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

兰陵历史沿革

位于山东省苍山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苍山县兰陵镇,其得名相传是因为“高陵”上遍生兰草或兰花的缘故。至于这个“高陵”是指地势曾高出周围平原地表的“兰陵故城遗址”,还是指兰陵镇以西l公里处的小山丘“温陵”(南北长约l0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出地表约8米),无据可证。温陵很有名气,《汉书·五行志》记载:“惠帝二年(前l93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井中,至乙亥夜去。” 温陵“阳多瓦砾,相传兰陵盛时,民居至此,是廷东里地也”(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古志》)

战国时期,楚国在兰陵置兰陵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首次任兰陵令,乃受楚国相春申君黄歇聘请。由此可考出时在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兰陵作为县治,至今已有2260多年的历史。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兰陵为东海郡之辖县。西汉沿秦制。三国魏时,兰陵为东海国辖县。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兰陵郡,郡治于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驻地峄城镇),兰陵县属兰陵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兰陵郡,郡存在293年。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丞县置兰陵县,治今兰陵镇。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兰陵县为丞县,属沂州(州治今临沂城)。贞观元年(627年),兰陵县治移鄫州(今枣庄市峄城镇)。宋因之。金明昌六年(1195年),丞县复称兰陵县,治今兰陵镇,属沂州。从元代起,兰陵地域归属沂州临沂县。抗日战争时期,兰陵镇为兰陵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于l953年8月撤销兰

陵县建置。

萧氏起源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明清之际的学者顾炎武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

中国萧氏姓源有出自嬴姓萧氏、姬姓再出于子姓萧氏、外族改姓萧氏三种。东夷族领袖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赐嬴姓。其裔孙孟亏在商代被封于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以国为姓称萧氏,即嬴姓之萧姓。西周初,周公东征,嬴姓萧国灭亡,其子孙有迁今浙江萧山者,亦有迁湖广等地者,其事迹史籍记载甚少。外族改姓萧氏是北宋时期,北方辽国契丹族拔里氏、乙室氏、回鹘述律氏、奚族石抹氏等,因崇拜西汉丞相萧何而改姓萧姓。兰陵萧氏则源于姬姓、再出于子姓。对于这一种萧氏起源,《新唐书·卷七十一下·宰相世系一下》有明确记载,原文如下:“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衙,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汉有丞相郧文终侯何,二子:遗、则。则生彪,字伯文,谏议大夫、侍中,以事始徙兰陵丞县。”这段记载历史面目是:萧氏源于“姬”姓,再出于“子”姓。相传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长于姬水,故以水名“姬”为姓。黄帝曾孙喾,代颛顼为帝,史称“帝喾”。其子“契”,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赐以“子”姓。契后裔“成汤”,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今河南安阳市),以治殷民。周初,武庚参与叛乱,周公以成王名义率军东征,杀武庚。商帝乙庶子名“启”,归周被封于微(今山东微山县),位列子爵,故称“微子”。周公又封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今属河南省),以奉商祀。微子启有弟名仲衍,其第八世孙“戴公”。戴公子衍,他的曾孙“大心”,于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讨伐宋国大夫南共宫长万(其杀宋闵公而立公子游为宋君,使宋国大乱)有功,立闵公弟“御说”为宋桓公,被封于附庸国萧,曰萧君。其子孙以萧为姓,大心为萧氏受姓始祖(萧国位于今安徽省萧县)。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楚国灭萧国。其第十四世孙萧不疑,为楚相春申君黄歇上客,世居于丰、沛(今江苏省徐州市辖之二县)。萧不疑子萧琳,即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之父。

以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中称萧遗、萧则为汉丞相萧何二子,以及萧则生萧彪之说有误:据《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萧遗、萧则均萧何孙,非子也;萧彪之

父乃萧何次子萧延(长子为萧禄)。

兰陵萧氏世系演变概要

兰陵萧氏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后代。《南齐书·高帝本纪》记载:“太祖高室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子也。何子酂定侯延生侍中彪……”《梁书·武帝本纪》记载:“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萧彪因事免官后,迁“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今苍山县兰陵镇北4公里处的小仲村),成为兰陵萧氏家族的

始祖。

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御史大夫萧望之。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时的大臣,曾迁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20里)。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晚年由杜陵迁回兰陵居住,生西汉光禄勋萧闳,萧闳生西汉济阴太守萧阐,萧阐生东汉吴郡太守萧永(据《南齐书·高帝本纪》,《梁书·武帝本纪》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萧冰),萧永生东汉中山相萧苞,萧苞生东汉博士萧周,萧周生东汉蛇丘长萧蟜,萧蟜生东汉州从事萧逵,萧逵生三国魏孝廉萧休,萧休生广陵府丞(据《南齐书·高帝本纪》,《梁书·武帝本纪》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广陵郡丞)萧豹,萧豹生西

晋太中大夫萧裔,萧裔生萧整。

萧整,字公齐,西晋末年任淮阴令,因“永嘉之乱”而造成的北方战乱频仍,携家跟随晋琅邪王司马睿南渡江左,迁居晋陵武进县(故城)之东城里(今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当时,以河南、山东为主的北方人民与王、谢、周、林、黄、陈、萧、郑等士族大量南迁。东晋政权为了安抚流民和招徕北方士族,在江南地区设置侨(寄居、客居)州、郡、县,保持北方人原籍贯。侨置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例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侨立徐州、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县西北)侨立琅琊郡与临沂县。东晋收复青、徐等州后,曾把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郡、县相区别。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后,又取消原州、郡名前的“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萧氏“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萧整有3个儿子:长子萧儁、次子萧辖、第三子萧烈。萧儁,字子武,为东晋即丘令。其子萧乐子,字闺子,仕宋为辅国参军,昇明二年(478年)九月赠太常。其子萧承之,字嗣伯,仕宋为冠军将军。有3个儿子:长子萧道度,次子萧道生,第三子萧道成。萧道成便是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为西汉相国萧

何第二十四世孙。

萧辖生治中萧副子,萧副子生南台治书侍御史萧道赐。萧道赐有三个儿子:长子萧尚之,仕南齐为步兵校尉;次子萧顺之;第三子萧崇之,南齐东阳太守。萧顺之,字文纬,南齐丹阳尹、临湘懿侯,系齐高帝萧道成族弟。萧顺之有十个儿子:即:萧懿、萧敷、萧衍、萧畅、萧融、萧宏、萧伟、萧秀、萧嶦、萧恢。其第三子萧衍,粱开国皇帝——梁武帝,为西汉相国萧何第二十五世孙。

萧整第八世祖东汉中山相萧苞的第九世孙萧卓,字子略,仕东晋为洮阳令。其女萧文寿,为宋高祖刘裕继母——孝懿皇后;其子萧源之(萧文寿弟),字君流,东晋徐兖二州刺史,袭父爵为封阳县侯。萧源之子萧思话,郢州都督。萧思话有6个儿子,即:萧惠开、萧惠明、萧惠基、萧惠休、萧惠朗、萧惠茜。萧惠茜,南齐左户尚书。生萧介,字茂镜,梁侍中。萧介生萧引,字叔休,南朝陈吏部侍郎。萧引生萧德言,隋秘书少监。萧德言生萧沈,太子洗马。萧沈生萧安节,唐相王兵曹参军。萧安节生萧至忠,为唐中

宗、睿宗宰相。

梁武帝萧衍长兄萧懿,字元达,封长沙宣武王。其第五子萧渊明,字靖通,梁第六代皇帝(贞阳侯)。其曾孙萧文憬,任湖州司马。萧文憬生萧元祚,萍乡侯。萧元祚生萧谅,汝州刺史。萧谅生萧直,给事中。

萧直生萧革,邵洲刺史。萧革子萧邺,字启之,为唐宣宗宰相。

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去世后谥曰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萧詧,后梁宣帝。萧詧第三子萧岿,后梁明帝。萧岿子萧瑀,唐高祖宰相。萧瑀兄萧珣,后梁封南海王。其子萧钧,太子率更令。萧钧子萧瑾,字

玄茂,渝州长史。萧瑾子萧嵩,唐玄宗宰相。

萧嵩子萧衡、萧华。萧衡,太仆卿、驸马都尉。萧衡子萧复,字履初,唐德宗宰相。萧复生萧湛,萧湛生萧寘,唐懿宗宰相。萧宾生萧遘,字得圣,唐僖宗宰相。萧华,唐肃宗宰相。有子萧恒、萧悟。萧恒,殿中侍御史。其子萧俛,字思谦,唐穆宗宰相。萧悟,大理司直。其子萧仿,字思远,唐僖宗宰相。

萧仿孙萧顷,五代后梁宰相。

兰陵萧氏自西晋淮阴令萧整南迁江左后,家族兴旺,名人众多:刘宋时,因萧文寿为皇太后,宋外戚萧氏显赫。自南齐至后梁,萧氏皇帝计17位(侯景私自所许临贺王萧正德、王琳所立永嘉王萧庄除外),王侯者数以百计。南朝宋、齐、梁、陈,兰陵萧氏任宰相的有24位:宋宰相萧道成、萧赜;齐宰相萧映、萧嶷、萧子良、萧锵、萧晔、萧铄、萧鸾、萧坦之、萧遥光、萧懿、萧惠休、萧颖胄、萧宝源、萧宝义、萧衍;梁宰相萧渊业、萧宏、萧范、萧渊藻、萧会理、萧伦;后梁宰相萧欣;陈宰相萧摩诃。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萧氏又因有隋炀帝皇后之关系,不乏显宦,萧琮为宰相(内史令)。而到了唐朝,萧氏家族呈现辉煌局面,计有17位宰相。《新唐书·萧瑀一传》在赞萧瑀这一房云:“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

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隋开科举制以后,兰陵萧氏出了5位状元:唐代萧颖士、萧邺;宋代萧服、萧国梁;明代萧时中。

兰陵萧氏迁徙述略

自西汉相国萧何孙萧彪迁居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起,萧氏在此后的400余年时间里,在兰陵共有l8代。西晋末年,萧整迁居江南晋陵郡武进县故城东城里,这一支萧氏便成为“南兰陵兰陵人”。但当时在兰陵尚有萧氏未迁,这从《陈书·萧济传》和《陈书·萧摩诃传》中记载他们为“东海兰陵人”、“兰陵人”

足以证明。虽然萧济、萧摩诃等与萧整一支的关系史无记述,但他们都是萧彪的后代并无疑问。

在南北朝对峙的160余年问,南迁萧氏主要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陈。齐梁两代分封于各地的郡王,不乏携带亲属赴任者,有的便留居任所周围传嗣。史载“皇舅房”萧引在梁末侯景叛乱时南迁广东“以存

家门”: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曾迁封地福建晋安(今南安县);后梁宣帝萧詧第八子萧岑后裔迁湖南长沙外,亦有不少江南萧氏“投奔”了北朝。大体有以下6种情况:一是遭追害和怀着不满情绪“叛逃”的,如齐明帝萧鸾第6子萧宝寅,当萧衍诛杀萧鸾诸子时投奔北魏,梁武帝萧衍第二子萧综,自以为是齐东昏侯萧宝卷子而于梁普通六年(525年)降于北魏。二是在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乱时逃到北朝的,如梁武帝八弟、南平郡王萧伟子萧祗及子萧放,梁武帝九弟、鄱阳王萧恢子萧退及子萧慨,一起奔于东魏,继入北齐;临川王萧宏子萧正表太清三年正月降东魏。三是梁末成都、江陵沦陷后入北朝的,如武陵王萧纪第五子萧圆肃、安成王萧秀子萧摄及子萧济成都沦陷后归西魏,继入北周;萧懿孙萧吉、梁简文帝萧纲第九子萧大封、第二十子萧大圜,于江陵沦陷后归西魏,继入北周。四是梁亡入北朝的,如萧恢子萧泰(字世怡),萧恢孙萧该,始兴王萧憔孙萧悫,有的奔北齐,继入北周,有的到长安,入隋。五是从后梁入隋的,诸如后梁宣帝萧詧第八子萧岑,后梁明帝萧岿子萧珣、萧瓛、萧瑒、萧瑀等。六是南朝陈国灭亡后归隋的,如陈侍中、骠骑将军萧摩诃、光禄大夫萧允等。留在兰陵的萧氏,在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情况下,其中不少名士自然与原兰陵萧氏南迁宗族的后裔走到一起,官居长安及其他任所之地,为隋特别是大唐帝国的

繁荣做出显著贡献。

唐朝末年,战乱不已,出现了继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之后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的高潮。而在此之前,兰陵萧氏家族后裔有的因避战祸,有的因官守土、贸易经商等原因,先后迁徙于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随着岁月流逝,往往以新居之地作为籍贯,如南齐郢州刺史萧思话第五世孙萧德言,陈亡徙居关中,《旧唐书》称其为“雍州长安人”;梁鄱阳王萧恢第七世孙萧昕,《旧唐书》直云“河南人”,若无《新唐书》言其为萧恢七世孙,“世居河南”记载,很难知其为兰陵萧氏后裔。这种情况,此后的史书中亦同。诸如《旧五代史》载后唐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南)人萧希甫传记;《宋史》载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萧注,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萧服,温州平阳人萧振,临江军(治今江西樟树西临江镇)人萧燧,临江军新喻人萧贯,建昌新城(今属江西)人萧雷龙,永新(今属湖南省)人萧焘夫,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萧明哲等人传记:《明史》载华容(今属湖南省)人萧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萧鸣凤,泾县(今属安徽省)人萧彦及其弟萧雍,泰和(今属江西省)人萧岐,万安(今属江西省)人萧廪,庐陵人萧近高,延安卫人萧如薰和江西泰和县人萧镦、江西南丰人萧汉等人传记;《清史稿》载湖南湘乡人萧孚泗、萧庆衍、萧启江、萧庆高、萧意文,湖南蓝山人萧得龙,湖南武陵(今常德)人萧捷三,湖南清泉(今衡阳)人萧翰庆,湖南邵阳人萧良昌,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萧震,安徽桐城人萧穆,安徽芜湖人萧云从,四川富顺人萧世本等人传记。在这些萧氏名人中,得到家谱印证的,都为兰陵萧氏后代,他们所言籍贯和萧德言、萧昕类似。即便尚未从谱牒中找到线索者,亦可证明他们源出兰陵。理由是:这从萧氏堂联、对联中可找到证据。如福建漳州追远堂堂联云:“源溯兰陵,宋代科名推首选;派分书社,清时仕籍看重辉。”湖南省民国萧氏谱戏台联云:“文著六朝,本本脉源昭日月;相传八叶,矫矫忠骨贯虹霓。”贵州《兰陵黔沿萧氏族谱》对联云:“祖君殷朝功垂汉室,宗延升史帝统齐梁。”“流芳八世家声远,派源千秋世泽长。”兰陵萧氏起源与发展的历程,几乎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通史。而到现代,兰陵萧氏后裔遍布海内外。在全国13亿人口中,萧氏占总人口数的0.66%,约860万人口,2007年新公布的100个华夏大姓中,萧氏

列第三十位。

堂号是中国姓氏之中某一姓氏的一个支派或一房(家族的分支)的称谓,用以标志某一姓氏或同一姓氏中的某一重要分支。堂号一般以郡望(汉代以后对每个郡显贵世族之称,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或始祖的居住地为名,有的直接以祖先有影响的人物、事件或突出成就为名。堂号大都具有浓厚的宗亲制度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表示子孙不论后来迁居何处,都不会忘记故土的祖根。堂号主要刻写于宗族祠堂门头之上,或写在家谱、族谱封面、扉页及记载书中,或书写于书斋、店铺堂上及家用物品之上等。

全国各地萧氏堂号有定汉堂、追远堂、兰陵堂、八叶堂、河南堂、敦睦堂、思源堂、师俭堂、正诒堂、敬爱堂、昭穆堂、敦本堂、积庆堂、孝友堂、经述堂、三瑞堂、世德堂、四美堂、制律堂、友爱堂、听松堂、同文堂、笃本堂、俭让堂、永思堂、有序堂、雍睦堂、芳远堂、书山堂、斗山堂、诗礼堂、凤翼

堂等。

兰陵堂:为萧氏主要郡望,其后裔以兰陵堂为徽号。福建晋江萧氏门匾均书“兰陵衍派”;福建漳州、泉州称《兰陵萧氏联修族谱》;湖北蒲圻称《萧氏宗谱<兰陵堂>》,贵州称《兰陵黔沿萧氏族谱》等,都

以“兰陵堂”为其堂号。

八叶堂:南朝迄唐,兰陵萧氏有两大分支:一日皇舅房,二日齐梁房。皇舅房系南朝宋皇太后萧文寿弟萧源之的后代,因萧源之是宋开国皇帝刘裕的舅舅,故这一房兰陵萧氏称为“皇舅房”。萧源之第九世孙萧至忠,为唐中宗、睿宗宰相;齐梁房分为齐皇房、梁皇房:齐皇房指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这一房兰陵萧氏;梁皇房指南梁开国皇帝萧衍这一房兰陵萧氏。萧衍后代在唐朝有萧璃、萧嵩、萧华、萧复、萧真、萧倪、萧傲、萧遘八位宰相;萧衍长兄萧懿后代在唐代有宣宗宰相萧邺。八叶堂以萧璃等八位宰相为堂号。

河南堂:江西进贤有《河南郡萧氏家谱》,湖南益阳有《萧氏七修家谱<河南堂>》,福建武平有《河南郡萧氏族谱》等,皆以河南郡为萧氏郡望。河南郡当为地处黄河以南,或与兰陵籍萧听等人移居河南有关,以上已言及。兰陵萧氏在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不断分支、分房而出现新的堂号,是必然之事。

书山堂:为梁武帝萧衍后代。书山祠堂位于台湾彰化县田中镇顶潭里,建于1930年,经1981年、

2008年两次增修,规模很大。

斗山堂:亦为梁武帝萧衍后代。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萧满泰祠,光绪六年(1818年)更名为斗山祠,1934年重建,2005年10月28日完成古香之祠貌。祠堂座落于台湾彰化县社头乡俾斗村。

现台湾有萧氏20多万人,列第二十八姓氏。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之幼孙萧彪。《南齐书》和《新唐书》都云萧彪系萧何之孙,被免官后,迁居于兰陵,此后才有了兰陵萧氏(不排除之前有其他萧氏支系先定居于此)。萧彪官至侍中,后免官迁居东海兰陵,传有四世出现了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位列三公的萧望之,这是他的玄孙,也是萧何的七世孙。后来萧望之迁居杜陵,萧望之八子中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长子萧伋袭关内侯,萧咸、萧由、萧育则兄弟并显,皆是朝堂高官,国之重臣,父子四人“一公三卿”,满门显著。直到其孙御史中丞萧绍一支又迁回兰陵,萧绍即萧育子,而萧望之其他子孙仍世代居杜陵,是为杜陵萧氏(此支至东汉时十

批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客。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选》。

此为武进名人馆“齐梁帝王”展室中的齐梁诸帝群像中的一部分

四川省2016年导游考试(面试)要求及考试内容

四川省2016年导游考试(面试)要求及考试 内容 四川省xx年导游考试(面试)要求及考试内容 第一章口试概况 第一节口试规则 一.指导思想 二.考试方式 三.考试内容 (一)中文类 (二)外语类 四.考试要素 五.评分标准 (一)中文类 (二)外语类六.考试流程 第二节口试重点及要领 一.资料搜集与整合 二.资料甄别与取舍 三.主题提炼 四.重点内容与自身知识结构的契合 五.语言表达

(一)中文类 (二)外语类六.礼仪规范 第二章景点讲解要领 第一节动与静 一.聚焦点的动 二.立足点的静 第二节质与量 一.“名”.“形”.“色”.“韵”的黄金分割 二.“名”.“形”.“色”.“韵”的定量分析第三节技与艺 一.逻辑层次 二.讲解方法 第三章中文类景点讲解范围 第一节景点范围及概要 一.九寨沟-黄龙旅游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二.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三.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四.阆中古城景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五.小平故里(含纪念馆.思源广场.小平故居)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六.剑门关景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七.蜀南竹海景区 (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八.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第四章外语类景点讲解范围

第一节景点范围及概要 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二.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区(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景点特质 (二)讲解选点 (三)画龙点睛 第五章知识回答 第一节导游规范知识问答(一)服务准备环节 1.熟悉团队 2.落实接待事宜 3.物质准备 4.知识和语言准备 5.形象和心理准备 (二)地陪服务环节

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

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黄启发 内容摘要:城市性格是城市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它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城市性格形成于特定的城市地理和生态环境,受制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常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与文化是常州城市性格的关键影响因素。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开启的“诚信礼让”之风承续至今,已经演变成常州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城市个性。别名“龙城”缘起常州自古的尚龙之风,它显示了常州勇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征服的霸气。代代相传的“崇文重教”传统,塑造了常州十足的才气和清贵的文气。常州文而不弱,历代勇士的壮举是危难时刻常州所表现出的刚正的血气和不屈的骨气。众多历史名流驻足、流连常州,是因常州人热情、真诚、亲和与包容。丰厚的历史遗迹是常州文化厚度的实证,它们增强了常州城市性格的文化质感和成熟度,铸造了这座城市的雅气与贵气。历史文化观照下的常州城市性格,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集文气、才气、义气、骨气、血气、锐气、霸气、雅气、贵气于一身,有着与人为善之包容,温雅之中藏着信义,柔和之中带着刚毅,谦恭但敢为人先,好学且经世善创。 关键词:常州城市性格;常州历史;常州文化 一、城市性格的含义 城市与人一样,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外貌特征——建筑风格和人文风貌,而且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城市性格是指城市脱去了建筑、时尚、现代化、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种种“城市外衣”之后剩下的属于这个城市内在最本真的东西,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根本。因此,城市性格常被看作是对“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深化,是城市差异的最显著表现[1]。 二、城市性格的形成及本文研究的视角 1. 城市性格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市性格是由城市内错综复杂的文化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从城市林林总总有形的、无形的文化景观中所折射出来的一种城市精神,其实就是城市性格的再现形式。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互为依托,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城市性格通过文化表象表现出来,没有文化表象,就没有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性格赋予城市一种人格魅力,没有城市性格,城市就没有生气,没有灵魂,没有方向。如果把茂盛繁多的

一套完整家谱分为七大部分

第T06版中国家族血脉记忆

2012年12月15日刊号CN21-0001 T06 中国家族血脉记忆2012.12.15 星期六 一套完整家谱分为七大部分 □本报记者/张颖 上世纪70年代,美籍黑人亚力克斯·哈利经过实地寻访和查阅家谱档案,写成了世界名著《根》,掀起了世界性的“寻根热”。由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变得不再可笑。其实,在中国,古人十分热衷于修撰家谱这项工作,依靠家谱所维系的家族血脉也因此更加清晰。在家谱中,中国人往往就能找到“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经过修撰家谱等寻根活动,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本人和悠远的某个地方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一部较完整的家谱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茔、家规家训、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之后一套家谱往往分为七项内容: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艺文著述、家谱图像。而且,家谱的叙述语言非常精炼,往往数百字就记录了人的一生。 家谱要先说明姓氏起源 上海市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家谱总目》作者王鹤鸣告诉记者,“姓氏源流”是家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木必有本,水必有源,此万古不易

之常道也。不明其始,何以知祖之所出;不晰其流,何以知派之所由分。”王鹤鸣说,“源”是指一个家族的姓氏来源,也就是这个家族的得姓始祖、始祖、始迁祖的相关情况;“流”说的是家族迁徙、分支分流的情况。不过,“姓氏源流”也各不相同。有的说的是家族姓氏起源,有的讲的是家 族的迁徙情况。比如,在《龙池王氏续修宗谱》中,就记载了江西婺源王姓的起源问题,“开元初,柳冲与薛讷复加刊纂,考定二十六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宗,太原琅邪王在焉。王氏之先,出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子孙多贤。”这段家谱中的记载说明,当地王姓的得姓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人,同时也说明了王姓在唐朝具有崇高的地位。 还有家谱在记载姓氏来源的同时,介绍家族的迁徙和分流情况。安徽绩溪的《积庆坊葛氏族谱》就记载了葛氏家族迁徙安徽绩溪的经过。“葛本葛天氏之裔,后以国为姓,相传家江南句容。唐明宗时,名应祥公者,来任绩薄,长子武道公留居杨溪,历十二世至六二公,宋绍兴间迁居邑之西隅积庆坊右,子孙世业至今焉。”王鹤鸣解释说,葛氏这个家族从唐朝以来经历了数次迁徙,唐朝时居住在杨溪,经过十二代之后,宋朝时迁居到邑之西隅积庆坊右这个地方,并一直居住至今。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家族对待自己的祖宗源流的态度都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 堂号是寻根的重要线索 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毅告诉记者,在家谱中,堂号是一个家族姓氏的特殊符号,它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标志和代表。通过它能显示一个家族姓氏的起源地,这也成为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郑毅说,堂号名称以自创居多,多是依据郡号名或依据家族始祖或名人而创立,大多数的堂号体现的是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或地域起源。 用郡号名命名的堂号体现的是家族的地缘关系,是以家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堂号。比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因此,后来遍布各地的诸葛氏,绝大部分都世代沿用“琅琊”作为家族的堂号。以血缘关系命名的堂号,体现的是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只要具有血缘关系,不同姓氏之间也会使用同一个堂号。比如,闽粤一带的“六桂堂”就是洪、江、汪、

介绍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介绍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四川旅游景点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四川牟尼沟。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镜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拨2800米,最高海拨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此处沟内还有溶洞群供您探奇,有珍珠温泉让您沐浴,对考古有兴趣者,还有古化石让您追忆。 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扎嘎瀑布,二道海。 进入牟尼沟的扎嘎瀑布可用骑马或汽车的方式,约需时间1小时(汽车),但去牟尼沟的二道海就只能骑马了,来回需2-3天时间。牟尼沟扎嘎瀑布的门票是30元。 但目前只能去前一个景点,后一个景点,路途艰辛,只能以马代步,如果有较长假期,去体验一下,其景色不逊九寨沟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尤其其冬季不会结冰,即使大雪纷纷,仍然可以进入,当然需要当地向导。 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景区沟长5公里,入口处到营区有一条平坦的山道,山路左侧为坡,右侧为深沟,到处长着参天古树。策马前行大约半小时后,经过一条山道,就到了谷底的瀑布景区游览起始点。 从谷底到瀑布绝顶总长约2300米,瀑布从绝顶倾泄而下,形成了多处飞流。斜坡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曲折栈道,便于游客观景。 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以每秒23米的速度跌落,气势磅薄,涛声十里。

河东三姓简介

中古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世家,特别是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彭城刘氏、兰陵萧氏等家族,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于中古颇有影响的“河东三姓”的文学研究还不系统深入。为此,笔者选取“河东三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文学发展过程以及呈现出的特点,特别是探讨家风家学对于家族成员文学观念及创作的深刻影响。第一章:详细地介绍裴氏家族概况。首先,根据大量墓志记载,证明裴氏家族的直接祖先是秦公子赢鍼。裴氏房支繁多,主要分为东眷、西眷、中眷三支。其次,西晋末年,裴氏家族四处迁播:或随皇室南下;或留守北方;或西迁凉州。南北朝时期,裴氏成员或凭借深厚的学术文化修养、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确立了家族显赫的政治地位。隋唐时期,裴氏进入更辉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唐代出现了十七位宰相。最后,概括裴氏的家学家风:崇尚儒学,谨守礼制;严守孝悌,居丧合礼;躬履俭素,轻财重义;浸染玄风,擅长清谈;信仰佛教,弘扬佛法:将门有将,文武兼擅;多才多艺,文化传承;史学传家,著述丰富。第二章:关于中古时期裴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大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才能,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裴子野、裴让之。其次,在隋唐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不仅从事诗文的创作实践,而且编撰诗集、参加诗酒聚会,并有唱和之作。最后,考察裴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裴氏家族仍以传统的儒家诗学观为主。第三章:对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裴子野、裴度为代表。裴子野强调政教文学观,诗赋作品则呈现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等特点;

裴度的诗歌创作以语言自然流畅,情感随文而出为特色,亦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而轻视艺术形式,同时,因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唐诗人群的核心人物。第四章:详细地介绍柳氏家族概况。首先,柳氏源自姬姓,祖先为柳下惠,于秦并六国后,迁到河东解县。从西晋开始,柳氏定著二房:西眷、东眷。其次,柳氏东眷随皇室南迁,迁居雍州,凭借军功进入中央政权,获得了很高的发展。特别是在柳世隆的倡导与影响下,东眷逐渐由武力豪族转变为高门士族。柳氏西眷虽曾仕江表,但很快北归,凭借深厚的儒学修养以及对典章朝仪的精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并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与声望。最后,概括柳氏的家风家学:军功起家,门风豪勇;谨守礼法,孝悌传家;家教严谨,家法传承;为官清廉,约身节俭;擅长书法,才艺兼备;博学尚儒,精通史学;注重门第,精于谱牒。第五章:对中古时期柳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柳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南朝东眷柳世隆支为主,其中以柳恽为代表。其次,在隋唐时期,柳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主要以西眷成员为主,尤以柳宗元为代表。最后,分析柳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尚质”的文学思想倾向,特别强调“文以载道”,主要以柳冕、柳宗元为代表,不过,两人的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第六章:对柳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柳恽、柳宗元为代表。柳恽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永明”特色,表明他对南朝文学审美趣味的接受与认同;柳宗元以大量优秀的散文、独标一格的诗歌、以及丰富而深刻的文学思想,成为柳氏家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第七章:详细介绍薛氏家族概况。首先,指出薛氏最早是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依据1998年四川宜宾萧卓泉编撰《兰陵萧氏族谱》资料,由萧世德删节录入。 1世: 萧何。沛县人,西汉开国丞相,封瓒侯。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六月十五日申时。卒于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七月初八日,终年65岁,葬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妣周氏,生年未详,卒汉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生子二: 萧禄(无嗣)、萧延。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禄母同为瓒侯。 2世: 萧延。何公次子。汉酂定侯。妣刘氏,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卒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终年52岁。,生卒未详。生四子: 萧遗(无嗣)、萧则(子萧庆)、萧嘉(子萧胜,国绝。汉武帝元狩三年何曾孙萧庆—萧寿成,元封四年国除。汉宣帝地节四年封何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六世萧辅—七世萧获,国除。汉成帝封六世萧喜—七世萧尊—八世萧章—九世萧禹,王莽败绝)、萧彪。妣吕氏,生卒未详。 3世: 萧彪。延公四子。字伯文,号光容。汉谏议大夫。生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59岁。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

乡中都里,世称兰陵萧氏。妣张氏,生卒未详。妣李氏,生一子: 萧章。 4世: 萧章。彪公之子,字德昭,汉京兆尹。生于汉文帝后元六年癸末(公元前15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39岁。妣周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皓。 5世: 萧皓。章公之子,字季华,以田为业。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1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公元前75年),终年67岁。妣秦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仰。 6世: 萧仰。皓公之子,字惠高,以田为业。生于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卒于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终年69岁。妣张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望之。 7 世: 萧望之。仰公之子,字长倩,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生于汉武帝元封四年甲戌(公元前107年),卒于汉元帝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47年),终年61岁。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妣张氏,生卒未详,生八子: 萧伋(关内侯)、萧育(光禄大夫)、萧咸(大司农)、萧由(中散大夫),另四子: 萧因、萧厚、萧实、萧威,官职未载史册。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进行了初步统计,得出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其中,一门三代以上中进士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进士家族有以下几个规律:地域集中,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构成高级官员的主体,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重视家庭教育,拥有足够的家族经济实力。 关键词:进士科举家族明代文化 唐宋以后,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明代尤其如此,“今之高官要职,非进士不畀”1,而“进士一旦居要地,遂过数十年之财主;迨至九卿,不可言也”2。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明代士人纷纷走上了科举这条独木桥,为博取一介功名,不惜皓首穷经。然而进士录取的名额有限,考生无穷,“从生员考试,到成为进士,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机会”3!一家能出一个进士,就足以光宗耀祖了。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家族却能数人、数代十余人考中进士,甚至数代鼎甲,一门高官,为时人所歆羡,而流芳于史册。对这些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明代的科举制度、政治格局、地方文化乃至家庭教育等等诸多方面,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于科举家族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吴仁安就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了各家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存在状况,但涉及的明代进士家族数量有限4。曹国庆以铅山费氏为切入点,对江西的科举世家崛起过程及其在地方的作用做了探讨5。总体而言,这类文章和专著尚不多见,应该说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深入展开。在开展深入研究之前,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的分布及其特点的调查,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当然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涉及的人物实在太多,资料实在太丰富。本文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之明代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对明代全国进士家族做了一个初步调查,统计出了其在各地的分布,各家族进士数量、甲第、任官等诸多情况,并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正如前面讲到的,本课题涉及人物及资料太多,而某些人物的关键资料又缺失,使得本文在

许氏家谱

七.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许氏字辈:“金锡文章克成家道多有益方”。 ?安徽涂县许氏字辈:“佳吉正祥瑞忠良庆太和”。 ?安徽阜阳许氏字辈:“正大传家泽(廷德贤士广)和平继业长承先鐤俊秀绍租定忠良”。?安徽定远许氏字辈:“家文世德明秀忠”。 ?安徽霍邱许氏字辈:“大文建广生世有年”。 ?安徽南陵许氏字辈:“长开来万……” ?安徽歙县许氏字辈:“礼乐娴宣……” ?安徽无为许氏字辈:“永世大结昌修善有余庆”。 ?安徽凤阳许氏字辈:“来建守国林登增克正如红门开关世”。 ?安徽宁国许氏字辈:“家常优秀后能载富。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德存大新宗万士春长荣”。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福云百步紧显扬英吉侯华国文章美”。 ?江苏赣榆许氏字辈:“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习学圣贤克作家传”。 ?江苏青口许氏字辈:“廷元学俊哲谋”。 ?江苏扬州许氏字辈:“昌邦有金大爱国”。 ?江苏宿迁许氏字辈:“华宝臣勋……” ?江苏海安许氏字辈:“德玉树逢秀应金波 ?江苏宝应许氏字辈:“崇长瑞兆……” ?江苏响水许氏字辈:“红太(中)石(培)应”。 ?江苏高淳许氏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万祥积德光前代治谋裕后人”。 ?江苏许氏一支字辈:“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山东文登许氏字辈:“兴运继光天家传德丕迁”。 ?山东乳山许氏字辈:“天家传德……” ?山东泰安回族许氏字辈:“同孟嘉崇兴振启贞统会庆彦方贵登大开昌建升”。 ?山东聊城许氏字辈:“春洪文庆吉宗敬”。 ?山东荣成许氏字辈:“文德心善修道志成”。 ?山东威海许氏字辈:“全振兆凤翔”。 ?山东滕州许氏字辈: ?讳序:“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 ?字序:“锡光弘端庆唯孝本敬祖”。 ?山东日照许氏字辈:“世衍家传崇经象贤保之克继瑞祚长联”。 ?广东饶平巫许氏字辈:“有子以伯继可观宗必兴若能敦自守永见汝成名”。 ?广东汕头许氏字辈:“仁义德教尊先哲”。 ?广东湛江许氏字辈:“日学乃申立”。 ?广东肇庆、广宁许氏字辈:“帝廷开景兆学仕际昌明期尔宏世德宗泽大有成家声克丕振基业善继承勋名光上国忠良定太平”。 ?广东四会许氏字辈:“宪章文宇天子维新世经开景兆祯祥”。 ?广东陆丰许氏字辈:“桔泰仁财盛雍和世德长耀祖开贤良荣宗唯茂敬”。 ?广东韶关许氏字辈:“禵腾开景兆学仕际昌明其汝宏世德”。 湖北宜昌、枝江许氏字辈:“先祖可光大启汝甲地”。 ?湖北十堰许氏字辈:“先泽明高远敬承义是昌”。 ?湖北沙洋许氏字辈:“开启志行克方”。

四川省旅游类对口升学考试大纲(附样题及答案)

旅游类 一、考试科目与教材 1. 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专业综合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 餐饮服务与管理约占25%(75分) 客房服务与管理约占25%(75分) 中国旅游地理约占30%(90分) 旅游概论约占20%(60分) 2. 考试教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 《餐饮服务与管理》主编:郭敏文2001年12月第1版 《客房服务与管理》主编:范运铭、支海成2002年4月第1版 《中国旅游地理》主编:陈锡畴2002年7月第1版 《旅游概论》主编:施筠坚、李光坚2002年7月第1版 二、试卷结构 1. 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题约占20% 单项选择题约占20% 多项选择题约占15% 名词解释题约占8% 简答题约占13% 问答题约占14% 案例分析题约占10% 2. 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占40% 较易题占30% 中等难度题占20% 较难题占1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等级划分。 【餐饮服务与管理】 1. 餐饮概述 (1) 了解餐厅和餐饮服务的概念;了解餐饮部在饭店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解餐饮产品在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的特点;了解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3) 了解餐厅的种类及服务项目。 (4) 理解餐饮服务人员在思想政治、服务态度、服务知识、工作能力、素质五方面的素质要求。

2. 中餐厅服务 (1) 了解中国菜肴的分类和中式烹饪常见的烹饪方法;理解中式烹饪的主要特点及中餐厅的经营特点。 (2)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中餐服务基础技能: ①掌握托盘技能;了解托盘种类、用途;学会托盘正确的操作方法。 ②掌握餐巾折花技能;了解餐巾及餐巾花的种类、特点;掌握餐巾折花的基本技法和要领;理解选择和应用餐巾花的原则。 ③掌握运用中餐摆台技能。 ④掌握酒水服务技能。(运用:酒水冰镇、温热、开瓶、斟酒水的方法) ⑤掌握菜肴服务技能。(运用:上菜、分菜的方法) ⑥掌握其他相关技能。(运用:电话预定、迎宾、展示菜单、小毛巾服务、茶水服务、递铺餐巾、香烟服务、撤换烟灰缸、撤换餐具、结账) (3) 了解中餐早餐、午晚餐服务程序和方法。 注:中餐服务用语在专业英语中掌握,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3. 西餐厅服务 (1) 了解欧美主要国家的菜式特点;西式烹饪特点、西餐厅经营特点以及西式正餐的进餐礼仪。 (2) 理解西式餐用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运用)西餐摆台以及酒水服务的方法;理解西餐菜肴服务的几种方法;了解一般饭店的几种客前烹制服务。 (3) 掌握西餐早餐、午晚餐、自助餐以及客房送餐服务的程序和方法。 注:西餐服务用语在专业英语中掌握,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4. 酒水知识 (1) 掌握酒的特性及分类情况。 (2) 了解葡萄酒和啤酒的特点、主要品牌及产地以及服务方式。 (3) 掌握中外蒸馏酒的种类特点及主要名酒知识。 (4) 理解中外配置酒的主要品种。 (5) 理解咖啡、茶等软饮料知识。 5. 酒吧服务 (1) 理解酒吧的种类及特点;了解酒吧的定义;了解常用的器具设备及酒吧的组织结构情况。 (2) 理解鸡尾酒的基本结构、调制方法;了解调酒用具及常见鸡尾酒的配制法。 (3) 了解酒吧员工的岗位职责;掌握酒吧服务程序。 注:酒吧服务用语在专业英语中掌握,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6. 中餐宴会服务 (1) 掌握宴会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宴会预定程序。 (2) 掌握(运用)宴会厅布局设计、宴会餐台布置知识;理解宴会菜单知识;了解宴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3) 掌握(运用)中餐宴会服务程序及宴会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7. 西餐宴会服务 (1) 了解(运用)宴会厅布置、台形设计、席位安排等宴会前的准备工作。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15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节 大心公至何公世系201

第二节始姓祖叔大心至何公世系 叔大心(公元前722—前634),讳叔,字大心。一说讳大心,字叔。宋戴公白之玄孙,子衎之曾孙。为萧邑大夫。鲁庄公十二年,亦即周庄王十五年(公元前682),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后世以为萧氏受姓之祖。 《左传·庄公十二年》: 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晋杜预注:“叔,萧大夫名。”孙颖达疏:“卿大夫采邑之长,则谓之宰;公邑这长,则曰大夫。此则是宋萧邑大夫也。以此年有功,宋人以萧邑别封其人为附庸。二十三年经书‘萧叔朝公’,附庸例称名,故杜以叔为名。”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萧叔朝公。 晋杜预注:“无传。萧,附庸国。叔,名。就谷朝公,故不信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野合。”孔颖达疏:“无爵而称朝,知是附庸国也。邾仪父贵之,乃书字,此无所贵,知叔为名也。《公羊传》曰:“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文连遇于谷,就是谷朝公。谷是齐地,故不言来也。定十四年:‘搜于比蒲,邾子来会公。’比蒲,鲁地,故言来也。《谷梁传》曰:“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是言在外行朝,则礼不得具,定十年传称‘嘉乐不野合’,知嘉礼亦不合。嘉礼,谓善礼,非五礼之嘉也。朝于五礼,属宾。” 据《春秋·宣公十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杜预《集解》注:“萧,宋附庸国。十二月无戊寅,戊寅,十一月九日。”知公元前597年,萧灭于楚。 有将萧叔大心与乐大心混为一人者。今查《春秋经传集解》,鲁昭公七年有“乐大心”,杜预注:“宋大夫。”经十一年又有:“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鲁昭公七年、十一年分别为公元前435、531年,比叔大心后了250年左右,是知乐大心是另一人。 有人考证,叔大心生于公元前722年。鲁庄公十二年平南宫长万,叔大心则为41岁;二十三年朝庄公,则52岁。故以为此说可信。 又,《新唐书》卷71〈宰相世系〉: 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太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汉有丞相酂文终侯何。 大心公至何公世系图 201

边姓

边姓 边姓是出现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据《百家姓》记载,姓氏属地为陇西郡(秦朝),现在甘肃省。现在浙江省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较为常见,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四万人。 基本信息 词目:边姓 读音:Bian Xìng 姓氏:中华姓氏 边氏 边氏是中华全体边姓人的统称,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边姓侨胞。 边姓起源 起源一 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 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起源三

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得姓始祖 边伯、公子城(子边)、孛尔只斤·忽哥赤。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堂号 陈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

2015四川旅游知识百问及参考答案剖析

2015四川旅游知识百问及参考答案 1.为何成都老百姓习惯将“汉昭烈庙”称作“武侯祠”? 汉昭烈庙本是蜀汉皇帝刘备的陵寝和祀庙,“武侯”则是诸葛亮的封号。他先被刘备赐封为“武乡侯”,后又被刘禅赐封为“忠武侯”。因此,“武侯”成为诸葛亮家喻户晓的代称。以“武侯”取代“昭烈”,其根本原因是在百姓心中,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民国时期,邹鲁有诗曰:“由来功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说清了“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的缘由。 2.蜀献王朱椿与“皇城”、峨眉山有何关联?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被封为“献王”,封地为蜀。朱椿来成都之前,派遣大太监康泰宁在成都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即后人津津乐道的“皇城”。朱椿对峨眉山的贡献,是让画僧绘制了流传至今的峨眉山全图,客观上对峨眉名扬天下起到了推进作用。 3.武侯祠中的“三绝碑”有哪三绝?(列举两种不同说法) 武侯祠中的三绝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诸葛亮的智绝、裴度的文绝和柳公绰的书绝; 另一种是指裴度的文绝、柳公绰的书绝和鲁建的刻绝。 4. 成都武侯祠内“业绍高光”横匾有何寓意? “业绍高光”横匾位于成都武侯祠内刘备殿前。横匾内容表明了刘备建蜀汉的事业延续了西汉高祖刘邦和东汉光武帝刘秀两位王朝创始人的基业,强调蜀汉政权与两汉王朝一脉相承。 5.武侯祠内的诸葛亮殿为何又称“静远堂”? “静远”二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大意是说,面对欲望,一个不能保持心境宁静的人,决然不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6.列举四川的名联。(列举不少于5副) 如成都武侯祠内赵藩的“攻心联”、完颜崇实的“刘备墓享殿联”,杜甫草堂内何绍基的“人日对”、顾复初的“大廨联”;宝光寺内何元普的“了犹未了联”;文殊院内方旭的“见了便做联”等。 7.简述蜀中名菜“宫保鸡丁”的来历。 “宫保”是满清王朝设置的一种荣誉官衔,四川总督丁宝桢曾被封为“宫保”。“宫保鸡丁”是 指丁宝桢特别喜爱的一道家常菜,由鸡胸脯、莴苣切成小粒加入油酥花生米爆炒而成,现已成为川菜家常菜的代表作。 8.简述成都“永陵”的考古价值。 成都“永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政权皇帝王建的陵寝。据考证,永陵不但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将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皇帝陵墓,还是国内考古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 9.成都为何有“锦城”、“蓉城”的别称? 成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织锦。锦,在当时是朝廷的重要税赋来源。朝廷专设锦官在成都管理织锦业,管理织锦业的衙署被称为“锦官城”,成都因而以“锦城”闻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政权皇帝孟昶倡导在成都遍植芙蓉,四十里如锦绣,所以又有“蓉城”之称。 10.唐代“安史之乱”对四川的发展有何影响? “安史之乱”是指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唐玄宗李隆基弃都西逃。四川在这次动乱中客观上却出现了进一步的繁荣。一是交通的改进,古金牛道得以修缮和扩建;二是在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繁荣;三是文化繁荣,大量的文人墨客迁徙到四川,带来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25 第三篇 第二章 第一节之三 迁基祖简略397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 三、部分外迁基祖简略 廷樟公——(1218——?)迁粤东基祖 蓝山磐石人,仲十一郎,始迁广东连州韮菜水开基立宅,是为连州韮菜水始祖。 廷旦公——(1210—1258)迁蓝山县城基祖 蓝山园山人,仲五郎,时于宋端平三年丙申岁(1236)与弟廷弼公由园山迁居蓝邑(今县城西门外)开基。赞:物本乎天以向荣,人生于祖而思慕,因端者竟委溯流者穷源,固仁人之反始实孝子之推源,岂曰代远年湮遂使支杂派紊,缅公诞降以来承先人之遗绪,克绍箕裘振后嗣之家声,足征燕翼急公,轮赋生平之慎重,堪风敬业乐群,夙昔之丰规共仰,以故访友寻师弃故土于磐石,因之处仁择美创新基于西关,则见三台后振,夔峰前临舜水右环,峻塔左竖灵以钟秀以毓瓜瓞绵绵麟之趾凤之毛,螽斯蛰蛰盖有美而必彰,自无盛而不传久矣,积善余庆诚哉,明德达人登诸谱牒,喜根深以枝茂叙入家乘,欣远而流长。 裔孙由拔贡特授重庆府承州县训导后升夔州府连山县教谕韶敬撰 廷弼公——(1212—1274)迁蓝山县城基祖 蓝山园山人,仲六郎,时于宋端平三年丙申岁(1236)与兄廷旦公由园山迁居蓝邑(今县城西门外)开基。 伊钦公——(1252—1317) 字茂谛,号宅生,携堂弟宅伦宅俸二公外出。(详见《二户重修族谱序》) 昌兴公——(1275—1359)迁嘉禾县小街田基祖 仁九郎,行周兴,号天华,于元延祐六年己未岁(1319)率妻儿由蓝山磐石迁居楚南临武县銮一上乡(今嘉禾小街田)立宅开基。赞:生呼数百年之后而欲摇适乎数百年以前此诚事之至难者矣顾惟得所凭藉期参考之馀颖信从可决焉即如开派远祖讳昌兴公者予族两次刻谱未之前闻及廖家窝叔侄相习因索其谱观之虽属写本然所载条分缕晰有令人颖之而无可颖者夫昌认远祖实非所宜而确有可凭犹得以非春鬼例之乎所以道光八年合族协议于葬所鸠工采石整砌坟茔于今立会以祭十有馀年矣兹当重修家谱刊之冠其端云。 ——十八世裔孙岁贡生人杰拜撰 平顾公——(1338—)迁嘉禾基祖 蓝山县西城人。行权叟,时于元至正年间迁往嘉邑开基立业,生二子,长仲文、次仲武。另有家谱。 仲文公——(1355—1416)迁嘉禾大村基祖 蓝山县西城人,字开源,号裕后,随父平顾公初居临武县即今嘉禾县上乡地都羊鸟田四口沅,再迁袁家大村立宅开派。 千义公——(1343—)迁粤西桂林省基祖 嘉禾县小街田人,字文美,时迁粤西桂林省开基。 平岱公——(1343—1423)迁宜章西城始祖 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人,字岳宗,公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岁(1369年)奉调郴宜落业 397

从宗族看中国传统社会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中国社会史 考试时间2011年1月 学号姓名2010110029 王一宁 所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曾京京副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

从宗族看中国传统社会 ——浅谈明清时期宗族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摘要:宗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很早就出现并活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特征。宗族问题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硕果累累。探讨宗族组织的内部结构、亲属制度、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和演变趋势,探讨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成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宗族、传统社会、政权、明清社会 一、宗族问题概述 宗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很早就出现并活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特征。宗族问题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硕果累累。探讨宗族组织的内部结构、亲属制度、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和演变趋势,探讨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成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在研究内容上,学术界集中讨论过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宗族是实质性的社会实体还是象征性的文化建构?早期宗族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结构和功能,把作为宗族建立基础的血缘和系谱视为社会事实,而未加深究。如林跃华认为,“宗族似乎是汉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裂变,而且趋向于一种组织法则的类型——亲属关系”。继后的研究开始将宗族视为一种特定的时间的文化创造,以揭示亲属关系只是社会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宗族的基础是族产还是系谱?弗里德曼认为,宗族是与地方社会相结合,以族产为基础的继嗣团体,共族系谱关系并不是宗族的必须条件,共同祠堂或公产才是宗族关系的纽带,国家——士绅——宗族的关系使中国宗族有着非亲属组织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总分:2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1,分数:5.50) 1.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沈括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2.在对联的写作中出句与对句之间存在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形式叫作( )。 A.正对 B.串对 C.反对 D.合掌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出句和对句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上下两联的意思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3.对联在( )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清朝进入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词牌名《菩萨蛮》是以( )来命名的。 A.乐曲的名称 B.词的内容 C.人的名字 D.全词的字数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5.安溪铁观音是( )中的珍品。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6.主要产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是( )。A.三七 B.鹿茸 C.冬虫夏草 D.阿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绣技,以“荚蓉鲤鱼”座屏等为代表作的刺绣是(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8.中国传统工艺“三绝”指( )。 A.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 B.宜兴紫砂陶、德化瓷器、苏州缂丝 C.常州留青竹刻、洛阳唐三彩、福州寿山石雕 D.北京雕漆、扬州玉雕、南京云锦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9.已故旅美i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取材自江南古镇( )。 A.乌镇 B.西塘 C.同里 D.周庄 (分数:0.50)

在福建萧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的贺词

在福建萧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会议上的 讲话 苍山县政协副主席黄昌岭 (2011年6月26日) 尊敬的各位萧氏宗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素有“闽南明珠”之称的金柑之乡、绿竹之乡、朱子文化名城、美丽富饶的福建龙溪县,隆重举行福建萧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这是福建萧氏宗亲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我非常高兴应邀参加这次大会,我受苍山县委、苍山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宗长、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们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福建萧氏宗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苍山县和龙溪县一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灿烂辉煌的兰陵文化,其中荀子文化、萧氏文化、王氏文化、兰陵酒文化最为著名。咱们的萧氏先祖、一代儒学宗师萧公望之生活于兰陵,长眠于兰陵,萧氏文化源起兰陵,根植于兰陵沃土,随着萧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传播于世界各地,全球萧氏均尊兰陵为郡望。在历史长河中,萧氏群星璀璨,除了萧望之,还有南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等等,萧望之之子,萧良、萧由等都通晓五经,食禄两千石,皆为一时名人。现在萧氏的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港澳台、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地区都进入了主流社会,对社会颇有影响。 近年来,我们苍山县各级视天下萧氏宗亲寻根访祖之需为己任,高度重视兰陵萧望之墓园及全球萧氏大宗祠的开发

建设工作。先后聘请了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徐州师范大学、曲阜古建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勘察论证,编制完成了《全球萧氏大宗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于去年6月份我们启动了萧望之墓园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总投资800多万元,目前享殿、东西配殿、庖箱、思堂、碑亭工程、御路、挡墓门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对文武大臣、石像生、挡墓墙、灵水、甬道、微地形、绿化、内部布局等辅助工程进行修建完善。二期工程建设萧氏大宗祠、萧氏大型广场、大型盛世萧鼎等,计划于下半年开工建设,2013年五一前建设完成。 各位萧氏宗亲,萧氏家族曾以她浩瀚的历史和光辉的业绩,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在长达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她总是让她的精英们活跃在政坛上、奔驰在战场上、泼墨在文苑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她在全世界的家族史上成为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家族。今天萧氏家族的成员目前已遍布五大洲,家族的儿女们秉承着祖先的庇荫,一个个的都在继续创造着业绩。 同样,今天各位萧氏宗亲也是萧氏望族中的精英,通过萧氏宗亲联谊会,进一沟通感情,融洽关系,进一步商讨萧氏未来发展蓝图,进一步感受先祖望之公的儒学思想。咱们福建萧氏宗亲一直关注和企盼修建兰陵全球萧氏大宗祠,希望将望之公在兰陵创造的辉煌永远保存下来,不让它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让她永远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和历史的进程中,使兰陵这块热土永远成为萧氏家族的光荣和骄傲。同样,我们苍山县委、县政府对建设兰陵萧氏大宗祠决心大、态度

边氏家族简介

边氏家族简介 边姓是出现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据《百家姓》记载,姓氏属地为陇西郡(秦朝),现在甘肃省。现、在浙江省较为常见,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两万人。 边姓起源起源一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起源三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起源四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起源五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起源六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得姓始祖边伯、公子城(子边)、孛尔只斤·忽哥赤。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堂号陈留堂:以望立堂。金城堂:以望立堂。陇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