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

?=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与减少热阻,也就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

者增大传热面积A与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就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就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就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

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就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

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 、s -1或W;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 、s -1;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 、k)-1;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 、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就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损Q Q Q c h +=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

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与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2

12

12

1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 (4-15)

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1t ?/2t ?≤2时,则:

22

1t t t m ?+?=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3.3.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15)完全一致。

4.4.复杂流动时m t ?的计算

流体就是复杂错流与折流时,其m t ?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

m m t t ??=?ε逆系 (4-16)

式中 逆m t ?——为按逆流操作情况下的平均温度差,

t ?ε——为校正系数,为P,R 两因数的函数,即:t ?ε=f(P,R),对于各种换热情况下的t

?ε值,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

m t ?的计算要注意:

(1) (1) 计算通常用式(4-15)所示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当1t ?/2t ?≤2时,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2) (2) 为避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计算错误,最好用图示出流动方向并注明温度: 1T 逆流 2T

2t 1t 2t ? 1t ?

(3)当冷、热流体操作温度一定时,逆m t ?总大于并m t ?。当要求传热速率一定时,逆流所需的设备投资费用及操作费用均少于并流,故工业生产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逆流操作。

四、总传热系数K 的确定

总传热系数K 值有三个来源:一就是选取经验值 ;二就是实验测定值;三就是计算。 1. 1.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值,可参瞧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P239表4-2及谭天恩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P232表5-3。K 值变化范围很大,选取K 值时应注意换热器型式及冷热介质均符合要求。

2. 2.现场测定总传热系数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m t KA Q ?=,当传热量Q 、传热面积A 及平均温度差m t ?为已知时,则可测出某换热设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K 值。

3. 3.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就是由热流体对管壁对流—管壁热传导—管壁对冷流体的对流所构成的串联传热过程,利用串联热阻的关系,即可导出总传热系数K 的计算式。

若以传热管外表面积()L d A A 000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0为:

0000

0001

11

1

11

αλααλα++=

++=

m i i m i i d d b d d A A b A A K (4-17)

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L d A A i i i 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i 为:

00

0111

111

d d d d b A A A A b K i

m i i i

m i i i αλααλα+

+=

+

+=

(4-18)

若以传热管壁的平均面积()L d A A m m m π=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K m 为

00

0111111d d b

d d A A b

A A K m

i m i m

i m i m αλααλα+

+=

+

+=

(4-19)

由此可见,所取基准传热面积不同,K 值也不同,即i m K K K ≠≠0。

当传热面积为平壁时,则:

m i A A A ==0,此时的总传热系数K 为:

i b K αλ

α111

+

+=

(4-20)

当壁阻λb

较i αα1

,1

小的多时,λb 可忽略不计,此时K 为:

i K αα1

110+=

(4-21) 注意:

(1)总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的对应关系。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手册中所列的K 值,无特殊说明,均视为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的K 值。

(2)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m i A A A ==0,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 (3)总传热系数K 值比两侧流体中α值小者还小。 (4)当i αα<<0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0α≈K 且 m m t A t A K Q ?≈?=0000α 当0αα<

m i i m i i t A t A K Q ?≈?=α

由此可知,总热阻就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的,即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 值,关键在于提高α较小的;若两侧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值,才能提高K 值。

五、污垢热阻

污垢的存在,将增大传热阻力,污垢热阻一般由实验测定,其数值范围可参瞧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附录二十二及谭天恩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表5-2。对传热面按平壁处理时,其总的热阻为:

i d d i R b R K αλα11100

+

+++= (4-19) 式中

i

d d R R ,0为管壁两侧的流体的污垢热阻。

六、壁温的计算

壁温可按下式计算:

h h w A Q

T T α-

= (4-20)

m w w A Q

b T t λ-

= (4-21)

c c w A Q

t t α+

= (4-22) 壁温总就是接近对流传热系数α值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壁温的具体计算过程需进行试差。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 (4-11) 或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及有关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 量,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即,称之热量衡算式。 1.1.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1)比热法 (4-12) 式中——热负荷或传热速率,或W;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J.()-1;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2)热焓法 (4-13) 式中——物料始态的焓,kJ.kg-1; ——物料终态的焓,kJ.kg-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4-14) 式中——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J.kg-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 三、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T-t=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4-15) 式中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温差小的一端为,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2时,则:,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 2.1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 l (9)选取管长 (10)计算管数 N T (11)校核管流速,确定管程数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 2.3.1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 表2—2 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受热面设计时的布置数量,从而影响锅炉的实际出力、蒸汽参数和燃烧温度。正确计算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区别于煤粉炉的重要方面。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许多著名的循环流化床制造公司和研究部门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使用的设计导则。 但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的可以用于工程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对CFB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入的研究,长江动力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对CFB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报导,考虑工程上的方便和可行,本章根椐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为了了解CFB锅炉传热计算发展过程,也参看了巴苏的传热理论和计算方法,浙江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的传热计算与巴苏的相近似。 4.1 清华的传热理论及计算方法 4.1.1 循环流化床传热分析 CFB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大大高于煤粉炉,而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一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口处的物料浓度C p,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而炉膛不同高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高、上部低。近壁区贴壁下降流的温度比中心区温度低的趋势,使边壁下降流减少了辐射换热系数;水平截面方向上的横向搅混形成良好的近壁区物料与中心区物料的质交换,同时近壁区与中心区的对流和辐射的热交换使截面方向的温度趋于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壁区物料向壁面的辐射加强,总辐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在计算水冷壁、双面水冷壁、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时需采用不同的计算式。物料浓度C p对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有显著影响。燃烧室的平均温度是床对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床温的升高增加了烟气辐射换热并提高烟气的导热系数。虽然粒径的减小会提高颗粒对受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条件下,燃烧室内部的物料颗粒粒径变化较小,在较小范围内的粒径变化时换热系数的变化不大,在进行满负荷传热计算时可以忽略,但在低负荷传热计算时,应该考虑小的颗粒有提高传热系数的能力。 炉内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如鳍片的净宽度、厚度等,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鳍片宽度对物料颗粒的团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宽度与扩展受热面的利用系数有关。根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λ[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或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 ?=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 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 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 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令狐文艳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或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 ?=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 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 ;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 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2 12 12 1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 ? (4-15) 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1t ?/2t ?≤2时,则: 2 2 1t t t m ?+?= ?,即可用算术平均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第三节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从传热基本方程 (4-11) 或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与减少热阻,也就就就是设法增大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与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就就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得换热器还就就是对已有得换热器进行查定,都就就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得基础上得,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得及有关量得计算。传热基本方程就就是传热章中最主要得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得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 量,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得热量,即,称之热量衡算式。 1.1、无相变化时热负荷得计算 (1)(1)比热法 (4-12)式中——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1或W; ——热、冷流体得质量流量,kg、s-1; ——冷、热流体得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得算术平均值下得比热, kJ、(kg、k)-1;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冷流体得进出口温度,K(°C)。 (2)热焓法 (4-13) 式中——物料始态得焓,kJ、kg-1; ——物料终态得焓,kJ、kg-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4-14) 式中——发生相变化流体得质量流量,kg、s-1;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J、kg-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就就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得冷凝、冷却过程得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通常在保温良好得换热器中可取 三、平均温度差得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得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得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与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T-t=常数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第三节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 也就是设法增大 t m 或者 增大传热面积A 和传热系数K 。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 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 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 Q ,A,K, tm 及有关量的 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传热速率Q 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 量Qh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 Qc ,即Qn Qc ,称之热量衡算式。 i.i.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 1)比热法 Q m h c ph T 1 T 2 m c C pc t 2 11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 J .S 1或W ; mh , mc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 kg.s -1; Cpc,Cph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 . (kg.k ) -1; T 1 ,T 2——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 C ); t 1 ,t 2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C )。 (2) 热焓法 Q m(l 1 I 2) (4 — 13) 式中 丨 1 ――物料始态的焓,k J .kg -1; I 2 ――物料终态的焓,k J .kg -1。 2 ?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Q Gr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 kg.s -1; r ----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 k J .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 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从传热基本方程 或 Q kA t m t Q m 1 kA 传热推动力 传热热阻 (4-11) (4-lla) (4-12)

传热过程的计算

1 总传热速率方程 如图所示,以冷热两流体通过圆管的间壁进行换热为例,热流体走管内,温度为T,冷流体走管外温度为t,管壁两侧温度分别为T W和t w,壁厚为,b,其热导率为λ,内外两侧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αi和α0。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及傅立叶定律分别列出对流传热及导热的速率方程: 对于管内侧: 对于管壁导热: 对于管外侧: 即 故有 令(4.6.1) 则(4.1.1) 该式称为总传热速率方程。 A为传热面积,可以是内外或平均面积,K与A是相对应的。 2 热流量衡算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 (1)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的计算 传热系数K是表示换热设备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是进行传热计算的依据。K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热器的类型等,K值通常可以由实验测定,或取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也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求得。 传热系数K可利用式(4.6.1)进行计算。但传热系数K应和所选的传热面积A相对应,假设和传热面积A i、A m和A0相对应的传热系数K分别为K i、K m和K0,则其相互关系为: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其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其表达式为: Ф=KAΔt ,6,1, m Ф为传热量单位:W 2K为传热系数单位:W/(m〃?) A 为传热面积单位:? Δt为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单位:? m,,,从《车辆冷却传热》上可知~以散热器空气侧表面为计算基础~散热器传热系数 计算公式为: -1K=(β/h+(β×λ) +(1/η×h)+ R) ,6,2, 1管02f 式中:β为肋化系数~其等于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水侧换热面积 2h为水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 12h为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 2λ为散热管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 管2R为散热器水侧和空气侧的总热阻单位:,m〃?),W f η为肋壁总效率~其表达式为: 0 η=1,(×,1,η,),A ,6,3, f20 A为空气侧二次换热面积~单位:? 22 A为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单位:? 2 η为肋片效率 f η,th(m×h)/ (m×h) ,6,4, fff th为双曲线函数 h为散热带的特性尺寸~即散热管一侧的肋片高度 f m为散热带参数~表达式为: 0.5 m=((2×h)/(δ×λ)),6,5, 2222h为空气侧传热系数单位:W/(m〃?) 2 δ为散热带壁厚单位:m 22λ为散热带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 2

从《传热学》上可知~表面传热系数h的公式为: 2 h= Nu×/de 单位:W/(m 〃?) ,6,6, λ为流体的热导率~对散热器~即为空气热导率 de为换热面的特性尺度~对散热器~求气侧换热系数时~因空气外 掠散热管~故特性尺度为散热管外壁的当量直径, 单位m [2]由《传热学》中外掠管束换热实验知,流体横掠管束时~对其第一排管子来说~换热情况与横掠但管相仿。 Nu=C×Re (6,7) m[3]式中C、为常数~数值见《传热学》表5.2 Re=Va×de/νa ,6,8, Va 为空气流速单位m/s 2νa为空气运动粘度单位m/s

《化工原理》公式总结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gh p p ρ+=02 2. 双液位U 型压差计的指示: )21(21ρρ-=-Rg p p ) 3. 伯努力方程:ρ ρ2 22212112121p u g z p u g z + +=++ 4. 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方程:f W p u g z p u g z ∑+++=++ρ ρ2 22212112121+ 5. 雷诺数:μ ρ du =Re 6. 范宁公式:ρρμλf p d lu u d l Wf ?= =??=2 2322 7. 哈根-泊谡叶方程:2 32d lu p f μ=? 8. 局部阻力计算:流道突然扩大:2 211?? ? ?? -=A A ξ流产突然缩小:??? ??- =2115.0A A ξ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1. 恒压过滤方程:t KA V V V e 222=+ 令A V q /=,A Ve q e /=则此方程为:kt q q q e =+22 第三章 传热 1. 傅立叶定律:n t dA dQ ??λ-=,dx dt A Q λ-=

2. 热导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1(0t αλλ+= 3. 单层壁的定态热导率:b t t A Q 21-=λ,或m A b t Q λ?= 4. 单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方程: )ln 1(21 2 2 1r r t t l Q λπ-= 或m A b t t Q λ21-= 5. 单层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方程:C r l Q t +- =ln 2λ π(由公式4推导) 6. 三层圆筒壁定态热传导方程:3 412321214 1ln 1 ln 1ln 1(2r r r r r r t t l Q λλλπ++-= 7. 牛顿冷却定律:)(t t A Q w -=α,)(T T A Q w -=α 8. 努塞尔数λαl Nu =普朗克数λμ Cp =Pr 格拉晓夫数2 23μ ρβtl g Gr ?= 9. 流体在圆形管内做强制对流: 10000Re >,1600Pr 6.0<<,50/>d l k Nu Pr Re 023.08.0=,或k Cp du d ??? ?????? ??=λμμρλα8 .0023.0,其中当加热时,k=0.4,冷却时k=0.3 10. 热平衡方程:)()]([1222211t t c q T T c r q Q p m s p m -=-+= 无相变时:)()(12222111t t c q T T c q Q p m p m -=-=,若为饱和蒸气冷凝: ) (12221t t c q r q Q p m m -== 11. 总传热系数: 2 1 211111d d d d b K m ?+?+=αλα

2021年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欧阳光明(2021.03.07)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或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 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212 121 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4-15) 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1t ?/2t ?≤2时,则:2 21t t t m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3.3.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15)完全一致。 4.4.复杂流动时m t ?的计算 流体是复杂错流和折流时,其m t ?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 m m t t ??=?ε逆系 (4-16)

热量计算(传热)

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是重要的化工基本计算,不仅化工设计必须进行热量衡算,而且日常生产操作也经常要计算各个工序、设备的热量消耗和载热体的用量,目的是准确掌握能耗现状,考核各车间、班组的耗能水平,挖掘生产中的节能潜力,制定有效的节能措施。 1.热负荷Q的计算方法 生产工艺上要求换热器具有的换热能力,称为换热器的热负荷。一台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换热器,应使其传热速率等于或略大于热负荷。所以知道了换热器的热负荷,便可确定其他的传热速率。要注意,热负荷与传热速率,其数值相同或相近,但含义并不一样。 热负荷是指生产上要求换热器应具有的换热能力,传热速率则是换热器本身具有换热能力。 针对传热过程中有无相变,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三种。 (1)温差法当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无相变而只有温度的变化时,则热负荷计算用温差法,公式是 Q=M*C*(T2-T1) 式中M――流体的质量,kg Q――在换热中的热量,kJ C――比热容,kJ/kg.K T2、T1――流体换热前后的温度,K (2)潜热法当流体在换热过程中公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用潜热法。这种情况所传递的热量是潜热,沸腾汽化吸收的热量为汽化潜热,冷凝放出的热 量为液化潜热(即冷凝潜热)。汽化潜热的符号为R,其物理意义是质量1kg 的某物质,在一定压力下,由液体完全转变为同温度的蒸气所吸收的热量, 单位为kJ/kg;反之,则为该物质的冷凝潜热。同一种物质的冷凝潜热和汽 化潜热数值是相等。潜热法计算公式是 Q=M*R 式中Q――同温相变时所需的热量,kJ M――流体的质量,kg R――物质的汽化潜热或冷凝潜,kJ/kg (3)焓差法焓,也称热焓,物质在某一状态下焓值,就是使物质由基准状态变为现状态时所需的热量。在热量计算中,物质在某温度下热焓的数值, 一般就是指1 kg流体由273K加热至某一指定温度(包括相变)时所需的 热量。热焓的符号为H,单位为kJ/kg。在热负荷的计算过程中,不论有无 相变都可采用焓差法。特别是在既有相变又有温度变化时,用焓差法计算 很方便。公式是 Q=M*(H2-H1) 式中Q――换热的热量kJ M――物质的质量kg H2、H1――物质在最初、最终的热焓,kJ/kg 2.传热过程的热量计算的步骤 (1)弄清题意明确衡算的目的要求,有哪些已知的条件,根据冷、热流体有无相变,确定采用哪种方法计算Q值。 (2)画示意图把所有数据都要标在图上,用箭头表示流体进、出方向,哪些数据属于进方或出方。

真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

一、真空玻璃热导和热阻及传热系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1 ?两平行表面之间的辐射热导可由下式估算 C 辐射=£ 有效(T (T14-T24)/(T1-T2)(1) 式中T1, T2是两表面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 £有效是表面有效辐射率 T是斯忒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 常数,其数值为5.67 x 10-8Wm-2K-4 在两平行表面温差不大(如数十度)的条件下,可用下面公式(2)计算,误差在百分之一以内。 C辐射=4£有效T T3 (2) T是两表面的平均绝对温度。 (1)和(2)式中£有效为有效辐射率,由下式(3)计算: £ 有效=(£ 1-1+ £ 2-1-1)-1 ⑶ 式中£ 1是表面1的半球辐射率。 £ 2是表面2的半球辐射率。 计算例:真空玻璃的一片玻璃是4mmLow-玻璃,辐射率为0.10,另一片是4mm普通白玻,辐射率为0.84, 则可算出£ 有效=(10+1.19-1)-1=0.098 按我国测试标准, 室内侧温度:T仁18+273=291K 室外侧温度:T2=-20+273=253K 平均温度:T=272K 公式⑵ 可简化为C辐射=4.564 £有效 据此可算出C辐射=0.447Wm-2K-1 R辐射=1/C 辐射=2.237W-1m2K 2 ?圆柱支撑物热导可由公式(4)计算 式中入玻为玻璃导热系数,约为0.76Wm-1K-1 h为支撑物高度,单位为m

a为支撑物半径,单位为m b为支撑物方阵间距,单位为m 入支撑物为支撑物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1K-1 目前国内外均选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支撑物,使得入支撑物比入玻大20倍以上,支撑 物高度h又比半径a小,故公式(4)可简化为 计算例:当支撑物选用a=0.25mm,h=0.15mn方阵间距b=25mm 贝U C支撑物=0.608Wm-2K-1 我国新立基公司的专利采用环形(又称C形)支撑物,热导还可比上述计算值小10济20% 此例中C支撑物可按0.50Wm-2K-1计,贝U 支撑物热阻 正在研制的支撑物半径a=0.125mm贝U C支撑物将减小一倍,为0.25Wm-2K-1 3 ?真空玻璃中的残余气体热导 真空玻璃生产工艺要求产品经过350E以上高温烘烤排气,不仅把间隔内的空气(包括水气)排出,而且把吸附于玻璃内表面表层和深层的气体尽可能排出,使真空层气压达到低于10-1Pa(也就是百万分之一大气压)以下,这样残余气体传热才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证明,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和阳光照射还会使玻璃表层放出水气和CO2等气体,破坏真空度,破坏真空玻璃热性能。因此,在真空玻璃中还需放入吸气剂来不断吸收这些气体,以确保真空玻璃的长期寿命。 理论上,在气压低到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远大于真空玻璃间隔时,气体热导可用公式⑹计算。 式中a=a1a2/[a2+a1(1-a2)]为气体综合普适常数 其中a1和a2分别为两个表面的气体普适常数 P是气体压强,单位为Pa 丫是气体的比热容比 T为间隔内两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M是气体的摩尔质量 R是摩尔气体常数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三节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欧阳家百(2021.03.07) 从传热基本方程 m t kA Q ?= (4-11) 或 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kA t Q m 1 (4-11a)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计算。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1) 比热法 ()()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ph 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kg.k )-1; 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 )(21I I m Q -= (4-13) 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Gr Q =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 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 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212 121 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 (4-15) 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当1t ?/2t ?≤2时,则:2 21t t t m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3.3.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15)完全一致。 4.4.复杂流动时m t ?的计算 流体是复杂错流和折流时,其m t ?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 m m t t ??=?ε逆系 (4-16)

4-4-传热过程计算

知识点4-4 传热过程计算 【学习指导】 1.学习目的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换热器的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在传热计算的两种方法中,重点掌握平均温度差法,了解传热单元数法及应用场合。 2.本知识点的重点 换热器的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用平均温度差法进行传热计算。 3.本知识点的难点 传热单元数法。 4.应完成的习题 4-4 在某管壳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热空气。换热管为φ25×2.5 mm的钢管,其导热系数为45 W/(m·℃)。冷却水在管程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为2600 W/(m2·℃),热空气在壳程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为52 W/(m2·℃)。试求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以及各分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设污垢热阻可忽略。 4-5 在一传热面积为40m2的平板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某种溶液,两流体呈逆流流动。冷却水的流量为30000kg/h,其温度由22℃升高到36℃。溶液温度由115℃降至55℃。若换热器清洗后,在冷、热流体量和进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升至40℃,试估算换热器在清洗前壁面两侧的总污垢热阻。假设: (1)两种情况下,冷、热流体的物性可视为不变,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4 kJ/(kg·℃); (2)两种情况下,αi、αo分别相同;

(3)忽略壁面热阻和热损失。 4-6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油和水呈并流流动。已知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40℃和90℃,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32℃。现因工艺条件变动,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70℃,而油和水的流量、进口的温度均不变。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1m,试求将此换热器管长增至若干米后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在本题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油和水的比热容为常数。 4-7 冷、热流体在一管壳式换热器中呈并流流动,其初温分别为32℃和130℃,终温分别为48℃和65℃。若维持冷、热流体的初温和流量不变,而将流动改为逆流,试求此时平均温度差及冷、热流体的终温。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在本题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冷、热流体的比热容为常数。 4-8 在一管壳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将常压下的纯苯蒸汽冷凝成饱和液体。已知苯蒸汽的体积流量为1600 m3/h,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气化潜热为394kJ/kg。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20℃,流量为35000kg/h,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 kJ/(kg·℃)。总传热系数为450 W/(m2·℃)。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试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4-9 在一传热面积为25m2的单程管壳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某种有机物。冷却水的流量为28000kg/h,其温度由25℃升至38℃,平均比热容为4.17 kJ/(kg·℃)。有机物的温度由110℃降至65℃,平均比热容为1.72 kJ/(kg·℃)。两流体在换热器中呈逆流流动。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试核算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并计算该有机物的处理量。 4-10 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冷却水将油从105℃冷却至70℃。已知油的流量为6000kg/h,水的初温为22℃,流量为2000kg/h。现有一传热面积为10 m2的套管式换热器,问在下列两种流动型式下,换热器能否满足要求: (1)两流体呈逆流流动; (2)两流体呈并流流动。 设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在两种情况下相同,为300 W/(m2·℃);油的平均比热容为1.9 kJ/(kg·℃),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kJ/(kg·℃)。热损失可忽略。

换热器计算步骤

换热器计算步骤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2章工艺计算 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倍 l (9)选取管长 N (10)计算管数 T (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 表2—2 壳程蒸气在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传热学数值计算

传热学数值计算作业

数值解程序: tw1=40 %三边温度 tw2=100 %一边温度正弦变化幅度l1=40 %板长L1:40厘米 l2=20 %板宽L2:20厘米 m=41 %分划成40*20的网格 n=21 k=2 dx=l1/(m-1) c=ones(n,m) for i=1:m a2(i)=tw1+tw2*sin(pi*dx*(i-1)/l1) c(1,i)=tw1 ,c(n,i)=a2(i) end for j=1:n c(j,1)=tw1 c(j,m)=tw1 end while (abs(c(j,i)-k)>0.0001) k=c(j,i) for i=2:m-1 for j=2:n-1 c(j,i)=0.25*(c(j,i-1)+c(j,i+1)+c(j-1,i)+c(j+1,i)) end end

end 数值解中各网格点的温度值:

数值二维温度分布图像:

解析解程序: tw1=40 tw2=100 l1=40 l2=20 p=40 q=20 x(1)=0 for i=1:p x(i+1)=x(i)+1 end y(1)=0 for j=1:q y(j+1)=y(j)+1 end for i=1:p+1 for j=1:q+1 n(j,i)=tw1+tw2*sinh(pi*y(j)/l1)*sin(pi*x(i)/l1)/sinh(pi*l2/l1) end end 各网格点用解析式得到的温度值: 50 L1/cm numerical calculation 2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2/cm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e l s i u s d e g r e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