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1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煤粉发生自燃和爆炸是由于煤的特性在加工成煤粉后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煤粉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1.1煤粉的流动性

它的尺寸一般为0~50微米,其中20~50微米的颗粒占多数。干的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它的流动性很好,就像流体一样很轻易在管道内输送。由于干的煤粉流动性很好,它可以流过很小的空隙。因此,制粉系统的严密性要好。

1.2煤粉的自燃与爆炸

积存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输送煤粉的气体和煤粉混合成的云雾状的混合物,它一旦碰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2~3倍大气压),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

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很多,如挥发分含量,煤粉细度,气粉混合物的浓度,温度湿度和输送煤粉的气体中氧的成分比例等。

一般说来挥发分含量VR<10%(无烟煤),是没有爆炸危险的。而VR>25%的煤粉(如烟煤等),很轻易自燃,爆炸

的可能性也很大。

煤粉越细越轻易自燃和爆炸,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较小。例如烟煤粒度大于0.1毫米几乎不会爆炸。因此,挥发分大的煤不能磨得过细。

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实践证实,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1.2~2.0kg/m3,最危险得浓度在.

的可能性都会减小。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度的。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气粉混合物温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煤粉爆炸的实质是一个强烈的燃烧过程,是在0.01~0.15s的瞬间大量煤粉忽然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因急速膨胀而形成的压力波以及高速向

外传播而产生的很大的冲击力和声音。

潮湿煤粉的爆炸性较小,对于褐煤和烟煤,当煤粉水分稍大于固有水分时一般没有爆炸危险。

2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

引爆点主要在轻易长期积煤或积粉的位置,制粉系统处于封闭状态,引爆的火源主要是磨煤机入口积煤,细粉分离器水平段入口管积粉,粗粉分离器积粉自燃,根据制粉系统的运行工况和爆炸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2.1 煤粉细度,风粉浓度及燃煤成分

煤粉爆炸的前期往往是自燃。一定浓度的风粉气流吹向自燃点时。不仅加剧了自燃,而且会引起燃烧,而接触到明火的

风粉气流随时都会产生爆炸。造成流动煤粉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风粉气流中的含氧量,煤粉细度,风粉混合物的浓度和温度。

煤粉越细,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就小些,当煤粉粒度大于0.1mm时几乎不会爆炸。当煤粉浓度大于3~4kg/m(空气)或小于0.32-0.47kg/m33时不轻易引起爆炸。因为煤粉浓度太高,氧浓度太小;而煤粉浓度太低,缺少可燃物。只有煤粉浓度为1.2~2.0kg/m3时最轻易发生爆炸。而佳木斯发电厂制粉浓度在0.3~0.6kg/m 范围内变动,因此发生制粉系统爆炸的可能3性较大。.一般挥发份VR>25%,发热量高的煤粉爆炸的可能性就大,而佳木斯发电厂的煤源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长焰煤,设计煤种的挥发份为42.6%,所以轻易发生爆炸。

2.2 磨煤机入口积煤自燃

磨煤机处积煤发生在入口上部管道上,热风管道接口处以及空心轴颈斜管上,有的进入入口防爆门处,在此处开有三个孔分别与回粉管,再循环管和防爆门连接。从一侧过来的热风与对应的风粉形成涡流,从给煤机落下来的湿煤就被冲击并被粘在开孔上方管道的内壁上,防爆门处或粘在空心轴斜管上,有时也会落入热风接口管内。运行中人工无法清除此处的积煤,同时从预热器来的一次风温高达300℃以上,在制粉系统停止运行后,由于磨煤机入口风门不严,漏过的

热风使磨煤机入口处温度达100℃以上,很轻易将入口处的积煤引燃,燃烧的煤进入磨煤机就会引起爆炸。另外有的磨煤机入口不光滑,有的存在夹层,也轻易积煤着火。

2.3 细粉分离器处积粉自燃

细粉分离器中积粉主要发生在入口方形管道下部的水

平段,因为水平段正上方有两个防爆门,因而使该处的通流面积增大,风粉气流的流速下降,增大了积粉的可能性。从历来发生的制粉系统爆炸事故中可以看出,半数以上都是由水平段积粉引起的。

2.4 热风门内漏

由于近年来四台炉启停调峰过于频繁,制粉系统启停也过于频繁,故热风门磨损较为严重。有时热风门只能关至

30~40%,以致大量热风内漏造成磨煤机内存煤自燃,再次启动时引起制粉系统爆炸。

再循环风门处积粉自燃2.5

乏气中较细的煤粉,轻易积存在排粉机出口的再循环风门处。由于此系统不经常使用,在制粉系统停运时,从磨煤机热风门漏过的热风经再循环门流向排粉机会引起该处积粉自燃。燃烧的焦块掉入排粉机或磨煤机内,就会引起爆炸。

2.6 粉仓漏风和系统漏风

煤粉仓时钢板焊接的倒方锥体结构。因季节和制粉系统内介质温度变化的影响,粉仓钢板伸缩性大,与厂房混凝土框架

的结合面存在漏风问题,致使粉仓经常出现温度高现象(200℃~300℃)。

2.7 粗粉分离器内堆积煤粉自燃

粗粉分离器的细粉内锥体下部和固定帽锥之间的环形缝隙

有时被杂物堵塞而造成大量的积粉,此类原因引起的制粉系统爆炸也有多次。

2.8防爆门设计不合理

由于老式防爆门面积小,结构设计不合理,当制粉系统爆炸后,不利于爆炸气流的导出,有的开口方向朝向近距离电缆,有时易导致事故扩大或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和人身伤亡。2.9 运行人员操作不当

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控制磨煤机出口风粉混

合物的温度不严,频繁超温。磨煤机的运行过程属于变工况运行,此时若出口温度控制不当,很轻易使温度超过极限而导致煤粉爆炸。

制粉系统运行时残存的煤粉假如没有抽净就会发生缓

慢氧化,在启动通风时会使自燃的煤粉疏松和扬起,温度适当时便会引发爆炸。

停止前又没有及运行中的磨煤机入口已发生积粉自燃,

时发现,停止给煤机的抽粉过程中回粉管继续抽粉,使煤粉磨得更细,加上温度控制不当,也可以引起爆炸。

运行人员应该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引起重视,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喷煤煤粉着火爆炸应急预案

喷煤煤粉着火爆炸应急预案 1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原因 1.1煤粉制备、输送和喷吹系统均属易燃易爆区域,在日常的生产、操作、管理过程中发生任何不当行为都可导致煤粉着火爆炸: 1.1.1喷吹煤配比不当,导致煤粉挥发分超标(Vt>25%); 1.1.2干燥气体氧浓度超标(O2>12%); 1.1.3干燥气体入口温度(>320℃),出口温度超标(>100℃); 1.1.4收粉仓、喷吹罐检修时煤粉排不净,形成悬浮状态,见火源(尤以焊渣为多)燃烧爆炸; 1.1.5磨机收粉仓、喷吹罐有开缝,吸入空气导致氧浓度超标; 1.2作业人员违反技术安全作业规程,导致着火爆炸事故发生。 2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现象 2.1原煤皮带系统除铁装置失控,铁器物质进入磨煤机产生火花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2.2原煤仓安装的料位探测装置失控,漏空断煤突然引起磨煤机出口温度和氧浓度升高,而造成煤粉着火爆炸事故。 2.3粉煤仓安装CO测定仪失控,CO超过规定值未发出报警信号,不能自动打开充N2阀,向煤粉仓内充N2气,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2.4设备检修时,不能按规程操作,盲目进行检修,导致着火爆炸。 2.5配煤称重设备失灵,导致煤粉挥发分升高,遇火源发生爆炸。 3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危害性 磨煤系统是为高炉喷煤生产煤粉,喷煤系统是为高炉喷煤输送喷吹煤粉,均是密闭系统。当密闭系统中含氧量超过12%以上,煤粉温度达到595℃时,易造成煤粉

快速燃烧,发生爆炸。程度轻的使内部温度急升(>900℃)烧坏设备,程度重的导致发生爆炸、损坏设备,造成工业建筑坍塌、人员伤亡。 4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4.1煤粉制备喷吹系统系高危险性作业,必须引起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4.1.1所有的检测仪表必须定期检验,保持完好: 4.1.1.1氧浓度分析仪、磨机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收粉器入口温度检测准确可靠; 4.1.1.2配煤皮带称重准确,运转正常; 4.1.1.3煤粉粒度分析准确; 4.1.2保证干燥气氧浓度不超标: 4.1.2.1在使用热风炉烟气时,要保证烟气系统密封性好,不得窜入空气; 4.1.2.2当高炉热风炉大修时,必须将检修热风炉烟道口封闭; 4.1.2.3在有热风炉大修时,3号、6号高炉热风炉不得同时换炉; 4.1.2.4当热风炉烟气不足,或温度不够时必须使用烟气炉; 4.1.2.5烟气炉工作时要专人看护,不得熄火; 4.1.3除铁器工作正常,不得将钢铁金属物质带入磨机。 4.2陕西府谷煤因其挥发分高达34.72%以上,着火点温度低,只有332℃,为易燃易爆、高挥发分长烟煤。因此,要求在原煤储藏场所,整个制煤系统区域,包括磨煤厂房、收粉器平台、贮煤仓平台、贮煤罐平台、喷吹管道厂房、操作室内以及本区域周围5米内绝对禁止吸烟,禁止明火。 4.3要求喷煤车间加强本区域现场安全管理,禁止将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存放在厂房内,厂房及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悬挂“禁止烟火”标志和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并保持有效;同时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制粉区域。 4.4检修布袋箱体、叶轮给料机、振动筛、加湿管道等设备时,与煤粉仓进行有效隔离(拆开振动筛下软连接、拆开加湿管与煤粉仓的连接),检修后清理检修杂物,防止明火进入煤粉仓中,引爆悬浮煤粉。 4.5在检修煤粉仓、喷吹罐时要严格按标准作业:

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

第20卷第3期2000年8月 幼力工程 POWERENGINEERING v01.20No,3 Iune2000-703 ?藏工技术? 文章缩号:1000—6761(2:000)03一04 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 朱群益,李瑞扬,秦裕琨,孙恩召 (哈尔演工业走学,哈尔滨150001) 摘要:采用热天平,在20c/mEn的升温速成下,对12种蛛的燃烧反应蔚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表面反应速率系敷InKs与1/T问的关系曲线量嚣段线性分布,苒分霹点温度与由燃烧特性曲绒所彳萼删的着戈温度厦最大燃烧速率时应的温度相一致。此外.遇蛙计算得到了活化能E与蜮的组成成分间的觉化热肆厦E争撅率因子K两者问的关系曲线。鹰1D袁1拳3 主题词;锅炉;煤粉燃烧;秘力学参数}热天警;研究 串圉分类号:TK229。6”文献耩浚碣;A 0赘言 煤粉燃烧特性对锅炉的设计和运行肴饕爨要的影响,在影响煤粉着火与燃烧的诸多因素中,煤的反应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煤粉燃烧特饿的试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热天平得到了广泛的廨用。热天平的试验结果与坩埚形状、试样檄、升温速度等试验条件有关,本文采用适合予臆用热爱平研究煤粉燃烧特性时的“零维燃烧摸划”(即当试样层厚度3(mm)与试样粒径d,(pm)之毖a/d。≤l,3~1。5×101时,试样层内簌浓魔努枣均匀。燃烧特性试验结果与试撵量无关尹】,瓣攥耪燃斑反应囊力学参鼗进舞了一些试验辑瓷。1试验设备殛试验条谗 试验采用日本产RIKAGU8150型热爰平,气体流动型式如图l所示,试样支架为TG浆,坩蛹为圆柱形,直径为1.0cm,高为0.3cm,采用虹外线加热炉。为筒化试验结果的分析,试验肘兜以100℃/rnin将试样升至105℃,在此温度下憾漱一段时间,一般当恒温时间超过3min后,试样不再失重,此时试样重量为干燥基重量,记为G(rag>。试验中≮为4~5mg,而后试样在20C/n:lin拜瀑速度下进行燃烧试验,气体为空气,常 籁穰霜鬻:1998o,s31 捧誊麓舟:来群矗(196z~),男,谆±学位,t983年挚熊予 跨馨姿王韭丈学。主要扶事撵糖燃燕技末粒舞蠹与鑫翔 方蕊的研完工作。压,流量为150ml/min。奉交舞瓣攥撵酌残努分拆如表1。试样箨势粒径为71~9舡m,墩簿零平均值,砌平均粒径d,为80.5,urn。 墨1气肄褥动型式 2理渣分辑 蟮蜗及试样麓瑶示于冒2。擞摄“零缎燃烧模型”,假设: (1)试样粒子为同一宣径的球形颗粒,采用等密度缩核模型,即燃烧过程中试样颗髓数不变,随着燃烧的进行,未燃核直径逐渐缩小。不考虑裹灰对燃烧的影响。 (2)燃烧只发生在颗粒表面,威腕逋率的计算以颗粒未燃核外表面积为准。 (3)试样层内各处氧分压分布均龆。 (4)表面反应产物为CO。。 试嚣惑静燃烧速率qg/s霹表示为; q--St墨+P:(1) q一0。375m。.(2)  万方数据

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1煤粉特性及自燃爆炸的条件 煤粉发生自燃和爆炸是由于煤的特性在加工成煤粉后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煤粉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1.1煤粉的流动性 它的尺寸一般为0~50微米,其中20~50微米的颗粒占多数。干的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它的流动性很好,就像流体一样很轻易在管道内输送。由于干的煤粉流动性很好,它可以流过很小的空隙。因此,制粉系统的严密性要好。 1.2煤粉的自燃与爆炸 积存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输送煤粉的气体和煤粉混合成的云雾状的混合物,它一旦碰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2~3倍大气压),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 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很多,如挥发分含量,煤粉细度,气粉混合物的浓度,温度湿度和输送煤粉的气体中氧的成分比例等。 一般说来挥发分含量VR<10%(无烟煤),是没有爆炸危险的。而VR>25%的煤粉(如烟煤等),很轻易自燃,爆炸的可能性也很大。 煤粉越细越轻易自燃和爆炸,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较小。例如烟煤粒度大于 0.1毫米几乎不会爆炸。因此,挥发分大的煤不能磨得过细。 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实践证实,最危险得浓度在 1.2~ 2.0kg/m3,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的可能性都会减小。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度的。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气

粉混合物温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煤粉爆炸的实质是一个强烈的燃烧过程,是在 0.01~ 0.15s的瞬间大量煤粉忽然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因急速膨胀而形成的压力波以及高速向外传播而产生的很大的冲击力和声音。 潮湿煤粉的爆炸性较小,对于褐煤和烟煤,当煤粉水分稍大于固有水分时一般没有爆炸危险。 2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 引爆点主要在轻易长期积煤或积粉的位置,制粉系统处于封闭状态,引爆的火源主要是磨煤机入口积煤,细粉分离器水平段入口管积粉,粗粉分离器积粉自燃,根据制粉系统的运行工况和爆炸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2.1煤粉细度,风粉浓度及燃煤成分 煤粉爆炸的前期往往是自燃。一定浓度的风粉气流吹向自燃点时。不仅加剧了自燃,而且会引起燃烧,而接触到明火的风粉气流随时都会产生爆炸。造成流动煤粉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风粉气流中的含氧量,煤粉细度,风粉混合物的浓度和温度。 煤粉越细,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就小些,当煤粉粒度大于 0.1mm时几乎不会爆炸。当煤粉浓度大于3~4kg/m3 (空气)或小于 0.32- 0.47kg/m3 时不轻易引起爆炸。因为煤粉浓度太高,氧浓度太小;而煤粉浓度太低,缺少可燃物。只有煤粉浓度为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篇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反思】 **矿11.5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 **矿2006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公司的安全 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 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11.5瓦斯爆炸事故 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轩煤公司打造成一 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 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 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 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 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11.5事故到所有 的事故的发生,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 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 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区队,班组要 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 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 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 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 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 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 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 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

13-贫氧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2016年第6期

贫氧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张 群 1,2,3 ,李玉福4,姚海飞1,2,3,徐长富1,2,3,郑忠亚1,2,3,王海燕1, 2,3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北京100013; 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 3.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4.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 [摘要]针对煤矿井下采空区等高自燃危险性区域内氧浓度通常较低的情况,选取上湾矿12 号煤层煤样作为试验样品,分别开展了供氧浓度5%,8%,11%,14%,17%和21%条件下的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了CO ,CO 2和C 2H 4的生成规律,测算了不同供氧浓度条件下的自燃临界温度,探讨了自燃临界氧浓度。结果表明:随着供氧浓度的降低,相同煤温条件下氧化产物的生成量减小,C 2H 4首次出现的温度延迟;根据C 2H 4首次出现温度和自燃临界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上湾矿12号煤层的临界氧浓度为8%。研究结果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观测时氧浓度下限判定指标的选取和井下贫氧环境中煤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贫氧;煤自燃;程序升温;临界温度;临界氧浓度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25(2016)06-0096-05Self-igniting Experimental Studying of Coal under Oxygen-lean Condition ZHANG Qun 1,2,3,LI Yu-fu 4,YAO Hai-fei 1,2,3,XU Chang-fu 1,2,3,ZHENG Zhong-ya 1,2,3,WANG Hai-yan 1, 2,3 (1.Mine Safety Technology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 High Effective Mining &Clean Utilization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China ; 3.Beijing Coal Mine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13,China ; 4.Shangwan Coal Mine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Erdos 017209,China ) Abstract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low in some high self-igniting dangerous area like goaf area of coal mine ,it taking coal sample of No.12coal seam of Shangwan coal mine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experiment was done under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such as 5%,8%,11%,14%,17%and 21%,the formation rule of CO ,CO 2and C 2H 4was analyzed ,self-igniting critical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calculated ,then self-igniting oxygen critical temperature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xidation products production decreased at the same coal temperature with oxyge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C 2H 4appeared temperature dela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ritical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8%for No.12coal seam of Shangwan coal mine according the change law of the first temperature and self-igniting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C 2H 4.The studying results could referenced for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lower limit index selected of goaf self igniting ‘three zones ’observation andcoal self igniting fire forecast under oxygen-lean in mine.Key words :oxygen-lean ;coal self-igniting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critical temperature ;critical oxygen concentration [收稿日期]2016-03-28 [DOI ]10.13532/https://www.360docs.net/doc/c3957344.html,11-3677/td.2016.06.027[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5DFR7090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016QN002);煤炭科学 技术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4JC06) [作者简介]张群(1988-),男,陕西咸阳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引用格式]张群,李玉福,姚海飞,等.贫氧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J ].煤矿开采,2016,21(6):96-100. 自燃火灾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 之一[1] ,严重威胁着井下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煤自燃始于缓慢氧化,历经加速氧化和剧烈氧化阶段,不断放热升温最后引起燃烧,煤和氧气这两个 基本因素贯穿始终[2] 。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煤自燃过程及其产物的 产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文虎等 [3] 应用 自主研发的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进行了煤自燃全过程的实验模拟,掌握了煤自燃高温区域发生、发展及其动态演化过程;何启林 [4] 采用理论分析、 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煤低温氧化特 性和自燃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谢振华等 [5] 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了煤自燃特性,测定了粒度 对煤样产生CO 等气体浓度的影响;戴广龙[6-7] 针对不同煤种煤样开展了低温氧化实验,研究了氧化 产物与温度的对应关系;Nugroho 等[8] 对比研究了单一与混合煤种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气体产物产生 规律;仲晓星等[9] 建立了利用CO 产生量与温度的 函数关系求解自燃临界温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程序升温法测试自燃临界温度的方法;朱红青等 [10] 以绝热氧化和程序升温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多因素下煤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及其关联性。 以上研究都是在氧浓度为21%的条件下开展的,目前关于贫氧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及其氧化产物 6 9第21卷第6期(总第133期) 2016年12月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21No.6(Series No.133) December 2016 中 国煤炭期刊网 w w w .c h i n a c a j .n e t

喷煤煤粉着火爆炸应急预案

1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原因 1.1煤粉制备、输送和喷吹系统均属易燃易爆区域,在日常的生产、操作、管理过程中发生任何不当行为都可导致煤粉着火爆炸: 1.1.1喷吹煤配比不当,导致煤粉挥发分超标(Vt>25%); 1.1.2干燥气体氧浓度超标(O2>12%); 1.1.3干燥气体入口温度(>320℃),出口温度超标(>100℃); 1.1.4收粉仓、喷吹罐检修时煤粉排不净,形成悬浮状态,见火源(尤以焊渣为多)燃烧爆炸; 1.1.5磨机收粉仓、喷吹罐有开缝,吸入空气导致氧浓度超标; 1.2作业人员违反技术安全作业规程,导致着火爆炸事故发生。 2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现象 2.1原煤皮带系统除铁装置失控,铁器物质进入磨煤机产生火花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2.2原煤仓安装的料位探测装置失控,漏空断煤突然引起磨煤机出口温度和氧浓度升高,而造成煤粉着火爆炸事故。 2.3粉煤仓安装CO测定仪失控,CO超过规定值未发出报警信号,不能自动打开充N2阀,向煤粉仓内充N2气,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2.4设备检修时,不能按规程操作,盲目进行检修,导致着火爆炸。 2.5配煤称重设备失灵,导致煤粉挥发分升高,遇火源发生爆炸。 3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危害性 磨煤系统是为高炉喷煤生产煤粉,喷煤系统是为高炉喷煤输送喷

吹煤粉,均是密闭系统。当密闭系统中含氧量超过12%以上,煤粉温度达到595℃时,易造成煤粉快速燃烧,发生爆炸。程度轻的使内部温度急升(>900℃)烧坏设备,程度重的导致发生爆炸、损坏设备,造成工业建筑坍塌、人员伤亡。 4喷煤煤粉着火爆炸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4.1煤粉制备喷吹系统系高危险性作业,必须引起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4.1.1所有的检测仪表必须定期检验,保持完好: 4.1.1.1氧浓度分析仪、磨机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收粉器入口温度检测准确可靠; 4.1.1.2配煤皮带称重准确,运转正常; 4.1.1.3煤粉粒度分析准确; 4.1.2保证干燥气氧浓度不超标: 4.1.2.1在使用热风炉烟气时,要保证烟气系统密封性好,不得窜入空气; 4.1.2.2当高炉热风炉大修时,必须将检修热风炉烟道口封闭; 4.1.2.3在有热风炉大修时,3号、6号高炉热风炉不得同时换炉; 4.1.2.4当热风炉烟气不足,或温度不够时必须使用烟气炉; 4.1.2.5烟气炉工作时要专人看护,不得熄火; 4.1.3除铁器工作正常,不得将钢铁金属物质带入磨机。 4.2陕西府谷煤因其挥发分高达34.72%以上,着火点温度低,只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完整版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 故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案例42某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 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参考答案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的是: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应当做的是: (1)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查明事故原因。 ③确定事故性质。 ④确定事故责任。 ⑤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⑥提出防范措施。 ⑦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煤炭燃烧特性指标

煤炭燃烧特性指标 几乎所有的煤炭特性指标都与煤炭的燃烧特性是相关的,反之,也没有一个能完全、全面表征煤炭燃烧特性的指标。与此同时,不同的煤炭特性指标对于煤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性,也随着煤炭燃烧方式的不同而异,并具有相当的差别。作为影响煤炭燃烧特性或者说过程最明显的指标是煤炭的挥发份和粘结性或者说膨胀系数。前者表征着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以气相完成的份额和其对后续固相燃烧过程的影响;后者则关系到煤炭颗粒因形态、尺寸和反应表面积的变化而使其自身的燃烧特性受到的影响。而前者和后者有时又是具有密切联系的。与煤炭燃烧特性有关的还有挥发份的释出特性、焦炭的反应性、煤炭的热稳定值、重度等,以及煤炭在堆放过程中的风化、自燃特性和可磨度。 煤炭颗粒在受热过程中的熔融软化、胶质体和半焦的形式几乎所有的烟煤在受热升温的过程中与挥发份释出的同时,都会出现胶质体,呈塑性和颗粒的软化现象。煤炭颗粒间的粘结就是因颗粒胶体间的相互粘结而产生的,因此煤炭的粘结性也就于其所呈现胶体的条件相关。当一个按一定升温速度,经历着受热过程的煤炭颗粒进行观察时,考虑到在此受热过程中热量总是从表面传向颗粒核心的,在同一时间内表面温度也总高于核心。可以发现不同的烟煤,在表面温度达到320~350℃以前,颗粒的形态变化一般觉察不到,只

有煤化程度低的气煤才可观察到表面开始有挥发份气体释出。在温度到350~420℃时,可以观察到在颗粒表面出现了一层带有气泡的液相膜,表面上也逐渐失去原来的棱角,这层膜就是胶质体。当温度为500~550℃时,一方面因颗粒内部温度升高,使胶质体层向内层发展,以及外部的胶质体层因挥发份释出被蒸干转化为半焦,即从表面到中心由半焦壳、胶质体和原有的煤三层所构成,但这种形态所保持的时间是短暂的。随着受热的继续,胶质体的发展和体积的膨胀,半焦外壳出现裂口,胶质体流出。其后是胶质体向颗粒中心区域的发展,流出的胶质体被蒸干转变为半焦,直到整个颗粒都经历胶质体和半焦的形成。整个的过程如图3-2-2所示:试验证明软化温度越低的煤种,挥发份开始释出的时间越早。因此软化温度Tp(对于不同的烟煤表面开始出现液相膜的温度)和再固化温度TK(呈现最大塑性的温度TMAX以及被蒸干再次呈固体形状的温度)都是表明煤炭流变特性的指标,同样也间接表明了于煤炭燃烧特性密切相关的问题。 Ⅰ软化开始阶段Ⅱ开始形成半焦的阶段Ⅲ煤粒强烈软化和半焦破 裂阶段

清理煤粉仓应急预案

清理煤粉仓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在清理煤粉仓发生窒息事故后,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减少事故损失,依照《安全生产法》等到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订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生产副总经理畅兵 副组长:生产部部长曹志怀 成员:张涛、雍强、徐阳、岳进亮、张建军、杨宁强、岳俊明、张银刚 1.1.1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①组织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②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小组各成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保证事 故报告的时效性。 ④协调事故现场的有关工作; ⑤批准本预案的起动与终止; ⑥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⑦负责现场保护和相关数据的搜集; ⑧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⑨负责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⑩负责事故后的生产恢复组织工作。 组长:畅兵;手机 副组长: 成员:;张建军手机683209;杨宁强手机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曹志怀

副组长:张涛、雍强、徐阳 组员:岳进亮、杨宁强、张建军、张银刚、岳俊明、当班班长、 ①负责组织紧急应变期间受伤人员的输送和抢救治疗; ②对事故进行控制,防止事故蔓延和和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 ③负责紧急应变设施的及时调配,保障应急物资需要。 ④负责第一时间内对伤亡人员组织抢救; ⑤组织在现场人员撤离、疏散,有效控制和处理危险源; ⑥负责紧急应变期间传达各项紧急通知等。 应急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 组长: 副组长:;张建军手机683209;杨宁强手机68565 报警电话:110 急救中心电话:120 火警电话:119 应急工具及设施:车辆一辆、担架一个、急救箱一个、医用氧气袋一个。警戒保卫组 1.3.1组成人员 组长:雍强 副组长:徐阳 组员:牛晓磊、杨国强、当班班长 1.3.2职责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控制和管制。 ②负责事故发生现场的保护。 ③负责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后勤保障组 1.4.1组成人员 组长:曹志怀 副组长:张涛雍强 组员:采购组人员 1.4.2职责

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旋流煤粉燃烧器燃烧特性

2005 Fluent 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旋流煤粉燃烧器燃烧特性 由长福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FLUENT软件研究了实际电站锅炉单个双调风旋流燃烧器附近区域的煤粉燃烧过程。并分别研究了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外二次风风率,一次风风率和三次风风率等因素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各工况计算结果表明,总体上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了高温区和高煤粉浓度区,燃烧器出口一定距离后的炉内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炉膛温度分布均匀。中心高温区出现迟的工况,后期分级燃烧充分。表明该燃烧器具有高效稳燃和变工况运行稳定的性能。 关键词:旋流燃烧器;数值计算;燃烧性能 引 言 当前国内使用的电站锅炉,80%是四角切圆煤粉燃烧锅炉,不到10%采用旋流燃烧锅炉[1]。和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相比,旋流燃烧器锅炉是一种新型的锅炉,结构复杂得多。已有较多学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流燃烧器燃烧性能的例子[1-4],这些例子的计算结果都详细预报了由于测量困难而不能充分获得的炉膛内部的温度场,速度场,燃烧产物各组分的浓度分布和污染物的分布,其中文献[2]和[3]还与实验数据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吻合情况较好,为数值模拟的更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简图如图1 燃烧器中心通一股直流的三次风,风量较小。 针对该燃烧器的结构,本文研究了内二次风的旋流强度,二次风的配比,一次风和中心风的风率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作者:由长福(1969),男(汉族),黑龙江,副教授,博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1 计算方法 1.1 计算对象和网格生成 计算域为单个旋流燃烧器附近的区域,大致为两个燃烧器之间的水冷壁和炉膛。根据旋流燃烧器出口附近的流场特性,采用二维轴对称结构模拟该区域。在计算区域的出口采用了倾斜一定角度的斜面以避免由于回流产生的压力计算不准确。 由于要计算旋转流动,为了得到较好的收敛结果,对燃烧器喉部壁面附近、水冷壁附近进行了网格细分。计算区域和网格划分采用GAMBIT 生成,如图2所示。 1.2 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使用FLUENT 为计算平台。气相湍流模型采用的是可实现κ-ε模型(Realizable κ-ε模型[1])。Realizable κ-ε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旋流的原因是湍流粘性系数μT 和ε方程考虑了角变形率即旋涡流动的影响[5]。 采用了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PDF)模型模拟煤粉燃烧。煤粉挥发份的释放采用了单倍速率模型;煤粉颗粒的跟踪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辐射模型采用P1模型。 煤粉颗粒以surface 方式从一次风口喷入炉膛,速度与一次风同。煤粉颗粒的粒径范围为70~200μm ,取10组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粒径分布满足Rosin-Rammler 分布公式。 各次风口的速度边界条件采用方便定义旋转速度的Components 方式。水冷壁热边界条件定水冷壁面温度为5500C 。计算域的上边界采用壁面应力为零的壁面边界条件,热边界条件热流为零。出口采用表压力为0的压力边界条件。 1.3工况设计和煤质特性 分别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不同工况来考察燃烧器变工况运行的性能,进而得到较优的燃烧工况,各计算工况见表1。计算所用的富兴煤是低硫高热值的烟煤,燃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干燥无灰基数据见表2,干燥无灰基数据将用于PDF 模型的计算。 图2 燃烧器出口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 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机组后滚筒附近顶梁上部瓦斯突然大量涌出,同时遇火(可能是顶部煤矸冒落摩擦支架前梁或其他原因产生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燃。 间接原因:瓦斯抽采未真正实现高瓦斯矿井变低瓦斯矿井;对支架顶梁上部等非可控范围内局部瓦斯积聚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支架顶梁上部岩石垮落与支架前梁摩擦或采煤机滚筒切割石头产生火源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且相关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不完善;防治瓦斯燃烧应急装备、措施不完善。 综合防范措施 1、依据初采期间采空区顶煤可能大面积冒落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工作面各条巷道的风速和风量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调配。严禁风量不足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2、高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体系,严禁超瓦斯抽采能力生产。 3、严禁在微风、无风的联络巷、硐室等处和瓦排巷、专回等瓦斯易积聚区域安设电气设备。安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 4、严禁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失爆。

第2章 煤的自燃及特性解读

第二章煤的自燃及其特性 煤自燃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十七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对煤的自燃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解释煤自燃的多种假说,但由于煤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人们至今还不能完全阐述清楚煤的自燃机理。尽管如此,人们仍在对煤的自燃机理孜孜探求。近些年来通过对煤自燃的宏观特性(氧化产热量、产物和耗氧量)与煤自燃过程中微观结构(官能团、自由基)的变化特征的深入研究,对煤自燃的认识不断深入。本章将较全面地介绍煤炭自燃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较深入地对煤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较系统地阐述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自燃特性和煤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等的测试与确定方法。 第一节煤的基础特性 煤的自燃特性是由其基础特性决定的。在对煤的自燃特性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煤的形成、分类、组成特点、热物理性质和表面特性等相关知识。 一、煤的形成及分类 煤是由植物形成的。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即腐殖煤和腐泥煤。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殖煤,它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由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通常所讲的煤,就是指腐殖煤。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转化次序是: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植物向泥炭转化作用过程,泥炭向褐煤的转化为成岩作用过程,褐煤向烟煤、无烟煤的转化成为变质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又合称为煤化作用过程。 中国煤炭分类[2],首先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7%、>10%、≤10%,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然后烟煤又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同时还根据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将烟煤划分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 褐煤的特点是:水分大,比重小,不粘结,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无水无灰基氧含量常高达15~30%左右,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在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碎裂成小块乃至粉末状,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大都较低。烟煤挥发较高,外表灰黑色,有光泽,发热量较高,较易着火与完全燃烧,煤质一般较无烟煤软,较多的烟煤在受热析出挥发份时粘结成块,称为有焦结性。无烟煤挥发分低,固定碳高,比重大,纯煤真比重最高可达1.90,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我国煤种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见下表: [1]

煤粉仓自燃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煤粉仓自燃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0.引言 我公司3号生产线于2001年投产,其中煤粉制备系统采用风扫式管磨。长期以来,煤粉仓内部频繁出现煤粉自燃现象,影响窑系统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燃煤采购难度不断加大后,煤质波动频繁,自燃问题更为突出,仅2017年就发生了13次,直接造成停窑2次,在对生产造成影响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很大的生产安全风险,处置难度较大。为此,进入2018年以来,公司把“消除煤粉仓自燃安全隐患”作为精益课题项目进行攻关。本文结合攻关全过程,把有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供同仁们参考。 1.设计与管理缺陷 1.1设计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 主要表现在:一是煤粉仓设计时理论容量仅有30m3,约21t左右,日常生产中仓压不足,造成下煤稳定性较差;二是煤粉仓柱体与锥体之间连接时设置了一个宽度为25mm的水平圆环台段,即柱体直径为Ф3.0m,但与之对接的锥体口径只有Ф2.5m,这样的对接方式对于煤粉仓设计是大忌;三是煤粉仓锥体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只有65°左右,与当前煤粉仓锥体“长腿裤”式设计理念有明显差距,极易加重下煤阻力,形成煤粉滞留边壁粘附问题。 1.2生产管理存在的缺陷

多年来,行动上“重生产、轻安全”: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定期放仓清理内部结块积料制度;二是长时间停窑时对煤粉仓与空气隔离密封措施做不到位;三是为改善仓内下煤顺畅度而不断在增加鼓入空气的点和量;四是故障停窑或检修后点火升温恢复生产过程经常低风温开磨制备煤粉入仓;五是输煤管道及秤体各部位出现磨损后处理过于简单而改变了内部结构;六是对送煤风量的控制在理解上存在偏差。 2.煤粉仓内部自燃原因分析 为了排查清楚频繁发生自燃之根源,我们采取了不同的途径进行探索。首先,采取把出煤磨风温由正常的60~65℃下调为40~45℃,以降低入仓煤粉温度,为期一个月,结果证明基本无效;其次,采用适当降低煤粉仓重,增加煤磨开停次数,加快煤粉置换速率,结果同样无效。 从煤粉引起自燃的一般性原理方面来讲,积存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对照我公司3号生产线煤粉仓及其喂煤秤系统状况可知,首先有引自送煤罗茨风机约70℃的大量空气被引入喂煤秤及其锥体内部,自下而上经过仓锥体、柱体、收尘管道排入收尘器;其次是煤粉仓锥体边壁结煤结块较为严重,有部分煤粉滞留在上方,长时间与来自送煤风机约70℃的纯净空气接触,热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了自燃。总而言之就是滞留的煤粉和鼓入的空气最终造成了自燃,缺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