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帮助意外重伤的案主个案辅导案例

社工帮助意外重伤的案主个案辅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背景资料

小林(化名),女,15岁,在当地中学读高一,家庭为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均为低保户。案主父母亲身体一般,母亲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案主父亲小学文化,现陪同女儿在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案主入院时诊断为重度肺炎,肺部病原体感染,呼吸衰竭。

患者来院时意识不清,不能行动,入院后就被下发了病危通知书,直接送进重症监护室,使用Ecmo仪器治疗,入院半个月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在医护的不懈努力下,患者情况慢慢变好,可以自主呼吸,可以在病床上坐起,但还是无法出重症监护室。

(二)接案原因

2022年2月,服务对象由当地医院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病区护士长和科室医生留意到案主家庭情况特殊,且病情危重,第一时间反馈给医务部,医务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工部,希望为其提供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关怀服务,同时协助解决其经济困难的问题。经过评估,社工部派出医务社工全程一对一开展介入服务。

二、分析预估

1、在微观系统层面。来自案主家庭、亲戚、朋友、邻居的支持力量稳定但薄弱。他们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支持力度有限,无法给予太大的帮助。案主一直是父母带大,患儿家庭积极支持患儿治疗,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院期间全程陪伴。在院期间,医护和社工都能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上的关注和物资上的支持。

2、在中观系统层面。村委会和所在社区与服务对象相对联系较密切。案主家是低保户和精准扶贫户。在院期间,村支书和扶贫专员对家属在微信上沟通,及时解决其家庭需求。

考虑到案主的病情和家庭实际情况,结合案父陪护期间为了节约费用,委屈自己的这种现实问题,医务社工向社工部主任汇报,第二天为其提供两箱牛奶和4包口罩。同时在患儿就医期间,科室医护考虑到患儿病情家庭情况,在诊疗、护理费用上予以特殊关照,为其减免部分费用。

3、在宏观层面。服务对象有较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有扶贫教育金可以满足日后接受教育需要,有建档立卡的政府补助金和低保生活补助金来保证日常生活的经济需求。

(二)问题分析

1、生理方面

服务对象入院时被诊断为:重度肺炎,肺部病原体感染,呼吸衰竭。刚入院时为半昏迷状态。经过抢救和治疗,且使用Ecmo仪器后,患者逐渐恢复清醒,可以自主呼吸,病情趋于稳定。但患者并发症较多,恢复时间较长,在院共治疗50天。

2、经济方面

因家庭条件有限,家属一共带了三千元来院,为蕲春息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月左右,使用Ecmo 仪器,费用较高。家庭的经济状况无法负担患者的医疗费用。

3、生活方面

案主和父亲从当地医院匆忙来院,没有携带生活用品和换洗衣服。女儿住在重症监护室时,父亲为了省钱,不愿租用陪护床,只买了单薄的被褥,在走廊内打地铺。生活起居一日三餐均以简单省钱为主。

4、家庭关系方面

服务对象父母亲共育有三个子女(1子2女),案主排行老二,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一个上小学的妹妹。

5、社会支持方面

服务对象获得的支持来源数量较多,但支持力度不大。邻居、亲戚为其提供的支持有限。在正式的资源网络中,医院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需求,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经济救助和心理关怀。村委会和社区发挥经济救助的功能,但没有提供居家情感支持。在非正式的资源网络中,来自朋友、亲戚和同学的情感支持较薄弱。

(三)需求预估

针对上述服务对象呈现的问题,可以总结出其有以下需求:

1、患者住院适应、心理疏导的需求;

2、家属陪护适应、女儿病情适应与心理疏导的需求;

3、为其寻找经济救助的需求。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和家属提供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发展其社会支持系统,协助其链接救助资源,协助其度过艰难的住院时间。

2、具体目标

(1)陪伴案主度过艰难的治疗时间,协助其树立未来生活的信心;

(2)协助解决患者住院治疗的相关费用;

(3)协助家属陪护适应,给予家属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陪伴家属度过陪护时期。

(二)服务策略

1、社会工作者定期病房探访,床边陪伴,与患儿和家属建立信任关系;

2、了解评估案主及家属的基本情况和问题需求,协助其解决表

达性需求;

3、在与家属沟通和面谈中,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引导案主正向积极的面对未来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其树立强大积极的内心;

4、调动多方力量,积极联系服务对象身边的村委会、社区、学校、亲属等支持资源,建立其社会支持网络。

四、服务过程

(一)服务初期:了解问题需求,建立专业关系

在初次探访时,社工先向案主父亲详细介绍自己的身份,以及我们可以帮到他什么,增进双方感情,让案父与社工的关系更进一步。

经过一系列的介绍,家属主动向社工吐露心声,并详细介绍了女儿的发病住院经历、自己的家庭条件,和目前的问题及困难。社工运用共情、倾听等技巧,收集评估家属表达的问题,并运用同理心、自我袒露等技巧,设身处地地理解家属的感受,与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了解到家属的住宿状况较差,社工为其链接医院外的简易旅馆,但被家属拒绝。社工再次联系医院社工部为其提供生活用品,缓解家属艰难的等待时间。

(二)服务中期:定时回访,解决其表达性需求,为其链接救助资源

社工与家长和医师一起确认后续治疗计划,预估治疗费用。帮

助家属发起社会筹款,并申请湖北省谈笑公益慈善金,协助填表,邮寄盖章,对接科室和慈善中心提交相关资料。

为家属赠送口罩等防护物资,提醒其做好防护,按时休息。因病情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家属情绪低落。社工运用优势视角,带领家属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家属支持和希望。

了解到患者已转出重症监护室,社工为案主赠送玩具和绘本,引导案主感受来自医护、社工和家人的陪伴与关爱,同时鼓励案主和父亲树立未来生活的信心。

(三)服务后期:了解出院后的打算,给予情绪疏导和稳定的支持

社工带领患者回顾住院期间的经历,鼓励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规划未来的人生。社工通过床边沟通,了解案主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协助其做好学习计划。倾听家属出院后的打算,先安排好女儿出院事宜,处理好家中事务,再外出务工。

出院后联系村委会和亲属,提升其对案主家庭的关注度。由村支书和扶贫专员定期跟进,给予案主情感支持。

五、总结评估

经过观察和访谈,本个案取得以下成效:

(一)对服务对象的整体评估

1、病情方面:目前服务对象已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已顺利出院。

2、经济方面:患者已办理医保转诊。医院也为其减免部分费用。社会筹款共计7万1千多元,慈善基金会救助2万元,向邻居、亲戚朋友借用3万元。已缓解了家属大部分的经济困难。

3、情绪方面:患者已顺利度过生理困难,服务对象及家属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与挑战,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信心。

4、支持网络方面:案主及家属感受到来自医院和社会的关怀,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自己现有的脉络资源,并积极回馈社会。

(二)目标达成情况

1、社工定期回访,及时陪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缓解患儿恐惧、苦闷的治疗时间。

2、协助解决患儿本院的住院治疗的相关费用。社工了解患儿病情和家庭情况之后,协助家属申请救助基金,填写基金申请表,鼓励其发起社会筹款。在院期间,案主获得社会筹款7万多元,基金会善款2万元,邻居、亲戚朋友借款3万元。已缓解了患儿大部分的经济困难。

3、社工定期回访,及时陪伴,给予家属情感支持和实质帮助,陪同家属度过孤独的等待和陪护时间,缓解家属无助和焦虑的心情。

4、联系村委会和亲属,提升其对案主家庭的关注度。由村支书和扶贫专员定期跟进,给予案主家庭心理情感支持。

(三)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出院,问题解决,目标达成,自然结案。

(四)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案主及家属向科室和社工表达口头感谢,并赠送感谢卡片和书信。建议结案后不定期进行微信回访,巩固服务效果。

个案工作案例

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个案介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王颜(化名) 性别:女 年龄:31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2012年3月,工作员深入趵突泉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在与社区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社区居民王颜家境比较凄惨,其母亲在她初中阶段因家庭矛盾自杀身亡,父亲再婚重组家庭后,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一家的关系基本中断,今年3月份她父亲因病过世。青少年时期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父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工作员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她面对及解决生活的困境。在社区居民的引荐下,工作员主动联系王颜向其道明为其提供个案服务的想法,最后在王颜的同意下与其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2、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其父亲关系疏离,在父亲重组家庭后基本中断了与父亲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与爷爷、奶奶和姑姑生活,所以与近亲属的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亲密,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服务对象曾在多家公司打工,由于频频更换工作,很难与同事建立较为深层次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目前辞去工作住院治疗,与外界联系比较少。 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每次提起家庭情况均情绪波动较大,对母亲的思念感很强,对父亲再婚的愤怒难以克制。 4、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5、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较差,患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疾病,6月份病发后开始进行住院治疗。 7、经济状况: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曾在多家公司打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住院治疗开支较大和丈夫经济收入的一般化,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大。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作业 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 案例: 南茜,社会工作硕士,32岁,是一名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临床社会工作者,她是一家妇女庇护中心的主任,该中心为被丈夫或伴侣殴打的妇女提供暂时的居住和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目前该中心共有八名妇女及她们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并接受服务。 该中心有一名受助对象名叫玛丽,47岁,有两名子女,玛丽和她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已经6个星期,这已经是第三次留在中心居住。玛丽,向中心报称,在过去两年来,她丈夫一致再打她,她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当他清醒的时候,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但是一旦他喝了威士忌,他们都的提防他。在最近的一次殴打事件中,玛丽的下巴被丈夫打脱落了,她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玛丽说再也不愿见到她丈夫,也害怕子女看到她这个样子。于是,玛丽来到这个妇女庇护中心求助。但当南茜进一步问到玛丽有关她自己对婚姻关系的想法时,玛丽告诉南茜,离开丈夫是她不得已的事情,因为自己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而且还经常威胁她和孩子。但是,玛丽又说她自己仍然爱自己的丈夫,并希望他会改变。 在最近的一次中心职员会议上,南茜谈到她在处理玛丽这个案例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南茜觉得自己需要专业上的意见和帮助。原来玛丽在一次心理辅导过程中,向南茜倒出了一个秘密:在过去三年来,玛丽一直在用假名进行福利欺骗,用不同的名字获得了政府用支票支付的公共援助。玛丽的想法是,一旦存够了钱,她就可以和子女搬出去,远离自己的丈夫。 南茜意识到进一步处理这一问题遇到了理论上的困境:第一,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她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第二,关于玛丽在个案辅导过程中透露的资料(涉及到公共福利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第三,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是否忽略了受助者的问题和需要。 问:在这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福利的欺骗案例中 (1)社会工作者价值两难在那里? (2)社会工作者该怎么处理这个案例? 答:(1)在这一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南茜面临了理论上的困境与选择。所谓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而伦理决定,则是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哪一种行为是好的或是正确的,必须判断行为或实践本身对受害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在这一案例中,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受助者透露的资料,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保密原则;第二,受助对象同样也享有要求社会工作者对个人资料保密的权利;第三,受助者用假名进行公共福利欺骗的行为的法律性质;第四,作为社会工作者,公平服务大众、维护社会正义、增进公共福利的职业守则。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用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而是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跟进,以期达成个案目标。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分析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背景 案主芳姐(化名),52岁,6岁丧父,母亲独立养育兄妹4人导致积劳成疾,几年后身患肺癌转移脑癌,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子女照顾。案主婚后育有一子,1993年10月丈夫毫无征兆地不幸猝死,案主当时31岁,儿子只有5岁。1994年母亲去世,一年内痛失两位亲人,使案主痛不欲生,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极度厌世。而且案主于2001年下岗,一直靠打散工维持母子二人生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十分地卖命,唯恐失去这份工作,致使案主感觉力不从心。案主丧偶二十多年,只有与儿子相依为命,但目前案主与儿子关系极差,致使案主情绪低落。家中的物品多数都是街坊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但是与邻居关系紧张,由于常年精神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使案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痛风、白内障等,长期的贫困无助,导致案主精神压抑崩溃焦虑,悲观厌世、极度自卑、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再加上更年期综合症造成案主性格孤独,对每件事都耿耿于怀,情绪陷入低谷,终日闷闷不乐! 二、接案:曲折中前进 案主是主动求助型的,因此她主动向社工讲述她面临的困境,社工也认真的倾听与探索,并及时对案主问题进行澄清,在澄清的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共同进行,以增进案主对自身问题的了解。根据案主的表述,社工对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做出初步的预估,目前案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1、情绪问题:案主始终不能对其小时候爸爸的突然离世,和刚结婚没多久的老公的突然离世释怀,害怕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 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 与同学疏远。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 供心理健康辅导。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 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 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 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 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 学间的疏远。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 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经过一段时 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 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

建立联系。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 咨询。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 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 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 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 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 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 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 陪伴。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小 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同时, 在学校中开展亲子活动,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小王与父母建立更 好的沟通和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持,小王逐渐适应了父母工作忙 碌的情况,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六:移民安置 小刚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然而,他面临着住房、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社工小张与小刚进行了详 细的需求评估,为他提供住房和就业信息,并帮助他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小张联系了当地的移民办公室和教育机构,为小刚提供移民安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 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性格问题 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⑶自我认同问题 案主自初中毕业后,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看电视,并随意画自己喜欢的漫画,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关注;案主针对自己的作品不抱好感,而且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同家人分享,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案主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赞同,反而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这加剧了案主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案主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⑷家庭问题 案主由于与父母从小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造成了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使得父母对她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父母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不抱有希望。此外,就案主的父母这一方来说,因他们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 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实务案例分析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社会工作案例

社会工作案例 与爱同行—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六社区助残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 ;是社会工作者徐江丽与残疾人王某建立专业关系;针对王某的特殊情况和康复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了解王某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个案访谈;提供情绪疏导、康复医疗和家庭治疗等服务;激发王某潜能;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适应功能;帮助解决问题;促进王某康复、融入社会..该案例获评民政部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优秀奖;为西北五省区首个获奖案例.. 一、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王某;性别:女;年龄:37岁;族别:汉;婚姻状况:已婚;有一女儿;教育程度:初中;生理特征:患精神分裂症;性格特征:孤僻多疑;淡漠;发病时情绪急躁易怒..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丈夫是石河子市新安酒厂的工人;对王某每次发病束手无策;女儿现上小学..王某患病后住院两次;长年服药;没有工作;她的家庭也因病致困.. 2.个人经历:王某初中毕业后到处打工;无固定单位..2011年3月在绿洲医院住院后;一直未再就业;在家照顾孩子..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1.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王某因病无法就业;丈夫单位效益不好工资低..因其求医问诊、子女求学、生活开销等;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2.康复的问题..王某病情较重;发病时常无故与邻居发生争执;在家里发泄;摔打东西;门上、楼梯扶手也被她用刀砍砸多处;给亲友和邻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恐慌..而其女儿也因为母亲的患病;性格、心理发生变化;出现避免与他人交流、母女关系疏离等问题..王某患病后;因需长期服药;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她的康复问题是这个家庭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主要问题.. 3.心理方面的问题..因长期失业、发病;有生存的压力;缺少自信;内心充满挫败感;自我认同感低..需要帮助其恢复自信心.. 4.社会交往问题:性格极其孤僻;与亲戚关系疏远;几乎不同邻居交往..与外界交流也很少;信息闭塞;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较淡漠.. 二以优势视角的理论找出服务对象的优势: 1.服务对象跟他人沟通交流时表达、沟通能力较好; 2.服务对象爱好手工;喜欢编织毛衣; 3.服务对象丈夫非常关心她;尝试过各种方法和努力帮助她治病;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家庭暴力 在某市A社区,社工B接到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报案电话。 报警者是一名邻居,报警内容是他们听到了来自一户家庭的尖叫声和物体撞击声。社工B立即出发前往该家庭所在的地址。 社工B到达后,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开门,他们随即联络了 警察前来协助。经过与警察的合作,他们成功进入了家中。社工B在进入时,发现现场的情况十分混乱,桌上、地上都是 打碎的碎片和衣物。 他们发现家中有一位妇女受伤,额头上有一道伤口在流血。她非常惊慌,不敢说话也不敢看社工B。社工B察觉到她的恐 惧和困惑,开始通过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和她建立联系。他们告诉她他们是来帮助她的,她可以保持安全,不用害怕。 接着,社工B开始询问妇女的安全情况,询问她是否受到家 人的虐待。妇女开始有些犹豫,最开始时只是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随着与社工的交流,她开始逐渐打开心房并讲述了她被家人长期虐待的经历。 妇女告诉社工B,她的丈夫酗酒成性,每次在喝醉后都会对她动手动脚,甚至也不放过孩子。而她一直忍耐着,不敢报警或寻求帮助,因为她害怕失去孩子,也担心社会对她的偏见。 社工B听完妇女的叙述后,对她的勇气和坚强表示钦佩,并

告诉她不应该承受这样的虐待,她和孩子有权利过上安全的生活。社工B随即与警察一起协助妇女报案并获得法律保护。 接下来,社工B给妇女提供了一些紧急援助,包括提供临时 住所、食物和衣物,并向她提供了各类家庭暴力应对的支持和指导资料。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社工B多次拜访了妇女,并与她进行个 案工作。他们一起探讨了她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提供了心理辅导,帮助她恢复经历暴力后的心理创伤和重新建立自信。 同时,社工B也联络了相关部门和机构,为妇女提供了法律 援助和权益保护,确保她能够获得合法的庇护和财产保护。社工B还提供了就业培训和职业规划的支持,帮助她找到稳定 的工作并实现经济独立。 通过社工B的帮助和支持,妇女最终成功脱离了家庭暴力的 困境。她重新找到了自我,过上了安全、独立、有尊严的生活。社工B的工作不仅帮助了这位妇女,也为社区创造了一个更 为安全、友善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保护和支持。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身陷丧亲哀伤情绪低谷的智障“男孩”辅导个案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 一、案主背景资料 阿聪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主要照顾者,哥嫂是家庭的支柱。阿聪今年四十岁,是地道的广州人,小时候因病导致脑部受损,评为四级智力障碍。在外人看来,阿聪从来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欢声笑语是他的代名词。 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 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 父亲半夜病重,抢救无效死亡 往日欢声笑语,今日不复存在 这天,阿聪来到家综找社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在,眼眶湿润低头不语。阿聪告诉社工昨晚父亲因病去世,断断续续讲述当时的情况,眼泪不断往下流,但未哭出声。社工陪伴和鼓励案主表达悲伤的

情绪,案主开始哭泣,并间断说出内心的难过和疼痛。“心感到很痛,很难过,后悔父亲死前没有照顾好他……”阿聪手抚心胸哭泣着说。 认识死亡概念,接受死亡事实 重忆生前往事,追悼已逝父亲 除正常的哀伤表现(哭泣、心痛等)外,社工逐步排查确定阿聪未出现如呼吸急促、眩晕、四肢疼痛等异常哀伤表现。 阿聪静静地哭泣着,社工陪伴在旁,不时递上纸巾,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后,社工对其进行生死教育。协助阿聪认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状态,尽量用简单的易懂的词语让他理解和认识死亡。到最后,阿聪对死亡的理解是:“走了,人没了,以后都见不到了”,开始认识到死亡代表着不复存在。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社工与阿聪的家人取得联系,反馈和跟进阿聪的近况;同时,陪伴和协助阿聪一起回忆父亲生前的往事,特别是阿聪照顾卧床父亲的经历和感受。社工注意引导阿聪看到自己对父亲的孝心、照顾父亲付出的努力以及父亲生前得到的良好照顾,以减轻阿聪对父亲的内疚感和哀伤情绪。同时,在社工的鼓励下,阿聪亦勇敢地到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和家人一起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送父亲最后一程。 转移注意目标,关注眼前生活 走出哀伤低谷,重拾欢声笑语 阿聪慢慢走出丧亲哀伤情绪的包围,开始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不再承担协助照顾父亲的工作,习惯回家见不到父亲的日子,父亲逐渐淡出日常记忆。除外,因为父亲生前一直是被照顾的角色,父亲

社工个案案例计划书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赵晓菊,女,27岁,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有一儿一女,大的7岁,小的3岁。夫妻俩一块出来在山东济南打工,后来丈夫癫痫病发作,先是托人从老家买了两盒药,吃完之后,准备在当地买药。用一千八百元从别人手中买了两盒药,拆开却发现里面裹得是报纸。一千八百块钱就这样被别人骗走了。丈夫回老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她在内蒙古做了五个月的服务员,因天气转冷,辞掉工作准备回家。讨要工资时,老板只给了她几百块钱,她由内蒙古转到西安再到郑州,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了一晚上,当时将自己的手机抵押到柜台,后来手机和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均不见了,宾馆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只一味推卸责任,最后事情不了了之。赵晓菊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警察送来郑州市救助站。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赵晓菊,女,27岁,已婚,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有一儿一女,丈夫患有癫痫病,看病花很多钱。丈夫有两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虽然在治病时各家都有所帮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去年开始,夫妻俩一块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2、个人经历:去年,曾出外打工三个月,没有挣到钱。今年五月份,和丈夫一块打工,因给丈夫治病被骗了一千八百元钱,后来丈夫回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先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后来在内蒙古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直到前不久准备回家。工资没有讨到手,在郑州火车站又被偷,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送到了郑州救助管理站。 三、主要问题 1、案主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的戒备心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2、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丈夫有病,孩子年幼,开销较大。 3、案主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服务目标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答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 (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社工个人案例服务方案

社工个人案例服务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工作也不例外。个案服务是社工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出适合其需求的个人服务方案,以帮助其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一个个案进行服务方案的制定。 案例描述: 甲先生,35岁,公司职员,已婚,有一子。甲先生婚后因工作繁忙较少主动参与家庭生活和育儿活动,导致与妻子之间沟通不畅,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甲先生寻求社工帮助,希望能够改善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增进夫妻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评估与分析: 社工与甲先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评估,并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甲先生的问题主要包括沟通不畅、家庭冲突增多、与妻子关系疏离等。经过评估和分析,社工得出结论:甲先生需要改善夫妻间的沟通,加强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以达到家庭和谐的目标。 个人服务方案: 1. 沟通技巧培训:社工将邀请专业的婚姻家庭治疗师来给甲先生和妻子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包括有效倾听、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训练,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2. 家庭活动指导:社工将帮助甲先生和妻子制定一些家庭活动方案,例如每周安排一个家庭聚餐时间,参加亲子活动等,帮

助他们增进感情,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3. 夫妻关系疏导:社工将定期与甲先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聆听和引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他改善与妻子的关系。 4. 子女教育指导:甲先生在评估中提到对子女教育缺乏了解和参与,社工将邀请专业的儿童教育师为甲先生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包括如何与子女沟通、如何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等,帮助他更好地参与子女的成长。 5. 社会资源链接:社工将根据甲先生的需求,为他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链接,例如适合夫妻参与的家庭教育课程、婚姻辅导机构等,帮助他找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预期结果: 通过个人服务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夫妻间沟通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情感。 2. 夫妻关系得到调和,冲突减少,家庭气氛更加和谐。 3. 甲先生与子女的关系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 4. 甲先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资源,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 个人服务方案是社工工作者为个体制定的一套行动计划,旨在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XXX是一位68岁的女性,居住在周口扶沟县。她有一位老伴和一儿一女,但是儿女们已经成家立业,不再赡养她。XXX的身体状况不佳,患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她的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XXX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XXX的家庭背景十分复杂。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过政府同意,她和母亲一起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XXX离婚。XXX 在1962年被下放到农村,后来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XXX,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自己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然

而,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马xx的家庭背景十分复杂。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过政府同意,她和母亲一起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XXX 离婚。XXX在1962年被下放到农村,后来由母亲做主嫁给了 无父无母的XXX,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 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自己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然而,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三、主要问题 1、老人年迈多病,无人赡养,生命得不到保障。 2、儿子儿媳没有尽到他们的赡养责任与孝敬义务,家庭 关系不和谐。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经历使她心理上受到伤害,产生一 些不良情绪。 4、上访之路艰辛,生活无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导致XXX的生活十分悲惨。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会工作个案辅导中的应用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会工作个案辅导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16-01 一、案主基本情况 龙某(化名),男,38岁,四川内江人。五年前发现有眼疾(延发开角型青光眼),做过青光眼手术,但近两年视力越来越差。在同事的介绍下了解社工服务,主动上门寻求帮助。 此时,案主的视力已经很差,只能看到很近距离的事物,而且相当模糊。在一个工业区做清洁工,工作场所内车辆很多,但案主的视力看不到往来车辆,要司机按喇叭,听到声音,才知道车子过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案主自己也意识到这点,而且经医生诊断他的青光眼已经没有办法治愈,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保持目前的状况(0.1-0.3的视力),而且要在眼压不升高的前提下。 二、案主生态系统分析 案主性格较为乐观,有较强的求助动机,自己曾多次寻求身边的资源解决自己的困难,对今后的生活有一定的计划和设想。 家庭方面,案主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四川老家读高中,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将近一万元,四岁半的女儿和老婆与案主住在东莞横沥石涌村委会附近,老婆在西城工业区一个工厂做普工,月工资1000多元。案主老婆患有乳腺疾病,需要长期吃中药,女儿在东豪幼儿园读书,每年学费生活费4000多元,老家还有一个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案主自己也需要长期使用眼药控制眼压,经济压力非常大。案主想在自己还没有完全看不到之前找个合适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 与社区关系方面,案主是外来流动人员,几乎享受不到所在社区对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 三、预估及问题分析

根据和案主本人的面谈及对其家人的家访等了解到案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案主的视力不断下降及其引起的情绪问题、生活及工作上的改变等问题; 2.案主及其老婆的医药费、子女的学费生活费带来的经济压力问题; 3.案主母亲的照顾问题。 四、服务目标与计划 在与案主讨论之后,共同制定案主的服务目标及目标的优先次序排列: 1.找一份安全系数高且工资也相对较高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寻找医疗救助的机会,尽量保持视力维持现状,或延迟双目失眠的时间; 3.寻求适当的经济援助,解决子女的教育及照顾问题,减低家庭压力。 对于像案主这样面临复杂的多重问题,需要多种资源(经济、医疗、子女照顾、社会生活,技能培训和工作)的人可以采取个案工作中的个案管理模式进行介入,把服务对象与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其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服务的最佳效果。 根据个案管理模式的指导,社工主要采取资源链接的方法,为案主争取到其所需要的资源,满足案主的需求,解决案主的问题,同时采取直接服务的辅导技巧对案主进行情绪辅导,鼓励案主勇敢面对失明后的生活,协助案主寻找并使用身边的非正式资源解决母亲及女儿的照顾问题。 五、服务实施过程 (一)资源链接及提供直接的辅导服务 1.提供有关信息:向案主介绍可以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的机构;告知案主参加市残联盲人按摩培训班需要的材料和手续。 2.联络资源提供者:将案主情况反映给横沥镇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但此中心的相关服务主要针对本地人,案主是外地人,不在此服务之列;与市残联的社工及盲人按摩培训班的老师联系,为案主争取市残联盲人按摩培训的机会,负责人说一般培训只招收本地人,外地人的招收得看情况;请新莞人管理中心领导与残联领导直接沟通,为案主积极争取培训机会,最终案主终于可以参加按摩班培训。介绍案主女儿到隔坑社区服务中心4:30学校,解决案主在上班,但其女儿已经放学这段时间的子女照看问题。协助案主女儿申请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贫困新莞人家庭子女助学金”,缓解了家庭的部分经济压力;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街道社工站重病妇女个案案例)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年月日

“点亮希望,为你护航”街道社工站重病妇女个案案例 一、服务对象背景资料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李女士(化名),47岁,初中文化水平,已婚,配偶目前在一家福利工厂任保安一职,月收入仅2500元左右。二人育有一女,现年12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优异。李女士患尿毒症5年,一直在透析治疗,病情久治不愈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每月仅靠配偶微薄的收入及低保金勉强维持生活,再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生活及精神压力太大导致李某情绪压抑、悲观痛苦,对生活失去信心,长时间封闭自己,既不愿意与人交流和倾述,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但另一方面,李女士家庭和睦,夫妻及亲子关系良好,虽丧失劳动能力但生活能自理。患病前性格较为外向,也很能干。街道社区不定期看望慰问,政府对尿毒症患者有补助政策。 (二)接案原因 社会工作者通过在社区走访工作中了解到李女士的基本情况,在接触过程中发现李女士承受精神、经济双重压力,对生活失去信心。经与李女士协商,本着疏导服务对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重拾生活信心的目的,发展成个案。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前期跟李女士的沟通所获知的信息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分析,李女士存在以下需求: (一)身体恢复 初识李女士时,她面色蜡黄,说话有气无力,重病五年来,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李女士也表示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逐渐恢复,治疗能有效果。从这些信息可知,李女士有恢复身体的需要。 (二)情绪疏导 李女士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心中的苦闷不愿意与家人倾诉,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导致情绪悲观,闷闷不乐长期的累积,使服务对象悲观痛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社会工作者经评估服务对象极需情绪疏导。 (三)缓解压力

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

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主。 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 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