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近现代史课件

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近现代史对于了解社会发展、认识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史,我们特别准备了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深入的历史学习体验。

课件一:近现代史概述

本课件主要介绍了近现代史的概述,包括时代背景、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通过学习本课件,同学们可以对近现代史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件二:中国近代史

本课件聚焦于中国近代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通过学习本课件,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转变与发展,认识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课件三:世界近代史

本课件以世界为视角,介绍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世界大战、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通过学习本课件,同学们可以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拓宽历史的视野。

课件四:近现代史名人传记

本课件通过介绍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孙中山、

恩格斯等,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影响。通过学习本课件,同学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近现代史巨变过程中

个人的作用和影响。

课件五:近现代史思考题

本课件提供了一些思考题,旨在让同学们对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有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通过学习本课件,同学们可以提升历史

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获得更多的启示与感悟。

通过使用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同学们可以在课堂外拓宽历史知识,巩固课堂内学习内容。同时,课件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包括文字、

图片和视频等,丰富了学习的形式,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近现代史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好这些课件,加深

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

的发展,以史为鉴,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和决策。相信通过

努力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在近现代史中有所收获,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希望能够

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有所成,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高中世界近现史一、世界史分期 ①世界古代史(距今230万年~1640年) ②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③世界现代史(1917年~20世纪90年代) ④世界当代史(20世纪90年代~至今) 二、世界近代史概论 ㈠世界近代史的含义、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并终于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㈡关于近代化 ⒈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⒉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经济上:工业化、机器化 ②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③文教上:科学化、理性化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引起了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是我国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标志,百日维新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㈢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⒈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时期:(14~16世纪) 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中期) ⑷.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⒉以资本主义发展划分,大致分为 ⑴.早期资本主义:14~18世纪上半期 ⑵.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⒊以生产力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阶段特征) ⑴简单协作时期资本主义(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西欧诸国先后出现。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一节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2. 难点: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本单元叙述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上意大利和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二,新航路开辟,开拓了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第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打碎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第四,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作了成功的尝试。上述四个方面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 (一)阶段特征 1.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欧洲社会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教会和封建势力与各种反封建势力的矛盾。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人类从彼此隔绝逐渐走向联合。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迅速扩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剧变: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2. 本章概述的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全景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新阶级形成、新的政治理论(马基雅维里主义)产生 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世界面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侵略 科技文化: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第一节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本节内容现在的教材把它处理为学生自己阅读掌握的内容,从一般上来说只要求学生简单掌握即可。但作为世界近现代历史来说,我们大部分介绍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因此本节内容与以后的很多内容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对本节的内容适当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专用名词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学习资本主义萌芽,我们首先应该掌握这一概念的含义,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封建制度晚期,生产关系上出现的雇佣关系。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点。 (一)背景与条件: 1. 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强调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欧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单元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概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教材分析】 经济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主要是介绍了三个问题: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本单元是社会史角度从新了解历史,是高考考察的重要方向;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相关的经济体系的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对通史知识的淡薄,对二战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了解甚少,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 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而且本节内容和当今经济联系紧密,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易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可以设计较多的思维活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征,培养归纳的能力。从经济、思想、外来文化、政治等角度,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辩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 (2)本节课教学过程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引导为辅助手段,关注课堂启发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探手可得结论和全面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3)体现课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理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变迁;难点: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中国近代史知识汇总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861—1895: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教育 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 厂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1926:北伐战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九一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1934.10—1936.10:红军长征 1935.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立成熟、转折 1936.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转折,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积极抗战: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计划) 平型关大捷(最早)、台儿庄大捷(最大)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1940) 中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基础、世界贡献、地位) 1946夏:全面内战爆发 1947.6: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年底—1949年初: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精选教学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 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代史的起点。 2、为什么洋务运动不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洋务运动发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未诞生,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3、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维新派在民族危亡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维新派提出了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虽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维新思想家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对封建主义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冲击,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 4、为什么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 迫、束缚。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吗? 是,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

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件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来辅助教学。以下是一份适用于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程的课件。 1. 引言 在课件的开头,可以简要介绍近现代史的范围和重要性。可以提及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时代背景 课件接下来可以介绍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可以分别罗列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例如,可以提到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和中国的社会变革等。 3. 政治变革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近现代中国政治的变革和重要事件。可以侧重于清末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在讲解这些事件时,可以使用图表、图片和视频来丰富课件。 4. 经济发展 这部分可以讲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变革。可以介绍清末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文化运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还可以提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农民问题。 5.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近现代史的重要方面。可以介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等。此外,可以探讨城市化的变迁和妇女地位的 转变等社会问题。 6. 文化传承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可以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传 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思潮的兴起。可以介绍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影响,如鲁迅、蔡元培等。 7. 国际关系 探讨近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也是课件的重要内容。可以介绍近代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租界问题,以及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斗争。 8. 结束语 在课件的结尾,可以总结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和影响。可以强调中 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份课件是针对高中历史人教版近现代史课程设计的一个简单示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适当添加或删除内容。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他们对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知。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 高中历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近代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篇章,对于理解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今天的认知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来探究一下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一、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大致是从1840年开始到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史期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内容。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以及新式政治、法律等制度的引进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力,甚至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2.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对抗 中国与列强的对抗引起了整个近代史时期的更替与变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侵略和剥削,以至于中国走向了危机四伏的前路,对其伤害是毁灭性的。

3.思想文化的转型和变革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渐渐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思想家们开始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新思想,如:学者徐中约、顾炎武、思想家吴承恩、林则徐等人。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走向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建设,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政治体制的更迭和转型 清王朝的垮台标志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在此之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任落在了中国人民的肩上。中国从封建的社会制度开始,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变革逐步过渡到共和国的民主体制。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不断地发展和推进,为中国向更好的明天迈进铺平了道路。 二、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的重要性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它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中国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机会。以下几点展现了其重要性: 1.增强历史文化意识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文化意识。它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发展,理解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实现过程。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的文化精髓,理解到中国民族的智慧,更好地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2.提高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事件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事件课件 一、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千年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中国革命和政治变革的新篇章。 1. 背景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积压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封建王朝不仅无能治理国家,还受到各种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 2.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起初是由中国兴起的民主革命派别领导的。他们提出了反对满清王朝、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成为革命的领导机构。 3. 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它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五四运动(1919年)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追求。

1. 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以及中国遭受的国际和国内压力。巴黎 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国家利益,将中国主权交由日本;此外,中 国也面临着国内政治的百废待兴和社会的混乱。 2. 事件经过 五四运动起初是一场抗议和示威活动,后来演化为一场触及全国各 个领域的浩大运动。学生和知识分子主导了运动,他们要求废止不平 等条约,保卫国家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 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为中国近现代史 事件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它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对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北伐战争(1926-1928年)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起的一次反对军阀割据统治、统一 全国的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1. 背景 北伐战争的背景是中国分裂的局面。中国当时由各地军阀分割统治,国家面临着割据混乱和割席断绝的危机。北伐战争旨在统一国家,建 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 2. 事件经过

2023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2023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件 第一章:晚清时期 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早期政治发展 2. 遭受列强侵略的近代中国 -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和特点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 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提出的新思潮 -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2.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 北洋政府的建立与政治动荡 -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国共合作 - 工农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逐渐崛起第三章: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抗战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八年抗战的艰苦与牺牲 - 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2. 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和发展 - 解放战争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与早期建设第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内容 - 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成就 -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发展的道路。以晚清时期国家的衰败,到民主革命的崛起,再到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带来的巨大变革,最终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历史的进程令人瞩目。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义和团运动 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这次说课内容为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属于高一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这一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贯穿了三条主线索,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是“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能力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 3、教学重点分析: (1)“扶清灭洋”口号。首先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4、教学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面临已经发展到北京皇城脚下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连续几天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一派大臣主“剿”,另一派大臣主“抚”,争论很激烈。其实,两派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招抚”的结果,义和团虽取得了合法活动的地位,但也因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世界近现代史横向对比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世界近现代史横向对比 第一单元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东西方世界 1.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背景产生于14—17世纪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已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 孕育成长,文艺复兴是新兴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但当 时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还没有 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 的思想体系,于是他们从具 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古典文化 中寻找斗争武器,借用古典 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 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 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当 时西欧资产阶级日益强大, 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力量,但 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 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为推翻旧制度,资产阶 级必须制造舆论 地区和中心首先从意大利开始,然后扩 展到西欧,中心在意大利 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发展 到欧洲,中心在法国 内容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宣传人文主义,强调人性; 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 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天主教 会,抨击教权主义,更指向 封建制度,批判专制主义和

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仅借用古典文化中的现实主义成分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停留于对旧秩序的批判等级制度。强调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影响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 放出来,对后来的启蒙运动 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推动了 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 的发展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 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18世 纪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同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 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思想、文学、艺术和 自然科学领域多有建树 从程 度来 看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启蒙运动更具广泛性, 更加深得人心。其主张亦从纯理论上升到制度建构 性质 看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注重人的价值, 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 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准备。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 阶级的利益。后者更加明确和系统化。 与自 然科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而启蒙运动 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近现代史(下)必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近现代史(下)必考知识点 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条件 1.意大利被俾斯麦拉人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2.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冈: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4.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5.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冈: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冈:欧洲列强问争夺激烈。 7.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8.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问力量对比发生变化。9.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0.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1. 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2.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3.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4.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6.1929年~l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盾。 17. 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18.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19.20世纪三十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国内严重的 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20.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21. 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转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3.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近现代史(上)必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世界近现代史(上)必考知识点 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 1.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的因为: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白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 6.促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7.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8.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9.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问矛盾激化。 10.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围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凼: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11.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冈: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2.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3.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4.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5.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6.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7.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18.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19.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0.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冢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21.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23.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是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专题讲座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第1讲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的修订 徐赐成(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闫璟(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内容纲目: 一、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二、修订后《课程标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编排的特点 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西安市教科所的历史教研员闫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课程标准(修订版)》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本专题一起参与讨论的专家是陕西省教科所的徐赐成老师。 徐:大家好! 闫: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十年的实践,对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对课标的修订可以说既是对课程改革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今后教学的进一步指导。下面,我们首先针对中国近现代史在“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做具体的分析。 一、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闫:修订后的《课标》,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突出了时序,改专题叙述近现代史的思路为以编年为思路叙述近现代史的思路。从内容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增加的内容也有删减的内容,有些则是表述上的变化,而表述的变化又体现出一些对课程价值的基本定位,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变化呢?我们把这些变化简要地归成删去、增加和变化三大类。先从删去的内容说起。 中国近代史删除的内容包括5点: 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4.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5.黄埔军校的创建 中国现代史删除的内容包括5点: 1.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5.“863计划的制定” 我想请徐老师谈谈,删去这些内容的主要出发点您认为是什么? 徐:首先,我想应该是重点突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即“救亡图存”的同时兼顾现代化。在坚持时序的基础上,点线结合,精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繁难偏旧”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此为原则,那么比如“黄埔军校的创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成就等内容都不是重点内容,可以删去并不影响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闫:《课标》在中国近代史部分修订版中新增加的内容与其他板块相比较多,有10个小点。分别是: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2.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4.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6.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7.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8.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 17 国建交 1950-1953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原子弹 &中近程导弹 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文革时期 1966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东方红一号

197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 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6《义务教育法》 1987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中国殖民化程度) 1858年中俄签定《爱珲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861年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它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持续了13年)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 (为了巩固国家同意,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也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申报成立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0年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唐胥铁路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1894年7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895年4月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最大的出版印刷机构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的唯一成果)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就义 1899年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6月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年清王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