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年)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4)

第一节现状与基础 (4)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1)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1)

第二节发展目标 (13)

第三节产业定位 (14)

第三章主体框架 (15)

第一节主导制造业 (16)

第二节新兴制造业 (20)

第三节优势制造业 (23)

第四节生产性服务业 (26)

第五节生活性服务业 (32)

第六节现代农业 (34)

第七节企业发展 (35)

第四章产业布局 (36)

第一节空间布局 (37)

第二节产业集中区建设 (42)

第五章支撑体系 (43)

第一节基础设施 (43)

1

第二节自主创新 (45)

第三节融资服务 (46)

第四节人才资源 (47)

第五节绿色生产 (48)

第六节城市环境 (50)

第六章主要措施 (51)

第一节规划导向 (51)

第二节政策引导 (52)

第三节大项目带动 (53)

第四节品牌提升 (54)

第五节区域合作 (55)

第六节统筹协调 (56)

第七章十大工程 (57)

2

前言

现代产业体系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自然生态健康、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佛山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向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历史性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佛山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编制,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3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现状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了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为产业升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9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33.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35%,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72975元(约合10423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佛山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逐步提升的趋势。1978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04亿元、6.54亿元、2.38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31.2∶50.5∶18.3。经过30年发展,第二产业实现长足发展,产业强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08年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5.17亿元、2842.81亿元、1395.32亿元,30年年均增长分别为5.0%、20.2%、18.1%,三大产业的比例变为2.2∶65.6∶32.2。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

4

二、制造业实力雄厚。

享誉海内外。2008

大中型城市排第8位,较

22.8%。

业比例为46.64∶53.36

个百分点。佛山已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十大优势行业,2008年,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9532.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9.35%。佛山优势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陶瓷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30%;家电生产规模位居广东省首位;陶瓷机械总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木工机械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铝型材加工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光盘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25%。同时,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节能光电、新材料等行

5

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37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19.19%。

专栏2 佛山市2008年工业结构图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性服务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均比较明显。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佛山。金融业发展提速,2008年,金融业实现产值97.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0%,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初具雏形。会展业表现突出,家电、陶瓷等国际展会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陶瓷、不锈钢、家具、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零售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相继在佛山设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继挂牌成立,吸引了以

6

制造业为支撑的创意与设计企业和项目进驻。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了一批国家A级风景区和五星级酒店。总部经济、软件基地、科技创业园开始起步。

四、民营经济迅速崛起。2008年,佛山民营、外资、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是60.2∶25.9∶13.9,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15.2个百分点中,民营经济拉动了9.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截至2008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数达29.76万户,占全部企业登记户数的92.3%。民营经济对工业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6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2%。2008年,民营企业实现出口总额107.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8.8%。

五、集群发展特色鲜明。依托工业园和专业镇,形成了32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产业基地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禅城陶瓷、大沥有色金属、狮山家电等是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8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39.78亿元、工业增加值1243.53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4.1%和45.3%。

六、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佛山荣获“创新型国家十强市”称号。全市现有各级工程中心458家,其中省级工程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其中

7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企业46家;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3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46个,引进高校驻佛山研究院18所、办事处21所。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共85.77亿元,比1994年的3.61亿元增长了24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参与制定并发布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5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总量位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

七、五区经济协调发展。在佛山城市发展定位的统领下,五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禅城以“优二进三”为主线,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城市精品经济;南海实施“双轮驱动”和“东西板块”战略,汽配、智能家电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金融服务业异军突起;顺德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正在由“顺德制造”迈向“顺德创造”;高明以建设“新兴产业之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水实施“园区兴业、工业强区”战略,汽配、饮料、医疗器械、电子电器等产业聚集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提速,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基本建立起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8

同时,佛山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物流、会展、金融、设计、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二是制造业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大多数企业以低端的制造加工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发设计水平不高,多数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三是缺少发挥杠杆作用的大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很少,产业高级化后劲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市内东西部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受到行政辖区的制约。五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设用地紧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大气和内河治理仍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毗邻香港和澳门,连接广州,文化底蕴深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良好的地缘和文化环境。在全球经济加速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佛山产业发展临着机遇与挑战。紧抓机遇,抢先发展,对于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全球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全球性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必将引发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洗牌和格局重构,国际产业继续向亚9

太地区转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对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佛山产业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国家、广东省的产业政策导向为佛山现代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自主创新,要求东部地区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为佛山在更高的层次实现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珠三角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为佛山的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给予了珠三角许多发展的思路、政策、项目,这为珠三角各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有利于佛山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广佛肇一体化的加速为佛山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大的平台。随着广佛同城化的提速,广佛都市圈将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中心,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广佛同城化将促进都市圈内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臵,佛山将更为充分地承接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此外,建设广佛肇经济圈,有利于佛山西、北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通过

10

与广州、肇庆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佛山产业优化升级和飞跃发展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未来佛山产业发展将面临几个挑战:一是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受到挑战。近年来,国际产业大转移偏向于长三角地区,作为珠三角腹地的佛山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珠三角各地加快发展,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竞争压力增大。二是国际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与冲击,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使佛山产业优化升级的潜在风险增大。三是高层次人才等整体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尚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节能减排的目标完成难度大,对产业升级形成较大压力。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细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起既符合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要求又有佛山特

11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佛山成为国际现代制造基地和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二、建设原则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坚持自主创新、调整优化、融合协调、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着力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以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创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坚持调整优化。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生产服务业,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优化。

——坚持融合协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融合,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和协调发展。发挥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加强统筹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广佛同城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推进合作中共赢谋求发展。内提外引,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低

12

碳模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友好。建设花园城市,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节发展目标

打造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建设自主创新高地,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和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构筑配臵合理、功能协调、相对集中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产业整体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建立起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产业生产生态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接近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5%,打造一批国内领先、辐射国外、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高地。

——资源配臵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57吨标准煤,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一批进入全国行业排头兵、广东现代产业“500强”的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3

第三节产业定位

佛山的产业定位是: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与广州共同形成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通过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白色家电、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推动汽配、太阳能、新光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若干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际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

——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规模领先、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片区,打造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科技服务、旅游休闲等高端服

14

务业,提升产业综合服务功能,使佛山成为面向广东、服务华南、影响全国的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

——与广州共同形成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强化广佛同城效应,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广佛创新圈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广佛都市圈产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市域各区按照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形成五区产业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禅城区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南海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和新型核心消费区,顺德区建设成为总部经济园区、白色家电之都、现代物流基地、生态环保之城,高明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之城、岭南休闲旅游胜地,三水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之区、生态时尚之城。

第三章主体框架

通过做强做优主导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搭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15

第一节主导制造业

以国际化的视角,促进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打造节能智能家用电器、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化成套机械装备、新型金属材料、现代陶瓷产业高地,培育出5家以上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确立佛山在全球产业标准地位,塑造佛山国际品牌形象。

白色家电。努力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及交易一体的世界级的“白色家电之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压缩机新技术、制冷剂、热泵技术、变频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将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上升为技术标准,在主要产品领域掌握国家标准制订的主导权,在国际标准制订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强化工业设计,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家电产品,保持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热水器、饮水机、电饭煲等家电产品的全球领先地位,提高零部件的配套水平。积极发展信息家电,重点发展智能家庭网关产品、家用安防产品。加强与战略客户在资本、技术、营销等方面合作,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家电产业并购、重组,打造若干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推进美的、格兰士等一批总部基地建设。加强国际品牌形象塑造,布局全球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家电会展业,积极承办全国乃至国际性洽谈会、学术会议、企业论坛,扩大影响力。建立家电产业信息平台和市场预警系统。

16

电子信息。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加快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围绕TFT-LCD面板模组对相关配套的要求,发展相关配套用关键材料及其核心零部件,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产业链完整、全国最大、全球重要的平板显示及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培育形成超千亿产业链。重点发展TFT-LCD液晶显示产业配套用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掩膜板、驱动IC、光源模组、膜材料、靶材等关键材料及其核心零部件,积极引进下游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生产线,力争引进玻璃基板和驱动IC生产企业。大力发展OLED显示产业,加快中显科技AMOLED显示屏项目和彩虹OLED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抢占国内OLED 产业高地,培育形成千亿产业链,成为国际领先的生产研发基地。积极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附件、数字视听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努力发展成为国内数字家庭产业的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强化创新,建设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测试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省级平板显示公共技术平台。强化招商,吸引龙头企业进驻。近期重点发展中国(广东)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海信(广东)多媒体产业基地。

机械装备。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大型陶瓷专用机械、塑料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玻璃机械、印刷包装机械、金属加工成套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游船、

17

模具、机械配件等专业机械装备制造,加快发展核电装备、轨道交通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船舶配套装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和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着力发展精密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精密陶瓷成套设备、精密压力成型设备、电梯、智能化输变电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积极发展RFID产业,推进广东省无线射频产业(佛山)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概念设计(Alias)、数字样机(DP)、虚拟建造(2DCAD)、柔性制造系统等技术对传统设备实行改造,推进机械装备数字化,提高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世界级风力发电机。近期重点发展800千瓦和1.5兆瓦风电机组和风轮叶片,规划在南海狮山建风电产业园。加强与广州等周边地区产业配套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内重大机械装备产业合作项目。提升禅城陶瓷机械、西樵纺织机械、陈村压力机械、伦教木工机械、大良塑料机械装备、勒流交通机械的产业集群水平。

金属材料加工和制品。巩固现有地位,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与制品研发、制造、会展交易基地。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由加工中心变为制造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提升建筑用和民用产品水平,大力发展工程、工业用、军事用、航天航空用的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深加工产品,包

18

括新型汽车用铝、钢及复合型材。高档建筑复合铝型材,新型五金制品,包装用金属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钢、铜、铝及其他有色金属材料深加工产品等。提升南海有色金属材料、顺德钢及不锈钢材料、高明钢材料、禅城不锈钢材料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建设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推进大沥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

现代陶瓷。以创新、创意促进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陶瓷区域品牌的优化提升,打造全球“陶瓷之都”。大力发展陶瓷总部经济,鼓励、引导市内陶瓷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创意中心和高档、精品、绿色陶瓷的生产部分留在佛山。积极吸纳国内外陶瓷行业研发机构和拥有驰名商标品牌的陶瓷企业总部进驻我市。推进禅城陶瓷总部基地建设,规划在高明区建设陶瓷产业示范园。鼓励发展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高档洁具、陶瓷装备、陶瓷化工色釉料和陶瓷创意产业,加快陶瓷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扩大佛山陶瓷会展的规模,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陶瓷企业到佛山参展,提升国际影响力,树立佛山陶瓷会展的品牌和地位。推动企业争创更多品牌,打造“佛山陶瓷”和“佛山工艺美术陶瓷”(石湾公仔)区域品牌,制订并推进区域品牌的标准体系。加强“佛山〃中国陶瓷博物馆”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国家级陶瓷博物馆和全国重要的陶瓷旅游基地。建设集陶瓷工业旅游、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