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六课)

教学设计(第六课)
教学设计(第六课)

教学设计

案”。

案”。

诸威鹏 戴天俊第6次课教案

尧旭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7年级第2学期Uni6 重点知识 二、授课内容: 必记单词: Electricity, conversation, identify, rule, anyone, reply, foolish, wire, connect, cable, moment, battery, cooker, fridge, bulb, lock, test, tidy, touch, 常考短语: A packet of, in a way, (be) connected to, power station, washing machine, switch off, tidy up, air conditioner, come into, rice cooker,on time, take the medicine,take a bath,at least, care about 要点全解: 二、Listen to a coversation about electricity in a flat. Coversation 可数名词,常用短语:everyday conversation,have a conversation(with sb.) 晚饭后我和父亲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三、Learn to identify the syllables in English words. Identify vt. 确认,认出。 如:这个婴儿太小了认不出他的父亲 四、Does anyone want anything? Anyone prop. 任何人。同anybody,只用于人,被看做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不能与of连用,但any one意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物。可与of连用。表示多数当中的一个。 here may take of the apples on the table. 五、It’s like water, in a way...... 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如:在某种程度上,他是错的 比较: On the way 在途中,在路上。如:His hobby sometimes gets in the way of his studies. By the way 妨碍,挡道。如:By the way , who is Tom? All the way 顺便问一下。如:He studies hard all the way. 六、These are connected to cables under the street... Connect vt. (使)连接。常用结构:be connected to sth 连接到....;connect sth. To/with 把...和...连接起来。 打开电脑并连接因特网。 七、A moment later, Daisy came back. 1)Moment un. 瞬间,片刻。如:I want to talk to you for a moment. 与之有关的短语有: a moment ago 刚刚,刚才;at the moment现在,此刻;wait a moment等一会儿 For the moment 暂时,目前;in a moment 立刻,一会儿;at any moment 随时,很快 I’m afraid I’m too busy to see anyone.

第6课 《邪恶的轴心》教案

第6课邪恶的轴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的情况;了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入侵埃的态度;了解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通过总结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埃塞俄比亚、中国、朝鲜和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认识到这些国家的斗争体现了它们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2.通过学习绥靖政策,使学生认识:这一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重点、难点: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绥靖政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两种解决危机的典型或方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德日的法西斯专政在内外政策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1)对内都建立了极权政治,德国、意大利建立了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日本的军部操纵了内阁,控制了政权。(2)对外都积极地扩军备战,进行扩张。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德、意、日法西斯的对外侵略。德、意法西斯的侵略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欧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主要集中在亚洲。 二、讲授新课: (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1.这个恶魔一般的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呢?①历史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缺乏民主传统。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而魏玛政府软弱无能。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是直接原因。纳

最新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并且综合运用四种投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投资理财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1:学生能确认储蓄存款的含义,目的,会运用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目标2:学生能比较两类储蓄投资的优缺点。 目标3:学生能确认商业银行的含义,构成体系及主要业务。 目标4:学生能解释股票的性质,收益和投资特点。

目标5:学生能解释债券的性质,比较三种债券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标6:学生能辨认商业保险的类型,概括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 评析: 针对本课首先提出一个总目标: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六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确认”,名词短语是“储蓄存款的含义”“储蓄存款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行为动词是“运用”,名词短语是“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记忆概念性知识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比较”,名词短语是“两类储蓄投资的优缺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确认”,名词短语是“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的构成体系及主要业务”,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记忆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股票的性质”“股票的收益和投资特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5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债券的性质”,另外一个行为动词是“比较”,名词短语是“三种债券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6的行为动词是“辨认”,名词短语是“商业保险的类型”,另外一个行为动词是“概括”,名词短语是“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表: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案例的分析 一、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 高一的新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分析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设计: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3、通过视频展示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学会利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的教义内涵。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了解其教义实质,明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图片展示、史料解读、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 2、难点:正确认识三大宗教的本质 突破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以及其教义经典的解读了解其实质,对宗教现状探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或漫画);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直接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寻求有关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列表格等方法。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 六、教具:图片、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回的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经书?你还知道其他哪些 宗教?直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请学生阅读课 本,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等。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 1、佛教 学生讲述: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介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教义对 解除渴望摆脱苦难的劳苦大众很有吸引力;很多国王也利用它“忍耐 服从”的说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 时,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古代印度以外传播。公元1世纪 时,佛教传播到中国汉族地区,以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 天,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师提问:(展示PPT,佛教的教条)佛教的教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代言人发言:(略) 教师归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 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 教师提问:为什么阿育王时期要大力支持佛教?(提示与佛教教义有关) 多媒体展示:(强调学生做笔记) (1)产生的背景:(P31第一段第一句)

第六课珍惜学习的机会教学设计

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的机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2、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教学难点 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具准备

CAI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尊重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既是对孩子负责,对孩子的家庭负责还是对社会负责,但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 板书: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1、受教育权利不容侵犯 〔活动一〕 学生自编小品《买菜的女孩》 (背景:菜店。人物:父亲和女儿小梅) 父亲:你瞧你那样儿,还念书呢!能念出个啥名堂来?能念出个金娃娃来? 小梅:(不高兴地,一边整理菜一边说)除了钱你还知道什么?我们老师说了,我有受教育的权利,你不让我念书,就是你的不是。

父亲:你们老师懂个啥?女子无才便是德,做生意赚钱才是理,你能念个初二就不错了。小梅:做生意?人家张明的家长不也做生意?但他爸爸妈妈仍让他念书。 父亲:你懂什么?人家是男孩,应该多读书,你一个女孩子,都14岁了,早晚都是人家的人,还不如帮帮家里的忙。 小梅:女孩子咋啦?女孩子就不能念书吗?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父亲:错了,那是时代不行了。男女才一样。 小梅:(气愤)你……唉! 教师问: (1)小品故事中父亲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 (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怎样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3)假如你是小梅最要好得的同学请你给她出个主意帮助她解决遇到的困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梅父亲的作法是不正确的,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假如你是小梅,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小梅有四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佳? (①听爸爸的话,放弃读书;②离家出走;③找老师、亲戚帮忙;④状告爸爸,讨回读书

新概念第二册第6课教案

Lesson 6 Percy Buttons 珀西.巴顿 【课文讲解】 1) I have just moved to a house in Bridge Street. Move to 移动搬家 与move相关的短语 ○1move about动来动去 There is plenty of space here to move about.这里有很大的活动空间。○2move along继续向前或后移动 The people standing in the bus moved along to make room for others. 公共汽车里站着的人慢慢向前移动,以便给别人腾出地方来。 ○3move back退缩,往后退,使恢复原位,搬回原来住过的地方When they saw the roof was falling, they moved back quickly. 看到屋顶塌下来,他们赶紧往后退。 ○4move in搬入(住宅);使(某人)搬进 We have just moved in. 我们才刚搬进来。 ○5move off出发;离开 The troops moved off at dawn. 部队在拂晓时出发了。 ○6move out搬出 His neighbor moved out last month. 他的邻居上个月搬走了。 2) Yesterday a beggar knocked at my door. beggar n. 乞丐 beg v.乞求 I beg your pardon? beg for 乞求得到 ask for 请求得到(ask sb. for sth. 向某人

第六课知识助我成长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第六课知识助我成长教 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2、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 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具备对有关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断能力。 教具准备 CAI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 CAI:《儿子和驴子》 一个家长和老朋友聊天,谈及自己的儿子。 家长:我要教育我的儿子,以免他成为愚人。 朋友:做的对,要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 家长:但这笔钱数目不小啊,够我买头毛驴。 朋友: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两头驴了。 教师问:你是如何理解那位朋友说的“如果你买驴子,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将有两头驴子”

学生:(略) 教师: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愚昧无知,难以成才,接受教育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能够使我们明白更多的知识,赢得生存的更大空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权利。 板书: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活动二: 材料一:《大眼睛》 材料二、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大学生、研究生张宗友,2001年在南京大学考博成功,成为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张宗友1990年因家贫面临失学,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予以援助,使其得以继续学业。在救助期间,张宗友不负众望努力学习,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阜阳师范学院,1996年9月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由于学业突出,上大学期间希望工程继续资助他。1999年,张宗友从南京大学毕业,留校执教。2001年1月,他报考母校古典文学博士,历经辛苦,近日终于如愿以偿。张宗友平时十分热心于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他表示,“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希望工程的关爱。”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幅广告画是为什么设计的(2)希望工程是为什么而设立的(3)材料二中的张宗友的命运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4)张宗友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问:刚才我们同学的发言,使我们知道,教育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下面我们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教育。请同学们谈谈你的认识,什么是教育? 学生回答略 教师:教育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板书:1、教育的含义 广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狭义: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机构中,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活动。 教师问:我们同学今天坐在学校里学习,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 学生:(略) 教师:现在我们所讲的教育是指狭义上的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 教育对一个人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阿韦龙野人”的故事。 活动三: CAI:阿韦龙野人

公开课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教学设计

第六课我的毕业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无止境 教师: 李光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保持正常学习压力的必要性,坦然面对学习压力。 2、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主动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实践中学习。 2.终身学习。 难点: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86岁高龄的南京老人汪侠,这已经是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他连续参加的第15次高考。老人很执着,但也诠释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学无止境》。 自主互研、生成能力 (一)、课前自主学习 1.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①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__心态__,完成学习任务; ②九年级阶段,有一些__学习__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__坦然面对__;③__学习__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__学习__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在实践中学习:①我们不仅要重视__书本知识__的学习,而且要坚持在__实践__中学习;②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__认识世界__、改造世界的能力;③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__自身素质__;④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__社会调查__、__志愿服务__、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⑤必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能够说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历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增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一猜,西方文化的根源在哪里?“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这是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名言,这显然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取得成就的赞扬。古希腊和古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呢?它们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丰富多彩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P26——P29,找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类型、成就。

一、文学和雕塑 1、文学 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它是一切关于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的口耳相传中,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神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本规模。后人整理成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神人同形同性) (解释“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是一样的,既有体态美,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神与人的区别只在于神是永生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是古希腊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看P26“相关史事”)公元前776年开始,在对父神宙斯的祭典上所举行的体育竞赛,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同时,希腊神话也成为古希腊绘画、雕塑的艺术之源。 影响: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是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的产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东方明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6、东方明珠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1.出示挂图: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新标日第6课教案

第六課吉田さんは来月中国へ行きます 内容紹介: 1、表示移动的动词:「行きます」「来ます」「帰ります」 2、表示移动行为的目的地的助词:「へ」 3、表示移动起点的助词:「から」 4、表示共同做某事的对象的助词:「と」 5、表示移动范围的起点的助词:「から」 表示移动范围的终点的助词:「まで」 6、表示交通手段的助词:「で」 新しい単語: まず、私について新しい単語を読んで練習してください。 (それでは、わたしと一緒に練習してください。) 1、アパート:一般为两层木制建筑,基本是房主为了出租而建,所以不求豪华而求实用。 マンション:一般指高层带有电梯的高级公寓,虽也有部分用来出租,多数为房主买来自己居住。 2、「うち」「いえ」:两者都有“家”的意思,当单纯表示居所的家时,两者可以互换。如:「電車でいえに帰ります。」「やっとうちに着きました。」。但「うち」还可以表示“家人”“家族”的意思。「うちは4人家族です。」 3、「~に行く」「~に通う」:「行く」所表示动作并非重复性的,而「通う」则具有重复性的意义。所以「~に行く」常指一次性动作,而「~に通う」多指定期往返于同一地方的动作。如:「地下鉄で学校に通っています。」「今日はタクシーで会社に行きます。」 基本课文: それでは、基本文をご覧ください。わたしについて読んでみましょう。 1、吉田さんは来月中国へ行きます。 2、李さんは先月北京から来ました。 3、小野さんは友達と帰りました。 4、森さんは東京から広島まで新幹線で行きます。 观察这四句基本课文可以发现,句子的谓语动词分别是「行きます」「来ます」「帰ります」,这几个动词都是表示移动行为的动词,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移动的动词和移动行为的目的地之间要用助词「へ」表示,这时的「へ」要读作「え」。 1、名[场所] へ动

热统新教案第7次课

§2.5特性函数 本节要求:掌握:特性函数及系统独立变量的选取。掌握: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 1特性函数及系统独立变量的选取(掌握:U 、H 、F 、G 的特性函数。) 2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掌握:两个常用的特性函数F ,G 的应用。) 一、特性函数 1、定义 特性函数:适当选择独立变量(称为自然变量)之后,只要知道一个热力学函数,就可以通过求偏导数求得均匀系统的全部热力学函数,从而把均匀系统的平衡性质完全确定。这个热力学函数称为特性(征)函数。 内能U 作为S ,V 的函数,焓H 作为S,P 的函数,自由能F 做为T,V 的函数,吉布斯函数G 作为T ,P 的函数都是特性函数。在应用上最重要的特性函数是自由能F 和吉布斯函数G ,相应的独立变量分别是T,V 和T,P ,下面分别说明之。 2、已知自由能F(T,V) 以T,V 为独立参量, ,)()( dV V F dT T F dF T V ??+??=(1) 全微分方程: pdV SdT dF --=(2) 可以求得系统的熵及压强为V T F S )(??-=T V F p )(??-=(3) 求出的压强P 是以T,V 为参量的函数,实际上就是物态方程。 由自由能的定义式TS U F -=,得 内能T F T F ST F U ??-=+=(4) 称为吉布斯—亥姆霍兹(H.Helmholtz )第一方程。 3、已知吉布斯函数),(p T G G = 以T,P 为独立参量dp p G dT T G dG T p )()(??+??=(5) G 的全微分方程为Vdp SdT dG +-=(6) 可以求系统的熵和体积p T G S )(??-=,T p G V )(??=(7) 由吉布斯函数定义式PV TS U G +-=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教案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为大家分享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第6课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外祖父在世时的几件与梅花有关的往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是学生的”、“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这一课程新理念,紧抓外祖父三次流泪由浅入深的引导,调动学生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切爱国之情,启发学生领悟外祖父将爱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在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感熏陶。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

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会旁批旁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多媒体教案 教学流程 1、导语: 同学们,作者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作者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回忆起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来,你们还记得哪几件事吗!这几件事体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 2、学生回答。 3、过渡: 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

第六课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第六课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快捷,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折叠后设计简单的图案,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不但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而且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课标解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在一~二年级的目标是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该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时没有完整的进行美术学习。经过课前了解,学生们没有上过手工课,分不清手工纸和彩色卡纸;不会灵活使用剪刀等工具。但学生们对手工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正处在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和团花的基本特点,掌握剪纸团花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尝试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通过接触和制作团花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团花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团花折叠的方法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折叠方法和纹样的设计。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体会不同纹样能使团花作品呈现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团花若干、手工纸、剪刀,课件,透明水色,宣纸等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教 学设计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一、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情绪万花筒情绪与生活

医古文B第6次作业及答案讲课教案

医古文B第6次作业 及答案

您本学期选择了学习“医古文B”。 说明:本次作业是针对课件中14--17内容的,总分为75分,您的得分为74分A型题: 1. 在“七登南宫,两拜东掖,便繁台阁二十余载”中,“便繁”之义为: A.事情繁杂 B.屡次经过 C.多次上书 D.多次供职 E.官运亨通 2. 在“死生契阔,不可问天”中,“契阔”之义为: A.宽窄 B.长短 C.聚散 D.远近 E.结局 3. 在“永言笔削,未暇尸之”中,“尸”之义为: A.放弃 B.躺着 C.尸体 D.不管 E.主持 4. 在“张、王、李等数先生继入,皆钦风请益”中,“请益”之义为: A.请求增加 B.谋求得益 C.向人请教 D.请求帮助 E.向人求助 5. 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用”之义为: A.以便 B.用来 C.作用 D.因为 E.因此 6. 以下喻废物利用的典故是: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断流之水,可以鉴形 C.壁影萤光,能资志土 D.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E.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7. 在“岁次甲子黄钟之吉”中,“黄钟之吉”是指: A.十月初一 B.十一月初一 C.十二月初一 D.正月初三 E.二月初三 8. 在“遂发愤刊削,庶几一隅”中,“一隅”之义为: A.一角 B.一边 C.全部 D.由此识彼 E.登堂入室 9. 在“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亡如”之义为: A.好像 B.不如 C.不像 D.不要 E.无奈 10. 在“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沴”中,“变沴”之义为: A.变动 B.变化 C.变诊 D.变证 E.变乱 11. 在“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 A.急切 B.频繁 C.极点 D.危急 E.严重 12. 在“作者谓圣,述者谓明”(《温病条辨叙》)中,此“作者”是指: A.华佗 B.张仲景 C.王叔和 D.孙思邈 E.成无己 13. 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之义为: A.洋洋得意 B.任意驱使 C.贪得无厌 D.胡作非为 E.欲壑难填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初中体育第6周第2次课教案总12次备课

第 6周第2次课教案 教材1、山羊 2、游戏 重点上体要挺,吸腹提臀。 难点顶肩推手。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知道直腿前脚掌踏跳和跳上成分腿屈体站立对身体姿势的要求。 技能目标: 学生能做跳上成分腿屈体站立时,有推手后脚再踏箱的动作。学生推手后脚再踏箱的节奏明显。情感目标学生注意老师讲解、示范顶肩推手的动作要领,并按照规定的方法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准备部分一 常规 二 游戏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和任务。 四、慢跑400米 五、游戏 (活动山羊) 1、教师讲解要求和规则。 2、组织学生练习 参与练习并巡回指 `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 二、练习图 1、学生听清要求和规 则。 2、认真练习动作到位。 遵守规则,注意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基本部分跳上成两臂 侧举分腿屈 体站立挺身 跳下 二、游戏 一、练习两臂前举顶肩臂前 伸动作。 二、做一腿站立模仿分腿屈 体顶肩动作练习。 三、俯撑两脚蹬地,提臀分 腿,重心前移推陈出新手后 脚踏地成两臂侧举上体高于 水平的分腿屈体站立。 四、在保护下做跳上成两臂 侧举分腿屈体站立挺身 跳下。 (1)教师讲解要求并示 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回指导,及时纠 错。 二、运球接力 1、教师讲解要求和内 容。 2、组织学生学习。 3、参与练习。 ` 学生练习图 男 女 学生易犯错误 1、跳上时不稳定,前冲 跌下。 2、推手慢而无力,做不 出手先推离脚再踏箱 动作。 二、学生练习图 ×××× 〇〇〇〇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第六课 设计页面 教学设计

第六课设计页面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封面的组成和布局。 2、了解纸张的常用类型,掌握设置纸张类型及定义纸张方向,大小、页边距的方法。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图片的添加方式,巧妙运用图片工具设置、调整图片。 2、熟练掌握艺术字的添加方式,灵活设置艺术字的形式。 情感目标:1、通过对封面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通过对封面的欣赏培养学生整体的审美观。 2、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作品的赏析,培养正确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3、学生间的互相协作,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沟通、共同探讨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效区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据我了解,我区小学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信息技术这一门课,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的掌握参差不齐。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基本操作规范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点难点 重点:1、页面的设置。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的添加方式及图片和艺术字的设置。 难点:封面的合理布局、美感培养。学生初步接触页面的布局,要想达到一定的层次是比较困难的。 本单元的任务就是设计制作杂志,随着制作的进程,学生对页面的布局会有自己的创新想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教师活动:(拿出一本失去封面的杂志)你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杂志吗?如果你感觉它不够美观,是因为它缺少了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这一本杂志的封面,你会如何设计呢? 学生活动:………..。 引出主题:我的杂志我做主---设计封面 师生活动:共同欣赏一些杂志的封面。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的封面样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一份完整的杂志应该有哪几部分组成?

二年级奥数第6次课教案

教学设计

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1.一根20米长的木条,把它据成4段,要锯几次? 2.商店有480本练习本,又运来500本,卖出去360本,商店还有多少本练习本? 3.小明的爸爸年龄比妈妈大5岁,妈妈今年3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小明出生时妈妈30岁,小明今年是多大? 4.○+○+○=21 ☆-□=38 □+□+□=15 ○+○+□=18 ☆-△=45 △+△+△=12 ○-□=()□-△=()□+△=() 5.一个数加上4,减去4,乘以4,再除以2,结果是2,求这个数。 6.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0天时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是第几天?

家庭作业 班级:姓名:成绩: 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1 ○+○+○+○+○=30 ☆+☆+☆+☆+☆+☆+☆=42 □=()○=()☆=() □+□+△=56 ○+△=10 □+□+☆=13 △+△+□+□=72 ○+○+○+△+△=26 □+□+□+☆+☆=21 □=()○=()□=() △=()△=()☆=() △+☆+△+△=27 41-○-□=5 □+△=13 ☆+☆=△+△+△□=○+○+○□-△=3 △=()○=()□=() ☆=()□=()△=() ○+○+○=21 ☆-□=38 □+□+□=15 ○+○+□=18 ☆-△=45 △+△+△=12 ○-□=()□-△=()□+△=() □+□=△+△+△⊙=△△△△ △+△=○+○+○+○△=○○○ □+□+△=()个○⊙-△=()个○ △+△=○+○+○△÷□=○ △=()○+○=△ ○=()□=() 7×△=35 △÷□=2 ○×□=30 13-△=□△×□=32 □×△=40 □÷☆=2 △+□=☆○×3=18 △=()△=()○=() □=()□=()□=() ☆=()☆=()△=() 2.4瓶水全倒出来能装满3大碗,5杯水正好装满2瓶。装满3大碗要几杯水?20杯水能装满几大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