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

现代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

的质量控制,还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本次实验

旨在探索几种常见的现代检测技术,并评估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

一、红外光谱技术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散射红

外辐射的能力,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红外光

谱仪对不同化合物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物质

的功能团和化学键类型。然而,由于仪器的高昂成本和对样品的要求较高,红

外光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质量和相对丰度的分析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使

用了质谱仪对不同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

定样品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从而帮助我们了解样品的组成和结构。然而,质谱技术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时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数据

解释。

三、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实验中,

我们使用了核磁共振仪对不同化合物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技术可

以提供关于样品的结构、动力学和相互作用的详细信息。然而,由于仪器的复

杂性和对样品的要求较高,核磁共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四、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与检测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生物传感器对不同生物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生物传感技术可以高灵敏度地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变化。它在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化学物质的鉴定,质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组成,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样品的详细信息,而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现代检测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现代化工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木质素的酚羟基 (一)实验目的 用FC法测定漆酶活化的碱木质素酚羟基含量 (二)实验原理 碱木质素为造纸黑夜的主要成分,其难溶于水,可通过磺化使其成为两亲性的聚合物。但是因为碱木质素分子活性位点太少,可通过漆酶活化后再磺化,便可提高磺化后产物——木质素磺酸盐的磺化度。漆酶的酶活已经预先测定,单位为U/g(漆酶),漆酶的用量表示为U/g(碱木质素)。因为碱木质素在波长为280nm 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又因为香草醛标准溶液与FC试剂反应后在波长为76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也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化后碱木质素的酚羟基的含量(碱木质素也有类似于香草醛和FC试剂的反应)。 (三)实验步骤 1漆酶改性碱木质素 先用漆酶改性碱木质素,后对产物干燥处理。 2酚羟基含量测定 FC法步骤如下: a)取120 mg干燥样品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同时取一小部分出来稀 释测浓度(波长为280nm)。 b)取以上溶液1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1.5 mL FC试剂,再加入15 mL 去离子水稀释。 c)往以上溶液加入5 mL 20% Na2CO3溶液(20 g Na2CO3溶解于100 mL容量 瓶)后用去离子水定容。 d)将以上溶液移至150 mL锥形瓶中,在摇床中于30 ℃,200 rpm的条件下反 应2 h e)在760 nm处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香草醛的标准曲线:y=0.011x+0.0503可求得一定体积的碱木质素溶液酚羟基的摩尔数;同时根据碱木质素的标准曲线为:y=0.01342x-0.01651可求得一定体积的碱木质素的含量。 酚羟基的含量表示为1 g的碱木质素所含有的酚羟基的摩尔数。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shuju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4、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6、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7、德普施可重组虚拟仪器检测平台装置简介 实验一直流全桥的应用—称重实验 实验二光电开关的测速实验 实验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温度测量实验 实验四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10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 2、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 3、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 二、实验原理 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成为热电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差动放大器 3、电压表 4、电热器 5、水银温度计(自备) 6、主、副电源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两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2、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此时的温度为零端温度)。

3、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加热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 4、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的温度t并记录下来 5、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 ab (t,t )=E ab (t,t n )+E ab (t n ,t ),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 ab (t,t ),根据计 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6、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值相比较(注意: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要了解热电势现象)。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其他旋钮置原始位置。 五、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根据电路原理图图4接好电源电路,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加热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 实验数据为:E=-0.14 六、质疑、建议、问题讨论 通过此次试验,我认识到了许多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积累了蛮多宝贵的经验!实验中我仔细观察了热电偶的结构,对其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同时,此次试验让我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这对我以后应用于此相关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实验中我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也体会到了、知道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成为热电偶,这些预习中的理论原理。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电气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检测技术实验)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评分表 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此列由学生自己填 写) 实验分值评分电气学科大类

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10 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20 差动变压器的标定40 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超声波测距40 创新性实验 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 教师评价意见总分 目录 实验一差动变压器性能检测 ..................................................................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 实验四超声波测距 ................................................................................... 总结............................................................................................................ 参考书目 .................................................................................................... 实验二十二.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一.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本课程主要使用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电容式传感器发、霍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四种传感器,以及实验公共电路模块和四种相应的传感器实验模块。 实验公共电路模块:提供所有实验中所需的电桥、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荷放大器、移项器、相敏检波器等公用电路。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包含电阻应变及压力传感器):金属箔式标准商用称重传感器(带加热及温度补偿)、悬臂梁结构金属箔式、半导体应变、MPX扩散硅压阻式传感器、放大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同轴式差动电容组成的双T电桥检测电路,精密位移导轨。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霍尔传感器、梯度磁场、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高精度位移导轨。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块:电涡流探头、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精密位移导轨。 常用信号的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2.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 3.学习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 1. 观察常用信号:(1) 正弦波;(2) 方波;(3) 三角波;(4) 锯齿波;(5) y=sin(nx)·sin(mx)。 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波形信号,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绘制信号波形。 实验设备和工具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如图3所示;2.双踪示波器,或者用已安装的相关软件、串口通信线1根。

图3 THBCC-1型实验平台 实验原理 波形发生器可以给出希望的标准波形信号,是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实验仪器。信号的描述可以是数学表达式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信号波形。 示波器是显示信号波形的一种实用仪器,利用示波器可以方便地显示波形的幅值与频率(周期),也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波形的比较。 实验要求 1. 正确认识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 正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曲线。 3. 正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4. 实验报告完整无误。 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与曲线、理论分析、回答思考题、总结收获。 实验步骤 1. 观察实验台信号发生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了解其功能,学会调节各种信号的振幅和频率。 (1) 信号发生器的作用 2. 观察示波器,了解其功能,学会示波器调节。 (1) 信号发生器的调节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如图2-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支点上,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 阻值增加,R2、R4 阻值减小。 如图2-2,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5 个电阻是空的,其中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的。传感器中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 和加热器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值为350Ω,加热丝电阻值为50Ω左右。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 2、放大器输出调零: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 g)砝码加完。实验结果填入表2-1,画出实验曲线。 表2-1

探伤实验报告

探伤实验报告 探伤实验报告 引言 探伤是一项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本实验旨在通过探 伤实验,探索不同材料的缺陷检测方法,以及了解探伤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探伤方法和设备,对不同材料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了解不同材料的探伤特点,并分析探伤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样品、塑料样品和陶瓷样品。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波 探伤仪、磁粉探伤仪和射线探伤仪。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样品:将金属、塑料和陶瓷样品分别准备好,确保样品表面光洁无污染。 2. 超声波探伤: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金属样品进行探伤。调节超声波探伤仪的 参数,将探头贴近样品表面,观察并记录探伤结果。 3. 磁粉探伤:使用磁粉探伤仪对塑料样品进行探伤。在样品表面涂抹磁粉,观 察并记录磁粉的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缺陷信号。 4. 射线探伤:使用射线探伤仪对陶瓷样品进行探伤。将样品放置在射线探伤仪下,观察并记录探伤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超声波探伤结果:通过超声波探伤仪,我们成功检测出金属样品中的缺陷信

号。超声波能够穿透金属材料,通过检测回波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陷。不同材料的声速和回波特征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参数。 2. 磁粉探伤结果:磁粉探伤仪能够检测出塑料样品表面的裂纹和缺陷。磁粉会在缺陷处产生磁场异常,形成可见的磁粉沉积。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金属以外的材料进行探伤。 3. 射线探伤结果:射线探伤仪可以穿透陶瓷样品,观察内部的缺陷情况。通过观察射线的衰减程度和形成的阴影,可以判断出陶瓷样品中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密度较高的材料进行探伤。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材料的探伤方法和设备有了初步的了解。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射线探伤是常用的探伤技术,各自适用于不同材料的检测。然而,每种探伤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探伤技术,提高探伤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论 探伤是一项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材料缺陷检测。本实验通过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射线探伤,成功检测出金属、塑料和陶瓷样品中的缺陷信号。不同材料需要选择不同的探伤方法和设备,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探伤结果。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探伤技术,提高探伤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质量保障。

elisa实验报告

elisa实验报告 嗯,好的!下面是根据您提供的要求编写的一篇关于Elisa实 验报告的文章: 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本实验旨在通过ELISA技术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免疫反应的情况。 实验首先收集了一组参与者的血清样本,这些样本来自不同年 龄和性别的志愿者。血清样本中的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后,利用 酶标记体系对其进行检测。由于ELISA实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 异性的优势,因此可以准确检测出非常低浓度的抗体或抗原。 实验开始前,我们制备了必要的试剂和材料,包括酶标板、抗 体或抗原溶液、酶标记抗体和底物等。在实验过程中,准确的量 取和稀释试剂非常重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将血清样本加入已包被抗原的酶标板孔中,并使 其与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抗体,并进行恰当的洗涤,以

去除未结合的物质。通过添加底物,底物与酶标记抗体的酶发生反应并产生染色。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发色反应的强度。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读取酶标板上的吸光度值。可以使用ELISA 读板器来测量各个孔的吸光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浓度值。这个数值可以反映出抗体或抗原在血清样本中的浓度水平。通过比较多个样本的浓度数值,我们可以判断免疫反应的差异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免疫水平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在所收集的血清样本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参与者免疫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有一些参与者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参与者,并且与抗原结合的能力也更强。这表明这些参与者对该抗原已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免疫反应,可能已经发生了感染或曾接种过相应的疫苗。 通过ELISA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检测免疫反应的存在和强度,还可以研究免疫系统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ELISA技术可被应用于HIV抗体检测、癌症标志物筛查等临床应用中,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小鼠体脂率检测的实验报告

小鼠体脂率检测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小鼠体脂率检测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体脂率的检测来评估其肥胖程度。采用双能X 射线吸收法(DEXA法)来测量小鼠身体组成成分,其中包括脂肪、骨骼 和瘦体重。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的体脂率与其食物摄入量和运动情况密切 相关,证实了这一体脂率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本实验结果对于了解小鼠的 体重管理和肥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肥胖问题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体脂率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和寻找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精确测量小鼠的体脂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实验选取双能X射线 吸收法作为测量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体脂率的测量。 材料与方法: 1.小鼠样本:选取10只C57BL/6小鼠进行实验,性别均为雄性,体 重范围在20-25g之间。 2.实验组设定:本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 各组包含5只小鼠。实验组A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添加高脂饮食,对照组 B继续正常饮食。 3.实验周期:实验周期为4周,每周进行一次体脂率检测。

4.DEXA测量: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仪器对小鼠进行体脂率测量。在测量前,将小鼠麻醉后放置在仪器托盘上,进行全身扫描。通过测量吸收X射线的不同能量,可以得到小鼠的脂肪、骨骼和瘦体重的含量。 5.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脂率差异。 结果: 经过4周的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得到各组小鼠的体脂率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A对照组B 第1周20%15% 第2周22%16% 第3周25%17% 第4周28%18%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A小鼠的体脂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高脂饮食对小鼠体脂率的增加有显著影响。而对照组B小鼠的体脂率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讨论: 本实验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小鼠体脂率进行测量,该方法具有高精度、可靠性高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对小鼠的体脂率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因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实训报告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实训报告 一、引言 现代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态等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技术。它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现代检测技术应用实训的相关内容。 二、实训目的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实训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训内容 1. 仪器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在实训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和熟悉各种常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如质谱仪、光谱仪、色谱仪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对样品进行不同的制备和处理工作。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采集样品,并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准确地解读

实验结果。他们需要掌握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以便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4. 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常常会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维护。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排除仪器设备的故障,并学会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训过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对实验内容和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他们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制定实验计划和安全防护措施。 2. 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实验计划和操作规程,仔细进行实验操作。他们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Origin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绘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 苯甲酸钠的含量 一、目的 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二、原理 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处。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KC苯甲酸钠 ΔA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苯甲酸钠蒸馏水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 1.样品的制备 (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和苯酚0.1115g,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00ml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的标准溶液。 2.样品的测定(1)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和测定波长(λm=231.2nm)。(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l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溶液在λm和λs处的吸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2=0.999)。(3)测定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混和溶液的吸光度值( n=3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混和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X,RSD%)。见表2 表1双波长法测定不同浓度下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ug/ml)231.2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 2 0.16 3 0.012 0.151 4 0.324 0.021 0.303 6 0.455 0.034 0.421 8 0.605 0.046 0.559 10 0.735 0.054 0.681 12 0.871 0.062 0.809 表2混合溶液不同波 长下的吸光度 测量次数231.2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 1 0.61 2 0.110 0.502 2 0.614 0.11 3 0.501 3 0.613 , 0.112 0.501 平均值0.612 0.112 0.500 RSD均小于0.1%将Y=0.500代入回归方程Y=0.0652X+0.0311得X=7.2,则样品浓度为:7.2936ug/ml则其含量为:7.3*100/1000=0.73mg 五讨论:本试验采用双波长法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的混合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关键是两个波长的选择,同时应使两波长下苯甲酸钠的吸光度值足够大,以减小测量误差。 六.思考题:选择等吸收波长的原则是什么? ①干扰组分b在这两个波长(即参比波长和测定波长)应具有相同的吸光度,即A2b- A1b=0 。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一、引言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传感器的检测,了解其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应用范围。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传感器的性能参数检测方法; 3. 分析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 1. 实验装置: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示波器等; 2. 实验步骤: a. 连接传感器与信号采集器; b. 设置示波器参数; c. 对传感器进行检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传感器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过感受外界物理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变化导致电阻值的变化,从而输出电信号。

2. 传感器性能参数检测 a. 灵敏度:传感器对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响应能力。通过改变被测量物理量,记录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计算灵敏度。 b. 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通过改变 被测量物理量,记录传感器输出信号,绘制曲线,判断线性度。 c. 分辨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通过改变被测量物理量,记录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计算分辨率。 d. 响应时间:传感器从感受到物理量变化到输出信号变化所需的时间。通过 改变被测量物理量,记录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计算响应时间。 3. 传感器应用场景 a.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 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管道压力等。 b. 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 光照强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湿度等。 c. 医疗诊断: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心率传感器用于监测患 者心率,血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患者血压等。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检测方法以及应用场景。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 不断研究和改进,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未来, 我们可以期待传感器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安全。

pcr检测实验报告

pcr检测实验报告 PCR检测实验报告 引言: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使其数量增加到可以被检测的水平。本实验旨在利用PCR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实验方法: 1. 样本收集:从不同来源的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本实验选择了人体血液样本,采用血液抽取器获取血液样本。 2. DNA提取:使用商业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DNA提取。通过离心和洗涤等步骤,获得高质量的DNA样本。 3. PCR反应体系准备:根据实验需要,制备PCR反应液。反应液中包含DNA 模板、引物、酶和缓冲液等成分。确保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和比例正确。 4. PCR扩增:将PCR反应体系加入PCR仪器中,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程序进行扩增。PCR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等阶段,使目标DNA片段得到扩增。 5. PCR产物检测: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将PCR产物与DNA分子量标准品一同加载到琼脂糖凝胶上,通过电泳分离,观察PCR产物的大小和带电性。使用紫外线照射,观察凝胶上的DNA条带。 实验结果: 通过PCR反应和凝胶电泳分析,我们成功扩增了目标基因的DNA片段,并观察到了相应的DNA条带。根据凝胶上的条带大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基因

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讨论: 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PCR扩增,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目标基因的大量DNA片段,为后续的测序、克隆和表达研究提供了基础。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血液样本作为PCR反应的起始材料,这是因为血 液中含有丰富的DNA,且采集较为方便。然而,不同样本的DNA提取过程会 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对PCR反应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根据具体样本的特点和实验目的,进行合适的DNA提取方法选择和优化。此外,在PCR反应中,引物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引物的设计应考虑目标基 因的特异性,避免与其他非目标基因发生扩增。同时,引物的浓度和比例也需 要进行优化,以确保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商业 引物,其特异性和效果已经经过验证。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对于特定基因的 检测,可能需要自行设计和合成引物,以满足实验需求。 凝胶电泳是PCR产物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凝胶电泳,我们可以直观地观 察PCR产物的大小和带电性,初步判断目标基因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然而, 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仅限于定性分析,无法提供定量信息。在实际研究中,可 能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如荧光定量PCR或实时定量PCR,对目标基因的表达进 行定量分析。 结论: 通过PCR技术,我们成功检测了目标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 表明PCR技术在基因检测中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的优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样本来源、DNA提取、引物设计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以获得

(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编号开课院系: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课内总学时:27 学分:3 课程负责:陈秀枝执笔:陈秀枝 :01032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开课专业:环境工程 实验学时:4 课内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审阅:孙体昌,段旭琴

实验一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条件试验和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研究200-800nm光区内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方法。它广 泛地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 2、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 3、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误差及与仪器方法和浓度的关系。 4、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能够通过条件实验自行确定最佳 实验条件。 5、掌握分析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6、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技 能,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条件试验 (1)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用移液管吸取0.0, 1.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mL 比色管中,各加入1mL 盐酸羟胺溶液、2mL 邻二氮菲、5mLNaAc,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后,用l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0.0mL铁标液)为参比溶液,在440-560nm 之间,每隔一定间隔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峰附近,每隔1nm 测定一次吸光度。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A 与λ关系的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溶液酸度的选择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传感器实验 班号:机械91班学号:姓名:戴振亚 同组同学:裴文斐、林奕峰、冯荣宇 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性能曲线 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检测实验报告戴振亚 D、电子称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 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e0=(ΔR/4R0)*e 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 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 裂缝检测实验报告 引言: 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及早发 现和修复裂缝是至关重要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评估不同方法和技术用于裂缝 检测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考。 一、背景介绍 裂缝是建筑结构中的常见问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地震、结构老化、 建筑设计缺陷等。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进而影响建 筑物的安全。因此,及早发现和修复裂缝对于维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二、传统裂缝检测方法 1. 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裂缝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人眼观察建筑物表面来发现裂缝。然而,目视检测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依赖人工经验和观察角度的限制。此外,对于深埋在墙体内部的裂缝,目视检测几乎无法发现。 2. 手动测量 手动测量是一种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测距仪、测角仪等)来测量和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方向。然而,手动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 和时间,并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 三、现代裂缝检测技术 1. 激光扫描 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束扫描建筑物表面,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获取

建筑物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扫描结果,可以检测到裂 缝的变化情况。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非接触性的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2. 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建筑物表面的热辐射来检测裂缝。由于裂缝通常会导 致热辐射的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观察热图来发现裂缝的存在。该技 术具有快速、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但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四、实验设计和结果 本实验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裂缝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它们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对象是一座模拟建筑物,人工制造了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裂缝。实验结 果表明,激光扫描技术在检测裂缝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成本 较高。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实时性,但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五、讨论与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激光扫描技术在裂缝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适用于对裂缝进行详 细测量和分析的场景。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实时性,适用于对大面积建筑物进行快速 检测和筛查的场景。 3. 传统的目视检测和手动测量方法仍然有其应用价值,但在自动化和高效性方 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裂缝检测方法,并结合多种技 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NANCHANG UNIVERSITY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63班 学号: 6101216090 学生姓名:王劲昌 2019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 实验二热电偶的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实验三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 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特性—直流激励

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 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 所需单元及部件: 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V/F表、电桥、砝码、振动平台。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 音频振荡器调至4KH Z,V/F表打到2V档。 实验步骤: (1)按图1接线,组成一个电感电桥测量系统,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调节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音频振荡器的输出为V P-P值为lV。 图1 接线图 (2)将测量系统调零,将V/F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示波器X轴扫描时间切换到0.1~0.5ms(以合适为宜),Y轴CHl或CH2切换开关置5V/div,音频振荡器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中间位置。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网络中的W1,W2,使V/F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V/F表和示波器Y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和50mv/div,细条W1和W2旋钮,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用手按住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托盘的中间产生一个位移,调节移相器的移相旋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图形。放手后,粱复原。 (3)适当调整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在称重平台上放上一定数量的砝码时电压表指示不溢出。 (4)去掉砝码,必要的话将系统重新调零。然后逐个加上砝码,读出表头读数,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Wq(g)0 20 40 60 80 100 V P-P(V)-0.837 -0.790 -0.747 -0.706 -0.660 -0.621

最新东南大学检测实验报告资料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试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 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 实验步骤 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 实验曲线如下所示: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与加载的重量成线性关系,由于一开始调零不好,致使曲线没有经过原点,往上偏离了一段距离。 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系统的灵敏度/S U W =∆∆(U ∆为输出电压变化量,W ∆为重量 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100%m yFS δ=∆⨯,式中m ∆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 为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140g 。 U ∆=30mv , W ∆=140g , 所以 30/140 0.2143S m v g == m ∆=1.9768g , y F S =140g , 所以 1.9768/140100% 1.δ=⨯= 6. 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 五. 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应变片受拉,所以选(1)正应变片。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六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 检测、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六种无损检测的方法,仪器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六种无损检测的使用范围,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一)超声检测(UT) 1.基本原理 超声波与被检工件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工件经行缺陷测量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检测和表征,进而进行安全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金属中有气孔、裂纹、分层等缺陷(缺陷中有气体)或夹杂,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超声波探伤仪的种类繁多,但在实际的探伤过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应用的最为广泛.一般在均匀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将造成材料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往往又造成声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们知道,超声波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交界面上将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的大小与交界面两边介质声阻抗的差异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关.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目前便携式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大部分是A扫描方式的,所谓A扫描显示方式即显示器的横坐标是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的传播时间或者传播距离,纵坐标是超声波反射波的幅值。譬如,在一个钢工件中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造成了缺陷和钢材料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同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之间的声阻抗不同,当发射的超声波遇到这个界面之后,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又被探头接受到,在显示屏幕中横坐标的一定的位置就会显示出来一个反射波的波形,横坐标的这个位置就是缺陷在被检测材料中的深度.这个反射波的高度和形状因不同的缺陷而不同,反映了缺陷的性质。 2.仪器结构 a)仪器主要组成 探头、压电片和耦合剂。 其中,探头分为直探头、斜探头。压电片受到电信号激励便可产生振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作用在压电片上时,晶片受迫振动引起的形变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接受超声波。耦合剂是为了使超声波更有效的传入工件,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施加的一层透生介质为耦合剂,作用在于排除探头与工件之间的空气. b)主要旋钮 ●F1-F6 菜单键,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功能。 ●0ABC\4MNO 调节键,调节参数值的大小. ●设置及检测键。 ●快捷键。dB 增益,2GHI 闸门,范围,移位。 ●电源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