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梳理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梳理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两极格局

1、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二、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2、雅尔塔体系的规定有哪些?

3、雅尔塔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4、雅尔塔体系的的实质是什么?

5、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雅尔塔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7、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8、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有何目的?

9、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三、冷战

1、分析冷战的原因有哪些?

2、冷战的序幕是什么?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美国针对苏联的冷战政策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

5、苏联为了对抗美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军事)

6、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时间?有何意义?

7、马歇尔计划出台时间?全面实施时间?有何作用?

8、北约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它成立的时间?

9、为对抗美国的杜鲁门主义,苏联出台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时间?

10、经济互助委员会何时成立的?有何作用?

11、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华约成立的时间?

12、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什么? 这一事件产生的时间?带来的影响?(1949年、1950年)

13、冷战的含义是什么?双方争夺的重点在哪个地区?

14、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带来了哪些影响?(积极、消极)(第92页)

15、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6、冷战的结束带来哪些影响?(第102页)

四、美苏争霸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

(1)特征:

(2)领导人战略:

①约翰-肯尼迪(美):

②赫鲁晓夫(苏):

(3)缓和表现:

①互访:年,首先访美。

②会谈:年,美苏会谈,形成精神,即在柏林问题上,在国际争端上。

(4)紧张表现:

①1960年

②1961年

③1962年

2、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

(1)特征:

(2)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①美国:

②苏联:

(3)领导人战略:

①尼克松(美):

②勃列日涅夫(苏):

(4)缓和表现:

①尼克松调整了部署:对越南对中国对苏联

②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在欧洲推行战略,实质使苏联赢得

③美苏就限制和裁减达成协议。(5)紧张的表现

3、80年代——9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

(1)特征:

(2)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①美国:

②苏联:

(3)领导人战略:

①里根(美):

②戈尔巴乔夫(苏):

③老布什(美)

(4)紧张表现:

①军事

②意识形态

(5)缓和表现:

①1987年

②1985——1988年

4、美苏争霸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5、美苏争霸形成的冷战格局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2)推行霸权主义误国误民,和平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承认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选择。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 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 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2)德国一分为二(3)调整了欧洲国家领土(4)确认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5)在远东地区划分势力范围(6)建立联合国 影响:A利: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清除德、日法西斯 B弊: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 C 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1、凯南报告——冷战的酝酿1946年2月 2、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1946 3 5 3、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 3 4、马歇尔计划——冷战的政策1947 6 5 5、第四点计划 6、北大西洋公约——最终形成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成立情报局1947 7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1949 莫斯科 3、中苏同盟1950 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华沙条约1955 东欧各国和苏联 三.两大阵营的对峙 1.、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 3、军事上表现为“冷热战对抗” 4、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 表现:苏南矛盾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的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宣告解体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原因:帝国主义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现: A欧共体成立:1965年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经济共同体 1993年11月1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到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 B法国戴高乐主义:就是法国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第1页共1页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

论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和现实意义1945年2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苏、美、英三国的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苏联雅尔塔聚会,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再加上此前分别于1943年11月举办的德黑兰会议的铺垫和此后于1945年7月举办的波茨坦会议中对雅尔塔会议决议和规定作出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雅尔塔体制。三次会议内容共包括:一、协调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确定对战败国的处理原则问题;三、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的雅尔塔体制,就笔者看来,还是弊大于利,尽管它被认为“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同时,它对当今我们如何缔造世界和平新格局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缓和了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协同作战;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对战后如何惩处战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雅尔塔体制对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辟,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这点来讲,它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雅尔塔体制表面上是苏、美、英三国依据各自的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互相权衡利弊得失、互相妥协的结果。但实质上它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强国依据实力对比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 一、在雅尔塔协议中,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苏、美、英“一致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从而认为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的占领区,法国也应有自己的占领区,应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这一条表面上看无懈可击,然而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拥有军队并不意味着战争。战争的决定权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军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才会招来他国侵略,引起真正的战争。就拿我们中国来说,有人认为,一个朝鲜战争,就使国民经济倒退了20年,所以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工作中心。这话倒也不错,然而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到能将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拒之门外,使外国侵略者望而生畏的军队,那么她的经济再怎么发达,也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综上所述,所谓“使德国永远失去法西斯势力复辟的资本”之说,完全是苏、美、英三国为争夺德国这一颇为重要的欧洲安全格局中的战略要地而打起的幌子。 二、在雅尔塔协议中,苏、美、英三国认为德国应“为‘她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提出了总额为22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并说明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这倒无可厚非。的确,成者

战后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01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建议 在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我们要将其置于国际关系史中,重点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知识清单 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和形成原因 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背景——美苏实力的增强和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二)根源 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三)“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2.“冷战”的发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发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 内容:经济援欧 特点: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作用: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 4.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1948年,处于各国占领状态的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柏林危机,柏林城被分为东西柏林两部分,随着德国的一分为二,柏林墙也将柏林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直到德国重新统一。 5.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呈“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力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④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⑤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实质上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表明,在国际舞台上有多种力量或多个力量中心在发挥重大作用,国际事务不可能由个别国家主宰。因此,多极化实际上是对霸权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 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

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国和约、朝鲜战争、旧金山和约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等只是雅尔塔体制的既定大框架内进一步的争夺和落实。虽先后有联系,但不宜直接说成是该体制的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考点归纳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建议 在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我们要将其置于国际关系史中,重点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知识清单 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和形成原因 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背景——美苏实力的增强和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二)根源 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三)“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2.“冷战”的发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发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 内容:经济援欧 特点: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作用: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 4.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1948年,处于各国占领状态的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柏林危机,柏林城被分为东西柏林两部分,随着德国的一分为二,柏林墙也将柏林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直到德国重新统一。 5.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②建立: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③影响: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建立,使美国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

试析雅尔塔体系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原则:“和平”、“民主”。这里的“和平”、“民主”皆有特定含义,“和平”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民主”则是指对法西斯战败国进行民主化改革。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特点 (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8、隐含的主要矛盾 (1)美国苏联的矛盾(争霸)。这对矛盾主导了国际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其中涉及到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很多同学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作简单讲解: 一、含义 1、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3、冷战: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的政策。 二、相互关系 1、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决定了雅尔塔体系的走向和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2、冷战与两极格局:战后,美苏的战略相互对立,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必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然而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均势,决定双方很难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样冷战便成为两极格局中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抗的主要形式。其实,冷战格局就是美苏两极格局。 3、雅尔塔体系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定的国际秩序是美苏平分秋色,冷战格局也是一个美苏两极格局。正是由于雅尔塔体系的存在才使冷战没有发展成为

选修3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3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知识结构】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是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主要内容: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 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③苏联占有 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5、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与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形成原因: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复习指南】 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认识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联系冷战的相关知识,认识雅尔塔体系产生的历史影响。注意以时间为序分析掌握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并同当时世界形势发展相结合、相联系。 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时空定位】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同年波茨坦会议,相关会议主要内容:清算法西斯,审判战犯;创建联合国;明确美苏势力范围。 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揭开冷战序幕 杜鲁门主义(1947年2月):宣告美国全球范围的扩张和对苏发动冷战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巩固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9月):反击美国冷战政策。 币制改革(1948年6月):引发苏联封锁,美国提供空中运输保障,是美苏冷战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分裂,次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反击“马歇尔计划”,恢复发展经济,巩固东欧阵地。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华沙条约》,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抗衡,东西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形成。 戴维营精神(1959-1960):赫鲁晓夫访美,对峙缓和。随着古巴导弹、U-2事件、柏林墙事件,军备升级。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1961-1969):肯尼迪实行“和平战略”;赫鲁晓夫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局面逐步形成。 由对峙走向缓和(1969-1975):尼克松强调均势外交。美苏推行“缓和”战略,奉行霸权主义。美苏就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缓和”政策下,思想渗透和意识形态斗争仍在继续。 八十年代的争霸(20世纪80年代):里根提出“遏制”战略,实施“星球大战计划”;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签署中导条约,销毁部分核军备 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标志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1991年):《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签署,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0: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练习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管理东北三省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D.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答案 D 解析慕尼黑会议上,西方大国牺牲弱国利益,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利益又被世界强国出卖。 A、B、C和雅尔塔会议无关。 2.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加紧在全球的扩张,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3.使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力超群、成为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A.西欧各国饱受战火蹂躏,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B.两国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发展较快 C.两国军事实力较为强大 D.两国的政治地位在二战及战后逐步提高 答案 B 解析A项是美苏两国迅速崛起的客观原因。C、D两项是美苏崛起的军事、政治原因。二战中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因此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国际关 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主要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3.评价: (1)实质: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2)标志: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4)消极作用: 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③埋下了国际纠纷的隐患(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1.资本主义阵营: (1)美国的强大: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组建联合国,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②表现: ②实力:杜鲁门:美国意图“领导世界” 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 军事上: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 ①英国: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日益降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②法国: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海外储备枯竭;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社会主义阵营: (1)苏联实力大增: ①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所扩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①东欧八国:得到苏联的帮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亚洲四国: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3)阵营最终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说课讲解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 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影响: 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