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冶金技术

生物冶金技术
生物冶金技术

生物冶金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

有记载的最早的生物冶金活动是1670 年,在西班牙的矿坑中回收细菌浸出的铜[8]。1950 年美国开始原生硫化铜矿表外矿生物堆浸试验,并于1958年获得了生物冶金史上第一个专利。直到1974 年,美国科学家从酸性矿水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氧化亚铁杆菌。此后美国的布利诺等又从犹他州宾厄姆峡谷矿水中分离出了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并用这两种菌浸泡硫化铜矿石,结果发现能较好的把金属从矿石中溶解出来。至此,生物冶金技术才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世界矿产资源日渐贫杂,资源、能源、环境问题越发引起人们重视,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随着矿物贫杂化和严重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的冶金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寻求更为高效、低能、清洁的绿色资源利用途径成为研究焦点。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2001年的研究报告,在未来20年,美国矿业最重要的革新将是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取代有色行业传统的熔炼工艺。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矿物加工技术,它包括微生物浸出技术和微生物浮选技术。在自然界,微生物在多种元素的循环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球上许多矿物的迁移和矿床的形成都和微生物的活动有关。生物湿法冶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工艺,它不产生二氧化硫,投资少,能耗低,试剂消耗少,能经济地处理低品位、难处理的矿石。目前,这种方法仍处于发展之中,它还必须克服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如反应速度慢、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差,超出了一定的温度范围细菌难以成活,经不起搅拌,等等。为此,一些科学家建议应从遗传工程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性能优良的菌种。

摘要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0.5~2.0微米长、0.5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适温细菌和其他“靠吃矿石为生”细菌如何氧化酸性金属的机理不得而知。化学和生物作用将酸性金属氧化变成可溶性的硫酸盐,不可溶解的贵金属留在残留物中,铁、砷和其他贱金属,如铜、镍和锌进入溶液。溶液可与残留物分离,在溶液中和之前,采取传统的加工方式,如溶剂萃取,来回收贱金属,如铜。残留物中可能存在的金属,经细菌氧化后,通过氰化物提取。

1. 生物湿法冶金

生物湿法冶金是二十年来冶金领域十分活跃的学科之一。与传统氧化工艺相比,生物氧化工艺其成本低,无污染,对低品位难处理的硫化矿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生物湿法冶金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微生物浸矿是指用含微生物的溶剂从矿石中溶解有价金属的方法。用微生物处理的矿石多为用传统方法无法利用的低品位矿、废石、多金属共生矿等。微生物浸矿过程机理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细菌的生长、硫化矿分解等方面已有较深刻的认识。细菌浸矿过程是细菌生长及包括化学反应,电化学、动力学现象的硫化矿氧化分解的复杂过程。

1.1生物冶金的工艺过程

生物冶金工艺过程大体上分为堆浸工艺和搅拌浸出工艺两种方式,堆浸工艺通常用于处理低品位矿石或废石,搅拌浸出工艺通常用于处理高品位矿石或精矿。

1.2生物堆浸技术的特点

传统矿冶工艺的主要缺陷在于依赖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下的“强烈反应”来分解矿物提取制备金属。而生物堆浸技术与传统的选冶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反应温和。利用微生物催化作用,刻化学环境下改变为常温、常压及低酸下的温和反应。(2) 设备少、工艺流程简单、建设周期短、基建投资大大减少。而且处理量大、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产品价值高。(3) 无SO2 等有害气体排放、溶液循环利用,环境友好,节约了处理废弃物的成本;工艺过程矿石无需细磨,可大幅度降低能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4) 能较经济地处理常规法难以处理的某些低品位矿石,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找矿领域;适合于开发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资源,规模可大可小。

1.3生物冶金技术的应用领域

国外生物冶金的研究工作,以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最为卓著,首先成功地应用于铜、铀的工业开发利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非开始用生物技术经济地从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贵金属,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已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我国在江西德兴铜矿、紫金山铜矿、陕西地勘局、新疆喀拉通克、云南墨江等地已对微生物氧化提取铜、金、镍实现了工业化。目前国内外生物冶金技术不断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次生硫化铜矿( 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等)生物堆浸;原生硫化铜矿(黄铜矿)生物堆浸及精矿生物搅拌浸出;硫化镍、钴、锌矿的生物浸出;煤炭脱硫,铝土脱硅、红土镍矿等生物冶金;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

2. 国外研究现状

难浸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最先是1964年在法国提出。法国人首先尝试利用细菌浸取红土矿物中的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1977年苏联最先发表了实验结果。北美最先用搅拌反应槽对难浸金矿石及精矿进行细菌氧化,对于搅拌反应槽式细菌氧化厂的投产和推广,具有奠基作用。1984~1985年,加拿大Giant Bay微生物技术公司对北美及澳大利亚的30多种金精矿进行了细菌氧化实验研究。1986年南非金科公司的Fairview金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细菌氧化提金厂,实现了难浸金矿细菌氧化预处理法在世界上的首次商用。近年来,在国外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矿冶领域热点。堆浸在铜、金等金属的提取上获得工业应用。自1980年以来,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建成大规模铜矿物堆浸厂。对于锌、镍、钴、铀等金属的生物提取技术亦得到研究。加拿大用细菌浸铀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安大略州伊利埃特湖区三铀矿公司1986年产铀360吨。美国在浸取铜矿石时用细菌法回收其中的铀,1983年产值已达9,000万美元。法国的埃卡尔耶尔铀矿采用细菌浸出,1975年产铀量达到35吨。葡萄牙在1959年就有1个铀矿采用细菌浸出进行生产,铀浸出率达60%~80%。智利北部的Quebrada Blanca矿山是目前生物浸出实践中非常好的范例,并展示了生物湿法冶金在矿业中的成功发展。

3. 国内研究现状

由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生物冶金技术及工程化研究”课题进行了评审验收。课题完成后,将在我国首次实现硫化铜矿石生物提铜工艺工业化,形成的生物堆浸提铜工程技术、高效浸矿菌株选育及活性控制技术,可推广应用于低品位难处理硫化铜矿及表外矿,将显著提升我国矿冶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由中南大学邱冠周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项目针对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品位低、复杂、难处理的特点,围绕硫化矿浸矿微生物生态规

律、遗传及代谢调控机制;微生物-矿物-溶液复杂界面作用与电子传递规律;微生物冶金过程多因素强关联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分别获得200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0月下旬,科技部正式行文,“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该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微生物冶金技术进入突破性研究阶段。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不仅将在冶金基础理论上取得突破,建立21世纪有色冶金的新学科—微生物冶金学;而且对解决我国特有的低品位、复杂矿产资源加工难题,扩大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量,提高现代化建设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促进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之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发展趋势与前景

(1) 目前生物冶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铁、硫氧化细菌进行铜、铀、金、锰、铅、镍、

铬、钴、铋、钒、镉、镓、铁、砷、锌、铝、银、锗、钼、钪等几乎所有硫化矿的浸出。

(2) 随着表层矿的逐渐减少,深层矿绝大多数为不易处理的,生物提取技术对上述绝大多

数项目都是适用的。该技术在前期投资和运营费用方面的优势及对环境无害的特点决定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3) 通过对金属硫化物矿和精矿的生物浸取,不但可提取金,还可提取残金属,如铜、镍、

锌、钴、钼。在生物提取过程中,贱金属溶入酸性溶液中,可通过湿法冶金技术获取。

在复杂难选冶的金矿中,贱金属的提取可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 生物提取技术对用常规方法难以分离的多金属矿、精矿和含多种金属的尾矿也有效。

澳大利亚一家矿业公司正在对一含有铅、铜、钴、锌、镍和银的多金属精矿进行实验。

生物冶金技术产业化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生物冶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冶金技术论文

生物冶金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冶金11-A1

徐富鹏

120113202144

生物技术心得体会

生物技术心得体会 生物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基因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是获得 某一基因或DNA片段的大量拷贝,用于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 与功能,并可达到人为改造细胞以及物种遗传性状的目的。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基因克隆技术:目的基因 的获得、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分子的扩增和鉴定。 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分”是指分离制备 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 “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的DNA; 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 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 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 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 个体。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 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 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 移和重新组合。 一. 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将要克隆 或表达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是分子克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 步。基因工程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获得目的DNA片段,。所需

目的基因的来源, 不外乎是分离自然存在的基因或人工合成基因。常用的方法有PCR 法、化学合成法、cDNA法及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来筛选 PCR方法 PCR 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 化学合成法制备基因片段 采用DNA合成仪,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段合成,然后进行连接,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 二、重组质粒的构建 DNA体外重组是将目的基因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以便下一步转化之用。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 、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连接反应的温度在37℃时 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键结合是不稳定的。因此采取折中的温度,即12~16℃,连接

粉末冶金技术论文..

粉末冶金技术 摘要: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粉末冶金材料是指用几种金属粉末或金属与非金属粉末作原料,通过配料、压制成形、烧结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材料。这种工艺过程成为粉末冶金法,是一种不同于熔炼和铸造的方法。其生产过程与陶瓷制品相类似,所以又称金属陶瓷法。粉末冶金法不仅是制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材料的方法,也是一种无切削或少切削的加工方法。它具有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节省机床和生产占地面积等优点。但金属粉末和模具费用高,制品大小和形状受到一定限制,制品的韧性较差。粉末冶金法常用于制作硬质合金、减摩材料、结构材料、摩擦材料、难熔金属材料、过滤材料、金属陶瓷、无偏析高速工具钢、磁性材料、耐热材料等。 关键词:粉末冶金、基本工序、应用、发展方向、问题及机遇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 (11 grade material class two) Abstract:Powder metallurgy is used for preparing metal or metal powder (or metal powder and metal powder mixture) as raw material, after forming and sintering, manufacture of metal materials, composite and various types of products technology.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and 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 have similar place, therefore, a series of new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ies can also be used for preparing ceramic material. Powder metallurgy materials refers to the use of several kinds of metal powder or metal and non metal powder as raw material, through mixing, pressing, sintering process and made of materials.The process to become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lting and casting method.It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eramic products are similar, so called ceramic metal.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not only has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is also a kind of without cutting or less cutting processing method. It has high productivity, high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e, saving machine tools and production area etc..But the metal powder and high mold cost, product size and shape are subject to certain restrictions, flexibility is poor.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often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ard alloy, antifriction material, structural material, friction material, refractory metal materials, filter materials, metal ceramic, no segregation in high speed tool steel, magnetic materials, heat resistant materials. Key words:powder metallurgy, basic proces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我国生物技术现状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课程: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2011 年5月23日

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摘要:生物技术是20 世纪后期人类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它是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安全的重点。在我国生物技术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从政策、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来推动生物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重大科技计划,把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生物计划,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脑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等。有些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生物产业也初具规模,生物经济初见端倪。 关键词:生物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0前言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1]主要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等工程学科,近年来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冶金、环保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群。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广泛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生物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说,我国生物技术在让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有独立知识产权成果的创新。努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 1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 1.1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兴起 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19年,在北平天坛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即今天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被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据统计,我国现有456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医药领域的有165个,占36%,专业人员约6800人,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

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多次的新课程阅读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髓,更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给他们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所以生物教师必须具有精深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的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

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而且生物教师还应该具有指导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以及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

OLED技术论文

P-11 / S.-M. Choi P-11: An Improved Voltage Programmed Pixel Structure for Large Size and High Resolution AM-OLED Displays Sang-Moo Choi and Oh-Kyong Kwon Division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Hanyang University, Hangdang-Dong, Seongdong-Gu, Seoul, Korea Ho-Kyun Chung R&D Center, Samsung SDI, Co., Ltd, Yongin-City, Kyungki-Do, Korea Abstract We propose an improved pixel structure for large size and high resolution 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The proposed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5 TFT and 1 capacitor. It can compensate not only the threshold voltage variation of 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 TFTs but also the voltage drop of supply voltage on panel. Moreover, it operate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trol signal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pixel structure and verify the performance by HSPICE simulation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previously reported structures.. 1. Introduction 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has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for display such as light, thin and self emissive characteristics, wide viewing angle and fast response time. In spite of thos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M-OLED panel with good image quality because of the threshold voltage and mobility variation of 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TFTs. In addition, as the panel size and brightness grow up, the degradation of supply voltage on panel(VDD IR drop) becomes an another critical issue because it may occur an image degradation and crosstalk. Since it is expected to obtain many advantages to apply AM-OLED display for large size TV application, the driving method and pixel structure should be applicable for large size panel [1]. Recently, AM-OLED displays are demonstrated with several solutions to obtain uniform images, such as voltage programming method that can compensate the variation of threshold voltage [2-4], current programming method [5-6] and digital driving method [7-9]. Even though the current programming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chieve excellent image quality, its panel driving speed is too slow to implement high resolution displays. Digital driving method can reduce the threshold voltage sensitivity of display images, but it needs very fast addressing speed so that it may not be the good solution for high gray scale displays. Several voltage programming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to earn uniform images [2-4]. However, any of those voltage programming methods can not achieve both simple driving method and low sensitivity to the degradation of supply voltage. So we propose an improved voltage programmed pixel structure for large size and high resolution AM-OLED displays, which can compensate the threshold voltage variation of TFTs and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degradation of supply voltage with simple driving method. 2. Conventional pixel structure and programming method Figure 1 shows the conventional pixel structure and timing diagram of that structure which can compensate threshold voltage vari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supply voltage [2]. But it needs 3 control lines and complex driving signals for data line and control lines. Moreover the data line must be alternated to supply voltage level with every row line time to store a threshold voltage. Figure 2 shows a modified structure and the timing diagram of that structure [3]. It reduces one control line by more complex controlling. But as the previous one, it wastes the row line time to store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TFT. Figure 3 shows an another structure that simplify the driving method and pixel structure [4]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one[2]. And the panel that is applied that structure is already demonstrated successfully with scan[n] AZ AZB data[m] (b)Timing diagram Figure 1. Conventional voltage programming pixel structure and timing diagram for operation by R. Dawson [2] ISSN/0004-0966X/04/3501-0260-$1.00+.00 ? 2004 SID 260 ? SID 04 DIGEST

生物湿法冶金的应用与发展

生物湿法冶金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资源的贫化、不易处理,生产经济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湿法冶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冶金工艺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不断地在其产业化方面取得愈来愈多的成就。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湿法冶金的发展历史、浸出机理、生产应用、并分析了生物湿法冶金的优势与缺陷和生物湿法冶金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生物浸出 Abstract:With the resources,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t,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economic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iological hydrometallurgy as a new type of metallurgy proces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continuously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has more and more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biological hydrometallurgy development history, leaching mechanism, the production appl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biological hydrometallurg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biological hydrometallurgy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words:microbial leaching 生物湿法冶金是微生物学与湿法冶金学的交叉学科,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某些矿物(主要为硫化矿物)和元素所具有的氧化、还原、溶解、吸收等作用,从矿石中将有价元素选择性浸出,制备高纯金属及其材料的新技术。在世界矿产资源日渐贫瘠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今天,传统的选矿技术(重选、磁选、电选、浮选)与理论已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矿物加工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由此产生了生物选矿技术。 1、生物湿法冶金简介【1】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矿物加工技术,它包括微生物浸出技术和微生物浮选技术。又根据微生物在回收金属过程中所起作用,可将微生物湿法冶金分为三类:生物吸附、生物累积、生物浸出。 生物吸附是指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依靠物理化学作用,被结合在细胞膜或细胞壁上。组成细胞壁的多种化学物质常具有如下功能基:胺基、酰基、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巯基。这些基团的存在,构成了金属离子被细胞壁结合的物质基础。 生物累积是依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而在体内累积金属离子。例如巴伦支海的藻类细胞含金量是海水中金浓度的2×1014倍。铜绿假单胞菌能累积铀,荧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能累积钇。 生物浸出就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氧化或还原特性,使矿物的某些组分氧化或还原,进而使有用组分以可溶态或沉淀的形式与原物质分离的过程,此即生物浸出过程的直接作用;或者是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机酸、无机酸及Fe3+)与矿物进行反应,而得到有用组分的过程,此即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的间接作用。 2、生物湿法冶金的历史【2】 生物湿法冶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诞生期、摇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健康概念日趋升温,加之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当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又称为生物材料,其传统领域主要包括支持运动功能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假肢等),血液循环功能人工器官(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整形美容功能人工器官、感觉功能人工器官(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等,新型领域主要包括分子诊断、3D打印等。 生物医用材料的特征主要包括:安全性、耐老化、亲和性,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型、价格适当。同时,便于消毒灭菌、无毒无热源,不致癌不致畸也是必须考虑的。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其要求各有侧重。其产业特征包括: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知识与技术密集。 二、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分析

2016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为709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491.7亿美元,2016~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骨科植入材料和心血管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占比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其中骨科植入材料占据了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场占有率为37.5%。心血管材料占据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36.1%。其他的主要细分领域还包括牙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生物再生材料和医用耗材。 (二)竞争态势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持续增长,美国、欧盟、日本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2015年,在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1%、31%和14%。美国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聚于技术资源丰富的硅谷、128 号公路科技园、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以及临床资源丰富的明尼阿波利斯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德国聚集于巴州艾尔格兰、图林根州等地区;日本聚集于筑波、神奈川、九州科技园等。 图1:主要国家生物医用材料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比例分析

生物冶金

●生物湿法冶金(Biohydrometallugy),是应用微生物将金属矿物氧化、还原或络合 分解,使金属或金属离子进入溶液,进一步分离、富集、纯化而提取金属的技术。 该法适应于溶浸贫矿、废矿、尾矿和大冶炉渣等,以回收某些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达到防止矿产资源流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 ●生物冶金主要发生在水环境中,包括生物淋滤(bioleaching):一种不溶性金属在水 中转变为可溶性金属,例如CuS转变为CuSO4。指利用特定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溶解作用,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属、硫及其它金属)分离浸提的一种技术。 ● ●;生物冶金(biomining);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 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 ●生物氧化(biooxidation ):金属的是重获可有微生物分解金属中的矿物质来提高, 但获得的金属并不一定都是可溶的。例如金可从黄铁矿和毒砂中获得。 ● ●矿石品位:指金属矿床或部分非金属矿床(如磷灰石、钾盐、莹石等)中有 用组分的单位含量。通常以%、克/吨、克/米3、克/升等表示。矿石品位高低决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小。 ●贫矿:铜矿< 0.3%;锰矿< 10%;金矿<1g/吨 ●生物冶金应用领域: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硫化矿)、矿物预处理(硫化矿包裹矿)、 环境治理及修复(酸性矿水及重金属污染水源) ●生物冶金优势:1,更加温和、友好。生物冶金不需要高能量,不产生SO2等有害 物质,适合低电势金属的提取。 ●黄铁矿(FeS2, pyrite)、砷黄铁矿(AsFeS2, arsenopyrite) 含金、黄铜矿(CuFeS2 chalcopyrite、闪锌矿(ZnS, sphalerite) 锰、铀等 ●生物冶金微生物的共同特点:1,大部分是化能自养微生物,二价铁或无机硫化物 作为电子受体。2,嗜酸性微生物适应的PH是1.5~5。3,需要CO2 ●和O2的混合气体,CO2供生长,O2作为电子受体4,痕量有机物可以刺激生长, 浓度高的有机物对微生物有毒。5,嗜温微生物20-35oC适于堆浸。例如(嗜酸硫杆菌,。 ●浓度在温度20-35oC pH 1.8-2.0下生长最快,可利用二价铁和其他硫化物作为电子 受体,有氧时优先生长。 ● ● ●6,中等嗜热微生物40 - 50oC,适于生物氧化。例如硫化杆菌,需要提高环境中CO2、 少量酵母膏和铁氧化细菌7,高嗜热微生物60-80oC,适合生物浸矿。例如酸菌属G-。 ●细菌的16S rRNA基因文库比较丰富,从Eco RI酶切图谱来看, ●应有3-4种不同的主要类型,而古菌的16S rRNA基因文库比较单一,从Eco RI酶 切图谱来看,应该只有1种类型。 ●微生物分离培养难点:生长缓慢、对有机质敏感、在低H和高温下凝胶基质易酸水 解 ●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菌株 ●根据16S rRNA 基因库分析结果,结合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分离菌株。 ●从营养需求上,分为两类不同培养方法:异养培养和自养培养。自养培养又包括以

微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示例

微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示例 摘要:微生物冶金是微生物学与矿物加工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冶金以及其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包括微生物冶金发展概况、冶金微生物、微生物冶金技术及冶金过程的机理,并介绍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生物冶金;硫化矿;冶金技术;生物浸出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支持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全球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的自然资源的飞速开发,导致优质富矿资源日趋枯竭,从而品位低以及成分复杂的贫矿资源开始受到人们日渐关注,难选冶炼矿石所占比例不断攀升。常规冶金技术在对低品位低矿物的加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产量低、成本高、污染大等缺点,在技术和经济上已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微生物冶金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其本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技术。这些微生物为适温细菌,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矿物作用,将矿物中的酸性金属氧化成可溶性的金属盐,不溶的贵金属留在残留物中。并一旦溶液可与残留物分离,在溶液中和之前,采取传统加工方式,如溶剂萃取等方法来回收溶液中的金属;可能存在于残留物中的金属,经细菌氧化后,通过氰化物提取。生物冶金技术具有能耗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无污染等优点[2-3],在矿物加工及冶金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发展壮大起来,是未来冶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因此,微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对冶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5-6]。 1 微生物冶金发展概况 生物冶金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7年,Colmer和Hinkel[7]首次从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到氧化亚铁硫杆菌。其后,Temple等[8]和Leathen等[9]先后发现这种细菌能够将Fe2+氧化为Fe3+,并且能够将矿物中的硫化物氧化为硫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 ????生物有机化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有机化学与物理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产物。 ????生物有机化学:以现代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物理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为手段,发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并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经活性的生物碱、环肽、甾体及糖类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结构-活性关系,及其与靶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2)针对在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子如g-蛋白偶联的受体、蛋白激酶以及细胞凋亡过程,发展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调节剂并应用于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3)利用单晶-衍射或nmr 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以及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构象,从而探讨活性小分子如药物分子作用的内在机制。4)研究酶,细胞或微生物催化的新反应,酶催化反应的机理,酶的改性等。研究酶或微生物参与的复杂分子的合成机理。 ????我是中药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植物药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对化学知识的运用非常多,而自己以前主要掌握的是生物方面的知识,对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少。但让我庆幸的是一门生物与化学的结合学科——生物有机化学开设了。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么课。周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获益匪浅。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的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另一个就是对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我经验性知识的积累。 ????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蛋白质和多糖三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它参与生命过程的有机分子,它们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组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通常是由几十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按各种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第二章,核酸化学,也就是遗传物质核酸,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兼有储存和传递信息二种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其作用是把特殊的遗传信息转变成特殊的氨基酸指令系列。dna将生物遗传信息rna,再通过rna合成蛋白质,由蛋白质表现出一定生物性状。 ????第三章,糖类化学,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数

冶金论文

浅谈湿法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性 陈健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湿法冶金中浸出工序是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而锌精矿的浸出只会得到一种含有铜、镉、钴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除了钴离子以外其他离子能通过锌粉置换法较容易除去,但除钴则需要添加添加剂,本文主要对湿法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进行讨论。 关键词:湿法冶金;炼锌;浸出液;净化;除钴 一、前言 目前,湿法炼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锌方法,世界上85%--90%的锌通过湿法生产,湿法炼锌浸出的结果只能得到一种含有铜、镉、钴、镍、铊、砷、锑、锗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这种成分复杂的溶液,会给下一步电积法提取锌带来困难,为满足锌电积的要求,必须在电积前将浸出液中的杂质离子净化至允许含量之下。铜、镉、镍、铊、砷、锑、锗等杂质离子能通过锌粉置换法较易除去,从Co/Co2+与Zn/Zn2+的标准电极电势来看,锌粉应该能置换出浸出液中的2价钴离子,理论上浸出液中的钴的起始浓度能降到5×10-12mg/L,但在实际生产中,浸出液中仅加入锌粉时钴浓度并不能降到锌电积所需要的程度。所以除钴需要加入添加剂。 二、浸出液的净化除钴方法及其优劣性 1.砷盐净化法 砷盐净化原理如下,在没有Cu2+存在的条件下,含钴的硫酸锌溶液中加锌粉置换钴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加锌粉置换钴的主要反应是CuSO4与锌粉的反应,亚砷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这个反应的进行。由于铜很容易被锌粉置换出来,这样在锌粉表面沉积的铜微粒就会与锌粒共存,形成微电极的两极,在铜阴极上发生下列反应: As2O3+12H++12e→2AsH3+3H2O Co2++2e→Co 2H++2e→H2 而在锌粉阳极上发生溶解反应: Zn→Zn2++2e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生物工程以及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当代的生物技术和研究成果,并对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生物工程酶工程工程前景 1 什么是生物工程 遗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它通过人工转移或重组DNA大分子,增加生命体的基因种类,从而重新安排、设计人类所需要的新生命。生物工程就是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工艺学。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 繁衍或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既快又好。如育种,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比自然界进化产生新组合性状的速度快一万倍,而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则快一亿倍。 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细胞杂交等。前者

是把植物的胚轴、叶片、茎段、根、花茎、花粉、胚、分生组织等离体培养成为植株。后者是指把植物的细胞,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除去细胞壁,变成原生质体,在融合诱导剂促进下,使甲、乙两个种的细胞完成融合过程,继而培养成杂种植株。 酶工程是利用生物学使一种物质转化为另种物质的方法。酶工程避开了传统化学转化所需要的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在化学工业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发酵工程就是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将各种不同的原料转化成各种不同的物质,如酒精、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 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 人类在长期科学和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很多创造生物新类型的手段。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还是有性杂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种间、属间远缘杂交往往不易成功,至于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如动物与细菌之间,就更不可能了。然而基因工程却可以越过这个杂交屏障,发挥它自己的特长。它不但能把不同微生物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

生物心得体会

生物心得体会 【篇一:生物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生物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期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考,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追求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效益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收益愈大,则课堂效率愈好。高效课堂,它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为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 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高效的生物教学要体现教学价值” 生物教学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对于教学的价值”,如果不站在教学”的必要性上来考虑,而单纯从是否教了知识来考虑,教学也是低效的。我们的教学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时间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学,搞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所谓对话教学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理念、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价值,把理论简单、片面,甚至极端地拿到了课堂上,使得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不协调,因而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思想认识停留于原有的水平。 二、高效的教学必须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 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

浅谈冶金技术论文

浅谈冶金技术 学生姓名:李明月年级:2014级学号:2014442738 有色金属的生产,包括地质勘探、开采、加工、冶炼和加工等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先进技术不断运用到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的革新中,使得有色冶金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火法冶金由于自身的诸多不足已经逐步被淘汰,现在大多有色冶金企业及研究团队多以湿法冶金和电冶金为主进行生产及研究有色冶金技术的不断革新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目前有色冶金正朝着绿色环保、海洋资源利用及金属替代品的开发等方向发展;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海洋资源利用技术难度大金属替代品研发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仍没得到有效的 方法解决。考虑到诸多影响因素,相对上述研究方向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前景是较广阔的;如果切实做到将前期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应用到后期的生产线上,将是有色冶金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1.金属冶金的技术现状 2014年,国内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029万吨,比上年增长9.9%,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增长25%和24%,增幅分别提高14%和8%(见表1)。 2013年有色金属冶金产业在关键技术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国内自主研发出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精密铜管短流程高效生产工艺,同时铝合金中厚板项目也相继投产。有色金属行业凭借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1 2013年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汇总表 序号指标名称1-12月 累计/t 同期 累计/t 同比/% 1 十种有色金属 其中:矿产40287816 36798169 36655154 33549610 9.91 9.68 2 氧化铝44375731 38722199 14.60 3 铜材14987033 11970488 25.20 4 铝材39624184 31943902 14.04 1.1 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目前提取纯金属,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火法冶炼过程一般分为选矿,冶炼,精炼三个步骤。首先将选矿得到的细粒精矿加入冶金熔剂,加入鼓风炉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烧结成块,然后装入鼓风炉内冶炼;形成由脉石、熔剂及燃料灰融合而成的炉渣和熔锍或含有少量杂质的金属液;最后进一步处理冶炼得到的含有少量杂质的有色金属,提高有色金属的纯度、提高冶炼温度或采用闪速熔炼、喷射冶金等技术,改善动力学条件,提高反应速度,使得加强冶炼强度、缩短冶炼时间及节约能源消耗等。 我国火法炼铅在铅冶金中占有主要地位,铅的湿法冶炼至今仍处于试验性阶段。传统的火法炼铅以烧结焙烧、鼓风炉熔炼流程为主,部分采用铅锌密闭鼓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