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陈精毅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精毅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精毅

打造中国绿色建材王国

——新加坡昂国集团主席陈精毅当代人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组成的都市群落,钢筋水泥是否永不枯竭?在小学的教科书里,各类资源的全球蕴藏总量有一组清晰的数字,人类一直在进行倒计时,并希冀着能让倒计时止步。

大多数人会生活在希望里,只有少数人会奋斗在通向希望的路上。

30多年前,新加坡双龙洋灰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昂国集团前身,简称:昂国集团)还在新加坡研磨熟料时,就已经开始生产生态环保版本的水泥,即使用高炉水渣作为一个关键的环保材料,生产环保型的绿色矿渣水泥,以满足绿色建筑需要。这一做法,较中国企业早了20多年。

新加坡昂国集团主席陈精毅说,绿色建筑在世界许多地方逐步成为标准规范。随着全球范围日益重视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昂国集团旗下的特种水泥业务不失时机地顺应了这个趋势。

低调的实力派掌门人

昂国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973年,最初是一家由韩国双龙洋灰工业有限公司、新加坡发展银行(即星展银行)以及亚非船务公司三大股东出资共创的合资企业。当时,公司的名称是新加坡双龙洋灰(私人)有限公司。

在昂国集团草创之初的1973年,陈精毅受委任为董事,同时出任公司的执行董事至今。在昂国集团的官网上,陈精毅的简介一栏,是以“公司的中流砥柱”来肯定他的卓越贡献的。

陈精毅把公司的发展分为两大章节,第一章是成为真正的新加坡公司。公司成立早期,三方合资伙伴都非常支持公司发展,基于三大股东的集体支持和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公司于1979年生产出第一吨普通硅酸盐水泥,成为昂国集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之后,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并于1983年成功地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公司改名为新加坡双龙洋灰有限公司,这是昂国集团第二个里程碑。此后,公司逐渐成长,供应高品质水泥且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以诚信为本,使公司享有可靠制造商的声誉。

1998年,新加坡政府对昂国集团水泥熟料粉磨工厂将在2002年初租赁合同到期后,必须交还土地提出了新的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在新加坡政府规划的裕廊海港内的PDL岛上,设立一套现代化的水泥散装物料接收与分销的仓储设施,由此,公司进行了新的战略布局。同时,在2002年,韩国的合作伙伴也正面临一个严峻的内部挑战,使他们放弃了其在昂国集团的股份,最终由亚非船务公司与其他股东一致行动接管了韩国股东的股份。

随着股权结构的调整,昂国集团成为一家真正的新加坡公司,公司旅程中的第一章就此落幕。

华商韬略·毕亚军/文

2

3

陈精毅说:“PDL岛项

目,是将原有的熟料粉磨业

务转变成一种物流业的延

伸,最后成为年处理能力达

120万吨的水泥中转站。”实

际上,从1997年到2006年,

新加坡建筑业遭受亚洲金融

风暴影响,停滞接近8年,

是建筑业非常艰难的时期。

新加坡建造工程合约长期停

滞,徘徊在100亿至120亿新

元之间。另一方面,新加坡

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各国的

建筑材料相继进入本地建造

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在那个非常艰难的时

期,我们在是否决定散装物

料码头继续成为公司新加坡

战略的一部分的问题上挣扎

过。但是,事实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中转站也就没有新

加坡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业

务。因此,我们坚持以新的

思路来建设我们在新加坡的

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业务,是

以水泥技术和水泥销售为基

础的预拌混凝土业务,我们

决定把矿粉(或矿渣水泥)

作为新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在

新加坡的业务。并在某种程

度上,昂国这个名字意味着

这种新的精神和我们第二章

新的征程的开始!”陈精毅

回忆说。2005年2月17日,新加坡双龙洋灰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昂国企业有限公司,以便更贴切地反映其商业版图的拓展及多元化的核心业务内容。陈精毅说,公司开启了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昂国”(EnGro)这个名字仍然被看做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但“我必须强调我们要保持平和的态度,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工作人员正在非常敬业地为我们的旅程进入一个新的章节而不断学习和创新”。坚守本土,海外扩张,已经拉开了昂国集团第

二章的序幕。昂国集团为了解自身在北亚地区的发

展潜能,将重点投入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的制造业中。

2002年,昂国集团与中国著名钢铁制造企

业——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了进入中国的第一个环保型特种水泥(磨细矿渣粉)企业。此后,与济南钢铁集团、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现为江苏沙钢集团的一部分)又相继成立了合资公司。在过去的8年里,昂国集团在中国已拥有

总产能480万吨的8条高性能磨细矿渣粉生产线。

昂国集团位于新加坡的水泥中转站

昂国集团水泥罐车和VCEM(伟圣)矿粉品牌

目前,特种水泥和特殊塑料两大核心业务,已经是昂国集团发展的两大动力引擎。此外,昂国也参与信息产业相关的高科技创业基金投资活动,以进一步补充并加强昂国的核心业务。

中国绿色城市计划

对于陈精毅来说,最具商业智慧的手笔是加入到中国城市化的潮流中来。中国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是建筑业的持续兴旺,另一方面刺激了建材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尤其绿色建材最为急需。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10年3月21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晚宴上演讲时说,中国的城市化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而昂国集团的特种水泥业务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绿色,一是吃掉了冶金工业废渣,二是生产了环保水泥。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共产生高炉矿渣近3亿吨,随着钢铁产能增加,中国高炉矿渣总产出量仍按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加,高炉矿渣的实际利用率和技术水平都不高。钢厂外堆积如山

的废渣,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对

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系造成严重的污染。

将高炉矿渣转化成绿色水泥是国际上早已

尝试的手段之一,昂国经过近十年来优化

和改进,已成功地生产出高达75%矿粉掺

量的高性能绿色矿渣水泥,减少了二氧化

碳排放50%以上。

陈精毅介绍说,“绿色建材——矿粉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而高性能矿粉

的运用,也为提升中国的建筑质量、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社会环境做出巨大贡

献。同时,矿粉可用于生产低碳高性能混

凝土或使混凝土低碳和高性能化,成为国

际公认的必备原材料之一。”

“我们是‘华商’不是‘外商’”这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由他掌舵的昂国

集团目前已逐步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中国。

2002年,唐山唐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唐龙)成立,它是昂国集团与唐

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钢)

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该公司位于中国河

北省唐山市,是昂国在中国的第一家采用

现代化的进口设备生产磨细高炉矿渣粉的

合资企业,一期工程设计年产能60万吨,并于2003年正式投产。

选择唐钢作为第一个合作伙伴,和唐钢的巨大产能不无关系。唐钢产能排行中国十大钢铁企业第二位,排放的高炉水渣资源丰富,不仅能够保证唐龙稳定、足够的水渣原料供应,也能满足合资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期工程投产后,唐龙迅速成为北京、天津与唐山(京—津—唐)等城市磨细高炉矿渣粉的主要供应商。

2005年,唐龙生产的磨细高炉矿渣粉供不应求,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扩大现有的生产能力。2006年2月,昂国与唐钢合资建立了“唐山唐昂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唐昂),唐昂于2007年7月投产,年产能60万吨。2008年7月8日,唐龙第二条矿粉生产线成功投产,年产高性能渣粉60万吨。昂国集团在唐山市的合资企业矿粉年产能已达180万吨。

2009年4月,在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

会上,昂国集团与河北钢铁集团签署协议,意向为昂国集团在河北唐山的合资公司

4

5

分两期建设4条60万吨共240万吨高性能

磨细矿渣粉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预计

3.2亿元人民币,以邯钢控股、昂国集

团参股的方式建设、经营。

环京津唐都市圈,高性能磨细矿

渣粉市场的领导者已经毫无疑问的属于

昂国集团。

与此同时,陈精毅布局了中国两

大经济省份——山东、江苏。2003年

7月,昂国集团与济南钢铁集团总公

司(简称:济钢)建立合资企业“济

南鲁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

鲁新)。鲁新位于济南,一期工程为

年产磨细高炉矿渣粉60万吨。2005年

11月,同样在济南,昂国集团与济钢

建立年产120万吨的合资企业“济南

鲁昂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鲁

昂),鲁新和鲁昂的总年产量达180万

吨。

2005年10月18日,昂国集团和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简

称:淮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江苏

淮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淮

龙)。一期工程年产磨细高炉矿渣粉

60万吨,已于2006年7月28日建成并投

产运营。二期工程已于2009年7月建成

投产,淮龙年产能增至120万吨。

截至2009年8月,昂国集团在华五

家合资公司已建成八条年产60万吨高

性能矿粉的现代化生产线,形成480万

吨年产能。至此,昂国集团旗下在中国的矿粉合资企业生产规模进入国内高性能矿粉生产的前三甲。其生产的高性能磨细矿渣粉,每年可协助相关钢铁企业有效利用冶金渣500余万吨。

由昂国集团打造的优质矿粉品牌——伟圣

(VCEM)品牌在2007年11月荣获新加坡绿色环保标志。自2008年起,集团旗下由济南和淮龙公司生产的伟圣(VCEM)矿粉成功地应用于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中,获得普遍好评。“伟圣”矿粉产品也成功进入多个海外市场,包括新加坡本地及多个亚洲国家、中东地区和美国等。旗下鲁新公司于2005年11月成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济南市优秀企业,江苏淮龙公司入选“2009年中国建材500强”等。目前,伟圣(VCEM)矿粉品牌已成为一个值得信赖、成熟、可靠、有远见的绿色环保的国际性品牌。陈精毅介绍说,在扩大产品产能规模的同时,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同时在增加,目前昂国集团旗下在华五家矿粉合资企业处于交通和物流优势的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形成“三足鼎立”的地理优势,市场覆盖京沪通道约3亿人口,占全中国人口的23%。“中国城市化的商机十分巨大,我们不仅仅在争取发展机会,还在为新城市、人居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2010年1月,陈精毅先生通过书面访问的形

昂国集团在山东济南的合资公司昂国集团在江苏的合资公司

式,接受《华商功勋》的采访。

中国一枝独秀

问:您第一次到中国大陆来是在什么时候?那时,您对中国大陆是什么印象?时至今日,您的看法有了怎样的改变?

答:我踏上中国之旅的第一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各省份的GDP增长率仍较低,生活水平很差。但我始终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的确,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已令全世界震惊,我坚信未来中国定能成为领导世界的超级强国。

给我很深刻印象的是,中国继续保持发展的势态,从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至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和现在的渤海湾经济圈,这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一部分。接下来,内陆也将逐步建立经济圈,成为新的发展动力。

过去,中国是跟世界学习。但现在,世界是跟中国学习。中国的经济增长给世界一个巨大的机会,即使是在最近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迅速采取策略,成功地缓解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因为它旨在通过开发高速铁路配合其他基础设施等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的现代物流来刺激经济。

问: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

护,直接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这次金融

海啸对世界经济以及中国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您对这次金融海啸给世界和区域

经济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有怎样的判断?

答: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如果不是各国政府迅速注

入大量资金挽救及扶持金融业,在危

机处于萌芽时实施刺激经济计划加以

阻止,使经济快速回弹,它将可能是比

1929年大萧条更严重的一次。从另一个

角度看,全球经济不景气似乎也是促进

全球金融系统彻底改革的动力。

西方国家为了平衡预算,刺激国内需求,也愿意将一些原来控制非常严

格的先进技术出让给发展中国家,这也是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

美国人从此次金融海啸中也认识到了储蓄的重要性,即减少浪费、谨慎消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在金融危机中大大受益,金融危机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很多机会。

近期,全球经济虽然逐渐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仍然疲弱。正当美国和其他传统经济大国正在转弱的时候,中国将在塑造未来全球金融秩序的过程中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正在收购海外的油田和矿山,确保在经济反弹时仍然存有丰富资源。中国公司也正在寻找购买高品质且廉价的西方品牌,同时招募外国人才以提升中国的技术。中国在塑造未来全球金融秩序的过程中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经历了这次金融海啸,全球经济体系将重新洗牌,中国的地位也逐步提升到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

审时度势抗危机

问:这一年多,昂国集团是如何度过的?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萎缩的局面?

答:我们很幸运,公司核心业务的选择和市场定位使我们规避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我们的特种水泥业务可以继续从中国政府宣布的刺激经济方案中获利,全国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因素,而这也加大了建筑材料市场对我们的

绿色环保矿渣水泥的需求。

昂国集团主席陈精毅与河北钢铁集团领导合影

6

7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基础

设施的建设,这为建筑业带来了很多发

展机会,我们的绿色环保型建材也正好

配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此外,我们的

合资公司临近发展迅速的渤海湾经济

圈,设在具有双位数增长率的主要城

市,如在河北唐山、山东济南和江苏北

部的淮安,这也对我们的特种水泥业务

非常有利。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与钢铁行业

(如,中国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

团、沙钢集团)、石化行业(如,埃

克森美孚)和物流行业(如,比利时

Katoen Natie)等行业的一些公司结成

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年来这种与合

作伙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经营模式

给我们带来很多好机会。

在过去八年里,我们与中国领先

钢铁公司合作的特种水泥企业都得到了

健康稳步的发展。同样,我们的房地产

开发投资项目也是可以证实我们的“通

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寻求持续稳定的

业绩成长和企业发展”的经营原则。

在新加坡,经济的不景气造就了

一个更加富有挑战性的经营环境,我们

的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业务依然有很大潜

力。我们在新加坡房地产发展项目的投

资也缓解了由于经济衰退而带来的负面

影响。

问:您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是否看

到机遇?您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把握这些

机遇呢?

答:资产估值较低为房地产项目发

展投资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在这方面,

虽然房地产行业不是昂国集团的主业,

但我们觉得房地产投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我们选择的战略位置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的地方。唐山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中国城市中排名前20位,因此,2009年我们决定入股由仁恒与和美领导的唐山南湖生态城市项目。中国二、三线城市发展迅速,彼此相联成为都市群,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预计十年内都会保持双位数的GDP增长率。现在我们的核心业务已进入“绿色时代”,配合中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今后,我们的特种水泥和工程塑料业务的开发

将基于一个“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并结

合特种水泥业务的生态环保功效与工程塑料业务的

创新和增值服务。昂国集团下属新加坡工程塑料生产厂

昂国集团参与投资的新加坡高档房地产项目

“心”理念

问:创业时艰,昂国集团30多年的历史,是如何既稳健经营,又走向强大的?您如何处理稳健与快速成长的关系?

答:经营任何行业重要的是要与时并进。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客户想要什么,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影响其需求模式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同时,也要配合中国国家政策和每一个五年规划,如“十一五”所大力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策略。

在昂国集团,我们不断自我创新和生产新产品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逐步提高的要求。作为一家材料制造商,研发是我们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以及我们必须与时代共进。随着世界的进步,我们的绿色材料必须满足建筑业和石化行业的强劲需求。

结合中国市场需求并配合在华合作伙伴之钢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规划,达到强强合作的实质效果。

我们开展业务时铭记一个信念,就是不但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同时也要有照顾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一个成熟的公司启动建设和创新的产品时,它必须有一个“心”,并照顾到周围的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我们公司的口号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它反映了昂国集团致力于为子孙后代创造利益的宗旨,主张更多地使用环保产品和促进保护地球资源。为了保持我们业务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关注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

昂国集团永远铭记着三十五年来,我们那一大批对公司忠诚奉献的优秀员工,是他们的努力缔造了昂国今天的辉煌,而且其中许多人已经把昂国当成自己的“家”。我们的员工深深地了解到我们对客户、社会和股东的基本原则。这是昂国集团以人为本的精神源泉,对此我们深感自豪。

问:非常人,行非常事。您的冒险策略是什么?做一项新事业,您又有怎样的选择和评估?

答:从古至今“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但也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的从商之道,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也开始理解这个道理。

我们的管理团队具备东方和西方经营文化背景,多元文化在昂国交织融合,形成了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也正因为这个优势,每当提出商业策划方案时,我们的团队都可以进行很好的评估和调研,并细心地权衡存在的风险。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还可以分析出新项目如何建立可蓬勃发展的、长期的“赢—赢—赢”的伙伴关系,第三个“赢”是指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开拓更多可能合作的领域。这可以归结为“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文化,两个人或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有时我们确实不能否认,有一种超越我们凡人可以影响的外部力量在推动着。

以卓越创造机会

问:在新加坡、东北亚尤其是中国,昂国集团取得了巨大成功,您是靠什么捕捉到这些机会的?

答:2000年初,在新加坡的建筑行业情况相当糟糕的时候,公司仍然经营特种水泥业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我们的特种水泥业务得到了巩固,并开始了在工程塑料业务方面的研究。虽然许多公司决定缩小规模,但是我们决定扩大我们在新加坡境外的规模。

以下是一些能够使我们沿着旅程前进的一些重要指导原则:

第一,倡导绿色建材,变废为宝。

坚信“没有垃圾,只是资源放错了地方”,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紧跟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开拓商机。

第二,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共赢。

除了实现合资、合作伙伴之间取得成功,我们也尽力确保员工和当地社区可以从我们的经营中得到利益。例如,我们的特种水泥业务是帮助钢铁公司处置废物的产品(即矿粉)。同时,我们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通过回收利用使社区生活环境更好,否则大量废渣问题会对周围社区造成很大影响。

第三,选择正确的地点。

东北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特别是中国)。以新加坡作为我们的大本营,我们下一个目的地选定在将是最有增长机遇的中国及东盟。

第四,人文的发展。

我们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是我们最宝贵

8

9

的资产。我们的座右铭之一是确保我们的

人才适当接触到各种来源的知识和经验,

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才,我们注重

全面培养专才,有效地促进集团的发展。

第五,与全球主要趋势同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们还在新加

坡研磨熟料时,我们已经开始生产生态环

保版本水泥,使用高炉水渣作为一个关键

的环保及耐久性材料,生产环保型的绿色

矿渣水泥,以满足绿色建筑需要,绿色建

筑在世界许多地方逐步成为标准规范。全

球范围日益重视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我们

的特种水泥业务也正符合这种趋势。

我们的工程塑料业务迎合全球范围工

程塑料替代金属的趋势。当今大部分汽车

金属零件被高性能的工程塑料替代,这些

塑料部件能满足类似金属设计强度要求,

同时保持重量轻,从而提高当今汽车的效

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第六,与政府的政策同步。

了解经济政策(如中国的五年规划,

政策变化),确保了我们的商业策略是与

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同步的最佳策略。

第七,参与制定更高要求的产品标准。

参与制定更高要求的产品标准可以使

我们的企业在这个领域里的技术保持领先,同时也可以让行业更加标准化,为行业造福。

第八,加强品牌的创建和推广。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活动使我们的公司和产品

的定位可以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享思维。

第九,知识信息的管理和运用。

我们公司旅程的第一章,很多信息产生和收集

需要知识管理来完成。这要求进行适当存储和整理信息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正确的知识,并可以成为改善我们核心业务的信息。

问:昂国集团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

行业,而且有比较强的本土化属性,但你们的目标却是,在经营的每一项业务中,要全力争取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答:今天的昂国集团是过去30年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和延伸。三家创建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已建立品牌并各有专长,通过全力合作,汇集各自优势,携手开拓业务,成功地为客户提供令人信服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和服务。昂国的经营哲学之一是卓越。即要做就做最好的,要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全力争取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正因为昂国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我们更应该把我们发展成市场领导者,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使企业、股东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也使每个合资企业具备更加长远发展的能力和空间。例如在特种水泥(即高性能矿渣粉)生产与应用领域,昂国和其在国内的合资伙伴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

产品的各种能耗和制造成本降至同行业最低;通过

昂国集团下属新加坡商品混凝土公司

产品的应用技术研发,成功开发包括超细矿渣粉(P8000)在内的多项新产品,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成功用于国内京沪高铁等数个重大工程,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前瞻性的技术创新,在客户明确提出其需要前预先为他们提供具创意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共创多赢。

作为一个绿色环境的倡导与实践者,昂国始终秉持“和顺、诚信、卓越、共赢”的企业哲学,坚持不懈地与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在业界推广使用环保型建材产品,并寻求新的商机。集团目前依然不断地加强,巩固并借助这种策略性伙伴关系的优势,致力于建立更多更广的持久与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

问:到目前,昂国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怎样规模和水平的企业集团,在两个核心业务,即特种水泥和工程塑料领域内,公司已经建立了怎样的优势?

答:以高性能矿粉生产与应用领域为例:1996年昂国集团(时为新加坡双龙洋灰集团)采用世界第一台装备V形分选器的高压挤压磨机磨细矿渣粉生产线在新加坡建成并投产,公司还对该先进的矿渣微粉生产系统进行持续改进,以当时最低的能耗生产高品质的产品,该项技术于2000年11月获得专利权。

到2009年昂国集团在中国的矿粉生产规模已从5年前的一家公司60万吨年产能增加到五家公司480

万吨年产能,列全国同类产品企业前

茅。加上集团在韩国投资的一家50万吨

矿粉企业产能,集团总计在东北亚地区

的高性能矿粉年产能已达到530万吨,

稳列该地区矿粉生产的前三甲。

在扩大产品产能规模的同时,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同时在增加,目前昂国

旗下在华五家矿粉合资企业处于交通和

物流优势的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形

成“三足鼎立”的地理优势,市场覆盖

京沪通道约3亿人口,占全中国人口的

23%。

成功地创建了伟圣(VCEM)矿粉品牌,并通过这一创建于新加坡,承载

着集团在新加坡特种矿渣水泥生产营销

领域中三十年的丰富经验的产品品牌,通过一个共有的基因和平台,将昂国旗下所有矿粉合资公司真正地联合起来,在取得成本竞争力和运作高效率的同时,使昂国旗下所有合资公司连成一体,形成规模和实力,凸显产品和技术优势,并顺利打入了国家大型工程及重点项目中。

昂国集团在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的合资企业都已经发展成当地的明星或先导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管理规范,效率高,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合资公司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

成功来自本土化

问:昂国集团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种资源也很丰富,市场容量非常大,尤其是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数十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生巨变,涌现巨大商机。

其次,中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初级阶段,二三线城市在经济上联结形成次经济圈,与沿海三个已成型的经济区相呼应,中西部市场有待开发,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令人乐观。建筑业的持续兴旺,也带动了建材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绿色建材,随着国家和全民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绿色

建材——高性能矿粉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昂国集团旗下中国区高性能矿粉合资公司已呈三足鼎立之势

10

再次,我们新加坡华人到中国投资兴业也有语言和沟通上的便利,知晓英语和华语的双语优势为新加坡商家和国内的合资伙伴的合作带来非常多的方便,有效地节约了商业成本。

从小受到家父中国情结的影响,我对中国始终怀有一份特别亲近的感情,在中国我们以自己是华商而骄傲,我们不是外商。每次我来到中国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是一种扎实的根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昂国集团从2008年开始,每年从国内投资获得的利润中拨出部分款项作为奖学金,持续支持来自河北、江苏以及山东省的年轻俊才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和深造。迄今为止,已有7名学员学成回国。

问:在中国的实际经营中,有哪些问题是你们比较棘手的挑战?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企业到中国投资,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您有何建议?

答:比较棘手的挑战:中国的政府部门的管理较多,而且繁杂,其服务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政策变化相对频繁,且执行力度不一致,地方条条框框比较多。

中国政府、企业的管理在制度化方面是人情管理、人为管理多一些,潜规则比较多;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当地文化,了解当地做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要了解、掌握并符合国家的每个五年发展规划和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发展。

要研究掌握当地的市场资源状况和存在的优势、劣势;寻找、培养本土化优秀高级管理人员,用当地培养并熟悉国情的优秀干部去管理企业和员工,给予充分的信任。

问:昂国集团在中国市场建立起来的最明显优势是什么?未来,该如何实现强者恒强?

答:首先,作为集团核心业务之一,昂国集团在磨细矿渣粉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是东南亚高性能矿渣粉和矿渣水泥生产和应用的先驱者,其高性能水泥和矿粉产品在新加坡本地以及东南亚国家具有品牌和市场优势,在新加坡本岛和海外拥有百余个大型、重点工程应用的成功案例,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专利和革新,完善的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

其次,要做“规模”。集团在中国国内已经具备年产480万吨高性能矿粉的规模及跨省经营的成功经验,有一支熟悉国情的高水平和经验丰富的项目建设人才队伍:有经验老到的设备采购、谈判、验收等的技术专才,有负责生产线安装和调试的工程技术专家,还有一套完整和高效的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负责产品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以及市场的开发与销售策略培训的专才等。

另外,集团历经多年打造的“伟圣”(VCEM)品牌及其网站,为旗下所有合资公司的共享品牌和技术交流平台,有效地将各公司联系在一起,形成规模和实力。公司产品可迅速打入当地市场和国外市场,企业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产达效,尽快为合作双方取得实质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在2008年3月,济南合资公司第三条矿粉生产线没有德国专家到场,做到“当天投产、当天达产”,这个纪录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最后,“以人为本”。项目合作的关键是人,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人。这也是我们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江苏常熟投资商品混凝土公司并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与商业伙伴之间始终秉持和顺与诚信,工作中追求卓越并实现共赢正是昂国集团的企业经营文化,它也是昂国集团团队在华投资取得成

功的关键,是昂国集团的软实力。

昂国集团的商品混凝土搅拌车

11

所有这些,成为确保昂国旗下合资公司成为该区域矿粉市场领导者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强做大在华矿粉产业的前提和保证。

选人注重“领导型”

问:这么多年来,昂国集团一直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没有进行多元化,你们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相对专注的经营?您本人如何看企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

答:专注于我们最擅长的行业或许是最适合的。我们喜欢技术发挥和工艺技术,特种水泥和工程塑料这两个方面可以发掘发挥我们的主要优势和潜

力。与其在同一时间涉足很多我们不熟悉的领域,为什么不花时间和精力来拓展我们最擅长的业务?目前,我们只投入于特种水泥和工程塑料这两个核心业务,但这两个业务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旅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我们公司最好的形容为与时代共进,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追随者。我们的管理人员都是训练有素的,我们开始任何新的项目之前都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风险和机遇。风险评估是我们对股东们的基本责任,使股东们对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可以引领公司到下一个更辉煌的篇章。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参与清洁能源业务或物业发展业务,但我们不排除今后在这些领域更多参与的可能性。我们以小股东的身份参与房地产业发展,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从而支持和帮助我们主业(绿色建材)的规划与决策。

问:昂国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有很高的要求,昂国集团的经营团队的企业管理重心是什么?

答:多年来,我们已经取得的各种重要里程碑,展示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持续不断的学习”的力量。知识管理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和分享知识的文化使工作更有效率,也给予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员工更多宝贵的经验。我们也渴望在我们的领域内分享知识。作为新加坡首家获绿色产品标签资格认证和率先通过独立咨询公司对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估的水泥业者,我们将推出一个在昂国与好友可持续发展核心行动 (简称“昂友核心行动”)的倡议,指导那些需要帮助或需要借鉴我们已成功的项目,例如:碳足迹评估和绿色标签资格认证。

我们的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可以形成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处理具体项目。在今天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但我们仍然认为“人”需要互动。单靠电子邮件并不能很好地表达一个人的感受。因此,我与经理们每周有面对面互动,这使他们有机会汇报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情况,当我不能会见他们时,我会拿起电话与他们交谈,这种方式肯定比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好。我喜欢简单直接,因此,与我共事的同仁们都知道要开门见山,不要拐弯抹角,这是我的性格,因为我们所有人时间都很宝贵。

问:在选择、任用和评估企业人才方面,您有一些怎样的标准?

答:在招募的人才中我们要寻找的是拥有不屈不挠、热情和有领导才能及创新精神特征的人才。昂国公司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所以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因此那些为了享受桂冠而加入的人并不适合,因为这是一家正在成长的公司,我们能给他们一个一起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目前,我们的团队虽然小但正在逐渐成长中,随着我们两个核心业务的进一步成长,我们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并愿意与这家公司共同成长的年轻人才。

昂国集团主席陈精毅与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合影

12

诚信治家

问:我们知道,您出生在侨领家庭,父亲也是成功的企业家,这给您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我对家父始终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他不仅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知名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严师和慈父。从童年起,父母的节俭、勤奋、自立、诚信、仁爱与不懈的创业精神,就成为我真诚笃信的美德,我将它视为人生的信条。父亲为我树立了真正的人生榜样。父亲不仅是著名侨领,准确地说是进步侨领,超过半个世纪他给祖国和家乡建设捐献了许多资金,他捐赠兴建学校、幼儿园、养老院、水库、公路,他也捐献过陈嘉庚先生提议的厦门华侨博物馆、华侨大厦、华侨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无偿的将印尼办事处捐出做大使馆。他的无数善举从不为人知,直到他逝世后福建省厦门市侨联为他举行盛大追悼会并出版纪念册,他的事迹才为人知。他对祖国家乡浓烈的深情致死不渝,“乡情无尽”的乡情不仅仅是一份孝顺,一份痴爱,那是深藏在他心底对祖国的大爱,对故乡的大孝,乡音不改乡情难却那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尽管父亲的成就足可为我带来无数便利条件,但我深知:我的人生之路必须要靠自己的脚去走!

从英国留学归来之后,我加入了通用电气公司的一间附属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经过大概两年的时间,我渴望自己创业,最终成立了三方合资公司,即双龙水泥私人有限公司。一开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因为有了团队成员的支持和三大股东的鼎力支持才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并且在1983年成功地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现为新加坡交易所(SGX))。

问:除了商业,您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是否也受到一些父亲的影响?

答:父亲的无私奉献为我树立了光辉的人生榜样,回馈社会这不仅是企业家对社会必须负起的责任也是企业家应有的良知。身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我将配合商会在促进中新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努力。可喜的是,近年来,中新两国政府非常重视这种交流,总商会作为华商的最高领导机构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政府积极引进人才,吸引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平台,身兼移民联系组主席我希望通过努力使新移民尽快融入社会。并结合新移民的优势与资源发掘商机拓展市场。除此以外,我还有更多的社会职务,我感到时间不够。

在西方的管理理念中注入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之在新加坡这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升华。积极协助中国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为中新两国在经贸与文教方面的合作和联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问: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当家人,您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最后,您还对自己和昂国集团有一些怎样的期待?

答:闲暇时阅读和欣赏古典音乐,它可以调剂身心使我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新的思路。

也常与年轻朋友们交流,与年轻成功人士交朋友是一个很大的乐趣,每次与他们交谈都可以给我带来新的启发。

曾经读过一篇学术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般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30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昂国已经实现了超越这一统计数字。然而,就全球来看,许多著名大型水泥业者都拥有超过100多年的历史。跟这些知名公司的成就相比,我们还相距甚远,还需要很多年时间来完成。

我希望昂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不仅在规模而且在其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而且我们的企业文化也在逐步形成。我们以小规模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团队保持一个精简的企业文化。在未来的岁月,我希望我们团队的经验和技能都会得到发展和壮大。

希望在环保方面,年轻的班子不但要有成绩,更要有新的突破,全力推广绿色建材,为社会做出贡献,展示我们的软实力。

今天的昂国人仍在追梦,光辉与荣耀永远属于不可知的未来。

中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昂国人留下了无数的辛勤与汗水。我们倍感荣幸与幸运,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同缔造中国辉煌、灿烂的明天,作为一个华商企业,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

2009年《华商功勋》

13

全球华商名人堂——苏用发

苏门赤子心 —印尼爱国侨亲、印尼苏钢集团总裁苏用发 苏用发的非凡,贵在深藏。 他从不因功名而骄狂,不因坎坷而颓丧,亦从来不觉得,生命走到某一个阶段,便可俯瞰世事、放任享乐。 于是,他的手中总握着书卷,他的心中总牵系着万千同胞。 笃志好学?儒商风范 1947年,苏用发出生于印尼棉兰,祖籍中国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父亲苏锥有,于1937年只身前往印尼谋生;母亲杨柑枝,生于棉兰,是典型的东方温婉女子。在兄弟姐妹七人中,苏用发排行老二,自小他就喜欢听母亲讲古人博学成才的故事,入学后亦发奋刻苦,每门功课都很优秀,并在朗诵、演讲、唱歌、书法等方面表现不俗,被誉为学校的“文艺才子”。 进入中学后,文理兼修的苏用发已精通印尼、中、英三种语言,并尤其偏爱机械制造学科,他觉得,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关联着更幸福的生活,值得潜心钻研。然而1965年爆发的“排华运动”,将本该按部就班的一切都打乱了,彼时的印尼,华人大受打压,华文学校被迫解散,不得已,苏用发的大学梦断了。 怨天尤人从来都是最无用的,失学后,他随即进入父亲的企业,白天工作,晚上就自修机械、制造、管理、冶金等专业课程,扎实的语言功底加上可以学以致用的操练环境,他渐趋谙熟了投资经商的种种学问,尤其在冶金学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后,他常常感叹,或许正是际遇的此番坎坷,才铺就了后来的人生轨迹。 1969年,苏用发与父亲联手创立了印尼苏钢集团。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只有20多名工人,年产量不过2000吨。势单力薄,困难与挫折总是难免的,每每此时,苏用发总会来到母亲身边,也不说什么,只是吃一口母亲做的早点,喝一杯母亲泡的清茶;母亲也不问什么,只坐在一旁浅浅地笑着。然后,茫然无绪的思路清晰了,举棋不定的方案明确了,对于苏用发而言,母亲更近乎于贴近心灵的精神支撑,几十年后,他笑称自己早已养成了“早请示,晚汇报”的生活习惯。 时光荏苒40载,如今的“苏钢”已发展成为主营钢铁制造并囊括棕榈油生产及出口、船运、饲料及糖果食品制造等多元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下设16家企业遍布棉兰与雅加达,其中钢铁厂年产量达50万吨,位居印尼私营钢铁企业第四位;糖果厂日产量100吨,居亚洲第二位;苏钢自行研发生产的合金耐磨钢,年出口量稳居国际市场首位,并两次得到印尼总统苏西洛亲自颁发的“印尼最佳金属出口奖”。 很多外商邀请苏用发跨国投资合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将苏钢集团的绝大多数资产都投放在印尼,每年创汇近4亿美元。他说,一个企业对社会是负有责任的,而专注,是达成使命的前提。唯一例外的,是与祖籍国的项目合作,比如与陕西省政府签订的钼钢、风力发电、太阳能合作协议,在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康生

1 杜康生 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 同样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不同的设计师落笔,格调迥异。有“台湾豪宅王”美誉的杜康生,落笔在图纸,脑中却是对三度空间以及填充此空间的色彩、材质、家具等所有细节的一一定格。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对空间美学的极致演绎,对完美设计的无限追求。这之外,他的作品更传达着对业主的尊重,浑然天成的高质感设计手法,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他也因此赢得台北第一豪宅——“宏盛帝宝”中大多数业主的青睐。 从台北到上海,杜康生的作品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如今,他正将这样的理念向所有室内空间推展开去,以造福无数追求品质化生活的中国人。“这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使命,通过创造更多美好空间,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让海峡两岸迈向富而好礼的社会。”他说。

2 了杜康生无法逾越的高山。更糟的是,建筑法规必须考高分。对教条极为痛恨的杜康生,说服不了自己去背那些见了就有睡意的法规条文。他说:“考建筑师一般都要上补习班才能考得过,对我这种open-minded(思想开放)的人来说,怎么可能考得过?” 比起考建筑师的种种烦恼,杜康生的乐趣在书本和课堂以外。他喜欢读闲书和杂书,同学们给他送上了“永远的学艺股长”的雅号。他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四处做模型比图赚点生活费。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联手在一间大医院建筑比图中得了第一名,拿到了一笔“大钱”,这让他连续一个月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不用天天都是阳春面,那样的生活着实欢乐。 到了大四,有教授找他,不是夸赞而是一句“你让我很失望,这四年你在干什么?”杜康生自然清楚老师的心情,他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杜康生也知道,他的梦早已经跑到了建筑师之外。艺术是他的天分,更是他的出路。杜康生最感谢老师们让他发现了自己,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未来。 “台湾豪宅王”的新使命 —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杜康生 在台北的繁华街头,杜康生的巨幅人物海报常常占据显著位置,不必问,某个豪宅项目即将登场。杜康生的高人气,与他“台湾豪宅王”、首屈一指的室内设计大师等赞誉交相呼应。开发商用杜康生的名字为新楼盘宣传造势,这为杜康生个人品牌自然带来好处,但这并不为其所爱。性格低调、内敛、安静的他,只在乎经手作品是否完美。他说:“首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作品是本分,其次对业主有没有帮助最重要。我和业主就像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我设计一个作品很畅快、过瘾,业主对我的作品认同、满意,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数十年从容追求,杜康生在奔向空间艺术塑造者这个目标中,成就了自己,更成就着别人。 成名前夜的追梦青年 出身寒门,但绝不能没有梦想。这是杜康生年轻时常常自勉的一句话。 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使得杜康生早早有了要当建筑师的心愿。也的确,在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房地产一片繁荣的大背景下,他的这个小小心愿显得非常合乎时宜。高考时他的目标是建筑系,之后的结果是考上了中原大学建筑系。中原大学建筑系是台湾第一所开始实施5年学制的建筑系,特别强调建筑设计与绘画方面的训练,重视中国传统建筑研究。 杜康生说,进了讲堂,他马上发现,他选对了科系。因为同学们视为最痛苦的设计和绘画作业,对他来说却是让人无比亢奋的事情,他可以两三天不睡觉以完成作业,拿出来的作业也一直是名列前茅。教授们对他另眼相看,当面夸赞他是难得的人才。这让杜康生有些飘飘然,一心一意做着建筑大师的美梦。 不过,台湾建筑师考试的难度在世界都排前列,特别是诸如结构力学等工科类考题,几乎成 华商韬略·李壮/文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武钢:三个梦想

全球华商名人堂|武钢:三个梦想 素有「中国风谷」之称的达坂城,位于新疆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部,距乌鲁木齐市区86公里,312国道在城中穿过。曾经这只是一座极不起眼的小城,风沙是这里的常客,据城里老人说,解放前夕,这里只幸存几棵榆树和二十几户无处躲藏的人家。直至半个多世纪之前,一曲《达坂城的姑娘》使这里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它又因拥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而备受瞩目。 达坂城的风常年刮不尽,这与新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有关,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地处中纬度,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风大而多,持续时间长。在普通人眼里,这样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但在风能开发者眼中,这里却是最佳的风力发电地区。如今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当年正是看中了大自然赋予这里的特殊地貌与气候优势,于戈壁荒滩之上筑起一座风电场。

1987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武钢跨入了组建中的新疆风能公司,不久后,他便直接参与了达坂城风电一场的建设施工,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风力发电场。 1989年,武钢和他的团队抓住机遇,利用丹麦政府捐赠的320万美元,购买丹麦Bonus公司13台150KW机组,克服经验缺乏、人员不足、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通过近一年努力,于1989年10月实现了达坂城风电场的并网发电,在当时装机总容量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这也标志着中国风电从试验阶段转入工业化开发阶段。 风电一场建成,武钢从建设者变为风电场场长,面对达坂城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他和他的团队萌发了最初的创业梦想: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力发电机。现在看来,这一梦想早已实现。截至2013年12月31日,金风科技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9GW,装机台数超过14,000台。 而后他又利用一切时间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的行业经验,并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意识到,设备价格昂贵、安装维修成本高,也成为产业化运作的瓶颈。时逢上世纪90年代,武钢心里清楚:当时人们对风电用性本来就心存疑虑,如果成本再那么高的话,风电的发展就会更加困难。要在中国做大风电,一定要打破成本太高这一瓶颈。只有造中国人自己的风电设备,才有价格话语权;只有造中国人自己的风机,才可能有大发展的机会。 他告诉自己,用中国人的双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

华商名人堂——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专稿

1 苏志刚 长隆集团董事长 从田间地头起步、曾靠卖猪肉为生的苏志刚,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打造出享誉国际的旅游品牌长隆集团。树立中国民营经济典范的同时,也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领域做出世界级贡献。

2 365天日日如此,还常加班加点,有时能提早一两个小时回家陪儿子,就已经很开心了。” 如此过了几年,苏志刚的生意进步不大。他仍旧每天照例骑着自行车,在广州街头去各大酒楼宾馆兜售猪肉。 彼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广州初露繁荣。置身其中,苏志刚自问,“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猪肉佬吗?” 1989年,苏志刚决意关掉猪肉铺,开一间自己的酒楼。家人听闻都劝他“别乱来”,能卖好猪肉就不错了,家里世代没有做过酒楼买卖,好不容易有个安生日子,做赔了怎么办? 但苏志刚心意已决。他孤注一掷用全部家当在大石买下两亩地,建起了香江酒家,于1989年8月28正式对外营业。 “那一天我终身难忘。”回忆起当天开张的情形,苏志刚忍不住感慨道。 酒店刚一开张,前来尝鲜的食客络绎不绝,苦于人手不够,他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憨汉子只得跑前跑后,为每个客人服务,送菜煮菜也都是亲力亲 打造世界级旅游王国 ——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 追赶春天的放牛娃 在长隆集团会客厅和会议室最显眼的地方,挂有邓小平的画像。这是集团掌门人、身家数百亿的苏志刚,最感谢和崇敬的人。“没有他(邓小平),我现在大概还在种田,可能吃都吃不饱。”他说。 1958年6月,苏志刚出生于广东番禺大石村,是家中第五代农民,从小放牛耕作,读书不多,生活贫困。受当时政策限制,“这不能卖,那不能种”,正值壮年的苏志刚,感觉满身气力却无处可使。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起,苏志刚放下锄头,带着弟弟进城打工。当民工、做泥水,但凡能挣到些钱的营生,他基本上都做过,最长久的是卖猪肉。 “个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能挣到三五块钱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慢慢熟悉,一天的利润从5元上升到10元,小本经营就这样逐渐滚动起来。”苏志刚回忆说。为了多盘些生意,他在离大石村二十多公里的广州市区,联络到几家知名饭店,向他们供应肉制品。由于路途遥远,还要经过两个渡口,为准时交货,他常常凌晨起床,天不亮就出了门,等送完货再回到大石家里,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一年 2014年,长隆集团旗下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从全球169个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全球主题娱乐协会授颁的“主题公园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旅游奥斯卡”,是该行业的最高奖项。长隆是该奖自1994年创设以来,首个登顶的中国品牌。 在享誉西方之前,长隆早已“声满”中国。集团的创始人苏志刚,更是被视为民族旅游品牌的不二领袖。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许锦祥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

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 —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 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 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营货运业的经验,为了对朋友的事业负责,许锦祥便把合作机会给了雅加达一家货运公司,并与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此项业务。这间名为PT Wira的公司成立之后,经营状况却一直不理想。好几年时间,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一直有增无减。 随着对公司业务的深入了解,许锦祥也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和研究。在PT Wira的再一次扭亏失败之后,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接管过来,独自经营,并且将其改名为PT.Global Putra Indonesia 暨印尼环球公司。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起初,公司只有7位员工。那时,是1981年。 许锦祥接管后,改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令大家更用心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操作素养,同时也不断把握各种机会来拓展市场和业务。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并逐步从亏损走向盈利。 这个时期,许锦祥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公司最大的苦力员工,很多繁重和别人看起来低层次的工作都是亲自去做。他不但能放下身段,而且还真的与员工打拼在一起。这也是公司能够成功走出那段困境的关键因素。 许锦祥常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那是1986年帮助印尼举办航空展(AIR SHOW)。航空展是最考验物流业的专业展览之一,被誉为是物流业的最高竞技场。1986年,印尼举办航空展。总共有21家 586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红云

黄红云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从1998年的“金科花园”第一役,到2008年的“成长性TOP10”中西部排名第一、再到2011年的成功上市以及全国化发展与扩张,黄红云率领金科集团在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缔造了一个房地产品牌传奇。 获得卓越事业成就的同时,黄红云更积极担负社会责任。2012年8月28日,黄红云当选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开始在更高和更广层面引领民营经济的发展。 1

高品质地产社会企业家标杆 —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 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黄红云2013年8月3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重庆共有13家企业上榜,作为“渝派地产”领头羊的金科集团,以营业收入235亿元的业绩,排在全国企业第437位,首次跻身500强之列。 不仅如此,金科还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地产品牌价值10强”榜单。2013年品牌价值达57.07亿元,产品实现了别墅、洋房、高层公寓、商业等全业态覆盖,并已形成王府系列、廊桥系列、东方系列、世界城系列等八大系列产品线。 卓越进阶?地产业态全覆盖 当黄红云1998年从涪陵进入重庆主城区发展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选择,而现在看来,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了。 当时,年纪轻轻的黄红云已经跃升为涪陵当地颇具影响的地产开发商,他带着两个合伙人开着一辆桑塔纳,轰隆隆地驶入重庆城,在江北区租了办公室,悄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黄红云在重庆的第一个项目就一鸣惊人。他拿下一块位于江北区五黄路片区的土地。当时,这是主城区地产大佬不屑一顾的不毛之地,但黄红云前瞻性地看出这个与重庆CBD解放碑只有一江之隔的地段的光明前景,把身家性命3000万元人民币都投向这里,开发了在主城区的第一个大项目—金科花园,大获全胜。 首战告捷为黄红云积累到新的财富、人脉以及信誉,也坚定了他在主城区立足发展的信心。他随之成立金科集团,以金科花园的成功经验,乘着直辖的机遇,大步开启在重庆主城区拓荒筑城的步伐,公司也日新月异地发展壮大。2003年,金科跻身重庆“地产五强”排名第四位;2005年,金科跻身全国房企50强,位列重庆第二大专业地产企业; 2004年开始,金科着手制定全国发展计划。2006年,集团分别在长沙、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并相继在无锡等地获得土地。其间,黄红云还引进了美国嘉迈基金投入4亿多元人民币壮大资金实力。 2008年地产业进入寒冬期,金科集团逆势而上,以“不裁员、不降薪、不降低产品品质”的“三不”政策坚强过冬,并在当年实现100亿元销售任务。 2009年,金科的全国布局开始发力,公司的重庆以外项目销售首次超过本地。也是在这一年,“金科房”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金科地产获得“稳健性TOP10”全国前三排行,由此正式迈入中国一流房企行列。 2011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核准ST东源以新增908498204股股份吸收合并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金科地产正式进军A股市场。 在推动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住宅地产的基础上,金科还在2012年大手笔打造了集团在重庆主城的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同时也是首个产权式购物中心—金科廊桥天都。2013年,位于重庆主城的另一商业综合体项目—金科时代中心也正式亮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华商名人堂——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专稿

1 王文学 华夏幸福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眼光精准而长远的王文学不仅在固安开创“产业新城”模式,更将其成功复制到全国,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眼下,他正推动“发家地”固安迈步走向“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

2 彼时,华夏幸福的账户上仅有一亿元资产,对公司来说,当务之急是让土地尽快变现。但王文学却拒绝业内常见的短平快投资方式,而选择投资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是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的新型产业形式,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因此王文学的这一决定遭到众多高管的反对。然而他却力排众议,甚至将自己的股份做抵押,全力以赴投入到产业地产领域。 在他的积极奔走和推动下,当年6月,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二者将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由此开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探索之路。 所谓“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是指由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安县人民政府和华夏幸福共同出资成立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这既能发挥政府所独具的政策、行政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更有效地解决资金、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等难题。 产业新城拓荒者 ——华夏幸福基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学 固安低调起家 1967年出生的王文学是河北霸州人,毕业于廊坊市工业学校。 在中国地产界的大佬群体中,王文学堪称最“神秘、低调”的一位,其公开信息少之又少,本人更极少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舆论可知的仅仅是:他很早便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1998年7月,年仅31岁的他,在廊坊创办了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华夏幸福)。三个月后,其运作的第一个项目“华夏花园”即开盘销售,由此踏入风起云涌的房地产行业。 他的事业根据地廊坊,位于北京正南50公里。彼时,廊坊南北发展极不均衡,香河、三河、大厂等北部地区由于临近北京,一体化程度高,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南部以固安县为代表的地区,却贫穷落后,财政收入在廊坊市居于倒数。 在一片落后的景象中,王文学看到了商机。2002年,他毅然放弃具有成熟配套的廊坊市区,转战固安。在福布斯“2015全球亿万富豪榜”榜单上,王文学以32亿美元净资产位列房企富豪第九位及内地百强富豪第42位。 47岁的他在平均年龄55岁的上榜富豪中算是“年轻人”,但在产业新城建设领域却是老前辈。他用十二年将固安打造成产业升级的经典样板,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几何级增长,还推动其成为“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他也因此名震产业地产江湖。

华商名人堂——王长怡

王长怡 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学家,国际跨国企业董事长,台湾生技业标杆领导者……集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王长怡,不但被媒体授予“台湾生技业杰出企业领袖”的称号,更是第一个荣获“美国年度发明家奖”殊荣的华裔女科学家。 自幼立志做科学家的王长怡,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生技领域。如今身为全球免疫学界权威的她,不仅建立了独特的设计型合成肽抗原与免疫原的技术平台,以及全系列蛋白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成功开发出针对各类病毒抗体检测的免疫试剂,及具有高免疫性的疫苗及蛋白质药,为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由此成为生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573

574 物医学公司(United Biomedical,Inc.以下简称UBI)共同合作开发了具以合成肽为基础的创新疫苗,包括猪、牛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去势合成肽疫苗(LHRH vaccine)、猪环状病毒疫苗(PCV vaccine)、猪蓝耳病疫苗(PRRS vaccine)、阿兹海默症治疗性疫苗、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等。 其中,以合成肽为抗原的猪口蹄疫疫苗在2007年于中国上市,去年已占中国口蹄疫疫苗市场35% 以上,已销售超过二十亿剂。另外,阿兹海默症疫苗获“卫生署”许可于2009年在台湾进行首例第一期人体试验,试验数据良好,目前已进入IIa期临床试验。这项试验更打破“卫生署”长期禁忌,让全新生物药品于人类首次在台湾进行人体安全相关的临床试验。这也让联亚成为继美商惠氏药厂之外,第二家研发阿兹海默症预防性疫苗,并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公司。 另外,联亚还拥有UBI授权的抗CD4单株抗体,可运用于艾滋病治疗,自1999年起就开始开发该鼠源单株抗体,至今已将该抗爱滋抗体推展至临床试验IIa期,并获得相当优越的抗病毒效力临床数 生技界女杰 ——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怡 2013年10月,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正式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事业进行切割,创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结成联盟,它的成立将台湾从卖知识产权的生技发展思维,转换提升为拥有知识产权创新与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开创了一个台湾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更让台湾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这只是王长怡的大棋布局中的一小步,从2013年开始,她就启动了一系列产品国际授权合作与事业切割计划,以加速联亚生物制品产品线的商业化。她的愿景,就是开发满足人类与动物医疗需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医疗产品,使联亚成为以华人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永续经营的生物制药集团公司。 历经磨砺 绘制事业版图 30年前,“生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年仅二十多岁的王长怡,在当时就已经确立将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专注执著的信念,为台湾乃至世界生技产业的发展作出居功至伟的贡献,她为此也成为名扬世界的科学发明家。 生技产业所需时间极长,投入巨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30年来,王长怡投入的不只是光阴,正如她所说,“这是一项投入我的生命的工作。”她的人生观是“人就是要做具有创造力,具有影响力的事”,而她带领着她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及成效证明这决不是一句口号。 目前,由她一手创办的联亚已具备由抗体拟人化、实验室制程开发、分析方法建立、工业制程建立、GMP先导工厂建立、前临床灵长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并拥有愈百人的研发团队与源源不绝的创新产品线。 经过十余年磨砺,联亚与母公司——联合生

华商名人堂——郭明忠

图注:新加坡Bread Talk集团主席郭明忠 餐饮艺术家 文章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陈光 郭明忠喜欢国画,他收藏了很多大家名作,齐白石、李可染、黄宾虹……以前,他梦想成为这些名字中的一员,但生活让他成了街头小食摊贩。 他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艺术家的梦想。在餐饮这张宣纸上,他“画”出了会说话的面包,“画”出了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面包企业,在17个国家“画”上了900家店。 很多人学他,但有点照猫画虎。因为好的画作,求栩栩如生、更求意境;而好的餐饮,按照郭明忠的定义:要好吃、要有个性,还得会和人“交流”,不止是食品,更是潮流生活的方式。 会画画的“街头小贩” 出生在新加坡的郭明忠,小时候家境很清贫,因为家庭原因,他被寄养在阿姨家。 那时候新加坡的经济不好,郭明忠生活的环境更不好。阿姨家里有十几个孩子,人多粮食少,他吃上一顿饱饭的经历屈指可数。“我记得当时多盛一碗饭,也得承受大家的眼光。”郭明忠说。 新加坡每个青年都必须服兵役,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很多青年必须到海外,郭明忠因此在台湾的森林里待了5年。

从新兵到士官长,他很快成了团队的“一把手”。带着队伍穿越森林、翻过丘陵,郭明忠遇到了很多挑战,期间,他学会了独当一面,成长很快。 但部队里学的这点本领,退伍后并不能派上用场。那个时候,郭明忠仍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梦想者,他觉得自己能成为一名画家。打小,他便喜欢美术,对功课不是很感兴趣,他获得了不少美术方面的奖励,渐渐画出了信心。退伍后,他想继续这个梦想。 攥着父母给的2000新币(约合9200人民币),郭明忠重回台湾,进一步修习美学。进了城市,他才知道这里和森林里不一样,这些渗透着汗水的“盘缠”压根不够看,不过1年的时间,钱便花光了。 “钱没了,直接回国很没有面子,我便想着在台湾做好了再衣锦还乡。”郭明忠回忆说。 求学的第二年,他成了街头买卖人。一个朋友看他有美学的底子,建议他做龙须糖。因为钱不够,租不起店面,郭明忠订了一个花车,自己在车上画了一条龙。 一眼看过去,这个小摊位和其他的不太一样,似乎很有艺术感。凭借吸引人们的好奇心,郭明忠的“摊贩”事业开了个好头,他的花车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街头做买卖很不容易,刮大风的时候,他做龙须糖做到手流血。一边安抚着排队者的情绪,一边还得眼观四路,看见警察马上开溜。 风里来雨里去,郭明忠坚信自己能做成大事业。一次他去买20台币(约合4元人民币)的自助餐,很垂涎店里的卤肉,便点了一份,算完发现要30台币,而他只有20。老板臭骂了他一顿,说:没钱你学人家点什么?郭明忠看着对方说:有一天我的生意会超越你。 他很快实现了这句“豪言”。街头生意好起来,他去百货商场租了个店面,接着连续开了十多家糖摊。当年轻人对糖摊的兴趣减弱后,他又转卖脆皮冰激凌和南洋美食。现在台湾人吃新马菜、印尼菜,饭后来碗“西米露”之类甜品的习惯,就是郭明忠当年推广开来的。

华商名人堂 l 郑崇华: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华商名人堂|台达集团董事长郑崇华 “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在众多媒体眼中,台达集团的创始人郑崇华是个很低调的人,甚至“低调的只剩下一个名字”,可是对于企业界来说,他和他的企业从来都不低调。自台达成立到现在,郑崇华带领台达经历几多坎坷,华丽转型,一直光芒难掩。 70年代初期,台湾大力施行发展科技产业的政策,经济形势趋于改善。当时台湾的电视机、收音机外销量已超过百万台,但零组件全部仰赖进口。郑崇华看到了其中商机,决定自己创业,在台湾建立工厂生产零组件供应给台湾厂商。 于是,1971年,36岁的郑崇华筹资30万,在一个田埂边上,创建了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集团的前身),那时公司所

有员工加上郑崇华自己一共15人。 彼时郑崇华已经先后在亚航仪器部和美国TRW台湾分公司工作了10年,不仅接触了先进的电子科技,还积累了生产管理的经验。所以,虽然当时台达规模很小,但是凭借他这些经验、对品质的坚持以及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很快就站稳了脚步。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石油危机来袭,台达失掉了很多订单,这让发展初期的公司危在旦夕。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郑崇华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筹款给员工发工资,另一方面又在员工面前保持镇定,并采取轮休制减少产量。 就在台达难以为继之时,转机终于出现了。 郑崇华接到了老东家TRW的电话,说有批订单要外包给台达。这个雪中送炭般的订单不仅让台达渡过了难关,还给台达提供了内销转外销的契机。在这个契机的推动下,1976年台达的营业额突破了100万美元。 从1971年到1981年,台达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郑崇华带领台达历经了两次石油危机,但是仍然成绩斐然:台达平均年成长率高达近七成。随后,台达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了,郑崇华瞄准新兴的PC业务,带领台达转战电脑市场。 当时,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刺激了开关电源的需求,郑崇华眼光

全球华商名人堂——张念慈

1 任职巨头医药公司高层期间,他先后主导研发了3款全球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新药,成果领先于业内。创业期间,他以科研创新推动生产,横跨保健品与新药领域,缔造了数个极速增长的传奇。 然而,名誉加身、生活无忧的张念慈却从未驻足,他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在华人地区推出一款世界级的主流新药。 在之前,没有人达成过这一目标。而现在,张念慈正日益接近这个目标。 张念慈 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造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念慈 寻找新型抗原?研发抗癌新药 近日,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杂志齐名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登了一篇医学论文,该文指出新一代治疗性癌症疫苗Globo H-DT(OBI-833)可以在癌细胞的干细胞上找到Globo抗原,与它结合并将其消灭。这一发现于药物治疗癌症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癌症干细胞如果可以被抗体找到并消灭,那么即使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其源头也可寻觅,使得治疗更有成效。 该研究成果,不仅将论文撰写方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声誉推向了新的高度,也让其合作方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OBI Pharma,Inc.,以下简称浩鼎)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进一步挖掘后,舆论发现,在癌症主动免疫疗法与Globo-H抗原研究领域,浩鼎已经深耕十余年,其研发成果已近成熟,或将改变癌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现有格局。 世界级的市场却没有自行研发获得国际标准认可的新药,一直是大中华地区医药界的憾事。在之前,张念慈的非达霉素(Fidaxomicin,DIFICID)曾有机会改 变这一现状,但市场、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令他却步,并不得不抱憾将项目的研发 移至美国。 如今,手握新型抗癌平台的张念慈卷土重来,要做出华人品牌的世界级新药,并冀望以自己的成功推动整个大体系的进步与完善。这一次,他立下决心,矢志 不渝。 时至今日,药物治疗癌症技术 已经相对完善,化疗以外的方向主要 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株抗体,标靶并 找到癌细胞,再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 将其消灭。这类方法已有很多成功的 例子,市场上的药物大多归属此类。 另一种方法是不用单株抗体,利用身 体本有的机制创造特殊抗体消灭癌细 胞,称为主动免疫疗法。“单株抗体 已经有十来种成果,但是主动免疫疗 法尽管已经提出了30多年,却还没 有成功的例子。”浩鼎生技创始人、 董事长张念慈介绍说。相较单株抗体 疗法,主动免疫疗法的定位准确度更 高,副作用非常小,能针对细胞的特 异性,实现个性化治疗。 华商韬略·陈光/文 2

全球华商名人堂——卢文端

曾带领荣利集团问鼎世界最大录像带制造商的卢文端是成功的香港企业家,也是香港与内地社会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他先后担任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并出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长期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及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2年12月,卢文端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开始在更广泛层面服务香港,服务内地,服务香港与内地的更紧密合作。 卢文端 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 1

谋大业?兼天下 —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卢文端现年65岁的卢文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业,并通过30年的奋斗,将自己创办的录音带 工厂发展成为在中国香港、内地和新加坡拥有生产基地,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上市的世界 最具规模与实力的录音、录像带制造商,成为伴随香港经济起飞的最早一批跃上世界产业舞 台中央的国际化企业。 进入新世纪之后,卢文端将更多精力从商业和创业转移到社会事业上,这让他个人的企 业经营乃至财富积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却让他个人的力量在更多更关系大局的领域得到发挥,进而也走上一个企业家自我实现的新高度。 矢志拼搏创辉煌 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形容,卢文端算是标准的“富二代”。1948年生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侨眷家庭的他,祖父与父亲均是菲律宾华侨,而且是当时的商界望族。1954年,年仅6岁的卢文端随母移居香港,并在香港接受教育。 父辈的奋斗与成功为卢文端的成长创造了好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奋发进取、干出一番事业的精神和雄心。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卢文端坚定信念,要自力更生地创业,实践自己的理想。 告别学业后,卢文端先是在父亲与朋友合开的玩具厂工作,从文员做到工人,工作很辛苦,但极大地锻炼他吃苦耐劳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亦累积了宝贵的从业经验。20世纪70年代中期,卡式录音带开始流行,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经商的卢文端敏锐地窥见商机,决心进入到这个行业创业发展。 打定主意后,卢文端向父亲和叔父借了15万元的资金,然后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并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录音带的工厂。带着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的热情,年轻的卢文端意气风发,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工作,终日以工厂为家,奋斗不息。“好辛苦的,日日在工厂睡觉吃饭,一方面怕亏本,另一方面又怕爸爸和叔父瞧不起,逞强也要挨过去,所以辛苦也要咬紧牙关。”他笑着回忆说,而且强调,从父亲和叔叔那里借到的钱是要还的,“他们并没有设期限,但是都很担心我能不能做得到。” 但卢文端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年轻的他不但自信心爆棚,而且敢想敢干,敢打敢拼,有无穷的动力。在他和一帮年轻伙伴的努力下,1976年,他们成功地建设好了自己的厂房,并用4年时间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 内地改革开放之后,卢文端又及时到广东投资发展,克服香港劳动力不足的制约,把握内地发展的机遇。借助内地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在香港打下管理和产品技术基础的卢文端,很快就将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到了1983年时,他工厂生产的“荣利”牌录像带、CDR、 DVD、 MD等光盘产品,及代理的外国名牌包括SONG、JVC、SAMSUNG、 LG等,已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在业界小有名气,方才35岁的他也因此被誉为“录像带大王”。 问鼎产业前茅地位之后,卢文端积极引领荣 华商韬略·李京淑/文 2

华商名人堂——印尼阿尔法零售集团总裁郭桂和

改变印尼零售业的教育家 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华商文 有“烟神”之称的郭桂和是印尼华人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他不仅一手创办起打破印尼传统零售业格局的Alfamart连锁超市,将便捷又可靠的消费方式迅速在印尼蔓延开来,同时也以全新理念开创印尼教育新风,打造慈育教育体系,为印尼教育历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外界将他及他的事业体评价为是印尼经济社会发展中“跳动的脉搏”。 烟草燃烧出的红火生意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意味未来,经济辐射国力。印尼拥有2亿多人口,居全世界第四,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这个国家的繁荣之路设置了不小的困难系数。上世纪末,从小杂货店里走出的印尼华人郭桂和为这个人口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填了一把劲柴——由他创办的Alfamart连锁超市不仅打破了传统零售业的封闭与落后,更以8000多家便利店的庞大实体规模大幅提升印尼经济快速发展步伐。商界之外,郭桂和还以全新的慈育理念为曾经发展滞后的印尼教育界披上甘霖,打造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英才。 这情形同比六十年前,已如变幻风云,换了天地。 时光倒回20世纪40年代,刚刚独立不久的印尼似乎还未足够成熟到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骚乱时有发生。局势动荡,印尼华人的生活亦不能安生。郭桂和的父母就是这种生活的亲历者。郭桂和父母均是广东客家人,祖籍广东大埔,是南下印尼的第一代华人,靠自己奋斗开一间小杂货店,维持一家10口人的生活。1950年郭桂和出生,家中排行老六。 艰辛是郭桂和幼年生活的唯一滋味。不满十岁时,他就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打理小店。1966年,国内政治形势突变,许多学校因此被封,刚刚考入雅加达巴城中学的郭桂和,就此与高中生的学业生涯擦肩而过,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不得不只凭着一纸初中文凭进入社会打拼。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本仁

胡本仁香港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本仁从黑色到绿色,从高碳到负碳,胡本仁先生的事业格局,在2008年历经了一次重大转型。 此前,他带领自己一手创立的香港长源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另辟蹊径的业务模式,不仅成功在中国14个省份,独家代理销售澳洲当时第三大铁矿生产商的铁矿石,而且更创造了中国私营企业成功并购海外上市企业的典范个案,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走向海外”的开路先锋。 2008年,察觉到由于全球钢铁产能的过剩,必将导致矿产能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后,胡先生一方面果断淡出铁矿石业务;另一方面开拓以澳洲凯恩斯为全新根据地,首创并大力发展以“高端生态养老”为主题的绿色休闲产业。到2012年将旗下的澳洲上市煤企控股权悉数沽出,同时不断优化集团的财务模型,全面涉足并在财务投资、矿产、养老、农、林、木材加工、保健食品、药食同源类、酒店以及新能源十大产业全面蓬勃发展。

与所有的老三届一样,胡先生说,自己这一代人经历了一段共同的、难以磨灭的成长历程:“一出生,就解放。背书包,去民办。长身体,闹饥荒。长知识,遇‘文革’。要工作,去下乡。要提拔,讲文凭。工农兵,当填鸭。成为那个年代的一种真实写照。”这当中,特别是在江西插队的经历,更令他深刻体会到何为苦、何为累,甚至,何为惨。不过多年后,他也感念于这段特殊人生经历对心、性、体的磨练:“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比那时更难过的日子。所以后来无论遇到何种境况,我都可以无畏前行。” 1971年胡先生作为表现突出的知青。第一批“上调”进江西新余钢铁厂担任炉前工。这是一桩异常辛苦的差事,但胡先生干得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后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他转做钳工,并争取到宝贵的学习进修机会,1976年先后前往钢铁厂内部的冶金机械大学、江西工学院进行深造。学成归来,胡先生升任钢铁厂的技术员、工程师,后成为分管厂区技术改造的主办科员。当时5万人的大厂,每年4000多万元的技术改造投资经费都由他一律统筹。这以后,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对市场高度敏锐的判断力与前瞻性思维,他又开始负责管理钢铁厂的外贸经营活动,由一个人开始从与外贸公司合作,到为工厂拿到中国钢企中第一家拥有进出口权的进出口公司,还参与创立了当时全国钢铁冶金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直到升任厂外办主任,全面负责企业的外经外贸业务。使企 打造“生态养老”第一品牌 ——香港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本仁 胡先生信奉并恪守tan30°的奋斗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到二年比上一年更好,但不暴涨,上升曲线温和,恰如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在的斜边向上的坡度。创业17年来,凭借清晰的透视力、快速的应变力以及明确的执行力,他的事业一直依循这种被业内公认为“高难度”的轨迹,稳固攀升。到今年他已“惊回首离天三尺之三”。 从跨过罗湖桥的老知青到私营企业家 位于澳洲东北部的Double Island(双岛),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当地土著人传说,那里是控制水元素的彩虹蛇休息的地方。作为凯恩斯的地标之一,Double Island虽然是大堡礁群岛中最接近澳洲大陆的岛屿,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出租形式、针对社会名流与皇室开放的私密之地,布拉德皮特夫妇都曾经在那里度假,也是英国威廉王子夫妇在澳洲度蜜月的备选地。2013年,整个凯恩斯都在流传一桩新闻:小岛从当地富豪手中易主了,买下它的是一位中国商人! 新“岛主”名叫“班尼胡”。他为何要买下这座小岛,又怀揣怎样一幅蓝图呢?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1951年,胡先生出生于中国镇江的一户殷实人家,父亲经营的“长源行”,是当地米行中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然而在他儿时那年,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导向下,胡家的产业悉数公私合营。母亲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生活落差,与父亲离婚,胡先生于是跟随父亲迁往上海生活。 日子从此与普通人家毫无二致。父亲早出晚归挣钱养家,胡先生开始学做各种家务,顾好“后方”。8岁时,他已经会生好煤球炉子、熬粥等父亲下班;10岁时,就得在家里洗被子。

华商名人堂——曹其敏

曹其敏 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L’VOYAGE 创始人 在很多人眼里,出身名门就意味着拥有一切。人生不需要太拼命,也能克绍箕裘、堆金迭玉。然而,曹其敏却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家族名声显赫、坐拥财富万贯的她,选择了奋斗自立,用自己的一双手去开创人生。 在酒店管理、金融、服装、化妆品等领域打拼多年后,她跻身于男人主宰的航空界。凭借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从零开始的挑战中,成功开启香港公务机市场的大门,也由此成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先驱和翘楚。 564

565 她从一名基层酒店职员开始,先后在各个部门工作,无论是打扫客房、洗碗,还是后厨烹饪,都始终不忘父亲的叮嘱:你不论在哪儿工作,都一定要坚持做好。最终她坐到了集团亚太区市场总监的位置。这段经历让曹其敏更加了解自己——她喜欢和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喜欢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觉得这就像是一场场探险,她喜欢人生里充满挑战。 曹其敏在酒店行业一路前行,直到面临人生选择上的第二道关卡——如果继续向上坐进区域总经理的办公室,她就必须接受外派,前往巴西。曹其敏虽然喜欢巴西的热情,却能清醒认识到那个过于男权化的社会并不适合自己。或许,和坚持比起来,更难的是放弃。但此时她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最终,曹其敏决定从酒店行业跨行转入一个陌生领域:金融行业。 跨行转业从零开始,这样出人意料又充满冒险味儿的决定,恐怕也只有少数勇猛之人可以做得出来。曹其敏说过,她就是喜欢挑战。 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曹其敏又先后转战内 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L’VOYAGE 创始人曹其敏 曹其敏凭借自身敏锐的商业嗅觉,不断扩张着在航空领域的事业版图。1999年,她创立了华翔航空(香港)有限公司(SPAL),成为香港首家推广及销售私人飞机业务的企业,十几年来,一直是庞巴迪公务机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官方代理。10年后,她又创立华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代理贝尔直升机、推广直升机业务在中国的发展。2013年,她还成立了L’VOYAGE公司,致力向中国各地企业家推广私人飞机包机服务。 时至今日,曹其敏在航空领域的成绩,早已获得客户及同业的认同,但她却丝毫不敢松懈。曹其敏非常清楚:身为一名亚洲女性,要想在这个被男性统治的行业里赢得生意,就必须付出更多汗水和智慧。 人生,就是要充满挑战 曹其敏出身于商业世家,家族名声显赫:父亲曹光彪先生是香港知名企业家,被称为“世界毛纺大王”,同时也是香港港龙航空公司创始人。曹其敏自小就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儿时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希望能在律政界有一番作为。以致后来在华盛顿大学求学时,她选择了攻读政治与语言学专业。但毕业后却发现,作为一名亚裔女性,要想在美国学习法律并成为律师,会面临非常多的制约。当理想照进现实,曹其敏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出一条路。她开始像所有商界大家族子女一样,需要考虑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是接受父亲的建议——和兄长一样回香港打理家族企业,还是去开创自己的事业,闯荡自己的路?最终,曹其敏选择了后者。 在夏威夷檀香山的Cannon’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取得酒店管理学历后,曹其敏又回香港修读香港管理学会课程,并取得澳门大学(前名东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酒店管理生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