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

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
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

情感淡漠:指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视若无睹,面部表情冷淡呆板。

强迫观念:指患者脑内反复出现无法摆脱的观念,表现为某一种想法、某句话、某些事件的回忆、计数,追究某些毫无意义的荒谬的问题。

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人格障碍:从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这种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态程度,表现出固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病态人格等。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见于强迫症。

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正确思想的坚信。可能由幻觉影响或错误的判断、推理所致,也可能源于荒谬的联想。患者对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不能批判,反而坚信是真实的、正确的。以往经验教训和目前的事实及说理不能动摇他的信念。病理信念与病人的文化水平和一般常识不相称。

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神经症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或需要)与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人类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主体需要和客观诱因,更多的情况是这两种条件交互作用形成动机。

意志指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并据以自觉分配与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征);意识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意志是随意运动的基础。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抑郁症发作临床表现:主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3)意志活动减退:行动迟缓、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接触。

(4)躯体症状: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主要是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5)其他:抑郁发作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和强迫症状。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情感高涨:为患者的主观体验,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特别好,自我评价高,兴高采烈、得意洋洋。

(2)思维奔逸:思维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内容丰富多变,有时感到舌头与思维赛跑,语言赶不上思维的速度。

(3)言语活动显著增多,行为鲁莽、草率、不计后果。

(4)躯体症状: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睡眠需要减少,食欲和性欲亢进。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记忆增强,出现幻听、错觉‘思维不连贯等。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1。接受性原则 2.信赖性原则3.计划性原则4.中立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7.综合性原则8.限定性原则

焦虑症的特点和类型: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是继发于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的焦虑都不属于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有以下两种类型:1.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

神经症诊断标准: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1)恐惧;(2)强迫症状;(3)惊恐发作;(4)焦虑;(5)躯体形式症状;(6)躯体化症状;(7)疑病症状;(8)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则要求1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焦虑持续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1.以下列1种以上的方式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如:(1)反复闯入性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和知觉。(2)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

2.对此创伤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1)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意思、感觉或谈话。(2)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3)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4)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5)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觉。(6)情感范围有所限制(如不能表示爱恋)

3.警觉性增高(创伤前部存在),表现为:(1)难以入睡,或睡的不深。(2)激惹或易发怒。(3)注意难以集中。

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消除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减轻症状严重性,帮助病人选择处理应激的适当途径,减少由于疾病引起的损害。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病人的应付技能,减少今后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

处理原则:1:心理治疗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建立好充分信赖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解释。然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如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应付技

能训练等以强化病人的心理素质,消除症状。.2.药物对症治疗:如病人表现为失眠、心慌、烦躁不安等焦虑症状群,可试用抗焦虑药物地西泮等及某些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的多赛平、阿米替林等,有严重抑郁情绪的病人应使用抗抑郁剂。对表现运动兴奋、吵闹、行为紊乱者可酌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近等。药物对症处理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缓解不适症状常常有效,但应注意药物治疗剂量不宜过长,疗程亦不必过长。3.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心理咨询的原则:保密、对来访者负责、时间限定、情感限定、促进来访者成长。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征性症状?

⑴感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较持久的言语性幻听,包括思维化声,评论性幻听,争议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⑵思维联想障碍:在意思清晰状态下出现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中断

⑶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

⑷思维内容障碍:原发性妄想,释意性妄想,内容自相矛盾、变化不定或荒谬离奇的妄想

⑸被动体验:被控制感,内心被洞悉感,思维被广播、被插入或被夺,被强加的冲动情感或意志

⑹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适切,及情感倒错。

⑺意志行为障碍:意志缺乏,古怪行为及紧张征候群,如木僵、违拗、模仿言语、模仿动作

试述强迫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

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如强迫性怀疑、回忆、穷思竭虑及对立思维等),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和动作(如反复洗手、核对检查、询问、记数等)以及强迫情绪。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克制,因而感到焦虑不安、十分痛苦。处理:应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针。给予解释性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对待疾病;行为治疗常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暴露疗法等。药物治疗首选氯丙咪嗪,其他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等也可选用。

人格障碍的特征及其常见类型人格障碍的特征:①人格严重偏离正常,危害社会。②对自身人格障碍缺乏自知力,常致本人痛苦。③智能正常,认识能力完整。④从儿童期或青春期之前开始逐渐形成。

⑤一旦形成之后,一般比较恒定而不易改变。人格障碍的类型: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⑤癔症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⑦回避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⑨自恋型人格障碍。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分别与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有关

(2)情绪常有情景性,情感情景性弱,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比情感强烈,是有较强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表:

一、早期症状:①个性改变。对周围人由热情到冷淡,从勤快到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②类神经症的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③零星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④多疑;⑤对自身某部位的不合理关注。

二、核心症状:①急性症状:知觉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内向性思维,情感障碍,行为障碍;②慢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淡漠,意志活动的减退;③认知功能障碍:智力的损害,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注意的损害,运动协调性的损害,言语功能的损害,自知力的损害。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类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的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紧张症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个性改变等,此后也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伴有阴性症状。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出个性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分裂症后抑郁:指在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后患者所出现的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

精神分裂症I型和精神分裂症II型:I型起病较急,以阳性症状为主;II型起病缓慢,以阴性症状为主。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神经症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

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及发作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病人深知这些强行之有效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4、抑郁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并表现为精神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7、癔症: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恐惧症的临表:

1、场所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恐惧等。

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自己为此感到痛苦。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偏执性人格障碍:生性固执、喜好争辩,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冷淡、寡合,不愿意交友,或对周围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

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人格患者一样,但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以敌意和严重的暴力方式来显露内心冲突。主要的表现有四种:缺乏正常的人间爱;冲动性行为;缺乏罪责感;并不吸取经验教训。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绪爆发或暴怒,同时出现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为主要特征。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往往以夸张言行去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求全责备为主要特征。

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主要特征。

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临床特征。

自恋性人格障碍:表现为妄自尊大;夸大自身的优越感。

精神发育迟滞的临表:

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为50~70。既往称为愚鲁。最为多见,因其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学龄前期,除走路说话较晚,躯体无异。入学后随年级越高越困难。工作后技巧、劳动创造性差。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范围在35~49。原称痴愚。学龄前会说但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入学后接受能力差。不能完全独立生活。常存在躯体方面的一些差异。

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34。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明显,日常生活均要他人照顾。有躯体和神经系统的异常。

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以下。出生时即见明显先天畸形,完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

五、伴发躯体疾患与精神障碍:常见产前损伤造成的先天性异常体征。①伴发精神分裂症;②伴发心境障碍;③伴发人格障碍;④伴发神经症;⑤伴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伴发行为动作障碍。

六、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①先天愚型;②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③脆性X综合征;④猫叫综合征;⑤半乳糖血症;⑥苯丙酮尿症;⑦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全面符合以下三条:

①起病于18岁以前;②智商低于70;③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一、轻度诊断标准: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学习成绩差或工作能力差;③能自理生活;④无明显语言障碍。但理解和使用能力有延迟。

二、中度诊断:①智商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从事简单劳动;③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须帮助;④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缺乏。

三、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③生活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言语交流。

四、极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心理年龄约3岁以下;②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丧失。

精神药物的分类并举例:

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泰尔登、苏必利等。

2、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麦普替林、舍曲林等。

3、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4、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三唑仑、普莱诺尔等。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⑴过度镇静和嗜睡⑵椎体外系不良反应:①帕金森综合征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静坐不能④迟发性椎体外系综合征: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⑶恶性综合征:严重的肌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高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出汗;意识障碍

⑷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催乳素分泌增高。

⑸心血管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速。

⑹植物神经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多汗、胃肠蠕动减少和尿潴留。

⑺其他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及日光过敏。

⑻血象变化: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

⑼怀孕哺乳问题:治疗中的母亲不宜母乳喂养。

⑽惊厥问题:可以降低惊厥阈值,对有癫痫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如何鉴别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

答:心境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如躁狂病人出现夸大妄想,抑郁患者出现贫穷或自罪妄想;

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感是低落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询问可以的到一些应答,病人的表情动作虽然缓慢困难,但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语而难以表达的表情,说明病人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而紧张性木僵病人则淡漠无情,无论医生多么努力,病人却常常是无动于衷,无相应的反应。

急性发作的躁狂病人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当行为症状控制之后,病人仍会暴露出高涨的情绪而有别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心境不协调的幻觉和/或妄想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常缺乏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病程、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断。

1.幻觉的定义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2.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原始性幻听

3.听幻觉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迟缓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5.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抑郁症

6.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正确项)

7.意识增强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正确项)

8.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正确项)

9.谵妄的特点有幻觉、有错觉、有定向性障碍、意识障碍

10.谵妄常有感染中毒引起来

11.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视幻觉

12.慢性脑病综合征一般不出现意识障碍

13.遗忘综合征是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

14.一病人意识清晰,有嗜酒史,智能相对良好,但有近事记忆障碍及言谈虚构倾向,最可能是遗忘综合征

15.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是定向力障碍

16.急性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

17.慢性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智能障碍

18.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

19.思维贫乏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20.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21.超价观念常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性格基础、强烈的情感体验及需要、可以通过解释减轻或消失

22.自罪妄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少见

23.遗忘综合征少见与精神分裂症

24.木僵不见于焦虑症

25.违拗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多方面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不正确)

27.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听幻觉

28.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不协调

29.精神分裂症青春期(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不正确)

30.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发病多在中老年期不正确)

31.假性幻觉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32.妄想阵发疾病预后最好

33.心境障碍一般具有特点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35.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厌食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

36.躁狂症的临床表现部分躁狂患者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37.躁狂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是睡眠需要减少

38.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早醒

39.抑郁的发作的生物学特征一般不包括焦虑不安

40.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可伴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41.碳酸锂重度中毒治疗措施(减少碳酸锂剂量不正确)停用碳酸锂补液透析利尿

42.神经症的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3.在神经症的症状中不包括妄想

44.治疗强迫症时,氯米帕明的每日剂量一般为150-300mg,分2次服用

45.癔症可出现意识障碍

46.神经衰弱最主要的症状是易疲劳

4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其病程标准(除了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外)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48.有关癔症性瘫痪(紧张型硬瘫病理反射阳性病程再长也无肌肉萎缩暗示治疗一般无效答案为以上都不对)

49.当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主次分不清时优先考虑抑郁的诊断

50.强迫症的描述病前癔症性格多见不对

51.癔症一般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正确

52.癔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暗示治疗

53.恐惧症首选疗法行为治疗

54.神经衰弱的病程特点波动性

55.一患者表现优异过分的限制饮食,有时出现发作性暴食,暴食后自行诱发呕吐,体重明显减轻,伴情绪焦虑,忧郁,该患者适宜的诊断为神经性厌食

56.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每周失眠3次,持续一月以上

57.神经性厌食的性格特征拘谨、刻板,带有强迫的特点及完美主义倾向

最新版精编2020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是什么?病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2.内省 3.认知偏差主要有___,___。 4.病人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和_____。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根据求医行为的决定权是谁,可把求医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 7.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8.心理学将焦虑细分为_____,_____,_____。 9.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10.医患的三种关系模式是______ 11.常见病人心理问题有___、___、___、疑虑心理、易冲动和愤怒、孤独感重、失助感和自恋、期待。 12.病人角色适应不良表现为___、___、___、角色行为强化和角色行为异常。 IV.简答题(共7题,0分) 13.影响社会认知主要因素有什么? 14.临床上常用的观察法可分为随机观察法和_______法 15.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人际吸引的规律有那些? 名词解释

16.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7.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18.疾病行为 19.病人角色 20.缺如,强化,消退,恐俱 21.有求医行为,受社会认可,有特定文化背景认同 22.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23.语言形式的交住口非语言形式的交住 24.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被关心和尊重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的需要 25.主动-被动型医愚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26.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27.求助阶段,求医阶段 28.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记录。 29.观察法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何为病人角色?其特点如何? 31.钱、关注、赞许、地位等属于_____强化物。 32.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33.2.现代医学模式是··。 34.躯体性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及学习大纲及重点

医学心理学 第六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1 / 1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6《医学心理学》结业试题 1、结合你对《医学心理学》各章节的学习,谈谈体会和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800-1000字)(30) 答:在《医学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婚恋与亲子教育,心理应激与压力管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及应用。我觉得很有意义的部分是周老师在每次课堂上为我们演示心理咨询,这使我有种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中途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我所体会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许多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很好的人说:“做人能否能得心应手,说话只是技巧,攻心才是根本。”人心,就是指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与自身的弱点,这些需求与弱点,就是攻心的目标。 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首因效应”。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可能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总会有的,比如失恋、失业、高考落榜等等。一些人为此得了抑郁症、心理疾病,据估计,现代人的疾病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压力管理与心理应激的相关理论中发现当人受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时,首先进入警戒反应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变化。如果外界的压力刺激持续下去,身体的抵御能力不能再坚持时,就会进入衰竭期,使身体严重受损。遇到困难挫折并非就是世界末日了,面对压力,应该有正确、健康的应激方式和压力管理,比如说可以寻求社会帮助、积极筹划与行动、认知重组、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遇到问题,使自己宣泄完才能够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转移对压力的注意力,先把不开心的事情放在一边。 (三)如何运用气质类型更好地工作 气质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沾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然而气质与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反应是有关联的,因此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相对的典型特征:胆质汁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果断。但自制力较差,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他们在工作中热情很高,表现出雷厉风行。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善于交际,工作适应能力强,交际广泛。粘液质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富有理性。行动缓慢,善于完成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工作。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感情细腻,沉稳冷静。在群体中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事情上优柔寡断。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是群居动物,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人交往,即使有时我们心里很多不开心,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 第五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 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定义 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范围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三、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四、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定义 医学模式(medicine model):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模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二、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 1、基础理论的多样性 2、心理因素的主观性 3、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2、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6、相关研究法: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1977年,Engel 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直接推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是医学心理学相关工作普遍开展的国际大环境。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2013继续教育 医学心理学考试 87分

医学心理学结业考试 单选类型试题: ?1) 灾难心理救援者的压力来自于灾难的影响,其中不包括:B ? A. 死亡、损伤、需求、要求 ? B. 死难者身份确认 ? C. 超负荷的需求 ? D. 感到不熟练,没有得到培训 ?2)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D ? A. 一种供求关系 ? B. 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 C. 既有道德关系的成分,同时也有商品交换的成分 ? D. 以上均正确 ?3) 下列哪项不属于集体晤谈的目标:D ? A. 支持和安慰 ? B. 公开讨论内心感受 ? C. 治疗创伤后的心理症状 ? D. 资源动员 ?4) 下列关于心理急救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医学治疗为主 ? B. 预防进一步伤害 ? C. 提供没有压力的讨论机会,避免谈不愿意谈的事 ? D. 有耐心的倾听,传达真实的同情 ?5) 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 ? A. 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 B. 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 C. 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 D. 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6) 应激晤谈最理想的干预时间是:A ? A. 灾难发生后一小时以内 ? B. 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 ? C. 灾难发生后72小时 ? D. 以上说法军不正确 ?7) 全国性自杀预防机构的发展目标不包括:C ? A. 降低自杀率 ? B. 降低自杀未遂率 ? C. 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 D. 开展提高公众对身边发生的抑郁症和自杀问题的认识等健康教育 ?8) 如果一人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此人违反了下列哪一原则:A ? A. 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 B. 统一性原则 ? C. 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 D. 以上都是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西格蒙德。费洛伊德 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潜意识: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人格结构学说:一个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并共同表现出其人格特征。 防御机制:是一个人直接的,习惯性的心里保持机制,即当个体潜意识中本我的欲望与现实或超我之间出现矛盾造成心理冲突时,会出现焦虑反应。 常见的防御机制(定义和例子):否认,投射,内向投射,退化,转换,转移,补偿,合理化,幽默,升华。 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条件反射型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雷纳 操作反射型代表人物:沃尔普,桑代克,纳金斯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任何环境刺激,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影响行为。据此,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作用机制而获得。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强化,泛化,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示范作用: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功能系统学说的三个系统: 1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系统 3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 三个功能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三个系统不是独立工作的。第一功能系统保证必要的皮层张力和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第二功能系统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第三功能系统保证有目的的探索。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 知觉的基本属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42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食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 1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2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端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它起着少量信息临时仓库的作用。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是一种永久性的贮存。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医学模式转化。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互相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学科性质:(1)学科交叉性(2)基础学科的性质(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生物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1)强调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2)促进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医学的全面发展(3)促进了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统一(4)强调人的整体健康(5)促进了卫生观念的转变。 2.医学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1852年德国洛采的著作《医学心理学》,其后,冯特出版的《医学心里学手册》《心理生理学》,讨论用实验方法研究医学临床过程的心理学问题 (3)189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威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全世界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4)1907年威特默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并开设临床心理学课程 (5)1917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协会成立 3.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 (一)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1)主观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2)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3)临床观察法 (二)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 5.实验法 6.相关研究法 感觉(sensation)的定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感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觉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叫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就是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心理学 复习重点

08救援 第一章绪论(注意把概念与例子之间的对应) 1.(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⑴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⑵研究深信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⑷研究各类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变化规律;⑸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治疗。 3.(概念)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像医学工作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注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解P5)身心分离观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观念。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由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 人格(个性)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第一节认知过程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2.感觉的特征(注意与例子的对应):⑴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其间成反比关系; ⑵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停留现象,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⑶感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现象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痛觉无适应现象; ⑷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⑸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笑容。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看到红红的苹果、听见动人的歌曲等。 4.知觉的特性:⑴只觉得相对性⑵知觉的整体性⑶知觉的理解性⑷知觉的恒常性(恒定、正常)视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如看五星红旗从不同角度都是红色,雪是白的等都属恒常) 5.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错觉: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医学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问题:1.几种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2。如何认识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4.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个人有何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指我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及态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范畴和基本对策(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种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 1.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心身观:一元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健康观:阴阳平衡。疾病观:阴阳失衡。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弊端: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依据。 2.生物医学模式:心身观:二元论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弊端: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和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最严谨的方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法。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见《医学心理学》第五版,P1)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转变,符合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医学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有广阔的前景。(另见《医学心理学》第五版,P1,2) 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个人的重要意义: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见《医学心理学》第五版,P2,3)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意志。问题:1.心理活动及其分类。2.心理的实质3. 感觉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4. 知觉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5.记忆的过程、三种记忆系统。6.注意的功能及分类。7.情绪的性质、状态及情绪理论。8.意志的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医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P1: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研究范围P1:从医学的分支学科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包括各种病人的心理或行为特点、各种疾病或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或行为变化 等;从心理学分支学科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技 术应用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疾病过程中如何应用有关心理科学知识和 技术来解决医学问题。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人格的概念P28: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 总和。 2人格的特征P28: 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5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6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阻碍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P32: 1)经过自己加倍努力,提高克服障碍的能力,达到目标 2)改变自己的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 3)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寻求替代目标 4)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又无法寻求替代目标,走投无路,不能实现目标。 7气质的概念P34: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8气质的特征P35: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的敏捷性4)行为的可塑性5)情绪兴奋性 6)外倾性与内倾性 9气质的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 10性格的概念P36: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1性格的特征P36:1)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 2)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1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P37: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

2012-2013下学期《医学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何谓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你为什么需要学习心理学?(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医学心理学对健康与疾病的思考(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感知觉的概念(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和感知觉的特征(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后像;3、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 5、联觉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

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5、知觉的组织性)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㈠形象记忆;㈡逻辑记忆;㈢情绪记忆;㈣运动记忆2、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㈠感觉记忆;㈡短时记忆;㈢长时记忆。)和记忆的三级系统(1、识记的心理过程;2、保持的心理过程;3、再认与再现的心理过程。)思维的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分:㈠动作思维;㈡形象思维;㈢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㈠聚合思维;㈡发散思维 3、根 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㈠常规思维;㈡创造性思维)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带有情境性,变化快,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因此带有冲动性;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受到情境的影响小,情感的产生与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