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纲要》笔记整理

《应用语言学纲要》笔记整理
《应用语言学纲要》笔记整理

应用语言学

导论

一、应用语言学概念(applied linguistics)

研究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的学问。

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时应用语言发展最早和最为充分的一个分支)

广义:应用于语言各领域的语言学

二、特点

1、综合性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2、相对独立性

3、实用性

4、实验性

研究方法:调查、实验法、偏误分析

三、学科地位、归属

语言本体研究(语音、字形、字义)

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亲属语言:汉藏语系,无字形变化

印欧语系,有字形变化

(一)国外研究儿童语言习得(母语习得)

(二)国内研究对外汉语教育

社会语言学: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行业语”)

文化语言学:嫁、娶与marry

语言暴力(冷暴力)

网络语言:杯具、洗具、餐具、萌

语言规划、调查

计算语言学

中介语(母语—目的语)

四、发展简史

(一)国外

1870年,波兰,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纯粹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1946年,密执安大学(美),对外英语教育,《语言学习》,世界上第一本英语语言应用教育杂志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召开和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正式形成。(二)国内

1、起源于先秦荀子提出“约定俗成”,语言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约定俗成”,属于小学

2、发展:现代语文运动将口语与书面语相融合

3、20世纪前50年—语文规划和语文教育

国语统一运动、白话文运动

20世纪后50年—文字改革,“三定”——定量、定音、定形(汉字、注音)

标点符号(标号、点号)、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1958年汉语拼音定形,罗马字母、希腊字母

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标志中国应用语言学形成。

1992年专门的应用语言学杂志《语言文字应用》创刊——里程碑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五、调查和比较

(一)语言材料调查——最常用

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

1、访谈法:面对面讨论集体访谈个人访谈

2、观察法:隐蔽观察法、参与观察法

3、问卷法:用一种书面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封闭式、开放式

(二)比较

1、事实比较:具有描写性

2、理论性比较:系统理论的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可行性比较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目的——定量(随机、非随机)、定性、实验收集

实验方法特点(应用语言学实验):系统性、逻辑性、经验性、简约性、重复性和传递性

第一章语言教学

一、语言教学的性质

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使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

第一语言教学——母语(儿童无意识的母语习得、第一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教学——外族语(双语\多语教学)

目的: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培养学习兴趣

二、类型

1、内容上【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

2、学习时限【长期教学、短期教学(短期培训)】

3、教育性质【常规教育(预备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业余教育】

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平衡、摸底)、个别教学】

5、教学对象【儿童教学(14岁以下)、成人教学(14岁以上)】

6、学习语言程度【初级(零起点、小学)、中级(中学)、高级(大学)】

7、单语教学、双语教学

8、正常人教育、聋哑人教育

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教育的范围更大些。

三、课堂教学

计划、技巧……语言测试

四、第一语言教学

(一)相关概念

1、第一语言(从语言学角度划分):一个人出生之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First language

2、母语:Mother tongue 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具有继承性

Native language(语言学角度)本民族的语言

Parent language(谱系分类)同源语

日耳曼语——拉丁语——梵语(梵语和日耳曼语为同源语)

(子语)(母语)(子语)

3、本族语native language

(二)通常说的第一语言教育专指母语教育

获得{儿童语言习得(早期潜意识习得)}两个阶段

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第一语言教育主要指此

First language teaching:第一语言教育

(三)特点

1、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具有交际能力

2、语言环境良好,时间充裕

3、语文形式为主

4、注重文化习得

第二章

一、国外语言教学的流派

认知派——自觉掌握:儿童母语习得

经验派——习惯养成:从教的角度,没从学的方面讲

人本派——以人为主,强调情感因素:学习者角度

功能派——学习任何语言皆以交际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

(经验派和人本派以教学方法为主,功能派以教学内容为主)

二、第二语言

(一)相关概念

1、第二语言: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2、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target language

3、外语:外国的语言foreign language

与第二语言关系:包容——第二语言包容外语

(二)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1、语言学习的几种情况

本国学习者在本国院校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正规教育为主;

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同时进行;自学

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学习

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①以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写为主,听说为辅)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③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形式

④基础教育

⑤注重语言对比

⑥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⑦注重文化教学

(三)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

1、教学起点不同(第二语言:零起点,一般情况下,无一定语言基础)

2、学习动机不同(第一:无意识,巩固语言的运用;第二、各不相同)

3、学习环境、氛围不同

4、受其他语言的影响(第一语言:很少受到影响;第二:很容易受影响)

5、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6、教学对象不同(第一语言:年龄较小;第二:接近成人)

7、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第一:与母语重合;第二:掌握一门语言,进行流畅的交际)

8、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

9、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10、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第一:活生生的;第二:会有些滞后,变化)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同点:都是以语言学习为主;都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则,包括语音、词汇、句法;

教学过程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策略基本相同,模仿—感受—应用1470年明朝设置四夷馆教授印度语和缅甸语——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

大学外语教学有两种:①外语专业的外语教学

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

三、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指在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成为使用双语者。

广义:教学模式,除了外语课程外,其他课程全用外语教学

狭义:教学方法,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

1、最开始的双语教学在我国最早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现在的双语教学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的知识获取同步。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性质、特点、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学科名称

(一)性质

1、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开展

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学科性质的特点:1、是一项语言教学

2、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的

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相区别)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指的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二)学科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最广泛

2、汉语教学、中文、中国语、华语教学等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以教育学为主(1包括4,即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育)

5、对外汉语——本科或以上专业的专业名称

二、特点

(一)对外汉语是一门对立的学科

1、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教什么,怎么教……)

2、具有较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重点在语言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语言教学、语言学教学

“一体两翼”——一体:汉语语言学本体

两翼: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

(三)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特殊性:汉字教学上

三、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作为教学活动

①总体设计②教材编写

③课堂教学④语言测试

2、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语音、语义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研究;教—学,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第二语言习得和认知规律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②对外汉语学科研究

3、对外汉语作为国家、民族事业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和现状

一、1949年之前

二、1949年之后

(一)初创阶段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33人,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

在广西桂林应越南政府的要求组建了汉语学习班,后并为广西师大

1958年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二)巩固发展阶段

1、《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草案)》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留学生的政策法规

2、1962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规模扩大——北京语言学院(65年更名)——中国语言文化大学(96年更名)——北京语言大学(2002年更名)

3、1965年,北京语言大学《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创刊,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恢复阶段

文革之后《基础汉语教学》

(四)蓬勃发展阶段

1、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成立,汉办前身

2、较完整的教学体制

1978年外国留学生四年制现代汉语本科专业——北外

1996年,北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中国语言文化”四年本科专业,出现了短期的对外汉语培训班

3、1984年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90年开始确立

4、对外汉语专业出版物:1979年北语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

第三节

一、总体设计

(一)含义

依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

对教学对象、内容、目标、途径、原则、教师分工、教师要求做出规定,

指导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二)程序和方法

1、明确教学类型

教学时限(长期班、短期班)

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教育、预备教育)

2、分析教学对象

特点:①自然特征:学习者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

②学习目的

③学习起点:零起点、非零起点

④教学的时限

3、确定教学目标

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的等级水平

4、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5、教学原则

①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②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

③选择好语言交际技能训练方式

④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6、确定教学途径

7、明确教师分工、教师要求

二、教材编写

(一)教材的重要地位

(二)原则:1、实用性2、针对性3、科学性

4、趣味性

5、系统性(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三)类型

1、按教学原则分:①课文型②结构型③功能型(口语、写作、阅读)

④功能——结构型(以功能为主,以语言知识相穿插)

⑤结构功能型(先讲语言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⑥话题型(以话题为纲来编排)⑦文化型

2、按教材的体例分:①综合型和分科型②直线式和螺旋式

三、课堂教学

(一)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

(二)环节

1、组织教学(3—5分钟)

2、复习检查(10—15分钟)

3、讲解新课

4、总结新课:巩固(10—15分钟)

5、布置作业

(三)技巧

1、备课/教案

①分析教材②分析教学对象③确定教学方法

2、课堂组织

3、教师的语言和提问

①停顿较多,语速较慢②词汇、句子较简单

③冗余信息多,重复较多④板书,字迹工整,重点突出

四、测试/评估

(一)语言类别

1、水平测试:hsk

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3、诊断测试

4、潜能测试

(二)内容:口试、写作……

(三)卷面设计

1、卷面构成:一个卷面包括哪些测试项目、测试内容

2、试题类别:①标准化试题/非标准化试题

②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

③分立性试题(分项测试)/综合性试题

3、测试的质量保证

①效度(有效性):测试达到预期的测验目的程度

②信度:用同一套试题对同一组测试重复多次测试,其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③区分度

④反馈作用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一)教学理论研究

1、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语言学)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行为主义论,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发表文章《言语行为》,将华生“行为刺激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是…习惯…

布龙菲尔德,描写语言派,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听说法,语言在反复操作中形成习惯

2、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外界环境影响大

语言运用

“失语症”—自小接触双语环境的儿童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提出“发生认知论”

3、交际教学法

培养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并发展其有效的交际能力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概念

交际能力(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现实性)

英国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功能: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

“语轮”:层层深入发展

(二)学习理论

1、输入假说: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

①区分习得、学习②监控假说:学习者角度,检查学习程度

③自然顺序假说

④输入假说理想输入具备四个特点:

a可理解性b、输入的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

c、语言习得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

d、非语法程序的安排

⑤情感过滤假说

2、文化适应模式:美国应用语言学家苏曼提出

三、教学法/课堂教学技巧

(一)教学法

1、20世纪80年代前

钟梫在《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上发表了1976年写的《15年汉语教学总结》

2、20世纪80年代以后

①宏观:提出总体设计、教学环节细化

②微观: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3、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语言研究、教育行为科学研究

(二)教学技巧

1、课堂教学技巧: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

2、课堂教学技巧的构成(从大到小)

①教学单元:将一门课程安排课时

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特定时间处理语言项目的类别

③教学步骤:对语言项目的处理方式,一个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几个教学步骤来完成

④教学行为:一个教学步骤通常由一个或数个教学行为构成

3、课堂教学技巧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选择节省时间的技巧;选择交际性强的技巧

三、对比分析

(一)什么叫对比分析研究contrastive analysis

指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957年,拉多,《跨文化的语言学》发表

传统的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二)步骤方法

1、方法①描写:语法体系

②选择:以语法体系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进行对比

③对比④预测

2、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模式

布拉图将英语学习难度划分为六级:

零级:两种语言中的相同点

一级:合并,母语中的两项或多项合并到目的语种成为一项。

Is、are、am、was、were——是

二级:差异不足,母语中存在而目的语种不存在

三级:再解释,母语中有,目的语中也有,但使用范围不一样。

英文:all,all of修饰n 中文:都,adv,修饰v

四级:超差异,母语中没有,目的语存在

五级:分裂,母语中的一个项目在目的语中分裂成多个项目

Aunt姨,婶、舅妈、姑妈uncle叔叔、姨夫、舅舅、姑父

四、偏误分析

(一)产生和基础

1、产生

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①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转换生成的创造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认为语言是一套系统,不具有创新性

②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只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能通过反复操练、强化学习而获得(不求甚解)

③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假设、求证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应避免错误,因为在反复操练过程中错误会根深蒂固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定义:

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其目的是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失误:偶然性,可察觉,可及时纠正,有一定基础

偏误:规律性,不易察觉,初学者

2、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基础

中介语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的语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系统。

动态的、个人性

(二)来源和类型

1、来源

①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

②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 目的语内部规则过度泛化

如:留学生通过“我们”“他们”推而用之“苹果们”“床们”

③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不当

④交际策略⑤文化迁移

鲁健骥1984年首次引进“中介语”和“偏误分析”两个概念

五、中介语理论

(一)提出和发展

1、selinker(美)1972年发表文章《中介语》,提出“自主的语言系统”观

产生过程(selinker提出)

①语言迁移②目的语规划的过分概括③训练迁移

④第二语言习得策略⑤交际策略

“僵化”又叫“石化”,无论学习第二语言多长时间还是会受母语的一些影响。

2、发展

①corder和nemser

以目的语为参照,由母语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过渡观

②corder和ellis

{横向:学习者,在特定时点构成的语言系统

纵向:中介语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

③sharwood

中介语是可以观察到的,“认知的观点”,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④adjemian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做为生成学习者目的语话语基础的语言知识。

⑤torane

中介语是由不同语体风格构成的连续体

3、特点

①开放性②灵活性:带有一定个人色彩③系统性

第四章社会语言学

第一节性质、特点

一、社会语言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一)语言与社会

1、关系

①语言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的构成需要语言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

③语言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

④语言通讯的问题、对语言的态度问题都是有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问题

2、语言和社会“共变”论

美国布赖特提出,《社会语言学》中第一次提出

(二)具体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以语言为主,研究的是语言与社会或社会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社会学:以社会为主,在语言基础下研究社会问题

(三)研究范围

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中语言问题,又叫大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划、双语教学、方言规划。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费什曼为代表。

微观社会语言学:小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各种变异,并且通过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早期以拉波夫的“城市社会方言学派”为代表。

社会语言学研究以微观为主

二、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社会语言与方言学

地域方言,以语音为主——方言学

社会方言:行业语、职业语——社会方言

(二)社会语言学与修辞学

(三)学科特点

1、综合性

2、应用性: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划、使用

3、社会语言学具有实验性:调查问卷

4、语言学性质

三、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程序

1、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属性

2、客观性原则:语言材料要客观、研究态度要客观

第二节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一)诞生和发展

1、早期研究:对未开化民族语言的研究,为保护这些未受社会影响的原始语言

2、sociolinguistics 最早出现于1952年美国哈佛·库力发表的《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

3、1964年,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标志社会语言学这门新的语言学科诞生。会后布莱特汇编《sociolinguistics:proceedings of the UCLA socilinguistics conference》,是最早的社会语言学论文汇编

①说话者或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

②与交际过程有关的听话者的身份

③关注的重点是言语时间发生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方言的历时和共时分析

地域方言:以地理环境为主社会方言:行业语、黑话、教师用语

⑤说话者对言语行为形式的不同社会评价

⑥语言变异的程度:语音、词汇(变化最快)、语法

⑦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实际应用

4、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两大流派

拉波夫,城市方言学派,《社会语言学模式》,又称微观社会语言学

费什曼,宏观社会语言学派,《社会语言学初阶》

(二)研究的主要类别

1、祝畹瑾的归纳

①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

核心问题:语言变异以特鲁吉尔·拉波夫为代表

②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

代表人物:海姆斯·甘柏兹

人类的交际能力—理论核心;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科学—最终目标

③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

语言和社会之间全局性的相互作用—研究重点

④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

全社会或某社会集团对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研究重点

⑤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

以会话为主要研究对象关联论pragmatics语用学

布朗·莱文森:合作原则

2、周庆生的归纳

①偏重社会的研究

{民族方法论:当代现象学中最主要最完善的研究方法

伯恩斯坦语码论:语言传递出来的信息说出的文字因阶级背景而不同

②主流社会语言学

A、语言社会学:研究社会多语现象、双语现象,费什曼

B、说话民族志和人类语言学: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

C、话语分析:语用学的关联论弥补了语义学的不足

Eg:爸爸:书房里的巧克力哪去了?

妈妈:早上孩子在你的书房里(暗指孩子吃了)

D、语言的社会心里学

③世俗语言学城市方言学

社交网:语言变异的发展与言语社团中的成员有关

认同论:语言行为就是一种认同行为认同/不认同

3、徐大明等人的归纳

①交际民族志学文化角度

②跨文化的交际研究

③互动社会语言学

④语言社会化与语言习得

⑤会话分析

二、中国的社会语言学

(一)传统语文学中的社会语言研究

约定俗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嫁”“娶”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创之作,标志我国社会语言学进入预备阶段(二)20世纪70年代

陈原《社会语言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

1987年第一次全国性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我国社会语言学进入发展阶段。

对网络语言、行业语言研究

(三)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1、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社会语言学

2、微观社会语言学和宏观社会语言学

3、共时社会语言学和历时社会语言学

4、描写社会语言学和动态社会语言学

5、一般社会语言学和个别社会语言学

第三节语言接触

一、概说

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而引起的语言接触联系

自然接触:同一空间、同一民族

非自然接触:不同空间、书面接触

演变:①语言结构上的演变词汇、语法、语音

②语言功能上的变化

二、语言影响influence

两种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之后产生不同的特点或方式

(一)类型从影响程度上看:浅影响(英语对汉语)

深影响(白族)

从影响时间来看:长型较深刻一些

短型浅

从影响方式上看:口语型、书面语型

从受多少种语言影响来看:单一语言、多种语言

(二)内容和范围{语言要素:词汇上的借用

语言应用

(三)制约因素{语言自身条件

语言外部:社会因素

三、语言兼用

(一)性质

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还同时使用另外的语言。(语言兼用,与双语现象稍有差别)(二)类型

从兼用范围看:全民型、局部型

从掌握程度看:熟练型、半熟练型

从使用语言情况上看:境内型、境外型

从兼用时间上看:长型、短型

四、语码转换

(一)性质语码: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系统,包括语言或语言各种变体

语码转换:在一次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二)类型

①{情景型:话题、参与者不同时

喻意型:从一个语体转换到另一个语体,言在此而意在彼

②{句间转换:在句子之间转换

句内转换:一个句子的内部eg:你在doing什么?

附加转换:说完一句话后,加一句ok

(三)制约因素

1、与交际参与者有关的主观因素:年龄、经历、社会地位

2、与场景有关的客观因素:不同的语言环境

3、在交际过程中涉及的话题或内容

4、语码因素:语码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语义价值、关系价值、情感价值(褒贬、好坏)、风格价值

(四)语码转换体现出的交际功能

1、实现交际人的交际意图

①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②区分言语交际参与者之间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实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趋同与求异,显示交际者的言语交际风格

2、帮助说话人获得有效的言语表达形式:①便利②引用③复述④突出

五、语言转用

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放弃使用母语而改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的现象,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语言更换。

(一)类型

1、整体转用:一个民族全体转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被转用的语言的功能发生质变)

2、主体转用:一部分、一大部分、主体人群转用另一民族语言。

3、局部转用

(二)条件民族的融合;分布的变迁(聚居—杂居);

脱离民族的主体;民族间的通婚

六、其他问题

1、语言冲突eg:北魏鲜卑

因语言地位引起的语言冲突是民族地位和社团地位的冲突在语言上的反映

2、语言濒危

3、语言干扰:第一语言或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通常也叫语言迁移

第四节语言变异

一、语言变异及派别

(一)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

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种种差异,通常指语言项目在实际使用着的话语中的状况。

(二)变异学派

拉波夫为领袖的变异学派认为:语言是一套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变异的分类

(一)按变异的成因来分

1、语言内部的变异

2、语言系统结构外部的变异社会因素引起的变异

(二)按范围或层次来分

1、系统的变异:形成地域方言之间差别,第一语言的差异

2、分布的变异

3、实现的变异

(三)按作用来分

1、作为言语社团的特征:通常指个体或集体的民族地区阶层等社会特征在语言中的体现

2、语体的标志:口语、书面语

3、“陈规”或“偏见”在某些语言中曾经存在但是现在已不存在

三、语言变体

(一)性质:指具有类似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这组语言项目可以是整个语言结构系统也可以是某个音、某个词或是某项语法规则,也可以指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而具有类似社会分布是指这一组语言项目出现的社会条件是基本相同的。

(二)分类

1、按说话人本身的社会特征来分

①双语变体、多语变体②民族语变体

③社会方言变体④地域方言变体

2、说话人对语言的使用来分语言的功能变体

(三)地域方言与社会

1、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区别)

①地域方言在当地是全民通用的,而社会方言只在部分当中使用,还有可以是跨地域的

②地域方言通常是完整的语言系统,而社会方言往往具有语音、词汇或某些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③地域方言的饿语言系统通常是稳定的,而社会方言往往不甚稳定,掺杂着语用的需要

(四)语言的社会变体

1、语言的全民性与语言的社会变异

2、社会方言与社会集团、社会阶层、言语社团

①社会方言是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异,即是同一种语言或方言在不同人群之中的各种变体。

②言语社团又叫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团,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在同一个言语社团中,言语社团的成员具有基本一致的语言态度,他们对某种语言具有一种认同心理。

③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

3、语言与职业和行业

4、语言和年龄

5、语言与性别

性别差异具体表现:

①语音形式、词汇选择、语法规则②在言语风格方面有明显差异

③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④书面语选择和运用的差异

语言的扩散:人口模式;经济文化模式;帝国模式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九讲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九讲 一、大纲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计算的掌握程度;对粉尘爆炸特点的熟悉程度。 二、重点、难点: .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掌握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了解粉尘爆炸的机理与特点; .掌握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熟悉粉尘爆炸的特性; .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二 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 爆炸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完全反应的浓度也就是理论上完全燃烧时在混合物中可燃物的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完全反应浓度。现举例如下: 例 求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 写出乙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式: 根据反应式得知,参加反应物质的总体积为 。若以 这个总体积为 ,则 个体积的乙炔在总体积中占: . % 答: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为 . %。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当量浓度,也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一般用 表示,设燃烧 气体所必需的氧的物质的量为 ,则燃烧反应式可写成: 生成气体 如果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取为 . %,则在空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 % 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又设在氧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为 % ,即: ( ) 式 和式 表示出 和 。与 或 之间的关系 表示反应中氧的原子数 。 式中 ,对于石蜡烃 。因此, 。根据 的数值,从表 中可直接查出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 或氧气 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例 试分别求 、 、 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最新整理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

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一)电击、电伤及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1.电击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工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效应见表l—2.表中,0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1,A2,A3是不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1,B2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背景分析

184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青年时期未完成的政治哲学残篇,写于1843,该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的批判性分析。《批判》一书其中部分遗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标题是1927年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首次发表的时候加上去的。 、人物简介黑格尔(1770-1831)全名: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国家哲 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最完整的的表现。 黑格尔思想前后也不是一致的。 (1)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 他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于兴盛,对当时德国的四分五裂表示不满和悲愤。 (2)晚年的黑格尔思想逐渐趋于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 士专制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 二、社会历史背景 (1 )德国社会状况: 19世纪初期,德国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政治分裂的封建国家。 经济上,长期的战争和封建割据,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政治上,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独立王国,诸侯

国,皇室领地等构成了德意志帝国,但是帝国皇帝并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势力依然庞大。 (2)思想状况: 随着普鲁士王国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实力日趋强大,众多的德国人将统一的希望寄托在普 鲁士王国的强盛方面。黑格尔就是其中一位。 19世纪,英法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德国的工业也日益发展,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传统的王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的政治理论 给予说明和协调。 (3)黑格尔《原理》形成背景: 恰好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则赋予德国思想界以解放和革命的因素。 正是在此背景下,黑格尔在沿袭唯心主义思想的同时,又发展了辨证的思维一一即看到 事物存在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必将消亡的一面。 在此思想指导下,黑格尔对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行了哲学的批判和认识,写作了《法哲学原理》(philosophy of right)(1821年)。一方面,他力图证明普鲁士君主立宪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辨证的思维又赋予他这种哲学论证以某种程度的革命性。

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P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上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着作。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做实验--饿猪试验 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th20s-50s) 斯金纳: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th60s-7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阐述有意义学习 4.完善时期:(20th80s) 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P14 ( C )可以对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P18 心理发展 0乳儿1婴儿3幼儿6~7童年11~12少年14~15青年25成年65 P20 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发展观 认知结构: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思维可逆、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理论介绍: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 提出心理发展观: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合作型学习

司法考试笔记民法总则

第一部分民法总则 第一讲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四类:①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②法人(包括中国法人、外国法人)。③其它组织。指依法成立,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它组织。例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分公司等。④国家。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物。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人力所能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 ②给付。给付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客体。给付是按照债的本旨应当履行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③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品、计算机软件、专利、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标等工商业标记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人身利益。生命、健康、名誉、姓名、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以及亲属间的身份利益是人身法律关系的客体。 ⑤权利。权利质权、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客体的抵押权。 【真题回顾】(2008-3-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二、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1.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1)状态。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例如,善意、恶意、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对物继续占有、权利持续不行使、战争状态、封锁禁运等。 (2)事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人的出生、死亡、不当得利、时间的经过、自然灾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均属事件。事件分为:①绝对事件(不是由人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②相对事件(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例如: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这一法律事实,对其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法律后果而言属于行为;对其导致继承开始的法律后果来说则属于相对事件。 2.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指符合民法规定,至少不违反民法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合法行为包括三种: ①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直接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民事行为。 ②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虽包含着意思表示,但该项意思表示并不直接追求也不能直接落实所产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1、电磁辐射是以波的形式传送电磁能量,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致为IOmm~3000m。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一般在(100)kHz以上。 2、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相线截面小于等于16mm2时,PE线应和相线截面积相同。当相线截面为10mm2 时,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少于(10)mm2。 3、锅炉缺水是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尤其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对锅炉缺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当锅炉出现严重缺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B、立即停炉 ) 4、锅炉正常停炉的操作次序应该是( A、先停止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再减少引风) 5、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 号),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 C、产品合格证 D、安全标志 6、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 A、程度 B、可能性 C、范围 D、影响力 7、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问题。 A、控制 B、管理 C、解决

D、寻找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8、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9、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10、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履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B、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D、选择评价方法 1 1、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 引言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孩提时的友谊不知不觉中已发展成真挚的爱情。相似的个性,相同的生活趣味和反抗目标,使他们互以对方的生存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但是在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凯瑟琳却难以嫁给希斯克利夫。当她做出天真的决定,答应嫁给画眉山庄的阔少,温文尔雅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突然失踪了。当晚,凯瑟琳站在狂风暴雨中大哭了一夜,重病一场,为日后的精神崩溃留下了隐患。三年后,希斯克利夫重新出现,已变成一个富人,他对凯瑟琳的爱情由于压抑和扭曲,其中夹杂着苦涩的恨与仇。这时已经是林顿

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刘文洲 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 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 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①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②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③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④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这一思维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绝对理念。在这里黑格尔固然将客观事物的‘一般’与人们反映的‘一般’概念相混同,从而把人脑中的概念客观化,但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这个客观化的绝对理念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说明他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 ①黑格尔《小逻辑》3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②同上书,75页。 ③同上书,120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 马克思 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谬误在天国为神祗所作的雄辩一经驳倒,它在人间的存在就声誉扫地了。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这一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他自身的映象,只去寻找非人了。 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 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随导言之后将要作的探讨2—这是为这项工作尽的一份力—首先不是联系原本,而是联系副本即联系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来进行的。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一探讨是联系德国进行的。 如果想从德国的现状本身出发,即使采取唯一适当的方式,就是说采取否定的方式,结果依然是时代错乱。即使对我国当代政治状况的否定,也已经是现代各国的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即使我否定了敷粉的发辫,我还是要同没有敷粉的发辫打交道。即使我否定了1843年的德国制度,但是按照法国的纪年,我也不会处在1789年,更不会是处在当代的焦点。 不错,德国历史自夸有过一个运动,在历史的长空中,没有一个国家曾经是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1、电磁辐射是以波的形式传送电磁能量,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致为IOmm~3000m。辐射电磁波的频 率一般在(100)kHz以上。 2、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相线截面小于等于16mm2时,PE线应和相线截面积相同。当相线截面 为10mm2时,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少于(10)mm2。 3、锅炉缺水是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尤其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 对锅炉缺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当锅炉出现严重缺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B.立即停炉) 4、锅炉正常停炉的操作次序应该是(A.先停止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再减少引风) 5、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 号),国家对特种劳 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C.产品合格证D.安全标志 6.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 A.程度B.可能性C.范围D.影响力 7.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问题。 A.控制 B.管理C.解决D.寻找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 8.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9.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10.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履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B.收集相关法律法规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D.选择评价方法 11.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 A.过程 B.寿命期间 C.运行期间D.范围 12.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体现了()。

浅析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

浅析黑格尔对哲学的定义 黑格尔认为哲学所要把握的最高统一是主观的“思”与客观的“是”的统一,主张用绝对者去把握主客观统一,认为一切都是包含对立统一的,不能局限于对立,要上升到统一。 标签:黑格尔;哲学观;辩证统一 黑格尔哲学与近代西欧哲学一样,认为哲学所要把握的最高统一是主观的“思”与客观的“是”的统一。主张用绝对者去把握主客观统一。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从动态出发,发展变化,与形式逻辑不一样,形式逻辑认识是就是,非就是非,而在黑格尔看来,是也可以是非,非也可以是是,是与非不是绝对对立的。他将绝对精神当作世界最高者,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当思维去“思”世界本质,并把它“思”出来,这个思维就把握世界的本质,这就是精神。精神是客观精神,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客观的,而精神把握世界的本质,所以也就是客观的。绝对精神不依赖于任何东西产生,而万物却依赖它产生,只有是绝对的,才能成为本体、本源,万物从它产生,最后又回归于它。哲学是为解释世界,就要找到世界存在的理由,而理由即是共相,就是最普遍的东西。黑格尔将哲学定义为:思维是对自身思维的反思。绝对精神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自身中演绎、审视自己,在思维中如何进行合乎逻辑的演化,进行思维。他的哲学首先对两种哲学作风进行了批评:任性的作风→不注重逻辑,怀疑主义→浅薄的作风。黑格尔认为,每个内容都需要遵循正反合的方法展开。 黑格尔哲学对时代文化不是以外在态度而是以内在态度来探索时代文化本质(真理),以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研究真理。黑格尔在《小逻辑·导言》第一节提出“哲学的对象和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 哲学同经验、文化等并不是并列外在关系,而是对其它文化、知识等的概括,使其上升到理念(本质)。过去那些平和,都只是表面的,矛盾是存在的。黑格尔哲学认为存在矛盾是极其正常的,并且非常喜欢。否认矛盾是很坏的成见,因为这些成见是用有限思维(范畴)去把握无限丰富的内容,并没有上升到理念。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只有哲学能把握真理(无限)。而把握真理就是要靠思维的反思,黑格尔的反思与一般反思不同。一般反思是指反射、反思,用抽象、片面进行思维。而黑格尔的反思是在思维之后反思,深思熟虑,从事实上升到理念。这里事实一般认为是由知性所把握的东西,通常我们认为这是具体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靠感性、知性、经验所把握的个别东西,这是抽象的,而只有靠理性把握普遍本质的东西才是具体的。知性思维虽然也谋求统一,这是无差别同一,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而理性思维是辩证统一思维,黑格尔并不否认知性思维,但知性思维是不足的、不全面的。所以,黑格尔又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用具体的概念、理念来研究真理(绝对)。他说:“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最熟悉的领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一讲 第一讲机械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上) 一、内容提要: 检验应考人员对机械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主要设备、场所危险因素的类型和机械本质安全要求的熟悉程度 二、重点、难点: (一)了解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二)了解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机器的安全装置类型; (三)熟悉锅炉房、空压站、煤气站、制氧站、乙炔站危险点及通用安全技术管理要求。 三、内容讲解: 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至少有一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做相对运动。成套机械装置由原动机、控制操纵系统、传动机构、支承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 机械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机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便的同时,在其制造及运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撞击、挤压、切割等机械伤害和触电、噪声、高温等非机械危害。机械安全的任务是采取系统措施,在生产和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中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和健康,免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害。机械安全包括机械产品制造安全和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两大方面的内容。 1.1、机械产品制造安全 (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机械产品种类极多。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如下: (1)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播种机、收割机械等。 (2)重型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工矿车辆、水泥设备等。 (3)工程机械: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等。 (4)石化通用机械:石油钻采机械、炼油机械、化工机械、泵、风机、阀门、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 (5)电工机械:发电机械、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开关、电线电缆、蓄电池、电焊机、家用电器等。 (6)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等。 (7)汽车:载货汽车、公路客车、轿车、改装汽车、摩托车等。 (8)仪器仪表: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成分分析仪、汽车仪器仪表、电料装备、电教设备、照相机等。 (9)基础机械: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包装机械、金属制包装物品、金属集装箱等。 (11)环保机械: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2)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二)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机械安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维修、拆卸等各阶段的安全。安全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 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

史上最全的安全生产技术笔记

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一、常用知识点 1 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2 一般传动机构在2米以下应设防护罩,但在以下情况,在2米以上也应设防护罩 ①皮带轮中心距之间距离在3米以上 ②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③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3 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个方面:实现机械本质安全;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4 紧急停车开关的颜色设置为红色。 5 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平台和阶梯时,平台和阶梯必须能够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6 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氧量达到1%时必须停炉。 7 煤气站的生产和输送系统均应按规定安装设置放散管,且放散管至少应高出厂房定4米以上,并且具备防雨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8 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m以上且离地面垂直高度必须大于10m。 9 制氧站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2400只。 10 制氧站空、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其间距至少应为1.5m以上且有明显标记和防倾倒措施。 11 制氧站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或栅栏。 12 乙炔发生站的管道、阀门应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其材质应为含铜量不高于70%铜合金。 13 厂区内,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应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14 车间安全通道,通行汽车的宽度大于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大于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大于1.5m,一般人行通道大于1m。 15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三类,最大外形尺寸长度大于12m者为大型设备,6~12m为中型设备,<6m为小型设备。设备间距,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设备与墙、柱距离,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m。 16 高于2米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网,低于2m的运输线在起落段两侧应架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17 产品坯料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为2.5倍。 18 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标,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情况下,垛高不得超出2m,砂箱堆高不得超出3.5m。 19 为生产而设的深大于0.2m,宽大于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20 如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挡板要求牢固有效。 21 直径大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进行平衡测试。 22 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直径磨损到比法兰直径大10mm时必须更换砂轮。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设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为1~2mm的软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