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高寒荒漠和高原湿地相结合的区域,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国、亚洲和全球生态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异常恶劣,被誉为除北极、南极外的“世界第三极”。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也有人称之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千古不绝。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昆仑山和青藏铁路之间镶嵌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

一、地理位置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89?25 ′~94?05′,北纬34?19′~36?16′之间,总面积450万公顷。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乡界为界,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6860米,即布喀达坂峰,青海省第一高峰,最低为豹

子峡,海拔4200米。由于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所以大部分地区至今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但却是高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是青藏高原生物基因库。

二、地形地貌

区内地势高亢,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受地质地貌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有规律的带状排列,自北向南为:昆仑山东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马兰山-大雪峰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勒斜武担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库赛湖高海拔湖盆带;可可西里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西金乌兰湖-楚玛尔河高海拔宽谷湖盆带;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区内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三、气候

可可西里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了典型的高寒气候特征。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的相对暖区。年均气温为-10.0~-4.1℃,最低气温-46.2℃。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最冷月出现在1月份,最暖月出现在7月份。

四、水文

本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大部分湖泊为咸水或半咸水湖,其矿化度较高。这些湖泊给单调的高原荒漠景观增添了无限生机,同时对于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生息,维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野生动植物

(一)、植物和植被

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草甸)向高寒荒漠的过渡区,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植被有少量分布。

由于受人为影响较少,可可西里地区长期以来是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已知哺乳动物有31种,鸟类59种,爬行类有青海沙蜥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等6种,棕熊等二级保护动物17种,是青藏高原珍稀

动物基因库,被称作“野生动物王国”。动物种群密度之大,数量之多,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各类动物在广阔的原野中自由地驰骋奔腾,景象蔚为壮观。

六、生态旅游资源

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观与目前世界上开放的任何旅游景点都有很大区别,具有独特性,富有神秘感。广褒的土地,巍峨的凉川,多彩的湖泊,蜿蜒的河流,加上这里又是一个寂静的无人区,勾画出一幅苍凉、博大、雄浑的高原画卷,给人一种身临世外的感觉。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品”旅游资源。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有:

(1)峻峭雄伟的山峰和冰川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昆仑山古老皱褶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高原隆起之结合部,境内峰岭叠嶂,山丘连绵。著名的山峰有布喀达坂峰、马兰山、岗扎日山、巍雪山、大雪峰、五雪峰和约巴杂钦等。巍巍昆仑横亘保护区北部,无论春夏秋冬,皑皑雪山象一条洁白的哈达漂浮在半空,象征着可可西里的圣洁与吉祥;可可西里山、冬布里山、乌兰乌拉山将保护区分隔为几条宽阔的大川;昆仑山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 米,是青海省第一高峰,三座巍峨挺拔的冰峰形成一个“山”字,是茫茫昆仑“万山之宗”的代表;岗扎日、巍雪山等冰川覆盖,终年积雪;黑驼峰、锅头山、蘑菇峰等

形态各异;平顶山、圆头山、尖山等山若其名。置身可可西里,各种各样形态迥异的山峰、山峦一览无遗,极适于登山、探险,是人们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理想场所。

(2)多姿多彩的高原湖泊与河流

可可西里号称“湖的世界”,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无以计数,形成了东羌塘内流湖区,滋润着可可西里的万物,给苍凉的高寒荒漠生态环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区内面积在200 km2以上的湖泊有7个,乌兰乌拉湖总面积近900 km2,其中湖水面积544 km2,是青海第四大湖,但她的总面积却超过了青海第二大湖鄂陵湖。西金乌兰湖由于小气候影响和矿化度特别高,一般冬季不结冰,在飓风中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太阳湖水深41米,是区内最深的湖泊;卓乃湖藏语意思是“藏羚羊集中的湖”,是每年藏羚羊集中产仔的地区,是全世界野生动物专家和生态学家向往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急于揭开的藏羚羊为何千里跋涉迁徙,集中产仔之谜的地方。

可可西里地处长江北源地区,可可西里西部和北部的地区的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源源不断地注入各个湖泊,因而保持着这些湖泊千万年来碧波荡漾,永不涸竭。

(3)梦幻般的高原气候

可可西里没有夏天,只有冷暖两季之分。在暖季,特别是7~9月份,一天之内可以领略和感受“春、夏、秋、冬”

四季风光。高原的气候变化无常,晴朗的天空下,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暖意融融。一阵浮云飘来,霎时寒风瑟瑟。转眼又是乌云翻滚,雨雪交加。兀忽天气放晴,彩虹烂漫。

(4)触目惊心的地震断裂带

可可西里地质构造发育年轻,地质十分活跃,是我国西部主要的地震发育地带。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共发生过大于或等于6.0级的强地震10次,5.0至5.9级的中度地震16次。在可可西里地区,有布喀达坂峰-库赛湖-昆仑山口全是新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断裂;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折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带。2001年11月14日8.1级大地震形成的新断裂更是吸引着一批批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众多的地震断裂对开展探险考察、研究可可西里地质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

(5)藏羚羊救护中心

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座落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旁的清水河畔,相对于可可西里其它地区,这里水草肥美,交通方便。救护中心已建成有钢板网围栏333公顷,动物暖棚108 平方米,救护室、宣传展厅98平方米,待建资料室、科研观测室和禽类救护场。每年管理局会将救护的各类野生动物集中在这里进行救治、喂养、观测、记录,在时机成熟时放归自然。救护中心目前已成为吸引各地游客

近距离观看被救护野生动物的景点。

(6)昆仑山口环保碑

昆仑山口海拔4762 m,是出入西藏的咽喉要道,更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门户,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都经过这里。2004年6月,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青海省林业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集资,社会各界捐资建成的昆仑山口可可西里环保碑落成。环保碑主体为五只藏羚羊,象征吉祥、平安。环保碑落成后,所有往来人员都要在这里观赏宏伟的碑体,阅读碑文,拍摄留念。

七、社会经济状况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界为界,东至青藏铁路和109国道。距离格尔木市160~430公里,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940~1210公里,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545~785公里。由于海拔高,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气候异常恶劣,植被稀疏,加之淡水相对缺乏,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活,因此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地区至今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

八、保护管理机构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5年,1997年成立保护机构,同年年底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不冻泉、索南达

杰、五道梁、沱沱河、卓乃湖5个保护站,1个科研站和藏羚羊救护中心。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市建兴巷65号

联系人:王海林电话: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地

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探访最美无人区可可西里——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探访最美无人区可可西里——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也许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中,你可以遇到清晨的阳光铺洒在火山山谷的冰河雪地之上;露宿在库赛湖畔,能够享受帐篷缝中漏下来的星光;又或者是偶遇藏羚群,透过望远镜欣赏它们轻盈的姿态和水灵的大眼睛……。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境内,南沿与唐古拉山脉交界,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宽约280多公里,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无人区(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在严峻的天气条件保护下,“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山峦巍峨连绵,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冷峻挺拔。这里同时是野生动物的天堂,230多种野生动物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驱车在可可西里的空间里,你会意外地发现它们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撞入你的镜头。。 (来自悠哉旅游网的推荐)。 #跟着大片去旅行#。 爱乐活生活医疗旅行。

电影《可可西里》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电影《可可西里》拍摄地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318268989.html,/post/4020f9031c7010af64100892?from=wenku/?from=wenku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 《可可西里》讲的是一群当地的藏族人为保护野生藏羚羊做出了一些努力,直到故事的最终,日泰队长死在盗猎分子的枪下。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希望你喜欢。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1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先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天葬师的刀,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终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此刻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能够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终,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我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终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终呼喊,应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终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仅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2

青海湖自驾攻略(线路,行程,经验分享)

中国最美丽的湖泊—青海湖 总路线图 阿坝州旅游地图 南充至青海湖自驾游活动方案及安全须知 一、活动主题:“夏日青海湖休闲自驾游” 二、活动目的:欣赏大西北美丽的风光,相互提供休闲、交流、自驾游活动的平台,增强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活动时间:2011年8月12日—2011年8月21日 四、活动集合地点:沪蓉(成南)高速嘉陵入口处 五、活动路线 出发地:南充 目的地:青海湖 路线:南充65遂宁180绵阳42江油131平武160川主寺116瓦切36唐克8九曲黄河第一湾67若尔盖84郎木寺300临夏167兰州214西宁50湟源47.3倒淌河103日月山150(青海湖-原子城-大通-西宁)214兰州105定西185天水180(麦积山-宝鸡)160西安255汉中37勉县80.4宁强-江油45绵阳245南充 总里程:3800公里 六、路况说明 全程总公里数约3800公里,其中去的时候绝大部分路段为国道(一级公路),道路状况良好,特别是在草原上的路段两边风景如画,驾驶很有乐趣;回来的时候基本是高速,路况好,很舒适。 七:总体景色: 草原、湖泊、戈壁、沙漠,或见雪山; 八、活动规模 车辆:小车6辆;人员:成人23人,小孩:6人 九、后勤保障: 1.统一配备拖车绳、充气泵、自动补胎液等(负责车辆维修保障,放置于最后一台车); 2.每车配备一台对讲机(充电器配备指定车辆便于统一充电); 3.头车和尾车配备GPS导航,其他车辆可自备; 4.出行前自行进行一次车辆检查; 5.建议统一购买10元/人的人身意外保险,最高赔付10万元;(价格便宜,统一购买) 十、准备工作安排: 1、8月5日前与旅行社共同拟定活动具体方案、“自驾活动的安全细则与注意事项”;

分析《可可西里》的影视摄像画面造型元素

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 ——分析《可可西里》这部影片的影视摄像画面造型元素 对故事情节叙述与人物塑造起到的作用 现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构成影视画面的美学元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拍出好的画面,就应该先熟知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电视摄像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画面的景别元素、画面的构图元素、画面的拍摄角度元素等三大方面。 影片《可可西里》讲述了北京来的记者尕玉冒着生命危险跟随巡山队员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一同亲历并见证了猖狂的盗猎分子种种血淋淋的罪证的故事。本片在电影摄像造型上的成就颇高,也获得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摄影。甚至有人评价《可可西里》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一样。接下来我将以影视摄像艺术造型基本元素的三大方面来分析《可可西里》中影视摄像艺术造型基本元素。 (一)景别 在很多影片中,通常是以远景作为开头的,而《可可西里》则以一个近景到特写的推镜头作为开篇,清晰捕捉到了此时强巴正在小憩的样子。同时,画面中,强巴所处的具体环境并不明显,这里也在开篇吸引观众眼球,引导观众继续往下看。 而在第46秒,出现了六个捕猎者在车外包围强巴的中景镜头,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手上的动作——拿着枪,面部的神态——咄咄逼人。这个中景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再通过与强巴的近景镜头的对比,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和强巴此时所处的敌强我弱、势单力薄的境地,为后来强巴被杀的情节线发展做推动和铺垫。

影片中也多次运用了远景。例如在偷猎者开着汽车在大荒漠上追逐并猎杀藏羚羊的情节中,在拍摄藏羚羊四散逃离的时候运用了远景。其一表现了可可西里荒凉无垠的恶劣自然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性。其二将藏羚羊与这一环境结合起来,以景抒情,更加突出了藏羚羊在这个险恶环境中,面对自然和偷猎者的双重威胁下的孤立无援、弱小无助。其三也可以使观众更清晰的获得画面信息。同理,影片中也出现了很多巡山队员在可可西里大荒漠中的远景,表现出人再这一恶劣大环境下的渺小,也为后来很多队员因环境而遭遇劫难的情节起铺垫作用。 特写的运用在影片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写是具有强迫性的一种景别,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在1:40秒,黑暗中,偷猎者举枪猎杀藏羚羊的情节中,出现了藏羚羊被击中后,痛苦得不停挣扎的特写镜头。这一残忍画面突出并放大了藏羚羊的动作,形成了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给观众以震撼。 配合剪辑,各种景别的综合运用同样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刘栋被流沙吞没这一情节中,创作者不断交替运用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完整呈现了刘栋从拼命挣扎想要解救自己,再到他越陷越深,最终放弃抵抗,渐渐被流沙吞没的画面,充分突出了刘栋的人物形象和他不断与命运抗争所做的努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他的面部表情。最后以一个远景为结尾,再次说明了人在自然环境下的渺小。 (二)拍摄角度 在影视作品中,拍摄角度具有:(1)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2)强化、夸大或缩小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3)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创作者对被摄主体的态度的作用。它包括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两方面。拍摄方向主要有正面、正侧面、斜侧面、斜侧面、背面等几个主要方向。

可可西里导游词

可可西里导游词 导读:本文可可西里导游词,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可可西里是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下面是的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可可西里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可西里导游词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大家好!可可西里蒙语释意为“青色或绿色的山脉”,位于喀喇昆仑山以东,青藏公路以西,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而干燥,环境恶劣,人迹罕至,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区,因而亦有“人类生存禁区”之称。可可西里地区宽约200-300公里,西部是藏羌内流湖区,东部是长江源,盘踞南北两侧的是唐古拉山脉与昆仑山脉,是山势较缓的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的极高山地。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一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0万公顷,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保护动物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共有保护动物46种,其中18种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种。 可可西里山属昆仑山系南列支脉。位于青海西南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涟湖、饮马湖、可可西里湖以南,永红湖、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之北。蒙古语意为“青(或绿)色的山梁”。北西--南东走向。长300余千米,宽20-30千米。断块山。平均海拔5000-

6000米。地貌表现为宽浅低山,山坡平缓,相对高度500-700米。最高峰岗扎日东峰海拔6136米。海拔5600米山地夷平面上,发育有零星的平顶冰川。青新交界处的山峰汇集众多冰川,最大冰川面积1000平方千米,为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发源地。 位置: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 气候:这里的夏季气温通常在零摄氏度以下,日平均气温为1摄氏度,天气瞬息万变,晴朗的蓝天白云瞬息之间便会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便是雪花与冰雹。即使是在六月天,大地上的平均雪深度也有六、七厘米,“盛夏”的雷电在地面上跳跃,震耳的雷声由远及近,形成了高原上叹为观止的“滚地雷”。 面积: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区的空气新鲜而稀薄,是我国少有的没有环境污染的地区,但是,这里的气压很低,氧气含量仅相当于平原地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人们常常感觉气短不适,心跳加快,饮食不振等高原反应。 可可西里的植物生长周期短暂,每到八月份,草原便开始枯黄,这里的植物主要是以紫花针茅为主的高寒垫状植物,此外,还有雪灵芝、红景天等250多种高等植物。藏羚羊是出没最多的可可西里地区特色动物。其中,公羊群多出现在西金乌兰湖附近,而母羊群则多分布在西金乌兰湖以北的地区。除此之外,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定居于此。谢谢大家!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无人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状态。这里地势高峻,平均海拔达到5000米以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流沙、风雪……哪一个都足够取人的性命。然而这里又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这些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令这位美丽的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特别是高原上的精灵——藏羚羊,更是充满着灵气与活力。然而,藏羚羊美丽的皮毛,被盗猎者所觊觎,在国际上被称为软黄金。巨大的利益吸引了盗猎者们,对可可西里,对藏羚羊无情的残害与践踏。 可可西里的巡山队是自发组成的,他们很多都是淳朴的藏民。巡山队的队长的原型,是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牺牲在了可可西里,至死都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成功的,她展示了可可西里的美,揭露了盗猎分子的冷酷与罪恶,彰显了巡山队员们的无畏与执着。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深深地无力,深深地无助。片中很多跟随盗猎分子的,只是一些贫穷的农民,有些还很年轻,或许因为无知,或许因为对贫困的恐惧,他们是弱者,却伤害着比他们更加弱小而又纯洁的灵魂——藏羚羊。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手中拿到的几十元剥皮子的钱,而盗猎分子的财富却要成百万千万的来计算。他们并不是亡命之徒,并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们也曾是善良的人,贫穷,也许仅仅因为贫穷,他们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同样贫穷的还有当地的政府,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和国家级的贫困同样实实在在。巡山队尽管有县里的支持,但县里能给他们的大概只有区区的一点钱和物资。巡山队员苦,但他们有自己的执着,我很难揣摩他们的心境,我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和执着。我们同样能看到他们的窘迫,不得已出卖收缴来的毛皮,来维持艰难的现状。作为一个民间的组织,甚至很难界定是否违法,我们的法规同样存在着滞后。必然有人会质疑,会去讨论,会立法,会研究,只是等到那时,恐怕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些高原的精灵们了。 我相信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正如同我看到如朝阳一般的希望,现在的可可西里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甚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遗产。我们也看到林业、公安等部门介入了可可西里的保护,再不会是民间的勇士们孤军奋战了。而英雄的英灵,将长久在那片天空飘荡,保佑着、善良的灵魂。 向为保护可可西里而牺牲的勇士们致敬!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 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

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海拔高度 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二)进入方式 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反应要强,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报道说,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 (三)区域和季节 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四)个体素质 人对缺氧的适应性,多半依靠一种个体先天素质。涉及个体素质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族、居住地、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态、精神状态等。 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种族、居住地差异,高原反应有“欺男不欺女、欺

影片可可西里艺术特色分析

影片可可西里艺术特色 分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肮脏的荒山,奸恶的商人 提起边疆,想到藏区,脑中浮现的是连绵的雪山,成片的草原,朴素的牧民和迷人的高原红。但这所有浮现的一切,可能源于它真的太美,也可能源于我们的不了解,源于我们的凭空杜撰。我们情愿相信那是一片佛光笼罩的净土,谁会想到现实生活中“净土”每天上演的是杀戮,是罪恶。 影片的开篇的第一秒便已将观众脑中美好的幻象打得支离破碎。枪,一群灰头土脸的人,没有微笑,没有高原红,这便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一切,一个不一样的可可西里,一个令人难以接受却是影片极力还原的真实的可可西里。偷猎者们从容地开枪射击藏羚羊,而代表正义的巡山队员却被捆绑在地,眼含热泪,观众看不到应有的愤怒,有的是令人动容的怜悯眼神。实际上影片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在影片的开篇昭示最后的悲惨结局一方面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为了着重突出和深化主题思想。 灰暗的影调从影片的开始就为观众带上了一个沉重压抑的紧箍咒,将观众时刻沉浸在无尽的人性的丑恶中,在自然方面,灰暗的影调在表现自然景色方面使影片所表现的画面更加贴近真实的可可西里,在艺术处理上,灰暗的影调又着重突出了人性的扭曲丑恶,猎杀藏羚羊的人是灰色的,这一片大地是灰色的,充满了杀戮,即使是所谓的正义,也不过是以暴力对抗邪恶,换句话说也是一种杀戮,在可可西里,每天都有枪响,有时倒下的是好人,有时倒下的是恶人或是藏羚羊,总之这是一处被死亡诅咒的地方。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大景别镜头用以表现可可西里独特的景观特征,荒凉,空旷,不仅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特色,也照应了影片主题,从深层次上来讲,也表现着人性的荒凉。影片中有许多情节的都加深了观众的这一印象,秃鹫以尸体为食,同样这样一种动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恐怖和死亡。秃鹫盘旋在巡山队员的尸体周围,大量的秃鹫啃食着成片的藏羚羊遗骸,这样的一种景象既符合情理又同时给予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我们藏人吃肉,刀口对着自己。”这是《可可西里》中的一句台词,在藏语中,可可西里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而“刀口对着自己”再次表现了真正的藏人是友好平和的,对待藏羚羊,那是可可西里的“少女”……但影片通篇表现的却是“肮脏的荒山,奸恶的商人。”影片试图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珍惜动物保护的态度,并希望政府积极的作为。影片所表现的“非正义大行其道”是扭曲的,不合理的,但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又显得合乎情理,“我们没有编制,只能没收,没权利抓人。”凭着一腔热血,一群年轻人试图以暴力维护自己的美丽家园,但是力量却显得如此微弱,迫于生计,巡山队甚至也需要贩卖一部分收缴的藏羚羊皮毛,令正义也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是谁又能怪罪他们呢倘若政府积极介入,倘若面对珍惜动物人们能够留存一点怜悯之心,巡山队的境地不会如此可悲,藏羚羊也不会数量锐减。巡山队员面对被击伤将死的偷猎者,祈祷且脱帽致意,对于生命的敬畏不仅警示着观众,也教育着观众,深化了主题传播了核心价值观。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又会刑讯逼供式殴打逼迫偷猎者,这样的一群散兵游勇同样充斥着“野蛮”“原始”,影片着重表现了以暴制暴这一独特的人文形式,到处都是偷猎者,到处都是吃人的流沙,更与先前可可西里的藏语意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对政府的讽刺也是对观众的警醒。

陆川电影可可西里赏析

陆川电影《可可西里》赏析 这是第二次看《可可西里》,首先我希望我成为好的记者,至少在看到值得报道的事情的时候,能尽可能地引起读者的关注,更多地为改变这个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002年《寻枪》在全国热映的时候,青年导演陆月}已开始筹备新剧本《可可西里》,他数次赶赴可可西里腹地实地考察,一年中八易其稿,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内地华谊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的联手投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由美国电影公司直接投资的电影。可可西里海拔5000米,陆川带着全组人员历经风雨严寒,病痛疲惫,更一度深人无人地带实地拍摄,4个月的艰苦旅程,很难想象外表文弱的他经历了怎样的一种疯狂,然而却使得整部电影获得了灵魂上的飞跃。 在拍摄之初,投资方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一部有世界良心的电影”,所以全球范围的市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现在环保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我相信所有看了这部片子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陆川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天地苍穹下殉道献身的行为,是一群真实的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里为信仰奉献的事迹,而不是一部戏剧元素处处完善,故事发展天衣无缝的类型电影。当我目睹着越走越深入的高原、雪域,看到越来越严酷的盗猎行为时,我痛感到,必须马上改变,必须依照真正的可可西里天、地、人来展现这一幕人间壮剧,决不能再继续编织一个人造戏剧的‘诱人’故事。” 黑格尔的绝对悲剧理念认为:“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绝对悲剧理念不再是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而是双方合理要求的抉择冲突。 在悲剧主题的选择上,陆川毫无例外地挑选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宏大主题。其次,在人物设置方面,陆川注重对平民英雄形象的提炼与平民英雄的消减。最后,陆川的悲剧美学风格偏重中国式悲剧美学,杂糅西方悲剧技法,呈现出纪录片形态的陆川悲剧美学风格。中国悲剧美学风格异于西方悲剧的震撼炫目,讲究温文委婉、含蓄典雅,在哀婉悲凉中沁人心脾以柔克刚。西方悲剧美学风格中偏重主人公的外在行径、激烈思辨和猛烈交锋,在情与理、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彰显悲剧主人公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尽管《可可西里》不是纪录片,但真实和虚构结合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男主角是专业演元,非职业演员占到了80%,但是我觉得他们演得比职业演员还职业,在片子里看不出他们是非职业演员,你看到的只是一些合适的人。他们没有出戏,他们多真实,他们在每一个镜头里都是那么自然专注。 《可可西里》从一个记者的角度讲述了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为了追枪杀藏羚羊的人,保护藏羚羊而一个个牺牲的故事。影片《可可西里》以队长日泰(索南达杰的人物原型)带领巡山队员追击盗猎者为故事的基本线索,导演设置了一个北京来的记者跟随巡山队进行采访并从他的视角展开叙事。故事是以一种朴实的直叙方式展开的,同时保持着一个悬念片的心理张力。在一天天巡山追击偷猎者的过程中,影片展现了可可西里美丽而又残酷的景象。遍地被杀的藏羚羊的骨架,老鹰正在啃食羚羊的残存的肉体,导演此处的影像设计正要表达的是生态被破坏的严重性。《可可西里》所关注的则是在无人区的艰难绝境中人的生存意志和信念,是恶劣严峻的挑战面前人的坚忍无畏的灵魂和向死而生的勇气。 影片没有可以塑造什么英雄。陆川表现了一群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活生生的现实。影片表现的巡山队员那种具有宗教感的坚忍灵魂和向死而生的勇气令每一个观众心生震撼。该日泰是英雄么?虽然他保护着藏羚羊,但他也曾卖过藏羚羊皮,打骂队友,他也是平常人,有平常人遭遇的经济生活困难。导演并没有从英雄无私奉献的角度来拔高一个人物,如果真按那样来演,估计不会有这样强烈地真实感。他也会简单粗暴地对待一个俘虏,会打骂队员,会狠狠心放任俘虏生死由命。 影片并没有像警匪片那样把打斗场合写的那么轰轰烈烈,精精彩彩。摄制组所面对的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在极度艰苦的环境里为信仰奉献的事迹,而不是一部戏剧元素处处完善,故事发展天衣无缝的类型电影。”陆川发现一个商业化的故事根本不能表达自己对主人公所坚持的想和信仰的探索和敬意。看多了香港的黑社会电影电视剧,里面老板老大通常带一黑色墨镜,身边跟着一群小弟,遇到敌人,喊打喊杀,摔板凳,抡斧头,一通审讯,狠狠折磨,最后一枪打死。我们习惯了香港警匪片那种酷酷的风格,在接触到这部影片时更让人觉得真实。比如开头时,那个队员的死,只问了两句话“你是巡山队的?”“你是日泰的人?”

可可西里的美丽传说

可可西里的美丽传说 美的破灭,青春萌动,抑或是其它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不论是所谓意大利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镜头里那些刺激神经的激情画面,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取得了国际上很高的赞誉。很高兴电影留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尾,以少年雷托纳的视角开始与收尾,玛莲娜开始直面人生的勇气还是让人感觉很欣慰的,我希望随着玛莲娜的远去,他们未来的生活不会因此而结束。 不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收获国际多项大奖的同时也遭到了观众的质疑,特别是关于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毋庸置疑,在影片思想这个问题上,导演的阐释无疑是具有权威性的,只是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导演的解读,就只能通过观众的点评去猜测。有人认为导演是想通过这部影片美打碎,让人绝望。有的人则认为导演通过这部影片还原了人性美。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典型的关于男孩成长的电影。影片中充斥着权力、情爱、暴力的画面。但我不愿意仅仅以二战片或者情色片来定义它的主旨。因为这些都是一个男孩成长应该有的。对于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来讲,任何一种从某个角度概括影片主题的做法,都是不准确或者不明智的。虽然是完全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影片所透露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是为什么观众在观看影片后会出现误读,看来,有必要对影片做细致的分析,毕竟,对于影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应该建立在对于文本的细读基础上。 一、宣战前的场面。可以有,可以无, 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们大致可以辨别,这部影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部分是宣战前的意大利,雷托纳遇到玛莲娜前的生活;第二部分是战争中的意

大利,生活在少年偷窥玛莲娜的日子中度过;第三部分是战争平息后的好几年,玛莲娜与丈夫回到镇上。当然影片采用了一个少年的视角展开了这一段发生在西西里的传说。 本片始终贯穿着一个线索,就是战争。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意大利和意大利人而言,是不同于其他战争的。虽然我们也参与了二战,但是法西斯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所领导的这场由胜转败的战争带给意大利的伤害,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很多影片也都有涉及越战题材,诸如《血战阿拉曼》、《全面攻击》和《盟军敢死队》等等,在这些影片中我们早就熟悉了满目疮痍,而我们在这部影片的镜头里看到战争带来的创伤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导演还是时不时地通过镜头提醒我们不要漠视战争在片里的重要。影片开始的段落主要特征是节奏快,刺激,表现宣战前激动人心的场面。红旗招展,开着汽车的军装,万人欢腾。豪情激荡的少年雷托纳骑着刚买的自行车飞驰在道路上,凸显了他对权力的向往。分析到这里我们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宣战前的场面描写的存在是为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雷托纳的原因。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段落。看来,我们有必要在全面考察这部影片 后再来确定这个段落可有还是可无。 二、玛莲娜欲望成长 影片的第二部分是少年雷托纳和失去丈夫的玛莲娜之间的故事,同样这个部分也是影片的主体。对于理解整部影片而言,这个部分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可以说,片中雷托纳的一生由玛莲娜而改变。第一眼看见她,雷托纳的身体很本能的有了反应。他被这个美丽的女人深深地吸引住,接下来的日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她的周围关注她。影片分析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第一个段落非但不可以删减,反而是影片故事得以发展和理解影片主题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雷托纳渴望成熟,通过很多的方式,例如对性的幻想,对权力的渴望等。玛莲娜正好符合了他的需求。她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

浅析《可可西里》的艺术特色

评影片《可可西里》的艺术特色 影片《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给了观众一次体味信仰、感悟生命的机会。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可可西里》不仅有震撼人心的影像、更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悲壮、苍凉的藏族民歌为影片《可可西里》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同时,影片通过夹杂着藏语和普通话的真实温情的人物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为保护藏羚羊而发出的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心声。以下从影片的声音语言、背景音乐、人物形象塑造、蒙太奇组接等方面简述《可可西里》的艺术特色。 《可可西里》中,人物语言的独特运用,不仅塑造了巡山队员为主体的生动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还体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使整个影片具有了真实感。巡山队长日泰语言不多,说话简洁、耿直,是个感情不外露的人,他面对死亡也保持一种沉着、豁达的态度。当日泰面对着盗猎分子的十几杆枪时,他没有求饶,更没有退缩,而是用霸气、强悍的正义语言来保卫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日泰嘴里偶尔也会说出几句脏话,但并没有损毁他的英雄形象,反而更符合日泰这个自发保护藏羚羊组织者的身份和霸气,使影片更加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当然,日泰的语言也有很感性的时候,其他三个队员被留在雪山等待救援,日泰对尕玉说,希望不要下雪,千万不要下雪。这表达出日泰对队员们的担心,但他并没有直接将感情表露出来,而是用内敛、含蓄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担心。日泰霸气、冷酷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英雄形象。 “你使干什么的?”“青海师大毕业的学生。”“你应该去做个老师。”“干这个有意思。”……这一系列对话,是北京记者尕玉与巡山队员伊西之间的交流。伊西朴实、真挚的语言表现出他对可可西里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他的人生追求。影片通过伊西和尕玉的对话突出了这样一个以奉献为人生要义,放弃舒适生活的大学生形象。 马占林的语言也颇具特色,他总是话多且罗嗦,在马占林等盗猎分子被捕被看押时,马占林要求最多,闲话最多。从他的话语内容和说话风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老人迫于生存威胁而成为藏羚羊杀戮者帮凶的无奈、可悲、可怜。影片结尾马占林为求尕玉说的话,让我们也感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可可西里的哭泣

《可可西里的哭泣》(华文庸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与其说是一部关于可可西里 无人区的全景式小说,不如说是一阕雄浑阳刚的壮烈纪实,一部关于信仰与生命的挽歌。作者华文庸曾在2008年与反盗猎志愿组织“暴风”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反盗猎活动三个月,亲眼目睹瞬间生死与大自然的荒凉,她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这本小说。 小说里的“我”是一个退役的特种兵,在可可西里遇到了英籍记者周青。两人被反盗猎志愿者组织“暴风”所救,并加入了这个组织。作者以此塑造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隐瞒家人,远离爱情来到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在绝境中挣扎,与自然抗争,与盗猎者抗争,与自我抗争,用生命诠释了存在、道德与信仰。 作者笔下的可可西里是美丽的,同时也被欲望、罪恶、死亡所笼罩。各种人因为各自不同的目的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淘金、盗猎、反盗猎。陌生人或陌生组织相遇总是不约而同地举起枪,精神高度集中,一个喷嚏弄出的响动可能会导致几十人丧生。 在《可可西里的哭泣》里,你将看到和平年代的悲剧。 华文庸:唤起人对生命的尊重 记:首先恭喜你又出新书,你为什么把这书取名为可可西里的哭泣? 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悲伤,但是大多人都还没能意识到其实最大的悲伤还是来自远离喧嚣的中国最大无人区。几年来,这里一直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我有查过。 相关数据, 1995年,可可西里还有大概一百多万只的藏羚羊,如今已经被人类屠杀得不到三万只,原来最大的羊群有1.5万只,现在已经多年没有人见过超过100只的羊群。可可西里第一应该为藏羚羊的哭泣。第二应该是为反盗猎志愿者的哭泣, 那些反盗猎志愿者,他们远离亲人,原离爱情,付出生命也要阻止这和平年代最大的屠杀,他们是比士兵更可爱的人。但,他们的命运大多是悲剧收场,在反盗猎过程,他们不会被政府承认,一不小心就成了非法拥有枪支,非法缴获藏羚羊皮,死了只能算黑吃黑。第三,该为雇佣盗猎者哭泣,他们也不容易,脸上刻满了风霜,为了廉价的报酬和反盗志愿者以命相拼,一切只为了生存。面对“敌人”,他们只能凶狠,否则死了就是自己。另外,可可西里无人区被中外媒体称为“死亡禁区”,在那里,杀一个人和杀一只羊没有区别。曾一度无房的黑工厂盛行,一些被美好发财梦想骗去的淘金工人,正被恶势力所奴役,在枪口下没完没了的干活,没有报酬,不是累死就是被干死——可可西里有无数哭泣的理由。 记:你第一次去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什么时候,是怎么样的感觉? 记:藏羚羊真的会下跪会流泪会用乞求的方式求人放过它们一条生活吗? 华:这倒没有见过,毕竟,我们从来没有用枪口对准过藏羚羊,不过,可以肯定,藏羚羊是富有灵性的动物,在打击盗猎的过程,我们有收养过一只藏羚羊,它跟

纪实电影《可可西里》观影心得精选范文5篇

纪实电影《可可西里》观影心得精选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可可西里》观影心得范文一 “可可西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姑娘。”而这一次陆川选择讲述的这个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故事,却跟这个美丽的名字毫不搭调。 影片从一个邋遢男人的面部特写开始,镜头透过污渍斑斑的挡风玻璃一点点拉近,便能看清他高原红的肤色上不知积攒了多久的泥垢,脸上和手上都脏得很。要不是之后的对话,我万万想不到他是巡山队的成员,导演展示给我们的实在不是一个多正面的形象。随之而来的暴力容不得我感伤,盗猎者枪杀藏羚羊,继而进行鲜血淋漓的剥皮。被俘虏的巡山队队员也逃脱不了与藏羚羊同样的命运,枪声响起,他闷声倒地,黑幕上血红色的片名出现----《可可西里》。 作为记者来到可可西里的尕玉带领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世界。在这之前我们和他一样,都只是在新闻报道里了解过藏羚羊生存艰难的现状。而电影镜头所呈现的是比任何图片与文字都更真实的世界,这是电影伟大的地方,对这个故事而言,也是它最残忍的地方。 把一丝不挂的尸体放置于荒原上,挥刀剁碎,等头顶盘旋的秃鹰啄食,不停歇的转经筒,呢喃的佛经,这是庄严的天葬。欢乐而纯真的孩童,风沙四起的荒漠戈壁,成堆的藏羚羊皮毛,这是这个村子的

日常。无需多余的旁白,仅这几组镜头就为我们交代了可可西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这是一个粗糙原始的地方,如台词所说:“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而就在这样一个本该天人合一的地方,却持续上演着对藏羚羊惨绝人寰的屠杀。冰原上五百多具新鲜的藏羚羊骨架,火光里晃动的人影和风沙,暴戾的攻击和辱骂,导演丝毫不避讳用这样直接又粗暴的方式渲染故事的悲剧性。且不说那些真实得堪比纪录片的屠杀镜头,哪怕每次拉到大远景,镜头里的可可西里让我感受到的也从来不是广袤与自由,而是荒凉与绝望。 除了对可可西里的环境表现得到位,在片长仅有85分钟的故事里,电影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极为成功的。 巡山队队长日泰,是连小孩子提起都会回避的厉害人物。他漠然的眼神,在面对队员的天葬和藏羚羊的尸骨时如出一辙。他果断的性格,让他在面对队友的重病时下达了“卖皮子”的命令,也在粮食不够时毅然放走了他彻夜追捕上的盗猎者。而他坚守的信仰,只因为“你打了我的羊子”,便经年累月、翻山越岭、不计损耗地追捕,最终他追上了羊皮贩子,却追不上利益面前消失无踪的人性。 剥皮老手马占林,靠着每剥一张藏羚羊皮五块钱的蝇头小利,带着一大家子人在这个环境恶劣的高原艰难维生。油嘴滑舌,投机取巧,可恨,可怜,又可悲。可要说他有多可恶呢,不过是麻木谋生的众生中的一个,甚至在最后还是他为尕玉求情才保住了尕玉的性命。“你

秘籍:青海湖旅游全攻略 必去11个景点

青海湖旅游全攻略必去11个景点要说青海哪里最好玩,哪些地方最值得去,我觉得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了,我常年带旅友行走在青海的山水间,每天迎着朝霞上路,伴着落日余辉收车,哪里白云飘过,哪里花香飘四野,哪里苍野哀凉,哪里疎野趣生,拿青海话说,我都能给你搬扯一下的,我热爱摄影,我善于从一个摄影者的角度去诠释青海的美景,我是一名自由行领队,我能够经常收集到驴友对青海景区的真实感受,为了让更多的驴友能够领略到青海真正的美景,特地向驴友推介青海最值得去的五个地方。 一、青海湖 青海湖是驴友来青海必去的地方,青海省的名称就是因为有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四面环山,东西南北分别是“日月山,南山,橡皮山,大通山”,发源于青海省海西州天俊县的布哈河是流入青海湖的最大一条河流,所以天俊县也被称为青海湖源头,青海湖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 青海湖美在她的浩瀚、她的深蓝、她的四季变换,她的鸟语花香,还有她环湖三百多公里千变万化的景色。成群牛羊、绿野黄花、沙漠绿洲在这里都能看的到。 最佳旅游时间: 要说什么时候到青海湖最合适,我觉得一年四季都适合,关键是你最希望看到和体验到什么,我列了一个青海湖美景时间表,供驴友参考; 7月初至8月底油菜花盛开,绿野黄花、湖蓝云白,美不胜收; 4初底至6月底候鸟最多的时候,轻鸟舞湖,自在啼春,妙趣横生; 4初至5月底,10月中旬至11月底青海湖边山顶会有积雪,宝蓝湖水,镶银妆白,清净典雅; 11月底至来年3月初大天鹅在青海湖栖息,拨水飞舞,曲项天歌,高原天鹅湖; 11月底至来年3月底青海湖结冰期,千里冰封,银装素裹,雪白世界; 4月初,湖水解冻开湖,文开武开,蔚为壮观。 9月初-10月中旬,正值青海湖秋季来临,秋高气爽、水蓝田黄,雨水偏少适合出游;路线交通:从西宁出发,主要有两条线路可以进入到青海湖,分别是北线和南线北线:西宁-湟源-西海镇(金银滩、原子城)-青海湖西海镇的金银滩有自行车服务中心,一般骑行的旅友从北线到西海镇,再集结租车向西骑行17公里就到青海湖了。 南线:西宁-湟源-倒淌河-日月山-青海湖旅行团、包车游还有自驾游通常都是从这条线进青海湖。

青海湖的自然环境

青海湖的自然环境 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