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能源消费及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

社会能源消费及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
社会能源消费及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

同济大学

绿色交通规划课程

课程作业报告

社会能源消费及运输行业

能源消费结构

姓名:汪瑞琪于廷润包磊

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指导教师:陈晓鸿

目录

1社会能源消费结构 (2)

1.1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耗的总量与结构状况 (2)

1.1.2石油生产及消耗总量 (4)

1.1.3煤炭生产及消费总量 (6)

1.1.4 天然气生产及消耗总量 (7)

1.1.5可再生能源生产及消耗总量 (8)

1.1.6 结论 (10)

1.2全球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 (11)

1.2.1 全球各国能源进出口份额 (11)

1.2.2全球各国能源自给率 (13)

1.2.3 全球能源贸易流向 (15)

1.3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耗的总量与结构状况 (18)

1.4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 (19)

1.4.1 中国历年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 (19)

1.4.2 中国主要能源品种进口状况 (20)

1.4.3 中国主要能源品种出口状况 (21)

1.4.3 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22)

1.5 国内外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22)

2 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情况 (24)

2.1世界运输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24)

2.1.1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概述 (24)

2.1.2世界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及占比 (26)

2.3 中国运输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占比及结构 (29)

2.4 国内与国际对比 (32)

3 总结 (33)

1社会能源消费结构

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不断调整、创新和演变,能源供应来源日趋多样化,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通过历年来的数据,2012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大幅下降。通过对比总结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耗总量、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对全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分类别分地区进行分析。

1.1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耗的总量与结构状况

1.1.1 总体状况

首先在基于对2030年展望的基础上,对全球的人口、能源、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能源消费及单位GDP能耗的增长速度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1.1.1全球各指标增长速度

全球人口在过去20年增加了16亿,但人口的增速正在放缓,我们预测未来20年的全球新增人口为14亿(即年均增长0.9%);在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推动下,全球GDP会加速增长,这意味着人均收入也会快速增长。

能源效率表示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以单位GDP能耗作为衡量方式,能效的加速提高会抑制一次能源消费的总体增长。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口和收入仍是能源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

图1.1.2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费总量

全球的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的情况由上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全球能源的生产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全球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全球能源的消耗也因为全球能源的存贮量与生产量收到了限制,而全球能源生产的消费的基本持平也有由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个体均衡完成全球的总体持平。

图1.1.3全球能源消耗总量

201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8%,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除非洲外,其他所有地区的增长均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

石油仍然是世界主要的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33.1%。但是,该比例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份额,石油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3年都在下降。水电和用于发电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的份额以6.7%和1.9%的比例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煤和石油的份额将相应降低,天然气和非化石燃料的份额将提高,各类能源中增长最快的燃料类型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

图 1.1.4 2012年全球各区域能源消费格局

北美洲、中南美洲及非洲地区主要以石油消费为主,其次为天然气。中南美洲地区水电的比例较高,很好的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了非可再生能源。北美洲及非洲地区则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

欧洲及欧亚大陆是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天然气占据主导地位。

中东地区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量,能源消耗基本由这两项构成,不相上下。

亚太地区占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40%,创历史新高,同时亚太地区的煤炭消费量达到了全球总消费量的69.9%;此外,该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和水力发电量也位列世界前茅。煤炭则是亚太地区的主导能源,该地区是全球唯一的单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0%以上的地区。

1.1.2石油生产及消耗总量

图1.1.5全球各区域石油生产及消费格局

2012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了190万桶/日,超过全球石油消费增幅的两倍多。美国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涨幅为全球之最,同时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高。利比亚的复苏推动了非洲石油产量的强势增长。

对于各个区域,石油产量能满足消费量即能够自给自足的区域有非洲、中东、中南美洲,而其他地区如亚太地区、欧洲及欧亚大陆、北美洲都需要从其他地区进行补缺,这也与每个地区能源存储量以及能源使用状况及使用效率有关。

世界石油消费量仅增长了890,000桶/日。欧洲和北美洲消费量的下降部分抵消了其它地区消费量的增长。

图1.1.6全球石油消费变化状况

经合组织(OECD),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将石油消费拆分为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需求的增长将全部来自快速发展的非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国(增长40万桶/日),巴西(增长16万桶/日)以及俄罗斯(增长10万桶/日)几乎构成了所有的全球净增长。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峰值(2005年),预计消费量将减少600万桶/日。

2013年,中国能源结构中,石油作为第二大消费燃料,占比(17.8%)达1991年以来最低值。中国石油产量增长仅为0.6%,远低于2.1%的十年平均水平。中国原油加工量在2013年增长4.9%,达到960万桶/日,占全球总量的12.6%,仅次于美国的20.1%的占比。由此可见石油在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石油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1.1.3煤炭生产及消费总量

图1.1.7 全球各区域石油生产及消费格局

全球煤炭生产量的增长率为2%,亚太地区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二强的煤炭,全球产量净增长全部来自亚太地区,这一增长抵消了美国产量的大幅下降。

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了率为.5%,低于历史平均增长率。全球煤炭消费量的净增长也全部来自亚太地区。美国连续第二年消费量锐减(下降11.3%),大大抵消了其他地区的增长。

可见全球煤炭的生产与消耗很大幅度受到亚太地区的影响,亚太地区煤炭的供给与需求也处于迅速的增长时期。

图1.1.8全球煤炭市场状况

煤炭市场价格在全球各个区域都处于先增长后下降的情况,主要由于2011年煤炭价格格市场运行受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煤价震荡上扬。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中国主要生产的燃料——煤炭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47.7%。2013年,中国的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为67.5%,创历史新低;中国的煤炭消费增

长4%,不足其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8.3%)。在过去15年以来,中国首次没有实现世界煤炭生产的最大增长,被印尼取而代之。

1.1.4 天然气生产及消耗总量

图1.1.9全球各区域天然气生产及消费格局

2012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1.9%。从国别来看,美国的增幅再次位居各国之首。除欧洲和欧亚大陆之外,世界其它区域的天然气生产均出现增长;在欧洲和欧亚大陆,

俄罗斯和英国产量的下降抵消了挪威产量的增长。

2012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2.2%,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同美国的天然气生产一样,美国的天然气消费增幅同样位居各国之首。除欧洲和欧亚大陆之外,世界其它区域的天然气消费均出现增长;欧盟的天然气消费降至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

图1.1.10 2012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和亚洲供应

近十年亚洲和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主要依靠进口天然气进行补充,但是欧洲地区的天然气能源消费占据了三分之一,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贸易主要来自于亚洲。

2013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增长10.8%(153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虽然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实现全球第二大增量(9.5%,99亿立方米),但仍有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予以解决。这一缺口主要是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增长22.9%)和管道天然气(28.0%)来填补,管道天然气多来自中亚。过去十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翻倍,达到5.1%。

1.1.5可再生能源生产及消耗总量

图1.1.11全球各区域核能、水电消费格局

世界核能发电量降低了6.9%,连续两年创下最大的降幅纪录。日本核能发电量降低89%,核能发电量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份额,达到1984年以来的最低值。

全球水力发电量增长了4.3%,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所有的净增长全部来自中国,创下我们数据里单国年度最大涨幅的记录。

图1.1.12 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行业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中,水电能源增长居全球之首,核能源增长位居全球第二。欧盟和美国更

倾向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较快。

201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速减缓,这与2012年的强劲增长形成对比。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940万吨油当量)和水电(890万吨油当量)的增长居全球之首,且核能的增长(300

万吨油当量)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3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的占比达到9.6%,增速超过50%。近三年来中国更为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与再生性,以可再生能源代替非可

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

图1.1.13 世界生物燃料产量

2012年,世界生物燃料产量下降0.4%,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北美洲及欧洲产

量的降幅超过南美洲及亚太地区产量的增长。全球乙醇产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下降了1.7%。生物柴油产量增加了2.7%,其在过去五年中产量翻番,目前占到全球生物燃料总产量的31%。

总的来说,十年来生物燃料的产量处于飞速攀升阶段,而在全球内美洲、欧洲的生物

燃料产量更高,增长速度更快,生物燃料的产量走在世界前列。

1.1.6 结论

图1.1.14各类燃料在全球中的增长份额

(1)燃料替换是经合组织国家的主旋律

经合组织国家中,水电、核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各种非可再生能

源所占份额在逐年减少,这也说明经合组织国家将能源的视野逐渐由非可再生能源投入可

再生能源,燃料替换将是未来经合组织国家主要的发展方向。

(2)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各种燃料消费齐头并进、持续增长

全球近96%的能源消费增长都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到2030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2.7%(每年人均增速为1.6%),占全球能源消费的65% (2010年为54%)。

图1.1.15 2013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情况

(3)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增长位居前列

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22.4%,占全球净增长的49%。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降至4.7%,低于8.6%的十年历史平均水平,能源消费增长放缓主要体现在煤炭领域以及石油消费方面。

化石能源中,中国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最快(10.8%),其次是煤炭(4.0%)和石油(3.8%),三种燃料的增长率都远低于其各自十年平均水平。非化石能源中,增长最快的是可再生能源(+28.3%),其次是核(13.9%)和水电(4.8%)。

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4.2%(3.58亿吨),是五年来增长最慢的一年,但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有所上升,达27.1%

1.2全球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

全球的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趋向于优质化与清洁化发展,但地区差异仍然较大,所带来的能源贸易与运输压力也增大。对于全球能源进出口贸易以及全球各国能源自给率进行分析。

1.2.1 全球各国能源进出口份额

图1.2.1全球主要国家能源进口份额

进口依存度的量度是计算多大比例的需求依靠净进口。除美国之外的大多数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进口依存度都将有所提高。

美国石油需求中的进口比重及石油进口量将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以下,主要归功于国内页岩油生产,以及乙醇汽油对原油进口的替代。美国还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在中国,国内能源需求增长超过国内能源供应量的增加,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将快速增加。石油仍是中国能源进口的主导性燃料,天然气进口也将增加16倍。IEA指出,中国将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

印度必然日益依赖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进口,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欧洲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下降而天然气消费增加,因此欧洲的净进口(口占消费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实际上,欧洲几乎所有的净进口增量都是天然气进口。

通过以上分析,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处于需主导地位,他们分别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东南亚地区将成为另一需求增长中心,而美国将在2035年前实现能源独立。届时,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导地位,继续影响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2.2全球主要国家能源进出口状况

能源净进口国主要为北美、欧洲、中国、印度及其他亚太国家,其中欧洲及亚太国家的需求较大;而能源净出口国主要为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及前苏联等国家,其中中东、前苏联的供给较足。能源进口国在2030年的进口量将比现在高出40%,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能源赤字将通过中东、前苏联地区、非洲以及中南美洲的新增能源供应量予以满足。

欧洲在石油和煤炭领域的能源赤字将大致保持目前水平,但天然气赤字将增加65%。这些新增天然气需求将通过前苏联地区天然气增产和天然气贸易予以满足。

在所有能源进口地区中,北美属于特例。到2030年,随着生物燃料供应和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增长,北美目前的能源赤字(主要指石油)将转为略有盈余。

中国的能源赤字将增加8亿吨油当量(涵盖所有燃料类型);印度的进口需求将增加4亿吨油当量(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仍将进口大量石油,进口量与目前基本持平。

亚洲的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将通过中东和非洲产量的提高予以满足,但是美洲国家能源净盈余的增加对全球能源贸易所产生的再平衡影响也应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1.2.2全球各国能源自给率

能源自给率即能源生产量与一次能源供应量的比值,代表某个地区的供给与需求水平。能源自给率大于1的国家,表示其供给量能够满足需求量甚至可以增加出口贸易,而能源自给率小于1的国家,只能通过进口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图1.2.3 2001年全球能源自给率状况

2011年全球能源自给率状况进行列表分析,亚太地区及欧洲地区的能源自给率小于1,需要通过进口贸易寻求资源上的平衡。

而中东地区、前苏联、中南美洲等国家能源自给程度较高,供给量能够满足需求量,能够较好的进行资源发展平衡。

图1.2.4世界各国能源自给率状况

考虑年份的演变发展,世界各国能源自给率状况如上图所示。世界上较大的能源出口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的能源自给率大体上处于下降的水平;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由于土地资源辽阔以及对能源开采量的扩展,能源自给率处于小幅度的增长状态。

中国虽然大体上能源自给率处于能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十年来也处于持续缓慢降低的状态,其一中国的能源储存量还需要进一步的预测勘探,中国历年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也持续增长;其二中国的能源供给量也日益无法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如何提高能源使用率、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也是当年中国需要关注的问题。

图1.2.5 世界各国能源自给率状况

世界各个国家虽然地区能源差异较大,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够满足供需平衡。

对世界总的能源自给率按照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进行分类,非经合组织的能源自给率将近为经合组织能源自给率的两倍,这也从侧面说明近十年来非经合组织经济、能源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

1.2.3 全球能源贸易流向

全球能源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非可再生能源即化石能源,在这里重要探讨石油和天然气的全球贸易流向。

(1)石油进出口贸易流向

对2012年全球各个国家石油进出口贸易份额进行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2.1 2012年世界各国石油能源进出口情况

同时参照历年来世界各国石油能源的贸易流向进行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依照表格绘制石油进出口贸易流向图。

表1.2.2 世界各国石油能源贸易流向

依照表格在世界地图上绘制并对世界各国石油能源贸易流向进行分析,也是参照石油能源贸易流向使得世界总体的供给与需求得到平衡。

图1.2.6 2012年世界各国石油能源贸易流向

世界石油的生产大国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及中南美洲地区。中东的石油由于存储量大、易采集,出口至世界各国;前苏联地区的石油主要出口至亚太地区及欧洲地区;中南美洲的石油出口则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

对石油能源的最大需求国家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及加拿大,由于自身的存储量无法满足需求,则过度的依赖进口来满足。

(2)天然气进出口贸易流向

对2012年全球各个国家天然气进出口贸易份额进行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2.3 2011、2012年世界各国天然气能源进出口情况

依照表格在世界地图上绘制并对世界各国天然气能源贸易流向进行分析,也是参照天然气能源贸易流向使得世界总体的供给与需求得到平衡。

图1.2.7 2012年世界各国天然气能源贸易流向

管道天然气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及欧亚大陆,除了一部分出口给中国,在欧洲及欧亚大陆基本利用管道天然气满足自给自足的状态。

液化天然气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地区,而液化天然气的贸易流向集中在中国,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对于能源的大幅度攀升的需求。

1.3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耗的总量与结构状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新格局,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势头。2002年以来,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能源消费,能源生产总量也开始随之不断攀升,导致我国出现了能源缺口问题。到2012年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已经分别达到31.5亿吨和34.5亿吨标准煤。

图1.3.1 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能源消费总量

对1992年、2002年、2012年中国各类能源消费总量的类别构成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由内到外分别为1992年、2002年及2012年,煤炭与石油能源所占的消费比例在逐渐减小,而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在逐渐增长。

图1.3.2 中国各类能源消费总量构成图(1992、2002、2012)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80—2012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率为72.4%。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度达

到了78%,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例有所下降,2012年煤炭消费占总量比率为71%。但是中国现阶段仍处于重工业化和重化工时期,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仍然强劲,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中国一直在持续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量,煤炭资源产量占中国能源生产总量比率也基本呈上升趋势。

石油消费比率总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80年到2012年,中国石油消费所占比率平均为19.6%,在2002年达到23.4%的峰值;

198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比率3.2%,此后的年份其比率一直保持在2—3%之间。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及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的投产运营以及中国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加速发展,近几年中国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同时其所占中国能源总量的比例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至2012年中国天然气占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比率分别达到了4.5%和5.6%。

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也一直处于发展的趋势,从1980年的1.2%至2012年的3.9%,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能源的主要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对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历史变动趋势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和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从各行业能源消费所占比率来看,第二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仍占主导地位,从总体变动趋势来看,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率有所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率有所上升。因此,在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数量日益减少的今天,我们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

1.4.1 中国历年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

参照历年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绘制历年中国能源的发展趋势图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能源进口越来越多,能源进口贸易远远大于能源出口贸易。

图1.4.1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状况

能源进口贸易在规模、增幅及其相应占比等方面均高于出口贸易。一是能源进口同比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二是能源进口量占能源贸易总量比重快速增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检测与监督管理规定

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检测与监督管理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检测与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9第11号令) 发布时间:2009年8月27日浏览次数: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1号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6月22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道路运输车辆,是指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从事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的国产和进口车辆。 第三条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当分别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以下简称JT711)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以下简称JT719)的要求。 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得用于营运。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汽车运输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节能中心)作为交通

运输部开展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检测管理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评审,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检测机构从事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业务,并且向社会公布检测机构名单: (一)取得相应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证书,并且认可的技术能力范围涵盖本办法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 (二)具有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工作的检验员、试验车辆驾驶员和技术负责人等专业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员、质量负责人等管理人员; (三)具有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规范要求的燃油流量计、速度分析仪、车辆称重设备。相关设备应当通过计量检定或者校准; (四)具有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规范要求的试验道路。试验道路应当为平直路,用沥青或者混凝土铺装,长度不小于2公里,宽度不小于8米,纵向坡度在%以内,且路面应当清洁、平坦。租用试验道路的,还应当持有书面租赁合同和出租方使用证明,租赁期限不得少于3年; (五)具有健全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检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2期产业经济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 与碳排放情景分析X 朱跃中 内容提要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情 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可以对中国未来2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关键词 交通运输部门 能源发展 碳排放量 情景分析 一、方法论介绍 近十多年来,国际上一些机构开始采取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所要预测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谓情景,它既不是预言,也不是预测,它只是展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进行情景设定1之前,人们需要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然后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一系列合理的(Plausible)、可认可的(Recognizable)、大胆的(Challenging)、自圆其说(Internal Consistently)的假定,或者说确立某些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对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而言,未来能源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采取何种交通运输模式、未来交通运输格局如何、交通工具的能效水平状况、未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发展关系、人均GDP 增长与交通需求的取向等等。也就是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在未来十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其交通部门的系统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因而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摆脱传统分析模式的束缚,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对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对未来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及能效水平进行更客观和深入的分析,反映未来我国交通部门能源效率水平提高趋势。 我们也认识到,情景分析方法只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平台,拓宽和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能够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该研究对象的作用和影响,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该领域发展最可能的情景。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定量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对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借助模型工 具得出不同情景下的发展状况,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在本研究项目中,课题组采用了LEAP 模型预测分析了在未来不同情景下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需求及其碳排放。LEAP 模型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协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SEI — 30—X 1此处的情景设定主要是对一些定性分析指标的量化过程。 本论文引用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分课题《中国未来交通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的部分成果,该项目是由能源基金会和壳牌基金会共同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公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

《公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七年四月

精品 感谢下载载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是2006年交通部软科学项目“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合同号:2005-332-223-160)子课题二的内容,已列入了2006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国家标准制定计划(2005-59),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制定。 二、目的和意义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使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公路运输企业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能源消耗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因而不能经济地得到真实的统计数据,导致目前企业对能源统计数据不报、虚报、谎报。解决统计数据源头上的矛盾和问题已是我国统计工作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标准旨在建立科学、简便、操作性强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解决目前统计难、数据失真的问题。 三、编写过程 2005年8月4日及8月31日,交通部科教司与体改法规司共同组织专家分别对项目的可行性及研究大纲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将解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并将大大提高统计速度;研究大纲制订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对课题组完成交通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及能源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在2005年9月启动了本标准的研究工作,收集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有关交通行业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2006年2月由交通部以厅体法字<2006>57号文发出《关于对“十五”期间节能工作状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课题组开展国内的调研工作,书面调研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并于2006年4月起课题组到福建、云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调研。 在国内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对调研取得的一些典型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模型的研究工作,及数据处理软件的编写工作。 2006年9月由交通部发出了《关于协助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的函》(交能办函[2006]45号),各交通厅根据文件要求确定了辖区内的参加能耗数据采集的典型客运企业60家,货运企业41家。 课题组分别于2006年6月及2007年2月召开了《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标准初稿讨论会,参加讨论的有部规划司、公路司、体法司的与统计、公路运输及能源管理有关的领导,也有北京市的骨干运输企业的代表,对本标准的完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课题组根据各方的意见及时对初稿进行了修改。至此,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本标准的原则及技术路线 1、制定标准的原则 根据当前的统计手段和方法不能经济地获得真实统计数据,致使企业对能源统计数据不报、虚报、谎报的现象,本标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1)统计的基础数据采集项目最简化 首先,确定的基础数据采集项目必须是能源消耗统计所不可缺少的;其次,基础数据采集项目是最直观的,对基层统计人员乃至驾驶员不需通过计算可直接得到的。 2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能源供应与交通运输发展

能源供应与发展研究报告 □何小龙;张玲玲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文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但是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能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刻不容缓。氢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储量大的优点。制取和应用技术日益成熟,如此发展下去,21世纪将注定是以氢能源取代以碳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关键词】大气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氢能源 Energy supply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report □ He xiao-long, Zhang ling-l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chieved by our na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ir pollution greatly affects our n ormal life, and energy shortage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ies are urgently requir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ydropower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clean, high efficiency, and large reserves. As the technologies of extracting and application new energies become more matur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destined to be the century in which the hydropower replaces the carbon-heavy energies. 【key words】atmospheric pollution; energy short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ydrogen energy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104亿元按照可比价格比算,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经济的繁荣刺激着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道路交通的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大大高于GDP发展速度,(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王国)因而对汽、柴油的需求增长也特别快。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1 改善环境的迫切性 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这是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条件,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介入到大气中,使大气中固有的正常成分中增加了新的有害成分,一旦积累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就会对人类活动、动植物以及环境造成危害。大气污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完整版)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我国对运输耗能十分的关注,因为耗能关系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问题。然后运输业耗能情况并不能立即就发生改变。同时随着经济的越繁荣,运输业的耗能反而越大。只有优化运输业的结构,才能有效的控制运输业的耗能情况。所以,国家需要了解目前运输业耗能的现状,并且根据数据分析,运输业耗能在未来是否会增加。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分的有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耗能方向主要是水陆空,还有管道运输。 一、交通运输总体能源消耗分析 (一)交通运输能耗增长率总体上高于全社会。我国居民百姓生活所造成的耗能,以及工业企业的生产耗能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交通运输的耗能增长率总体上却高于全社会的耗能。交通运输耗能的增长率一般在10%左右,甚至当交通运输也比较繁忙的时期,耗能增长率能够达到15%左右,但是交通运输的耗能占整体的耗能7.5%左右。而经过数据对比可知,是社会整体的耗能增加要比较缓慢,而交通运输的耗能却仍然增加到很快。 (二)交通运输油耗占全社会油耗比重。交通运输分为海陆空和管道运输。海陆空运输都是需要耗费油的,尤其是航空运输。所以,交通运输在的耗油在全社会耗油中,所占的比重十分的大。交通消耗的油主要是汽油、煤油、柴油三种。这三种油的耗能和污染都是很大的。在2021年时期,交通运输耗油达到了最高,之后的十年间,交通运输耗油的比中有所下降,但是所占的比例任然很重,三种油所占耗油70%左右。 (三)交通运输电力消耗。在大城市,电力的交通运输耗能也很大。所以,电力耗能也是交通耗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铁路电能消耗,占据了电能消耗的50%左右,是最大的电能消耗的交通工具。由于电能利用率高,并且产生的污染也少,是交通运输比较喜欢的喜

我国能源构成资料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 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 位居世界第一。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 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 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能源资源的构成% 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 华北43.9 64 1.8 14.4 98.2 1.3 0.5 2680 东北 3.8 3.1 1.8 48.3 54.6 14.2 31.2 293 华东 6.0 6.5 4.4 18.2 72.9 22.5 4.6 141 中南 5.6 3.7 9.5 2.5 44.5 51.8 3.7 142 西南28.6 10.7 70.0 2.5 25.2 74.7 0.1 1218 西北12.1 12.0 12.5 14.0 66.7 31.3 2.0 1216 中国能源供需状况 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十五0时期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国内资源的供给率平均为9316%,平均差率为614%,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614%、718%和713%。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和储采比水平低。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一次能源的储量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分别居世界第3位、第12位、第22位和第1位。2000年,我国能源资源预测总量为4万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4%。探明能源资源总量为823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0%。截至2005年底,全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8亿吨,资源探明率为2513%。探明可采储量70亿吨,占探明储量的2711%。剩余可采储量为2419亿吨。如果没有新发现大型油田或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按 目前原油生产能力计算,只可继续开采14年,远低于世界原油41年的储采比水平。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同样匮乏。截至2005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为612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仅为1613%。探明可采储量约为315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为218万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报告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运车辆5000余辆。同时引导客运企业加快老旧客运车辆的更新步伐,鼓励投入新型环保车辆,逐步淘汰经营年限较长、技术性能较差、污染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辆。今年已更新老旧客运车辆近百辆,出租车50余台,其中报废农村客运班线老旧车辆30余辆,更新长途客运线路50余辆。全市现有客运车辆1040多辆,全部通过了年度综合性能检测,尾气排放符合标准。加强在车辆大修中的尾气检测和治理。维修企业在二级维护、总成修理、车辆大修作业中必须完成车辆尾气排放检测项目,凡不达标的必须进行治理,维修出厂的车辆尾气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近两年我们共治理车辆5000余台次,培训维修质量检验员200余人次,同时在行业中我们逐步淘汰低效率、高耗能的老旧维修设施,降低汽修消耗,做好维修配件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重视废旧轮胎、废机油、清洗用水和车用氟利昂等再生资源的回收。三是,依靠科技节能减排。我们大力促进了营运车辆燃料的清洁化和多样化。立足我市天然气供应保障,特别是2009年刚刚贯通的胶州至xx输气管道,我们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了出租汽车天然气改造工程,至今全市出租车已全部完成双燃料改造(柴油车无法改造)。在营运客车方面,我们本着凡是更新车辆,尾气排放量必须达到欧3标准。加快了交通智能化

建设,提升道路运营组织和管理水平。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对车辆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由事后督导向事前指导的转变,加快了全市营运车辆GPS监控、调度系统的建设,在2009年国庆节前,将全市所有跨市客车和旅游车辆GPS监控系统全部更新为可视,从2010年起对所有更新车辆和违章车辆,均更新为可视GPS系统。目前,全市已有450辆客运车安装了可视GPS 监控系统。在节能减排创新方面,xx港集团公司始终走在全系统的前列,他们开发了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实施场地照明节电改造,节能效果显著,经测试,节电率达到25%以上,每年可节电60余万kwh,节约电费50多万元,这一模式的应用创新了港口节能改造运作模式,该模式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20个典型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他们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深挖节能潜力,实施了多项节能技改项目。xx港集团的中水回用,翻车机、皮带机、门机的改造及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等项目,节能成效显著,仅中水回用这一项一年就可节约成本600余万元。四是节能减排宣传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重在全民参与、重在基层。为抓好交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交通各级各单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许多企业在安排公司的日常培训教育时,注意邀请相关部门、单位专家学者授课,通过专家学者对我国当前资源形势的分析,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国能源消费数据显示, 国民经济运行对煤的消 费比重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2000 —2001 年我国 煤炭的消费比重分别为69123 %和68184 %。目前, 我国硬煤消费量占世界硬煤消费总量的3116 % , 是 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 与煤炭的高消费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低水平 的油气消费量。2001 年我国油气消费量仅占世界消 费量的616 %和112 % , 而美国分别达到2515 %和2415 %。就国内能源消费结构, 2001 年油气的消费 比例分别为25126 %和2176 % , 而世界平均水平高达4016 %和2412 %[1 ] 。 一般而言,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能源消费水平就 越高。能源消费水平高意味着油气的消费在能源消费中占据较大的比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主要依靠煤炭资源而达到经济发达水平的先例。近些年来, 一些欠发达且已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和地区, 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均已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一些处于转轨阶段的国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也不同程度出现了能源优质化现象。112 油气资源体系中天然气的地位在上升 世界著名的壳牌石油公司预测, 到2025 年, 天 然气将取代石油, 成为全球通用的第一能源[2 ] 。从世界范围看, 天然气是一种储量相当丰富的资源, 2001 年初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64 万m3 , 按能量当量计算相当于世界的全部探明石油储量[3 ]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世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程度远比石油低, 过去10 年内全球所钻探的石油探井是天然气探 井的4 倍[4 ] 。 据经济学家预测, 未来20 年内我国国民经济仍 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GDP 年均增长率依然可维持 在710 %~810 %的水平, 国民经济运行的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为0145~0150 。其中, 煤炭消费弹性系数 约为013 ,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15 , 天然气消费 弹性系数为114~115 , 一次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15 ~016 。比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以发现, 在未来20 年乃至更长时期内,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以天然气消费的高增长速度为特点, 天然气市场也会因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发育和成长。 发展LNG产业, 逐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项 庞大的系统工程。然而这种转变必须有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煤是中国存储量最丰富和成本最低的能源, 如果转用天然气很多企业将面对成本上升的问题, 政府若无政策支持, LNG 产业的发展必将受到抑制。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08040630 08经济学班朱玉霞 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能源产出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研究背景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了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用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 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济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给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能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