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教学提纲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教学提纲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教学提纲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19、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排除法(双盲实验:排除混淆)、恒定法(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不变)、匹配法(是两组被试属性相等)、随机化法和平衡抵消法(把被试随机分配,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效果)、统计控制法(试验后控制额外变量面受干扰)。

20、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交互作用就产生了。

21、每一个自变量都有主效应。

22、多自变量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获得交互作用

23、被试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一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问题是个体差异。解决等组问题的方法:匹配法和随机化。

24、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被试都会接受到每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问题是位置效应、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平衡技术是ABBA设计、拉丁方设计和随机化。

25、准实验设计不能做因果分析

26、实验效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7、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统计回归、其他因素(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28、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实验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29、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权衡: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实验中发生混淆的因素越少,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也就是实验内部效度高,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因此,研究者通常会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30、零结果产生的原因:自变量操纵是否有效、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31、实验信度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32、冯特是最早研究反应时的。

33、1850年到1969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称之为唐德斯反应时ABC时期,这一阶段方法学的核心是减数法。

34、1969年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加因素法。

35、“生物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限制,它根源于人类有机体的特征——感官、脑以及肌肉工作的特征。

36、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反应时的任务、速度——准确性权衡、刺激变量复杂程度、机体变量。

37、选择反应时和刺激数目、不同刺激通道转换有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内部解释有助于我们对辨别和选择加工的进一步探讨。

38、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而这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39、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B反应称选择反应时,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B反应所需时间最长。

40、减数法的应用:心理旋转、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序列反应时、内隐联想测验。

41、加因素法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加因素法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不同的

加工阶段。

42、加因素法的应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开窗实验(P+2—即R)。

43、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

44、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45、费希纳定律是基于数学原理推导出来的。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最小可觉差是相等的、韦伯定律是正确的。

46、先定概率和决策后果影响阈限的测量。

47、为了说明过滤器理论,研究者发明了双耳分听技术。

48、过滤器理论细分为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

49、资源限制理论是由卡内曼最初提出的,它不符合可证为原则。

50、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注意前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

51、注意的研究方法: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双任务范式和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52、过滤范式例子:整体——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53、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54、直接知觉实验:视崖实验。

55、间接知觉实验:不可能图形、三维图形的知觉实验、知觉恒常性。

56、动景盘图案演示似动现象。

57、听觉定位主要有3种:双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和周相差。

58、音高是听觉的属性,单位为美;响度的单位是宋;等响曲线的单位是方

59、空间知觉有: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双眼线索。

60、无觉差知觉的神经病理案例有盲视和单侧忽视。

61、艾宾浩斯的无意音节、节省发、遗忘规律。巴特利特的错误记忆。

62、记忆可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有:自然法实、验室实验法、情景模拟法。记忆还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3、任务分离中的间接检验:词干补笔、知觉辨认

64、加工分离程序的四个假设:一、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这一假设是加工分离程序的核心;二、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中的性质是一样的;三、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也是一样的;四、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而自动提取则是有对有错的。

65、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的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

66、思维的研究方法有建构认知模型、行为测量、出声思维。

67、建构认知模型着力于整合实验结果以探讨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与表征它代表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而非专指某种具体的方法。

68、思维研究的领域: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

69、直觉和零相关标准有关,猜测标准和问题解决有关。

70、支持情绪的先天获得的实验,哈洛的实验。支持后天的有:小艾尔伯特恐惧习得实验、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71、情绪的研究方法:1.刺激--反应法(条件性情绪技术、双跑道程序)2.情绪诱导法(单词诱导法、图片诱导法、其他诱导如影片,他人对被试的评价等)3.时间抽样技术

大题

1.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被操纵变量):刹车灯的明度

?因变量(被观察变量):刹车灯亮到尾随车司机踩刹车或踏板之间的时间

?控制变量(恒定变量):刹车灯颜色、刹车板的形状、刹车所需力气、额外照明度等

2.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灯的颜色(红或绿)

因变量啄键次数

?控制变量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

3.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灯的颜色(红或绿)

因变量啄键次数

?控制变量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

4.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参加者的性别

?因变量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电话亭的大小年龄季节长相个体的大小

5.练习次数越多,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短。

问题的数量会影响抑郁的评定结果。

6.你可以设计下面的实验,绘制一条你自己的保存曲线:让你的同学挑30个英文单词让你学习,学到你能够一次就把这30个单词写出来才算学会。然后从学会算起间隔20分钟、30分钟,1、2、4小时,1、2、4、7天,分别再现一次。以间隔时间为横坐标,以再现百分比为纵坐标,画一条保存曲线,指出该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7.阅读下列文字,并分析其中的各类变量:“当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有人看着你时,许多人会感觉到,但要描述却很难,你可能感觉到目光停在你后脑勺或脖子上的某处。美国科维兹大学的科学家进行实验,试图证明或推翻能感觉他人目光的说法。实验很简单:在房间中央,实验者背对研究者坐着,研究者在规定的时间朝他看。实验者如感觉到研究者的目光便立即指出。有数百人参加实验,结果惊人:在95%的情况下,他们感觉到投向他的目光!在后脑勺部分有一种瞬息间的压力感──似轻风吹动。”

8.在一项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对某一特定的阿拉伯数字作简单的按键反应。这个特定的数字出现的概率是可以变化。结果之一是,错误率降低,反应时间则延长。请指出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9.有个研究者假设海马(大脑的组成部分)与复杂的思维加工有关,而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他切除了20只随机取样的大鼠的海马结构,让其中的10只学习一个非常简单的迷津,让另外10只学习一个非常复杂的迷津。第一组大鼠通过10次尝试就学会了走迷津(完全没有错误反应),而第二组大鼠则需要至少30次实验才成功。根据这些实验结果,他认为该研究假设得到了证实,切除海马的大鼠在学习复杂任务时比学习简单任务更困难。

答:实验能得出的结论:学习复杂迷宫比学习简单迷宫需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次数,但是并不能证明海马在其中的作用。改进:增加对照组。取40只小白鼠,分成四组:A,B,C,

D。A组和B组切除海马,C组和D组保持海马。A组和C组学习简单迷宫,B组和D组学习复杂迷宫。

10.有个研究者想要研究饥饿对猫的攻击性的影响。他选用了10只猫,将它们单独关在笼子里,并使用一个食物剥夺程序控制猫的饮食。两周后,所有的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他将这些猫配对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发生攻击性或打斗行为。在所有案例中,猫都表现出威胁的姿态,且在大多数案例中都发生了打斗行为。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认为饥饿增加了猫的攻击性。

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或是否使用了控制组设计?

2.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还是可操纵变量?

3.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

4.无关变量如何控制的?

5.实验使用了哪种设计?

答:自变量是猫的饥饿水平。操作定义是饮食剥夺后猫的体重下降状况。只有一个水平。没有使用控制组

2、自变量为可操作变量

3、因变量是猫的打斗行为,可以测量打斗行为的破坏性,打斗行为的频率等等。

4、猫的种类、猫的年龄、猫的性别、食物剥夺的一致性

5、非实验设计。或者说,单组实验后测设计。由于没有对照组,也没有前测,所以无法得出结论认为饥饿增加了猫的攻击性。

1.有个统计学老师想要比较两种初等统计的教学法的优劣。一种方法着重分析统计方法的理论逻辑(称做理论教学法);另一种则传授学生各种统计检验的方法并解释检验应用的情景(称做烹调教学法)。该老师发现,有一所一流的工程学院对所有的初等统计课程都采用了理论教学法,另有一所州立师范院校对所有班级使用了烹调教学法。在学期末,该老师对这类班级进行了一次标准化统计学测试,结果发现,接受理论教学的班级的成绩远远好于接受烹调教学法的班级。该老师得出结论,理论法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统计老师应当采用这种教学法。

●2×2被试间设计(教学方法和学校类型)

2.你想知道是否不同性别的人的情绪在四个季节中不同。在这个研究问题中你会使用什么实验设计?为什么?

●这个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季节和性别。性别总是被试间变量,所以必须在组间多

因素设计和混合多因素设计之间做出选择,这取决于期望在个季节上怎样处理被试。

如果在每一个季节上选用不同的被试,两个变量就都是被试间的,那么就要采取组间多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如果期望在每个季节上用相同的被试,就采用混合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对具体设计的选择可能取决于能找到多少被试——有大量被试

3.你想测量三个不同年龄组的人(4-12岁儿童、大学生和年老的市民)在三个不同的餐馆中对快餐汉堡包的偏爱程度。在这个研究问题中你会使用什么实验设计?为什么?

●混合设计(不同年龄组的人是被试间因素,不同餐馆中的快餐汉堡包是被试内因素)

用拉丁方设计平衡顺序误差

●时可以采用被试间设计。

4.临床心理学中的一个有趣争议是:精神疾病是遗传的还是由环境和经验引起的。有个环境决定论者假设: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母一同居住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他选取了1000名成人精神病患者和1000名正常成人,并考察这些人的父母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只有不足1%的正常成人的父母患有精神疾病,而超过30%

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父母也患有精神疾病。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精神疾病并不是遗传的,而是受到儿童期与精神疾病父母的生活经验的影响。

5.一些研究者认为,如果在每日配给的食物量上增加20%的蔗糖水,大鼠在跑阻力轮时的速度会显著加快。控制组大鼠每日只有固定配给的食物量。实验选用100只来自普利茅斯洛克饲养中心(以提供竞跑大鼠而闻名)的五月花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只有固定食物配给的50只大鼠先跑,处理组的大鼠后跑。结果发现第二组大鼠的奔跑速度更快,这就证实了在高糖的情况下大鼠的精力更充沛。研究者将这一结论推广到小学生中,认为应当让孩子们吃一些高糖的零食。

6.最近,有个代表新泽西州警察的协会抱怨,由于警察在执勤时使用雷达测速器探测车辆的行驶速度,因此他们患癌症的几率出奇的高。该协会对州政府提出诉讼,宣称那些使用雷达测速器的警察患癌症的几率比那些车辆管理机构中随机抽取的政府职员要高出18%。比较样本与这些警察在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和服务年限上都进行了匹配;样本容量也很大,警察有238人,车辆管理人员有231人。请问这个案例的理由是否充分?

7.有个研究者需要对三个城市进行快速调查,了解选民所关注的政治议题或问题。这一调查的结果要提供给一个候选人作为竞选活动的依据。该研究者从电话薄中随机选择名单,并尽可能在周一和周二的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之间打电话给他们。该结果经整理后提供给候选人,并假定能够有效代表这三个城市的选民的态度。

8.一位实验心理学家与篮球教练合作,研究运动知识与视觉反馈对篮球运动员和大学生的影响。实验中,被试向镖盘投掷飞镖。无反馈条件下,当飞镖离手时,灯光熄灭,所以被试看不到投掷的结果;反馈条件下的灯光始终亮着。实验后所有被试均要完成一份问卷,测量其对动觉反馈机制的知识。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有反馈,运动员的飞镖成绩都要优于普通大学生,但运动员在书面作业上的成绩较差;两组被试在反馈条件下的成绩都要优于无反馈条件,且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更多的动觉理论的知识并不会提高动作技能,而对于动作结果的知觉则会提高动作技能。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9.一个研究者想要检验无意义音节学习时集中与分散练习的效果。他使用了三个处理组,将被试随机分派给这三种处理。第一组被试只练习了一天无意义音节表;第二组连续练习两天,第三组连续练习三天。无意义音节共20个,各组的练习时间均为30分钟/天。研究者使用自由回忆法评估被试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回忆平均数为5.2个,第二组为11.0个,而第三组为14.6个,各组平均数在0.01显著水平上差异显著。研究者因此认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的效果更好。

10.某个研究者想要探究大学生失败的原因。他选取了一组因表现不佳而被迫退学的“前”学生和一组在大学中成绩优异的学生。他让这两组被试完成一份自尊测试,结果发现,退学组学生在自尊测试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优异组。他得出结论认为,低自尊是大学失败的原因之一;低自尊的学生很可能会预期失败并表现出失败主义者的行为,并最终导致了失败。11.有个研究者选取了20位相信占星术的被试,根据占星术推算各个被试前一天的遭遇,让他们在一个6点量表上评定这一推算的准确程度,6点量表的范围从“极其准确”到“极不准确”。所有20位被试都报告这一占星术推测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此该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占星术是准确的。

12.这个实验是要验证高动机被试对简单任务的学习比低动机被试更快的假设。进一步的假设任务,在困难任务的学习中将出现相反的情况,低动机的被试将学习更快。研究者对“动机”的操作定义是被试在显性动机量表(Manifest Drive Scale)上的得分。20个高分被试(高动机)和20个低分被试(低动机)需要完成一个困难的学习任务。结果显示低动机组比高动机组的学习速度更快,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该假设成立。

13.有个小镇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人员想要获得一些证据,以支持他的项目对培养未来

的领导者有效。他回溯研究了该项目的成员记录,获得了20年前那些在该项目表现活跃的男孩的名单,同时也获得一些当时没有参加YMCA的男孩名单。他对这两组的当前职业、薪酬等进行比较,发现YMCA组的成就更高。他因此得出结论,这些差异是由于他的项目的影响。

14.有位心理学家希望开发出一个测验,能够预测律师将来的成功。他从《北美名人录》列举的律师中抽取了一个随机样本,并假定这些律师都是成功律师。他邮寄给这些律师一份包含几百个问题的问卷,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并描绘成功律师的特征轮廓。然后他再将这份问卷发给一群法律专业学生,并建议那些问卷得分与成功律师特征轮廓差异显著的学生不用再去尝试法律方面的职业。

15.有位心理学家提出一个理论:随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小组的工作效率会逐渐提高;当工作效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会开始轻微的下降。这一下降(蜜月期结束)会发生在小组成员停止高度合作行为,而开始争夺权力的时候。为了检验这一理论,这个心理学家选取了互不相识的被试组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系列的任务。研究使用了五个任务,每个任务需要35分钟完成,在两个任务之间每组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结果显示,小组的工作效率在第五个任务之前一直上升,但在第五个任务上出现明显的下降。据此研究者宣称他的理论得到了支持。

16.一个研究者希望验证男性创造力高于女性的假设。他还假设通过控制自我卷入水平,男性的创造力优势会更大。实验使用2×2被试间设计,一个自变量是性别,另一个自变量为自我卷入水平。自我卷入的操纵方式如下:一半被试被告知,该实验是进行一次智力测验,被试的得分将被公布在布告栏中(高自我卷入);另一半被试则被告知,该实验是为了检验测验的信度,采取无记名的方式(低自我卷入)。创造力测试使用了“特殊用途”测试,每个人就给定的一个物体名称(如锤子),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该物体的特殊用途。两个卷入水平各有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被试,男被试均来自于后备军官训练班,女被试来自于北美女大学生联谊会。实验使用了两个物体:军用罗盘和活动扳手。实验结果显示:男性在低自我卷入下平均列举出4.1种特殊用途,在高卷入水平下为7.6种;女性在低自我卷入水平下平均列举出3.2种特殊用途,在高自我卷入水平下为2.4种。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检验均显著,研究者宣称该结果支持了他的假设。

17.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之后,那些曾经暴露在放射性沉降物中的人们的婚外性行为明显增加。有些受访者报告了灾后的恣意狂欢行为,有些甚至出现奇异的性活动。该心理学家据此推论,放射性沉降物中可能有某种特殊的春药。于是他申请一项研究课题,通过大鼠来验证他的假设。

18.“人靠衣装”大家都很熟悉。于是你决定用实验验证这句谚语,你想了解顾客的衣着风格是否影响了他在购物时等待营业员前来服务的时间。

19.本研究旨在确定是否存在睡眠学习。学习的材料是一组德语单词和配对的英语,被试是10名不会德语的大学生。被试睡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静音且有空调设备。被试在半夜开始就寝,大约在凌晨1:30左右,主试进入房间,询问被试是否睡着了。如果没有回应,主试打开一个播放德语单词和英语释义的录音机。录音材料共60个不同的单词,会持续播放到凌成4:30.如果期间被试醒过来了,录音暂停播放,直到被试再次入睡后开始重新播放。早上对被试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对被试播放这60个德语单词,让被试报告他们所认为的这些单词对应的英文意义。正确识别的德语单词数目作为研究的因变量测量。实验结果显示,正确识别单词的平均数是9个(总数60个)而正确识别单词的最高数目是20个。研究者通过解释这些结果,支持了睡眠学习可能存在的假设。

20.有个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一次为期四周的培训课程,指导年轻人求职的技巧和程序。这个课程需要每天上课,主题涉及去哪里找工作、找哪些工作、怎样写简历以及填写员工选拔的

心理测验等内容。一共有60名年轻人报名参加,该中心的主任从中随机选择了30人参加该课程,另外30人作为控制组,以检验该课程的效果。控制组的这些人只被告知班级座位有限,让他们自己求职。研究的因变量是课程结束后一个月内两组被试找到工作的百分比。在完成课程的16人中,有12人(75%)在一个月内就业;同期内控制组有15人(50%)就业。该中心主任通过这一结果来支持其培训项目的效果。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812863.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2、课程类别:必修课 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预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二、课程目标 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弄清楚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对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三、“开窗”实验 四、出声思考 五、计算机模拟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内部原因: 2.外部因素: 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 二、关于加工方式 第二章知觉(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地问题。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二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 三、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四、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二)原型说 (三)特征说 “鬼城”模型 (四)优势效应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doc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 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 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 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 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 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 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 级 (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 5 级 (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 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 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 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 的产生需要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 ,只有极少量的 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 NK 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 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 纯合雄鼠与带有nu 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设计阶段 :①动物福利法核心: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②“3R”原则:替代、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010073 2.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3.总课时:50 4.总学分:2 5.开课时间:第4学期 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 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专业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学科。它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与管理者的理论意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并且结合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直接增进学生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更好地去解释和预测到人的行为,进而提高人们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系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对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处理、归纳、综合,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社会化;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社会沟通;社会群体及其行为;社会角色;文化与人格。 本课程属于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都属于心理学科的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并对社会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哲学有一定的基础。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中,积极推行亲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创建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在共同目标下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分享知识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问题,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难点: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经典实验和结论,要求对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应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并要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五、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参考教材: 1、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1版 3、郑全全著社会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年1版 4、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工程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程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060122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sychology ◆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三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工程技术、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学、人体测量学、营销学、美学等学科内容。本课程从宜人性角度介绍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方式、运动系统的机能、作业岗位等特点,讨论了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环境、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舒适性、有效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问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建立系统设计观,树立工业产品设计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能初步通过对工具、机器、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解决有关工作的效率、舒适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学习以人机工程学所涉及到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的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当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若干专题设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表述能力。本课程强调小组学习,由学生根据教案,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资料解决问题,以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通过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期刊,网络检索,和他人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结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人机工程学实验。 (二)教学难点 人机工程学中的常用人体测量数据及应用;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 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011B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 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 第二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自我意识 [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及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及方法,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等。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及讨论提示。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