类。 5、人物就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与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就是席勒与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就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就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与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与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与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就是世界、作品、艺术家与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就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就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就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就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文学概论毕业综合考核题

1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美悦-认识-教育-性质-反映时代-冲动。(思路)答: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的,并以渗透着情感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具有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因此,它更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独特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须经过作家心灵的中介加工。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结为“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 文学作为人的精神创造产品,带有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其最为直接和独特的作用是它的美悦作用。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得到情绪上、感觉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是认识作用。可以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最后是教育作用。文学作品能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辞海》是这样定义文学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又称为“语言艺术”,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

在各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文学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文学既有“纯艺术的”,又不可避免地反映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乃至对历史的总结、评判以及对其发展方向的主观愿望。如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的《诗经》、曹操的诗歌、《水浒》、《三国演义》等。即使是《红楼梦》,能简单的说它就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小说吗?鲁迅说,翻开中国的封建史,看到的就是“吃人”两字。看《红楼梦》就能感到这个社会就是扼杀人性,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要推翻这个社会的冲动。事实上,《红楼梦》从它一问世就被看作有伤风化和“反书”而遭禁,并不是后人把“革命”强加在它头上。 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既是再现又是表现: 再现-表现-表现和再现 答:创作肯定会有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是再现,但写下的故事又掺杂了自己的想法和对此的理解,所以又是表现。 再现一般指艺术家对他所认识的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和逼真,即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中国自先秦时代就十分重视绘画的再现特征,如《广雅》中说:“画,类也”,《释名》中说:“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再现也是西方美术创作的传统手法。如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