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共31 题 )

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共31 题 )
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共31 题 )

1.何谓液体的蒸发热和沸点?从CH4到C10H22,蒸发热和沸点为什么会上升?而在HF、HBr 和HI中,HF 分子量最小、其蒸发热和沸点却最高?

2.何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不饱和蒸汽压?已知二硫化碳在9℃饱和蒸汽压为190mmHg,试求桶中二硫化碳的蒸汽浓度?

3.已知乙醚的蒸发热为25.9kJ/mol,在293K时的蒸汽压为0.582 atm,试求其在308K时的蒸汽压是多少Pa?液面上方的蒸汽浓度是多少?

4.可燃液体主要有哪些危险特性?分别举例说明之。并说明这些特性各由什么参数来评定?

5.何谓闪燃?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闪燃现象?研究闪燃在消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6.已知乙醇的爆炸浓度下限为3.3%,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醇的闪点。

7.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 ℃,大气压为760mmHg,试用布里诺夫公式求丙烷的闪点。

8.在相同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自燃点从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1) 甲烷、丙烷、丁烷、乙烷

(2) 异丁烷、正丁烷

(3) 丙烷、丙烯、

(4) 乙醛、乙烷、乙醇

9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闪点从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1) 丙醇、甲醇、丁醇、乙醇(2) 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

l0、何谓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分析说明可燃液体存在爆炸温度极限的原因。11.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试求甲苯的爆炸温度下限。

l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醚在大气中的爆炸温度极限范围(乙醚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为1.7-2.7%)。

13.有机液体的自燃点遵循什么规律?它和闪点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4.低初温或高闪点可燃液体的表面火焰传播主要分哪几个阶段?液面上火焰传播的原因是什么?液面火焰传播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15.容器直径对油品的燃烧速度有何影响?结合火焰向液面传播的机理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6.在扑救油罐火灾时,为什么要对着火油罐进行水冷却?

17.油罐火灾的燃烧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l8.以敞开式燃烧为例,说明油罐火灾的火焰特点?并说明实际中低液位油罐火灾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19.煤油罐的直径为15m,燃烧速度为75kg/m2h,煤油的燃烧热为43000kJ/kg,火焰向外的热辐射分量取0.3,火焰高度取1.2倍的油罐直径,求在离火焰轴线20m且表面与PT视线成45度角的受热体的热辐射强度。

20.何谓热波、沸溢和喷溅?简要说明沸溢和喷溅的形成过程,并说明有何异点?

21.能形成热波的重质油品在火灾燃烧时是否一定能形成沸溢或喷溅?

22.油罐火灾发生沸溢和喷溅分别有什么征兆?

23.已知黄岛油库5号非金属罐存原油16000吨,油温39℃,着火后抽出4100吨,罐内有69 根立柱,每根立柱横截面积为0.25m2,罐长72m,宽48m,原

油比重0.89,含水量为0.5%,燃烧线速度Vo=0.l025m/h,热波速度Vt=0.785m/h,试求该油罐着火后喷溅发生时间?

24.某生产过程的操作温度为200℃,由于设备破裂,泄漏乙醇60T,求乙醇的闪蒸量(乙醇的定压比热为0.6kcal/kg℃,蒸发热为9.2kcal/mol,沸点为78℃)25.大量的苯泄漏后,约有8T蒸发形成蒸汽云,假定蒸汽云的爆炸温度为1600℃,估算其爆炸范围。

26.15T环己烷蒸发形成蒸发云,其爆炸使距离中心470m处的建筑物窗玻璃部分损坏,估计这一爆炸的TNT当量和爆炸效率系数。

27.15T环己烷蒸发形成蒸汽云,且在硬地面上爆炸。利用表6—36求离爆炸中心250m处的冲击波超压值。

28.何谓液滴燃烧的直径平方线性规律?已知煤油、柴油的液滴直径为1mm,利用该定律求直径减小到0.5mm时各需要多少燃烧时间?(煤油、柴油液滴的燃烧常数分别为9.68×10-7、7.9×10-7m2/s)。

29.如何用爆炸温度极限判断可燃液体的蒸汽在室温条件下爆炸的危险性?

30.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与可燃气体的爆炸温度极限的概念是否相同?

31.为什么电冰箱存放可燃液体不安全?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燃烧具备以下哪些特征? A、化学反应 B、放热 C、发光 D、放电 2、燃烧具备以下哪些必要条件? A、助燃物 B、爆炸 C、可燃物 D、引火源 3、燃烧的充分条件有哪些? A、一定可燃物浓度 B、一定的氧气含量 C、一定点火能量 D、相互作用 4、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特点不同,应具有哪几种类型? A、闪燃 B、着火 C、自燃 D、爆炸 5、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分为哪些类型? A、自燃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外部自燃 6、从以下选项中选择爆炸有哪些类型? A、核爆炸 B、化学爆炸 C、物理爆炸 D、能源爆炸 7、爆炸极限分为下列类型? A、爆炸温度极限 B、爆炸浓度极限 C、爆炸上下极限 D、爆炸态度极限 8、固体物质燃烧的特点有哪些? A、表面燃烧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9、液体物质燃烧的特点有哪些? A、蒸发燃烧 B、动力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10、气体物质燃烧的特点有哪些? A、蒸发燃烧 B、扩散燃烧 C、预混燃烧 D、喷溅燃烧

11、燃烧产物的分类有哪些? A、完全燃烧产物 B、继续燃烧产物 C、不完全燃烧产物 D、再生成燃烧产物 12、烟气的危害有哪些? A、毒害性 B、减光兴 C、扩散性 D、恐怖性 13、火焰由哪几部分组成? A、焰心 B、内外焰 C、内焰 D、外焰 14、火焰的颜色是黄色的是以下哪些物质? A、磷 B、硫磺 C、钠 D、炭 15、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有下列哪些有利方面?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燃烧进行 B、为火情侦察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 C、高温会使人员烫伤 D、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16、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热传播有哪些途径? A、热传导 B、热吸收 C、热对流 D、热辐射 17、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下列方面? A、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B、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C、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D、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18、防火的基本措施有下列哪些?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引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传热学重点章节典型例题

第一章 1-1 对于附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试分析冷、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不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哪一种布置? 解:( a )中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和热辐射。 ( b )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自然对流和热辐射。 所以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 a )布置。 1-7 一炉子的炉墙厚 13cm ,总面积为 20m 2 ,平均导热系数为 1.04w/m · k ,内外壁温分别是 520 ℃及 50 ℃。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 2.09 × 10 4 kJ/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每天用煤 1-9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 t w = 69 ℃,空气温度 t f = 20 ℃,管子外径 d= 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 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1-14 宇宙空间可近似的看作 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K ,表面发射率为 0.7 ,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1-27 附图所示的空腔由两个平行黑体表面组成,孔腔内抽成真空,且空腔的厚度远小于其高度与宽度。其余已知条件如图。表面 2 是厚δ = 0.1m 的平板的一侧面,其另一侧表面 3 被高温流体加热,平板的平均导热系数λ =17.5w/m ? K ,试问在稳态工况下表面 3 的 t w3 温度为多少? 解: 表面 1 到表面 2 的辐射换热量 = 表面 2 到表面 3 的导热量 第二章

建(构)筑物消防员燃烧基础知识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建(构)筑物消防员燃烧基础知识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成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 6、lC.着火点 D.以上都是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其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 12、繁育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无。 (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燃烧理论基础考试重点

1;描述燃烧物理现象的方程有哪些?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 2:研究基础有哪些基本定律和现象? 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斯蒂芬流问题。 例子:喷灯、家用煤气、气焊枪。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 3:牛顿粘性定律表明:粘性是动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速度梯度变为动量梯度 傅里叶导热定律表明:热扩散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温度梯度变为焓的梯度费克扩散定律表明:传质(扩散)是组分扩散的必要条件。由密度梯度变为质量分数的梯度。 4:Stefen流产生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斯蒂芬流产生的条件是在相分界外既有扩散现象存在,又有物理和(或)化学过程存在,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第四章着火 1:着火过程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流运动有关。2:燃烧速度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燃烧现象受物理过程控制,哪些受化学过程控制? 由扩散、流动、传热及其他物理过程决定燃烧过程速度的燃烧为扩散控制燃烧,物理因素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例如油滴、喷雾燃烧,未作预混合的气体射流燃烧,蜡烛、碳球的燃烧等均属此类。汽油机、煤气机、喷灯等预混合气有火焰传播的燃烧则同时受化学动力学及扩散的控制。 3:燃烧反应过程中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燃烧反应速度主要与反应气体混合剂的温度及初始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的浓度有关。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常用Arrhenius指数项或简单的指数Tm的关系式表示。 4:简单反应或热反应:反应速度只受初始反应物浓度影响的反应复杂反应或自催化反应:反应速度受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浓度影响的反应 5: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可燃混合剂在某一条件下由外界加热,如火花塞、热容器壁、压缩等,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反应物在此温度下的放热速度大于散热损失的速度。 6化学链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若燃烧反应有中间载链基的分枝链反应时,则甚至在等温条件下也能着火。如产生载链基的速度超过其消亡的速度则反应逐渐加速并导致着火。而链反应自身的引发则需要一外来的热能或光能源。一旦此链已经引发,在上述的载链基产生速度得以满足时,则移去外能源后也能发生着火。 7:自发着火举例:柴油机着火燃烧、油溅泼到赤热的表面上的着火燃烧、汽油机中的爆震等。 强制着火举例:汽油机点火燃烧 8:Semonov自燃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在热爆炸理论 9:自燃必要条件有两个判据,他们的表达式怎样?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 B.<28℃ C.≥28℃ D.≤28℃ 3.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2.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A.蒸气压 B.闪点 C.沸点 D.蒸发速率 E.燃烧时间 3.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闪燃 4.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液体 单选题答案 ABBDD DDB 多选题答案 ABCABCDABCDABCDABC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华图教育梁维维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绝大多数的排列组合问题都会应用到这两个原理,所以对加法、乘法原理广大考生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1.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有M1种方法,第二类方式有M2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N)种方法。 例如:从长春到济南有乘火车、飞机、轮船3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而火车、飞机、轮船分别有k1,k2,k3个班次,那么从武汉到上海共有N=k1+k2+k3种方式可以到达。加法原理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分类完成的,那么总的情况数等于每类情况数的总和,比如如下的题目:【例1】利用数字1,2,3,4,5共可组成 ⑴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⑵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解析】⑴百位数有5种选择;十位数不同于百位数有4种选择;个位数不同于百位数和十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5×4×3=60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解析】⑵先选个位数,共有两种选择:2或4.在个位数选定后,十位数还有4种选择;百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2×4×3=24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排列组合也是考察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国考和联考当中也对加法原理做了考察。例如如下的两道题: 【例2】某班同学要订A、B、C、D四种学习报,每人至少订一种,最多订四种,那么每个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报方式?( ) A.7种 B.12种 C.15种 D.21种 【解析】不同的订报方式对于同学可以选择订一种、两种、三种、四种这样四类,第一类,选择一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二类选订两种有6种订报方式,第三类选定三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四类四种都订有1种订报方式。所以每个同学有4+6+4+1=15种订报方式。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1. 凡是能与或起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A)空气中的氧 (B)其他氧化剂 (C)燃烧 (D)物理 2.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_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 (A)火源 (B)有火焰 (C)着火 (D)轰燃 3.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的途径主要有_。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分解 4.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 (A)可燃物 (B相互作用 (C)助燃物 (D)引火源 5. 燃烧的三个特征为_。 (A)物理反应 (B)放热 (C)发光 (D)化学反应 6.燃烧的充分条件有 (A)一定的点火能量 (B一定的氧气含量 (C)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D)相互作用

7.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可以分为 (A)爆炸 (B)着火 (C)闪燃 (D)自燃 8.固体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用,其燃烧方式主要有_。 (A)表面燃烧 (B)分解燃烧 (C)蒸发燃烧 (D)阴燃 9. 液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有_。 (A)动力燃烧 (B)沸溢燃烧 (C)蒸发燃烧 (D)喷溅燃烧 10.气体物质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不同,燃烧方式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预混燃烧 (D)扩散燃烧 11. 燃烧产物指 (A)气体 (B热量 (C)烟雾 (D)火焰 12.下列哪些灭火方式采用的是冷却法的原理 (A)封闭着火空间

(B)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C)往看火物上直接喷射干粉 (D)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 13.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有_。 (A)冷却法 (B)室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14. 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主要包括: (A)表面燃烧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15. 灭火的基本措施包括 (A)冷却法 (B室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16.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燃烧产物 (D)引火源 17. 燃烧应具备_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放热 (C)发光 (a)吸热 18. 以下哪些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类型:

燃烧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燃烧物理系 第四章着火(自然与引燃)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燃烧火焰 第六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 第七章气体燃料的喷射与燃烧 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课程实验 考试说明 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依托大纲,参考教材 70%考卷,30%平时 题型:填空、(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图解分析 考试时间:6月9日下午或晚上 第一章 1 2 3.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5℃,0.1MPa)。定温——定容或者定温定压;经化合反应生成一个mol的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 所有元素在标准状态下的标准生成焓均为零。 4.反应焓(**) 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焓差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焓(KJ)。 5.反应焓的计算(**) 6.燃烧焓(**) 单位质量的燃料(不包括氧化剂)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焓之值(KJ/Kg)。 7.燃料热值(**) 燃料热值有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分,相差一个燃烧产物中的水的汽化潜热。 8.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 按浓度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分压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 9.反应度λ(**)

表示系统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能有效变为产物的程度 10.Gibbs函数的定义 自由焓,为状态参数。g=h-Ts 11.Helmholtz函数 自由能f 12.焓与生成焓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而自由焓与P、T有关。 ) 13.过量空气系数(**)(?a=m a m ast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空气量/理论所需空气量。 14.当量比(?=!#@¥%!@) C——实际浓度,Cst——理论浓度 15.浓度(空燃比)(C=#@¥) 一定体积混合气体中的燃料重量/空气重量 16.化学计量浓度 ?a=1时的浓度 17.绝热火焰温度的求解方法,尤其是考虑化学平衡时的计算方法(**)(附图) 首先分别根据平衡常数Kp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的反应度λ和绝热火焰温度T f的关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T f 18.绝热燃烧火焰计算程序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2.燃烧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燃烧的反应机构,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3.净反应速度(*)(公式见书本) 消耗速度与生成速度的代数和。 4.反应级数n 一般碳氢燃料n=1.7~2.2≈2 5.Arrhenius定律 A-频率因子(分子间碰撞的频率);E-活化能;T-温度 ? 比反应速度k n=Ae?E RT 6.分子碰撞理论与Arrhenius定律属热爆燃理论 7.热爆燃理论(**) 反应物在一定温度的反应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这种由于反应热量聚集的加速反应乃至燃烧爆炸的理论称为热爆燃理论。 8.热爆燃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讲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练习题)

第一讲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练习题) 1. 从武汉到上海,可以乘飞机·火车·轮船和汽车。一天中飞机有两班,火车有4班,轮船有2班,汽车有3班。那么一天从武汉到上海,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 商店有铅笔5种,钢笔6种,圆珠笔3种。小红要从中任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 4个好朋友在旅游景点拍照留念(不考虑站的顺序),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 4. 有0、2、3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三位数? 5.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中途要经过5个站,这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6. 五个人进行下棋比赛,每两个人之间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7. 在5×5的方格中(如右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8. 书架上有8本故事书和6本童话书,王刚要从书架上去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9. 服装店里有5件不同的儿童上衣、4条不同的裙子。妈妈为小红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配成一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0. 从1、3、5、7这四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数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分数?其中有多少个真分数? 11.用1、2、3、4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2.(如图所示):A、B、C、D四个区域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中的某一种涂色。如果要求相邻的区域涂不同的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13. 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选出班干部3名,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女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4. 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旗各一面,从中选一面、两面、三面或者四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不同的信号(顺序不同时,表示的信号也不同),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传热学经典试题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 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 .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2.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3.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A.闪燃 B.阴燃 C.沸溢 D.喷溅 4.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不包括(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闪燃 D.阴燃 6.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 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 D.链式反应自由基 多项选择题 1.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 )。 A.扩散燃烧 B.集中燃烧 C.预混燃烧

D.闪燃 E.爆炸燃烧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 3.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明火 D.引火源 E.链式反应自由基 4.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 )。 A.闪燃 B.爆炸 C.自燃 D.点燃 E.着火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 绪论部分 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方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 (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 (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 (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

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加法原理例题讲解一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例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3班,轮船有2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分析与解:一天中乘坐火车有4种走法,乘坐汽车有3种走法,乘坐轮船有2种走法,所以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3+2=9(种)不同走法。 例2旗杆上最多可以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色、蓝色和黄色的信号旗各一面,如果用挂信号旗表示信号,最多能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分析与解:根据挂信号旗的面数可以将信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只挂一面信号旗,有红、黄、蓝3种;第二类是挂两面信号旗,有红黄、红蓝、黄蓝、黄红、蓝红、蓝黄6种。所以一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信号 3+6=9(种)。 以上两例利用的数学思想就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 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N=m1+m2+…+m n 种不同的方法。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两个重要而常用的计数法则,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乘法原理是把一件事分几步完成,这几步缺一不可,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的乘积;加法原理是把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之和。 例3两次掷一枚骰子,两次出现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有多少种 分析与解:两次的数字之和是偶数可以分为两类,即两数都是奇数,或者两数都是偶数。 因为骰子上有三个奇数,所以两数都是奇数的有3×3=9(种)情况;同理,两数都是偶数的也有9种情况。根据加法原理,两次出现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有9+9=18(种)。 例4用五种颜色给右图的五个区域染色,每个区域染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传热学典型习题详解1

绪论部分 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方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 (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 (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 (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解:如图所示。假定地面温度为了T e ,太空温度为T sky ,设过程已达稳态, 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 c 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 sky 的黑体。则 由热平衡: , 由于T a >0℃,而T sky <0℃,因此,地球表面温度T e 有可能低于0℃,即有可能结冰。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

理论知识题 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用“×”、“√”表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择题,一般采用“四选一”题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以下是要求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独立完成的作业题。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及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的现象。 (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 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 7、火焰的颜色及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及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是能及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及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练习题49410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1.一个礼堂有4个门,若从一个门进,从任一门出,共有不同走法( ) A.8种B.12种C.16种D.24种 2.从集合A={0,1,2,3,4}中任取三个数作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则可构成不同的二次函数的个数是( ) A.48 B.59 C.60 D.100 3.某电话局的电话号码为168~×××××,若后面的五位数字是由6或8组成的,则这样的电话号码一共有( ) A.20个B.25个C.32个D.60个 4.在2、3、5、7、11这五个数字中,任取两个数字组成分数,其中假分数的个数为( ) A.20 B.10 C.5 D.24 5.将5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分配给3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分配方式的种数有( ) A.8种B.15种C.125种D.243种 6.从黄瓜、白菜、油菜、扁豆4种蔬菜品种中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三块土地上,其中黄瓜必须种植,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 ) A.24种B.18种C.12种D.6种 7.已知异面直线a,b上分别有5个点和8个点,则经过这13个点可以确定不同的平面个数为( ) A.40 B.13 C.10 D.16 8.书架上原来并排放着5本不同的书,现要再插入3本不同的书,那么不同的插法共有( )

A.336种B.120种C.24种D.18种 9.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 ) A.10种B.20种C.25种D.32种 10.有5个不同的棱柱、3个不同的棱锥、4个不同的圆台、2个不同的球,若从中取出2个几何体,使多面体和旋转体各一个,则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 A.14 B.23 C.48 D.120 11.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 ) A.6种B.12种C.24种D.30种 12.从数字1,2,3,4,5,6中取两个数相加,其和是偶数,共得________个偶数.13.从正方体的6个表面中取3个面,使其中两个面没有公共点,则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 14.动物园的一个大笼子里,有4只老虎,3只羊,同一只羊不能被不同的老虎分食,问老虎将羊吃光的情况有多少种? 15.用五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的四个区域涂色,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2)若要求相邻(有公共边)的区域不同色,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16.用0,1,…,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Array (1)三位整数? (2)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整数? (3)小于500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整数? (4)小于500,且末位数字是8或9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整数? (5)小于100的无重复数字的自然数?

传热学经典例题

1-2理发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风道的流通面积 2260cm A =,进入吹风器的空气压力kPa p 100=,温度251=t ℃。要求吹风器出口的空气温度472=t ℃,试确定流过吹风器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以及吹风器出口的空气平均速度。电加热器的功率为1500W 。 解: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2 m ,平均导热系数为1.04w/m.k ,内外壁温分别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2.09×104kJ/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KW t A Q 2.7513.0)50520(2004.1=-??=?=δλ 每天用煤 d Kg /9.3101009.22.753600244=??? 1-11 夏天,阳光照耀在一厚度为40mm 的用层压板制成的木门外表面上,用热流计测得木门内表面热流密度为15W/m 2。外变面温度为40℃,内表面温度为30℃。试估算此木门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解: δλt q ?=,)./(06.0304004.015K m W t q =-?=?=δλ 1-12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度t f =20℃,管子外径 d=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rlh q -=π2 所以 ()f w t t d q h -=π=49.33W/(m 2.k) 1-13 对置于水中的不锈钢束采用电加热的方法进行压力为 1.013Pa 510?的饱和水沸腾换热实验。测得加热功率为50W ,不锈 钢管束外径为4mm ,加热段长10mm ,表面平均温度为109℃。试计算此时沸腾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有 t Ah ?=Φ 2.4423=?Φ=∴t A h W/(m 2.K) 1-17 有两块无限靠近的黑体平行平板,温度分别为21,T T 。试按黑体 的性质及斯藩-玻尔兹曼定律导出单位面积上辐射换热量的计算式。(提示:无限靠近意味着每一块板发出的辐射能全部落到另一块板上。) 解:由题意 4 11T q f σ=; 422T q f σ=; 两板的换热量为 )(4 241T T q -=σ 1-18 宇宙空间可近似地看成为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表面发射率为0.7,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4T q εσ==0.7155250)./(1067.54428=???-K m W W/2m 1-20 半径为0.5 m 的球状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表面发射率为0.8。航天器内电子元件的散热总共为175W 。假设航天器没有从宇宙空间接受任何辐射能量,试估算其表面的平均温度。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3-0-6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题库3-0-6

问题: [单选]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A.≤10% B.≥10% C.10% D.10%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实务教材P28和P47表2—2—3。

问题: [单选]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 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然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问题: [单选]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A.冷却、窒息 B.抑制燃烧链式反应 C.降低氧浓度 D.降低温度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11?5 https://www.360docs.net/doc/c39634181.html,

问题: [多选]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以下()。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预混燃烧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分别是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实务教材p6

问题: [多选]同种物质的热导率的会因()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材料的结构 B.材料的密度 C.材料的湿度 D.材料的温度 E.材料的化学组成 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实务教材。实务教材p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