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31期 -109-

[3]Woodhead M. New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Clin Microbiol Infect,2011,17(s6):1-24.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5]陈浩,王莹.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4(8):1052-1054.

[6]周刚.应用清金化痰汤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90-92.[7]宋天云,惠萍,范发才,等.千金苇茎汤合定喘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077-2078.

[8]陈建新.千金苇茎汤合定喘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9-10.

编辑:弓良彦编号:ER-4180425022(修回:2018-11-07)

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An analysis of treating obesity in TCM

黄蕙莉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31-0109-证型:GD

【摘要】中国的肥胖率从2000年的8.6% 增长到2014 年的 12.9%,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以8960万的人数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是目前重点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对肥胖症的个体化、规范化、有效化诊治仍不足,且单一的干预措施对肥胖症的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内治、针灸及特殊疗法等手段治疗肥胖症,在改善代谢、疏络通导、促进循环方面取得一些疗效,基本达到整体调节,健康减脂的目的。

【关键词】辨证治疗;减脂;中药针灸

【Abstract】The obesity rate in China has risen from 8.6% in 2000 to 12.9% in 2014, and as of 2016, China has surpassed America to become the World's most obese country with 89.6 million people.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However, in the actual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individual, standardize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obesity is still insufficient, and the sing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obesity is not obvious. The author applie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treatment, acupuncture and special therapy and other means to treat obesity, in the improvement of metabolism, hydrophobic conduction, promote circulation to achieve some curative effect, basically achieve overall regulation, health reduction of fat purposes.

【Keywords】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educed fat; TCM acupunctur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31.047

据The Lancet(2016)中的一项报告显示,近40年来全球肥胖人数迅速增加,目前已超过6亿。其中,中国以8960万的人数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亟待克制的重点问题。但在实际临床诊疗中,由于对肥胖的病因学认识并不明确,也未形成系统的基于代谢的认识,导致对肥胖症患者无法作出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两种,而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干预要贯穿始终。但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笔者在临床中更多地采用中医疗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程度高、配合度高。对肥胖症患者辨证分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并加以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肥胖症多与痰多、脾失健运有关。嗜食肥甘厚味等,阻碍脾胃运化;气机失畅,脾失于健运,易生痰湿。迁延日久,痰湿又会阻滞气机,导致气虚无力化湿。两者互为因果,主要病机表现为气虚痰湿壅盛,主要责之于脾。所以在临床中,脾虚湿阻、痰湿内盛、脾肾阳虚的肥胖症患者较为多见。[1]针对这三种证型,我们采取药物、针灸加埋线的方式综合治疗。

1诊断标准

WHO将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定为BMI≥30kg/m2(BMI是以体重 / 身高 2来计算的,超重为BMI:25~29.9 kg/m2)。

2辨证分型

2.1 脾虚湿阻证

证候表现:容易倦怠乏力,头身困重、浮肿,口腻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体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31 -110-

薄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又因饮食不节,劳倦、忧思过度等伤及脾土所致。脾之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失职为主,无法运化水湿,消化功能减退,导致水湿潴留。脾虚失运,水谷精微输布无力,清浊不分,因此常出现乏力、头身困重、腹胀、便溏等症状。

治则:益气健脾化湿。

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化裁。人参、茯苓、车前子各20g,桂枝10g,泽泻、莱菔子、苍术、白术、防己各15g,黄芪30g,甘草6g,湿甚者可加薏苡仁20g,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健脾渗湿的常用方,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入苍术、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排除湿浊,莱菔子、黄芪等增强健脾之功。综观全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脾气健运,湿浊自去。

针灸取穴可选阿是穴、丰隆、阴陵泉、足三里、关元、气海、脾俞、三阴交、水分等,均为益气祛湿的要穴。另外局部取穴如腹部肥胖者可加天枢、阿是穴、水道等;大腿肥胖者可加髀关、风市等。治疗可隔天1次进行,每次留针30~40min,可加入电针。

以上穴位皆可选择埋线治疗,每次可选5~7个,20~30天可埋线一次。目前有研究认为此方法能调整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改善机体对于糖和脂肪的代谢,加速脂肪供能分解,从而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2]

2.2 痰湿内盛证

证候表现:以腹部肥胖为主要特征,头身困重、喜卧喜静,周身乏力,痰多壅盛、胸脘痞闷,口腻纳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白腻,脉沉细。

证候分析:引起本证的原因有很多,如过食肥甘厚腻、情志刺激、不思运动等导致痰浊内停。痰湿中阻,碍胃受纳五谷,故而脘痞纳呆;痰湿停聚致清阳不升故出现胸闷、头身困重、乏力等症状。

治则:理气化痰祛湿。

治疗方法:二陈平胃散化裁。甘草6g,苍术、厚朴各10g,熟制半夏、茯苓、陈皮各20g,湿甚者加薏苡仁20g,冬瓜皮15g,大黄6g等。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长于燥湿理气祛痰,散收结合。二陈(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兼以和胃降逆;茯苓长于健脾渗湿,有助祛湿化痰之功;加上苍术、厚朴,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若湿盛可加薏苡仁、冬瓜皮化湿,大黄可利湿攻积。

针灸取穴可选阿是穴、丰隆、阴陵泉、足三里、关元、气海、脾俞、三阴交、水道等穴益气健脾,通利痰湿。如大腿肥胖者可局部取穴加髀关、风市等;腹部肥胖者加阿是穴、水分、天枢等。治疗可隔天1次进行,每次留针30~40min,可加入电针。

以上穴位皆可选择埋线治疗,每次可选5~7个,20~30天可埋线一次,3次左右即可。

2.3 脾肾阳虚证

证候表现:常畏寒肢冷,腰膝、下腹冷痛,全身肥胖水肿但以颜面和下肢为甚,小便不利、便溏,面色?白无华,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温化无权,致虚寒内生,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症;阳虚水泛,水谷不化,导致水液潴留,出现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之症;面色白、舌淡胖等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则:温肾健脾化湿。

治疗方法:金匮肾气丸加苓桂术甘汤化裁。炮附子、白术、甘草各6g,山药、山茱萸各15g,桂枝9g,泽泻、茯苓、牡丹皮10g,熟干地黄20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两方相加,共奏温阳化湿,补肾健脾之功。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化饮诸药之首,与桂枝相合,增强温阳之功。山药、山茱萸养精血,精血得充,增强补阳之力。泽泻、茯苓渗水利湿。两方相合,标本兼顾,脾肾之阳得以温煦,自可温化痰饮水湿。

针灸取穴可选肾俞、命门、阴陵泉、关元、气海、脾俞、三阴交、水道、内关等穴位温补脾肾之阳,化痰祛湿,另可加局部选穴。如大腿肥胖者可加髀关、风市等;腹部肥胖者加水分、天枢等。治疗可隔天1次进行,每次留针30~40min,可加入电针。

以上穴位皆可选择埋线治疗,每次可选5~7个,20~30天可埋线一次,3次左右即可。

3治疗结果

针灸及穴位埋线治疗应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器质性疾病,不配合治疗等患者。此外,除上述的治疗外,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也是重要一方面,要求患者配合适度的运动,且保证饮食清淡且富于营养,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根据肥胖症的疗效标准[3],体重下降2kg以上即为有效,5kg以上为显效,体重无变化甚至反弹计为无效。

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疗程在2~3个月左右,总有效率基本保持在81.5%~85%,且患者的精神状态均有所好转。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月经不调等病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典型病例

患者甲,女,30岁,2016年8月27日就诊,主诉:肥胖两年余。患者由于工作原因加班频繁,劳倦过度,不思运动,形体日渐肥胖。时常感觉倦怠乏力、头身困重,不思饮食,偶有腹胀、便溏。身高158cm,体重75kg,BMI 30kg/m2,舌体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薄腻,脉濡缓。遂诊断为肥胖症(脾虚湿阻)。长期伏案加班,劳倦、忧思过度伤及脾土,脾虚无法运化水湿,消化功能减退,加之不思运动导致水湿潴留。治疗上采取针药相结合的方法,20天为一个疗程,并配合科学的饮食运动。方以二陈平胃散化裁理气化痰祛湿。甘草6g,苍术、厚朴各10g,熟制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各20g。水煎服,每日1剂。并取穴阴陵泉、足三里、关元、气海、脾俞、三阴交、水道、天枢等,接电针30min,每日1次。10天后改穴位埋线治疗,于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处埋线。1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精神状态佳,饮食可,体重减轻2kg;2个疗程后体重共减轻10kg,BMI 26kg/m2;继续坚持第3个疗程,BMI 22kg/m2,3个月后随访患者无反弹,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31期 -111-

且诉精力充沛,睡眠饮食佳。

5讨论

2013年AMA(美国医学会)将“肥胖”正式列为一种需要医学干预的疾病,而现今“肥胖是一种疾病”这一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达成一种共识。肥胖不仅仅会改变自身的形体姿态,更重要的是它能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三高”(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肥胖能增加它们的发病率,甚至加重症状反应。

轻度的肥胖可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平衡膳食、调整生活作息等方法来改善,但重度肥胖者或已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此时便需要必要的医学监督和协调,目前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行为学治疗等。其中教育和个人因素对减肥最后的成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基于目前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也基于其用药的安全性与疗效的双重考虑,在临床中我们主要以中医传统疗法为主,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程度高、配合度高。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丹溪心法》),主要责之在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得布散而生痰湿,多因先天、情志、嗜食肥甘厚味等导致。若肥胖迁延日久,痰湿聚生阻滞气机,又会导致气虚无力化湿,出现脾虚、脾肾阳虚等证候表现。所以在临床中,脾虚湿阻、痰湿内盛、脾肾阳虚的肥胖症患者较为多见。在针对不同患者的致胖原因、对其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利用药物、针刺及埋线治疗,疏通经络,双向调整代谢,可加速新陈代谢。另外,在此治疗之外,还应加以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干预,帮助其端正心态;并严格要求患者坚持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根据自身的情况每天保持固定量的适度的体育运动,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 1993.15.

[2]介思,石慧.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14-15.

[3]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71031173(修回:2018-11-06)

程德华临证经验治疗黄褐斑诌议

Experience of Cheng Dehua for treating chloasma

余晓琪1吴泽华2程德华1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31-0111-03

【摘要】目的:观察程德华教授自拟祛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程老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条件的黄褐斑患者38例,给予自拟祛斑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9例(50%),总有效率为95%,无效2例(5%),患者最快显效的时间为3周。结论:程老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方案安全可行。

【关键词】黄褐斑;补虚泻实;活血化瘀;治疗经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Quban decoction (祛斑汤) of Professor Cheng Dehua on chloasma.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chloasma were given the Quban decoction, twice a day, 3 week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after 3 courses. Results: 19 cases (50%) were cu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5%), the fastest effective patients were cured in three weeks. Conclusion: The Quban decoction is effective on chloasma, and the program is safe and feasible.

【Keywords】Chloasm; Buxu Xieshi (补虚泻实); Huoxue Huayu (活血化瘀);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31.048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其特征为颜面部有对称性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局部无症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治疗上无特异性方法。中医文献中称为“面尘”“肝斑”“蝴蝶斑”“黧黑斑”,本病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好发于青、中年妇女,呈蝶形对称分布于面部,为黄褐色斑,夏天较重,冬天较轻,是面部损容性疾病[1]。本病男性也可发生,但发病较女性少,病因尚不清楚,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黄褐斑发病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妊娠、月经紊乱有关,也可见于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如生殖系统疾患、糖尿病、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维生素缺乏等。日光照射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黄褐斑发病机制主要是过多

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肥胖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灵枢·卫气失常篇》论及人体肥瘦时指出"人有肥,有膏、有肉",后世又有"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谷气胜元气,其人脂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唯是湿痰颇多",以及"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之说。这些论述对指导我们对肥胖的认识和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肥胖与人之先天禀赋有关,这大抵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吻合,据沈阳、大连、北京三市调查14321名新生儿的肥胖发生率为7.05%~16.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对800例肥胖患者的病因分析,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肥胖者达29.63%,自幼肥胖者占7.75%,这些都说明肥胖与遗传有关。 其次,与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有关。摄入精美而多,其有余部分化为膏脂,蓄积体内,则为"膏人"、"脂人"、"肥人"。唐氏报告90%和长征医院调查13.75%的肥胖患者有喜食肉类、摄食过多。长征医院调查产后肥胖占女性肥胖中38.02%,可能与民间风俗产后要多进甜食及重视"坐月子"有关。 再次,久卧、久坐、活动过少,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医学入门》也强调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久卧、久坐,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输布失调,膏脂内聚,使人肥胖。 另外,外感湿邪,入里内蕴,侵袭脏腑和内伤七情,影响脏腑功能,也常为发生肥胖的因素。脏腑之中以脾、肾、肝、胆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生精血,输布精微,充养周身,而变成膏脂痰湿,蓄于肌肤,发为肥胖。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气行水,助脾健运,通调水道而湿浊内聚,溢于肌肤加重肥胖。 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疏泄失于调畅,影响脾之健运,气机之升降转输。而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 由于脾肾气虚,肝胆失调,不仅造成膏脂痰浊,水湿停蓄,也使气机失畅,脉道不利,可有气滞,或血瘀。因此,肥胖者既有本虚证,又有标实证,本虚标实相互联系,同时并存。 总之,病位以脾为主,次及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常兼水湿,亦兼有气滞,血瘀。 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订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五个型。 一、脾虚湿阻型 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 二、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久郁化热) 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小数,舌苔腻微黄。 三、肝瘀气滞型 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在对症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各种方法和成效概况。方法:通过查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的概况。从各种中医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分析作用机制,总结每种方法在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成效。结果: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较多,且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结论:中医药对于单纯性肥胖有独特疗效,应加以重视并大力发展。 【关键词】中医;中药;穴位;针灸;单纯性肥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尤其是城市的肥胖人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在中医角度上看,单纯性肥胖应视为机体的失衡状态,属形盛气虚,形绝对有余而气相对不足,主要是养生不当所致,也有可能与机体机能障碍有关。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提出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经几十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效果可观,但也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技术不成熟等缺点,出现伪中医打着中医减肥的旗号行骗,导致人们对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不信任。笔者通过对二十多年来中医药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概况综述,为人们日后选择中医药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把肥胖分为“膏人”、“脂人”和“肉人”【1】,与现代医学将肥胖分为“脂肪型、瘦肉型、水肿型”类似。膏人,可见“纵腹垂腴”、“皮缓”,属于腹部脂肪多的肥胖;脂人,可见“虽脂不能大”、“腘肉坚,皮满”,该型形体肥胖但匀称;肉人,可见“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以肌肉的肥大为主要表现。 1.1 病因 形成肥胖的病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禀赋因素,又与饮食不节、劳逸不均、情志失调、疾病、药物等后天因素密切相关。《素问?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临证指南医案》说“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望诊遵经》说:“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对于肥胖的致病因素【2】,中医认为,与肥胖关系密切的病邪,主要是痰、瘀、水、湿等。 1.2 病机 《内经》曰:“肥人血浊”,“血浊”即是痰淤交阻的意思;宋《仁斋直指方》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故肥人多寒湿。”可见肥胖大多由于痰瘀血痹,气虚寒湿引起。而大部分是因为饮食过量,超过脾胃负担, 脾运不健而生痰湿【3】。另外,青中年或更年期女性,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也会引起肥胖。 1.3 治法 根据肥胖的病机,中医辩证诊断可分为五型【4】: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相应的治法可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祛湿,疏肝理气清热,温肾健脾化湿,滋养肝肾。另外,赵进军【5】也提出中医治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本病是一种营养过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一代谢方面的异常。一般按有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本病临床常有体弱无力,行动不便,动作时气喘,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自觉症状。 肥胖的测定: 1.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比例成人标准体重(kg)数=[身高(Cm)数一loo]×0.9.儿童标准体重(kg)数=年龄×2+8。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lO%为超重,超过20%以上称为肥胖。.2.体重与腰围、臀围的关系一般来说,多余的脂肪,男性多沉积在腹部,女性主要沉积在臀部、腿部。因此,可测定腰围来估计男性是否肥胖,其标准是体重(kg)数不超过腰围(c m)数,否则即是发胖。女性肥胖除直接观察臀以下部位的丰满膨隆的程度外,可用“捏指法”测量,即用拇、食两指相距3cm左右捏起皮褶,其皮褶厚度即为该处皮下脂肪厚度,若超过2.5cm,即属肥胖。 3。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一体重(kg)/体表面积(m2)。如体重指数大于24即为肥胖。(范围)肥胖病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病;病因明确者,称继发性肥胖病。二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湿浊内聚,痰瘀渐生,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妇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留滞而致肥胖。

2。禀赋不足父母为肥胖之人,以致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转输失常。痰浊、膏脂停聚而为肥胖。 3.过食肥甘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酿成痰;又可损伤脾胃,致水谷运化失司,湿浊停留体内,痰热湿浊停聚,使体重增加,形成肥胖。 4.缺少活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转输,水湿停聚,形成肥胖浮肿。 5.久病正虚久病则正气亏耗,气血阴阳虚衰,气虚运血无力,阳虚而阴寒内生,易生痰浊;阴血虚少,血行涩滞,痰浊、脂(瘀)变生而致肥胖。 6.情志所伤五脏皆能藏神,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序,影响水谷、水液运化,使代谢紊乱,发生肥胖。 二、病机 1.发病渐积而成,缓慢发生。 2.病位主病在肌肉,与脾肾关系密切,肝胆及心肺功能失调亦与本病相关。 3.病性肥胖病多为形盛气虚,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为正气虚衰。因此肥胖病乃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可见肝胆疏泄失调及心脾气虚;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血瘀、气滞,但临床虚实常各有所侧重。 4.病势初起膏脂堆积较少,临床可无任何症状,但随着膏脂、痰浊增多,兼有水湿、血瘀、气滞者,日久侵心肺,扰肝胆,著四肢,则可发生多种病症。 5.病机转化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壅遏脾胃,气机窒滞,脾胃升降失序,水谷精微不归正化,酿成脂瘀痰浊。或起居不时,好坐好卧,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若情志调达,饮食有节,起居适宜,治之如法,则湿热、痰浊、脂瘀渐渐疏化,脾胃复升降之职,病渐向愈。若七情失节,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一班杨翊涵1302010138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什么,而很少人了解到什么是肥胖病。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了解,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肥胖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施治。【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减肥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众所周知,减肥过程艰辛,成果难以保持,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中医在数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体内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这种物质和我们肺里的“痰”有着类似的特征,所以在中医上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肥人多痰湿”,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肥胖的原因是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而成,而水湿又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致,那么,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是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根本上治疗肥胖症

的道路。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的《石室秘录》中也记载了用健脾化痰来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他在书中对肥胖症的成因提出了精辟的论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这句话就是说,肥胖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多痰湿,痰湿生成又是因为脾气虚弱,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为痰湿。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陈士铎认为治疗肥胖症“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这就是说:治疗肥胖症应该以补益脾气为主,化痰除湿为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肥胖症。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的肥胖起因,做到对症下药。相对西药而言,中药减肥副作用小甚至无,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以下便是几种利用中药减肥的代表方剂。 (一)决明子 决明子,属于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可生用或炒用,又名草决明。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热结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决明子含有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1、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2、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郁久化热):主要表现是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稍数、舌苔腻微黄。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芩连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3、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是胸胁胀闷,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暗。当以疏肝理气,行气消滞为治,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舒肝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冷。脉细无力,舌苔薄,舌质淡。当以健脾温肾、利湿消肿为治,可选用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阳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5、阴虚内热型: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微弦,舌苔薄,舌质红。当以养阴益肾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6、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现出为肥胖,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当以清肝泻火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栀麦清热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7、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肥胖,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当以清泄湿热,疏利肝胆为治,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 次口服;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8、痰浊中阻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当以祛湿化痰为治,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五苓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苏合香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9、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当以气血双补为治,可选用八珍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归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胶参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10、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肥胖,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叹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翁维良 作者简介:浙江省宁波市人,1937年3月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科大学,1960-196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部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198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任主任。1991---1999年任副院长。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基地主任,200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审评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常务理事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生导师。 摘要:肥胖病中医辨证各地有所不同,以第二届全国肥胖病学术会议的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辨证施治。常用减肥中药有决明子,荷叶,泽泻,番泻叶,汉防己,防风,黄芪,白术,何首乌,山楂,海藻,大黄等。 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医辨证中减肥药 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及辨证特点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分类及发生率 1、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对300例肥胖病人的分型:胃热滞脾型者63例,占21%;脾虚不运型者177例,占59%;痰湿中阻型者(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所致)45例,占15%;脾肾阳虚型者6例,占2%;肝郁气滞型者9例,占3%。认为各型均直接或间接与脾胃有关,脾胃证型合计为100%。说明其在肥胖发病中的重要性。 2、北京酒仙桥医院对109例肥胖病人作中医辨证分型,表明胃热亢盛、痰湿困脾型者39例(35.8%),肝郁气滞型者15例(13.8%),血瘀气滞型者6例(5.5%),脾虚湿阻型者30例(27.5%),脾肾两虚型者19例(17.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94.5%。 3、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分析200例肥胖病人,气虚型者占12.5%,脾虚湿阻型者占52.5%,肾阳不足型者占8.5%,阴虚阳亢型者占32.5%,脾胃及有关证型占68%。 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分析60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脾虚痰湿型者254例(42.3%),胃热湿阻型者152例(25.3%),肝气郁结型者109例(18.2%),脾肾两虚型者85例(14.2%)脾胃及有关证型占100%。 5、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对144例肥胖病人分型,脾虚痰浊型者占34.2%,脾胃实热型者占37.4%,气滞血瘀型者占28.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71.6%。 6、肥胖病脾胃证型者(包括脾虚、痰湿、肝胃不和等)发生率在68-100%之间,说明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上要充分考虑到调理脾胃。 (二)肥胖病证型辨证要点 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交流会制定了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989年)。 1、脾虚湿阻型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功能减退,水湿与精微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化为膏脂、湿邪,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区分。体质量指数( BMI) 又称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 ]2,<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二)临床分型 结合 1997 年全国第 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单纯性肥胖病》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划分为脾虚湿阻证、胃热湿阻证、肝瘀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五型。 1、脾虚湿阻证: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2、胃热湿阻证: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舌苔腻微黄,舌质红。 3、肝瘀气滞证: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苔白或薄腻,舌质暗红。 4、脾肾阳虚证:肥胖,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脉沉细无力,苔白,舌质淡红。 5、阴虚内热证: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脉细数微弦,苔薄。舌尖红。 二、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干预特别是针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较高的特点,一直以来被称做绿色减肥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中医药疗法来治疗单纯性肥胖。 1、药膳与中医论治 单纯性肥胖人群的药膳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为主,选用茯苓、陈皮、荷叶、赤小豆、薏苡仁、、苦瓜等组成饮食方。 ①脾虚湿阻证 食谱为荷叶茯苓粥或鲤鱼汤; 平胃二陈汤加减: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法半夏、茯苓、枳实、川芎、夏枯草、石菖蒲等; ②肝瘀气滞证 山楂饮或玫瑰荸荠粥;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赤芍、枳实、甘草、川芎、陈皮、香附、旋覆花、荷叶等 ③胃热湿阻证 荷前粥; 芩连二陈汤加减:黄芩、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泽泻、车前子、大黄等; ④脾肾阳虚证 羊肉炒大葱或胡桃枸杞粥;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肥胖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阻: 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疲乏无力,肢重浮肿。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利湿,防己利水清热;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脾虚水停。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两方相合,共凑健脾利湿之效。 肥胖伴浮肿者加泽泻、车前草以渗水利湿;乏力明显者加党参补气;腹胀而满加厚朴、枳壳以理气散结;纳差加佛手、生山植理气开胃;如伴有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者当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2)胃热湿阻: 证候:肥胖,头胀,消谷善肌,肢重困楚,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通圣散重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本证取意于通里泄热。方中生石膏、川芎、黄芩、栀子清热法湿;防风煎剂有解热作用且能胜湿;连翘解热利湿;加草决明清热通便,降脂减肥。 头胀明显时加野菊花;口渴加荷叶;大便秘结加芒硝。 (3)肝郁气滞: 证候:肥胖,胸胁胀满,胃脘痞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烦急易怒;亦可伴有大便不畅,舌淡红或偏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本方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配黄芩清热除烦;半夏、枳实、大黄调气机通大便,除痞满消膏脂;甘草调和诸药。

气郁重时选加香附、郁金、川芎;腹胀重加茯苓;月经后错或闭经者,选加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失眠多梦突出者加白薇、夜交藤。 (4)气滞血瘀: 证候:肥胖,胸胁作痛,痛有定处,脘腹胀满,月经不调或闭经,经血色暗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本方重在和血化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芍、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理气活血;熟地滋阴补血。 气滞为主者如胸胁胀痛、脘腹胀满选加香附、枳壳、柴胡、川楝;月经后错或闭经者改白芍为赤芍,选加乳香、没药、益母草;痛经者可加元胡理气活血止痛,加甘草配白芍以缓急。 (5)痰浊中阻: 证候:肥胖,头晕头胀,头重如裹,昏昏欲睡,口粘或甜,胸膈满闷,脘腹痞胀,肢体困重,动则更著,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温胆汤加减。本方用于治疗痰热上扰或痰饮中阻之证,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即二陈汤主治痰阻气机,清阳不升;竹茹清胆和胃降逆;枳壳行气除痰和中;茯苓、泽泻健脾渗湿。 头晕胀重如裹,昏昏欲睡较重时可加藿香、佩兰、菖蒲;食欲亢进加黄芩;伴畏寒者加桂枝;伴乏力明显时加生黄芪。 (6)脾肾阳虚: 证候:肥胖,畏寒肢冷,疲乏无力,腰膝酸软,面目浮肿,腹胀便溏,舌淡苔薄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加减。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方中附子温补肾阳,散寒逐水;茯苓、白术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阳,合防己黄芪汤增强补气健脾,利水消肥之力。

肥胖症的拔罐疗法

肥胖症的拔罐疗法 资料收集于网络 山野村庄藏书 方法一、神奇的腹部减肥穴--中脘天枢 中脘天枢是治疗一些胃肠疾病的良穴,实际上它们又是帮助脂肪消化代谢,不让脂肪堆积于腹部的减肥妙穴。 中脘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上,或者肚脐以上四横指(自己的四指并拢)处即为中脘;天枢在肚脐旁边两横指的地方(与肚脐相平)。见图: 坚持每天晚饭后按揉天枢中脘三分钟,同时在晚饭后半 个小时到一小时内进行摩腹,一定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另外,中医治疗肥胖讲究“化痰消脂”,肥胖的人往往多湿多痰,这里的“痰”不单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痰,更是中医里的一种病理产物。再给你推荐一个中医化痰良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打成粉末,装在空胶囊里,饭后服三五粒,坚持吃,疗效好,不反弹。 方法二、 肥胖症是人体内脂肪贮存过多,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5~20%即为肥胖。肥胖症分为单纯性为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最为常见。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为主。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 1.痰湿阻滞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痿;舌胖有齿痕,脉沉缓或滑。 【处方】脾俞、胃俞、阴陵泉、丰隆 2.胃火炽盛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胃纳亢进,消谷多饥,面赤声扬;舌质赤,苔腻,脉滑数。 【处方】天枢、合谷、曲池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取穴:胃、内分泌、三焦、缘中。方法: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肥胖症是指人体脂肪沉积过多,超出标准体重的20%。人体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正常成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为: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100)。如果脂肪增多,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时,就被称为肥胖症。此病女性多见,年龄多在40~50岁。肥胖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轻度:一般无自觉症状,生活起居正常无碍;中度:常有心悸、腹胀、易疲劳、畏热多汗、呼吸短促,甚至下肢浮肿等症状;重度:可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胸闷、气促、嗜睡,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胆结石、脂肪肝等。一般分为饮食不节、 痰湿内阻2型。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23日/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龚海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肥胖病的定义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一、病因、病机 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并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等对肥胖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就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亏虚,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二、分型 从古至今,对肥胖病的分型有多种。 灵枢卫气失常!把肥胖病者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等3种类型,它是中医对肥胖病的最早分型。现今有人将肥胖病按临床辨证分为脾虚湿盛、胃湿热阻、肝郁气滞、痰湿内盛、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阴虚内热7型,此种分类方法基本与肥胖病的病因病机相适应。在日本,依据气血津液理论,将肥胖症分为水肥和血肥两型,水肥型表现为色白、多汗、下肢浮肿等症;血肥表现为口唇、齿龈、爪甲色紫,下腹压痛,女性易伴痛经和经量异常等。 三、治疗 神农本草经!列举了许多能使人消减肥胖、轻身延年的药物,后世医家对肥胖病的认识与防治又有所丰富和发挥。 灵枢卫气失常!提出:?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明确提出治疗肥胖,先分型后辨证,即先确定肥胖人的膏、脂、肉分型,再辨别气血之多少,血气之清浊,循证施治,使之成为?众人#,即如 灵枢卫气失常!?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的?众人#标准。 古人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源于 内经!。治疗膏人肥胖偏寒者,以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热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治疗脂人以益气养血为主要治则,如防己

中医肥胖的类型

中医辨证五大肥胖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中医将一般肥胖简单分为五型:摄取过多食物造成肌肉精实的胃躁热型、产后虚胖的脾虚型,老年、更年期的肾虚及压力造成肝气郁滞型等,对照各类型肥胖特点,看看您是哪一种? 一、胃热痰瘀型 1、特点:肌肉结实、容易口渴、食量大、爱吃冰。 2、瘦身叮咛:少吃几口。可多补充青菜、瓜果等含凉性食物。 针对千人的肥胖研究显示,36~38%的人属于这型,且以男性居多。“大概占门诊病人的二分之一,”中医减重门诊医师余淑美表示,这类型最容易减,有些人半年可减10公斤,且复胖率不高。 3、中医特色瘦身方法推荐:手里拿着一罐矿泉水、穿著T恤短裤、一百多公斤,28岁在美国念医学院的Billy,是中医减重门诊中少见的西方脸孔。他试过抽脂、减肥药,体重却仍然下不来,Billy在台湾妈妈的推荐下,首度尝试中医减重。 针灸、中药难不倒他,但不能吃冰这项禁忌,简直像要了他的命。“I can eat ice all day(我可以吃冰块吃一整天)”曾经是足球队员,睫毛卷长的Billy眨着大眼睛摇摇头说,自己很会流汗,几乎离不开冷饮。 中医师说他属于胃热型,体内如有一把火,愈吃冰愈渴,因此室温的开水最适合他。临床上医师会用清胃热的泻药,如大黄、草决明等,让他加速代谢,利用排便方法来降火气。 此外,也可藉助耳针或针灸神门穴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取。 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胃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间,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达到减肥目的。 4、对症药:这类肥胖者可服用防风通圣散。“暴饮暴食”者的通病就是有火,所以通过服用中药,能起到消火、清肠之功效。与此同时,体重也会有所减轻。而这剂药可消除胃火,抑制亢奋,并有改善代谢功能之作用,可将积聚在体内的多余能量转化为体热排散出去。 二、肝郁气滞型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一班杨翊涵 1302010138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摘要】: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什么,而很少人了解到什么是肥胖病。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了解,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肥胖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施治。【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减肥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众所周知,减肥过程艰辛,成果难以保持,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中医在数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体内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这种物质和我们肺里的“痰”有着类似的特征,所以在中医上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肥人多痰湿”,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肥胖的原因是水湿中的秽浊物质凝聚而成,而水湿又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致,那么,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是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根本上治疗肥胖症的道路。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的《石室秘录》中也记载了用健脾化痰来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他在书中对肥胖症的成因提出了精辟的论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这句话就是说,肥胖的原因是因为体内多痰湿,痰湿生成又是因为脾气虚弱,对水湿的运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为痰湿。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陈士铎认为治疗肥胖症“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这就是说:治疗肥胖症应该以补益脾气为主,化痰除湿为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肥胖症。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的肥胖起因,做到对症下药。相对西药而言,中药减肥副作用小甚至无,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以下便是几种利用中药减肥的代表方剂。 (一)决明子 决明子,属于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可生用或炒用,又名草决明。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热结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决明子含有蒽醌类的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决明素、甾醇和脂肪酸等。

治疗肥胖症的中医处方

治疗肥胖症的中医处方 方1组方:泽泻30g,山楂30g,丹参30g,茵陈30g,水牛角30g,黄芪15g,防己15g,白术15g,川芎15g,何首乌15g,仙灵脾10g,大黄9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2组方:海藻30g,夏枯草15g,薏苡仁15g,白芥子15g,山楂15g,泽泻12g,茵陈9g,柴胡9g,甘草6g。主治:青年女性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3组方:番泻叶30g,泽泻15g,草决明15g,山楂15g。主治:肥胖症。用法:番泻叶用开水浸泡,余药煎浓汁,两液混合,每天1剂,早晚饭前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方4组方:泽泻15g,薏苡仁15g,茯苓15g,草决明15g,防己15g,荷叶12g,白术12g,陈皮10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5组方:川芎12g,红花12g,大黄10g,乳香10g,蒲黄(包)10g。加减:⊙气促,加黄芪、党参;⊙口干舌燥,加麦冬、黄精;⊙头痛,加菊花;⊙小便不利,加车前草、猪苓;⊙痰多,加杏仁、枇杷叶。主治:气滞血瘀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6组方:黄芪30g,黑豆30g,生地黄30g,水牛角30g,漏芦15g,决明子15g,泽泻15g,荷叶15g,

汉防己15g,红参(另煎)6g,蜈蚣2条。主治:气虚阴亏、痰湿内阻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液浓缩,每次服75毫升,每天2次。方7组方:党参15g,熟地黄15g,麦冬15g,泽泻9g,茯苓9g,防己9g,猪苓9g。主治:妇女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8组方:茯苓12g,赤小豆12g,柴胡9g,猪苓9g,半夏9g,陈皮9g,甘草9g,升麻6g,生姜6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方9组方:党参15g,熟地黄15g,白术10g,车前子(包)10g,泽泻10g,丹参10g,山药10g,何首乌10g,山楂10g,猪苓10g,大黄10g,炒枳壳10g。主治:肥胖症。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次250毫升,分早晨空腹、晚睡前2次服用。方10组方: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炒薏苡仁10g,大腹皮10g,车前草10g,炒泽泻10g,冬瓜皮10g,炙香附10g,柏子仁10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主治:痰湿型肥胖症。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方11组方:党参15g,茯苓15g,薏苡仁24g,莲子肉12g,荷叶12g,白术12g,桔梗10g,扁豆10g,砂仁(后下)5g,甘草5g,陈皮3g。主治:肥胖症。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方12组方:桂枝10g,茯苓10g,陈皮10g,青皮10g,姜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泽泻10g,附子3g。主治:肥胖

中医学对肥胖的中药治疗

肥胖治疗的常用中药 中医药减肥方法已有几千年。中药减肥法是应用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来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我国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肥胖中已取得很大进展,推出了许多减肥的方药。现将常用减肥中药及中药方剂等分别简略介绍如下。 肥胖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肥胖症者除了体形肥胖,腹部膨隆,肌肉松软,皮下脂肪臃垂,活动气短,容易疲劳等共同表现外,还可因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而有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故中医治疗方法也较多。但治病必求其本,抓住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疗多以健脾化痰,利湿通腑为总则。常见的方法有化湿法、祛痰法、利水法、通腑法、疏利法、健脾法、消导法、温阳法、养阴法。 常用减肥中药 目前应用临床的减肥中药很多,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平喘药和补益药等。为便于对减肥中药材的认识,现将常用于减肥的中药介绍如下。 一、解表类减肥药 本类减肥药材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属解表药。 解表类减肥药物多为味辛宣散,质轻升浮之品,主入肺经,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质地轻虚,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麻黄《圣经》 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equiset – ina Bunge.和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May的草质茎。 [药性说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本品辛能发散,性温散寒,作用重在宣发肺气,内以平喘,下以利水,而且发散之力最强,适用于风寒表实证、肺气不宣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汗者。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减肥应用]麻黄中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麻黄碱可直接兴奋肾上腺素受体,促进机体产热;也可通过促使中枢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食欲抑制作用。因此,麻黄具有明确的减肥作用。可用麻黄提取出麻黄碱制成制剂与咖啡因等联合应用减肥效果较好。近来研究表明麻黄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ɑ-淀粉酶和ɑ-葡萄糖酶的作用,因而具有减肥的作用。 [参考用量]1.5~10g。 [使用注意]凡体虚多汗者及虚喘者均当忌服。 [现代研究]化学成分:含有左旋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油等。药理作用:麻黄具有发汗、解热作用。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而平喘。有抑菌、抗病毒及利尿作用。此外,本品还有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防风《本经》 [药性说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本品微温不燥,甘缓不烈,作用重在辛散祛风,向为治风通用之品,是治疗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及破伤风等证的常用药。 [药物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减肥应用]经典减肥方为防风通圣散,本方是实证肥胖、所谓中风型体质者最常用的方剂。防参散(防风、茯苓、山楂、黄芪、丹参等)能发表祛风,健脾化痰。主治单纯性肥胖。地仙丸(黄芪、南星、羌活、茴香、地龙、防风、骨碎补等)能祛风湿,通经络,益肾活血,瘦身减肥。注意:凡阴虚内热、肾实热结、痰热内阻者均忌用地仙丸。 [参考用量]3~10g。

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31期 -109- [3]Woodhead M. New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Clin Microbiol Infect,2011,17(s6):1-24.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5]陈浩,王莹.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4(8):1052-1054. [6]周刚.应用清金化痰汤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90-92.[7]宋天云,惠萍,范发才,等.千金苇茎汤合定喘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077-2078. [8]陈建新.千金苇茎汤合定喘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9-10. 编辑:弓良彦编号:ER-4180425022(修回:2018-11-07) 浅析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治疗 An analysis of treating obesity in TCM 黄蕙莉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31-0109-证型:GD 【摘要】中国的肥胖率从2000年的8.6% 增长到2014 年的 12.9%,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以8960万的人数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是目前重点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对肥胖症的个体化、规范化、有效化诊治仍不足,且单一的干预措施对肥胖症的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内治、针灸及特殊疗法等手段治疗肥胖症,在改善代谢、疏络通导、促进循环方面取得一些疗效,基本达到整体调节,健康减脂的目的。 【关键词】辨证治疗;减脂;中药针灸 【Abstract】The obesity rate in China has risen from 8.6% in 2000 to 12.9% in 2014, and as of 2016, China has surpassed America to become the World's most obese country with 89.6 million people.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However, in the actual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individual, standardize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obesity is still insufficient, and the sing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obesity is not obvious. The author applie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treatment, acupuncture and special therapy and other means to treat obesity, in the improvement of metabolism, hydrophobic conduction, promote circulation to achieve some curative effect, basically achieve overall regulation, health reduction of fat purposes. 【Keywords】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educed fat; TCM acupunctur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31.047 据The Lancet(2016)中的一项报告显示,近40年来全球肥胖人数迅速增加,目前已超过6亿。其中,中国以8960万的人数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亟待克制的重点问题。但在实际临床诊疗中,由于对肥胖的病因学认识并不明确,也未形成系统的基于代谢的认识,导致对肥胖症患者无法作出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两种,而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干预要贯穿始终。但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笔者在临床中更多地采用中医疗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程度高、配合度高。对肥胖症患者辨证分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并加以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肥胖症多与痰多、脾失健运有关。嗜食肥甘厚味等,阻碍脾胃运化;气机失畅,脾失于健运,易生痰湿。迁延日久,痰湿又会阻滞气机,导致气虚无力化湿。两者互为因果,主要病机表现为气虚痰湿壅盛,主要责之于脾。所以在临床中,脾虚湿阻、痰湿内盛、脾肾阳虚的肥胖症患者较为多见。[1]针对这三种证型,我们采取药物、针灸加埋线的方式综合治疗。 1诊断标准 WHO将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定为BMI≥30kg/m2(BMI是以体重 / 身高 2来计算的,超重为BMI:25~29.9 kg/m2)。 2辨证分型 2.1 脾虚湿阻证 证候表现:容易倦怠乏力,头身困重、浮肿,口腻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体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