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两大种类

灸法两大种类
灸法两大种类

灸的起源很早,在《黄帝内经》之前已有灸的出现,而《黄帝内经》指出,灸法是源自北方,根据推断。灸法的出现应在人类发明取火之后,经过日积月累的经验,创制出多种施灸方法和发现多种施灸材料。“灸”是以火之热力,温熏人体,用以防治疾病,施灸材料以艾叶为主,故又称艾灸。灸法一般分为艾灸法与非艾灸法两大类。

艾灸类

艾灸类基本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艾炷灸是先把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圆锥体,然后放置在施灸的部位并以火点燃。艾炷灸又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直接灸:把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上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可称为着肤灸或着肉灸。若因病情需要,可在施灸时使该部位的皮肤灼损而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的称为瘢痕灸;若不需要皮肤灼损化脓,且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把艾炷置放在施灸的部位上,但该施灸的部位已预先置放药物或其他材料。换言之,艾炷与皮肤隔开,若用生姜作间隔物,称隔姜灸;若用大蒜切片作间隔物,称隔蒜灸;若用食盐作间隔物,称隔盐灸;若用附子(毛茛科植物)造成饼状作间隔物,称隔附子饼灸。

艾条灸可分为清艾条及药艾条。清艾条是纯净细软的艾绒,卷成长条圆柱体;药艾条则是在艾绒当中,掺入药物的细末卷成长条圆柱体。艾条灸基本分为悬起灸与实按灸两种。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不直接触及皮肤,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实按灸是把点燃的艾条隔着稍厚的布块或棉纸等,直接点按在穴位上,使热气渗透到皮肉深处。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同时应用,当针刺入穴位而得气后,把艾灸剪成一小段或把艾绒捏插在针尾上,点燃施灸,针灸并用。温灸器灸是使用盛载艾绒及掺入药物的专用器具施灸。

非艾灸类

非艾灸类施灸时,不以艾作原材料,常用有灯火灸、天灸等。灯火灸是用一根浸过麻油的灯心草,点燃后迅速对准穴位用力点击一下,并迅速离开,若听到「叭」一声代表治疗过程成功,若未能听到“叭”一声,则只可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天灸是使用有刺激性的药物研末,涂敷或贴敷在腧穴或患部的皮肤上,使其局部充血潮红或起泡。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灸法的作用() A、温经散寒 B、扶阳固脱 C、消瘀散结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 D 2【单选题】不属于灸法应用范围是() A、虚证 B、阴虚阳亢 C、寒证 D、阴证 正确答案: B 3【单选题】以下病症哪个适合艾灸治疗() A、中风闭证 B、高热神昏 C、遗精阳痿 D、阴虚咯血 正确答案: C 4【单选题】下列哪些部位不宜使用直接灸() A、面部穴位 B、乳头

C、大血管 D、孕妇的腹部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5【单选题】温和灸与皮肤的距离约为() A、2~3cm B、4~5cm C、5~6cm D、10cm 正确答案: A 6【单选题】下列疾病中适合雀啄灸的是() A、胎位不正 B、风湿痹痛 C、感冒 D、腹痛 正确答案: A 7【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适合灸法() A、虚证 B、痹痛 C、中风脱证 D、中风闭证 正确答案: D

8【单选题】最适宜隔盐灸的部位是() A、中脘 B、气海 C、脐中 D、关元 正确答案: D 9【单选题】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太乙神针 B、雷火神针 C、温针灸 D、温和灸 正确答案: C 10【单选题】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化脓灸 B、非化脓灸 C、间接灸 D、灯火灸 正确答案: A 11【单选题】可以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附子饼灸

D、隔盐灸 正确答案: B 12【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施灸的禁忌证() A、瘿瘤 B、阴虚发热证 C、乳痈初起 D、脱肛 正确答案: D 13【单选题】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A、肺痨瘰疬 B、未溃疮疡 C、阳痿早泄 D、风寒痹症 正确答案: D 14【单选题】关于瘢痕灸,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涂以少量大蒜汁 B、每壮艾柱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柱再灸 C、选用大小适宜的艾柱 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正确答案: B 15【单选题】属于间接灸的是() A、太乙神灸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讲课稿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其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标。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症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冷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症。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痛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麻痹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风寒湿痹, 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科各种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适应症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艾灸禁忌症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伤寒者。 4.某些传染病(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晚期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艾叶过敏者(闻到艾灸气味出现呕吐、憋气、头晕、连续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 6.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心悸、心动过速、血压过高者、中风早期者。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的囟会穴及孕妇、酒醉、空腹、过饱、极度疲劳、男女乳头、阴部、睾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女性经期、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力的人、血脉过快、皮肤不健康者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一、灸法的适应证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的。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证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证。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壳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证。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治之。 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金要方》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疫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十分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了。 二、灸法的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三、禁灸穴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禁灸穴是针灸临床避免事故差错的根据,其意义是深远的。但是,时至今日,如人体解剖学以对人体各部详加洞察,前人所述的禁灸穴,通过实践,并非皆然,故不可泥于古人。 古人的禁灸穴:凡接近五官、前后二阴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如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地仓、少府、足通谷、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清明、下关、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申脉、委中、素髎、巨髎、禾髎、颧髎、天牖、髀关、承扶等。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近代针灸临床认为,除了晴明、素髎、人迎、委中等不宜灸外,其它的可适当采用灸治法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除了特殊的灸法,在施行艾灸时都需使用到艾叶,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这也确有道理,因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易熄灭,令人灼痛;陈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将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绵,既成为艾绒,方可使用。治疗时可直接将艾绒捏成炷状施灸,也可制成艾卷进行艾灸治疗。不过艾绒和各种艾卷在各药店和医院均有成品出售,价格便宜,不需我们自己收集和制作了。 按照灸法分为艾灸和发疱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后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选一种,涂在穴上覆盖包扎,让其局部发疱,即为之发疱灸,现在广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属于此。 根据施灸的形式分为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卷灸 直接灸则是将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可达达70℃。此法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前者又称为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虽然对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因烧灼皮肤,痛苦异常,复有担心化脓后感染,现已较少应用。 非化脓灸则因操作方便,无痛苦,易于为大众所接受。操作时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 (比麦粒稍大也可以)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才能收效。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1 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 102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刺法灸法学,陆寿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 2.刺法灸法学,杨兆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 3.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针灸甲乙经校释,山东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 6.针灸大成,杨继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刺法灸法学是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针灸治疗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一体,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⑴了解刺法、灸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⑵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⑶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⑷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2.基本技能 ⑴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⑵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 ⑶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三、学时安排

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完整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 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灸法操作流程

灸法 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用范围 1.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等不愈。 3.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4.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 5.温肾健脾。如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6.祛风解表、温中散寒。如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吐、胃痛、泄泻。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阳痿、遗尿、疝、虚劳,妇女崩漏、阴挺、中风脱证、外科阴疽、瘰疬、瘿瘤等。 目的 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之目的

操作流程 1.评估.综合患者病情体质,无禁忌 2.器材准备. 3.患者体位选择和穴位选择 4.施灸(温针灸需先皮肤消毒后行针刺并得气) 施灸方法 1.艾炷灸法. 艾炷的制作,一般是将艾绒用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再以拇、食、中三指捏紧臵于平板上轻轻按压即成。艾炷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艾炷如蚕豆大,中艾炷如枣核大,小艾炷如麦粒大(见图艾炷)。施术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又称着肤灸。临床上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①化脓灸,属于烧灼灸法,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烧灼局部组织,施灸部位往往被烧破,甚至呈焦黑色,使其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施灸前要注意病人体位的平正和舒适,以及所灸穴位的准确性。局部消毒后,可涂以大蒜液或凡士林,增加艾炷对皮肤的粘附力。点燃艾炷后,病人一般会因烧灼感剧痛,为了减轻疼痛,可轻轻拍打局部,亦可用麻醉法来防止。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灸之。灸满所需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换一次。数天后即现灸疮,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中医“艾灸”较之于“针灸”不为人所熟知,其实,中医“艾灸”同样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艾灸,就是透过灼或烟熏,利用热力刺激穴位,其用途和功效非常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这种疗法,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黄帝内经》所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就是艾灸能弥补针刺之不足。艾,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以湖北蕲州所产品质最佳。一般而言,艾叶需晒干,再存放三至五年,待油分挥发至一定程度,才适合用于艾灸。 “直接灸”起水现代少用 跟针刺原理相近,不过艾灸主要透过燃烧艾绒,利用热力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养生或治病之效。中医认为,“艾叶药性辛、苦、温,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之效。而艾灸主要有三种功用,分别是畅通经络,补阳气不足,以及驱散寒湿。” 现时使用艾灸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艾粒、艾条和艾绒。“艾粒”通常会连同针刺一同使用,将艾粒放在针头,再刺入穴位;“艾条”则会用“悬起灸”,不会直接接触皮肤;至于“艾绒”就是状似绒毛的艾叶碎,通常会聚成一个小粒使用。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较古老传统的便有“直接灸”,意思是直接将艾绒置于穴位燃点,刺激度最强,通常用来治疗疮毒。不过由于会令皮肤红肿并形成小水?,不易令人接受,所以现时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则为“间接灸”,即是将艾绒放在姜片、附子或蒜泥上,再置于

穴位燃点。姜片主要用来驱散寒气,常用于治理作呕作闷和风湿病上;附子则有补阳气之用,主要针对不孕不育、肾功能差、头晕,以及脱肛的病人身上;而蒜泥则有消肿拔毒之效。 缓解关节痛五十肩 如果使用艾粒,则为“温针灸”,利用艾叶的热力沿针直达患处,加速温经通络,通常针对关节痛、腰痛、骨伤病上。至于艾条,则会用“悬起灸”,当中手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温和灸”以燃烧的灸条,跟皮肤保持一定高度的距离,患者通常只觉温热而无灼痛的感觉,例如用来治疗扳机指(Trigger Finger)。“回旋灸”则于皮肤上反覆回旋熏灸,一般针对范围较大的病症,如五十肩。“雀啄灸”则对准某一穴位,一上一下摆动,状如麻雀啄食,刺激度较前两者强,通常用于治理头痛、驱寒湿等。 使用艾条治理,一般需时15至30分钟;如果使用艾粒、艾绒,通常为五至十壮,每壮的意思即是将其燃尽为一壮。 发烧喉痛急性扭伤忌用 虽然艾灸用途广泛,但不等于人人适用,首先要注意的,便是个人体质。“阴虚火旺的人士,如有暗疮、口气重、喉咙痛等征状,一般不宜使用艾灸。另外患有热性病,如发烧、急性扭伤等,同样不宜,否则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除了上述人士外,小孩子的肌肤比较幼嫩,亦未必适合使用艾灸。孕妇同样要小心?,虽然艾灸可用于胎位不正,但在其他情 下,恐影响胎儿,亦不宜使用这种疗法。

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

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 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 一、灸法的概念,又称灸,攻法,火法。《说文解字》指出:“灸,灼也,从火音‘久 ’,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可见灸法是一种用艾火持续薰灼治疗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除了艾绒之外,还有桑枝、灯草等非艾材料。施灸的方法多种多样。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腧穴、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灸法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如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二、灸法的特点 1.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根据《内经》的记载,灸法可以治疗寒性腹痛腹胀、泄泻等;治疗气血不足、亡阳虚脱等;治疗局部瘀血肿块等。此外,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还指出,灸法特别善于祛风,治疗。古今某些医家认为,灸法还可以治疗热证。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针刺操作不慎,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灸法在这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灸法在操作技术方面,也较针刺简单,容易掌握。因此,历史上很多中医都常用灸法治病。 3.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某些出血性疾病,不能用针刺治疗,用针刺治疗往往出血不

止。这时,可以采用灸法治疗。 灸法以艾灸为主,还有灯火灸等非艾灸法。艾灸主要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四种。艾炷灸根据隔不隔药物,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灸后化脓留瘢痕的化脓灸和不化脓、不留瘢痕的非化脓灸;间接灸根据间隔的药物又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艾条灸按操作方式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悬起灸又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之分;实按灸又有太乙针、雷火针、百发神针、三气合痹针之别。[] 1. 艾灸类 2. 非艾灸类· 艾炷灸· 灯火灸· 艾条灸· 黄蜡灸· 温针灸· 桑枝灸· 温灸器灸· 药锭灸 · 药捻灸· 电热灸· 阳燧灸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一、灸感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一般灸法和化脓灸法的灸感往往不同。[]灸感与疗效亦有密切的关系。[]二、灸量1. []2.灸量原则施灸数量,原则上要足,火足气至适度而止。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除了灸量充足而适度之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与年龄、施灸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有图版)不同灸法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

《不同灸法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 基本内容提纲: 1、灸法种类和操作规范; 2、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3、量效要素和注意事项; 4、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灸法,《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之。” 又称“艾灸”,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驱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广义的灸法即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 一、灸法种类和操作规范 (一)艾灸的材料 1.艾叶 (1)艾叶的化学成分: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是理想的灸疗原料。 (2) ①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 ②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 ③艾产地广泛,易于采集,价格低廉; 2.艾绒 (1)艾绒的制备:

①制作流程:采集(农历4、5月)→暴晒干燥→捣碎→筛→晒→捣→筛→艾绒(淡黄色洁净细软) ②分类:按加工程度不同分为:粗绒(艾条或间接灸);细绒(直接灸) ③分级: 优—质量以无杂质、柔软易团聚、干燥; 劣—以含杂质、生硬不易团聚、湿润,燃烧时易破裂,散落火花而灼伤皮肤,不宜采用 新制艾绒—含挥发油多,灸时火力过强,有失温和之性,常致患者不能耐受; 陈旧艾绒—临床常用 (2)艾绒的储藏 密闭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并于每年天气晴朗时重复暴晒几次,以防潮湿、霉烂或虫蛀。 3.艾绒制品 (1)艾炷 ①艾炷规格:(直径与高度大致相等) 小炷:麦粒大,常置于穴位或病变部烧灼,作直接灸用 中炷:半截枣核大,作间接灸用; 大炷:半截橄榄大,可燃烧3~5分钟,作间接灸用 ②艾柱制作方法 ⅰ.手工制作法:上尖下平的圆锥体;要求搓捏紧实, 能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由强到弱,患者易于耐受,且耐燃而不易爆;大小可随 治疗需要而定。 ⅱ.艾炷器制作法:艾绒紧密,大小一致,便于应用 (2)艾条(艾卷) 长20cm,直径1.5cm,常用于悬起灸、实按灸 ①纯艾条:不含药物 ②药艾条: ⅰ常用药艾条: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 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研成细末;

艾灸排寒气的感觉

艾灸排寒气的感觉     现代人很少使用寒气这个代名词。寒气是指人体受寒所产生的东西,寒气才是感冒真正的原因之一。做任何事情的方法都是不唯一的,排寒气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方法。有艾灸排寒气,拔罐去除体内寒气,等等。下面是给大家总结出来的几种关于艾灸排寒气的感觉。 第一次艾灸半小时后,患者自述全身感觉寒冷,寒气由双肩膀排出,第一次灸完后,患者自述频繁排气,第二天早上起床排黑色大便。 第二次艾灸仍取如上穴位,排寒感觉明显,排气现象减少,大便已成形。 第三天来时患者说鼻子感觉通了,鼻音没有那么严重了。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我也没有给她灸肺俞啊,更没有灸鼻子,怎么鼻子就自己通了呢?我灸了膀胱经的大肠俞,虽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也没有过类似的医案啊!百思不得其解。第三次灸时感觉腹部寒冷,寒气由腹部排出,持艾条的手亦有气感,感觉到寒气由患者腹部排出直冲手指。更奇怪的是,能感觉到患者左侧更甚,问患者是不是左边更冷一点,患者说是啊,你怎么知道,我说,我能感觉得到。忽然又感觉左手寒气更重,问患者现在是不

是左边更严重,患者惊奇道:“是啊,刚冷到都打了个冷颤。” 这还只是仅仅能感觉艾灸的出的寒气,灸的多了还会有更多的灸感出来,还需时日。 体内寒邪重的人,在艾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体表非常冷,穿多厚的衣服还是感觉冷。不要以为这样不好,这样的现象是脏腑的寒邪在向体表移动,是体内寒邪外排的一种表现。逐渐艾灸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慢慢热起来。 当然这种表现人与人不同,有的人排几天就感觉渐热,而有的人寒重,会很久才感觉渐热,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要气馁,坚持下来,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以下穴位,坚持施灸,对身体有好处哦~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灸法操作汇总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总结:灸法操作汇总 一、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旌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二、间接灸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腑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问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受;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e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敬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三、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把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叉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腑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其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标。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症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冷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症。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痛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麻痹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科各种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适应症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艾灸禁忌症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伤寒者。 4.某些传染病(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晚期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艾叶过敏者(闻到艾灸气味出现呕吐、憋气、头晕、连续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 6.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心悸、心动过速、血压过高者、中风早期者。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的囟会穴及孕妇、酒醉、空腹、过饱、极度疲劳、男女乳头、阴部、睾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女性经期、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力的人、血脉过快、皮肤不健康者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2.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泡挑破,再涂上龙胆紫即可。 3、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4.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

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 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 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 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 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 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针刺起源于( B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 A ) A.圆针 B.圆利针 C.长针 D.大针E.鍉针 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 D ) 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B.《曹氏灸方》 C.《备急灸法》 D.《孟子·离娄篇》 E.《黄帝明堂灸法》 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 B ) A.《灵枢》 B.《针经指南》 C.《金针赋》 D.《针灸大成》 E.《神应经》 (二)B型题 A.艾条灸 B.灯火灸 C.间接灸 D.温针灸 E.天灸 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 B ) 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 E ) A.十二字手法 B.下手八法 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 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D ) A.苍龟探穴 B.赤凤迎源 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 E.白虎摇头 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C ) 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 (三)C型题 A.间接灸 B.实按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 B ) 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 A ) A.电针 B.水针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D ) 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C ) (四)X型题 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 ABCD ) A.圆针 B.锋针 C.大针 D.长针 E.皮内针 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E ) 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B.灸法技术 C.针刺技术 D.推拿技术 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 二、判断题

灸法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灸法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艾柱灸用的是圆锥形的艾柱(小的如麦粒,大的象半截橄榄,每灸一个,叫做一壮)。直接把艾柱放在皮肤上灸,就是直接灸;艾柱和皮肤之间放上姜片、蒜片等,就是间接灸。间接灸的功效,取决于所放的隔热物的药性。 艾条灸用的是长条形的艾卷(也就是现在药店所售的艾条),艾条和皮肤保持距离的灸法,就是悬起灸。其中,温和灸是保持艾条不动;雀啄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上忽近忽远;回旋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不变,而在等距离的水平面上回旋运动。 实按灸主要是指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艾条中添加的药物不同,其操作基本相同,都是点燃后隔布包裹直按腧穴或患处,所以称之为实按灸。因外形也是长形艾卷,所以也归到艾条灸的类别。 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合用,针刺留针后,在针柄挂一个2厘米左右艾条施灸。 温灸器灸实际就是温和灸,只是用器具代替了手持艾条的作用。 其他灸法,就是指形式还是艾灸的形式,但改用不同药物代替艾柱或艾条刺激腧穴或皮肤,起到相应的药效。实践技能考试中一般不涉及。 附:灸法分类表: 2、艾柱灸 (1)隔姜灸: 操作: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为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

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 操作: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施灸腧穴及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3)隔盐灸: 操作: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 操作: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条灸 (1)温和灸: 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 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回旋灸: 操作: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作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附:灸法功用汇总表:

艾灸注意事项及禁忌

艾灸注意事项及禁忌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一、艾灸适宜人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 二、艾灸不适宜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三、艾灸前、中、后注意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2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四、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五、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碰触并烫伤皮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