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AS-2便携式光合仪

光合仪模式使用说明

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使用说明 1. 仪器使用功能 LI-6400并非单一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他同时包括光合、呼吸(分为植物呼吸和土壤呼吸)、蒸腾、荧光等多项测量功能,多项功能的完全集成使得LI-6400成为生态学研究领域上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设备。其测量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温(TL)、相对空气湿度(RH)。如果配备6400-40叶绿素荧光叶室,可测试以下参数: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光化学猝灭(qP)、非化学猝灭(qN)。此外,进行自动测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计算饱和点、补偿点等多项重要生理生态指标。 表1 LI-6400参数表 (主机显示屏测量菜单显示的参数说明,A-L是行号)

3. 仪器使用流程 3.1仪器安装连接,并连接好进气管缓冲瓶。 3.2打开位于主机右侧的电源开关。 3.3仪器在启动后将显示 “Is the IRGA connected?(Y/N)”选择Y 3.4叶室配置选择: 选择目前安装的叶室配置,如已经安装了标准叶室,请选择Factory default,然后回车。 如果安装了荧光叶室,请选择6400-40 Default Flurometer,然后回车。 如果安装了土壤叶室,请选择6400-09 soil Chamber,然后回车。 其他叶室方法相同,只需要选择不同的叶室就可以了。 3.5调零 向SCRUB方向拧紧碱石灰管和干燥管上端的螺母。关闭叶室,即压下黑色手柄,并旋紧固定螺丝即可。 在主菜单按F3按钮选“Calib Menu”项 ①选“Flow Meter Zero”项(调气流量为零),回车 等待流速的电压读数基本稳定,用F1、F2上下调节,至读数基本稳定,且在-0.5—0.5范围内,按EXIT按钮退出。 ②选“IRGA Zero”(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探头调零),回车 等待CO2浓度和H2O浓度的下降,至读数基本稳定(一般在20分钟左右),按F3“Auto All ”进行自动调节,结束后“Exit ”退出。 ③选“View Store Zeros Spans”,回车后按F1“Store”来保存,按“Y”来确定后按F5“Exit ”退出。按“escape”,回到主菜单。 3.6手动测量 按F4“New Measurements”菜单进入测量菜单。 设定文件:按F1“Open Logfile”建立新文件。回车后输入自己设定的文件名。当显示屏出现提示“Enter Remark”时,输入需要的标记(英文,用于标记样地、植物种类、样品号等)。继续回车,文件设置结束。在夹入叶片之前如果光合值大于0.5或小于-0.5,那么应该按F5“Match”进行匹配。 测量:选取需要测量的植物叶片(3-5次重复)。测量时间请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条件,上午10:00-11:30左右最好,如果您的植物叶片是处于温室内、室内或生长箱内,由于其叶片气孔没有完全开放,需要先用饱和光强来进行气孔诱导,方法可以是采用大瓦数的灯泡来照射(大致需要20分钟的时间),或者在室外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意义

第一节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意义 韩志国,吕中贤(泽泉开放实验室,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叶绿素荧光技术作为光合作用的经典测量方法,已经成为藻类生理生态研究领域功能最强大、使用最 广泛的技术之一。由于常温常压下叶绿素荧光主要来源于光系统II 的叶绿素a ,而光系统II 处于整个光合 作用过程的最上游,因此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内的多数光合过程的变化都会反馈给光系统II ,进而引起 叶绿素a 荧光的变化,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都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与其它测量 方法相比,叶绿素荧光技术还具有不需破碎细胞、简便、快捷、可靠等特性,因此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1 叶绿素荧光的来源 藻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既可以直接捕获光能,也可以间接获取其它捕光色素(如类胡萝卜素)传递来 的能量。叶绿素分子得到能量后,会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根据吸收的能量多少, 叶绿素分子可以跃迁到不同能级的激发态。若叶绿素分子吸收蓝光,则跃迁到较高激发态;若叶绿素分析 吸收红光,则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会在几百飞秒(fs ,1 fs=10-15 s )内通过振动弛豫向周围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图1)。而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稳定 存在几纳秒(ns ,1 ns=10-9 s )。 波长吸收荧光红 B 蓝 荧光 热耗散 最低激发态较高激发态基态吸收蓝光吸收红光能量A 图1 叶绿素吸收光能后能级变化(A )和对应的吸收光谱(B )(引自韩博平 et al., 2003) 处于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图2)释放能量回到基态(韩博平 et al., 2003; Schreiber, 2004):1)将能量在一系列叶绿素分子之间传递,最后传递给反应中心叶绿素a ,用于进行光化 学反应;2)以热的形式将能量耗散掉,即非辐射能量耗散(热耗散);3)放出荧光。这三个途径相互竞 争、此消彼长,往往是具有最大速率的途径处于支配地位。一般而言,叶绿素荧光发生在纳秒级,而光化 学反应发射在皮秒级(ps ,1 ps=10-12 s ),因此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室温下),捕光色素吸收的能量主要用 于进行光化学反应,荧光只占约3%~5%(Krause and Weis, 1991; 林世青 et al., 1992)。 在活体细胞内,由于激发能从叶绿素b 到叶绿素a 的传递几乎达到100%的效率,因此基本检测不到 叶绿素b 荧光。在常温常压下,光系统I 的叶绿素a 发出的荧光很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光系统I 叶 绿素a 荧光的研究要在77 K 的低温下进行。因此,当我们谈到活体叶绿素荧光时,其实指的是来自光系 统II 的叶绿素a 发出的荧光。

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

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价格优惠,专业生产销售厂家: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北设备集团),南北通过向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性能来追求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行业第一领先地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叶绿素仪/便携式叶绿素仪 仪器型号: SPAD-502Plus 产地:日本原装进口 产品介绍:轻巧,简便,实用 SPAD-502Plus是一种可以通过测量作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来帮助用户了解作物营养状况的仪器。叶绿素含量与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关,因此,可以由此来判断是否还需要添加相应的肥料。通过营养条件最优化,才能生长出更健康的作物,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大丰收。产品特点: 测量迅速、简便。测量时只需要将叶片插入并合上测量探头即可,无需将叶片剪下,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从而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叶绿素仪趋势图显示 测量的多组数据走势会显示在图中,那些差异较大的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就被发现出来,从而得到重视并进行分析。 防水功能 SPAD-502Plus有防水功能(IPX-4),即使下雨天,也可在室外进行测量工作。不可将仪器浸入水中,或用水直接对仪器进行清洗。SPAD-502Plus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电池消耗低,SPAD-502Plus使用的是LED照明光源,因此可大大降低电池的消耗,一组2节的AA电池,可进行测量约20,000次。 SPAD-502原理 SPAD-502Plus通过测量叶子对两个波长段里的吸收率,来评估当前叶子中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图显示了两种叶子样品中的叶绿素对于光谱的吸收率。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用什么仪器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用什么仪器 很多人只知道光合作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却不知道光合作用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光合作用是植物所特有的生命现象,它是以太阳光能为动力,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行光合作用测定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测定需要用什么仪器呢?现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仪检测是快速有效科学的一种检测方式。 植物光合作用仪可以测定CO2浓度、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室温湿度,通过科学计算可得出叶片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并且该仪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用仪器轻轻夹住叶片,按确定键开始测量就可以了,等待25秒后仪器会显示出数据,用户按确定键保存数据即可。这也是此款仪器比较突出的一项优势了。 除此之外呢,一般在野外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时,常常由于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定出作用大小,这对于野外作物生长是及其不利的。而托普云农3051D植物光合作用仪,外形小巧轻便,便于随身携带,它可以随时随地地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进行测定。可以说极大的满足的用户的需求。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主要应用于农林业、园艺、微生物、昆虫等专业行业及科学试验中。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绿色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氧气,保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绿色植物必不可少,同样的光合作用也必不可少。同样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光合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仪对植物光合作用指标的测量,可以极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农作物高产量产。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

除颤仪的操作程序 朱军2013-04-24 英文:Deliver shock 给予电击 Press buttons on both paddles simultaneously (on the device, when using adhesive or internal electrodes) 同时按下二个电极上的除颤按钮(Defib)(当使用胶粘剂或内电极时按压设备上的除颤按钮(Defib) Pacemaker Stimulator 心脏起搏刺激器 STERNUM (胸外起搏的)心底电极。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 APEX (胸外起搏的)心尖电极。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 +P/min 增加心率/分;-P/min 减少心率/分 +mA 增加起搏刺激毫安;-mA 减少起搏刺激毫安 Check Electrode 检查电极;BPM 心率;cm/mV 厘米/毫伏;Alarm Limits 报警极限;High Alarm 高报警值;Low Alarm 低报警值;Auto Printout 自动打印输出;Return 返回;Freeze 冻结;Next Menu 下一菜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外,及时除颤相当关键,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今天将除颤仪的使用给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大家在抢救病人时都能熟练掌握。 1、将旋转钮转至监护:(一个心电波形)。 2、选择导联:按ECG选择Ⅰ、Ⅱ、Ⅲ、aVR 、aVL 、aVF、V.。 3、贴好电极贴:RL(右下)、RA(右上)、LA(左上)、LL(左下)、V(胸导联V1~V6),查看是否室颤。如病人为细颤,应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变为粗颤。再做下一步。 4、将电极板分别涂满导电糊。 5、将两电极板分别放置患者心底和心尖部。心底(STERNUM):患者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心尖(APEX):患者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选择焦耳数(绿色):非同步除颤:适用于室颤患者单向波360焦耳(本除颤仪是GE 公司的单向波)。双向波200焦耳(不是本除颤仪)。同步除颤:适用于室上速、室速150焦耳以内。必要时200焦耳。 7、非同步除颤按下充电(Charge)开关。同步除颤按下(Sync)开关。 8、除颤: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等充电结束后双手同时按下两电极板顶端的紫红色按钮(Defib)。 9、除颤完毕应将旋钮转至○键关闭除颤仪。 二、操作后处理 1、用后及时用75%酒精擦拭电极板和导联线,保证电极板和导联线清洁无污垢。 2、将导联线、备用的心电纸、导电糊、电极贴分别放在布袋兜内,注意不要混放,以免损坏导联线。 3、用后推至指定的位置,及时充电,保证除颤器电量充足。 三、注意事项 1、如遇小儿除颤时,可除去成人电极板,使用小儿电极板。 2、在除颤前,注意让医务人员及家属远离病人的床单位,不要碰到电极导电糊或盐水纱布。 3、除颤时,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以免给病人造成烧伤。不要接触任何金属表面,以免造成导电。 4、贴电极处应清洁干燥,避开除颤及心电图导联位置。 5、搬运仪器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损坏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据实验研究表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判断植物营养状况好坏的标志,根据它可以判断出植物需要什么肥料及肥料配比的数量,而传统的叶绿素检测方法十分麻烦。为此,托普云农研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叶绿素测定仪仪,可以带到田间直接测量各种植物叶片上叶绿素的浓度和含量,从而即时调整田间的施肥标准。本文就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一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一、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什么?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一款可以无损快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仪器,仪器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 二、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有哪些功能特点? 1、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2、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3、叶绿素,叶温两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中文显示,且可同时储存,自动求取四种指标的平均值 4、中文界面具有“系统设置”“查看数据”“节能设置”“时钟设置”“删除数据”等功能。 历史数据查看,既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6、可输入植物名称,标准氮含量及利用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准施肥量 7、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对于历史数据既可逐条删除,也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9、仪器自带USB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10、内置锂电池供电,可直接充电无需换电池,仪器自带背光功能。 三、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该怎么用?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方法: 1、校准:打开电源开关,进入主页面,按住测量压头,直到显示屏显示校验成功,同时蜂鸣器发出“滴”声; 2、测量:测量时请将植物放入测量位置,按下测量压头2-3秒,蜂鸣器会 发出“滴”声,此时松开测量压头,显示屏自动显示所测叶片的叶绿素值和叶片温度值; 3、均值:在主界面下,长按确定键3秒,可对最近几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 4、使用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位置的清洁,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操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仪器用途: 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氮含量、叶面湿度、叶面温度,从而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可以通过此款仪器来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功能特点: 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氮,叶绿素,叶温,叶片湿度四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显示,且可同时储存 内置GPS定位功能,实时显示当前经纬度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 测量数据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对于历史数据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使用锂电池供电,带背光功能。 每种参数的报表、曲线图均可选择时段查询查看。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以EXCEL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曲线图以BMP图片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叶绿素:0.0-99.9SPAD 氮含量:0.0-99.9mg/g 叶面湿度:0.0-99.9RH% 叶面温度:-10-99.9℃ 2、测量精度:叶绿素:±1.0 SPAD单位以内(室温下,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5% 叶面湿度:±5% 叶面温度:±0.5℃ 3、重复性:叶绿素:±0.3 SPAD单位以内(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0.5单位 叶面湿度:±0.5单位 叶面温度:±0.2℃ 4、测量面积:2mm*2mm 5.测量时间间隔:小于3秒 6.数据存储容量:2000组数据 7.电源:4.2V可充电锂电池 8.电池容量:2000mah 9.重量:200g

LI-6400系列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LI-6400系列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美国LI-COR公司生产,是国内外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权威仪器,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下面以LI-6400P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为例对其功能、构造、使用等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一、功能 LI-6400系列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同时还具有呼吸、蒸腾、荧光等多项测量功能。可以测量的光合与水分生理指标主要有:净光合(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 二、构造 LI-6400P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主要由IRGA分析器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操作控制台和两者之间的连接电缆三部分组成。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包括标准叶室、有效光合辐射传感器、叶片温度热电偶、发光二极管(LED)红/蓝光源、H2O/CO2分析器等构件。其中标准叶室为长方形,长宽分别为3和2cm,也有其他规格叶室可替换。叶室上面装有外置光量子传感器,下面可根据需要连接野外用支架。 操作控制台主要由系统控制器组成,系统控制器硬件配置为512K RAM(随机存储器),6M硬盘,4行/每行40字符的显示屏,66键的键盘;软件为LI-6400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多个版本,本机为4.03版本。另外,控制台电池仓内装有两节可充电蓄电池,边上装有一个水分干燥管,内装硅胶用于吸收水分、一个碱石灰管,用于吸收CO2,及一个CO2注入系统,底下有支架。 连接电缆由25针和9针RS-232C线缆组成。 三、使用 LI-6400P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使用大致包括仪器连接、程序加载、仪器校正、数据测量、数据传输、关闭仪器等六个步骤,下面分别来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步骤:仪器连接 测量之前首先要看一看仪器是否连接好,要将仪器连接好后再进入后面的步骤。仪器的连接主要包括连接电缆与操作控制台之间、连接电缆与IRGA之间的连接,但这些步骤最好由对仪器比较熟悉的人员来完成,一般操作人员最好不随意拆卸和连接。下面只讲一下叶室的闭合、蓄电池的安装、CO2缓冲系统的安装。IRGA叶室连接好后要轻压手柄将其关闭,并确定叶室密闭合适,其方法是先通过调节螺丝使上下叶室刚刚接触到,然后再张开叶室,调紧螺丝半圈,最后再关上叶室,这样松紧正好,既不会过松而漏气,也不会过紧而影响叶室泡沫垫的使用寿命。 电池在安装前要保证有足够电量,否则要先进行充电。一般两块充满电的电池可供野处测量用使用3~5小时,具体使用时间与电池本身容量及使用过程有关。装电池时将电源输出口朝外,用另一端将电池仓上面的弹簧卡朝上顶,然后将电池朝里推,直到听到“咔”的一声即表示电池已安装到位,待两个电池全部装入电池仓后将电源输出口插入到操作控制台的接口中。 仪器带有CO2注入系统,但有时测量时只需利用大气中的CO2即可,因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易受到植物光合、呼吸,气体流动,操作者呼吸等影响,为了保证进入叶室的CO2浓度的稳定性,一般需接入一个气体缓冲系统。气体缓冲系统可找一个较大的塑料瓶(如可乐瓶),在瓶盖上打两个小孔,小孔孔径与连接用的塑料管粗细相宜,然后将塑料管一端插入塑料瓶内,伸入底部,另一端接到操作台一侧(电池仓上端右侧)的进气口中,测量时将塑料瓶挂入高处,以减少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个步骤:程序加载 仪器连接好后就进入了第二个步骤,即开机加载OPEN程序的过程。 OPEN程序是LI-6400的操作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WINDOWS系统。通过这一程序,用户能够完成各种操作。OPEN程序有不同的版本,各台机上装的版本不相同,本机上装的是4.03版本。 开机即打开电源开关后仪器即开始进行OPEN程序安装,这需要有十几分钟左右,并且在程序安装过程中需用户进行以下两项选择,用户可用控制台表面的箭头键上下移动进行选择。 1.配置文件的选择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黄陂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1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一) 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 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 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 要时)、急救药品 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 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 均匀涂擦导电糊 单相:200J → 300J → 360J 成人 选择能量 双相:150J → 150J → 200J 儿童: 2~4J/Kg 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 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 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 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操作完毕,关机 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洗手,记录 (三)注意事项: 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 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 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 植入部位至少10cm 。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F 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研磨法,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把植物植物的材料研磨并经转移、过滤或离心处理,不仅工作量大,损害植物,而且不可避免地使试验人员较长时间与挥发于空气中的试剂相接触,对人体损害较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研发及应用得到了实验人员的广泛的关注,该仪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而且还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测量方法也很简单,操作人员只需要手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将叶片插入仪器的感应部位,然后合上测量探头即可。这种测量方法还有一大好处就是,不会对叶片造成损伤,可以实现无损快速测量,尤其是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除此之外,应用于这种测定的仪器又被叫做便携式叶绿素仪,因为该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由此可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产品拥有诸多的特点。 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TYS-B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其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正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植物本身的状况,长势良好的植物的叶子会含有更多的叶绿素,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叶绿素的含量与叶片中氮的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叶绿素含量测试仪快速无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还能反应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从而有利于合理的施加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pam-2100——野外光合作用研究的首选仪器

pam-2100——野外光合作用研究的首选仪器 schreiber教授因发明pam系列调制叶绿素荧光仪而获得首届国际光合作用协会(ispr)创新奖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的ulrich schreiber教授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调制荧光仪——pam-101/102/103,使在自然光下测量叶绿素荧光成为现实,解决了科学界近50年的技术瓶颈。pam-101/102/103迅速在植物生理、生态、农学、林学、水生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文献。但该仪器比较笨重,不易带到野外。 1992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调制荧光仪发明人、德国乌兹堡大学的ulrich schreiber教授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000,并且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等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后十几年中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调制荧光仪。 2003年,walz公司在保留pam-2000所有功能和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技术,将pam-2000升级到了pam-2100。 系统描述 pam-2100采用了独特的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从而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原位测量叶绿素荧光来检测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pam-2100的调制测量光足够低,可以只激发色素的本底荧光而不引起任何的光合作用,从而可以真实的记录基础荧光fo。pam-2100具有很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即使在很强的、未经滤光片处理的环境下(如全日照甚至是10000 μmol m-2 s-1的饱和光强下)也可测定荧光产量而不受到干扰。因

此,pam-2100不但适合在实验室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测量,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甚至是强烈的全光照条件下开展野外科学研究。 pam-2100是非常便携、强大的测量系统,它将各种光学和电子元件组装在一个24 cm×10.5 cm×11 cm的外壳中。测量光由655 nm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出,可在低频(600 hz)和高频(20 khz)间自动切换。光化光(光合生物实际可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可见光)由卤素灯(白光)或红光led(655 nm)提供。远红光(735 nm,促进光系统i迅速消耗掉在pq处累积的电子)由led发出。 pam-2100的按键操作非常简单。基础测量只需单健操作。数据在内置电脑中自动分析、存储并且在显示屏上显示。除了“参数窗"外,在“动力学窗"还可显示曲线的实时变化。 pam-2100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光适应叶夹2030-b(专利产品)上配备微型光量子/温度传感器,可在记录荧光信号的同时,同步记录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温度变化。 pam-2100内设10个标准run(预先编好的间隔一定时间并按一定顺序执行特定命令的程序),用户只需一次按键就可进行复杂的实验。用户还可对这些标准run进行编辑得到自己的user-run(数量不限),来满足特殊的实验需要。 pam-2100主机可以直接连接电脑(圆口)键盘,在野外现场,可以根据实验需要,不需电脑就可以进行特殊程序的编辑。 pam-2100还可以设定单机操作软件da-2100自动间隔一定时间执行某个run或user-run,而run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因此,可以说pam-2100的功能几乎可以无限扩展。只要将主机和叶夹(均可固定在三角架上)固定好,按一次按键,(人不在现场看守)仪器可以自动进行非常复杂的测量过程。 此外,pam-2100主机还可以连接电脑显示器或投影仪放大显示,非常适合进行教学使用。 特点 1) 声誉卓著的pam-2000的升级版 2) 精巧、准确、迅速、操作简便的高级光合作用检测设备 3) 可单机操作(采用内置电脑,da-2100软件记录),可连接外置电 脑操作(windows操作软件pamwin) 4) 便携式设计,带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可显示曲线变化)和20个按 键 5) 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存贮功能 6) 可以预先编写和设定程序,进行特殊研究目的测量 7) 内置锂电池可满足长时间野外工作需要,并可连接外置12 v电 池 8) 多种叶夹可供选择,专利设计的光适应叶夹2030-b可同时记录par和温度变化 9) 光源选择:自然光,内置光源(提供测量光、光化光、饱和脉冲和远红光),可选外置卤素灯光源(特别适合野外研究) 功能

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氯化镉处理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5):3176-3183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15.015 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 对氯化镉处理的响应 王 利1,2,杨洪强1,3,范伟国3,张 召2 (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山东泰安 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泰安 271018;3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目的】研究氯化镉处理对平邑甜茶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光合速率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揭示镉伤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邑甜茶在含不同浓度氯化镉1/2 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30 d后, 测定其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荧光参数等,分析氯化镉处理后这些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在氯化镉处理下,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300 μs时的叶绿素荧光强度 (Fk)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φ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光化学性能指数(PI ABS)以及 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明显下降,并且这些参数的变化幅度随着氯化镉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通径分析 显示,300 μs时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 K)及其可变荧光Fv占(J相的荧光强度Fj-O相的荧光强度Fo)振幅的 比例(W K)对Pn的直接作用高于其它荧光参数。【结论】氯化镉使平邑甜茶叶片PSⅡ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 受到显著伤害,从而降低了PSⅡ活性和光合速率;在氯化镉处理下,V K和W K对Pn的直接作用比较大。 关键词:平邑甜茶;氯化镉;光合速率;光系统Ⅱ;叶绿素荧光 Effect of CdCl2 Treatment on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Malus hupehensis Leaves WANG Li 1,2, YANG Hong-qiang 1,3, FAN Wei-guo3, ZHANG Zhao2 (1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 2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Shandong) Abstract: 【Objective】For discovering the mechanism of Cd damage on leaves of Malus hupehensis Rehd., the activity of photosystemⅡ (PSⅡ),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and their correlation in leaves treated with CdCl2 were studied. 【Method】 After 30 days of treatment by CdCl2 in 1/2 Hoagland solution, th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leaves of Malus hupehensis Rehd. were measu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under CdCl2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Under the treatment of CdCl2, the Pn and Gs reduced, the Ci an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k at 300 μs increased, and the maximum photochemistry efficiency of PSⅡ(Fv/Fm, φPo), the quantum yield for electron transport (φEo) , the performance index on absorption basis (PI ABS) and the density of active reaction center (RC/CS)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range of vari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dCl2 concentration. The direct effect of the relatively variabl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V K and the ratio of variable fluorescence Fv on the amplitude Fj-Fo (W K) at 300 μs for P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s through the path analysis. 【Conclusion】 CdCl2 damaged the sides of acceptor and donor and the reaction centers of PSⅡ of leaves of Malus hupehensis Rehd. The activity of PSⅡand Pn decreased, and the direct 收稿日期:2009-12-02;接受日期:2010-03-01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52) 作者简介:王利,副教授,博士。E-mail:liwang6868@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597954.html,。通信作者杨洪强,教授。E-mail:hq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597954.html,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中国农业仪器网更新时间:2010-9-28 15:34:23阅读23次 叶绿素的不同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叶片中叶绿素分子结构与人体内的血液分子相似,非常易溶入红细胞中,能抑制细菌、排出毒素,有“绿色血液”之称。同时叶绿素含量的测量能让我们了解植物缺氮的情况,叶绿素又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叶绿素的测量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来进行快速的测量,比如使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来进行测量,同时叶绿素还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来进行,先对叶片进行提取在进行测量,不过在进行叶片提取的时候,提取方法不同还是会影响结果的。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研磨法、浸提法、冷冻浸提法对于叶绿素a、b提取结果表现一致,以冷冻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研磨法,再次为浸提法。 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差,一方面可能提取不完全,也可能在提取的过程中叶绿素有分解,相对冷冻浸提法,由于经过了冷冻过程破碎了细胞,提取完全而且提取过程快减少了叶绿素分解,效果最好。研磨法在研磨、过滤等操作的过程中有损失,而且提取时间过程长造成弱光下叶绿素的分解,效果不及冷冻浸提法。 叶绿素含量在提取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且测量的时间花费比较的久,同时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必须将叶片采集下来之后才能进行测量,对植株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不方便在

室外进行操作,而使用手持叶绿素仪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操作快捷,方便在室外进行操作,同时有时无损伤的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直接浸提法和Arnon法从冷冻处理前后的玉米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室温(10℃)下浸提和冷冻处理后浸提,丙酮和乙醇(甲醇)的混合液比同类含水的提取液要好,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叶绿素快而完全,表现最好;丙酮∶乙醇∶水为4.54∶.51∶提取液最慢,丙酮∶甲醇∶水为 4.54∶.51∶提取液提取量最少;冷冻处理后叶绿素效率明显提高,其中丙酮∶乙醇为11∶提取液提取速度加快最明显。在玉米田间大量样本叶绿素测定时进行冷冻处理,既能提高叶绿素浸提的效率,又能适当储存,调节用工高峰,值得推广使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597954.html,/view/77e3dd2f2af90242a895e5f5.htmll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使用说明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使用说明 连接(气管连接黑色对应)并关闭IRGA叶室,确定叶室密闭合适(叶室上下刚刚接触到,再张开叶室,调紧螺丝半圈)。接上电池(电源),开机。 当显示: “Is the IRGA connected?(Y/N)” Press “Y” 正确连接并放置缓冲瓶,预热二十分钟以上。 1、调零:选“Calib Menu”(Open F3)项: ①选“Flow Meter Zero”项(流量计调零) 当读数基本稳定,且在±1mv范围内,按F5 退出 ②红外分析仪调零“I RGA Zero” 旋紧碱石灰管和干燥管上端的调节螺母指向Full SCRUB方向,即全虑除状态→清空并关闭叶室(叶室上下刚刚接触到,再张开叶室,调紧螺丝半圈。)。 确定CO2R or CO2S 的最大波动范围在0.1,稳定,则按F1 (AutoCO2),这时,CO2R or CO2S均在“0”附近; 确定H2OR or H2OS 的最大波动范围在0.01 ,稳定,且等待至少一刻钟以上,然后,按F2 (AutoH2O),这时,H2OR or H2OS均在“0”附近; 如果是希望对CO2和H2O 都同时调零,则,这时按F3 (AutoAll). 按F5(Quit)退出。 进入“View, Store Zero_Span”,按F1 “ Store ”,保存本次校准数据。 2.安装LED光源 选“Config Menu ”项(主菜单F2)——选“Light Source Control”项;-——选取“Pick Source”;——选取人工光源“Lightsource=6400-02B……”,Press F5 “Done”—— 进入“Config Menu ”第一项“Config Status”, 选择F3 “saveAs”,保存光源设置。按“escape”进入主菜单( O pen )。 3.测量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00分) 科室姓名日期时间分操作分

考核者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一) 目的 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 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 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 电物 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 要时)、急救药品 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 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 均匀涂擦导电糊 单相:200J → 300J → 360J 成人 选择能量 双相:150J → 150J → 200J 儿童: 2~4J/Kg 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 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 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 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操作完毕,关机 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 洗手,记录 (三)注意事项:

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 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 少10cm。 5. 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 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F键,如心房颤 动、心房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 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 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