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行政学思考题

比较行政学思考题
比较行政学思考题

1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传统的“三省六部制”理论事实上,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机构一直就是“大部”,三省六部制就是典型的大部制。

1.2 “无缝隙政府”理论拉塞尔?M?林登(Russell?M?Linden)在他的著作《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提出了无缝隙政府这一概念。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政府要为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的便捷的服务。不能使办事的公众感觉到有任何的困难和不畅。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它是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为公众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行适当的整合。

1.3 服务型政府理论我们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张,更多地是从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的,大部制改革追求的目标也在于此。理想状态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构管理得更加规范,成本低,透明度高,效率高,服务质量高,这也是大部制所要达到的状态。如果大部制改革之后,不能有效地为公众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很难说这次改革取得了实际效果。所以,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1.4 民主理论民主是个好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民主观念日益增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我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整个社会中培养一种民主的氛围,通过民主来弥补大部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公民的作用。

1.5 生态平衡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到行政学中,认为政府和周围的环境要相互适应,这样才有利于政府的发展和彼此间的良性互动。我国进行大部制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关于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因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是大部制——大而少。另一方面就是要从中国古代的政府管理思想中汲取精华。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传统做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大部制改革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平衡大部制改革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系统处在一个良性的互动状态。

2 地方政府改革的成功模式其实,在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构想之前,地方政府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一些试点的出现,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央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提出。地方政府关于大部制的改革,往往具有地方特色,但是不失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综合分析,大致有五种模式比较有特色,即随州模式、重庆模式、成都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2]。2.1 随州模式湖北随州从2008年起就开始酝酿大部制改革,它的主要做法是把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其中的例子就是将外事、侨务和旅游部门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从2008年11月开始,随州开始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进行试点改革,把市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整合,成立6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和联系市直属机关93个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这种模式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大部制改革,只是将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州市对纪检派出机构也做了一定的改革,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即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党政关系的日益规范化。2.2 重庆模式重庆市考虑到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从农业部门着手组建大部制。2008年8月8日,重庆市新的农委挂牌成立,“大农委”由此产生。新的农委由原来的农业局、农机局、农办和农综办合并,综合使用每年将近20亿元的涉农项目资金。2.

3 成都模式成都模式和重庆模式有相似之处,只是成都的做法是先拆再组。成都市为建设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把城乡协调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林、水利、交通部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农牧局和农机局撤销,成立农业委员会。这种做法从单部门突破来改革职能交叉分割体制,结束了“多龙治水难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一龙治水善治水”的良好格局。2.

4 北京模式北京的做法是成立新的部门统筹发展,2007年12月,北京市成立了统筹全市社会建设的专门机构——市委社会工委和市社会办,统一协调与公众利益相关较大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尽可能地使公众的问题及时解决。这种

模式的做法是注重协调,增加机构。把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部门统一在市委社会工委和市社会办的领导下,是大部制改革的一种变通做法。2.5 上海模式上海市的做法与前四者都不相同,最大的亮点就是党政机构调整同时进行。上海市根据工作党委设置与市政府部门设置相对应、与归口挂靠单位相关联、与行政机构改革相衔接的基本原则,对现行的8个相应党委采取撤、建、分的做法调整政府机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党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后者尤显重要,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想在维持原有的党政机构框架下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阻力会相当大。以上几种大部制改革的模式,各有特色,为其它地区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各地区的实际条件不同,选择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能达到改革的目的,可以不拘于统一的形式。

3特点: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中国大部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未来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会呈现以下一些基本的特点与方式:

(一)从部门职能设置的基本内容出发

1. 维护、巩固发挥政治统治职能的机关。如国家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等。

2. 继续强化经济职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的新要求,表明与经济有关联的行政部门(如发改委)的权力与地位难以动摇。

3.不断加大对社会职能的转变力度。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相关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也不段显现、发展。

(二)从部门职能设置的运行方式出发

未来大部制改革将会不断整合、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管体系存在重大漏洞,这不仅与监管制度本身的欠完善、司法不力有关,更与部门体制下各监管部门设置过多,导致权责关系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屡屡发生有关。

(三)从职能关系的转变上看

1. 中央各国家机构仍将进一步精简,以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2.继续深化、扩展政企分离改革。最新一轮改革方案显示,国家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5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运动发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西方国家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是为对付本国政府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政府低效率的问题,包含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我国虽然与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目前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之下,可以从西方一些国家的公共管理以及政府改革实践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及模式中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行政改革。

(一)合理划分政府的决策职能和管理职能新公共管理明确提出了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进而将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分开,从而调整和优化政府职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中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行政体制服务。(二)采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在公共行政领域借鉴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政府部门中引入

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强调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提出的顾客满意原则认为:政府不是高高在上、自我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企业家。(四)积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进一步强调输出控制,实行绩效管理。它主张的政府绩效管理是以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6西方廉政监督对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借鉴价值

行政监督的功能:

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西方行政监督实践:

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的廉政监督,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监督,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韩国的居民审计请求制度,美国的独立检察官制度,

西方国家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或是通过专门的廉政法规或是通过总体性的公务员法规体现出来。

西方国家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主要内容是:

1.禁止贪赃枉法

2.禁止以权经商

3.任职回避制度

4.离职行为限制制度

5.财产申报制度

9中外行政管理改革的相互借鉴、影响研究

(一)以“任务驱动的政府”取代“规章驱动的政府”

我们只要简单的界定他们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再据此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就放手让政府官员去履行各自的责任。

(二)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政府

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转变政府理念,具备“顾客意识”,重塑政府形象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更应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取向,贴近公众的需求。因此,我国行政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强调顾客导向的做法,通过建立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公共机构形象。

要说明的是:我国政府在借鉴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见解、做法时,也必须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毕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不是一致的,而且时代差异诱发的社会环境更是有着巨大差别。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的科层管理体制以其优势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将长期存在,西方行政改革实质上是一种改革的趋势,并非要完全取代已有的行政体制。换个角度而言,就是改革要有“度”,一定要控制好这个“度”,把握好界限。当代西方行政改革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与困境。所以,掌握改革的“度”,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创新与替代的关系,无疑对政府行政的平稳过度,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一) 中外行政改革的相同点

虽然中外行政改革, 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之中, 但政府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作为世界的普遍现象,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 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 其改革也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

1改革的价值取向都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和数量都是西方国家不能比拟的, 改革国有企业的任务更为繁重, 一直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对待。

2改革的实质诉求都是下放权力。下放权力一直是改革的主要内容。转变职能是促进政府向社会各方面下放权力, 理顺关系是促进政府向管理体制内部下放权力。

3改革的范围涉及政府管理的全部内容。

4在改革的方法步骤方面, 都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不断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调

整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 二) 我国与西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层面的差异

1改革起点的不同。

西方国家实行这些改革的起点是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官僚制政府体系。但是,我国还处在一个官僚制发展不足的阶段, 这和我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是相适应的。这和西方国家的超越官僚制的改革起点是有差异的。

2改革基础的不同。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行政改革虽然是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展开的, 但是它们的改革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 经济生活的基本调节都是由市场自身解决的, 而不是靠政府的干预,但是, 我国则不同, 承认了市场的作用, 但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还没有完全在经济生活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阶段的不同。

第一个差异, 也是最大的差异,就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差异。第二个差异是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的差异。第三个差异是政府管理及其行政改革发展阶段的差异。

二、几点启示

我国的行政改革, 首先还是要强调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是十分丰富的, 我们立足于国情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

1就改革的起点而言, 我们不仅要吸取官僚制的合理因素, 而且又要注意超越官僚制。我们只有在吸取和超越官僚制两方面都作出努力, 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适应时代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

2就改革的基础而言, 我国一方面要减少政府的干预活动, 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是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二是要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三是要维护社会公正。四是发挥某些特殊性作用。

31 就改革阶段而言, 我国不仅要注意信息化对政府改革提出的要求, 而且主要是注意工业化对政府改革提出的要求。

要关注信息化对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 强调改革阶段的双重性, 不仅对于我们掌握当前阶段行政改革任务的实现程度和分寸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适时地提出从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任务, 并正确地推动这种转变。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比较行政学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贤人会议:贤人会议是王国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出席贤人会议不但是 一种荣誉和权力,还是一种义务。贤人会议是盎格鲁—萨克森时代不列颠王国的一个特有的中央机构。他拥有行政、立法、司法、征税和议决的权力,既是国王的助手,又是制约者。 2、行政双头制:在法国,“行政双头制”政府领导体制意味着总统和总理共 同分享国家最高行政领导权。所谓“分享”也并非完全“平分”行政领导权或平行行使行政领导权,而是说,在实际行使最高行政领导权的过程中,两个主体间虽有权力大小的不平衡和权力领域(决策和执行)的基本分工,但两个主体谁都无法完全抛开对方而单独行使最高行政领导权,因而,总统和总理均是“实位”的而非“虚位”的最高行政领导主体。 3、黄金诏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又名黄金诏书,因诏书上盖有黄金印玺,因此得名。其主要的内容是确定皇帝选举法和规定诸侯权限等。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是侯国实行君主体制的法律根据。 4、政党分肥制:从政治理论的观点考虑,政党分肥制就在于把所有被 赋予执行法律权利的官员,主管的或从属的,委任的或选任的,都置于在美国政治体制中承担协调政治与行政功能任务的团体---政党的控制之下 5、绅士政府:而从杰斐逊到安德鲁·杰斐逊之前的几任总统,因 为都是共和党人,不存在因政党原因大换班的条件,所以官员班子几乎没有重大变动,其成员占住职位也就不动了。因此,美国一些学者称这个时

期为“绅士政府”时期。 6、内阁制政府 内阁制起源于英国,是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政党联盟)组成,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经国家元首任命,由他们对国家政策做出集体决定。内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7、综视决策模型: 美国社会学家艾兹尼于1967年提出旨在同时避免理性模型和渐进模型的缺陷的一种决策模型。可以说,它是这两个模型的一个“混合”模型。 然而,这个模型的一个致命缺陷是,连艾兹尼自己也不清楚在实际中如何彻底使用 二、简答题 1、英国型地方政府组织的特点:英国型地方政府是一种以地方议会为 中心的分权制地方政府模式 在英国,地方政府是指地方居民选举产生的负责管理法律规定属于某一地方的行政事务并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行政组织。英国地方政府特点是: 1.地方自治观念由来已久,其形成和发展受到洛克、边沁等思想家自由、平等理念和功利主义学说的深远影响。2.地方政府具有法律人格和独立地位,它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3.地方政府以地方议会为核心之代表机关,各级地方议会由选举产生之议员组成,但地方议会内部的各种委员会是实际处理议会事务的机构,并由议会任命

《行政学导论》期末复习

第一节导论 行政管理学:是以行政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1.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2.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3.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 4.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5.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行政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行使公共权力——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管理公共事务——社会性、广泛性和权变性 3.谋求公共利益——服务性、非赢利性、整体性和全局性 4.承担公共责任——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又被称为传统管理时期,从1887年到1930年。 威尔逊《行政研究》,1887,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00 ,“行政二分法” 怀特《行政学导论》,1926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行政管理之父;韦伯,1911,《论官僚制》,组织管理之父。) 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又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大致从1930年到1960年。 行为科学—“社会人”—“经济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等等。 第三阶段是科学化阶段,称为现代化管理时期,大致从1960年到1980年。 系统理论—系统科学阶段—“全面的人”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等等。 第四阶段是新公共管理发展阶段,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 主要特征:公共性、国家意志、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公平行政、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1)强调尊君(2)主张重民(3)重视治吏 第二节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和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管辖区域上划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国际行政环境与国内行政环境。也可以划分为中央行政环境与地方行政环境。 不同结果程度上划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良性结果的行政环境、恶性结果的行政环境、良性结果与恶性结果相互兼有的行政环境。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斯,最早提出行政生态研究,发表了《政府生态学》1952年,美国夏威夷大学,里格斯,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发表了《行政生态学》一书。 行政环境的特点:复杂性、差异性、综合性、层次性、变异性。 行政生态模式:(1)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2)衍射型: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3)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教学总结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六、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一、权力的分类: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四、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六、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比较行政学

一、明确主题 在这些年国内发生的公共危机中选取“非典型肺炎”和“5.12汶川地震”为例,并围绕着中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展开各方面的比较,归纳其异同,总结出优缺点,提出建议。 二、核心概念 1.公共危机: “危机”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术语,本来指人濒临死亡的那种状态,后来其适用对象不断扩大,含义也随之扩张。从字面上看,危机是指由意外事件引起的危险和紧急状态。《韦伯辞典》对危机的定义是: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危机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危险的祸根,二是指严重的困难关头。 在管理学领域中,也有很多专家对危机下了定义,其中赫尔曼认为:“危机是一种情境状态,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意料,并威胁到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而决策主体在改变决策之间可获得的反应时间有限。”①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②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③我国学者薛澜等在总结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危机界定为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作为决策者的组织(核心单元为政府)所认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面临严重威胁,突发紧急事件以及不确定前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由上述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危机一般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从过程角度出发,把危机界定为对社会系统造成压力的紧张状态,另一种是从事件的角度出发,把危机界定为紧急事件。公共危机作为危机的一种,同企业或其他组织危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影响对象上,公共危机事件会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损害的是全体公众的共同利益。而作为公共事务的处理者,政府理应承担起应对公共危机的主要职责,同时需要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等多种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配合,共同治理。

2017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A.普耳 B.斯图亚特 C.斯密 D.欧文 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A.奥地利 B.芬兰 C.瑞典 D.瑞士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人员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职位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7.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美 B.中 C.英 D.法 8.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11.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12.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传统型 B.发展型 C.特殊型 D.现代型 13.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A.2006年1月1日 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 D.1994年1月1日 1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应变方案 D.追踪方案 16.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本课程的试题类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6种。卷面成绩100分。 2、具体分值和结构分布: 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上。 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3、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和司法三种权力。 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5、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 6、在我国,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7、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 8、一般来说,管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比,管理幅度越则管理层次越;相反,管理幅度越,则管理层次越。 9、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职能。 10、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11、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1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演变而来。 13、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1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级。 15、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领导中国各级人民政府。 1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17、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和任职回避。 18、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和四种。 19、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为国务院。 20、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被称为。 21、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包括的内容是年龄条件、以及身体与精神状况。 2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23、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24、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记大过、、撤职和。 25、科学管理实际的组织理论,也叫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26、政控制的起点。 27、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28、行政领导者分为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四种。 2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30、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国家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规定了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四种基本形式是调任、、轮换和。 32、舆论监督的主体为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33、检察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为和监督两方面。 34、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35、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率。

2019电大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我国进行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第一次: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 第五次:2003年 2003年的第五次改革——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 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7项主要任务是: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6、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第六次:2008年 2008年进行了第六次改革---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模板-201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 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 理学A)》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2202 课程代码:00512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专科 考试: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 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D),他 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孙中山 B.康有为 C.张金鉴 D.梁启超 2.按 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B)。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后工业 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 现在其(D)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普遍性 D.非赢利性 4.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C)。 A.奥地利 B.瑞典 C.瑞士 D.芬兰 5.中 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 制度属于(D)。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6.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A)于 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7.行政决策体 制的核心是(A)。 A.领导决策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 系统 D.专家咨询系统 8.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 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C)。 A.网上沟通 B.无反馈沟通 C.横向沟通 D.纵向沟通 9.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B)。 A.税率 B.税法 C.税种 D.纳税人 10.目标管理方法是(C)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伍德沃德 B.西蒙 C.德鲁克 D.菲德勒 二、多项选择题 11.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 围的行政学家有(ABCD)。 A.斯密斯堡 B.怀特 C.汤姆森 D.西蒙 E.孟 德斯鸠 12.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全选)。 A.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 C.阶级状况 D. 法律制度 E.政治文化 1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D)。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E.中国 14.决策方案一般有(BCDE)。 A.长期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 方案 E.积极方案 15.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BCE)。

春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说明

《公共行政学》课程 期末复习的说明 根据中央电大《行政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的安排, 现将本课程期末复习与期末考试的有关问题加以说明: 1、《行政管理学》课程使用中央电大教材——《公共行政学》( 第二版) ( 齐明山主编) 课程内容有几点重要变化: 第一、教材新增加一章内容, 即”行政改革”; 第二、每一章节从体系到内容都是全新的阐述; 第三、每一章后的综合练习题大量增加; 新教材、新内容要求各分校、工作站务必加强管理, 组织好课程教学与期末复习。 2、四次作业一定要认真完成。特别是作业中的论述题, 要求在答案要点的基础上, 从教材和实践上给予展开。 注意: 物业管理专业的作业当前也采用中央电大的形成性考核练习册, 请分校注意购买。 3、本课程期末复习, 同学们能够参考: ( 1) 中央电大录制了《行政管理学》课程的音像课, 共20节, 由齐明山教授讲授。

( 2) 中央电大发行的《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期末复习指导》对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题型和考核要求做了说明, 并对课程的主要内容, 作了分层次的归类分析。而且, 提供了全教材的综合练习。 ( 3) 《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 第二版) 该辅助教材比较清晰的展示了课程各章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每一章都有完整的内容练习, 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和论述题的习题及部分答案。 《学习指导书》是本课程最主要的学习和复习的辅助材料。 ( 4) 春, 北京电大录制了《公共行政学》课程的全程流媒体课, 共有44节课。内容包括: 课程导学, 课程16章内容的讲解, 各章的案例分析, 作业讲评, 以及期末复习和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 流媒体课以IP课件形式挂到北京电大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网上, 同学们能够自己收看学习。 ( 5) 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和北京电大在线平台的《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辅导栏目中都有文本学习资料, 同学们能够学习使用, 也能够下载复习。 ( 6) 同学们务必注意, 课程的主教材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学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 )。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公共行政环境的( D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当代资本主义

西方行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单项 1.威尔逊(美)——《国会制政体》《行政学研究》《国家》《美国的宪法政府》 《美国人民的历史》 2.古德诺(美)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比较行政法》《政治与行政》 3.韦伯(德)“官僚制”理论——博士论文《中世纪贸易商社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社会学论文集》《政治论文集》《国家社会学》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计件工资制》《工场管理》《效率的福音》《科学管理原理》(最为著名) 5.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论管理的一般原则》《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邮电部门的改革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公共精神的觉醒》《国家行政理论》(被认为对行政管理作出大贡献,收入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科学文集》) 6.怀特的系统化行政学理论框架——《行政学概论》(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 《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联邦主义者》《外国公务员制度》 7.古利克一体化行政管理思想——《组织理论评论》《行政原则》《公共行政的下一步》《科学、价值观与公共行政》,与厄威克合编《行政科学文集》 8.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行政科学文集》(与古利克合编,有重要影响力)《动态管理》《行政要素》《科学的组织原则》《管理备要》 9.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新国家》《创造性的经验》《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建设性冲突》《发号施令》《领导者和专家》《权威的基础》《领导的必要因素》《协作》《控制过程》,并有著名《动态行政管理》《自由与协调》论文集 10.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理论——最早运用“系统”观点组织概念——《组织职能》

西南大学18秋《0717比较行政学》机考大作业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问答题 1 2 3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0717)《比较行政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姓名:潘丕能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2.0分,共20.0分) 1. 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内容不包括 A.社会主义道德 B.专业技能 C.健全的心理素质 D.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代表行政授权的结构形式是 A.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 B.行政法律制度 C.行政职位 D.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 3. 农林水利管理属于政府职能中的 A.公共安全管理 B.经济管理 C.生态管理 D.公共服务管理 4. 主管我国公共预算的的政府部门是 A.国家统计局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D..财政部 5. 以下表现属于政府失灵的是 A.垄断 B.外部效应 C.失业 D.公共政策失误 6. 行政责任的表现为 A.职业责任 B.公共责任 C.职务责任 D.职业责任和职务责任 7. 行政制度创新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 A.以行政能力为导向 B.以目标为导向 C.以民主为导向 D.以资源配置为导向

8. 行政权力结构的二元要素指的是 A.一般行政权力和特殊行政权力 B.特殊行政权力和具体行政权力 C.一般行政权力和具体行政权力 D.抽象行政权力和具体行政权力 9. 依据人事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可将人事机构划分为 A.决策和综合管理型 B.部内制、部外制和折中制 C.监督和仲裁型 D.协调和咨询型 10. 以下属于我国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是 A.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税收体制 B.强化市场执法 C.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 D.严格市场准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分) 1. 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的一般准备活动包括 A.计划准备 B.人员准备 C.物质准备 D..思想准备 2.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 A.政策目标 B.政策标准 C..政策效果 D.政策方案 3. 行政改革模式根据价值取向分 A..以外延为主的行政改革 B.以民主为典范的改革 C.以理性为典范的改革 D.以组织为中心的改革 4. 我国《国家公务员法》规定 A.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 B.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 C.按照学历高低录用 D.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 5. 我国的民意表达渠道有 A.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 B.网络 C. 听证会 D.信访 6. 行政决策按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划分为 A.常规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确定型决策 7. 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A. 税收收入 B.其他收入 C.企业收入 D.公债收入 8. 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包括 A.预防

公共行政学考试试题.doc

公共行政学考试试题 单选题:1X20分多选题1X10分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4X4共16分简述题:8X3共24分论述题:1X1共10分 案例分析题1X1共10分 一、填空题 1.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3.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4.提出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6.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高斯。 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8.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9.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 1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1.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考任制四种。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17.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1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21.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22.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24.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25.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层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

0717比较行政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行政管理 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比较行政学【0717】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一、大作业题目:(共5题,任选4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论述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主观结构和价值结构。 2、论述未来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 3、论述职位分类的步骤。 4、论述行政权力的类型。 5、论述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程序。 大作业要求(包括格式、字数、字体等): 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每一个答题要点一段,要对要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回答。1、论述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主观结构和价值结构。 答:主观结构是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客观结构是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是指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要素所构成的一个调节系统。 2、论述未来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 答:(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产生、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 (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面对更加动荡的环境,发展战略性管理则成为组织管理的另外一个趋向。战略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更好的”战略性计划,而是在组织中将战略性变革扩大到变成与管理本身同义的方法。 (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科技应用,正在促进公共服务型态的转移,甚至于治理型态的变化。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当代世界和社会的许多问题,是按照等级原则建立的组织结构所无法解决的。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腐化,在许多领域,人们在创造不同的能够替代这种机械式组织的新形式,人们也赋予其不同的称号,如有机式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学习型组织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这种组织与传统的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

公共行政学复习(齐明山主编第二版)

公共行政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欧文)。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威尔逊)。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工权分立思想的是(D.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B.张金鉴)。 1.公共行政环境的(A.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里格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眼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非赢利性)上。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29 )。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B.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D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特殊型)的行政区。 10.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特殊型)的行政区。 1.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选任制)。2.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委任制)。 3.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 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1.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2.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部外制)类型。. 3.部外制是(D.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英国)。 5.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 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 8.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D.2006年1月1日)。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临时方案)。 2.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领导决策系统)。 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准备阶段)。 2.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 2.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4.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横向沟通)。 5.(D.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评估对象)。1.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社会监督)。2.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跟踪监督)。 3.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4.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5.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子处分的,由(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7.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给子政纪处分。 8.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1、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中央预算)。 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03年1月1日)。 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C.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2.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30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1.目标管理方法是(D.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1.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