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世界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英国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

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

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

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

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

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过程

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

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

议会军和王军

著名人物:克伦威尔;

战役;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

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

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

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③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目的:限制王权;

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

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二、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一)海上霸权的建立

1、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96页的图片)

(二)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1、17世纪以后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相继打败荷兰、法国。

2、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并成为主要经营者。

3、在亚洲,东印度公司进行海外殖民和掠夺,印度成为英国最大的殖民地。

4、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三、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资产阶级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3、劳动力: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5、市场:(直接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二)进程

1、时间: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今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②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③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2、生产手段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三)重大发明

1、纺织:珍妮纺纱机;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3、交通运输: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美国人富尔顿)

(四)影响:(对英国)

1、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号称“世界工厂”,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1836 -- 1848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四、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了19 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最大的殖民帝国地位引起了新兴的德国的强烈不满。

五、一战到二战期间的英国

(一)一战前

1、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组成英、法、俄协约国集团。

(二)一战后

1、成为战胜国,是巴黎和会的主宰国之一,虽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世界第一位,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美国一战后代替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围绕争夺世界霸权,英美之间的矛盾成为,一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结果,国联由英法控制,说明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掌握世界霸权。

2、对外政策:大陆均衡

(三)二战前:30年代执行绥靖政策

①目的:保住既得利益,祸水东引。②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③表现:慕尼黑阴谋;奇怪战争;④影响: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使30年代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失败。⑤放弃: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对德采取强硬政策。

(四)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①英法敦克尔刻大撤退,不列颠之战,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② 1942年初,与美国,苏联等国家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③1944年6 月,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⑨1945年初,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⑩参与二战中的四次国际会议。

(五)二战后

1、衰落,初期唯美国马首是瞻;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加入北约组织。

2、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欧洲共同体的成立,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

六、其他

1、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①戏剧家莎士比亚;②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

3、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概念:指英国为维护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

(2)实施:

①联合抗法:组织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帝国,重新确立英国的霸主地位。

②联法抗德:20世纪初与法、俄结盟,对付德国;

③扶德抑法: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巴黎和会后,不与法国结盟,用德国牵制法国。

④纵德反苏:二战前,英国联合法国共同纵容德国侵略,企图将矛头引向苏联。

法国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背景①政治:封建等级森严;②经济: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③财政困难④思想准备:启蒙思想

2、过程:(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4年热月政变)

重大事件:

①发布《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②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③英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

④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的高潮阶段)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束法国封建制度: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赢得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试行恐怖政策:挽救了共和国、挽救了革命,但也伤及无辜。

☆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作用:到1793年底,法国基本把外国干涉军驱逐出国境;

3、意义:①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一再挽救革命,并把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②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③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④为此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二、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4年)(革命成果的巩固时期)

(一)督政府统治时期: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欧洲国家的干涉。

说明共和制不能适应当时实现政治稳定的需要,要迅速稳定,必须实行集权式体制。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建立独裁体制,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4—1814年),确立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1、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1、措施:颁布《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将革命成果巩固下来,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2、对外战争:①性质:经历了从反干涉为主的正义战争到谋取霸权为主的侵略战争的转变;②评价: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反抗,最后导致帝国的灭亡。

3、帝国的崩溃: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三、法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四、巴黎公社革命

(一)背景(自发性)

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资产阶级政府对普军采取屈膝投降态度,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激起工人义愤。

(二)过程:(暴力性)

1871年3 月,巴黎公社成立,5月失败。

(三)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五、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法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

六、一战到二战期间的法国

(一)一战前,

法德矛盾尖锐(源于普法战争),为对付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二)、一战后,是战胜国,巴黎和会的主宰国之一,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同英国一起控制国联,取得赔款。体现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

(三)、二战前,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四)二战中

1、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对法宣战,法国投降。

2、1944年6 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七、二战后

二战后至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后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1967年组织并加入欧共体,“冷战”期间,加入北约组织。

1、战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美国

一、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一)背景:

1、社会状况:①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②移民主要来自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非洲黑奴。③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革命的主要力量)

2、经济状况:①资本主义是经济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形成)②18世纪中期殖民地经济迅速发展。(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种植园主阶级形成)③英国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殖民地人民与英国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二)过程: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3、美国独立: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4、战争转折:萨拉托加大捷;(不久,法国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5、战争结束:1781年10 月,约克镇英军投降。

6、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三)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

评价:①民主性:确立了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②局限性: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刃相等的权利。③作用:巩固了国家政权。

(四)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

1、1789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五)历史意义:

1、性质:①民族解放战争;②资产阶级革命。

2、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民族解放战争)

3、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革命)

4、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5、遗留问题: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二、19世纪上半期迅速完成工业革命。

三、美国领土的扩张: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等大国。

四、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美国内战

1、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矛盾不可调和,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2、过程

①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②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扭转战局: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

④内战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3、历史意义:

①性质: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成果:它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③局限性:内战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程度最高。

四、一战前后的美国

(一)一战前美国的对外扩张

1、拉丁美洲:1903年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截至1999年底)

2、亚洲:1899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一战中,大发战争财。

1、1917年,美国参战,成为主要的战胜国之一。

2、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三)一战后1919年1月参加巴黎和会,总统威尔逊成为主宰和会的“三巨头”之一,经济上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但综合国力,英国仍然是第一位。)

1921一1922年因与日本矛盾,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条约,成为此会最大的受益者。

(四) 、1924—1929年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一)二战前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颓势,人民不满,要求改革。

②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③内容:(略)

④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⑤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成就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体制基础。

2、中立政策

目的:防止美国卷入战争。实质:纵容侵略。作用: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政策调整①修改中立法,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重大战事:①中途岛海战,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②1944年6月,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③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3、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①政治: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苏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②成为世界经济霸主;③军事:垄断原子弹;

(三)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1、经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形成以美国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后发展阶段:

①二战后到70年代初,经济稳定发展;

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表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②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原因: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日本、西欧的经济竞争。

表现:1975年经济危机结束后,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影响: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③80年代逐渐扭转经济颓势

原因: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表现: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出现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问题: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④90年代,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特点---知识经济

原因: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表现: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赢余

2、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政策

(1)①(巩固其霸主地位)在欧洲实行“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遏制苏联。)②在亚洲发动两次局部战争:侵朝战争、侵越战争;③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3、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实力: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对外政策:企图独霸世界,做世界领袖。

表现: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严重干扰了和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借口“人权高于主权”;实质:干涉别国内政)

俄国(苏俄、苏联)史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3、军事:组建红军。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经济:①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历史意义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内忧外患(叛乱、干涉)

2、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②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3、评价:①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保障了军事胜利。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2、内容:①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②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①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①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②适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组建苏联1922年

1924年列宁逝世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背景:①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②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2、过程:

(1)经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①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计划经济。

③1927年—1937年实现农业集体化

④成就: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农业集体化

⑤问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政治: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6年宪法的颁布

①、背景:苏联社会的重大变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目的:把重大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③、内容:A.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C.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④、意义: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B.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缺陷和弊端:①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

②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4、评价: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②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四、二战前后的苏联

(一)二战前

1938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①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初)的胜利;

②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冬—1943年2月):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

①德黑兰会议;②雅尔塔会议;③波茨坦会议

3、①1945年4 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②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东北的日本军队。

(三)二战后初期

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

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

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②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③控制社会主义阵营;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⑤1949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五、苏联的改革历程(伴随美苏争霸50年代—1991年)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苏为守势)

1、切入: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

2、内容:经济领域①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②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

3、失败原因: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②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

1、内容:经济领域:①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2、成效:①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②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失败原因: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②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③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1988年起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①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②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动荡:①实行多党制;②经济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④党内斗争尖锐化和公开化。

六、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

(一)背景: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二)过程

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

①原因:直接原因:1991年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

②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

③影响: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

1991年12月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991年12月22日,11国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三)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七、今日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日本史

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七世纪中期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仿效欧美

(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四)影响

1、积极: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二、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强国

(一)原因:

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②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一)原因: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更需要国外市场;

3、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因而更多地采用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大陆政策”及其表现

1、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吞并朝鲜:1910年

3、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四、一战前后的日本

(一)一战中

1、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

2、对中国的侵略,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一战后

1、一战壮大了日本的实力,使日本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

2、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它在一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结果: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3、在(华盛顿会议)会外,中日签订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①中国的坚持斗争;②英、美的压力。

4、日美在太平洋地区展开激烈争夺,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①《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②《四国

条约》,拆散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③《五国海军条约》,日本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受到限制。

五、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背景

1、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2、阶级矛盾尖锐。

(二)过程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是以军部为核心。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2、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变,大大加强军部势力。

3、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六、二战

(一)太平洋战争

1、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二)日本投降

1、加速或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①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②1945年《雅尔塔会议》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③1945年夏天,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 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原因:①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③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

七、二战后的日本

世界史专题整理

世界史专题整理(一) 欧洲历史大脉络: 1. 古代奴隶社会希腊与罗马的辉煌 2.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6-11世纪)及出现曙光(11、12世纪开始) 3. 15、16世纪西欧率先跨出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英、法君主专制~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基础考点落实: 1.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欧洲近代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精神遗产。(历史地位) (1)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的源头 A.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以雅典为代表)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起源。 a.梭伦——开启民主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全盛期 b.评价:一方面它是古希腊城邦中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生产力(何以由此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以全体成年男性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公民主权轮番而至);另一方面它只是城邦内部公民的民主,排斥了奴隶、妇女、外邦人,这种民主给素养不同的公民相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B.灿烂的希腊文化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理性主义思想,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 (2)古罗马——继承发展希腊文明 A.古罗马以法制国,罗马法体系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蓝本。a.《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b.评价: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它的立法规范为近代所沿用(如《拿破仑法典》);但受到时代的局限,罗马法体系的诸项立法皆排斥奴隶。 2.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及出现曙光 (1)概念区分 A.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东方(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庄园经济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B.相对农奴而言,农民理论上具有人生自由。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相对而言的。 (2)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近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四川)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2012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3.(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4题)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29题)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11年海南高考14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6.(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

全球史观 【概念内涵】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 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 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 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 (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 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 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 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 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选编张书林 1。(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答 案 选编张书林 1。(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信息提取类阐释题,首先要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说明角度,再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提出合理的观点,最后亮明观点,组织论据,条理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分别阅读自然或者人文两条数轴的信息,不难发现,自然数轴明显体现了在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经济发展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感慨。而人文数轴上,却充满了奴役、战争和危机,结合时代热点我们可以形成全球治理不平衡的见解。同时考查人文进程不难发现,缺少不少深刻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比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演变等。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分析材料,既要考虑到纵向,又要考虑到横向,要全面看问题。比较差异,可以得出论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比较相同点则可以得出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但都共同推动了全球化。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 试题设问虽然明确要求,可以对材料进行赞同、质疑和修订,但很多考生可能囿于惯性思维,把主要集中用于对材料获取信息的分析上,却很少能想到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的评判上。因此,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以肯定或者否定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 [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以无节制的开发煤炭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单元1 史前时期的人类 1.识记: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区。大约三百万年前,在非洲南部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2.识记:世界三大主要人种。在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人类形成了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有明显区别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通常热带地区以黑种人为主、温带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寒带地区以白种人为主。 3.识记: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 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中,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 单元2 上古人类文明 1.识记: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图);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上古文明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金字塔(图)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其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在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其实质是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佛教的诞生,是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的反映;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识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 (1)古代希腊(位于地中海,属海洋文明,与亚非大河文明不同)是西方(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文明中心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顶峰。 (2)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开始进入帝国时代。 单元3 中古亚欧文明 1.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新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每六年按户籍、田亩变化调整一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田租和贡物,并服徭役。 2.识记: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识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4.识记: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与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5.理解: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内部:封闭保守,不肯吸收先进文明成果;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国力日衰。外部:外敌入侵,实力严重受损。 单元4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识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 前5世纪,波斯先后三次对希腊发动战争,希腊最终取得胜利,称霸地中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马拉松长跑源于马拉松战役)。 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最远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与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 布匿(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战争后,即前3世纪时,罗马称霸地中海,到2世纪,成为地跨亚、欧、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选择题 1.虽然当今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 合作与发展 B. 和平与发 展 C. 和平与合 作 D. 民主与进步 2.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①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②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 ③中国海尔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本土化 ④1997年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引发亚洲经融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 恐怖主义猖獗 B. 环境污染严 重 C. 贫富差距悬 殊 D. 毒品走私泛滥 4. 1995年,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世界贸易组 织 C. 联合 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 经济全球化 B. 知识经 济 C. 世界大 同 D. 世界多极化

6.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 商品消费多样化 B. 世界经济全球 化 C. 生活方式现代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A. “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 B. “相互合作”的思想 C. “共同发展”的思 想 D. “永久和平”的思想 8.2017年5月14-15日,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元首和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在北京参加了第一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 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 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 高 D. 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10.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A. 纽约的海尔大厦 B. 中国与美国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 C. 世界贸易总部大厦 D. 《格尼卡尔》 11.通过市场开放、公平贸易,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组织是()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 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 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 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 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 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 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 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 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 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 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 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10、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11、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 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 姆雷特》。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 12、1689年,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13、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 的美国政治体制,并选举北美独立战争的-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美国 第一任总统。 14、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 14、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是从发明和使用机 器开始,最早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展开。工业革命中英国人 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 火车。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5、法国革命前夕的三位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起源: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 2、人种产生:长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分为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该亚女神) 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长江)。 A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要文明象征:金字塔象形文字 B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婆罗门(祭祀贵族) 2、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3、吠舍 4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海洋 1、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最高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 2、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布匿战争腓尼基---罗马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人物: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家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地点:麦加(圣地) (2)阿拉伯统一过程: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 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 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成为领主与附庸的纽带: (3)基督教会: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概况:10世纪,伦敦、巴黎意大利等 2、代表:琅城自治运动 3、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

2019届中考(押题)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现代史练习

世界现代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胜利”的重要代表是( ) A.玻利维亚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C 2.“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3.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诺曼底登陆 4.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登陆艇准备抢滩登陆的情景。该战役( ) A.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C 5.《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答案:A 6.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日益膨胀 C.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答案:A 巴拿马运河 7.右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答案:D

世界史八个专题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世界史八个专题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专题一走向近代 【时代特征】 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1.经济方面:13、14世纪,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不断壮大。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核心考点】 1.13、14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达·伽马绕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专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兴起 【时代特征】 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1.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欧美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等旗帜,掀起反对封建专制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后半期,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2.工业革命完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法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2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1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在17世纪中期-----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领域的两次重大革命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B、独立战争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下列历史事件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有() ①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的1861年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3、工业革命中,在动力发明和使用上,具有开创作用的人物是()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4、恩格斯说:“当革命名风暴横扫法国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此语肯定 A、1688年光荣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英国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5、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的新潮流是() A、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C、科学技术产生及发展 D、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6、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水翼船 7、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弗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史蒂芬孙 8、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投入使用 B、电动机车的转运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9、今天我们生活仍然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下列每组的两个发明从用途划分属于同类的有() ①珍妮机和留声机②、火车和汽车③、蒸汽机和洗衣机④、电熨斗和电冰箱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哪种家用电器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礼物() A、洗衣机 B、电灯 C、电风扇 D、电脑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发生的范围和领域不同B、新技术设备优异 C、科技和工业生产程度不同 D、统治者重视的程度不同 1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境标准的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大减,物价趋于稳定,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 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C、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 D、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 1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用于袭击英国,以上事实说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科技水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①蒸汽机的发明②人造卫星升天③汽船试制成功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⑤发电机的问世⑥半导体晶体管使用⑦内燃机的发明⑧核工业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16、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影响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C在各领域内出现一批新技术成果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7、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零件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了()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存在不平等现象 C、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世纪经济格局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1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各国军事实力增强B、各国政局日趋稳定 C、科技和教育的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样化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1、文艺...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2020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10题(世界史部分)

2020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10题 (世界史部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38分) 材料一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10分) 材料二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九年历史下册世界史知识点总结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历史下册世界史知识点总结人教新课标版

(2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5、主要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意大利:1922 年墨索里尼执政建立最早的法西斯政权 日本: 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二战扩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9、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1、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注:第一战场是苏德战争 12、 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全球化 14、欧盟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内部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15、战后日本的崛起(考选择: 原因: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 美国的扶持;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16、苏联的解体 1991年底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7、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称“非洲独立年” 18、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与奴役非洲约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 中东问题的关键: 原因: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