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现代产业体系介绍

深圳现代产业体系介绍
深圳现代产业体系介绍

深圳现代产业体系介绍

一、当前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情况

(一)深圳现代产业情况

深圳的产业已经基本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腾讯、平安集团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

2019年前三季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实现增加值6959.18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7.2%,比上半年高出0.9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均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3492.47亿元和114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16.1%,

占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0.2%和16.5%。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71.04亿元、722.97亿元、238.86亿元、241.69亿元和345.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4.0%、11.5%、6.4%和17.2%。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产业增长强劲。

2.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向中心城市聚集优势明显。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以下简称“规上服务业”,不含金融、房地产开发、批零住餐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74.56亿元,同比增长11.94%;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663.16亿元,同比增长7.0%;物流业增加值为863.81亿元,同比增长8.1%。深圳在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处于大湾区核心定位。

3.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

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354.9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长7.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1.4%。华为成为全球5G领导者,拥有麒麟、巴龙、昇腾和鲲鹏系列等四大芯片,发布全球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终端。腾讯是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全球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在欧洲纯电动大巴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第一。大疆创新占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份额,贝特瑞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优必选成长为全球顶尖的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华为、华星光电、大族激光、大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提升了深圳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

(二)重点细分领域情况

1.智能制造

在集成电路领域,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率先使用10纳米先进工艺,成为台积电(TSMC)全球第五大客户、中芯国际(SMIC)全球第二大客户。在工业软件领域,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层面的工业软件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并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金蝶在SaaS ERP 和SaaS财务云领域,分别以18.25%、46%的市场份额比例独占鳌头,远超国内外厂商。在物联网领域,NB-IoT技术标准通过的提案中有41%来自华为,中兴微电子发布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TEE安全架构

NB-IoT芯片“RoseFinch7100”。在增材制造领域,深圳长朗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等尺度高速多喷头3D 砂型/砂芯铸造打印机。

2.海洋经济

在产业规模方面,2018年深圳共有涉海单位约7320家,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约232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9.6%,低于上海、宁波、青岛、广州等国内主要海洋城市。在产业结构方面,深圳海洋第一产业占比很小,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在产业集聚方面,建成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孖洲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海洋产业集聚区,深圳大空港海洋新城、南方海洋科学城、中欧蓝色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在技术创新方面,海洋高端装备突飞猛进,中集来福士

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中集在建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全球的25%,已交付深水半潜式平台占国内的80%。

3.生物医药

在产业规模方面,2018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为298.58亿元,同比增长22.3%,同比增速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在产业集聚方面,已形成以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大鹏国际生物谷为重点片区,福田、罗湖、光明等各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并涌现出迈瑞医疗、华大基因、海王生物、海普瑞、翰宇药业、北科生物、微芯生物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雁阵式创新梯队“领跑”。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圳新一代基因测序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基因库,细胞治疗发展基础较好,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物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生物“硅谷”雏形初现。

4.金融

在贡献方面,全市金融业总资产从2015年的8.6万亿元增长至14.9万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与北京、上海居于“第一梯队”,2019年深圳金融业实现了全市约1/7的GDP和近1/4的税收。在主要指标方面,深圳银行业总资产、存贷款规模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22家法人证券公司净资产、净利润、净资本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在金融组织体系方面,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累计招引分行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150多家,人民币国际投贷

基金注册成立,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在2019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9和第188,规划建设福田金融核心区、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南山科技金融城等金融集聚区和重点金融楼宇。

(三)深港澳产业合作情况

1.CEPA项下合作不断深化

充分发挥CEPA协议作用,深化深港服务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合作,将前海打造成服务业吸引外资高地。使得香港服务提供者能够在深圳设立独资公司,从事带乘务员飞机租赁服务、民用飞机的维修和保养服务、船舶维修和保养、为内地至港澳航线经营人提供船舶代理服务;使得香港服务提供者能够从事部分增值电信业务;使得香港服务提供者能够在深圳设立独资企业,从事国产影片发行、电影放映、音像制品制作、演出经纪业务。

2.科研项目和人才加快聚集

充分发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功能,集聚深港科技创新资源。一是已引进或确定入驻的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项目76个,近四成项目聚焦深港两地共同选择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形成“基础科研—产品研发—孵化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引进建设10个孵化器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二是正在洽谈对接中的优质科研项目67个,包括香港理工大学智慧城市研究所、商汤人工智能项目、健康老龄化国家实验室、“三岁定八十”建设健康大湾区计划等。三是建设10个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引入21个港澳创业团队,

其中6个团队已融资2.3亿元。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引入香港和全球27家具有原创性、颠覆性、高成长性项目。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投入使用。

3.医药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与香港环球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名医诊疗中心,构建名医坐诊、远程医疗服务、进口医疗设备检测、国际进口药品使用、健康管理及康复中心等“六大模块”,2019年引进不少于50位香港业界知名权威医生在香港名医中心开设专科诊所。签约落户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希玛眼科大湾区总部及高端眼科医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深圳(坪山)创新技术中心、香港铠耀生物科技产业转化项目、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等一批港澳合作项目。洽谈引进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分校、香港港专学院、中国药促会坪山国际新药孵化器等高精尖项目。

4.金融创新合作有序深化

推动深港跨境金融合作,降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成立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首家港资控股全牌照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公募基金公司恒生基金,港交所联合交易中心、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等标志性港资金融企业通过前海成功进入内地市场。

5.贸易通关合作着力开展

全国首创深港“供应链协同”改革项目,支持港企拓展内地航运市场。推进深港跨境通关合作,采用陆路跨境快速通关和先入区后报

关模式,大幅缩减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互认货运成本。黄金深港通、深港陆空联运改革等项目均已启动落地。建立“前店后仓”运作模式,实行“集检分出”检验检疫监管,有效确保储运货物便捷通关。

(四)产业配套服务情况

1.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顺利开展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一是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36条”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三级联动的行政执法体系,构建全链条保护政策体系。二是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华星光电以专利许可发行证券化产品为试点,通过企业实际案例形成标准化模式;同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金融知识产权联盟、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积极提供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三是推进产权交易和保护平台建设,先后组建国家专利技术(深圳)展示交易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保护交易平台。目前,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增长14.5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99.49件,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为84.8%,居全国第一。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外部依存度大,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深圳经济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贸依存度连续10年下降后仍达124%,高于台湾省的105%和韩国的67%;第二产业结构轻型化,以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为产业联系链条和以生产生活资料的下游加工业为主。上游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导致深圳市企业经营出现亏损,目的地市场在外导致其产品容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

2.一些行业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核心零部件依赖海外

深圳市部分产业链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核心零部件如高端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供应等对海外公司依赖严重,在贸易冲突中容易导致技术封锁问题。

3.产业结构过于依赖电子通信,其他如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制造发展相对滞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占全国行业规模的1/6,贡献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80%。但同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仍存在相对规模较小、门类不全等问题,生物医药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不到1%,高端装备制造以3C设备为主,依托于下游的电子制造业,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尚有显著的门类欠缺。

4.配套环境有待提升,融资资源偏紧、PE规模不大、涉外律师较少

在融资方面,深圳融资成本比北京、上海高,珠三角直贴利率常年高出长三角0.5个基点和京津冀1个基点。在PE/VC方面,2010年以来深圳企业从PE/VC融资的案例数和融资规模分别为12560例、5114亿元,同期北京企业从PE/VC融资35733例、25069亿元,上海

企业从PE/VC融资20068例、10442亿元。从投资轮次看,深圳PE/VC 资本寻求稳定的成熟项目以规避风险的战略倾向,而加州PE/VC资本入场时向早期倾斜。在涉外诉讼方面,目前深圳在市内企业遇到海外贸易等诉讼问题时,缺少足够的法律服务资源。2019年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中,深圳市不足30人,与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存在较大差距。

5.深港合作领域受到一定限制,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11个城市,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律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深港澳亟须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科技创新、法律服务、金融合作、税务政策等方面促进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实现粤港澳三地有机融合。

三、政策建议

1.聚焦“产业+改革”,加快构筑规划政策体系

一是率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最前列。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示范区。二是促进深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商事登记便利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出台深圳市促进深港澳规则相互衔接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推动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任务落地实施。三是发挥重点平台改革作用。全力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双扩区”、前海总

规修编。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制度创新试验,探索跨境“监管沙盒”等重点项目,推动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探索和突破。

2.聚焦“产业+创新”,优化完善创新链条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组织开展新兴产业扶持计划。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对市级创新载体建设、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等给予事中事后资助。积极争取国家大基金支持,大力推动国产EDA软件和自主知识产权IP产品研发。二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光明科学城圈层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等诸多创新平台和载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创新链。鼓励有实力企业牵头组织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做好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三是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扩区,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瞄准世界科技产业前沿,抢抓有可能成为主导第四代科技革命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主导第五代科技革命的量子科学,率先前瞻布局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形成梯次式新技术新产业格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3.聚焦“产业+开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一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集聚国内外总部资源和高端要素,联动港澳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平台布局建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鼓励支持市内企业对国外优质公司的兼并重组、

跨国并购。二是着力吸引国外优质资本。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举办制造业企业进口博览会,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企业和重要环节的生产企业。支持前海建设数字贸易云平台和跨境电商大数据中心,携手港澳构建链接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网络。三是减少深圳企业受海外市场影响程度。优化海外市场行业结构,扩大“走出去”国家范围,降低国外市场和政策风险影响。降低深圳企业下游的外贸依存度,发挥政府部门力量,拓展深圳企业产品的内需市场。

4.聚焦“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制度环境

一是完善市场营商环境。争取国家支持,在前海开展财税制度改革、政府采购体制改革、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创新试点,继续实施现代服务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创新离岸税制安排,在国家统筹下以财税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境外机构精准支持企业创新,对境外风投、创投基金等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到大湾区直接投资于种子期、初创科技型企业,视同内地创投企业给予再投资退税、投资额抵减应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三是发挥香港涉外法律服务优势。深化深港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完成64个国家和地区的民商事法治地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的法律咨询服务。

5.聚焦“产业+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一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市级强基项目,争创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二是推动产业提升发展。继续实施传统优势产业

提升扶持计划,加速眼镜、钟表、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国际时尚创意转型。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三是推动产业引领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5G网络,推进5G技术应用和商用进程,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资源配置中心,巩固深圳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地位。创建国家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创新政策试验区,推动上市医药器械一站式注册申请、国际临床试验数据互认。

6.聚焦“产业+协同”,打造大湾区发展共同体

依托香港和澳门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发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产业深度合作。一是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深港金融(基金)产品互认,优化深港通机制,探索建立港澳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全方位深化在金融机构、业务、人才、监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先行先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发展国际财富管理、国际风险管理、跨境投资并购等业务,拓宽跨境人民币融通渠道。二是打造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利用大湾区完整产业链配套,完善“总部+基地”发展模式,联合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城市开展先进制造业合作试点,推动大湾区电子信息、汽车、电气、机械设备等优势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心得体会: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中共X省委提出,未来X产业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X看产业不能只看规模、体量,而是要把多重资源叠加的优势体现出来,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自主性的构成要素。现代产业体系的自主性主要包括以下构成要素:一是国民性。产业的自主可控是以国民产业权益为主体的,控制力不能脱离国民这个主体,主要强调要使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伤害。国民性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具有产业控制力的企业主体中内资所占的比重、外资的非主导作用等。二是竞争力。产业控制力依靠的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在开放条件下基于创新技术、标准等竞争优势而形成的。可以说,一个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就不会有国际控制能力。三是主导权。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可控体现在对这个产业创新方向、技术路线的话语权,确保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不被替代。四是安全性。自

主可控是实现产业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边界。一国对某一产业控制力弱化,即表示该产业的安全边界受到威胁,产业控制力的提升和实现,是维护产业安全边界和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 现代产业体系自主性的来源。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能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一是核心技术。利用核心技术控制产业体系是价值链中链主的最常见行为,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在主要产业领域垄断核心技术。二是标准制定。国际高端产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标准的竞争。比如,较长时间困扰中国发展大型商用飞机的问题是获取欧美的适航证。尽管中国民航有自己的适航证,但国际普遍认可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标准,并且EASA和FAA是互认的。三是商业模式。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部分企业利用商业模式形成的市场势力在产业链条中处于支配地位,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四是资本联盟。在高端产业的产业链中,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企业不太可能控制全部的重要环节,产业链当中的若干企业会通过股权等资本合作建立联盟。 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层面 哪些产业需要自主可控。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X产业特点,选择和确定自主可控的产业可按照以下原则:一是市场容量原则。中国市场容量巨大,但由于核心技术

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年4月 97 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杨云霞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一个概念,目前,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还没有达成共识。文章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先进性、动态适应性、人本性等特征。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内涵 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4—0097—01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一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但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十七大报告中并没有明确的论述。迄今为止,国内外理论界、各级政策研究部门对此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1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视角下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小但科技含量高。其发展经验显示,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不断提升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国际视角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第二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2 国内视角看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中国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下面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进而探讨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 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首次明确界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的新型产业体系。”该定义开创了全国省级决策部门的先河。体现了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 陈建军(2008)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 刘明宇、芮明杰(2009)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具有竞争优势又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既有本国先天的要素禀赋带来的路径依赖,也有后天要素禀赋升级和专业化分工产生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 从上面的解读来看,上述理解较少地体现经济现代化、现代化对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需要反映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属性。我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深化为前提、以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 其核心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系统。它是我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 2、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 现代产业体系除了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知识性、信息化、先进性、动态适应性、人本性及差异性等特征。 (1)要体现知识性。知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资源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新知识向产业渗透的进程日益加快,知识主导的活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我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定要突出知识的作用,大力发展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产业。 (2)信息化。从产业体系角度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的新型路径。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 (3)先进性。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成为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内在要求,对中国而言,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并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4)动态适应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变性和动态性,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不断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上述发展趋势,使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 (5)人本性。人的发展是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从产业与人的结合角度来看,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工和专业化。专业化的劳动力是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产业增长发展的源泉。二是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福利增加,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服从这一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本就要提高劳动者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保障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需求。 (6)差异性。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存在着差异性,其现代产业体系的差异可以概括为目标模式、区域性以及后发性的差异。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看,现代产业体系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目标模式。在同一发展阶段每个国家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差异化是普遍现象。只要其产业体系符合共性特征,都属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N 】.南方日报(网络版).http ://www .gd .gov .cn /gdgk /gdywl [2] 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周致纳,邓宇鹏.加快建设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2)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_周权雄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 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此后,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广东等先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体框架、重点载体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有自主创新性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1]。 1 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 1.1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首先,新时期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被置于全 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之下。近年来,随着生产、贸易、研发、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电子、汽车等产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甚至研发链条遍及全球。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某个国家试图建立起完全封闭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转移正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产业转移,指的是某些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随着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和外贸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增长逐步放缓和风险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地区如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从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践来看,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清远、河源等广东边远城市或内陆城市转移,既有的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2]。这也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 其次,新时期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然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大背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各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融合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不仅在信息通信行业,在制造业、金融、物流及旅游、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中,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虽然三次产业和产品的物质形态及使用价值方向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渗入、融合或改造,三次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动着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更新换代又带动需求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显然,全球化、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应该着重考虑的时代背景。现阶段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必须以全球化与信息化为背景,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遇和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实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技术对接,最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 周权雄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首 先结合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归纳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动因与约束条件;接着,从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创新以及体制改革等角度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背景条件;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0)02-0049-04 收稿日期:2009-04-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3041);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5B70101009) 作者简介:周权雄(1983-),男,湖南汨罗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第27卷%第2期 2010年1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7No.2%Jan.2010

心得体会: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X作为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是经济体系的基石。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就必须将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要素引入到实体经济中,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完成X本地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目标。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强化产业间的正反馈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X凭借低要素价格优势、区域优势以及政策红利,主动嵌入全球制造网格,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欧美发达国家的订单,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种方式主要是以规模化生产为竞争手段,以低端要素为竞争优势,依靠价格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及宽松的环保政策,形成强大的低成本生产和竞争能力。同时,在国内外市场扩张的情况下,X企业又通过资产抵押和相互担保等方式不断加大投入,进行跨区域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迅速推动各行业的产能扩张,抢占国际市场。

这种发展战略主要是利用国外市场,培育自己的工业体系,在一定时间内使得X 实体经济形成巨大的制造业产能,但随着贸易摩擦加大和基于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日趋衰竭,增长的动能也在逐步减弱。同时内部经济中的风险不断积累,主要表现为企业互保引起的金融风险、产能过剩引起的经营风险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升级失败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也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 尽快启动第二波全球化战略——发展基于内需经济的全球化战略显得十分重要。这一战略实施的核心是培育本土市场,利用广阔的内需规模发挥逆向“虹吸效应”,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强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是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鼓励企业对外投资。X目前过剩的一些产业,在欠发达国家还没有饱和。如果把国内相对过剩产业转移到这些地方去,既能帮助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又能解决X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二是可采取稳健的手段,降低企业用工、要素、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的成本,稳定实体经济的基本面,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三是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吸引各类人才集聚,完善科技创新制度,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效率,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在大国环境下,能够不断促进核心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先进技术扩散、加深产业之间的关联互动、加速产业的新老更替、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产业系统。本文在发达国家经济史的基础上归纳了五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即政府推动型、企业主体带动型、军民融合推进型、关键技术推进型、核心产业推进型。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借鉴 现代产业体系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它是促进一国各产业间融合互动发展、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等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还面临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产业间的关联互动能力不强、产业体系的结构转换和整体演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归纳了国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五种主要模式。 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演进由于其发展的背景和国内经济环境不同,其发展轨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笔者根据其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以及

驱动的要素和路径不同,将其归纳为政府推动型、企业主体带动型、军民融合推进型、关键技术推进型和核心产业带动型五种发展模式。 政府推动型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推动型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政府在该国现代产业体 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引导者、支持者、推动者的作用,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推进本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以及在本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纷纷通过发挥政府在法律法规、资金、外贸、军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本国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淘汰升级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更替,并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演化。 政府推进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发达国家,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政府适时适度的干预。战后,日本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分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和政策:“194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倾斜生产方式’为主的产业复兴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制订了‘产业合理化政策’,提出以钢铁、煤炭、电力和造船四大产业为重点,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来降低基础工业成本,大力刺激民间企业对现代化设备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感悟心得体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感悟心得体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夯实现代产业体系根基应从产业通融、要素共融、企业互融等三个层面发力。 着力“三产通融”,夯实产业供给基础。“一二三”产业通融的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一是加快农业“三产通融”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农业在生产、加工、服务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拓展农业的生态环保、休闲旅游和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找准农业“三产通融”的功能点;探索“1+3”、“1+2”、“2+3”、“1+2+3”等多种通融发展模式,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或“隔二连三”,把农业打造成为“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第六次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农业三产间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交叉融合,实现效益叠加。二是加快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坚持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推进,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有效路径,加快先进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通融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协作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形成制造和服务的战略与业务协同、跨界融合、业态与模式创新。三是营造“三产通融”发展

的良好环境。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降低产业要素流动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守法创新的法治环境;针对产业通融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加大财税、金融、人才对产业通融发展的精准支持。 着力“四链共融”,夯实要素配置基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共融”。一是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以科研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核心,加快科技要素培育。协调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释放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攻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二是推进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矫正“脱实向虚”为重点,加快现代金融要素培育。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完成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全方位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媒介、高效支付、风险规避、财富管理等功能促进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优化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三是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吸引和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让高技能人才过上有社会尊重、体面的生活,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协同。

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十七大报告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对工业化也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

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目前,我国服务业与过去相比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如2006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9.5%和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要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要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单选题 1.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万亿人民币。(5.0分) A.82 B.90 C.70 D.99 我的答案:B√答对 2.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是()。(5.0分) A.重庆市 B.西安市 C.上海市 D.深圳市 我的答案:D√答对 3.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为()万亿人民币。(5.0分) A.1.0 B.1.5 C.2.0 D.1.2

我的答案:B√答对 4.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次工业技术革命。( 5.0分) A.3 B.2 C.1 D.4 我的答案:A√答对 5.成渝城市群是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5.0分)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都不是 我的答案:A√答对 6.“蓉欧”快铁从成都()区国际铁路港始发。(5.0分) A.新都 B.双流 C.青白江 D.龙泉驿 我的答案:C√答对

7.2013年德国工业振兴是以()计划为引领。(5.0分)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答对 8.2018年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位居()位。(5.0分) A.10 B.55 C.100 D.71 我的答案:D√答对 9.2017年日本在全球经济体中GDP排名第()位。(5.0分) A.2 B.1 C.3 D.4 我的答案:C√答对 10.迄今为止,有()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5.0分) A.17

B.18 C.19 D.20 我的答案:A√答对 判断题 1.当前成都市登记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成都倾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和国际音乐之都。(5.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20年成都有且只有1个国际机场。(5.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成都将着力打造“三城三都”。( 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5.“人工智能+”属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5.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6.成都的东边是龙门山脉。(5.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组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照新的发展要求,江苏在构建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亟待破解的“短板”。因此,未来江苏产业发展要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在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引擎作用,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体系,增强关键技术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带动力、产业链条的整合力、信息化的引领力和标准的主导力。 自主可控,顾名思义是独立自主且安全可控。其核心特征就是拥有一批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占据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性节点。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就是要努力实现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不再受制于人并拥有相对独立性,建设由我们自己独立做主决策、把控的产业体系。 实现自主可控的首要前提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近期倍受关注的中兴事件,

让我们深切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中兴的“芯病”,也可以说是江苏发展的一块“心病”。江苏制造业、实体经济虽然在国内较强,但从国际范围看,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产业的差距,其实是基础研究的差距。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以科技创新赢得产业竞争的主导权,打造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要推动科教优势与制造势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融合,在一些重点产业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隐形冠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崇尚科学、尊重人才,从基础教育开始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 当然,自主可控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在坚持开放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避免被“卡脖子”,实现独立发展。

河北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新华网河北频道( 2009-12-09 08:49:09 ) 稿件来源:河北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事关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初步形成众多门类比较齐全、部分领域优势相对明显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技术水平低、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仍是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既符合产业演进规律又体现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有内涵的发展。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长方式由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发达国家和国内许多省市都在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加快产业转移和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机遇,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危机过后才能争得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有利地位。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技术者即王者。只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把推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向高端优质转变作为契入点,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为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强省筑牢基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着眼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瞄准产业链高端,狠抓关键环节,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竞争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质产品为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注重创新驱动。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目标,探索实现途径,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创新主体,增强内生动力。

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五个特征

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五个特征 2012年03月23日07:02 唐平来源:广西日报热点专题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唐平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涉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科学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把握好这五方面的特征,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 结构优化。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体系的构成要完整,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均衡。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偏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要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将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区域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适应各行业技术经济特点的产业组织结构即大中小企业的分布要协调。应大力推动规模经济显著行业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外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放宽适合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行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三是产业布局要适合市场、资源、区位指向的特点,并与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应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减少资源跨区域大规模调动;产业布局要符合当地的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和能源供应状况。 技术先进。主要指产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要高和代表先进技术的行业所占比重要高。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和广西创新计划,全面实施质量兴桂战略,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力求在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工艺及重大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各行业使用高新技术的比重,提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清洁安全。清洁就是要形成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安全就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性。应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保,大幅度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护公平竞争,提高主要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加强战略资源的保障水平;坚持高载能、高排放产业的内需主导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减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附加值高。主要指在产业体系中居于“微笑曲线”两端的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所占比重较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更多专利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拥有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在完善产业链中,应着力加强商务模式创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流通、营销、金融操作等附加值高的环节;全面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不足是我区当前的主要矛盾,工业发展不足是我区经济发展最大的不足,xx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我简要谈谈我区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实现xx经济新跨越。 一、我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发展路子。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差距,深刻剖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纵观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一)工业基础薄弱。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偏低,二产在三大产业中比例偏低。xx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 6、9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 5、2亿元,二产增加值39亿元,三产增加值11 2、7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 3、3:2 4、9:7 1、8,二产比重比三产低4

6、9个百分点;而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 4、1:42:4 3、9 ,二产和三产基本持平。而且,我区二产中,工业只占GDP的1 5、2%,建筑业占 9、2%。 (二)工业骨干企业少。xx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43户,产值超亿元的只有17户。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6 1、46亿元,同比增长1 1、6%,而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 7、87亿元,增长2 3、8%,虽然在增速上超过了市的增速,但在总量上只占全市的 6、8%。 (三)工业科技含量低。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9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接替产业增长乏力,资源粗加工企业多,深精加工企业少;产品档次低,更新换代慢,整体竞争力不强。同时,企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在吸纳和培养人才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19成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2019年成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成都“5 5 1”重点产业发展》答案 1.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是(D )。 A.重庆市 B.西安市 C.上海市 D.深圳市 2.2018年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位居(D)位。 A.10 B.55 C.100 D.71 3.近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引发事件是(A)。 A.美国金融危机 B.英国脱欧 C.中东动乱 D.南美债权危机 4.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是以(B)技术的出现为标志。 A.蒸汽机 B.电力 C.计算机 D.人工智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G7国家构成中有中国 B.G20国家构成中没有中国 C.日本不在G20国家构成里 D.中国是G20国家中重要的一员 6.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B)万亿人民币。 A.82 B.90 C.70 D.99 7.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A)次工业技术革命。 A.3 B.2 C.1 D.4 8.2013年德国工业振兴是以(D)计划为引领。 A.1.0 B.2.0 C.3.0

D.4.0 9.“蓉欧”快铁从成都(C)区国际铁路港始发。 A.新都 B.双流 C.青白江 D.龙泉驿 10.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为(B)万亿人民币。 A.1.0 B.1.5 C.2.0 D.1.2 1.成都不是“一带一路”倡议里重要的节点城市。错误 2.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公园城市。正确 3.成都聚焦数字、智能、绿色、创意、流量和共享六大新经济发展形态。正确 4.“人工智能+”属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正确 5.成都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融汇处。正确 6.成都的东边是龙门山脉。错误 7.成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是“5+1”产业细分和支柱性产业打造。错误 8.装备制造不属于成都的支柱型重点产业。错误 9.成都倾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和国际音乐之都。正确 10.蓉欧快铁已成为“运行最为稳定、开行数量最多、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正确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直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现代产业是指符合当代社会需求,融汇当代科技成果,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就是通过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研发、制造、经营比较普遍的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8-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7%,人均生产总值由392元跃升至28426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29.7:37.7:32.6调整为2008年的11.3∶40.5∶48.2。农业产业化程度2008年在全省名列第一,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以港口和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内部层次低,工业弱反衬出三产强;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亟待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知名品牌少,产业关联度小,综合配套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弱,园区发展滞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旅游业尚未从传统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成功转型,港口功能单一。这些问题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症结所在。 构建既符合产业演进规律,又体现秦皇岛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前沿升级的迫切需要,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着眼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围绕“一中心三基地”定位,树立旅游立市、产业兴市理念,瞄准产业链高端,狠抓关键环节,加快结构调整,加速实现产业异构,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竞争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质产品为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聚集性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坚持旅游立市和产业联动相结合。积极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生态环境提升和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其它优势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各产业相互促进、协调联动。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洁净产业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发展洁净产业,坚决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项目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企业创新和产业整体提升相结合。鼓励企业采取自主研发,引进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等模式,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业技术结构,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发展园区和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加快产业聚集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加速培育一批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影响力。积极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发展配套项目,推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 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