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成人受到电离辐射外照射时皮肤剂量的估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皮肤当量剂量 skin equivalent dose

特定电离辐射在皮肤中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与该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

2.2

照射几何条件 irradiation geometries

平行辐射束入射到人体上的照射几何条件。

注:常用的这类照射几何条件有:

——前后入射(AP):垂直于人体长轴(Z轴)从人体正面的入射;

——后前入射(PA):垂直于人体长轴(Z轴)从人体背面的入射;

——侧向入射(LAT):垂直于人体长轴(Z轴)从人体侧面的入射,当需要更详细的描述时,从左侧的表示为LLAT,从右侧的表示为RLAT;

——转动入射(ROT):垂直于人体长轴(Z轴)围绕着长轴均匀速度转动方式的入射,也可以认为是身体在围绕着长轴均匀速度转动;

——各向同性入射(ISO):每单位立体角注量不随角度变化的辐射。

3 通用要求

3.1 仅当α粒子能量≥6.5 MeV,电子能量≥0.01MeV,X、γ射线能量≥10keV才需进行外照射皮肤剂量估算。

3.2在辐射损伤疾病诊断中,特别是超剂量限值时,宜用皮肤吸收剂量作为皮肤剂量估算目标量;在辐射防护评价中应使用皮肤当量剂量为估算目标量。

3.3皮肤剂量估算的结果报告时除给出平均值外,还应给出受照射线种类、能量、剂量率、受照面积大小、照射的次数和照射间隔时间等信息。

4 X、γ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

4.1有个人监测信息的剂量估算

当有X 、γ个人剂量当量H p (d )监测或估算结果、并有射线能量和入射角等信息时,应用式(1)估算皮肤吸收剂量:

S p p =()D f H d γ ......................................

(1)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f p γ ——个人剂量当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A 中A.2的方法计算),单位为

毫戈瑞每毫希沃特(mGy /mSv );

H P (d ) ——个人剂量当量(对X 、γ射线,一般应采用皮肤估算位置的H P (0.07) 进行皮肤吸收剂量估

算;无H P (0.07)资料,且为强贯穿辐射所致均匀照射时,也可用H P (10)进行皮肤吸收剂量估算),单位为毫希沃特(mSv )。

4.2有注量信息时的剂量估算

4.2.1有辐射场注量相关信息时,皮肤吸收剂量用式(2)进行估算:

9

S z =10γγ-Φ?D f (2)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f z γ ——X 、γ辐射场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不同照射几何条件下的值参见附录A 中表A.6

和A.7),单位为皮戈瑞平方厘米(pGy ?cm 2

);

Φγ ——X 、γ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10-9 ——皮戈瑞转换为毫戈瑞的转换系数。 4.2.2 X 、γ辐射场的注量可用以下方式获取:

a ) 若有用注量率测量仪器直接测得的辐射场的注量率,可用式(3)计算出注量。 =t γγφΦ? (3)

式中:

Φγ ——X 、γ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φγ ——X 、γ辐射场的注量率,单位为每平方厘米每小时(cm -2?h -1);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 b) 若已知核素源的放射性活度,则可用式(4)计算注量。

2

4AF t R

γγπΦ= (4)

式中:

Φγ ——X 、γ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A ——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可(Bq );

F γ——放射源每次衰变发射X 、γ射线的分支比(其值参见表A.8);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秒(s ); R ——关注点到源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 )。 4.3有场所检测资料的剂量估算

4.3.1 有辐射场空气比释动能率信息时,皮肤吸收剂量用式(5)进行估算:

-3

S kS ()10=??D C k t ?

......................................... (5)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k ?

——X 、γ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 /h );

C kS ——空气比释动能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对男性参见附录A 中表A.4;对女性参见表

A.5),单位为戈瑞每戈瑞(Gy/Gy );

t ——人员累积受照时间,单位为小时(h ); 10-3 ——微戈瑞转换为毫戈瑞的转换系数。

4.3.2 X 、γ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可用以下方式之一获取:

a )用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仪器直接测得的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b )若有辐射场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数据,可用式(6)计算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

*kH (10)H k C =?

?

(6)

式中:

k ?

——X 、γ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 -1

);

*(10)H ?

—— X 、γ辐射场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 -1

);

*kH C ——空气比释动能到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A 中表A.9),单位为希沃特每

戈瑞(Sv/Gy )。

c )若有辐射场定向剂量当量率的测量数据,可用式(7)计算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o kH (0.07,0)

=H k C ?

?

'

' (7)

式中:

k ?

—— X 、γ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 /h );

(0.07)H ?

'—— 定向剂量当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 );

kH C ' ——空气比释动能到定向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A 中表A.9),单位为希沃特

每戈瑞(Sv/Gy )。

4.3.3 X 、γ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举例参见附录B 。 5 中子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

5.1有个人监测信息的剂量估算

当有中子个人剂量当量H p (10)监测结果、并有中子射线能量和入射角信息时,应用式(8)估算皮肤吸收剂量:

S pn p (10)D f H = .....................................

(8)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f pn ——个人剂量当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C 中C.1的方法计算),单位为戈瑞每希沃特(Gy/Sv );

H P (10) ——个人剂量当量,单位为毫希沃特(mSv )。 5.2 有注量信息时的剂量估算

5.2.1有辐射场注量相关信息时,皮肤吸收剂量用式(9)进行估算:

9S e n =10-Φ?Φ?D C (9)

式中:

D S ——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e ΦC ——中子辐射场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C 中表C.1和表C.2),单位为

皮戈瑞平方厘米(pGy ?cm 2);

Φn ——中子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10-9 ——皮戈瑞转换为毫戈瑞的转换系数。 5.2.2 中子辐射场的注量可用以下方式之一获取:

a ) 若有用中子注量率测量仪器直接测得的辐射场的注量率,可用式(10)计算出注量。

n n = t φΦ? (10)

式中:

Φn ——中子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φn ——中子辐射场的注量率,单位为每平方厘米小时(cm -2?h -1);

t ——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 b) 若已知核素源的放射性活度,则可用式(11)计算注量。

n 2

A 4F t

R

γπΦ=

(11)

式中:

Φγ ——中子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A ——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可(Bq );

F n ——中子放射源每次衰变发射的中子数(其值参见附录C 中表C.4);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秒(s ) R ——关注点到源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 )。

c) 若有中子辐射场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数据时,则可用式(12)计算注量:

*6

n ΦH

(10)10H t C ??Φ=

................................. (12) 式中:

Φn ——中子辐射场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10(*H ——周围剂量当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 );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

C φH ——中子注量到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C 中表C.3),单位为皮希沃特平

方厘米(pSv ?cm 2);

106 ——微希沃特每小时转化为皮希沃特每小时的转换系数。

5.2.3 中子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举例参见附录B 。 6 电子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

6.1有注量信息的剂量估算

6.1.1有辐射场注量相关信息时,皮肤吸收剂量用式(13)进行估算:

-9S ze e 10D f =?Φ?

................................... (13)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 );

f z e ——电子辐射场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D 中表D.1),单位为皮戈瑞平

方厘米(pGy ?cm 2);

Φe ——电子辐射场中皮肤相应位置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秒(cm -2);

10-9 ——皮戈瑞转换为毫戈瑞的转换系数。 6.1.2 电子辐射场的注量可用以下方式之一获取:

a ) 若有用电子注量率测量仪器直接测得的辐射场的注量率,可用式(14)计算出注量。

n e = t φΦ? ..................................... (14) 式中:

Φe ——电子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φe ——电子辐射场的注量率,单位为每平方厘米小时(cm -2?h -1);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

b ) 若已知核素源的放射性活度及每次衰变发射的β(包括电子)粒子数,则可用式(15)计算注量。

e e 2

A 4F t

R

πΦ=

.................................... (15) 式中:

Φe ——电子辐射场的注量,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 -2);

A ——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可(Bq );

F e ——β发射放射源每次衰变发射的电子数(其值参见附录D 中表D.2); t ——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秒(s ) R ——关注点到源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 )。 6.2有定向剂量当量率信息

6.2.1 当有电子辐射场定向剂量当量率信息时,可用式(16)先计算出中子注量率,再用式(13)计算皮肤吸收剂量。此时的估算仅适用于全身均匀照射的情况。

'3

e eH

(0.07,0)(0.07,)10H R C αφ???= (16)

式中:

C eH ——电子注量到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

D 中的表D.3),单位为纳

希沃特平方厘米(nSv ?cm 2);

)0,07.0('?H ——入射方向为0°时的浅层定向剂量当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 /h );

R (0.07,α) ——相对于入射角度为α时的定向剂量当量修正值(其值参见附录D 表D.4~表D.5); 103 ——微希沃特每小时转换为纳希沃特每小时的转换系数。 6.2.2 电子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举例参见附录B 。 7 α粒子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

7.1 一般情况下,α粒子不会引起外照射辐射损伤,仅当α粒子能量≥6.5 MeV 才需要进行皮肤剂量的估算。

7.2 若需要进行皮肤剂量的估算,皮肤吸收剂量用式(17)进行估算:

S ze e φ=??D f t

..................................... (17)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微戈瑞(μGy );

f zα——α粒子辐射场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参见附录E中表E.1),单位为微戈瑞平

方厘米(μGy?cm2);

φe——用仪器测量的α粒子辐射场的注量率,单位为每平方厘米小时(cm-2?h-1);

t——人员在相应场所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8皮肤污染时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方法

8.1 皮肤剂量估算

在皮肤表面β污染的情况时,基于H p(0.07)可用式(18)计算污染处皮肤的吸收剂量。

S dH (0.07)

=?

p

D f H (18)

式中:

D S ——皮肤吸收剂量,单位为微戈瑞(μGy);

H p(0.07)——皮肤表面β污染所致的个人剂量当量,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

f DH ——H p(0.07)到污染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单位为微戈瑞每微希沃特(μGy/μSv)。

注:可用实验方法确定f DH,亦可粗略将H p(0.07)的数值视为污染皮肤的吸收剂量的数值(这时可取f DH≈1)。

8.2 H p(0.07)估算

参见附录F的方法估算H p(0.0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X、γ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估算中的相关转换系数

A.1 空气比释动能与注量的相互转换系数

表A.1列出了X、γ外照射,空气比释动能与注量的相互转换系数。

表A.1空气比释动能与注量相互转换时的转换系数

A.2 个人剂量当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f pγ

个人剂量当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f pγ用式(A.1)计算:

f pγ= C ks/ C kP ..................................... (A.1)

式中:

f pγ ——个人剂量当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单位为毫戈瑞每毫希沃特(mGy/mSv);

C kP ——从空气比释动能到个人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见表A.2和表A.3),单位为毫希沃特

每毫戈瑞(mSv/mGy);

C ks——空气比释动能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见表A.4和表A.5),单位为毫戈瑞每毫

戈瑞(mGy/mGy)。

表A.2 从空气比释动能到H p(10,α)的转换系数C kP

表A.3 空气比释动能到H p(0.07,α)的转换系数

A.3 辐射场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表A.6中列出了X、γ辐射场注量到男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表A.7中列出了X、γ辐射场注量到女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A.4 放射性核素源每次衰变发射X、γ射线的分支比

表A.8中列出了放射性核素源每次衰变发射X、γ射线的分支比。

A.5空气比释动能到周围剂量当量或定向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

表A.9中列出了空气比释动能到周围剂量当量或定向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

表A.5 空气比释动能到女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C ks

表A.6 X、γ辐射场注量到男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表A.7 X、γ辐射场注量到女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表A.8 放射性核素源每次衰变发射X、γ射线的分支比Fγ

Inspector Alert防辐射检测仪操作说明书

Inspector Alert防辐射检测仪操作说明书1.“Inspector Alert”便携射线检测仪放射监测非安全临界点的设定: 1mR/hr=8.7μSv/hr,1n Sv/hr=0.001μSv/hr 250n Sv/hr=0.25μSv/hr=0.25/8.7 mR/hr =0.02873mR/hr, 故放射监测非安全临界点可设定为0.02873 mR/hr; 2.“Inspector Alert”射线检测仪检测量程: 10μSv/hr(1.149mR/hr)-1.5X106μSv/hr(1.724X105mR/hr) 3.“Inspector Alert”检测时机: a)废旧金属原料经过放射性监测后再行入炉熔炼; b)废旧金属原料挤压打包成型及产品质量检测时进行; 4.“Inspector Alert”射线检测仪维护、保养、使用注意事项: a)测定仪使用环境温度在-10℃~40℃范围内,湿度为:10%~95% 之间; b)“Inspector Alert”监测探头测定位置的确定:探头距金属表面50mm 处实施测量;c)本检测仪数据测量最大50 mR/hr(误差为±15%)~ 100 mR/hr(误差为±20%);d)谨防本仪器探头污染,一旦被污染可 及时更换背面的橡皮条。 5.操作步骤: a)背景计时:Mode选定Total/Timer——Timer Swith由off处变至Set 处,而后再进行(+)按压9次后LCD显示00:10即代表10分钟,为计时时限的设定值。在Timer Swith进入On状态后LCD显示剩余 分钟,最终结果的确定=LCD读数值/10。 b)环境区域监测:确定“Mode”的CPM or mR/hr——设定异常报警 “Mode”【其方法为:1将on/off/audio swith定在on or audio处—— 按上(+-)处的set(按1次为查看以前设定值;按2次为删除前次 报警设置数据——翻动(+-)键选择异常报警数(此时目视LCD数 显到位后按动set确认即可) c)按上述操作后观察液晶数据或报警声响从而判定材料辐射源是否异 常。 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6月19日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复习题(研究生师兄制作良心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即η*= N1/N2×100%。 原子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 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几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几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示矿(岩)石中铀镭质量比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比值之比。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的足以已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粒子注量: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数目。 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 能注量:在空间某一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内的所有的粒子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面积 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能量总和 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 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加权求和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 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而做出的一种量度 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一体积元中产生的电荷。 剂量当量指数: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的极限值 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质量数和相同原子序数而半衰期有明显差别的核素 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与衰变常熟互为倒数。 电离能量损耗率: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平衡含量铀:达到放射性平衡时的铀含量 分辨时间: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最短时间间隔 康普顿边:发生康普顿散射时,当康普顿散射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边 康普顿坪:当康普顿散射角为零到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平台 累计效应:指y光子在介质中通过多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y光子能量吸收 边缘效应: 次级电子产生靠近晶体边缘,他可能益处晶体以致部分动能损失在晶体外,所引起的脉冲幅度减小 和峰效应: 两哥y光子同时被探测器晶体吸收产生幅度更大的脉冲,其对应能量为两个光子能量之和 双逃逸峰:指两个湮没光子不再进行相互作用就从探测器逃出去 响应函数: 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幅度与入射γ射线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能量分辨率: 表征γ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参数 探测效率: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1. 峰总比:全能峰的脉冲数与全谱下的脉冲数之比 峰康比:全能峰中心道最大计数与康普顿坪内平均计数之比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撰写时间:2012-6-8 文章作者:质检总局计量司文章来源:《我们身边的电离辐射》 在人类发现和认识电离辐射的过程中,如何定义适当的物理量用以正确表述对电离辐射量的测量,一直是电离辐射计量学的重要任务。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很快付诸医学应用开始,伴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度量X射线。直到1925年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产生了第一个关于辐射测量和标准化的专业组织“国际辐射单位委员会”(ICRU)。后来,在该组织的名称中又强调并且加入了测量,确定为“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简称ICRU未变)。ICRU的成立,为全球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历经50年的技术发展,ICRU在不断完善科学定义的基础上于1974年提出建议,并于1975年通过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确定(1)对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1采用专名贝可勒尔(Becguerd),记号为 Bq,1Bq=1s-1;(2)对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焦·千克-1],采用专名“戈瑞”(Gray),记号为Gy。从此,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辐射量和单位的国际制单位推行工作。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统一单位制的工作。早在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单位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1977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逐步采用国际制单位”。1978年8月原国家标准计量局设立“国际单位制办公室”。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 6月9日原国家计量局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985年9月6日颁布的《计量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强调“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受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使得国际制单位的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旧的、应被淘汰的单位还在使用,甚至流行,新旧单位制混用,单位制表示不严格、不规范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ICRU是世界公认的电离辐射计量量和单位方面的权威机构。在ICRU建议下,1975年5月27日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关于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决议。但是后来ICRU不断修改、规范、定义有关量和单位。 1980年,ICRU在第19、25号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版了专门论述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的第33号报告《辐射量和单位》。第33号报告全部采用国际制单位,以取代以前出版的第19号报告,此后ICRU又接连发表了第39、42、47、60号报告。 电离辐射自发现至今仅仅百余年,和常用的物理、化学量相比,其国际制单位的完善还在不断进行中。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些量的定义和单位存在某些问题,并且不断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从计量学的角度,保持量和单位的相对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对于电离辐射计量领域的改制工作相当谨慎。 1982年7月26日原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标准GB3102.10-1982《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1993年我国根据国际单位制的变化,修订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系列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在推行国际制单位的工作中,把核反应与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编排在一起。但是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工作并未真正实施。直到2004年1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持召开了全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才真正开始了我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的实施。 为了让大家对电离辐射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将以ICRU第60号报告中的量为基础,介绍它的国际制单位,附带介绍一些重要量和单位的演变。考虑到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方面的技术进展,在附录中将ICRU 60号报告中的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包括辐射监测仪、云服务器和远程监控终端,辐射监测仪与云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云服务器与远程监控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辐射监测仪包括辐射传感器、通信模块、供电模块和主控模块,辐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气连接,供电模块用于对辐射传感器、通信模块、主控模块进行供电;云服务器用于获取和存储从辐射监测仪发送过来的辐射剂量值数据;远程监控终端用于获取云服务器上存储的辐射剂量值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等优点,可实现射线辐射的安全检测,降低辐射对检测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监测仪、云服务器和远程监控终端,所述辐射监测仪与所述云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辐射监测仪包括辐射传感器、通信模块、供电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辐射传感器和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气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辐射传感器、通信模块、主控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获取和存储从所述辐射监测仪发送过来的辐射剂量值数据; 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用于获取云服务器上存储的辐射剂量值数据,并将控制命令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上,而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控制命令数据发送给所述辐射监测仪的通信模块,由

主控模块控制各个模块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监测仪还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辐射监测仪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监测仪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辐射监测仪采集数据时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为太阳能电池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终端为联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射线辐射剂量远程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射线发生装置附近的多个设定位置处放置辐射监测仪,将各个辐射监测仪与云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S2、在射线发生装置启动后,通过各个辐射监测仪采集辐射剂量信息,并将辐射剂量信息实时上传至云服务器上; S3、处于安全位置处的远程监控终端与云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通过访问云服务器获取辐射剂量信息,通过可将控制命令通过云服务器发送给辐射监测仪。 技术说明书

电离辐射剂量学资料

电离辐射剂量学:研究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和沉积的规律,特别是转移和沉积的度量(量的定义、测量、计算等)的科学。 剂量计算或测量两种基本途径: (1)辐射场本身测量—辐射场粒子数、辐射的能谱分布、辐射能量沉积本领 (2)直接或间接测量沉积能量 第一部分回顾 1、辐射的分类 i.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 射线和γ 射线等。 ii.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1、辐射的分类 i.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 射线和γ 射线等。 ii.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da ┴ = dacos θ 定义: Φu =dN/ da ┴ 为单向辐射场的粒子注量。 一般情况:各向辐射场 定义:Particle fluence (粒子注量)Φ: Φ=dN/da ,m-2 da dN /=φ

Energy fluence (能量注量)Ψ:Ψ=dR/da ,j.m-2 按能谱分布: 能量注量: 能量注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 3、相互作用系数 A 、带电粒子(e 、α、重带电粒子) 总阻止本领: 总线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单位路程上损失的能量。 - dE 是dl 距离上损失能量的数学期望值。 总线阻止本领与带电粒子的性质(电荷、质量、能量)和物质的性质(原子序数、密度)有关。去除物质密度的影响可得到总质量阻止本领公式: 总质量阻止本领描述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路程时,因各种相互作用而损失的能量。它可分解为各种相互作用阻止本领之和。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包括电离和激发对能量损失的贡献) ()/E d E dE Φ=Φ0()E E E dE Φ=Φ?da dE ft /=ψ?=max 0E E EdE φψdl dE s = dl dE s ρρ1/= /(/)(/)c r S S S ρρρ=+1(/)/c c S dE dl ρρ=

核辐射测量方法

核辐射测量方法 葛良全 周四春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化工程学院 2007.8

前言 本讲义旨在缓解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后尚无专业教材的状况。主要内容有核辐射测量基础知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核辐射测量的单位、核辐射防护知识、γ射线测量方法、β射线测量方法、α射线测量方法、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统计学与误差预测等。该讲义可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的核辐射测量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勘查技术工程”和“地球化学”(铀矿地质勘探方向)等本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 本讲义相关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本参考书的有关内容编辑: [1]章晔,华荣洲、石柏慎编著,放射性方法勘查,原子能出版社,1990 [2]葛良全,周四春,赖万昌编著,原位X辐射取样技术,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 [3]格伦敦F 诺尔著(李旭等译),辐射探测与测量,原子能出版社, 1984。 [4]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 子能出版社,1985 [5]李星洪等编,辐射防护基础,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6]吴慧山,核技术勘查,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7]王韶舜,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

1 第1章 放射性方法勘查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和原子核 1.1.1 原 子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及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 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 8cm 左右,原子的质量也很小, 例如氢原子质量为1.67356×10- 24g ,铀原子的质量为3.951×10-22g 。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得多,为n·10-13~n ·10-12(cm),但它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例如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束缚电子组成,其结构示于图1-1,氢核的质量为1.67×10-24g ,而束缚电子的质量仅 为9.1×10-28g ,两者的比值近似为1/1840。对 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这个比值更小些。例如,铀原子92个绕行电子的总质量和原子核质量之比为1/4717。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当原子吸收外来的能量,使轨道上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呈现电性,成为正离子。 原子中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相应的原子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对一种原子来说,它的绕行电子的数目和运动轨道都是一定的,因此每一个原子只能处于一定的,不连续的一系列稳定状态中。这一系列稳定状态,可用相应的一组能量W i 表征,W 称为原子的能级。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不放出能量。当原子由较高能级W 1跃迁到较低的能级W 2时,相应的能量变化△W 即W 1一W 2,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此时光子的能量为: 21W W hv ?= 式中,h ——普朗克常数,等于6.6262×10-34J·s ; v ——光子的频率。 将某种原子发射的各种频率的光子按波长排列起来,便构成了该种原子的发射 图1-1 氢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10-13cm 10-8cm

辐射检测仪有用吗

电磁辐射检测仪主要用于生活中电器、高压线、基站等的辐射测量,可以有效帮助人们远离辐射源,免受辐射的危害。辐射剂量仪是一种对有放射源的场所进行监控和测量的仪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放射源监控领域的技术也日渐成熟。 传统的测量仪已经无法满足对放射源监控和测量的需求,而lbt-ram-200长杆辐射测量仪由于采用完成与15米范围内的pda的通讯,可用于放射性场所的γ辐射或环境γ辐射的测量。现在国内的标准是lbt-ram-200长杆辐射测量仪。 辐射检测仪是用于测量高能、低能x,γ射线的仪器。R-PD型智能化х-γ辐射仪采用高灵敏的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反应速度快,用于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x,γ射线,辐射剂量率的专用仪器。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

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辐射检测仪,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地址编码和剂量历史时间,自动连续测量和记录辐射剂量。工作人员可以任意设定剂量率报警值和累积剂量报警值,仪器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用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照射,保护人员健康。 现在辐射检测仪和防辐射装置都有。有专门的EMC检测机构对电子设备进行辐射大小的检测,有一些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超标将不允许投入市场。防辐射装置也有许多。比如宇航员在太空穿的衣服就是有很强的防辐射功能。辐射检测仪对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来说作用还是特别大的!因为电磁辐射是肉眼看不到的,哪些地方有没有完全不知道,如果有一台电磁辐射检测仪就不用害怕了。能检测电磁的强弱,并且直观的看到。 虽然说辐射监测仪主要用于核设施、核技术应用单位、科研院所、防化部队、警察局、采石场、油田和供油管道装备、室内环境、医院及环境保护监督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

“核辐射测量方法”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核素 2.半衰期 3.碰撞阻止本领 4.平均电离能 5.粒子注量 6.粒子注量率 7.能注量 8.能注量率 9.比释动能 10.吸收剂量 11.剂量当量 12.辐射量 13.同位素 14.放射性活度 15.照射量 16.剂量当量指数 17.射气系数 18.α衰变 19.核衰变 20.同质异能素 21.轨道电子俘获 22.半衰期 23.平均寿命 24.电离能量损耗率 25.衰变常数 26.伽玛常数 27.平衡铀含量 28.分辨时间 29.轫致辐射 30.康普顿边 31.康普顿坪 32.累计效应 33.边缘效应 34.和峰效应 35.双逃逸峰

36.响应函数 37.衰变率 38.能量分辨率 39.探测效率 40.峰总比 41.峰康比 42.能量线性 43.入射本征效率 44.本征峰效率 45.源探测效率 46.源峰探测效率 47.俄歇电子 48.线衰减系数 49.光电吸收系数 50.质量衰减系数 51.光电截面 52.原子核基态 53.铀镭平衡常数 54.放射性活度 55.碰撞阻止本领 56.离子复合 57.光能产额 58.绝对闪烁效率 59. 二、填空 1.天然放射性钍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2.天然放射性铀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3.铀系、钍系和锕铀系中的气态核素分别是、和; 其半衰期分别是、和。 4.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5.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6.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7.β衰变的三种形式是、和。 8.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MeV。 9.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和; 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和。 10.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DoseRAE 2χ、γ 辐射个人监测仪操作规程

DoseRAE 2辐射个人监测仪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DoseRAE 2辐射个人监测仪是超薄型电子直读式χ、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和剂量当量率监测仪。专为从事核电站、核燃料、核元件生产、核废料处置等企业及放射源监管、医院核医学、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仪器。 二、操作步骤 1、仪器开关机 按MODE键5秒钟,DoseRAE 2开启,液晶全部点亮,可检查LCD显示字段是否完整、背光点亮。之后接连显示:工作模式、开机、软件版本,接着是30秒倒计时预热,最后进入正常测量模式。 稳定的正常显示为剂量累计值,按SET键,可以看到剂量率本底值。 当仪器在正常测量模式时,在任何界面下,按MODE键5秒钟,仪器将进入5秒钟倒计时之后自动关机。直到倒计时归0并显示“OFF”后再松开MODE键。OFF显示约3秒钟后仪器关闭。 当仪器电池电压低于3.3V时,正常测量无报警的状态下,12小时后仪器自动关闭。 2、操作模式 DoseRAE 2有两种操作模式,即正常操作模式和编程模式。正常操作模式为默认模式,仪器开启后自动进入该模式。 (1)在正常操作模式下,DoseRAE 2测量伽马射线剂量率和累计剂量。在正常操作模式下,按住MODE键将依次进入各个功能项并循环,SET键将进入该功能项的子项并循环。 (2)如果需要查看当前剂量率本底值,则按SET键横向切换到剂量率显示状态。继续按一下SET显示是询问是否清除剂量累计值,如果想要清除,长按SET键5秒可清除累积剂量,最后显示。如果不清除,按SET键,回到剂量累计界面。

(3)按一下MODE键显示,切换到滞留时间,可以查看滞留总时间,或开始计时。出厂默认值为480分钟,即8小时。按SET键,显示。此状态下长按SET键5秒,将开启倒数计时器,闹钟标示开始闪烁。按同样的操作可以关闭倒计时。当剩余时间达到预报警值时(默认设置为总时间的20%),开始预报,时间用完时报警。例如总时间为480 分,预报值为10%,开始计时后,剩余时间降低48分钟后,开始预报;当降到0时,开始报警。预报为两声,报警灯显橙色闪两次;报警时为三声,报警等为红色,闪三次。 (4)在和界面下,按一下MODE键切换到剂量报警阈值状态下,按SET键,显示,显示个人剂量计所设置的剂量预报值和报警值预报值是根据报警值的百分比计算得出的,默认预报值为80%的报警值。出厂默认报警值设为,在这个界面下,按MODE键,进入剂量率报警阈值界面。在界面下,按一下MODE键,切换到剂量率报警阈值状态,按SET键,显示。显示剂量计所设置的剂量率预报值和报警值。预报值是根据报警值的百分比计算得出的,默认预报值为80%的报警值。出厂默认报警值为。在这个界面下按MODE键,依次进入ID查询、时钟/日历、环境温度查询。使用者ID 可以区分不同工作人员,以方便对人员的剂量进行记录和跟踪。 3、充电器兼数据读取器 用于对DoseRAE 2充电,兼可进行参数配置、历史记录读取。采用AM和AF 双USB 接口,方便用户使用。该阅读器能提供DoseRAE 2最大100mA的充电电流。对每个DoseRAE 2充电时间不少于1.5小时。 其中红色指示灯为USB电源供电指示灯(Power),绿色指示灯表示有数据传输状态(Status)。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 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18分) 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其半衰期是 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 、208Tl 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 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随着入射射线能量增加和探测晶体体积的增大,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峰会逐渐消失。(2分) 2.画出γ能谱仪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图(3分) 闪烁体和倍增管是探测器部分,用于将γ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以探测的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是将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主放大器是将信号转化微可以供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使用的信号。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微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软件的处理。(3分) 3.随着入射γ射线能量的变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所占比例如何变化? 解答: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随着入射伽玛射线能量的变化,三种效应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低能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2分);随着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康普顿效应所占比例增加,成为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2分)。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1.02MeV,将存在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几率,并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大,电子对效应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大;而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电子对效应是高能量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的作用形式。(2分) 4.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半导体探测器工作时,在搬半导体P区和N区加反向电压,使空间电荷电场增强。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级扩散,使得探测器灵敏区的厚度增大。(3分)当探测的射线进入

辐射检测仪有哪些种类

核辐射检测仪又名辐射检测仪。市场上有辐射报警仪,辐射仪是不带剂量显示的仪器,只能提示佩戴人员当前所在场地射线是不是超标,至于辐射剂量具体是多少,不好确定。辐射剂量检测仪,这种仪器不仅可以报警,也可以清晰显示当前所在场地的辐射剂量值。 目前按照给出信息的方式,辐射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粒子入射到探测器后,经过一定的处置才给出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例如,各种粒子径迹探测器,一般经过照相、显影或辐射监测仪化学腐蚀等过程。还有热释光探测器、光致发光探测器,则经过热或光激发才能给出与被照射量有关的光输出。这一类探测器基本上不属于核电子学的研究范围。 另一类探测器接收到入射粒子后,立即给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就可以进行记录和分析。这一类称为电探测器。

电探测器是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探测器。这一类探测器的问世,导致了核电子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能给出电信号的辐射探测器已不下百余种。最常用的主要有气体电离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三大类。 早在1908年,气体电离探测器就已问世。但直到1931年脉冲计数器出现后才解决了快速计数问题。1947年,闪烁计数器的出现,由于其密度远大于气体而大大提高了对粒子的探测效率。最显著的是碘化钠(铊)闪烁体,对γ射线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本领。60年代初,半导体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使能谱测量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现代用于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类型探测器件和装置,都是基于上述三种类型探测器件经过不断改进创新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购买核辐射检测仪的客户可大概分为4类:

1.安全组织, 譬如警察局和消防队、紧急反应组织、环保组织、危险物料处置、金属回收公司、矿山等,他们接触到各种放射性的机率较高。 2.港口、码头、机场等,这些地方因为人员及各类进出口货物流量大,特别涉及到出入境人员受放射线污染的机率较高。 3.五金厂、陶瓷厂、医院、研究机构、实验室、药监局、大学等,他们接触到各种低强度或泄漏放射线的机率较高。 4.关注居住环境质量及个人安全的私人个体, 比如某人想在家,食物、水中等寻找周围的环境污染(各种突发事故或恐怖分子攻击等)。 而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力雄厚,资源配置齐备,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工程辐射检测服务。 更多详情请拨打联系电话或登录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c26775478.html,咨询。

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率的区别

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率的区别 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而引发不同反应,不但与其所受照射的电离辐射剂量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所施加照射的剂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即剂量率紧密相关。同样的照射剂量,高剂量率相当于短时间内施加照射,则机体受到急性照射,犹如来不及缓冲和修复损伤的接连冲击,肯定伤害要比低剂量率的照射所引发后果利害。当利用医用加速器等设备所发出的射线治疗恶性肿瘤时,决定疗效和减少照射副作用的不仅有施加的剂量大小,还密切关系到照射的剂量率和分割照射等诸多因素。所以电离辐射剂量学不仅对放射防护至关重要,而且对广泛利用电离辐射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公众不可能要求像专业人员那样熟悉电离辐射剂量学和放射防护知识,但应当普及知道剂量与剂量率的基本区别。不难理解,判断核事故污染的严重程度,必须用核事故现场的核辐射泄漏造成的剂量率或者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或比活度等表征,而不是落实到具体人员的剂量。因为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与所处环境遇到照射来源的强弱、距离该照射源的远近,以及之间有否屏蔽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等密切相关。这类似于判断同一地震的伤害破坏力直接取决于距离震中的远近、环境条件和自身状况等。 遗憾的是剂量与剂量率这个明显区别在此次事故开始阶段一度混淆。例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曾用福岛核电站周围污染达到多少“微西弗”(μ S v ,μ为10-6)表达。这种表达有两个错误:一是污染程度强弱应当用剂量率,即每小时多少希(S v /h )或者每小时多少戈瑞(G y /h )表示;二是单位用词“西弗”不对。准确表达该用“希沃特”,可简称为“希”。 希的国际符号S v 是核科学家Sievert 名字的缩写。1977年翻译为“西弗特”。但自1980年起经业界专家推敲改定为“希沃特”,可简称为“希”,均已正式列入所有的相关国家标准中。GB 3102.10《核反应和电离辐射防护的量与单位》最早发布的1982年版就明确采用了;我国现行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和核科学技术术语标准GB /T 4960—1996等均如此。虽然英文翻译可有多种音似汉字表达,但已经由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规定的用词就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规范。这个不当还怪不得媒体新闻界,乃是个别专家开始时使用了淘汰的旧词“西弗”,后来竟然陆续有跟进误用的一些专家,继续不遵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规范用词,导致新闻媒体、报刊及网络等媒介,在口语和书面文字中竞相误用、误传不规范的“西弗”,还有自己衍变出“希伏”等不合标准用词。全国已经标准化统一了30多年的术语规范不宜轻易间就毁于一旦。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坚持科学性与严谨治学的具体体现,在这里不得不花费篇幅阐述清楚。 为节省篇幅,兹整理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辐射量及其单位,概括说明于附表中。该表注具体补充了表中的简要介绍。关于辐射量及其单位的更详细解读及诠释可进一步参考有关文献。 附表 实际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一览 辐射量名称,符号 该量的主要内涵 单位符号 SI 单位专用名称 放射性活度,A 表示放射性核素自发衰变的强弱程度,可简称活度。1 B q = 1s -1B q 贝可勒尔,简称贝可活度浓度,A V 表示单位体积物质中的活度,也称体积活度。A V =A / V B q / m 3 每立方米的贝可 比活度,A m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中的活度,也称质量活度。A m = A / m B q / kg 3 每千克的贝可 表面活度 表示单位表面积上的活度,可用于衡量各种表面的放射性污染。B q / cm 2 每平方厘米的贝可吸收剂量,D 反映电离辐射授予单位质量物质的平均能量。1 G y = 1 J / kg G y 戈瑞,可简称戈 吸收剂量率,D 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吸收剂量的增量。即:d D / d t G y / h 例如:每小时的戈剂量当量,H 为统一衡量不同类辐射产生等同效应而引入的加权吸收剂量,即某点处某类辐射的品质因子Q 和该点处吸收剂量D 之乘积。 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1 S v = 1 J / kg )剂量当量率,H 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剂量当量的增量。即:d H / d t S v / h 例如:每小时的希器官当量剂量,H T 不可直接测量的用于器官组织受照射的防护评价量。器官组织T 的当量剂量H T =∑ W R D T ,R ,式中W R 为R 类辐射权重因子。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1 S v = 1 J / kg )全身有效剂量,E 由各受照射的器官当量剂量按组织权重因子W T 加权求和估算的 评价全身受照射的防护量。E =∑W T H T =∑W T ∑W R D T ,R 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 (1 S v = 1 J / kg )注:①. 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SI ); ②. 剂量率是单位时间的剂量,其单位的分母也可用秒、分、月、年等表示; ③. 具体量值的大小还可以用10的次方表示:10-3为毫,符号为m ; 10-6为微,符号为μ; 10-12为纳,符号为n 。 ④. 吸收剂量与可测量的剂量当量,及与专用于防护评价的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均具有相同的量纲,即每千克 焦尔(J / kg ),在防护评价中可以把戈瑞数与希沃特数之间简单地认为数值上等同,即转换系数可近似当成1。 (郑钧正教授供稿) ··

辐射检测仪品牌都有哪些

辐射检测仪品牌都有哪些 大部分朋友对辐射都是不陌生的,因为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人变畸形,对人的细胞有非常大的杀伤能力。辐射还具有致癌的危险。而辐射都是无色无味的,所以我们很难发现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辐射,存在的辐射伤害有多大我们都是一无所知的,而辐射检测仪就可以有效的探测出我们周围的辐射状况的。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对辐射检测仪还是不熟悉的,那么辐射检测仪品牌都有哪些呢? 辐射检测仪价格 R-PD型智能化х-γ辐射仪采用高灵敏的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反应速度快,用于监测各种放射性工作场所x,γ射线,辐射剂量率的专用仪器。 环境级辐射仪,ZK-RP6000型х-γ辐射剂量率仪,智能辐射仪,价格228元(价格来源,仅供参考)

DT-2G微波泄漏检测仪可燃性气体检测仪微波辐射泄漏测试仪器,价格328元(价格来源,仅供参考) 射线检测仪器仪表辐射报警仪XH-901,价格298元(价格来源,仅供参考) 辐射检测仪品牌有哪些 亚名 徐州亚名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淮海地区专业集成仪器仪表供应商公司,代理品牌:尼康测距望远镜,美国(博士能)BUSHNELL,加拿大(纽康)NEWCON,德国HILTI 喜利得,瑞士LEICA DISTO(徕卡) 西门子siemens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SIEMENS,1847年创立于德国,世界500强企业,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和电气工程公司之一,主要业务集中在工业、能源和医疗领域,中国最著名和最受推崇和尊敬的企业公民之一 老板robam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厨房电器十大品牌,抽油烟机十大品牌,始创于1979年,亚洲品牌500强,上市公司,吸油烟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品牌价值最高、生产规模最大 华帝vatti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华帝Vatti,全国厨卫著名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上市公司,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2008北京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制造商

电磁辐射检测方法

电磁辐射检测方法

常规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1.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方法 1)环境条件 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2)测量仪器 可使用各向同性响应或有方向性电场探头或磁场探头的宽带辐射测量仪。采用有方向性探头时,应在测量点调整探头方向以测出测量点最大辐射电平。 测量仪器工作频带应满足待测场要求,仪器应经计量标准定期鉴定。 3)测量时间 在幅射体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测量,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秒,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 4)测量位置 测量位置取作业人员操作位置,距地面0.5、1、1.7m三个部位。 辐射体各辅助设施(计算机房、供电室等)作业人员经常操作的位置,测量部位距地面0.5—1.7m。 辐射体附近的固定哨位、值班位置等。 数据处理 出每个测量部位平均场强值(若有几次读数)。 根据各操作位置的E值(H、P d)按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或其它部委制定安全限值”作出分析评价。 2.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应符合待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测量高度: 离地面1.7~2m高度。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测量高度。 测量频率: 电场强度测量值>50 dBμV/m的频率作为测量频率。 测量时间: 本测量时间为5:00~9:00,11:00~14:00,18:00~23:00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 24小时昼夜测量,昼夜测量点不应少于10点。 测量间隔时间为1h,每次测量观察时间不应小于15s,若指针摆动过大,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布点方法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第三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X (γ)射线和高能电子束等电离辐射进入人体组织后,通过和人体组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而传递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人体组织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后,会发生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最后导致组织的生物学损伤,即生物效应。生物效应的大小正比于组织中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因此确切地了解组织中所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对于评估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它的副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它的精确确定,是进行放射治疗最基本的物理学要素。 本章将介绍剂量学中所涉及的辐射量及其单位,重点阐述电离室法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其它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作相应说明。 第一节 剂量学中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本节主要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ICRU )会第33号报告的内容,重点介绍与放射治疗和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一、粒子注量 粒子注量Ф(particle fluence )是以入射粒子数目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N 除以da 所得的商。即辐射场中以某一点为球心的一个小球,进入该小球的粒子数dN 与其截面da 的比值 /dN da Φ= 单位m -2。 截面da 必须垂直于每个粒子的入射方向,为使来自各个方向的入射粒子都能满足这个要求,采用小球来定义。 粒子注量率: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单位m -2.s -1。 二、能量注量 能量注量Ψ(energy fluence )是以进入辐射场内某点处单位截面积球体的粒子总动能来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R 除以da 所得的商。 /dR da ψ= 单位J.m -2。 能量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能量注量的增量。单位J. m -2.s -1。 粒子注量和能量注量都是描述辐射场性质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单能 E ψ=Φ? 非单能 max 0E E EdE ψ=Φ? E 为粒子能量,E Φ为同一位置粒子注量的能谱分布。 三、照射量 照射量X (exposure )等于dQ 除以dm 所得的商。即X (γ)辐射在质量为dm 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次级电子(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不包括因吸收次级电子发射的轫致辐射而产生的电离)dQ 与dm 的比值,即 /X dQ dm =

核辐射测量方考试必考点

剂量当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定义为在组织内所关心的一点上的吸收剂量D 、品质因数Q 、修正因子的三项乘积。 这组辐射物理量适用于度量在各种介质中的各种射线。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空气辐射场的X 或γ射线,可通过下式将照射量X 换算为吸收剂量D : 其中:g 表示发生韧致辐射而逃逸出去的能量(未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W 为平均电离能;e 为电子电量。 2、简要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常用重量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 的活度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含量单位有哪些? 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常将重量和质量称呼一致)单位常用的有克、千克,适用长寿核素;常用的活度单位有Bq 、Ci ,适用长寿和短寿核素。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克/克、克/100克(%)、克/吨(g/t )、ppm ;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g/L, mg/L ,Bg/L,Bg/m3。 3、说明放射性活度与射线强度的区别。 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射线强度: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某种射线的个数。 4、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经过多少个半衰期以后,可以减少至原 来的15%、7%、0.1%? 根据: , 依次类推。 5、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距一个活度为1居里的60Co 放射源一米远处的伽玛射线照射量率(注: 60CO 每次衰变放出能量为1.17MeV 和1.33MeV 的光子各一个,在空气中的质量吸收系数为2.66×10-3m2/Kg )。 解法一(查表法): 查表知 解法二(物理法): 6、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内照射防护 的最根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N Q D H ??=W e g D W e g dm dE dm dQ X ?-=?-==)1()1(2/12 ln T =λt T t e A e A t A 2/121ln )0()0()(==-λ2/121 ln 3.0ln )0()0(15.02/1T t e A A t T =?=118-2 1 11218102 109.25)1(10503.2107.31------????≈????????=Γ ?=s kg C m s Bq kg m C Bq R A X 24R E An πψγ γ= 118-19123261102109.2585.3310602.11066.2)1(1415926.3410)33.117.1(107.314------????≈????????+???= ???? ??=???? ??=s kg C eV kg m m eV s W e R E An W e X a en a en Cρμπρμψγ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