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拿破仑异同

华盛顿拿破仑异同
华盛顿拿破仑异同

华盛顿拿破仑异同:忠于自由的华盛顿使美国独立

2012年12月02日学习时报夏多布里昂

核心提示: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出自民主的怀抱:他们两人都生于自由,前者忠于它,后者背叛了它。华盛顿是他那个时代的需要,观念、光明和舆论的代表;他不是阻挡而是支持精神的运动;他求他之所应求,完成他被召唤去完成的事情,所以他的事业是前后一致的,永生永存的。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10月8日第12版,作者:夏多布里昂,原题:《华盛顿与拿破仑的异同》

华盛顿像拿破仑一样,高不过常人。他的相貌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他不曾被置于一个广阔的舞台上;他不曾与当时最机灵的将领和最有权势的君主交手;他也不曾从曼菲斯驰往维也纳,从卡迪克斯驰往莫斯科:他和一小批公民战斗在一块无名之地上、家乡的狭窄圈子里。他没有发起过延续阿尔贝尔的胜利和法尔撒尔的胜利的那些战斗;他没有推翻一些王朝并用其残骸补偿另一些王朝;他也没有对聚集在他的门前的国王们说:他们让人等得太久,阿提拉厌烦了。

某种寂然无声的东西裹住了华盛顿的行动,他缓慢地行动,仿佛他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未来的自由,生怕危害了它。这位新型的英雄担负的不是他个人的命运,他担负的是国家的命运,他不允许自己玩弄不属于他的东西。然而,有怎样的光芒从这种深刻的谦卑中迸射出来!找一找华盛顿的剑曾经闪耀过的树林吧:你们发现了什么?坟墓?不,你们发现了一个世界!作为战利品,华盛顿在他的战场上留下了合众国。

拿破仑和这位庄重的美国人迥然不同:他是在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大张旗鼓地打仗,他只想建立他自己的名声,他只管他自己的命运。他好像知道他的使命是短暂的,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的激流将很快流过;他赶紧享用甚至滥用他的荣耀,犹如倏忽即逝的青春。如同荷马的诸神,他想四步就走到世界的尽头。他出现在所有的海岸,匆匆将他的名字刻在各民族的大事记上;他将一顶顶王冠扔在他的家人和他的士兵的头上;他急忙修筑他的纪念物,制定他的法律,夺取他的胜利。他俯身对着世界,一手扫平诸王,一手打倒革命的巨人。然而,他在粉碎王政的同时,也窒息了自由,最终在他最后的一个战场上丧失了他自己的自由。

有所成,就有所得。华盛顿把一个民族提高到独立的地位,他作为退休的行政长官,在他的同胞的惋惜中,在各族人民的景仰中,安眠于他自家的屋顶下。

拿破仑则抢走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他作为废黜的皇帝被推上流放的道路,尽管有大洋的守卫,恐惧的大地还不相信他的监禁已足够稳妥。他咽气了,征服者曾在王宫的门口让人宣布过多少葬礼啊,然而现在这个消息张贴在那里,却不能让过往的人驻足,惊奇:公民们要哭泣吗?

华盛顿的共和国留下来了,拿破仑的帝国却被毁灭了。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出自民主的怀抱:他们两人都生于自由,前者忠于它,后者背叛了它。华盛顿是他那个时代的需要,观念、光明和舆论的代表;他不是阻挡而是支持精神的运动;他求他之所应求,完成他被召唤去完成的事情,所以他的事业是前后一致的,永生永存的。这个人很少使人震惊,因为他掌握着正确的尺度,他把个人的生命和国家的生命融为一体:他的光荣乃文明的胜利,他的名声有如一处公共的圣地,流淌着丰沛的、永不枯竭的泉水。

拿破仑同样能增加公共的财产,他作用于世上最聪明、最勇敢、最光辉的民族。如果他把高尚和他的英勇结合起来,如果他和华盛顿一起,把自由指定为他的荣耀之全部受遗赠人,今日他将占据何种地位!

然而,这个巨人根本不把他的命运和同时代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天才属于现代,他的野心却是古代的;他看不出他生命的奇迹超过了一顶王冠的价值,这种哥特式的饰物戴在他头上不合适。他时而冲向未来,时而退回过去;无论他逆或顺时代之潮流,他都用他神奇的力量拖着或推着波浪前进。在他眼里,人不过是权势的工具;在他们的幸福和他的幸福之间,没有任何一致性;他许诺解放他们,却给他们套上锁链;他孤立于他们,而他们则远离了他。埃及诸王不把他们葬身其中的金字塔放在开满鲜花的田野中,而放在不毛的沙漠里;这些巨大的坟墓耸立如孤独中的永恒:拿破仑比照其形象建立了他的名声的纪念碑。

(2012年5上半月《领导文萃》夏多布里昂)

评拿破仑的是非功过

评拿破仑的是非功过 ——《战争简史》课程论文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对这位风云人物第一印象——自信而又强劲。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拿破仑的一生辉煌而悲壮,他创立了著名的法兰西帝国,一生中指挥六十多场战役,被誉为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齐名的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是叱咤风云的欧洲霸主。然而,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晚年却命运坎坷,惨遭滑铁卢,两度流放,最终在1821年病死于孤岛之上。 综观拿破仑传奇的一生,犹如一篇辉煌壮丽的史诗,荡气回肠。有过辉煌的顶峰,也有过灰暗的低谷,享受过万人拥戴的志得意满,也品尝过众叛亲离的失落无助,早年叱咤风云的激情和晚年潜心写作的沉静……拿破仑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说的清的人物。雨果这样称赞他:“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同项羽一样,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然而,失败并未减损他身上耀眼的光环,反而使他更加可敬。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野心,一生为胜利和荣誉而战。他为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伟大的法兰西战士。然而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他实施独裁专政,却能得到法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在他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还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他甚至得到的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与妻子约瑟芬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后世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他在弥留之际仍呼唤约瑟芬的名字。他写给约瑟芬的那些真挚动人的情书书信文学中的奇葩,难以想象它们是出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铁血战士之手。 美国艾伦·肖姆的《拿破仑大传》译序中有这样一段评价拿破仑的话:“他睿智好学,有时一意孤行;他慧眼独具,有时好高骛远;他宽宏大量,有时刚愎自用;他任人唯亲,却遭致众叛亲离……他是一个伟大者,万众瞩目;他又是一个孤独者,茕茕孑立。” 拿破仑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多样具有矛盾性的人物,他的这种性格铸就了他那难以企及的胜利的顶峰,同时也让他滑向失败的深渊。他是一个有着历史争议性的

史总复习(选考部分B版)同步:专题1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1(Word版含

专题十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 杰出 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8 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英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 ( ) A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平民的矛盾 B ?新贵族阶层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 D ?英格兰同苏格兰两国间的矛盾 答案C 2.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因为 (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解析克伦威尔与拿破仑分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出现,都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革命中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使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权人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两人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故A、

B两项明显错误 答案C 3?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据此标准,对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 A .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 B .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 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 D .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 解析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实行大肆掠夺,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B项不准确;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和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都是发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其最主要的贡献,C、D两项不准确;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答案为A。 答案A is v mar 4.右图是“自由女神”像。她既是美国的象征,也是自由、民主的象征。美 国真正的“自由”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 () A . 1773年B. 1776年 C. 1777年 D. 1783年 答案D 5.英王乔治三世曾对华盛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啊,上帝!如 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这样评价是因为华盛顿 A .领导军队打败英国殖民军 B .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 D .在战争胜利后毅然地辞职 解析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后毅然解甲归田,他是人类历史上不因外在压力,而 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自觉放弃自己掌握的巨大权力的典范,所以他受到包

初三历史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练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13?娄底学业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 2.(2013?巴中中考)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 A.三级会议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根据题干判断此事件发生于1789年7月14日,并且该事件对法国历

史影响较大。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天永载史册。此后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日。A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C是拿破仑上台的标志,D是革命开始后颁布的。故答案选B。 3.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辨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革命”进行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和胜利后颁布的文献。 【拓展延伸】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英国:经过半个世纪反复曲折的斗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以独立战争的形式,打碎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联邦制共和国。 (3)法国:人民群众显示了巨大作用,多次打败国外的武装干涉,成为最大、最彻底的一场革命。 4.(2014?大连模拟)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者都曾

我们身边的名人_拿破仑的故事

巧借“泄密”而“保密” 1800年5月底,当拿破仑率法国预备军团,冒险翻过阿尔卑斯山的第一个险道——圣伯纳德山口,突然出现在皮埃特平原上奥军的后方时,奥军统帅梅拉斯才如梦初醒。他又一次被拿破仑欺骗了。 原来,梅拉斯和他的情报机构一直都认为,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只不过是一支只有几千人的杂牌部队。那么,“几千人的杂牌部队”何以变成了越过天险,攻势如潮的数万大军呢?这要归功于拿破仑“以高明的泄密手段达到了保密的目的”。 1799年法国“雾月政变”后,奥军重新占领了意大利北部,不仅使拿破仑在意大利之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前功尽弃,而且对法国本土也构成了极大威胁。 综合权衡,拿破仑认为,法国必须及早地投入新的强大军团,才能打败奥军。由于其他军队无力向意大利战场行动,拿破仑决心秘密组训一个6万人的预备军团。 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严格的保密措施,但英奥等国的间谍还是发现了这支预备军团的某些蛛丝马迹。 对此,拿破仑意识到:要对预备军团的组训绝对保密已无法办到,如果“辟谣”,难免欲盖弥彰,倒不如顺水推舟,设法给敌方以错觉。于是拿破仑断然决定,不仅由军政大臣亲自把组训预备军团的消息再次公布于众,而且把预备军团的编制、实力经加工后泄露出去。 1800年4月,拿破仑又在巴黎正式宣布:预备军团正在第戎地区集结,他将亲往检阅这支新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拿破仑将预备军团的主力秘密转移到新的便于隐蔽的集结地,第戎只保留少量供间谍“刺探”的部队。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拿破仑不断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欺骗措施,以至在政府《通报》上登载“要闻”,在报刊上编发消息,引得大批间谍从欧洲各地赶到了第戎。虽然他们“证实”了预备军团的存在,却没有发现值得一提的正规军。除了刚刚招募来的、连军事常识都不懂的新兵,剩下的全是不堪一击的老弱残兵。至于那些所谓的军、师司令部,更像自由市场,编制不满、装备不齐、未经训练、军纪松懈。总之,这支预备军团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拿破仑倒是言行一致,如期赶到第戎检阅了他的预备军团。检阅刚一结束,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就成了国内外绅士们的谈资笑料。拿破仑又下令法军谍报人员对此推波助澜:有的贴出讽刺画,上有12个童子军和1个装有木腿的残疾人,下标“拿破仑的预备军团”;有的则散发传单,披露拿破仑组训预备军团时的一些可笑故事。 这样,许多人不得不认为,预备军团只不过是拿破仑为了牵制奥军,别有用心编造出来的圈套。就连奥军统帅梅拉斯也一再强调:“用来威胁我们的预备军团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法国人把我们看得太简单了。”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5.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6.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 7.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8.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拿破仑关于成功的故事_励志

拿破仑关于成功的故事 拿破仑关于成功的故事 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人跟人有所不同,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成功或者失败很大程度系于意志力的强弱。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遇到任何艰难障碍,都能勇敢地克服,消除障碍。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只知退缩,最终难免归于失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很希望上进,但是意志薄弱,没有坚强的决心,—遇挫折,立即后退,所以终遭失败。 在坚定的决心下,成功之敌必无藏身之地。 一个人有了决心,方能克服种种艰难,去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仰。成功也有很大的偏心,总是垂青那些有坚强决心的人。只有决心,才能增强信心,才能充分发挥才智,从而在事业上做出伟大的成就。

对很多人来说,犹豫不决的痼疾已经深入骨髓,这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留着一条退路,决无破釜沉舟的勇气。他们不明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贯注于目标是可以生出一种坚强的自信的,这种自信能够破除犹豫不决的恶习,把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等成功之敌,统统捆缚起来。 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遇到重要的问题,总是先把它搁在一边,留待以后解决。如果你有这样的倾向,你应该尽快将其抛弃,你要训练自己学会敏捷果断地做出决定。无论当前问题是多么的严重,你固然应该把这—问题的各方面都顾及到,加以慎重地权衡考虑,但你千万不要陷于优柔寡断。你倘若有着慢慢考虑或重新考虑的念头,你准会失败。优柔寡断的习惯对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即使有时候你的决策会有失误,但也请千万记住,别优柔寡断! 如果你养成了决策以后一以贯之、不再更改的习惯,那么在做决策时,就会运用你自己最佳的判断力。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决策后决不更改,你就会深刻地认识到,未经深思熟虑的决策,必定不会成功,做出了这样的决策也只是徒受损失。这样,你就会在决策之前,小心翼翼,慎加判断,从而训练、发挥你自己的最佳判断力。 拿破仑就是一个具备了坚强自信的人。据说只要拿破仑亲率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现有教材内容对拿破仑进行评价,学习应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多种方法。 2.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扩大阅读范围,联系社会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本课作为活动课程,不是介绍历史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 2.要求学生从历史学家角度进行评价。当然不是指学生都必须成为历史学家,或者都查找与背诵历史学家的评价,而是了解历史学家的评价,学习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要求"宏观"了解拿破仑,包括教材"法国大革命"部分的知识与本节教材中的评价,包括评价拿破仑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包括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成就与失败原因。 4.要求学生查阅其它有关资料,自选角度进行评价,观点不必与教材一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5.要求学生评价必须掌握"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方法。 教学活动建议 1.本课的主要活动为"评价"。在历史教材中,"史实"与"评价"是有区别的,以世界历史教材中对拿破仑的介绍为例:"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变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他先是派兵入侵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抵抗的洪流不能自拔,后又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语言是"史实",哪些语言是"评价"。应当说,"史实"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而"评价"则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

2.我们指导学生评价别人的"评价"时,可以从教材选编的各种评价入手,分析作者目的和评价结论的一致性,分析相同时代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评价材料三法国资产阶级代表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为"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他减少了我们的伟大,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光荣","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夺一空"。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梯也尔"1823-1827年发表多卷本《法国革命史》。他用历史必然性来解释大革命的过程,认为各党派的斗争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而革命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符合国家的实际需要。"因此,梯也尔从法国的国家利益解释拿破仑的功过。而评价材料二恩格斯的评价也立足于国家利益,却这样评价法国的拿破仑:"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见,恩格斯的国家利益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此外,可以借助课文,分析同一作者不同阶段不同评价的原因。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乐》"献给波拿巴",继而拿破仑称帝后破口大骂其"叛徒和暴君",可是最后确定为"纪念一位伟人",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3.指导高中学生进行人物评价,应当按照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人物评价上常常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或者不能全面评价,只看到一方面;或者忽视人民群众作用,只承认个人作用。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恩格斯也这样评价拿破仑: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人们在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时,为什么会出现"英雄史观"呢?一则因为,历史的必然是深藏在偶然之中的,人们通常看见的、感兴趣的是"偶然",例如拿破仑百日政变的神话般的故事,而背后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不满,对反法同盟的对立情绪,才是拿破仑百日政变的成功原因;第二因为通常帝王总是居高临下的,帝王就是英雄,尤其是拿破仑加冕的恢弘场景,由于拿破仑的个人性格,更具有戏剧的效果;第三当然是因为统治阶级宣传的需要,所以拿破仑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英雄人物。 4.中学生不是历史学家,但是要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评价历史,就应当改变观察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角度。历史评价的更新立足于观察角度的更新。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察方法看待拿破仑、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事物。1950年英国出版的《列兵威勒的通信,1809-1828年》一书,用新视角描写了滑铁卢战役,它没有从历史学家引用的国家文件档案和战略方案与作战地图角度,描写威灵顿公爵如何率领反法国盟打败拿破仑的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是从英国一个士兵的眼光,以战役第二天给妻子的写信的方式,叙述了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依据的是普通士兵的信件、日记、回忆。这种研究历史和评价

拿破仑的故事:永不服输的小乡巴佬

拿破仑的故事:永不服输的小乡巴佬永不服输的小乡巴佬 拿破仑,著名军事家,176一9年生,法国人。他纵横驰骋于欧洲占场20余年,指挥过60多次战役,常以少胜多,以弱制强。人们称赞他是“真正的军事艺术巨匠”,是“欧洲第一名将”。 拿破仑从小就争强好胜。有一次,兄弟们在一起玩“占山为王”的游戏,即谁最先冲上家门前那个最高的土包,谁就是大伙的头儿。在向小山头冲锋的过程中,拿破仑被什么东西绊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为此,他耽误了时间,哥哥约瑟夫抢占了山头。等到孩子们都赶到山头时,约瑟夫已经宣布自己为“王”了。拿破仑不同意哥哥当王。他说,如果不是跌倒在路上,这个“王”肯定是他的,因此,应该再来一次。哥哥不理他这一套,继续宣布自己为“王”,这下可惹怒了拿破仑,他咆哮着向哥哥进攻,最终还是约瑟夫败下了阵。 拿破仑进入少年军官学校学一习一时,年仅10岁。刚入军校的

第一天,由于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瘦小黝一黑,科西嘉乡音浓重,好奇的同学们立刻把他包围起来。在一些纨绔子弟的眼中,拿破仑是个乡巴佬,是他们开心取乐的笑料。拿破仑面对嘲笑,胸中燃一烧着愤怒的火焰。他既不放声大哭,也不报告老师,只是对侮辱他的人怒目而视,他的敏锐目光中闪出一种不顾一切,绝不认输的神色。 拿破仑决定选一个人数不多,找一个欺侮他最凶的人狠狠地教训一顿。有一次,拿破仑吃过午饭,正一个人在一操一场散步时,忽然迎面来了几个同学。他们人数不多,其中的高个子正是平时欺侮他最凶的人。拿破仑暗自高兴,认为时机终于来了,得叫那个高个子尝尝拳头的厉害。 当那几个同学来到拿破仑面前时,那高个子神气十足地叉一开两脚,故意挡住去路,并挑衅说: “乡巴佬,说几句科西嘉话让我们听听!” 另外一个在一旁帮腔说: “要不学个狗叫也行。”

袁世凯:从“华盛顿”到“拿破仑”

袁世凯:从“华盛顿”到“拿破仑” 馆友“天空勇者”:您好!您的馆藏文章“袁世凯:从“华盛顿”到“拿破仑””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5 年1月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历史钩沉”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 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1914年的新年招待会上, 袁世凯继续用排场展示他的威严:在外国使节惊异的目光中,20位将军毕恭毕敬地走进大厅,将一条地毯直接铺在大总统的面前。在西方,如此隆重的礼节只适用于君主,但对袁世凯而言,这却是顺理成章的一幕,在这个充满变数和转折的年份,它如同一个信号,毫无保留地昭示了专制即将到来。风雨中的共和 任何事情都有其原本。事实上,早在1912年春,种种迹象 便在身处万人之上的袁世凯身上表现了出来。南北和谈的确赋予了他国家元首的地位,但在责任内阁制的束缚下,他却没有享受到权力的果实。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共和国施行责任内阁制,大总统没有最高权力。这部约法由孙中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第二天颁布,其中因人设法的意图非常明确。 对一生都在攫取权力的袁氏而言,如此种种注定是难以忍受的安排。他不断在声明中陈述自己的挫折和不幸,其中最令

他担忧的莫过于党派问题:“无论何种政党……若乃怀挟阴私……飞短流长,藐法令若弁髦……将使灭亡之祸,于共和时代而发生……”而这份讲话,竟发表于其就职后五个月。袁世凯所指的“飞短流长,藐法令若弁髦”者,正是在国会中占优势的国民党人,他们坚持己见,不断阻挠他的行政计划。1913年3月,以国民党主要筹建人宋教仁遇刺为导火索,南方各省在酝酿规模宏大的反袁运动。质疑和争吵到达了顶峰,但袁世凯并不打算屈服,他野心勃勃,准备一举借机铲除所有政治对手。 他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口号,那就是保持国家统一,更何况时局使人们相信,争论只能将国家带入动荡。1913年5月下旬,“二次革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陆报》记者弥勒询问对局面有何看法,袁世凯回答:“现在看透孙(中山)、黄(兴),除捣乱外无本领,左也是捣乱,右也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之托,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当宣布对南方国民党进行讨伐之后,袁氏又立刻发表通电:“该暴徒等勾煽叛兵,僭窃土地,擅行宣布独立,破坏民国之统一,扰害地方之治安,此等行为,实为乱党,政府不得不依照国家法律以兵备警戒。” 对国民党人来说,以“革命”对抗袁世凯的“反革命”,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选项,尽管如此,过强的愿望有时只能换来适得其反的结果。“二次革命”用来去匆匆证明,政治上的冒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拿破仑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总结该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事件或活动 二、指出该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不足 三、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该如何学习和运用该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例子:评价拿破仑 一、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综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是,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三、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拿破仑身上那种积极进取,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我也要懂得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不要让野心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世界历史课课问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在距今多少万年前形成? 2、人类可分为哪三大人种? 3、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4、氏族公社先后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是哪里? 2、狮身人面像是哪一个古国的文明遗产?埃及法老的陵墓叫什么?

3、公元前18世纪,何国何王统一了两河流域? 4、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它维护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5、古代印度的母亲河是什么河? 6、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哪四个等级?它的影响是什么? 7、吠舍能从事祭司工作吗?婆罗门是从事耕田劳动的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 2、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有哪两个? 3、谁当政时雅典进入全盛时期? 4、谁的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5、公元前3--2世纪,罗马为称霸地中海同谁进行战争?史称什么? 6、说明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说明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说明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及创立者。 3、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哪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伊斯兰教的圣地在哪里?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个? 2、谁在法兰克王国进行的改革促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3、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具有怎样的权力地位?

莫言与母亲8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莫言与母亲8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作为启蒙教育的指导者,母亲往往会用最朴素,但也是最艺术的方式来教化影响自己的孩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母亲,正像那个年代的全中国千千万万母亲一样,不识字,没有读过书,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但这并不妨碍这位母亲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家”。本期,我们一起分享莫言与母亲的8个家庭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家庭教育以及教育教学有所启发。 一.一个抚摸,唤醒人性的亲情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感悟——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二.一次容忍,播种品德的良种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感悟——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 三.一个善举,传递人性的真谛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感悟——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怜悯和同情。 四.一行热泪,荡涤心灵的尘埃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感悟——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诚实和耻辱。 五.一个坚持,启迪灵魂的坚强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对拿破仑的评价

对拿破仑的评价 拿破仑一生多难,性格造就了它的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兄弟姐妹对其俯首是他的指挥才能的一个小光点,也为其铺平了未来的路,也养成了他的自负,进入军校更如鱼得水,他曾说过“如果路易十六跨上他那匹战马,胜利本来属于他的。”更证明了他为何主张战争。他不时进行研习,在书中他触及到了当时先进思想代表人物的书籍,使拿破仑自身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知道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需要军事力量,更要借助一种符合人民的一种管理体制,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倾向大资产阶级,同时他又是如何制定了《法典》的。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在土伦战役中初露锋芒,又平定叛乱,这一切都奠定他的政治地位,但是他的成功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时事造人”,由于他的《法典》、他的思想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他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这也是个关键。在取得几次反法统猛地胜利后,他开始自大、自负,成为了一个拥有分拣思想的资产阶级皇帝,并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导致了他追种的悲剧。这过程中充斥着卑鄙、邪恶与阴暗的气息。灭绝人性的血腥终于触发了受迫人的反抗,拿破仑的贪婪引发了人民的抗争。他的再次复位也没能有什么影响,,但他最后却因砒霜而死,因为他的确太重要了,当局者不能不把他除掉以拔除他行中的刺。在我看来拿破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专制及军事独裁者,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戎马生涯,这都是为了实现他的霸权主义,所谓的抗击反法联盟的攻击只是为了维持他的统治,因为任何一个统治者他都会这样做的,就算是萨达姆也是如此. 至于他颁布的<<法典>>也只是为了控制人民,他这样的做法是一种两面派的做法,然后历史证明了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这才证明了它的意义,但如果封建主义无法被资本主义代替的话,那么这部 <<法典>>也不可能流传至今.

拿破仑的故事有哪些

拿破仑的故事有哪些 拿破仑曾是一国的帝王,他的身边肯定有不少的仆人。可等到他落魄后仍愿跟随他到 圣赫勒拿岛的仆人却只有一名,这位拿破仑的仆人名字叫桑梯尼。拿破仑和他的仆人之间 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到了圣赫勒拿岛后,拿破仑忽感身体不适,便让他的仆人桑梯尼 去找岛上的长官,转达他需要一名医生的要求,可是没想到忠心的桑梯尼去了一个上午的 时间都没有回来。 拿破仑正在纳闷之时,却收到了自己的仆人桑梯尼因为盗窃金币被抓获的消息。拿破 仑赶到之时,岛上的长官向拿破仑描述了事件的经过,金币失窃之时周围没有其他人,除 了仆人桑梯尼。拿破仑知道追随自己的仆人性格温和,是绝不可能做出偷盗的事情,他便 开始思考起来,因为他只能靠自己还桑梯尼的清白。不一会儿,经过拿破仑的仔细查看后,他向岛上的长官澄清了桑梯尼,他指出桑梯尼透过毛玻璃是不可能看见金币的存在,而且 桑梯尼在短短的三分钟内是不可能完成偷盗金币的。 紧接着,拿破仑还帮岛上的长官找到了真正的小偷,那便是秘书。当一切真相水落石 出之后,拿破仑的仆人被无罪释放,桑梯尼知道是拿破仑救了自己后,对拿破仑的崇拜又 加深了。 拿破仑加冕这句话其实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就是指拿破仑加冕的这个历史事件,而另 一个就是指的是根据拿破仑加冕而绘画而成的世界名画,这里要说的就是拿破仑加冕成为 帝王,之后又建立霸权帝国这件事。 拿破仑在鼎盛时期曾经修改了原来的宪法,而自己参加讨论并且制定了当时最新的宪法,在1804年通过之后,拿破仑正式将国家改为法兰西帝国,并且开始实行终身执政的 全新时代。而拿破仑也因为创建了新帝国而被称为拿破仑一世。新的帝王登基都要举行加 冕仪式,而拿破仑加冕的仪式却显得比较特殊,本来为了巩固自己的新地位,拿破仑请来 了教皇来为他加冕。 本来是希望在教皇的影响之下,国家的人民甚至是宗教的所有信徒都可以承认他的地位,而教皇也为了这件事亲自来到了巴黎,但是让人惊讶的是,拿破仑并没有跪下而接受 教皇的加冕。在拿破仑加冕的时候而是一反常态的他自己拿过了皇冠戴在了头上,后来还 开始为自己的王后加冕。这是拿破仑加冕的过程,实在是让许多人都非常的惊讶。而在一 年之后,拿破仑又在意大利再次接受加冕,成为了名义上的意大利国王。 其实在拿破仑加冕这件事上,人们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 有野心、而且非常骄傲的独裁者。拿破仑创立了帝国,也是他导致了国内革命的失败,但 是不得不说拿破仑在抵御外敌、扩张领土的能力上确实是无人能敌的。

八个经典管理故事

八个经典故事:最好的管理方面的文章 天凯互联网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八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从中受到启发。 一: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遵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天凯启示: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像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标准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天凯启示: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卷(附答案)(4)

一、选择题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2.“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A.第一国际成立 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公社革命 D.十月革命胜利 3.“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这次“国际会议”是指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6.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7.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8.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9.《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10.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11.列宁在探索社会主议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宪法 12.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13.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4.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拿破仑的故事》读书笔记

《拿破仑的故事》读书笔记 书名:科西嘉战神拿破仑 韩秀 绘者:郜欣 出版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XX年1月 伟人生平: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难”这个字。没错,这就是法国着名革命家拿破仑所说的话。公元1769年8月15日,有一名婴儿诞生在一座名为“科西嘉”的小岛,那名婴儿的名字就叫做拿破仑,科西家位于地中海北部,东临义大利,北望法兰西,是一个占有军事中药地位的地方,但是他们被法国人给占领了,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再他出生的那一煞那,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惊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这彷佛是赐给拿破仑力量,给他用来打仗的力量。 拿破仑是义大利的望族之一─波那巴特家族,原本他的父亲居住在佛罗伦萨,后来移居到科西嘉,之后与同是佛罗伦萨的大贵族拉莫利诺家族的女子结婚,生下八个子女。在他小时候,他常常跟同伴完打仗游戏,自己总是做元帅,而且百战百胜,使得孩子们都很喜欢当他的部下。 在他七岁时,他爱上了数学,常常一个人孤零零读书、

思考。九岁时,他离开了故乡,来到了欧坦中学,同学们一直不断的嘲笑他,但是他都没有理会。经过了三个月又二十天,离开了欧坦中学,独自进入布瑞安黄嘉军事学校,他曾经被许多的老师欺负,但是他一直都忍了下来,之后他以特别优秀的成绩提前毕业,在公元1784年进入法国最高军事学府。 拿破仑为了要成为炮击军官,因此开始苦读,但是在1785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之后他就开始疯狂的读书,成为炮兵少尉。1793年12月16日,拿破仑带领着炮兵部队,拿下了英国堡垒,之后他便成为炮兵准将。1795年10月5日,拿破仑将保皇党徒杀个片甲不留,之后他的职位变成炮兵总司令。1798年5月8日拿破仑进军埃及,但是他被打败了,1799年逃回法国,当时法国受到奥地利的欺压,1800年,拿破仑大败了奥地利军,回到法国后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者。1804年他成为法国的第五十一位国王,1792年,他被迫退位,被留放到厄尔巴岛,之后又再度回到巴黎,可是不久后又再度被留放到别的岛屿,死在这个岛上。 心得感想: 这本书将拿破仑在战场上的争战写的十分细微,并且将拿破仑的一举一动写得相当传神,也将他的生平纪录的十分详细。当读者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对拿破仑是如何从一位默默无名的小卒,乃至于成为家喻户晓的战神,有更加深刻

历史上关于拿破仑的评价

浅评拿破仑 【摘要】历史上关于拿破仑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无论是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拿破仑,都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功绩与过失。 【关键词】拿破仑评价 拿破仑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从15岁进入军校到发动政变,再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最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准确地来评价他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下面笔者就如何评价拿破仑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社会大变革时期,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会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法国大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拿破仑放在法国大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准确地去认识和评价他。 第二,他是一个凡人,不是天神。众所周知,历史是人民群众的

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并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我们不能将他神化。可是,近两百年来,世界各国的一些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比如说他是“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胜利的化身”等等。同时,在吹捧的另一面,却又是一片谩骂之声,说他是“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科西嘉岛的怪物”、“独裁者”等等。总之,我们需要明确:拿破仑只是一个人,不是神的化身。 第三,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反映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制度。拿破仑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稳定:一个是社会的稳定。“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拿破仑在其创办的法兰西大学的一句话让人们明白,他即使不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至少他也是个非常熟悉教育之道的伟人。另一个是政治体制即国家机器的稳定。拿破仑给法国提供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近代国家体制。 第四,拿破仑对内进行经济改革,设立法兰西银行,采取措施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颁布《法国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来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法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第五,从积极方面来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德意志诸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