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

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
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

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

2009年06月08日10:34 来源:广州日报

(2009-2015年)

亚洲规模最大的生物制药API项目——瑞士龙沙。

到2012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78%(市口径);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80%(市口径)。

构筑产业发展“一带六区”空间战略新格局,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中心和带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发展的龙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

本纲要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1978年至1988年第二产业主导阶段、1989年至2000年第二、第三产业并重阶段和2001年至今逐步向第三产业主导过渡阶段。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资本运营、信息共享、现代物流等产业支撑效应逐步显现,自然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对内对外开放、能源及社会保障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

围绕推进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我市产业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为2.04∶38.94∶59.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约74%(市口径)。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推动产业协调发展。1988年前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份额最大,1989年后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第二产业,逐步形成了三、二产业对经济增长“双推动”格局,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2001年至2008年我市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4.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仅相差0.4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向适度重型化和技术密集型升级。2008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0.79万元/人,比2002年提高14.4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达到12639.05亿元,其中重工业超过六成,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50%;全市专利授权8081件,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工程中心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2008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68吨标准煤,比2002年下降25.3%,年均下降4.7%;2001年至2008年,在重工业比重从43%提高到65.98%的同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1.6吨标准煤下降至1.1吨标准煤。

(四)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

服务业集聚发展,越秀、天河、白云、荔湾、海珠、番禺6个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服务业的84.5%。2个国家级开发区、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大学城科教文化区等园区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造船、钢铁等基地加速建设,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广州国际生

物岛为中心,以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龙头的多个特色功能区,7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获授牌,农业基本形成“三个圈层”都市农业布局,29个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

(五)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进一步改善。

广州港已建设成为华南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在建的广州新客站将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广州国际信息通信交换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投产使用,必将极大地增强我市的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我市虽然已初步奠定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与建成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的目标相比,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城市综合承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国际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知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特征,以及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为产业结构实现知识性跃迁提供了历史机遇,广州可以借助生产要素的加速双向流动和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关联加强,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大城市成为全球产业链控制中心、高度专业化生产性服务基地和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引领下,广州城市功能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型,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和引领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也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高端产业人才,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战略规划,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按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和“三促进一保持”的总体要求,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技术产业为引擎、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提高的主体产业群,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高端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及产业功能辐射的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商务会展、现代物流、贸易中心和我国南方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教育中心,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高地,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产业发展“一带六区”空间战略新格局,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中心和带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发展的龙头。到2012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78%(市口径);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比重达到67%,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80%(市口径)。

(三)基本原则。

——功能引领。以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功能为导向,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共进,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带动力,

引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创新驱动。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的创新机制和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集聚集约。集聚省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要素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率,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工合理、产业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集群。

——优化提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调整存量结构,拓展增量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融合协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促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和相关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优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成全省宜居城市“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四、发展重点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产业融合、布局优化和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坚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结合改造和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建设集物流园区体系、物流运输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白云空港、广州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塑料、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形成广州价格。构建中心城市多层次配送网络,扩大现代物流区域覆盖率。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实现陆、海、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大力改善口岸通关物流配套环境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大通关信息平台。运用电子商务,整合各类物流信息,积极引进专有技术和资金,重点打造2至3家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物流咨询,为华南地区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管理服务,建设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产业物流示范工程,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

2.金融保险。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金融产业支持政策体系。鼓励支持现有驻穗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金融核心功能区,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建立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广州国际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加快广州金融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打造金融市场高端交易平台,依托广州产权交易所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建立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广州高技术产业区成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形成交易活跃、影响面广、带动力强的证券市场“广州板块”。鼓励上市公司整合现有资源,做优做强。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实现产业与金融互动。大力发展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险业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广州金融品牌。以广州列入国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契机,大力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深化穗港澳台金融合作,强化金融人才队

伍建设,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3.商务会展。积极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等行业,鼓励发展与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成果转化相关的科技中介评估服务机构,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加强与国际展览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大力培育龙头会展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加快推动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4.总部经济。坚持引进外源与吸引内源企业总部并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总部并重,立足总部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着力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努力将本地优势产业的企业培育成为区域性总部。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中心、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特别注重引进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重视引进国内尤其是珠三角民营企业总部。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改善总部经济运行基础条件和专业配套服务,力争把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影响全国、辐射泛珠三角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之都”。

5.信息服务。积极发展下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加快构建国际先进的枢纽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国家海量数据中心和容灾中心、国际级数据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网络节点,全面拓展基于多网络的信息增值服务业。突出抓好信息安全与防护、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理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动新型信息通信业务与应用的试验和开发,加快建设超级计算机系统先进计算应用平台、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和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平台、三网融合有关业务平台、面向应用的数据挖掘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信用保障平台等,加快确立广州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

6.科技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争取引进国家级科技服务项目。鼓励和支持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委托研究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生产性技术服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服务,降低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成本。加快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

7.文化创意。紧紧围绕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市统筹、多元发展”的原则,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园区为依托、产业化为方向,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有效整合各种创意资源,努力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团,着力培育引进创意企业总部,重点发展文化、研发、设计、咨询、时尚消费等领域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广州优势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装修,打造创意产业品牌。充分利用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的政策优势,鼓励支持网游动漫企业创新发展,巩固和提升网游动漫产业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网游动漫产品及衍生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文化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传播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积极推动穗港澳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区域“创意之都”和华南文化教育中心。

8.服务外包。以国务院批准我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积极承接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商务流程外包(BPO),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积极建设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园区生态化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壮大支柱产业为

重点,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汽车、现代装备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工业,提升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全力建设以船用柴油机及辅助机械设备为突破口的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汽车、造船、石化、数控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1.汽车制造。继续加快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和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做强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利用广州成为汽车出口基地的契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之一,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

2.船舶、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辅助机械。在南沙龙穴岛形成年产800万吨的造船能力,努力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在番禺大岗建设世界一流的船舶和配套工业园,形成年造机能力1000万马力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生产基地、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机生产基地、柴油机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和其他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国家级的大型装备产业基地。

3.数控机床。积极发展高档次、多功能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复合加工中心等,加强A/C摆动主轴、高速换刀单元、高速电主轴、数控回转工作台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创建服务全行业的数控激光中心。

4.石油化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原油加工成本,提高油品品质,满足市场对清洁燃料的需求。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汽车和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有原料和市场优势的精细化工产业和产品;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等高技术产品;发展壮大中间学科产品。

5.高端钢铁。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和深加工产业及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改变广东没有大型现代化冷轧钢板生产线和小轿车等高端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形成产品独树一帜的钢铁产业基地。

6.重型装备。开发系列断面掘进机械成套装备,发展地铁车辆、港口机械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建筑机械、垃圾焚烧炉等成套设备。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超临界火电机组、空冷机组、各种发电机励磁装备、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型发电设备及其他发电设备生产,推动输变配电开关控制产品向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环保型、节能型发展。

(三)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

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在若干高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心得体会: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中共X省委提出,未来X产业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X看产业不能只看规模、体量,而是要把多重资源叠加的优势体现出来,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自主性的构成要素。现代产业体系的自主性主要包括以下构成要素:一是国民性。产业的自主可控是以国民产业权益为主体的,控制力不能脱离国民这个主体,主要强调要使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伤害。国民性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具有产业控制力的企业主体中内资所占的比重、外资的非主导作用等。二是竞争力。产业控制力依靠的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在开放条件下基于创新技术、标准等竞争优势而形成的。可以说,一个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就不会有国际控制能力。三是主导权。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可控体现在对这个产业创新方向、技术路线的话语权,确保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不被替代。四是安全性。自

主可控是实现产业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边界。一国对某一产业控制力弱化,即表示该产业的安全边界受到威胁,产业控制力的提升和实现,是维护产业安全边界和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 现代产业体系自主性的来源。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能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一是核心技术。利用核心技术控制产业体系是价值链中链主的最常见行为,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在主要产业领域垄断核心技术。二是标准制定。国际高端产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标准的竞争。比如,较长时间困扰中国发展大型商用飞机的问题是获取欧美的适航证。尽管中国民航有自己的适航证,但国际普遍认可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标准,并且EASA和FAA是互认的。三是商业模式。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部分企业利用商业模式形成的市场势力在产业链条中处于支配地位,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四是资本联盟。在高端产业的产业链中,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企业不太可能控制全部的重要环节,产业链当中的若干企业会通过股权等资本合作建立联盟。 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层面 哪些产业需要自主可控。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X产业特点,选择和确定自主可控的产业可按照以下原则:一是市场容量原则。中国市场容量巨大,但由于核心技术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6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六论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六论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02-27 17:20 来源:南方日报 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粤港澳三地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

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具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务必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加快发展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重点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根据规划纲要部署,要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

展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未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具有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大湾区还有一批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

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年4月 97 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杨云霞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一个概念,目前,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还没有达成共识。文章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先进性、动态适应性、人本性等特征。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内涵 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4—0097—01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一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但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十七大报告中并没有明确的论述。迄今为止,国内外理论界、各级政策研究部门对此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1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小但科技含量高。其发展经验显示,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不断提升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国际视角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第二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2 国内视角看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中国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下面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进而探讨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首次明确界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的新型产业体系。”该定义开创了全国省级决策部门的先河。体现了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 陈建军(2008)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 刘明宇、芮明杰(2009)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具有竞争优势又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既有本国先天的要素禀赋带来的路径依赖,也有后天要素禀赋升级和专业化分工产生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 从上面的解读来看,上述理解较少地体现经济现代化、现代化对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需要反映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属性。我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深化为前提、以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 其核心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系统。它是我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 2、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 现代产业体系除了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知识性、信息化、先进性、动态适应性、人本性及差异性等特征。 (1)要体现知识性。知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资源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新知识向产业渗透的进程日益加快,知识主导的活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我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定要突出知识的作用,大力发展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产业。 (2)信息化。从产业体系角度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的新型路径。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 (3)先进性。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成为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内在要求,对中国而言,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并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4)动态适应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变性和动态性,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不断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上述发展趋势,使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 (5)人本性。人的发展是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从产业与人的结合角度来看,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工和专业化。专业化的劳动力是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产业增长发展的源泉。二是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福利增加,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服从这一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本就要提高劳动者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保障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需求。 (6)差异性。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存在着差异性,其现代产业体系的差异可以概括为目标模式、区域性以及后发性的差异。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看,现代产业体系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目标模式。在同一发展阶段每个国家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差异化是普遍现象。只要其产业体系符合共性特征,都属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N 】.南方日报(网络版).http ://www .gd .gov .cn /gdgk /gdywl [2] 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周致纳,邓宇鹏.加快建设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2)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在大国环境下,能够不断促进核心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先进技术扩散、加深产业之间的关联互动、加速产业的新老更替、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产业系统。本文在发达国家经济史的基础上归纳了五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即政府推动型、企业主体带动型、军民融合推进型、关键技术推进型、核心产业推进型。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借鉴 现代产业体系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它是促进一国各产业间融合互动发展、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等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还面临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产业间的关联互动能力不强、产业体系的结构转换和整体演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归纳了国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五种主要模式。 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演进由于其发展的背景和国内经济环境不同,其发展轨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笔者根据其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以及

驱动的要素和路径不同,将其归纳为政府推动型、企业主体带动型、军民融合推进型、关键技术推进型和核心产业带动型五种发展模式。 政府推动型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推动型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政府在该国现代产业体 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引导者、支持者、推动者的作用,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推进本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以及在本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纷纷通过发挥政府在法律法规、资金、外贸、军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本国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淘汰升级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更替,并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演化。 政府推进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发达国家,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政府适时适度的干预。战后,日本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分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和政策:“194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倾斜生产方式’为主的产业复兴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制订了‘产业合理化政策’,提出以钢铁、煤炭、电力和造船四大产业为重点,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来降低基础工业成本,大力刺激民间企业对现代化设备的

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对工业化也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

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目前,我国服务业与过去相比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如2006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9.5%和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要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要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加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单选题 1.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万亿人民币。(5.0分) A.82 B.90 C.70 D.99 我的答案:B√答对 2.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是()。(5.0分) A.重庆市 B.西安市 C.上海市 D.深圳市 我的答案:D√答对 3.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为()万亿人民币。(5.0分) A.1.0 B.1.5 C.2.0 D.1.2

我的答案:B√答对 4.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次工业技术革命。( 5.0分) A.3 B.2 C.1 D.4 我的答案:A√答对 5.成渝城市群是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5.0分)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都不是 我的答案:A√答对 6.“蓉欧”快铁从成都()区国际铁路港始发。(5.0分) A.新都 B.双流 C.青白江 D.龙泉驿 我的答案:C√答对

7.2013年德国工业振兴是以()计划为引领。(5.0分)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答对 8.2018年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位居()位。(5.0分) A.10 B.55 C.100 D.71 我的答案:D√答对 9.2017年日本在全球经济体中GDP排名第()位。(5.0分) A.2 B.1 C.3 D.4 我的答案:C√答对 10.迄今为止,有()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5.0分) A.17

B.18 C.19 D.20 我的答案:A√答对 判断题 1.当前成都市登记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成都倾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和国际音乐之都。(5.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20年成都有且只有1个国际机场。(5.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成都将着力打造“三城三都”。( 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5.“人工智能+”属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6.成都的东边是龙门山脉。(5.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最新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解决方案(2017-2024)

最新版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解决方案(2017-2024年)

目录 1.规划总则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原则 (2) 1.3规划范围 (3) 1.4规划依据 (3) 2.现实基础与发展承载力分析 4 2.1**发展现代物流的现实基础 (4) 2.2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分析 (17) 2.3各级规划对**发展现代物流的定位 (29) 2.4**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3.需求分析与预测35 3.1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5) 3.2物流需求量预测 (37) 3.3用地面积测算 (38) 4.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 39 4.1指导思想 (39) 4.2总体定位 (39)

4.3发展目标 (41) 5.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规划 43 5.1一个产业园 (44) 5.2两条发展带 (49) 5.2.1**东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带 (49) 5.2.2 320国道商贸物流发展带 (52) 5.3三个物流中心 (55) 5.3.1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 (55) 5.3.2浙江临沪物流园区 (57) 5.3.3陶庄循环经济城 (60) 5.4多个作业节点 (62) 5.5交通集疏运体系 (63) 6.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66 6.1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6) 6.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68) 6.3电商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0) 6.4国际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2) 6.5两业联动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4)

6.6多式联运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6) 6.7物流总部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7) 6.8物流金融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78) 7.政策措施建议 80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组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照新的发展要求,江苏在构建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亟待破解的“短板”。因此,未来江苏产业发展要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在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引擎作用,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体系,增强关键技术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带动力、产业链条的整合力、信息化的引领力和标准的主导力。 自主可控,顾名思义是独立自主且安全可控。其核心特征就是拥有一批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占据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性节点。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就是要努力实现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不再受制于人并拥有相对独立性,建设由我们自己独立做主决策、把控的产业体系。 实现自主可控的首要前提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近期倍受关注的中兴事件,

让我们深切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中兴的“芯病”,也可以说是江苏发展的一块“心病”。江苏制造业、实体经济虽然在国内较强,但从国际范围看,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产业的差距,其实是基础研究的差距。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赢得产业竞争的主导权,打造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要推动科教优势与制造势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融合,在一些重点产业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隐形冠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崇尚科学、尊重人才,从基础教育开始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 当然,自主可控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在坚持开放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避免被“卡脖子”,实现独立发展。

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五个特征

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五个特征 2012年03月23日07:02 唐平来源:广西日报热点专题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唐平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涉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科学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把握好这五方面的特征,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 结构优化。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体系的构成要完整,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均衡。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偏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要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将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区域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适应各行业技术经济特点的产业组织结构即大中小企业的分布要协调。应大力推动规模经济显著行业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外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放宽适合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行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三是产业布局要适合市场、资源、区位指向的特点,并与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应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减少资源跨区域大规模调动;产业布局要符合当地的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和能源供应状况。 技术先进。主要指产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要高和代表先进技术的行业所占比重要高。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和广西创新计划,全面实施质量兴桂战略,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力求在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工艺及重大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各行业使用高新技术的比重,提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清洁安全。清洁就是要形成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安全就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性。应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保,大幅度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护公平竞争,提高主要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加强战略资源的保障水平;坚持高载能、高排放产业的内需主导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减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附加值高。主要指在产业体系中居于“微笑曲线”两端的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所占比重较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拥有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在完善产业链中,应着力加强商务模式创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流通、营销、金融操作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全面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经济学专家的解读,核心主要有四点:一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要在一批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争取弯道超车,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四是绿色低碳和节约高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襄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时下所需和当务之急。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十九大报告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不实、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等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资金和劳动力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要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实现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革创新上。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更新产业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产业规模,更要提高产业质量。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主攻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关键就是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争取弯道超车,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创造体制环境。要优化创新环境,不仅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更要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塑造我国人力资源新优势。

2019成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2019年成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1.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是(D )。 A.重庆市 B.西安市 C.上海市 D.深圳市 2.2018年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位居(D)位。 A.10 B.55 C.100 D.71 3.近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引发事件是(A)。 A.美国金融危机 B.英国脱欧 C.中东动乱 D.南美债权危机 4.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是以(B)技术的出现为标志。 A.蒸汽机 B.电力 C.计算机 D.人工智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G7国家构成中有中国 B.G20国家构成中没有中国 C.日本不在G20国家构成里 D.中国是G20国家中重要的一员 6.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B)万亿人民币。 A.82 B.90 C.70 D.99 7.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A)次工业技术革命。 A.3 B.2 C.1 D.4 8.2013年德国工业振兴是以(D)计划为引领。 A.1.0 B.2.0 C.3.0

D.4.0 9.“蓉欧”快铁从成都(C)区国际铁路港始发。 A.新都 B.双流 C.青白江 D.龙泉驿 10.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为(B)万亿人民币。 A.1.0 B.1.5 C.2.0 D.1.2 1.成都不是“一带一路”倡议里重要的节点城市。错误 2.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公园城市。正确 3.成都聚焦数字、智能、绿色、创意、流量和共享六大新经济发展形态。正确 4.“人工智能+”属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正确 5.成都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融汇处。正确 6.成都的东边是龙门山脉。错误 7.成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是“5+1”产业细分和支柱性产业打造。错误 8.装备制造不属于成都的支柱型重点产业。错误 9.成都倾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和国际音乐之都。正确 10.蓉欧快铁已成为“运行最为稳定、开行数量最多、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正确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珠海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3 · 1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存在问题 (6) (三)发展环境 (14) 二、总体思路 (22) (一)指导思想 (22) (二)战略定位 (22) (三)基本原则 (23) (四)发展目标 (24) 三、发展重点 (27) (一)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27)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0) (三)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 (35) (四)创新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 (40) 四、空间布局 (44) (一)总体布局 (44) (二)重点布局 (49) 五、实施路径 (62) (一)区位突围,释放产业发展能量 (62) (二)聚焦招商,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 (69)

(三)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71) (四)无缝对接,打造产业金融特区 (75) (五)龙头带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78) (六)内外兼修,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81) 六、保障措施 (85) (一)加强组织保障 (85) (二)加大政策的支撑力度 (86) (三)强化发展要素供给支撑 (89) (四)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 (89)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92) (六)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92) 附件珠海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94)

前言 本规划所指“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以下简称“三高一特”产业)。 珠海大力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可以有效突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素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世界知名品牌”高端产业价值链、提高行业话语权的根本途径,是我市“经济要能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成熟经验,厘清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任务,明确产业集聚和布局框架,提出实现路径和相关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在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