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活用教材立德树人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十八大首次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化,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本文从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入手,选取其中3个德育主题,探讨了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而提出了德育教育中一些注意的问题。实现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目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人的价值观在高中阶段初步形成。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一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分析

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材,充满了人文情怀。它关乎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是非善恶,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涉及多个话题,从朋友,名人极其贡献,娱乐,环境保护,饮食健康,灾难,未来生活,英语国家以及其它国家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英美文学等(见表一)。英语教材中每单元设置一个话题,每单元的各功能板块围绕中心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中的这些德育素材,挖掘德育素材,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整合材料,把话题归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德育教育。(见表二)

表1 每个单元主题

表2 单元话题归类

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通过融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谓一举两得。本文选取其中三个不同话题,具体阐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二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

1.友谊教育

交友不慎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高一新生面对他们另一个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选择一个益友对他们的高中学习生活至关重要。人教版Book1 unit1“Friendship”,是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第一堂课。

A. Warming Up

(1)What is friendship?

(2) 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Why?

(3)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

(4 )Are you a good friend to others? Why?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他们认为朋友应具备以下特质。

然后大家投票选出公认的top 5,用公众的力量来影响有些同学的不正确的择友观。并且他们认为有以下特点的人不能成为朋友: selfish, narrow-minded, gossipy, impatient, dishonest---

上述话题结束后,要求学生对书本第一页关于待友之道的模拟情景作出选择。然后给应答分数相对应的解释(表3),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意识到他们的待友之道是否有待完善,怎样使自己作为朋友这个角色既有人情味又更趋理性。

Points Explanation

4-7points: You are not a good friend. You either ignore your friend’s needs or just do what he/she wants you to do. You should think about what

a good friend needs to do. Think more about this.

8-12 points: You are a good friend but you sometimes let your friendship become too important, or you fail to show enough concern for your

friend’s needs and feelings. Try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your

friend’s needs and your own responsibilities.

13+ points: You are an excellent friend who recognizes that to be a good friend you need to balance your needs and those of your friends. Well done!

https://www.360docs.net/doc/c63962016.html,ing Language

Using Language是一封书信和一个听力。学生lisa和一位男同学真挚的友谊,被班上其他同学误以为是恋爱,她又不愿结束与那位男同学的友谊,很苦恼,寻求老师的帮助。听力材料是老师给lisa的建议。的面对这样的素材,笔者的课堂活动设置如下;

(1)what is Lisa’s problem?

(2)hat do you think of her problem?

(3)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Lisa?

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一个敏感话题。设置问题2与问题3目的是为了能了解lisa的同龄人,即笔者的学生如何是看待这个与他们休戚相关的问题。因为英语表达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生对问题2有两种态度,一些同学认为他们是正常的同学间的友谊,就应该相互帮助,所以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另一些则认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越久,就越有可能早恋,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面对他们的观点,笔者把他们综合如下: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lisa and this boy becoming friends. Helping each other with study is a good nature for senior students. Don't believe all the gossip she hears. Bu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tay together so much.

这样的表达即代表了老师的观点,又能作为下一个任务听力-来自王老师的意见做了铺垫。

在这一单元最后一个语言功能项目写作课上,教材编排编排了这样一个话题写作:假如你是王老师,给你的学生小东回一封信,就交朋提出建议。而这样的话题写作在经过前面几节课大量的语言思想实践,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贴近地气,意见得当。

2.榜样教育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散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在众多的单元话题中,以人物为话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所呈现的榜样,主要分为普通人和伟人名人。

(1)普通人的草根精神

我们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当不上道德榜样。其实,普通人也存在着激人向上的榜样力量。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和坚守的信念。

Book1 unit 3 “Travel journal”讲述的是大学毕业生王昆与王维的湄公河骑自行车之旅。两篇阅读文章不仅让学生领略了沿途的漂亮风景,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人公为实现湄公河骑自行车之旅这个梦想,所做的计划和克服困难,坚强独立的生活态度,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第一篇阅读文章The Dream And The Plan 是他们旅行日志的第一部分,里面记载着他们为了这个旅行所做的计划和实践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主人公为梦想克服困难,独立的的精神特质。因此,在lead-in部分,提问(1)How do you usually take a trip?(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aking a bike trip along the Mekong River? 学生会对骑自行车游湄公河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会立刻对主人公充满了崇拜之情。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去思考并找到答案 What kind of person is Wang Wei? (表4) ,向榜样学习。

根据王昆与王维的旅行方式,设置问题Why do you think they took a bike trip down the Mekong River?

(1)to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2)to get close to nature

(3)to experience the life

(4)to train themselves

(5)to enrich their life …… (来自学生的答案)

然后再要求学生把自己曾经的旅游目的和主人公的旅游目的相比较,他们通过话题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Our trip: (1) to spend our holiday

(2) to enjoy ourselves

(3) to relax ourselves

(4) to get away from school

(5) to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ies

Their trip: (1)to train themselves

(2)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3)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ociety

(4)to be more independent

(5)to experience hardships during the journey

经过这样的语言实践,针对近几年国人在国内外旅游走马观花,大声喧哗,破坏景点,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句的不良行为及陋习,再结合他们自己曾今的旅游目的,学生会从这种鲜明的对比中发现问题,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出行理念,甚至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人,包括他们的父母。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

(2)名人伟人效应

Book1 unit5”Nelson Mandel-a modern hero”通过主人公Elias的视角,讲述Nelson Mandel如何帮助他独立于社会。Nelson Mande因其在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被非洲人民永远敬仰。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做出的贡献。

在warming up部分,先让学生审视自己, 思考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 笔者给出一定的范围,如:

(1)Do you always help others?

(2)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3)Do you easily lose heart when in trouble?

(4)Are you willing to do public service work without pay?

---

当他们思考这些问题平并发表各自观点后,给出曼德拉的照片,问:

高一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学科教学教案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Warming up,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一、Teaching Objectives (一)Knowledge objectives 1. Students can know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 (二) Ability objectives 1. 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reading skills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such as scanning, summarizing etc. (三)Emotional objectives 1.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Olympic Games can be stimulated,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Olympic spirit. 2.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increase their sense of honor for the country. 二、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Olympic Games. 三、Teaching methods Task- based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l teaching method 四、Teaching aids A recorder and a computer 五、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in Show students the video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 held in Beijing on August 8th, 2008. Please tell what it is about and describe it to the class.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运用,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适时、恰当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讲座

成纪讲坛“高中英语学习方法”之我见讲义 主讲人:樊达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下午就高中英语学习方法与大家进行交流。我主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2、关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的建议;3、高三学生如何进行英语复习和备考。 下面我先讲述第一个问题,即: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刚开始会经历一些新的变化。 1、学习环境的变化。初中、高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分开办学,高一新生大都初次离家在外读书,生活上不适应,大多独生子女在个性上追求独立人格,自尊需要特别强烈,很多住校生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新的学习环境里会遇到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个性的同学,会遇到不同的课堂氛围。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往往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而到了高中,课堂气氛可能显得平静。初中教师往往重视导入和各环节的呈现,操练形式变化多样,善于运用实物、游戏和竞赛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中。高中教师由于教学内容繁多,会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被提问的次数少,分组活动也相应减少,学生往往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教材体系的变化。不同的学习阶段可能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就有不同的编者群体,不同的编者群体就有不同的编写风格。不同的编写风格就有不同的教学程序,这样就出现了词汇的不衔接、教材体系的不衔接等问题。 3、课程难度的变化。听力理解由浅层的信息获取转向深层的信息加工处理;词汇由常用生活词汇扩展到大量核心词汇及认知词汇;语法由零碎语法转向系统语法;阅读取材由纯语言材料转向高层次、多方位材料;写作由简洁的英语短文转向对作文结构的正确把握和高级句型的使用。 为了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我想新高一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情感态度的转变。 1)变被动为主动。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有些学生仍然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而有的高中教师则认为,高中学生应该懂得自己读书学习,因而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致使一些学生学习上无所适从。因此,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主动地预习、专心地听讲、认真地记笔记、独立地完成作业、及时地复习总结。 2)克服消极情绪,勇于迎接挑战。高一新生入学后思想上有不成熟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 初三一年太累了,到了高一,该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初中时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仅内容增加了,而且难度加大了,英语肯定是学不好了,产生了畏难情绪。实际上,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都是新的起点,那么都应该追求新的进步,其实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都是阶段性的,初中英语的基础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影响不是太大。高一年级虽然是起始年级,但却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积极适应新环境。首先要适应教师的授课风格。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教师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讲课的习惯已经形成,不太容易改变。要学好英语,每个学生得努力尽快适应教师的授课风格,包括上课的模式、语言的节奏、动作手势、提问及处理课上问题的方式等等。再者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善于发现新环境中的好人好事,凡事尽量往积极处想。 2、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语言、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努力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讲究文明,树立自信心以及保护环境。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也要讲究适宜,适时,适度以及教师身教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德育渗透英语学生活动实践 一、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教育不再单一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养成,而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小抓起,从学校、家庭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抓起,从各科教学活动中抓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性和肩上担子的沉重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而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则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行的过程,也包括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关于节假日的知识教学,学生一般都特有兴趣。每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一切有意义的节日,我会相应展开与此对应的道德教育。比如感恩节来临时,我和学生们会书写英文的感谢小卡片,感谢曾今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学校,感谢祖国。在父亲节及母亲节那天,我们会制作一些精美小卡片,并附上

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在解决英语问题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积累解决高中英语心理因素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教学成果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就接受到了相关的社会信息。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应注重的是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情感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加强德育的渗透。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二、应该在解决高中英语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许多英语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太复杂或知识、能力的不足,而是缺乏自信、毅力、顽强拼搏的品质。要培养这种品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学生的学习总是产生不同强度的动机和不同程度的影响的,许多学生认为英语这种语言,学习起来太难,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失去了学习动机,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许多同学害怕学英语,一遇到难题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首先想到的是我不会,或者干脆就放弃了。态度消极,缺乏解决困难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的水平往往是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程度为衡量的标准。还有许多学生养成思维定势,不易摆脱知识点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所以,应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让学生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会使思路敏捷,有利于解决问题。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著名教育家但丁说过:“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从小道德的缺陷永远弥补不了”。重视和加强 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 纲要》的“两纲”的贯彻实施是育人的根本大计,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 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 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课堂教学是知与情并重的载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教育要求下学会知识并且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方面的学习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实施了一些有关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教学: 一、以教材为载体,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为了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我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道德知识、观念是抽象的,直板的进行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更谈不上理解运用,因此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体现,一个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必定是一个教育大国。中国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国内教育的发展,在21世纪与时俱进提出了素質教育,本文即结合素质教育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与时俱进;素质教育;探究;渗透;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国际上每个国家都将国家教育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进入近现代后,中国在追赶世界发展速度的进程中,中国教育为新时代建设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建设力量。而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增加、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中国式教育”这一新名词也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对于“中国式教育”国际视角评价褒贬不一,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存在于这个地广物博的人口大国中的教育形式仍是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和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阶段是被严格区分开的,其中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是被国内外普遍认同为最有压力的一个阶段,曾在一篇外媒采访报道中,看到外国友人评价中国高中阶段就如同炼狱级别的学习,在2020年的中国教师大规模进行国际交流教学的一次活动中,也有看见当中国高中教师进入国外当地学校进行教学时,学生因繁重的课业和严厉的要求而哭泣的场面,这不仅仅让人深思:高中阶段的中国式教育真有这么可怕吗?其实在中国国内那些让国外学生叹为观止的课业和严厉的教学安排对于中

国学生而言都是习以为常的,中国学生已经习惯在教师的教学安排下进行学习,作业是为了练习,努力是为了脱颖而出,中国也正是利用这种“压力教学”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会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得较为辛苦,但成效显然,例如高中英语。因为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努力融入国际、担任重要国际角色的中国,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就开始了英语启蒙,部分优质教学的家庭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了这一启蒙,到了高中阶段时英语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第二语言了。中国的英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在中国的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流利的日常对话是没有问题的,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将英语熟练掌握。在单纯的应试教育和压力教学下,即使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已经充分达到了教学要求,甚至超过要求,但是却让学生在这一教育阶段错失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为此,中国教育在提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那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可行方法。 一、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语言环境,在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英语的日常使用较少,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是学生们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空间。当下的高中学习中,学生们的英语基础都不错,但是英语始终是一门有难度的外语,英语有着大量的词汇单词和复杂的语法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开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们走进英语,激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文张荣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与学科的整合。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等方法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再次,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扬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整合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因为它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自然也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善于观察、抓准时机,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以身作则,以爱激发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的教态,优美的语言,重难点突出的板书,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一定要自己先做到。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强调,学好英语,不但要学会英美国家人所使用的语言,还要学会英美国家人士身上的优良品质,不但会说‘s all right.等礼貌用语,还要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可以试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不但会说这些礼貌用语,而且会不知不觉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渗透这些积极思想。二、挖掘教材,适时渗透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材的课文内容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有一次,我在教学最高级时,因为是借班上课,我说:“I want tomake friends with you,but I’m not familiar with you tell mesomething about your classmates?”这一部分让学生讨论同学之最。他们接连不断地向我介绍:…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is theshortest,the funniest,the most outgoing…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Liu Qiang is the most foolishin our class.”他说完之后,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见此情景,我也呆住了有几秒钟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文化,教育者的工作也不单是传递所教学科,而是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二其中为首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出有思想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而且要结合所教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融思想教育于文化科学知识之中,做到既传授本学科知识,又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怎样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利用好教科书中的文章,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契机, 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好养成教育 外研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内容和题材包罗万象,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学习,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包括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

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二、注重语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学目标中包括道德情感价值观,该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益,而且还在客观程度上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而且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更加受益。特别是英语学习习惯包括听、说、读、写等,对培养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都是有所帮助的。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要以积极投入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docx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间 __________讲课人 __________评课人 __________课题 __________ 维度视角评价细节得分学生学习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4' ) (28' )倾听 2.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4' ) 3.倾听时学生的辅助行为(4' ) 互动 4.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4' ) 5.参与互动的人数及质量(4' ) 自主 6.自主学习的时间、形式及质量?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4' ) 达成7.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目标达成证据及效果?(4') 教师教学环节8.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面向全体学生?时间分配?(4') (20' )呈示9.讲解、板书、媒体呈现是否有效?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是否 有利教学?( 4') 对话10.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教师的 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4' ) 指导1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 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是否有效?(4' ) 机制12.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效果怎样?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 的突发事件效果?非言语行为效果怎样?(4' ) 课程性质目标13.目标预设是否符合该班学生?(4' ) (20' )内容14.教材处理是否合理?(4' ) 实施15.预设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有没 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4' )评价16.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 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 反馈、改进建议)?( 4' ) 资源17.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生成了哪些资源(错 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4' ) 课堂文化思考18.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4' ) (28' )民主19.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4' )创新20.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4' ) 关爱21.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4' ) 特质22.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4' ) 23.整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 学习指导、对话)?( 4' ) 24.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4' ) 专业素质表达 25.语言是否地道?发音是否标准?表达精准度如何?(4' ) (4' ) 总评得分 评委签字:

高中英语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1-11-23T08:46:17.5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俊梅 [导读] 总之,作为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勤于挖掘教材和善于捕捉时机把德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 李俊梅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摘要:德育为首是教学的主导思想,要搞好教育,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提高公民素质,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主阵地,抓好德育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因为德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政治倾向、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并最终制约着全民素质的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作为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英语教学,无疑应当为学校教育服务。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它更好地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品质的人,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基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德育渗透呢?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曾有好多学生问到:“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高考为什么非要考英语?”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我们好多同学的真实思想。很多学生在学校学英语好像是迫于无奈、迫于高考、迫于未来就业。作为教师,我们应让他们明白:我们学英语不仅是为了升学与就业,更重要的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工具,不懂英语,我们无从了解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技;英语是打开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英语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掌握了英语,我们才能把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向世界播撒。 同时,我还让同学们收集生活中英语商标的名称、名牌车车标,以及好听的英语歌曲,让同学们思考:网络语言我们是否也用到了英语?让他们认识到英语早已进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会到行行业业都与英语紧密相连,认识到学习英语是改革开放、加入世贸后中国经济腾飞、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利用教材将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全过程 在进行词汇、语法、句型教学时,可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 1、Leifeng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雷锋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China succeeded in joining the WTO in 2001.中国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3、We must take good care of flowers and trees.我们必须爱护花草树木。 4、It is our duty to serve the People.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5、If you want knowledge,you must toil for it.要想求知,就得吃苦。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利用所学文章进行德育渗透,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获得升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有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我们学习新棵标(必修2)unit 2“The Olympic Games”,当我们谈论这个话题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我们的“申奥之路”和北京成功举办2008 年奥运会以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作为高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奥运健儿不怕苦、不怕累、不畏强手、奋勇向前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并为他们和祖国感到骄傲;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利用英语中的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渗透德育教育 1、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2、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生活不是玫瑰花床,人生并不到处鸟语花香。 4、Success always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成功总是属于最有毅力的人。 5、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不犯错误,就一事无成。 这些句子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只要我们不放弃、不言败,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在学习Unit 2“Music”(必修2)时,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各种音乐的唱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感受各种音乐的风格与魅力,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更加真实地领略了各种音乐。当音乐“You and Me”旋律响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和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总之,作为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勤于挖掘教材和善于捕捉时机把德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只要我们从日常工作做起,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利用有效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静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从教书育人的角度阐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及意义,并以具体范文为例,探求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途径。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今,在民族融合、科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逐步显现。中国人在学习与对外交流中,英语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育人的重要性。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

透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揭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质的目地。 关键词:学习习惯欣赏感知实践 下面我将这次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 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文化素 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 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终身受用的。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 质,必须从习惯抓起,必须从小培养,严格要求,反复训 练,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引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刘林虎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呢?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他们的德育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科课堂上贯彻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学科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有着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中渡过的,因此学科德育在课堂上具有时间上的充裕保证,抓住了课堂德育的契机就是抓住了德育的主阵地;其次,德育教育脱离不了知识学习的过程,深厚的情感往往都是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 二挖掘高中英语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教学之中re9a,课文介绍网球明星威廉姆斯姐妹成长和成功的经历学生对威廉姆斯姐妹的名字可能已有耳闻,但是不了解她们的成长经历,学生在本课中,要学习两姐妹积极向上,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精神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的有关身残志坚的故事,例如有篇英语的阅读文章讲到作者在一家超市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腿脚不方便),却能带给别人真诚的微笑,使心境不好的作者,重新振作起来,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这样的故事,在旧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也有很多,其中关于美国的盲人作家海伦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现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一,,超人f 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仍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帮助别人这样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足于教育我们的学生吗?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在单词或句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习这个短语时,我要求学生翻译雷锋总是乐于帮助别人老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句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当我们学习定语所修饰的名词含有序数词时,定语必须用不定式来修饰,我要求学生翻译M同学(班级学习最好的学生)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的。 我想就此,激励学生要积极上进你追我赶在学习这个短语,我要求学生翻译最后,他终于获得英语演讲比赛的第一名Eemfo 借此,笔者鼓励学生: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取得喜人的成绩ro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英语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练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以记叙开头有关爱心传递的故事,然后稍微议论的文章,如果教师能抓住教育机会,不但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例如,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3962016.html,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梁燕妙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教育学之父一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宗旨之一,视教育以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德育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小学英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025-01 1.提炼教材,寻找德育突破口 备课的时候我不仅仅注意课程的知识点,还刻苦钻研,充分提炼PEP版英语教材内容所 隐含的德育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课本谈论家庭、学校、朋友、动物、时间话题等,我会毫不犹豫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自然渗透德育,努力实现其思想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上得到良好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集德智体美劳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 2.营造活跃课堂,启迪创新思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地,评价一节课好不好,主要看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1 用兴趣引导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促使内化德育内涵 爱因斯坦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animals 时,我故意制作一些奇怪的图片,如穿牛仔裤的小狗,香蕉身的鸭子等,一开始只显示容易猜错的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让学生在惟妙惟肖的形态和伴有动物叫声的模仿活动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课堂气氛温馨有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但仅仅有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课堂还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在我的课堂绝不允许我讲得绘声绘色,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懒得开口的状态,我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进来,在游戏中体验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2.2 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