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几大效应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几大效应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几大效应

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几种效应

了解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纬度、高程、距离海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Harman Craig提出了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表示为δD =8δ18O+10斜率反映出蒸汽和凝聚是大气降水同位素的主要影响因素,截距表示全球大气降水的平均值,截距大于10表示该降水云气形成过程中气、液两相同位素分馏不平衡程度偏大,小于10则意味着在降水过程中存在蒸发作用的影响。

1雨量效应:一般来说雨量越大,降水的δD和δ18O值越低,这种效应称为雨量效应,其解释为,较低温度将形成较大的降雨,同时在较低温度下的凝结过程中的分馏作用也使降雨中重同位素贫化。

稳定同位素的降水量效应主要发生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在我国内陆区通常表现不显著,并且它的产生与大气强烈对流现象相关。内陆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同位素的关系,虽然年际拟合关系不好,但是可能在夏季拟合的比较好。

2温度效应: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与地面年平均气温往往呈线性相关关系。温度升高δ值增大,温度降低δ减小。温度效应主要是由于蒸发过程中分馏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造成的。在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外部能量后,优先破坏相对轻的同位素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温度较高时蒸发获得的能量多,重同位素分子之间的氢键被破坏的数量增多,所以分馏作用减弱,海水蒸发所形成的水蒸气中的2H和18O的含量就高。且温度每升高1℃,大气降水的δ18O增加量小于于δD。

在高纬度地区温度是影响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南北两极表现得尤其明显,且越深入大陆内部,其正相关性越强,这种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在季节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安、乌鲁木齐、兰州等。

3纬度效应: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现象。不同地区降水的δ18O值随纬度变化率不同,但是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着维度的升高,大气降水的δ18O不断降低。纬度效应形成的原因有:1.随着纬度的升高,当地的年平均气温降低;2.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大部分形成于低纬度地区,当云团向高纬度地区移动时,由于不断发生瑞利分馏凝结作用,使云团与之平衡的雨水δD和δ18O值不断降低。

4大陆效应: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逐渐减小的现象。大陆效应与降水直接相关(图示见水文地球化学P135)。该过程开始于海水蒸发并在海洋上空形成云团,当云团中的水蒸气冷凝成降水时,与气相相比,液相中的D和18O发生了富集,因此最初形成的雨水的同位素与海水接近。随着云团向内陆方向的运移,降水过程不断发生,云团中的重同位素逐渐贫化,从而使降雨中的重同位素含量逐渐减少。

5高度效应: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随着地形高程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称为高度效应。,其原因为随着高程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且含轻同位素的云团比含重同位素的云团更容易爬上更高高程的地方。

03 第三章(氢氧同位素)

---------------------------------------------------------------最新资料推荐------------------------------------------------------ 03 第三章(氢氧同位素) Theory,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otopes第三章氢氧稳定同位素Theory,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otopes 1/ 49

轻元素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点1.原子量低,一般小于36。 2.同位素相对质量差大。 3.形成共价键,键性与同位素分馏有很大关系。 4.化学价可变,在化合价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大的同位素分馏 5.小丰度同位素的相对丰度为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便于精确测定。 研究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变化机理、分馏原理并应用它们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研究各种地质过程Theory,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otopes

---------------------------------------------------------------最新资料推荐------------------------------------------------------ Outline1.氢氧同位素概述 2.天然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3.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应用Theory,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otopes 3/ 49

同位素效应(Deuterium Kinetic Isotope Effects)

Subscriber access provided by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155 Sixteent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036 Communication Deuterium Kinetic Isotope Effects in Gas-Phase S2 and E2 Reactions: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 and Theory Stephanie M. Villano, Shuji Kato, and Veronica M. Bierbaum J. Am. Chem. Soc. , 2006, 128 (3), 736-737 ? DOI: 10.1021/ja057491d Downloaded from https://www.360docs.net/doc/c49387751.html, on January 17, 2009 More About This Article 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is article are available within the HTML version:?Supporting Information ?Links to the 1 articles that cite this article, as of the time of this article download ?Access to high resolution figures ?Links to articles and content related to this article ?Copyright permission to reproduce figures and/or text from this article

化学交换反应法分离硼同位素的数学模型

化学交换反应法分离硼同位素的数学模型 摘要:采用化学交换反应法,针对三氟化硼2苯甲醚分离体系,研究了硼同位素分离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了交换精馏塔的稳态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程序进行模型求解,得到了不同分离要求和操作条件对交换精馏塔理论塔板数的影响。当增大所需同位素丰度或改变分离温度以及回流比时,都会使得理论塔板数增加或减少。该数学模型可以指导工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为下一步的放大和操作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硼同位素;分离;化学交换反应法;三氟化硼2苯甲醚络合物;数学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军事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要,同位素分离进入工业规模生产阶段,特别是重氢同位素和10B同位素发展较快。硼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0B和11B,10B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为19.8%,大量的为11B,占80.2%。由于10B具有对中子的吸收特性,因而在现代工业及军事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1],另外在医学方面,10B在癌症治疗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3]。富集10B 同位素的方法从分离提纯技术上看,主要分为以下5种[4~6]:①三氟化硼化学交换精馏法;②三氟化硼低温蒸馏法;③离子交换树脂法;④激光分离法;⑤电磁法。其中只有化学交换精馏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三氟化硼化学交换体系经历了乙醚法、甲醚法及苯甲醚法。目前对硼同位素分离生产过程都采用传统的精密精馏中的Smoker公式进行近似计算,但是硼同位素在分离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工作拟针对三氟化硼2苯甲醚络合物与三氟化硼化学交换体系分离生产10B的过程特点建立交换精馏塔的稳态数学模型。 1分离系数α与平衡常数K 化学交换精馏塔的每块理论板上都可以进行轻重同位素的一次分离,虽然一次分离效应很小,但用塔的形式把各块塔板串联起来,就可以获得多次分离,使塔顶与塔底的同位素丰度相差数倍。理论塔板的分离单元示于图1。图1中L,V分别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分离单元的液相和气相中同位素混合物的量(mol);xi,yi 为第i块理论塔板中反应平衡时气相和液相中10B的摩尔百分数。分离系数αi 是硼同位素分离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它直接反应了分离效果的好坏,αi越大,分离能力越强,所以αi是选择分离方法和采用物系的主要依据。αi可由一个单元分离过程定义,可由公式(1)表示: 图1分离单元图 αi=x i(1-y i)/y i(1-x i)(1)

氢氧碳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第22卷 第4期世 界 林 业 研 究Vol.22 No.4 2009年8月World Forestry Research Aug12009 氢氧碳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中的应用3 徐 庆1 冀春雷1 王海英1 李 旸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综述了氢氧碳稳定同位素的概念、示踪原理及其应用于定量确定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格局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氢氧碳多种稳定同位素联合示踪先进技术在定量研究植物水分利用策略以及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氢氧碳稳定同位素,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S7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9)04-0041-06 Use of St able Isotopes of Hydrogen,O xygen and Carbon to I den ti fy W a ter Use Stra tegy by Pl an ts Xu Q ing1 J i Chunlei1 W ang Haiying1 L i yang2 (1Research I nstitute of Forest Ecol ogy,Envir on ment and Pr otecti on,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2Research I nstitute of Wood I ndu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100091,China) Abstract:Stable is ot op ic technol ogy is a ne w method t o deter m ine s ources and utilizati on patterns of p lant water.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technol ogy is that it can p r ovide results of relatively high ac2 curacy and sensitivity.The pur pose of this paper is t o p resent an overvie w of the concep ts and theory of stable is ot ope tracing,and the methods of using stable is ot opes of hydr ogen,oxygen and carbon t o quantify s ources of p lant water and pattern and efficiency of p lant water use.This paper uses s ome exa mp les t o demonstrate how the stable is ot op ic technol ogy may be used t o address different issues re2 lated t o p lant water use strategies,and p r ovides s ome pers pectives on app licati ons of the advanced technol ogy of si m ultaneously tracing multi p le stable is ot opes(hydr ogen,oxygen and carbon)in stud2 ying mechanis m s of potential vegetati on res ponses t o gl obal cli m ate change. Key words:stable is ot opes of hydr ogen,oxygen and carbon,water s ource of p lant,water use effi2 ciency,water use strategy 水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数量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成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1]。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区域降雨格局的变化[2],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对环境水分状况发生改变时的响应结果[3],因此,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水分来源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预测降雨格局变化导致未来植被时空变化的规律[4],有助于林业科技人员根据生境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进行植被建设和恢复工作。氢氧碳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为定量研究植物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格局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收稿日期:2009-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771712);“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04);948项目(2006-4-04) 作者简介:徐庆,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稳定同位素生态学,E-mail:xu2 qing@https://www.360docs.net/doc/c49387751.html,

Cu_O同位素效应与高Tc超导体超导电性机理

2005年12月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D ec .2005第21卷第4期 Journa l o f Shaanx i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V o.l 21 N o .4 [文章编号]1673-2944(2005)04-0092-03 Cu 、O 同位素效应与高Tc 超导体超导电性机理 陈 羽1, 黄新民2 (1.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 陕西汉中 723000;2.陕西理工学院物理系,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 Cu 元素、O 元素在铜氧化物高Tc 超导体中对超导电性的产生,超导转变温度的变 化,掺杂元素的特征效应具有决定性作用。对Cu 元素、O 元素的性质特征认识,成键特点,以 及在铜氧化物高Tc 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清楚的理解,对全面揭示高T c 铜氧化物超导体超 导电性机理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析Cu 元素、O 元素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得 出了高Tc 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机理仍是电声机制,CuO 2平面上的Cu 元素,O 元素的声子直 接参于电声子配对,CuO 2平面上的Cu 、O 元素的键态的声子模对电声配对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 键 词] 同位素效应; 高Tc 铜氧化物超导体; 超导电性机理 [中图分类号] O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5-09-02 作者简介:陈羽(1959)),男,陕西勉县人,陕西理工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导实验工程及材料。自高Tc 超导电性被发现以来[1] ,有关这类新型高Tc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高Tc 微观机理研究一直是 研究者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2]。根据一些实验结果,相继提出了许多的理论模型。但是,至今没有一 个理论能够全面彻底地解释高T c 起源机理[3]。除了实验上要取得一些无可争议的关键性结果,更重 要的是找出关键性问题。Cu 元素、O 元素在高Tc 铜氧化物超导体中是最重要的两个元素[4],也是被研 究得最广泛的两个元素[5],对Cu 、O 元素在高Tc 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作用[6]、键型[7]、同位素效应[8]以及相关作用已有定论性的结果。本文通过Cu 、O 元素对高T c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首次得出高Tc 铜氧化物超导电性机理是电声机制,CuO 2平面上的元素Cu 元素、O 元素的声子直接参于电声子配对,CuO 2面上Cu 、O 键态的声子模对电声配对具有决定性作用。1 高T c 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研究 1.1 氧的同位素效应研究 高Tc 铜氧化物超导电性被发现后,初期大量的同位素效应研究主要是对氧的同位素效应的研究。1987年)1988年期间所得出的氧的同位素效应A 平均0.2,在La 系和Y 系 [9],这个结论成为当时提出高Tc 铜氧化物超导电性机理不同于BCS 理论的描述的依据[10]。 1989年,由Y.J .U e m ura 等 [11]做了一项极为有意义的研究,得出了磁场穿透深度与超导载流子密度及有效质量的关系,即,1/K 2W n s /m *,这里K 为磁场穿透深度,n s 为超导载流子密度,m * 为有效质量,为研究同位素效应寻求了一种精确而便于操作的方法。Jan ice .H.N icke l 等 [12]研究了~95%的18O 在YBa 2Cu 3O 7超导体中CuO 2面[O2、O3]位置,16O 在[O4]和链位置[O1],结果指出声子参与 YBa 2Cu 3O 7成对机制,这些参与配对的声子不仅是铜氧面上的氧原子的声子,也包括顶角位置的氧原子 [O4]。J .P .Franck 等[13]小组在对La 2-x Sr x CuO 4超导体中铜元素的同位素效应的研究得出的:对于x =0.15,A Cu =0.15,A O =0 .11;对x =0.125,A Cu =0.93,A O =0.91,他们认为铜、氧的声子频率影响了超导体的转变温度。Guo-m eng Zhao 等[15)17]系统的研究了YBa 2Cu 3O 6.94、Y 0.7Pr 0.3Ba 2Cu 3O 7、YB a 2Cu 3O y 超导材料O 的同位素效应和Cu 的同位素效应,他们认为:高Tc Y 系铜氧化物超导体中,CuO 2面上的O 、Cu 元素的声子在电声成对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D.Zech 等 [14]在对YB a 2Cu 3O 6+x 超导体进行了位置

【VIP专享】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1.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中核素的形成丰度及其在地质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学科。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量异位数:质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相同的一组核素。 4.稳定同位素: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可测放射性的元素。 5.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的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同位素。 6.重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大于20的稳定同位素。 7.亲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小于20的稳定同位素。 8.同位素效应:由同位素质量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9.同位素分馏:在同一系统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相态中的现象。 10.同位素热力学分馏:系统稳定时,导致轻重同位素在各化合物或物相中的分配差异。 11.同位素动力学分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由此而引起扩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由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分馏效应称为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12.纬度效应:温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降低。 13.大陆效应:海岸线效应,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δ18O降低。 14.高度效应:岁地形增高,大气降水δD,δ18O降低。 15.季节效应:夏季,大气降水δD,δ18O比冬季高。 16.岩浆水:与高温岩浆处于热力学平衡的水,其中来自地幔,与铁、镁超基性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 17.半衰期:母核衰变为其原子核数一半,所经历的时间。 18.原生铅:指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成的铅。 19.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期的铅。 20.初始铅:(普通铅、正常铅)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 21.异常铅:一种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升高的铅。 22.矿石铅:一般是指硫化物矿中所含的铅。 23.岩石铅:火成岩和其他岩石中所含的铅。 24.BABI:目前公认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87Sr/86Sr)。代表地球形成时的初始比值,其值为0.69897+-0.00003

同位素复习重点

1、区分: 放射性同位素:其原值和不稳定,能自发的衰变为其他核的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其原子核稳定,到目前为主,还未发现它们能够衰变成其他核的同位素 2、同位素比值:某种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丰度的比值 3、同位素分馏:在一系统中,某种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发哦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同位素的分馏系数:a=Ra/Rb(A/B)表示两种物质或者同一物质的两种相态) 5、对于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其变化机理是什么? 1、主要是由同位素分馏引起的 2、同位素分馏 3、放射性性衰变类型: α衰变:放射出氦元素和能量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的衰变,有正、负粒子两种 γ衰变:原子核内部放射出来的电磁辐射,一般伴随着α、β衰变产生 电子捕获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电子而发生的放射性衰变 核裂变: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等质量碎片,并同时放出中子和能量的过程 6、同位素交换反应:在不存在化学反应的前提下,调查各种化合物或不同物相中轻重同位素原子分配比的过程 特点:1、可逆反应 2、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指在不同化学化合物或物相之间产生轻重同位素原子或分子的分配,而不发生化学反应。交换前后系统中的同位素原子或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3、交换只限于同一体系中,本质是同位素原子或分子键的断开和重新组合。4、交换有平衡和非平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总数朝着平衡的方向进行。 7、同位素化学年龄测定的的前提: 1. 岩石和矿物自形成以来必须始终对母、子体同位素保持封闭的体系,没有没有因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母体或子体同位素的带出或带入 2.必须能准确校正岩石或矿物形成时存在的子体同位素的值。 3.放射性母体同位素的半衰期或衰变常数必须能准确测定,而且半衰期不宜过长或过短, 4.必须准确知道母体和子体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并能精确而又灵敏的测定母、子体元素的含量. 8、适用于等时线法测定的样品,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所有样品必须具有相同的初始同位素组成,即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同源性 2. 所有样品必须具有相同的年龄,即它们是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同期性 3. 所有样品必须对母、子体同位素保持封闭的化学体系,即样品自形成以来没有受到任何地质作用的迭加改造;封闭性 4. 样品要具有合适的母、子体同位素比值. 意义及应用:1、可获取等式线年龄 2、可获取初始值同位素的比值 9、在U-Pb法测年代体系中选择锆石矿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高硬度,化学性质稳定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力有利于同位素体系保持相对稳定 2、锆石结晶时,选择性富集U(及部分Th),而非排斥Pb,较大程度限定了Pb初始值 10、K-Ar法衰变方程计算年龄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岩石或样品形成以来对K-Ar保持封闭。 2、样品中不存在过剩Ar并对过剩Ar合理扣除 3、样品中具有正常K同位素组成,除了K40衰变外,没有同位素分馏作用或其他过程的影响 11、适用于K-Ar年龄测定的样品: 1、云母类矿物:K含量多,矿物晶体结构有利于K-Ar的保存,但由于封闭下低。样品受轻微加热会发生丢失。 2、角闪石:K含量低,但对Ar的保存性好及封闭温度高 3、钾长石、海绿石、伊利石、辉石:过剩Ar海绿石成分不稳定,钾长石保存能力差,所以选择此类矿物要慎重 4、是用于年轻的细粒中基性火山岩,尤其是玄武岩K-Ar年龄测定 12怎样根据矿物沉淀时的化学环境来估计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 ①在高氧逸度条件下,出现重晶石或重晶石—赤铁矿—黄铁矿 组合为标志,重晶石δ34S值大致相当于或略大于热液的δ34S的值。 ②在低氧逸度条件下,以出现石墨和磁黄铁矿为标志,磁黄铁 矿的δ34S值大约相当于热液δ34S值。 13.说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REE富集、亏损)与εNd 的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REE)与εNd的关系。 a 地壳岩石富集轻稀土,sm/nd值低于球粒陨石均一储库的值,起εnd<0; b 亏损地幔富集重稀土sm/nd值高于球粒陨石均一储库的值其εnd>0. 14.岩浆岩中石英一般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18O/16O,控制矿物18O/16O比值大小的原因: 18O富集程度的递降序列的出现同矿物的晶体结构有关,不同键位与18O的亲和力大小有关,石英中每个氧原子在两个硅原子之间都是十分强烈的键合原子,因而Si-O最强的化学键Si-O-Al 比Si-O-Si键型矿物的&18O低,Si-O-Mg比Si-O-Al键型的矿物&18O低。 石英:Si-O-Si 100% 钾长石Si-O-Si 50% Si-O-Al 50% 钙长石:Si-O-Al 100% 15.蒸发和凝聚过程中,氢氧同位素分馏趋势。 蒸发相富集1H和16O,液相富集2D和18O,原因:水分子的蒸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水团混合计算中的应用初探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水团混合计算中的应用初探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天然示踪剂,研究降水与地表水的混合作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以及地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二源线性混合模型可以计算二源和三源水团混合过程中端元的贡献率,而在计算多源混合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局部分析或者补充其他示踪剂等方式来综合计算。 标签:稳定同位素;水体贡献率;二源线性混合模型 近年來,河流和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对于大中型水库而言,库区干流水体营养状态良好,而支流大多保持中营养状态或者富营养化状态,部分支流呈现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主要由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两方面导致,水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以及藻类植物的生长繁衍环境,其自身的运动转移过程直接影响到水体中营养盐的迁移和转化,以及对藻类植物生长繁殖过程的控制,因此计算水体内不同水团的混合比率对于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氢氧同位素作为一种稳定示踪剂,在河川径流、降雨径流、水源划分以及植物体水分输出等研究方面应用较广[1],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因此可以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来计算河流和湖泊不同水团混合过程中各水源的贡献率。 1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天然示踪效果 氢氧同位素均称为稳定同位素,这是因为以水分子存在的D和18O在常温(低于40摄氏度)下非常稳定,很难与接触到的有机质或矿物发生反应,而影响其含量。氢氧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一般的表达方式较为复杂,因此,国际上规定统一采用待测样品中某元素的同位素比值(R)与标准样品中的同位素的相应同位素比值(R标准)的相对千分差作为量度,记为δ(‰)值[2],即 δ=(R/R标准-1)×1000 式中:R是样品中元素的重轻同位素丰度之比,如(D/H)和(18O/16O);R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物的重轻同位素丰度之比,如(D/H)标准和(18O/16O)标准,一般水体中氢氧同位素测定标准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布的平均标准大洋水(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即SMOW),而后IAEA通过海水蒸馏后加入其他水配置的,非常接近SMOW的水样作为新的标准,称为VSMOW。由于水分蒸发和冷凝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作用,使得自然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分布具有如下效应:纬度效应、大陆效应、季节效应和高度效应,这也使得自然界中不同水体拥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水团混合过程中端元水团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变化来研究水团混合的详细过程,计算不同水团的混合比率等。 2 降雨与地表水的混合作用

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_朱磊

第26卷第5期2014年10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26,No.5Oct.,2014 收稿日期:2014-09-03;修订日期:2014-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东岩溶高原峰林湖盆水源枯竭机制研究”(41261007);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滇东 岩溶区云南松水分策略研究”(2011FZ077)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朱磊(1989-),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通信作者. 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朱磊,范弢* ,郭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为阐明西南地区稳定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的关系,对GNIP 昆明、贵阳、桂林、成都站点δD 和δ18 O 进行分 析,初步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并与中国及全国降水线方程进行对比,揭示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不同时间有很大差异。西南 地区降水中的δ18 O 值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季节特点。d 值呈现出降水中过量氘水汽来源不同的特点,贵阳和 桂林地区d 值表现为“冬高夏低”的季节特点,而昆明和成都地区却与此相反,d 值则表现为“夏高冬低”独特的季节性特征。 关键词:大气降雨;同位素;西南地区中图分类号:P42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852(2014)05-0061-07 0引言 大气降水作为自然界中水气循环的一个重要的 环节,在各种时空间尺度下发生着变化[1] 。降水中同位素中各元素丰度的变化与水汽源区的初始状态、大尺度的天气系统变化,以及产生降水的气象 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 [2,3] ,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异。因此,对于降水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4] 。 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可以作为水汽源区理想的自然示踪剂或利用其变化来反演大气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的地理因素及气候特征[5] 。近年 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四川地区 [6,7]、昆明[8,9] 、桂林地区 [10,11] 、南方地区[12]等区域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多数对局部(或某些站 点)进行研究,但对西南地区降水同位素的研究相对较少。西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相互作用的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垂直气候差异明 显,属于典型的气候区。因此,本文试图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 )西南地区的昆明站、贵阳站、桂林站、成都站的数据为基础资料,研究西南地区主要气象要素与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年际变化的特征及其水汽来源的关系,对西南地区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也对西南地区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对中国西南地区水汽循环有更深入的理解。 1研究区概况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24?23' 26?22'N , 102?10' 103?40'E ),海拔约1900m ,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分别为15?、1035mm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部(26?11' 26?55'N ,106?27' 107?03'E ),海拔约1070m ,常年

同位素比

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研究是油气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油气的元素组成,稳定同位素相应包括碳、氢稳定同位素;硫、氮、氧稳定同位素;微量—痕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稳定同位素4部分。本节将着重介绍碳、氢稳定同位素。 一、有关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一)同位素效应 在参与生物、化学、物理的作用过程中,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引起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变化.称为同位素效应。同位素效应可以明显地影响分子扩散迁移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等。同位素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同位素质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则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二)同位素分馏作用 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同一种物质或物相中,其同位素丰度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不同物质或物相间,其同位素的丰度则出现差异,引起上述现象的同位素转移和分配作用过程称为同位素分馏作用。 二、碳、氢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值、标准和δ值 (一)碳、氢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值和标准 原油中常见的碳、氢的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比值符号和标准,如表1-17所示。 表1-17 自然界中碳、氢稳定同位素的符号、丰度、同位素比值及标准简表 (摘自Stark,Walleace,1975)

自然界不同的含碳、氢物质的同位素丰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同位素的比值:D/H,13C/12C也各不相同。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油气的成因,进行油气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等研究。 (二)δ值的定义及不同标准δ值的换算 同位素比值的测量和对比单位一般是用干分数来表示的。δ值的定义如下: 式中的R s为样品的同位素比值,对于碳、氢稳定同位素。分别以D/H、13C/12C;R r 为标准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氢为SMOW的D/H,碳为PDB的13C/12C)。 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在不同文献中所采用的标准有时不同。如碳同位素。不仅国外有多种标准,国内也有不同标准。常用的碳同位素标准的13C/12C值及国际常用标准(PDB)的δ13C值,如表1-18所示。 表1-18 常用的碳同位素标准的13C/12C值 为了便于对比,通常要把一种标准换成另一种标准或国际标准。如将测得对A 标准的δ值(δ13C A ),换算成B标准的δ值(δ13C B )时,可用下列公式进行换算: 式中护δ13C B 为求取对B标准的δ值;δ13C A 为测得对A标准的δ值;R Ar、R Br 为A、B标准的13C/12C比值。

室外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日变化特征

室外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日变化特征 为研究室外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连续12个小时采集四川大学听荷池的水样,获得了水体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体蒸发实验中,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在同样的蒸发时间内水体重同位素富集程度越大;室外水体自由蒸发实验中得出的蒸发线方程斜率较大地偏离了当地降水线,表明实验期间水体蒸发分馏作用较明显。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体蒸发分馏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标签: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日变化;实验研究 1 实验区概况 取样点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听荷池,北纬30°38’3.64〃,东经104°05’12.38〃,海拔大约为490m,池面积为1.2hm2,降水是听荷池水量的主要来源。成都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冬湿冷、春早、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C,最高气温38.6°C,最低气温-5.9°C,无霜期为287d,初霜期出现的时候大约为11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冬季的平均气温大概为5°C,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00~1300mm,多集中在7~9月份。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风速小,风速为1~1.5m/s,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42~1412小时。 2 样品收集与分析 2.1 样品收集 2016年12月4日,在听荷池采集水样,气象数据为当时现场测量记录。 取样品之前,需要把塑料瓶放入7N的HNO3浸泡一整天,然后用超纯水清洗多次,接着放入烘箱将塑料瓶的水烘干,为了保证取样工具的洁净与干燥,以免污染样品。采取样品时,尽量将水样装满瓶子,这是因为考虑到液态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它会使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远远小于气态情形,这样可以降低蒸发时的分馏作用。 取样采集:2016年12月4日,8:00至20:00,每个小时分别在听荷池东南西北角采集水样,每次取样的地点以及取样的深度基本上都没有变化。每次将取好的水样装入50ml的塑料瓶中,现场记录日期和温度等,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住,以免造成分馏。最后把装好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2.2 样品处理及分析

准经典轨线方法对Ca%2BCD3I%26rarr%3BCaI%2BCD3同位素效应的动力学研究

Vol.3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62013年6月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450~1453 doi:10.7503/cjcu20121116 准经典轨线方法对Ca+CD 3→I CaI+CD 3 同位素效应的动力学研究 张志红1,雷 鹏2(1.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烟台264000) 摘要 在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LEPS)势能面上,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反应Ca+CD 3→I CaI+CD 3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并讨论了该反应的同位素效应.在同位素效应作用下,产物CaI 的振动态分布向低振动态转移,反应体系的散射截面在低碰撞能和高碰撞能处有较小的变化.同时,受到反应物的质量因子变化的影响,产物转动取向值减少,产物转动取向增强.仅有产物的角分布受同位素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准经典轨线方法;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 势能面;同位素效应 中图分类号 O643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ZR2010AL023)资助. 联系人简介:张志红,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E?mail:apzhz@https://www.360docs.net/doc/c49387751.html, 在分子反应动力学中,碱土金属与卤代烷烃间的化学反应得到了深入研究[1~4].Lin 等[5]利用交叉分子束方法测量了反应(CH 3I,CH 2I 2)+(Ba,Sr,Ca)和Ba+(CF 3I,CCl 4)的散射截面二散射角分布二产物反冲角分布二产物反冲能量分布及产物速度分布等.He 等[6]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在分子束气相中对反应Ca+(CH 3I,CF 3I)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产物的激发光谱二振动态分布和反冲动量分布等实验数据,并对产物能量配分分支比进行了讨论.Keijzer 等[7]利用连续波激光诱导荧光(CWLIF)及光泵浦技术对反应Ca+CH 3→I CaI+CH 3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产物振动态分布和转动态分布,其中产物振动态分布结果与文献[6]的结果一致,同时还对反应体系的弗兰克?康登因子进行了讨论.Keijzer 等[8]还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对反应体系(Ca,Sr)+CF 3X(X =Br,I)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些产物分子的光谱常数,讨论了反应总资用能的配分情况,获得了产物分子振动及转动分布.韩克利等[9]在束?气条件下对化学发光反应Ca+(CH 3I,CF 3I)进行了研究,测得总反应截面及化学发光截面,利用鱼叉机理二 统计理论和DIPR 模型对所得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杨文胜等[10]研究了p ?轨道电子云空间取向的Ca(1P 1)与卤代甲烷系列化合物的反应,讨论了反应的取向效应,利用轨道跟随模型和电子跃迁理论对实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绝对化学发光截面和产物分支比.Yang 等[10~14]通过束?气实验验证了反应物轨道取向对产物振动分布产生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参数直接影响产物振动分布和反应物轨道取向.在基元化学反应中,同位素效应已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15~17].通常,同位素效应在化学反应中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量子隧道效应和零点振动能产生的势能曲线偏移.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在粒子能够穿透比动能更高的势垒,且粒子质量越小,量子隧道效应越明显.当参与反应的氢原子被氘原子(或氚原子)取代时,质量的增大会对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LEPS)势能面上对Ca+CD 3→I CaI+CD 3反应体系进行理论计算,通过与未进行氘取代的情况进行对比,深入地揭示了同位素效应对一些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1 理论部分 1.1 势能面 采用扩展LEPS 势能面[18,19],即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

第39卷第3期原子能科学技术Vol.39,No.3  2005年5月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 2005 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 阮 皓,胡石林,胡振中,张 丽,窦勤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 102413) 摘要:描述了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的模型,并从动力学和反应过程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是一个较复杂的传质2反应的串联过程,主要包括汽2液相间转化和氢同位素催化交换两个反应。关键词:反应模型;水2氢交换;氢同位素分离 中图分类号:O64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931(2005)0320218204 R eaction Process on the Liquid C atalytic Isotopic Exchange of H 2O 2H 2 RUAN Hao ,HU Shi 2lin ,HU Zhen 2zhong ,ZHAN G Li ,DOU Qin 2cheng (China I nstitute of A tomic Energy ,P.O.B ox 275253,B ei j ing 102413,China ) Abstract : The model of H 2O 2H 2isotopes catalytic exchange reaction was described and proved in terms of dynamics and t he p rocess of reaction.The result s are shown as fol 2lowing :t hree 2p hase (gas/vapour ,liquid ,solid )coexist in t he system of H 2O 2H 2iso 2topes catalytic exchange reaction.It is a very co mplex tandem process of t he mass t rans 2fer and reaction ,which mainly involves two step s ,one is p hase t ransform between vapour and liquid water in hydrop hilic packing ;t he ot her is catalytic exchange of hydro 2gen isotopes in hydrop hobic catalyst. K ey w ords :model of reaction ;water and hydrogen exchange ;hydrogen isotopes separa 2tion 收稿日期:2003211205;修回日期:2004207222 作者简介:阮 皓(1971— ),男,安徽桐城人,助理研究员,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 弄清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对研究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工艺和选择合适的反应控制条件很重要。1972年,加拿大乔克河核实验室CRNL 的W.H.Stevens [1,2]率先开发了一种憎水催化剂,使得水2氢液相交换成为可能。水2氢液相催化交换是目前公认的分离氢同位素的有效方法,已引起许多国家 的重视[3~10],并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尚未看到对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的具体报道,只是说在该反应过程中存在相交换和催化交换。本工作描述水2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的过程,给出反应模型图,并从动力学和反应过程的角度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