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17-07-27T16:34:20.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黄涛王刚

[导读]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会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兴项目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会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兴项目,所以我国对其还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此,本文首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的特殊性对其政策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指出了具体关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建设内容,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建设内容

前言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经逐步走上正轨。通过分析世界权威研究报告可知,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并且能够创造出客观的经济价值。另外,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做出准确预警,以此保证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可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应及时作出反应,建立起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形成先发优势,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浅析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所以每个国家对于此项技术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参考相关资料,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做出了简单总结,即智能网联汽车是在人机交互和人员工程两项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综合先进的传感定位装置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进而研制开发出由机器控制的新型汽车。同时,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等级分类标准,可以这种新型汽车按照智能网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至高依次分别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化、中度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虽然我国现阶段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并不成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广发应用。因此,我国现在要做的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营造出良好政治环境[1]。

二、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上文对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阐述,不难看出其与现有汽车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使用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前者利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所以若想快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必须在汽车各个销售阶段都做出相应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政策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对整个汽车行业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并制定出明确的政策法规条例,以此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参考国家制定的汽车整体发展战略,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殊性,从汽车技术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及市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起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框架,并在日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此体系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2]。

三、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内容

(一)技术标准建设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技术应用较多,所以为了保障其具有良好的性能,需要对其使用的技术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一是V2X通讯标准。鉴于研究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实现汽车自动化,所以对外界环境的识别应具有精准性,而这一功能需要依靠V2X技术来实现。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对此项技术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高效统一,以此保证V2X技术真正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信息交互要求。二是安全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还要重点关注其安全性能。为此,国家应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标准,并不断提高车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这样能够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对汽车实行的非法控制。三是试验测试标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各项现代化技术的高度融合,所以不能沿用传统的验测试标准,我国应在参考国外测试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道路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驾驶要求的测试标准,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3]。

(二)管理标准建设

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处在最初的研发阶段,若想将其全面推向市场,就要对其实施严格管理制度,在保证一切性能符合标准后方可真正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管理方面应建设起相应标准,首先是权责的认定标准,如果智能网联汽车真正是实现了自动化,那么机器控制作用就会大于人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难对权责问题进行准确评定。所以,国家相关立法机构应对机器操作与人为操作的具体情况予以明确指出,这样有利与权责问题的划分[4]。其次是道德认定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然而车辆智能系统毕竟与人类大脑有一定差距,对紧急情况的避险方向很难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判断,所以国家在法律法规中应对这一难题进行合理规定,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责任纠纷。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要优势日益凸显,这不仅证明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导了新一轮的以信息智能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然而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阶段走向消费市场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汽车发展环境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有效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先机。为此,本文对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框架及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我国的政策法规体系能先于新型汽车产业建设步伐,这样能够有效拜托传统汽车发展模式的限制,最终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勇,刘宏骏.浅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J].科技与创新,2017(2):1-2.

[2]黎宇科,刘宇.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建议[J].汽车与配件,2016(41):56-59.

[3]瞿国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与法规完善[J].汽车纵横,2016(7):22-23.

[4]张亚萍,刘华,李碧钰,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标准发展研究[J].上海汽车,2015(8):55-59.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10 月引引言言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产物,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引发汽车工业,交通形态,社会分工等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挑战。 法律规则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许多传统立法的规定不能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甚至会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或运输服务构成限制,需要及时对这些立法做出调整或解释,减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新业态、新秩序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调整,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公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 因此,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地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新的法律规则,同时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以治理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规则之变促进业态之变,使我国能在未来产业

竞争中获得制度优势。 在10 月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我们发布月,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对其全自动驾驶系10 了《更新而成了. 统造成的人员、财产损伤承担责任,奥迪官方也于表示如果奥迪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 但规则制定不能倚赖企业的道德责任,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责任,需要区分是否有人为干预,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算法的合理性,对车辆的可责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对应的责任规则。 6 二、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一)美国(一)美国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成名于自动成名于自动驾驶技术驾驶技术,,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高级阶段高级阶段。 。 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于代,当时的重点在于依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发展推进汽车网联化。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探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7819881.html, 探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作者:曹汝浪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18期 摘 ;要:众所周知,智能网联为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要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目前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面临着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困难,还需要克服诸如怎样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怎样去完善产业发展的战略缺失、怎样才能使得产业的标准更加健全、怎样使得产业的政策更加完善以及怎样完善测试场地和评价标准等诸多的困难。根据调查表明,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很难做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政府、行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共同合作等,让其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了共同的合作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外,还需要顶层设计来推动产业标准体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网联 ;汽车 ;困难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5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c)-0018-02 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兴起,我国的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15”和“互联网+”等新型的发展方案。我国新一轮的科技改革正在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快捷的出行方式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许多国家联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危害,对燃气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禁止。荷兰对2025年的燃油提出了禁令,印度、英国、法国也将会在2030—2040年全面地对燃油进行禁止出售,当然我国也会相应地出台有关燃油禁令指令。为了解决全球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创新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智能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必然会在发展的路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全面地对我国现在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困难和决策仔细地研究,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1 ;智能网联汽车的含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做出了如下的相关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结合现代的通信与网络的技术,实现车和人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感知、智能决策、共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还能够安全、舒适、节能地高效行驶,最终能够代替人来对汽车完成相应的操作。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分析

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 分析 作为汽车产业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和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界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产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障碍,迫切需要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 全国及各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政策汇总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明显提速。自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后,2017年工信部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2018年,工信部加快制定《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涵盖车辆、通信、道路设施等的标准体系。 同时,智能驾驶上路法规也在加紧拟定。2016年9月,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016-2019)》,确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时间表。2018年3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3月,重庆发布《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联合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是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第一个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法规文件。

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的有关政策法规,开创了国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路试的先例,使国内各相关企业可以不必远渡重洋进行路试,即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也使企业在此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开放测试环境,使国内各企业能够有充裕的环境开展路试工作。但是,开放路试还仅仅是第一步,今后各地还要根据需求加紧建设测试环境和设施,能够真正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环境,同时还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的建设,使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能够有真正政策法规进行规范。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0个 我国目前正在规划或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基地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地方政府批复,由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承担建设的封闭测试场地,目前主要以工信部、交通部为主。自2015年以来,其中由国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 (一)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强化标

准前期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粘合度;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二、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一)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进程,加快开展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评估的通用类标准制定;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价能力;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网联性能测试评价、测试设备和工具、试验室能力评价方法等标准研究,促进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 (二)发挥标准对产业重点需求及应用示范的支撑作用。面向无人接驳、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及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术标准的立项研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制定,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及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doc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 10月引引言言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全新产物,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引发汽车工业,交通形态,社会分工等等方面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带来挑战。 法律规则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许多传统立法的规定不能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甚至会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或运输服务构成限制,需要及时对这些立法做出调整或解释,减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新业态、新秩序需要新的规则予以调整,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公众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 因此,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地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新的法律规则,同时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以治理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规则之变促进业态之变,使我国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获得制度优势。 在10月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我们发布了《更新而成了10月,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对其全自动驾驶系

统造成的人员、财产损伤承担责任,奥迪官方也于表示如果奥迪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 但规则制定不能倚赖企业的道德责任,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责任,需要区分是否有人为干预,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算法的合理性,对车辆的可责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对应的责任规则。 6二、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则修订进程(一)美国(一)美国1.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联邦层面:避免技术路线干预,负责构建安全框架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源于智能交通系统,,成名于自动成名于自动驾驶技术驾驶技术,,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正迈向车路协同发展高级阶段高级阶段。 。 美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于代,当时的重点在于依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发展推进汽车网联化。 在后,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将美国推向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10月,美国交通部在其《准备迎接未来交通:自动驾驶汽车3.0》中认可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安全和高效的作用,并其提出将把车路协同发展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深度调研报告

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链深度调研报告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7-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预测及投资咨 询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目录 第一章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基本概述 第一节、智能汽车相关概念 一、车联网的概念 二、互联网汽车概念 三、智能汽车的概念 四、无人驾驶汽车概念 第二节、智能汽车体系架构 一、智能汽车的构造 二、智能汽车产业链 三、智能汽车功能结构 第二章2014-2016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民经济发展态势 二、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三、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四、宏观经济发展走势 第二节、政策环境 一、汽车十三五规划 二、中国制造2025 三、智能汽车试点政策 四、互联网+人工智能政策第三节、社会环境 一、两化深度融合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 三、交通拥堵严重 四、产业联盟成立 第四节、技术环境 一、技术专利分析 二、物联网技术

三、云计算技术 四、人工智能技术 第三章2014-2016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智能汽车发展综述 一、行业生命周期 二、行业发展层次 三、行业开发模式 四、发展核心分析 第二节、2014-2016年智能汽车市场分析 一、市场竞争态势 二、行业发展成果 三、人工智能形态 四、行业市场空间 五、行业实现路径 第三节、智能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一、数据和受众整合者 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调研报告-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201708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调研报告 概况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展定位从原来以车联网的概念体现并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智能化集成转移。2015 年工信部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概念,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 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2025 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出重点发展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和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国家智能网联技术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主要整车企业纷纷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规划,并通过跨界合作寻求产业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上汽与阿里巴巴互联网汽车领域战略合作,以及智能驾驶相关的前瞻技术研发; 一汽“挚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战略,明确表示将在2025 年实现智能商

业服务平台运营; 东风与华为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长安面向2025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654”战略,并已和长安、高德、百度开展多方面的战略合作; 北汽与乐视联手打造全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汽车及汽车生态系统,并创立轻资产品牌等。 我国于2016年10月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的总体框架为“1+7”,即一个总报告再加7个报告分会,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参与编写技术路线图的专家们关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达成的共识包括三方面,即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V2V、V2X等技术提升汽车的联网水平,从人性的角度而言,通信是人的基本需求,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人几乎24小时挂在网上,自然期待在汽车场景下依然保持在线,享受车载娱乐服务;此外,联网也可使OTA(Over-the-Air)变成提升系统软件性能的常规手段。智能化是指利用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实现ADAS与无人驾驶技术,解放人类的双手双脚,是人类免于驾车的苦役,每天变向延长人类1~2个小时的寿命,同时也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的终极技术。而信息化与智能化二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发布

NEWS新闻?资讯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发布 2018年12月27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车联网(科能网联汽车)产业发 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我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的汁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具体表现〃以下3个方面。 -是明确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益增长的美好个活需求。《行动计划》 笫一个亮点是提出了产业发展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和基 础设施的发展愿景。到2020年,将推动实现车联网(利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 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JIJ,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1-.,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行动计划》第二个亮点是 大力推动部门协冋和产业合作,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 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的作用,推动跨行业协同,强化跨部门合作,鼓励产业链各方参与,共同打造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 三是创新政策机制,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务实、町操作的政策举措,构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组织领导上,强化部门和部省合作,加强统筹推进,解决关键问题,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在支持力度上,完善协冋机制,发挥各类资金作用,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在生态建设上,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作用,促进产业链匕卜?游合作和行业融合,促进形成新业务、新由场和新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II前印发《关J: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效显著的典型示范应用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基地,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意见》指出,虚拟现实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小、互联网和人工工信部发文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2025年整体实力将进入全球前列 科能等多领域技术,能够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给经济、科技、文化、军护、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全球虚拟现实产业正从起步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我国和临同步参与国际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得机遇,但也存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创新支撑休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 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掌握虚拟现实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服务供给水屮人幅提升,产业综合发展实力实现跃升,虚拟现实应用能力显著捉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屋和效益显著提高 中国电信引领3GPP5G基带性能标准 通过提案数位列全球运营商第一 近日,在意人利索伦托举行的RAN#82全会上,3GPP国际组织发布了訂个完整的5G设备性能规范,这是5G从技术标准到设备落地的贡要里程碑。 全球各个国家的行业规范及运营商的企业规范都是基于国际组织3GPP标准來制定的。3GPP5G标准包括核心规范和设备性能规范,其中的5G核心规范12今年6月发布。此次5G设备性能规范的发布,实现J5G技术标准的完整件。对所有厂商的设备研发个产具有重要的扌旨导意义,对运H商的5G(预)商用网络性能也至关重要。 华为、中兴、大唐、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等主流设备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美国AT&T、口本NTT docomo等国内外先进的运营商全面参与了相关讨论。在5G基带性能标准制疋过程中,中国电信立足「运营商需求,推动了多项功能的指标制定,特别是独立组网(NR)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的性能提升,从增强基带性能的角度显若捉升独立组网(NR)的覆盖能力。作为牵头单位,中国电信联合中国及欧美日运营I泳成功地在5G的笫-个版本引入了上行单?载波数据信道的件能标准,将匕行业务的覆蛊性能提升约20%「这对中国电信今年6丿]份提出的优先选择的独立组网(NR)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各国标准法规精华汇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各国标准法规精华汇总 以下是小编汇总的各个厂家以及各个国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的精华汇总,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规定的 福特政策及法规事务总监Gurunath Vemulakonda发布了《从驾驶辅助到自动驾驶技术路 径的探索》

②L4级别的自动驾驶有更多挑战,会面临50倍的计算量提升,要实现城市路况下的自动驾驶,机器可以达到人类司机的水平,更多的安全机制也会加入其中。 ③L5级别的自动驾驶相对于L4会带来两倍计算量的提升,这时候不仅有高度驾驶核心模块,更多、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也会加入其中,比如说司机的面部识别、唇部识别、语音识别等。 丰田研发ICV企策开发部部长伊东博义,《丰田在安全领域的实践和构想:智能互联》

本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程: ①2014年本田已经引进了ADAS系统,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与防碰撞技术结合起来,能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②2015年本田在东京的高速公路上进行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展示和测试 ③2016年本田开始在日本开始测试V2X。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自动驾驶产品经理,黄罗毅《博世的自动驾驶之路》

①用普通乘用车上的ADAS传感器来做高精度地图的绘制和采集工作。比如雷达高精度地图,是通过雷达对道路附近发射无线电波并接受反射电波来识别道路情况,通过搜索数据库来与道路数据匹配,从而非常精准地在地图上定位,定位误差可精确到厘米级。 ②通过在日本的概念验证,博世发现雷达的图层可以提高高精度地图的有效性和精度。雷达传感器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是摄像传感器传输数据量的一半,检测范围可以达到250米,比摄像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大了100米。 网联化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17-07-27T16:34:20.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黄涛王刚 [导读]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会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兴项目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会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兴项目,所以我国对其还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此,本文首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的特殊性对其政策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指出了具体关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建设内容,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建设内容 前言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经逐步走上正轨。通过分析世界权威研究报告可知,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并且能够创造出客观的经济价值。另外,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做出准确预警,以此保证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可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应及时作出反应,建立起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形成先发优势,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浅析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所以每个国家对于此项技术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参考相关资料,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做出了简单总结,即智能网联汽车是在人机交互和人员工程两项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综合先进的传感定位装置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进而研制开发出由机器控制的新型汽车。同时,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等级分类标准,可以这种新型汽车按照智能网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至高依次分别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化、中度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虽然我国现阶段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并不成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广发应用。因此,我国现在要做的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营造出良好政治环境[1]。 二、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上文对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阐述,不难看出其与现有汽车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使用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前者利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所以若想快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必须在汽车各个销售阶段都做出相应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政策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对整个汽车行业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并制定出明确的政策法规条例,以此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参考国家制定的汽车整体发展战略,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殊性,从汽车技术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及市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起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框架,并在日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此体系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2]。 三、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内容 (一)技术标准建设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技术应用较多,所以为了保障其具有良好的性能,需要对其使用的技术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一是V2X通讯标准。鉴于研究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实现汽车自动化,所以对外界环境的识别应具有精准性,而这一功能需要依靠V2X技术来实现。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对此项技术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高效统一,以此保证V2X技术真正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信息交互要求。二是安全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还要重点关注其安全性能。为此,国家应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标准,并不断提高车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这样能够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对汽车实行的非法控制。三是试验测试标准。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各项现代化技术的高度融合,所以不能沿用传统的验测试标准,我国应在参考国外测试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道路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驾驶要求的测试标准,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3]。 (二)管理标准建设 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处在最初的研发阶段,若想将其全面推向市场,就要对其实施严格管理制度,在保证一切性能符合标准后方可真正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管理方面应建设起相应标准,首先是权责的认定标准,如果智能网联汽车真正是实现了自动化,那么机器控制作用就会大于人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难对权责问题进行准确评定。所以,国家相关立法机构应对机器操作与人为操作的具体情况予以明确指出,这样有利与权责问题的划分[4]。其次是道德认定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然而车辆智能系统毕竟与人类大脑有一定差距,对紧急情况的避险方向很难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判断,所以国家在法律法规中应对这一难题进行合理规定,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责任纠纷。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要优势日益凸显,这不仅证明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导了新一轮的以信息智能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然而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是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阶段走向消费市场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汽车发展环境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有效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先机。为此,本文对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框架及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我国的政策法规体系能先于新型汽车产业建设步伐,这样能够有效拜托传统汽车发展模式的限制,最终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勇,刘宏骏.浅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J].科技与创新,2017(2):1-2. [2]黎宇科,刘宇.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建议[J].汽车与配件,2016(41):56-59. [3]瞿国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与法规完善[J].汽车纵横,2016(7):22-23. [4]张亚萍,刘华,李碧钰,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标准发展研究[J].上海汽车,2015(8):55-59.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 (2017年) (征求意见稿) 2017年06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建设目标 (2) 二、构建方法 (3) (一)技术逻辑结构 (3) (二)产品物理结构 (5) 三、标准体系 (7) (一)体系框架 (7) (二)体系内容 (7) (三)近期计划 (11) 四、组织实施 (12) 附件1: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表 (13) 附件2: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等级结构 (17)

为加快推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融合发展,发挥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研究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先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体系架构。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满足研发、测试、示范、运行等需求,推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安全、高效、健康、智慧运行的未来汽车社会,建立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统筹规划。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基础先立,急用先行。科学确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考虑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合理安排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创新、探索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动态完善、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急需标准制定,加强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与产业协作,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标委编制了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落实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动态完善标准体系 1.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基础通用和行业急需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及时开展标准宣贯与实施,确保各类标准项目有序推进。 2.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和绩效评估,及时总结标准体系建设成果、经验及问题,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适时调整标准项目优先级及工作安排,确保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支撑产业发展。 3.切实贯彻《C-V2X标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友好合作、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原则,研究制定汽车通信应用层相关标准,配合做好道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等相关标准制定,协同推进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二、系统布局技术领域,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 1.稳步推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制定。完成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紧急制动(AEB)、商用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等标准制定,组织开展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术语及定义、盲区监测、车道保持辅助等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全景影像监测、夜视系统、信号提示优先度等标准立项,全面推进全速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控制及自动紧急转向等自动控制系统标准的预研工作。 2.全面开展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制。完成驾驶自动化分级等基础通用类标准的制定,组织开展特定条件下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等标准的立项,启动自动驾驶数据记录、驾驶员接管能力识别及驾驶任务接管等行业急需标准的预研,积极组织开展商用车辆列队跟驰等重要标准的测试验证,组织编制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和性能评价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3.有序推进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完成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车载网关、信息交互系统、电动汽车远程管理与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等基础通用及行业急需标准的制定,研究提出汽车软件升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应用类标准的立项,系统开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信息安全测试评价体系研究,启动车载硬件环境及操作系统相关标准体系规划及预研。 4.协同开展汽车网联相关标准制定。完成网联车辆方法论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应用层技术要求、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立项,启动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系统应用类标准的预研,完成智能网联汽车通信需求、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标准化需求等研究项目,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标准项目建议。 三、履行国际协调职责,加强标准交流与合作

智能网联机动车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 一、定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这就是我们联合国内专家得出的定义,这里我们称之为ICV。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欧洲、美国也各有各的分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五级,一级叫驾驶资源辅助阶段DA,第二级是部分自动化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化阶段CA,第四阶段是高度自动化阶段HA,最后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叫FA,这个和英文缩写也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度自动驾驶等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同时极大的提高驾驶舒适性。 “车联网”与“网联车”等概念辨析 “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他们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关关系又是如何?在本文的开篇,有必要对上述概念进行一些梳理。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实际上是一个国人自创的名词,与其意义对应的英文词汇包括Connected Vehicles、Vehicle Networking等。国内曾经将“车联网”与“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等同,将车辆看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收发节点,只看到了车联网在提供信息服务领域的作用,这是对车联网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现代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车内网络系统,同时在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甚至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构成移动自组织车际网络。因此,车联网的完整定义应该是: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课时为32学时,2学分。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 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 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 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 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 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 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 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 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三)能力目标 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 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 检测; 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 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 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 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