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全世界在册十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欣赏 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在我国的瓷器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因为它的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图案加上是取材中国有名的故事图案主题,它在中国的瓷器史上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是无法被任何瓷器替代的珍品。 长期以来公认存在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全世界仅有8件,且认为全都流失海外。事实上国内地方博物馆也藏有两件元青花人物大罐精品,由于各方面原因,之前较少有人知道。因此目前可以统计的元青花戏曲人物大罐事实上共有10件。 一、鬼谷子下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收藏) 鬼谷子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这件元青花人物罐“鬼谷子下山”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整个青花纹饰共分

四层,第一层颈部:饰水波纹;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原物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二、尉迟恭救主(原物现在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描述了尉迟恭单骑闯敌营营救被敌军围困的李世民的故事。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布局疏密得当,罐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 三、三顾茅庐(原物被裴格瑟斯基金会收藏) 三顾茅庐是汉未时期,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在“三顾茅庐罐”上诸葛孔明头系软巾、身穿长袍,盘膝坐在苍松之下,书童双手捧书箧站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树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及展开图 ,昭君出赛,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臶。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一 目前所见到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不过几十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国内所见者区区可数~主要有以下这些。 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出土于江宁县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画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臵。上下饰西蕃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主题鲜明突出。画面中~主要人物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五络须髯。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画面的另一侧~韩信头裹软巾~身着长袍~手牵战马在溪边饮水。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错落有致。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萧何, 南京市博物院藏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信, ,韩 南京市博物院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青花瓷罐。出土时口沿稍有残损~盆已破碎。罐腹绘“征战图”~据考证。内容为《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画面中头戴束发冠~身着战袍~手持长柄叉~已露败迹的骑马战将为唐将段志玄。紧随其后~驱马追杀者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持矛~为单雄信。隔山石一人头戴交脚幞头~着长袍~右手持鞭端坐马上~身微侧~似对后面的人对语。此人为秦王李世民~后为尉迟恭~右手举钢鞭~左手握缰~策马疾驰而至。他头戴直角幞头~满脸须髯~铠甲外着战袍~一望便知是员骁勇骠悍的猛将。山崖间~旗幡猎猎~隐现三名手持长矛的兵士。空隙处绘怪石、云朵、杨柳、双凤和灵芝。同一题材的青花盖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李世民

一件元青花人物纹高足杯

一件元青花人物纹高足杯 景德镇元代早期青花瓷的形成至成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划时代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成熟于斯,完美于斯,终结与斯。古瓷,在万股历史遗物中保存最为丰富,出上也最多。不论完整的还是破碎的,都是历史的见证,这对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元代青花人物纹竹节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口微撇,近底处较丰满,承以上小下人的竹节式高足。观形看神韵,此杯器形典雅稳重,秀外而慧中。它继承了宋元湖田窑“饶玉”的美质,细观眙骨,完全符合元末学者孔齐所著《至正直记》卷二《饶州御土》所谓:“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孚……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营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此杯清澈透

叫的青白釉与细腻若凝脂的枢府釉相映成趣,令人神往;釉色顷感纯净,含蓄,不张扬,不华丽,体现的是内在美。历史文献的记载逐渐被后人所证实,无出其右。 此杯内壁上为元代典型的缠枝莲模印纹饰,加工过程中要求刻制底模,后在坯胎未干时,用手工选择合理的力度、角度压印底模上。底模上的花纹就翻印列器物上。这种模印方法、工艺、工具虽简单,但对工匠的技术水平以及熟练程度要求很高。此缠枝莲纹的模印凹棱深浅、宽窄高度一致,使图案有了立体的可视效果。元朝之后,历朝历代再无此青料,也成为后人判定元青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总体来说,元代青花瓷住艺术审美上追求含蓄而不尚外露,自然而不尚雕琢,质朴而不尚奢华,和谐而不尚冲突。 此杯主题绘画县有元曲版同风格,人物形象高占

生动,面部表情丰富。人物发管盘成圆形扁簪,中间插簪;双耳坠环,上身内穿小领短襦,袖子窄长,笼住双手,外罩无领无扣短袖对襟小衫,衫口呈喇叭形外侈;下着长裙,裙宽肥至脚面,仅露足尖,裙褶纹清晰,衣纹方折硬朗流利。笔法描绘细腻,青花添色浓艳。细绌观之,人物离愁别恨尽显脸庞,微微侧身伸出的纤于,欲止还留。真正的美不在于形象,而在于形象之外的意境。形象与意境,前者实后者虚,前者有后者无,虚无缥缈中包含难言的无穷意蕴。杯中女子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情境恰似莺莺怀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时的幽婉神态。高超疏朗的留白技巧,给人以画境无限之感。寓情十景,离泪涟涟,情景交融,宛然如见。 身为早期青花瓷爱好者,想了解元代青花瓷,就不能不朝拜景德镇,同时不能放过学习元青花的任何

清早期民窑青花瓷器人物纹饰分析

清早期民窑青花瓷器人物纹饰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7T13:16:11.8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0月总第99期供稿作者:程文 [导读] 雍正民窑有婴戏纹饰的器物明显不及康熙时多,画法也较为刻板,缺乏创新意识,但构图较前朝疏朗。 程文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430072 摘要:据史料记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元代开始得到蓬勃的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中国瓷器的生产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瓷器制作不论是器型、原料、制造工艺,还是纹饰、画工,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当然,清早期的外销瓷以及晚清、民国,包括文革时期的瓷器艺术也有其独到之处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里不作专门的叙述,而只就清早期的民窑青花纹饰的绘画风格与技法作粗浅的描述。 关键词:民窑青花纹饰披麻皴斧劈皴构图开光 民窑器物生成于民间,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均带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特别是其纹饰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给作品带来了活泼、旺盛的生命力。清三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装饰纹饰亦进入了全盛期。这不仅表现为纹饰品种的增加和富有新意、图案层出不穷,也表现在装饰手法和构图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提高,瓷器纹饰更加生气勃勃、超越前人。 一、婴戏图纹饰 因画面以儿童游戏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到清朝时已广为流行,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康熙。康熙朝民窑婴戏纹风格多样,前期单线平涂,用笔恣意,线条简练有力,纹饰粗犷,缺乏阴阳向背,有明末遗风,眉眼往往不甚清晰,但颇为传神。衣服及洞石均是平涂的画法。后期流畅,在表现儿童活泼欢快的场面上并不亚于官窑器。 2.雍正。雍正民窑有婴戏纹饰的器物明显不及康熙时多,画法也较为刻板,缺乏创新意识,但构图较前朝疏朗。此时多采用双勾重染的画法,也有淡描青花一类。这类纹饰的画法完全不同于晚明的淡描双勾以备填色,而是完全以青花线条的方式加以表现,其纹饰的层次完全由线条之间的空白加以表达,给人以画风细腻之感。此种表现技法虽不是本朝独有,但较万历的淡描青花多了几分层次,又较康熙的淡描青花多了几分凝重,极具时代特征。 3.乾隆。乾隆时期饰有婴戏纹样的器物十分多见,受官窑婴戏纹饰风格的影响,纹饰也追求奢华之风,但在具体纹饰上总给人东施效颦之感,虽然整体追求官窑的富丽堂皇,但终不免粗俗不堪,神态有失生动,人物造型亦较生硬,纹饰布局繁满刻板,寓意明显。 二、侍女图纹饰 侍女纹饰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因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故称仕女图。 1.顺治。顺治的侍女纹有明显的晚明风格,画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虽继承前朝,却也不失时代特征,具有构图简洁、布局疏朗的特征,特别是青花淡描仕女,其衣带裙褶飘飘然有凌云之气。 2.康熙。康熙朝仕女图的时代特征是图像较大、主题鲜明。人物追求高贵典雅的风韵,绘画神传,主题纹饰突出,人物的共同特征是发髻高挽、脸庞丰满、眉如弯月,具有端庄稳重的气质。 3.雍正。雍正侍女纹饰受官窑影响较大,人物多着汉装,面容娇好,体态纤弱,发髻高挽,纤手柔弱无骨,气质十分高贵。线条流畅,画工较官窑略为粗糙。 4.乾隆。乾隆时期官窑器纹饰的画法受西洋画的影响较大,讲究透视与明暗关系,如洞石的阴阳、蕉叶的向背。而民窑侍女纹饰的画法受西洋画的影响较小,基本上继承了雍正以来的传统,构图繁缛,虽意境通俗,但画面单调,给人以刻板的感觉。人物造型亦不及雍正准确,时有造型纤弱、比例不准等不足。 三、神话人物图纹饰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种类中重要的人物纹饰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八仙、罗汉、麻姑;还有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神女、飞天、西王母等。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装饰中神话人物纹饰盛行的时期。 1.顺治。顺治时八仙人物较为多见,绘画生动、线条简洁明快是其青花人物图的一大特征。人物多为设色平涂,造型不甚准确。寿星的头为芋头状,而不是明代盛行的冬瓜状。 2.康熙。康熙民窑神话人物故事图中的人物多为罗汉一类人物,其形象生动自然,线条流畅。 3.雍正。雍正民窑神话人物故事图的纹饰有图案化的倾向,画法较为刻板。 4.乾隆。乾隆民窑神话人物故事图的纹饰布局繁满、刻板,意境较为通俗。绘工不细腻,缺乏必要的层次感,人物造型民间味道较浓。 四、戏曲人物图纹饰 戏曲人物图纹饰取材于戏曲和小说的故事情节而得名,如“唐僧取经”、“西厢记”等。 1.顺治。顺治戏曲人物图纹饰较为常见,构图较明末简约,人物工丽潇洒,注重以场景烘托人物,绘工细腻。以青花点划孤独的太阳是顺治时的典型风格;鱼鳞状秋草、漩涡状云朵、梅花状衣纹点缀是明末清初的典型画法,只是蕉叶纹从崇祯时器口沿的细笔勾边、筋脉留白改变为本朝的边廓双勾填色,叶片也双勾填色并留白以示筋络。 2.康熙。康熙戏曲人物图构图开阔,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线条纤细有力。山林为传统的国画层次涂染。刀马人物中亦有一些器物的画法并不工细,有传统写意画的味道:人物的画法粗犷,虽没有笔笔细绘,但颇为传神;马匹的四肢以浅淡的线条加以勾勒,但也不失其真。 3.雍正。雍正时期民窑瓷器中戏曲人物图较少见,特别是康熙时常见的刀马人物图如此,纹饰多取材于《西厢记》、《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基本上构图严谨、线条纤细,不及康熙朝人物刚毅强健。纹饰布局已渐疏朗,康熙时顶天立地的人物形象已不多见。总体艺术成就不高,但也不乏精细之作。 4.乾隆。乾隆戏曲人物图较为常见,构图繁缛是其典型特征。人物造型准确,绘工精细,线条清晰明快。 五、寓意图纹饰 因其纹饰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而得名,反映的内容都是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竭力拼搏进取以得功名、有朝一日享受高官厚禄的追求,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深入探索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深入探索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深入探索 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目前所见到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不过几十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国内所见者区区可数,现介绍几件,以飨观众。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出土于江宁县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画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置。上下饰西蕃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主题鲜明突出。画面中,主要人物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五络须髯。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画面的另一侧,韩信头裹软巾,身着长袍,手牵战马在溪边饮水。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错落有致。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萧何) 南京市博物院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农科所出土一件 青花瓷罐。出土时口沿稍有残损,盆已破碎。罐腹绘“征战图”,据考证内容为《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画面中头戴束发冠,身着战袍,手持长柄叉,已露败迹的骑马战将为唐将段志玄。紧随其后,驱马追杀者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

持矛,为单雄信。隔山石一人头戴交脚幞头,着长袍,右手持鞭端坐马上,身微侧,似对后面的人对语。此人为秦王李世民,后为尉迟恭,右手举钢鞭,左手握缰,策马疾驰而至。他头戴直角幞头,满脸须髯,铠甲外着战袍,一望便知是员骁勇骠悍的猛将。山崖间,旗幡猎猎,隐现三名手持长矛的兵士。空隙处绘怪石、云朵、杨柳、双凤和灵芝。同一题材的青花盖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相比较而言,广西横山出土的瓷盖罐上所绘,少擎旗武士而多一战败的唐将,更显得生动传神。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尉迟恭)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流失在海外的,以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最为出色。这件盖罐的形制、构图形式与广西横县出土的“单骑救主”图盖罐极为相似。罐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马上驮着弓弢、行囊。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

论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 作者:王鹏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05期 摘要:人物纹饰是重要的瓷器装饰纹饰,明代青花瓷人物纹饰则是重要代表,其具体类型包括神话、科举、历史、高士、婴戏等。这些人物大多寓意吉祥或者表达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代青花人物纹饰与整个瓷业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呈现出由简到繁并逐渐世俗的特点。 关键词:青花;人物纹饰;特点 青花发轫于唐代,勃兴于元代,到了明清,青花瓷的绘画变得更加精美,装饰纹饰也更加丰富多彩。《饮流斋说瓷》云:“明瓷花样,绘事亦即争妍斗巧,观朱琰《陶说》所载,不下百余种,书不胜书。”足以说明青花瓷纹饰的发展盛况。人物纹饰在明清青花瓷纹饰中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饮流斋说瓷》云:“瓷品之画,以绘人物为上,绘兽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也就是说,瓷器上的纹饰人们最为推崇的就是人物,因为人物纹饰种类十分丰富,寓意也显而易见,人物纹饰的类别、神态、场景等比较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因此,人物纹饰是青花瓷器装饰题材中的重要纹饰,是研究青花瓷器的重要载体。 1明青花人物纹饰的分类 明青花人物纹饰种类丰富,题材各样,均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1神话故事及宗教人物 明青花瓷人物纹饰中,有关神话的人物纹饰非常普遍,这种题材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在青花瓷器上的典型神话人物纹饰如嫦娥奔月、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福禄寿等都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庇护作用的神仙形象,对于人们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抚慰意义重大。 神话人物自然也和宗教相联系。例如,在唐代就出现的八仙人物,在明代成为了青花人物纹饰的专门题材,八仙人物可以同在,可以三五成群,也可以分别绘画作为主体,同时辅以他们各自随身的标志物,其中典型的有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 1.2科举人物故事 科举人物题材十分丰富,大多数则是直截了当且多具有吉祥寓意,表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目标。一些如青云直上、望子成龙图、课子图、魁星图、折桂图、报捷图等,寓意十分鲜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观念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与科举有关的人物纹饰表现题材丰富,其美好的寓意也吸引着人们的兴趣。

青花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故事

青花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故事 (许俊智救章台柳) 湖北祖恩 藏友传来数幅青花玉壶春瓶图片,想知道其一:该瓶是否 是“至正型元青花”,其二: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是讲的是一个 什么故事。笔者征得藏家的同意。现就一些研究心得做一说明, 并请藏友及专家学者们指正。 一、有关“至正型元青花”几个问题的讨论 根据几张图片来看,青花呈色浓艳青翠,有微晕散(见图一),聚集现象较为广泛明显(见图二、三) 图一聚集和晕散

图二聚集和晕散图二聚集和晕散

图二聚集和晕散 图三 从足底看很明显没有火石红(图三),说明该瓶胎骨不是用麻仓土而是用一般的高岭土制作。从青花呈色的特征看,它应该符合苏麻离青的4条呈色特征⑴。仅第4条釉面凹坑下是否有铁铝合金结晶,目前从图片上尚难判断。但由于高岭土中缺铁无法与苏麻离青中的铁一道在某处熔化成为饱和溶液而形成铁铝合金结晶。因此,苏麻离青与高岭土相结合,一般不会产生釉面下凹及铁锈斑。此玉壶春瓶所用青料是苏麻离青的概率可达99%。也就可以判断是明宣德以前的民窑器。究竟是元青花还是明青花,还

需从它的纹饰来探讨。该瓶口沿是一圈卷草纹,主题人物纹饰下方瓶胫部是变形莲瓣纹,莲瓣为折肩,每个莲瓣不相连,这些都是元代较规范的纹饰,而明代的莲瓣纹饰是圆弧形肩,且莲瓣之间是相连的。没有空隙。所以可以判定该玉壶春瓶为元代青花瓷器。 目前,按专家们公认的说法,所谓“至正型”元青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元至正十一年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与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土耳其托普卡帕宫馆藏元青花进行排比研究,划分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并命名为“至正型”青花器。后来的研究中将其他国家博物馆、国内博物馆,共300余件,合并称为“至正型”元青花。根据这一分类,此玉壶春瓶也应分属“至正型”元青花,但是笔者认为不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是在“元无青花”的观点统治一切氛围下。美国波普博士经过对大维德龙纹象耳瓶与土耳其及伊朗馆藏的几十件青花瓷器从色泽及纹饰比对,认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统统归于至正型元青花瓷器,这一发现才引起了国内对“元无青花”的重新认识。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出土、出水的器物逐渐多了起来,不同的呈色特征也多了。如果再不分青红皂白,都往至正型元青花靠拢,那就不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了。 就连首先提出“至正型元青花”概念的波普博士在他的论文结尾也提出了质疑,文中说:【在结束本研究之前,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有待思考,从年代上看大维德花瓶正处在十四世纪的中叶,但是如果我们确定其相对的确切年份,将其排列于我们探讨的八十余件的瓷器中,这种想法也不成熟】。 至正型元青花公认的标准器就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的至正十一年的龙纹象耳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有许多质疑和困惑。什么是标准器?标准器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至正型元青花可以用作对比衡量的事物就是器物所用的材料在烈火重生中所反映出来的呈色特征。麻仓土在明成化年已用尽,苏麻离青明宣德年也已用完,这两种材料所形成的呈色特征几乎是不可仿制的。而至正型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标准器就是用这两种原材料制作的,他具备五条呈色特征(前面提到的苏麻离青的四条呈色特征加上麻仓土所形成的火石红共五条)(见图四、图五、图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