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要点

(四)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要点

山东省林科院 研究员 许景伟

为规范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加快我国沿海地区的国土绿化进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及《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程,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沿海防护林体系构成

1.1 建设分区

1.1.1 建设区域

建设区域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确定的区域,涉及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59个县(市、区)。

1.1.2 区划与分类

根据沿海区域气候条件,采用地貌类型与立地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将我国海岸带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治理区和12个自然区。详见附录A。

1.2 体系构建

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1.3 功能配置

根据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区划与分类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的主体功能,优化林种配置,合理调整结构,增强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抵御灾害能力。详见附录A。

1.4 结构形式

1.4.1 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1.4.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

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1.4.3 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2 造林树种选择

2.1 基本原则

2.1.1 海岸基干林带

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

2.1.2 消浪林带

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2.2 建设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各分区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A。未列出造林树种参照当地技术规定。

3 沿海防护林营造

3.1 海岸基干林带

3.1.1 整地方式

——泥质海岸整地,应在雨季前完成。一般采用全面整地、开沟整地、大穴整地、小畦整地。对低洼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整地宜采用:

a) 低洼盐碱地,应先修筑台(条)田,台(条)田面宽50 m~100 m,沟深1.5 m~2.0 m,然后再按设计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台、条田长度与沟宽要便于排涝降碱。

b) 重盐碱地,应先设立防潮堤,同时修建主干河道、支干河道、干支毛沟等排水系统,抬高条田地面。一般条田宽50m,长100 m左右;条田外围的条田沟挖深1.5m以上,支沟深达3 m以上;面积较小地块宜采用挖沟起垄(垅高 30cm~50 cm)或修筑窄幅台田整地(一般排水沟深1.5 m,宽度3.0 m,台田面宽15 m~20 m)。

——沙质海岸整地,一般采用:

a) 穴状整地:穴状整地规格为0.5~1.0 m×0.5~1.0 m×0.5~1.0 m。

b) 带状整地:带宽1.0 m,深0.6 m~1.0 m,带长因地而宜。

c) 条田整地:对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风沙地,要实行条田整地。一般条田面宽50 m,长100 m左右;条田沟深1.5 m以上,支沟深达3 m以上。

——岩质海岸整地,执行GB/T 18337.3 中4.1.1.5.1和4.1.2.5.1的规定。

3.1.2 造林方法

3.1.2.1 裸根苗造林

苗木质量执行GB 6000规定的Ⅰ、Ⅱ级苗。

造林方法除按照GB/T 15776的有关条款执行外,沿海工程区造林特殊要求如下:

a) 泥质海岸造林:

——植苗造林要浅栽平埋,栽后覆土使苗木原土痕与地面基本持平,树坑周围筑埂。栽植后随即浇水,地表稍干时立即松土。

——在重盐碱地区应采用造林穴内压沙(在台田表土10 cm~15 cm以下埋5 cm河沙)、压秸杆或杂草(埋于台田表土5 cm~10 cm以下)、覆地膜、覆草等措施造林。

——红树科植物如红海榄、木榄、秋茄、海莲、角果木、正红树等,可利用雏形幼苗—胚轴苗直接插植造林,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2/3为宜。

b) 沙质海岸造林:

——在海岸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固定沙地,采用客土施肥造林。一般造林穴内加客土(以粘土为好)或有机肥15 kg~20 kg,客土置换量不少于栽植穴容积的1/5,且要保证充分混匀。

——在风沙、干旱地区采取根基覆盖(覆膜、覆草等)、施用高分子吸水剂(10 g/株~20 g/株)、适当深栽(栽植深度为原根颈处以上10 cm~15 cm)等措施。

——在流动沙地或沙丘的风口处,设置沙障造林。选用当地草本植物或作物秸杆等材料在迎风坡中下部每隔10 m设立一排高0.5 m的沙障,以固沙护树。

——在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采用截干造林或打头、修枝造林。

c) 岩质海岸造林:

——深栽紧打,栽后将穴内土壤压紧踏实。

——落叶阔叶树截干、ABT生根粉醮根,针叶树磷肥醮根造林。

3.1.2.2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质量执行LY 1000规定。

沿海瘠薄荒山、风沙地造林宜采用容器苗造林。

栽植深度要超过土坨 1 cm~2 cm。风沙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保持较好墒情。

3.1.2.3 播种造林

种子质量应达到GB 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标准。

在土层浅薄、坡度陡峭、岩石裸露的宜林地可采用播种造林。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包衣等处理;播种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以种子短轴直径的2~4倍为宜,风沙干旱地区采用地膜覆盖、高分子吸水剂等措施。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大小、发芽率、生长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3.1.2.4 封山(滩)育林

按照GB/T 15163-2004的规定执行。

3.1.3 造林密度

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的差异确定适宜造林密度。主要树种的造林密度见附录B。未列出造林树种密度参照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3.1.4 配置方式

a) 林带结构

应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林种和树种,形成带状(块状)或不规则配置的水平结构和乔灌草、乔灌或灌草等多层次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应以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为主,对保护果树、经济林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带,采用紧密结构。

b) 林带走向与宽度

基干林带的走向应与海岸线一致。

基干林带宽度视地形土壤和潜在危害程度而定。在泥质岸段,从海岸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达到200m以上,如一条林带达不到200 m,可营造2-3条林带;在沙质岸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开始,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500 m以上;在岩质岸段,为自临海第一座山山脊开始,面向大海坡面全部宜林地营造防护林。有条件地方应适当增加基干林带宽度。

c) 带距及网格面积

基干林带的林网宜采用小网格结构,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一般主林带距100 m~150 m,副林带距200 m~300 m,每个网格面积2 hm2~4.5 hm2。

3.1.5 树种混交

a) 混交类型

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需求,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也可保留天然更新树种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形成混交林。

b) 混交方法

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也可实行人工林和天然林镶嵌混交。

c) 混交比例

工程区内混交林比例应达到35%以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乔灌木、乔灌草的混交比重。

3.2 消浪林带

3.2.1 红树林

红树林营建按照有关红树林建设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3.2.2 柽柳林

3.2.2.1 整地方法

主要是潮间带至潮上线的盐渍滩涂及河口湿地进行整地。方法参本标准7.1.1 中泥质海岸整地。

3.2.2.2 造林方法

a) 植苗造林。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平茬或短截栽植。雨季及时排涝。

b) 插条造林。在土壤湿润的地方可以冬插、春插或雨季扦插。选一年生健壮萌条,径粗1 cm左右,截成30 cm长的插穗,竖直插入整好的穴中,每穴“品”字形或正方形插条3~4根,株距30 cm左右。

3.2.2.3 造林密度

植苗造林密度10000 丛/hm2~20000 丛/hm2,插条造林密度20000 丛/hm2~30000 丛/hm2。

3.2.2.4 配置方式

一般采用篱式、丛状、团块状、岛状或行状多种配置形式。

4 沿海防护林经营

4.1 抚育管理

4.1.1 幼林抚育

4.1.1.1 松土除草

按GB T 15776 中12.1的规定执行。

滨海盐碱地造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要中耕松土。

4.1.1.2 补植、补播

按照GB/T 15776 中12.2的规定执行。

4.1.1.3 浇水施肥

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的要求和林分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盐碱地施肥以绿肥压青和施入有机肥为主。

4.1.1.4 幼树管理

具体按GB/T 15776中12.3的规定执行。

条件适宜的地块,造林初期实行林农间作,间作以固氮及绿肥植物为宜,以耕代抚。

红树林幼树管理主要是清除危害植株生长的附生生物,禁止放禽、放牧、捕渔、挖掘海滩动植物等活动,严防人为破坏红树幼苗,防止林地海水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复合肥。

柽柳林幼树管理要以封禁保护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

4.1.2 成林抚育

4.1.2.1 林分抚育

4.1.2.1.1 抚育对象

目的树种多、有培育前途,并且抚育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防护林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列为抚育对象。

——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株受光困难;

——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以上的林分。

4.1.2.1.2 抚育方法

按照GB/T 18337.3 中5.2.1.2的规定执行。

4.1.2.2 林带抚育

4.1.2.2.1 抚育对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林带列为抚育对象。

——林带密度大,竞争激烈,林带郁闭出现挤压现象;

——林带结构不符合防护要求的;

——林相残破、防护效益差的;

——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但受害木少于20 % 的。

4.1.2.2.2 抚育方法

按照GB/T 18337.3 中5.2.2.2的规定执行。

4.2 低效防护林改造

按照GB/T 18337.3 中5.3的规定执行。

4.3 防护林更新

4.3.1 更新对象

4.3.1.1 林分更新条件

主要树种平均年龄达到附录C规定的采伐年龄标准(同龄林),或大径级立木蓄积比达到70 %~80 %(异龄林);濒死木超过30 %,病虫危害严重的林分可以进行更新。

4.3.1.2 林带更新条件

生长停滞、防护效益严重下降,主要树种平均年龄达到附录C规定采伐年龄标准,或濒死木超过30%,病虫危害严重的林带可以进行更新。

4.3.2 更新方式

4.3.2.1 林分更新

以人工更新为主,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辅。更新在采伐前或采伐后及时进行更新。

a) 人工更新:适用于不满足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条件的林地。

b) 天然更新:适用于择伐更新林地;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不少于5000株/hm2的迹地;具有天然下种母树60株/hm2以上,或萌蘖能力强的树根不少于900个/ hm2,分布均匀的迹地。

c)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适于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少于5000株/hm2,通过补植、补播可以成林的林地。

4.3.2.2 林带更新

4.3.2.2.1 林冠下更新

对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的前沿基干林带,通过砍伐枯死木、病腐木、生长不良树木和部分上层木等,调整林分郁闭度(保持0.5左右)后,再在林冠下造林。

4.3.2.2.2 隔行更新

对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的前沿基干林带,通过隔1行伐1行或隔2行伐2行的方法伐除林木,降低郁闭度后,在林内造林,待新造林木生长达到标准后,伐除原有林木再更新造林。

4.3.2.2.3 带状(块状)更新

对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不高或后沿基干林带,将原有林带按一定空间和时间顺序进行带状(块状)伐除,在采伐迹地上更新造林。

4.3.2.2.4 伐桩萌芽更新

对立地条件差、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主要树种萌芽更新能力较强的林分中,采用伐桩萌芽更新。

4.3.2.2.5 伐前更新

对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在原防护林带一侧更新造林,待更新树种成林后再伐除老林带。

4.4 防护林管护

防护林管护要划定管护责任区,确定管护类型,成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人员、制定管护政策及措施,签订管护合同等。

4.4.1 管护方式

根据防护林所处地区的生态地位、分布、权属,以及林分状况确定管护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a) 封禁管护

对重点防护林区的特殊防护地段,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状况,实行封禁管护。封禁区和封禁期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封禁区采取如下措施:

——设置围栏:在牲畜或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路口和牲畜能通过的地方,采用刺丝、石料磊筑围墙、开沟挖壕等方法设置机械围栏,或栽植有刺的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

——设置标志:在封禁区周围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河流交叉点、主要交通路口等设立永久性标牌。

——人工巡护:根据封护面积及人、畜危害程度,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护林员进行巡护,必要时可在沟口及林区要道设卡。

b) 重点管护

对重点防护林区的一般防护地段,采取局部或定期封禁的措施进行管护。在封禁期内管护措施同封禁管护,其他时间同一般防护林区。

c) 一般管护

对一般防护林区进行普遍护林,按照管护合同的要求进行管护。

4.4.2 管护责任

划分管护责任区,落实责任制。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与管护单位、个体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任务及责、权、利,落实管护人员、措施及管护资金等。

4.5 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设置固定和临时监测点,建立专职或兼职防治队伍,配备防治设施、设备,及早发现,及时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加强检疫工作,杜绝一切检疫对象以任何途径进入防护林区。

4.6 森林防火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防森林火灾。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和管护活动中,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纳入森林防火体系,由各级森林防火部门统一指挥;

——配有森林防火监测设施,如了望台(哨)、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系统等;

——开设防火线,通过新造和改造措施培育生物防火林带;

——健全森林防火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防火队伍,配备和充实防火设施;

——大规模沿海防护林建设要设置防火隔离带(一般宽25 m ~30 m),在山口、沟谷、风口地段应根据现有条件适当加宽;

——严格林带火险的排查工作,根据火险等级和特殊需求,采取全封或半封等管理措施。 具体按照LYJ 127的相关规定执行。

附录A 沿海不同岸段类型防护林体系的功能配置和主要造林树种

自 然 条 件

建设

(治理) 分区

自然区范 围

地 形、土 壤 气 候

功能与配 置 主 要 造 林 树 种

辽东半

岛沙

质、基

岩海岸

丘陵区

辽宁省鸭绿江口

至盖州大清河口。

包括东港、庄河、

瓦房店等10个县

(市、区)。

岸线曲折,岬湾相连,海湾深入,

有沙质海滩和岩滩等。沙质海岸

为侵蚀和淤积而成的宽阔山前

平原和潮滩,低缓平直。土质粉

沙壤土,脱盐快。丘陵阶地海岸,

地势起伏多变,有小片冲积平

原。

暖温带湿润、亚湿

润季风气候,年均

气温9℃~10℃,年

降水量600㎜

~1000㎜。

建立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

养水源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系。

近海以海岸基干林带、防风固沙

林建设为主。内陆平原区建设防

风固沙林、农田林网;山丘区建

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同

时,注重村镇绿化发展。

小叶杨、箭杆杨、刺槐、刚

松、小胡杨、栎类、抗虫榆、

黑松、麻栎、绒毛白蜡、抗

虫榆、毛白杨、国槐、油松、

樟子松、柳树、臭椿、侧柏、

沙枣、紫穗槐、山核桃、黄

栌、苹果等。

辽西、

冀东沙

砾质海

岸低山

丘陵区

辽宁省锦县小凌

河口至河北省乐

亭大清河口。包括

辽宁的连山、龙

港、兴城、馁中4

个县和河北的乐

亭、抚宁、昌黎等

6个县(市、区)。

丘陵地形,沿岸多宽大而连续的

沙砾质堤群。花岗岩剥蚀平原类

型,沉积物深厚,兼有侵蚀和堆

积的特点。有连绵沙丘地带分

布。

暖温带亚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9℃~11℃,年降水

量600㎜~700㎜。

建立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

风固沙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系。

近海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主。

内陆低山丘陵区发展水源涵养

林、水土保持林;平原区以防风

固沙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建

设为主。

黑松、油松、麻栎、刺槐、

蒙古栎、杨树、白榆、柳树、

侧柏、紫穗槐、苹果、梨和

葡萄等。

山东半

岛沙

质、基

岩海岸

丘陵区

山东省莱州市虎

头崖至日照市岚

山头。包括莱州、

招远、龙口等24个

县(市、区)。

岸线曲折,基岩岬角和海湾相

间,岛屿众多。丘陵为剥蚀丘陵

阶地、起伏不大。海湾处为海蚀

地貌,海滩较窄。海岸较平直,

有岩滩和沙堤,冲积和海积平原

分布较广泛。土壤沙性。

暖温带亚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11℃~14℃,年降

水量600㎜~1000

㎜。多海雾,部分

岸段风浪大,常有

风暴潮危害。

建立以抵御台风、风暴潮、防风

固沙、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防护

林体系。近海以海岸基干林带、

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为

主。内陆平原区重点建设农田林

网、村镇绿化;丘陵地区重点发

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

黑松、赤松、火炬松、刚松、

刚火松、麻栎、刺槐、杨树、

白榆、侧柏、水杉、日本落

叶松、山楂、葡萄、酸枣、

紫穗槐、单叶蔓荆、雪松、

泡桐、银杏、苹果、梨、茶

树、刚竹、淡竹等。

沙质海岸为主的台地丘陵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治理类型区

闽中南、粤东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福建省的闽江口

到广东省的大鹏

湾,包括福建的长

乐、福清、平潭等

23个县(市、区)

和广东的饶平、澄

海、潮阳等11个县

(市、区)。

该区岩岸与沙岸交替出现,岸线

曲折,岬湾多。区内丘陵、台地

占主体,丘陵与港湾相间排列。

岩性以燕山期花岗岩类分布最

广,变质岩和火山岩等也有零星

分布。

南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20℃~21℃,年降

水量1000㎜~1200

㎜。

建立以抵御台风、风暴潮、保持

水土、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防护

林体系。近海地带建设海岸基干

林带、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

潮间带、海湾内潮滩营造红树林。

内陆,丘陵区以发展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为主;平原区以农田

林网、村镇绿化建设为主。

木麻黄、桉类、黑松、马尾

松、台湾相思、柑桔、荔枝、

龙眼、茶树、木荷、常绿栎

类、秋茄、桐花树、海榄雌、

老鼠勒等。

10

粤西、桂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广东省的广海湾

至广西的北仑河

口,包括广东的台

山、恩平、阳东等

16个县(市、区)

和广西的合浦、钦

南区、防城区等10

个县(市、区)。

为滨海沉积物与玄武岩构成的

台地、溺谷湾。分布有砂岩、页

岩和砾岩构成丘陵台地岩质海

岸和大面积沉积物构成的台地

平原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湾口

外平直海岸为沙滩,湾内为淤泥

滩。

北热带湿润、亚湿

润季风气候,年均

气温22℃~23℃,

年降水量1400㎜

~2400㎜。

建立抵御风暴潮、保持水土、防

护农田等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

系。近海地带以消浪林带、海岸

基干林带建设为主;内陆延伸发

展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丘陵

区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

设为主;

隆缘桉、柠檬桉、巨尾桉、

木麻黄、橡胶树、台湾相思、

大叶相思、湿地松、马尾松、

火炬松、蒲葵、海榄、红海

榄、秋茄、木莲、木榄、桐

花树、海桑、海榄雌、榄李、

凤梨、老鼠勒、银合欢、橙、

柑桔、香蕉、大蕉、荔枝、

龙眼、八角、玉桂、竹类等。

海南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台地区海南全省19个县

(市、区)。

本区孤悬大陆,地形中高周低,

以低山丘陵和边缘的剥蚀台地

为主,台地表面有厚层红色风化

壳,间有大片海积平原和海成阶

地及局部花岗岩丘陵;区内地形

起伏,有小片冲积和海积平原。

港湾内有红树林潮滩。

中热带湿润、亚湿

润季风气候,年均

气温22.5℃~25

℃,年降水量1400

㎜~2000㎜。

建立以抵御台风、风暴潮、保持

水土为主的防护林体系。近海地

带建设海岸基干林带、防风固沙

林、水土保持林;丘陵地区以营

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

平原区加强农田林网、防风固沙

林建设;港湾内潮滩重点发展红

树林。

木麻黄、柠檬桉、隆缘桉、

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橡胶

树、胡椒、湿地松、油棕、

青皮、番木瓜、角果木、木

棉树、红树、海桑、秋茄、

海莲、桐花树、木莲、榄李、

木榄、红海榄、木果楝、老

鼠勒、银叶树、椰子、腰果、

咖啡、凤梨、香蕉、大蕉、

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辽宁省盖州大清

河口至锦县小凌

河口。包括天桥、

大洼、老边区、凌

海、盘山5个县

(市、区)。

由辽河、大凌河等携带泥沙入海

淤积而成,由于地势低洼,地下

水位高,泄流缓慢,土壤盐渍化

程度重。

沿岸陆地为低于3m的河淤海退

的海积平原,地势低缓平坦,沟

叉纵横,低洼沼泽地广布。

暖温带亚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9℃,年降水量600

㎜。

建立以治理盐碱地、抗旱防涝、

农田防护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

系。近海地带重点以基干林带建

设为主,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内

陆结合河堤、道路、渠道等干线

绿化建设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等。

杨树、柳树、沙枣、白榆、

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

枣、沙棘、紫穗槐等。

淤泥质海岸为主的平原风、潮、旱、

涝、盐、碱治理类型区 渤海湾

淤泥质

海岸平

原区

河北省乐亭县大

清河口到山东省

莱州市虎头崖。包

括天津的3个区,

河北的黄骅、海兴

等5个县(市、区)

及山东的无棣、沾

化等10个县(市、

区)。

由黄河、海河等冲积而成的三角

洲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区内岸

线平直,滩面宽阔,地势平坦。

海拔在10m以下,4m以上的沿岸

低地, 洼地广布。浅层地下水

矿化度高,地下水位高,土壤盐

渍化严重。

暖温带亚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11℃~12℃,年降

水量500㎜~600

㎜。

建立以治理盐碱、防治海水入侵、

农田防护等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

系。近海地带重点发展海岸基干

林带、消浪林带,加强滨海湿地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内陆广

阔的农田或盐碱荒滩地,重点以

农田林网(包括林农间作)、村镇

绿化等建设为主。

杨树、绒毛白蜡、刺槐、柳

树、臭椿、桑树、构树、香

椿、白榆、侧柏、苦楝、毛

白杨、葡萄、枣、苹果、梨、

柽柳、紫穗槐、木槿等。

11

长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平原区 山东省日照市岚

山头至浙江省镇

海县甬江口。包括

江苏的赣榆、东

海、云台等16个县

(市、区),上海

的宝山、南汇等6

个县(市、区)及

浙江的平湖、海

宁、余杭等14个县

(市、区)。

以粉沙淤泥质冲积海积、长江泥

沙沉积平原为主,地势低洼,土

壤含盐量高,土壤以粉沙和泥质

粉沙为主;局部地区为盐沼湿

地,海拔2~4m,为海积平原。废

黄河两侧为高滩地,系黄河淤积

人工筑堤而成,岸线平直。

主要为北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年

均气温13℃~16

℃,年降水量900

㎜~1200㎜。

建立以防护农田、保护湿地为主

要目的林农、林牧、林渔等复合

防护林体系。近海地带以海岸基

干林带、护路护岸林和湿地保护

区建设为主;内陆平原重点发展

农田林网、村镇绿化;低山丘陵

地区应主要建设水土保持林、水

源涵养林。废黄河以北的盐业区,

以护路护岸林和村镇绿化建设为

主,以南则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主;

高滩地以建设水土保持林为主。

刺槐、黑松、麻栎、杨树、

泡桐、杉木、柳杉、池杉、

落羽杉、银杏、柏木、苦楝、

绒毛白蜡、水杉、白榆、樟

树、枇杷、榉树、桑、沙枣、

柑桔、金柑、早禾树、重阳

木、乌桕、女贞、刚竹、毛

竹、淡竹、苹果、梨、板栗、

山楂、柿树、石榴、葡萄、

柽柳、紫穗槐等。

珠江三角洲泥质海岸平原区广东省大鹏湾至

广海湾一带。包括

东莞、中山、番禺

等7个县(市、区)

由东、西、北三条大江汇流堆积

而成,构成珠江三角洲断陷区。

盆地间凸起的剥蚀区,成为三角

洲众多的环层丘,而大面积下陷

区则堆积中、新生代沉积物。丘

陵、环层丘和岛屿主要由古生代

混合岩、变质岩、中生代花岗岩

和沉积岩构成。平原区地势低

平,土层深厚。

南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22℃左右,年降水

量1800㎜~2000

㎜。6~10月台风暴

雨危害较大。

建立以保护湿地、保持水土、涵

养水源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系。

近海地带重点建设海岸基干林

带、消浪林带;平原区以滨海湿

地保护、护路护岸林、农田林网

建设为主;丘陵区以发展水土保

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

木麻黄、隆缘桉、落羽杉、

柠檬桉、池杉、水松、蒲葵、

棕榈、番木瓜、香蕉、大蕉、

柑桔、荔枝、龙眼、马尾松、

火炬松、湿地松、大叶相思、

樟树、台湾相思、秋茄、木

榄、桐花树、海榄雌、苦槛

兰、黄檀等。

舟山基岩海岸岛屿区舟山群岛的全部。

包括定海、普陀、

岱山、嵊泗4个县

(市、区)的1384

个岛屿组成

该区港湾资源丰富,是全国远东

航道中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地位。由于长期受台风、暴雨危

害,土壤瘠薄,森林植被稀疏。

海岸以丘陵和平原分布,岩质分

布最广,泥质海岸次之,沙质海

岸最少。

北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17℃左右,年降水

量1200㎜左右。

建立以抵御风暴潮、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等为主要功能的防护林

体系。近海地带以海岸基干林带

建设为主;丘陵区以发展水源涵

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平原区

以农田林网、村镇绿化建设为主。

水杉、早禾树、杨树、黑松、

麻栎、樟树、柑桔、杨梅、

柏木、木麻黄、蚊母树、黄

檀、苦楝、夹竹桃等。

基岩海岸为主的山地丘陵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治理类型区 浙东

南、闽

东基岩

海岸山

地丘陵

浙江省镇海县甬

江口至福建省的

闽江口。包括浙江

的鄞县、奉化、椒

江等20个县(市、

区)和福建的福

鼎、宁德、霞浦等

8个县(市、区)

该区为典型的基岩海岸地段,陡

崖峭壁。多为火山岩和花岗岩形

成的岩质岸,岬角处和港湾内有

少量沙岸和泥质岸。台风暴潮危

害频率高。

中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气温

17℃~19℃,年降

水量1300㎜~1600

㎜。

建立以防台风、海潮、海风和保

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为主要功能

的防护林体系。近海地带应重点

发展海岸基干林带。内陆低山丘

陵区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

林;平原区以农田林网、村镇绿

化建设为主。其中福鼎市以南的

海湾内潮滩大力发展红树林。

木麻黄、桉树、杉木、马尾

松、刺槐、水杉、池杉、落

羽杉、常绿栎类、马尾松、

杉木、毛竹、柳杉、樟树、

水杉、早禾树、木荷、台湾

相思、秋茄、柑桔、文旦、

茶树等。红树林

12

附录B 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单位:株或丛/公顷 树种(组) 北方 南方 树种(组) 北方 南方

华山松、赤松、黄山松 1200~1800 1200~3000 木麻黄 1500~2500 侧柏、柏木、福建柏 3000~3500 1800~3600 刺槐 2000~2500 1000~1500 槲栎、蒙古栎、辽东栎 1500~2000绒毛白蜡 1000~1500

楠木、红楠、闽楠 1800~3600 樟树 630~810 栲树、红椎、米槠、苦楮、 630~1200 810~1 800 相思类 1200~3300 木荷、火力楠、观光木 1200~2500 杉木 1050~2500 枫香、元宝枫、五角枫、

630~1200 630~1500 桉树 1200~2500 黄连木、漆树

秋茄、海榄雌、木榄

5000~10000 杨树类 600~1 600

海漆

麻栎、栓皮栎、板栗 630~1200 810~1 800 落叶松 2000—2500 1500~2000 沙柳、黄荆、柽柳 1240~5000 1500~3300 樟子松 1000~1800

沙棘、紫穗槐、山皂角、

1650~3300 柳杉 1500~3500 花椒、枸杞、黄栌、单叶

蔓荆、白刺、胡枝子

悬铃木、枫杨(四旁) 405~630 榆树 800—1600

落羽杉、水松 1500~2500 银杏 1500~3000 1500~3000 柿树、核桃 600~1000 600~1000 喜树 l100~2250 榉树、朴树 950~1650 950~1650 檫木 750~1650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 900~2250 苦楝 750~1000 630~900 油松、黑松 2500~4000 2250~3500 椴树 2000~2500 1200~1800 胡桃楸、水曲柳 2200~3300 桦树 1600~2200 1500~2000 水杉、池杉、 1500~2500 1500~2500 泡桐 630~900 630~900 日本花柏、日本扁柏 2500~3500 1800~3000柳树(四旁) 600~1100 500~850 青冈栎、桤木 1650~3 000杨树(四旁) 500~1000 250~850 南洋楹、凤凰木 630~900 山苍子 3000~4500 香椿、臭椿 750~1000 2000~3000 鹅掌楸 1250~2250 海桑、红海榄等 3000~5000 荔枝 800~1500 露兜、杜英 2500~6600 枣树 350~500

银桦、木棉(四旁) 330~550 黑荆树 1800~3600 毛竹、桂竹、苦竹、刚竹 450~600 杨梅 1200~2400 青皮竹、淡竹 500~825 沙枣 1000~2000

山杏、山桃 350~500 玉环柚、柑桔

注:南方区、北方区以长江为分界线。

附录C

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更新采伐年龄

树种(组)最低采伐年龄

(年)

树种(组)

最低采伐年龄

(年)

树种(组)

最低采伐年龄

(年)

黑松、赤松 35~45 木麻黄 20~30 刺槐 20~30 速生杨类 15~20 栎等硬阔类 50~70 桉类 20~30

樟子松、落叶松 40~60

马尾松、火炬

松、湿地松、

25~35

水杉、池

杉、落羽杉

35~45

油松 50~80 枫杨 15~20 柳树 20~30 毛白杨 25~35 臭椿 20~30 苦楝 20~25 泡桐 15~20 白榆 25~35 喜树 35~50 黑核桃 40~50 相思类 30~40 樟树 35~50 白蜡 30~40 桑树 25~30 槐树 25~35 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取下限;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取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