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一」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仍保留农村体制,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逐步融入城区,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这些村庄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比如,“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由于“城中村”的土地及房屋的性质有别于国有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以及生活在“城中村”中居民的农民身份,“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大量的“城中村”存在于都市之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改造“城中村”的难度极大,因此如何改造“城中村”,是全国各大城市都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我市城中村的现状

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村落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城市包围,但剩余土地的性质、建筑格局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人保留传统的农

村特征,我市面临改造的城中村包括:东长寿、西长寿、东名村、芦新村、东杨家庄等。

(1)、村落规划落后,问题明显,居民住宅设计标准低,多为平房或独院二层楼房,土地占用量大,管理混乱。

(2)、基础设施不完备,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首先,供暖及供水设施不完善,村民现在依然是依靠自己燃煤取暖,另外,排水设施不完备也是居民生活的一大隐患。其次,周围垃圾堆积,环境脏、乱、差,垃圾处理设施少。

二、“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问题

(1)由于村里土地大部分为农民宅基地,耕地也因城市化进程在逐年锐减,村民基本生活保障、不能确保改造后有可持续收益的情况下,村民对改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对立情绪;

(2)“城中村”现有集体所有制土地向国有土地转变存在操作上相关环节与现行法律、法规如何配套实施的问题;

(3)“城中村”改造所需资金量很大,但目前各村在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方面缺乏成熟、配套的运作机制和措施;

(4)村民对项目建设无把握,担心项目在运作过程中搁浅,造成损失;

(5)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后的养老、医疗、就业方面难以保障。

三、“城中村”改造中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

“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村自筹资金,将各村集体所有制土地通过开发、招商引资的形式转化成可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房屋,以便在最少损害村民利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价值进行城市建设。因此,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化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转化首先关注的问题。

(一)集体土地转换作价出资的法律可行性及操作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具体包括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对于国有土地可以依法进行转让,而对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有一定限制。《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根据该法第2条和第8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空间地域范围是城市规划区,一般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我们现在进行的“城中村”改造就属于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改造。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7条和其它相关规定,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

2、集体所有制单位不得以其拥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价入股。即如果使用集体土地出资的,必须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然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作价入股;

3、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价格评估后作价入股;

4、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应当到土地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将原本属于出资人的土地使用权转移至企业名下;

5、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该土地使用权应当无负担。也就是说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后仍然没有受到如抵押或其他形式的限制。

解决方案:村民不以集体土地使用权直接出资,而是以通过有关征地手续及费用作程序性处理,实现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的性质转变,其步骤是:第一步由政府将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国家按政策应支付补偿安置金;第二步将应补偿安置金全额投入成立发展有限公司(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村民按比例享有持股股份;第三步发展有限公司再以该部分出资(应补偿安置金全额)办理该国有土地(原村集体土地)的征用手续;第四步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征收补偿。

(二)资金投入与收益分配的可行性及操作

为了确保村民的长期利益,将村民利益和有限责任公司挂钩,可以采取补偿金入股的方法,将属于个人所有的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支付给个人,属于集体所有的征地补偿金由村民大会决定,公司不实际支付而直接将其作为村集体组织的出资,村集体组织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村组织从公司取得的利润按村人口平均分配给各村民。

如此,村民的利益分两步和公司挂钩,第一步是在公司成立时,村民直接货币出资成为股东。因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最多不得超过50人,建议公司成立时可以以村小组为单位推举股东代表,村民授权该名股东代表行使权利。股东代表形式上是唯一的正式股东,登记在股东名册,实质上扮演法律上“代理人”角色,其从公司获得的收益应均分给全小组村民、在公司承担的风险由全小组村民分担。第二步是征地时,村组织以征地补偿金投资入股,村组织作为股东,但获得的收益是村共同财产,按人口平分给村民。这样,当公司开始房地产建设、投资运营时,村民实际有双重保障:村民即通过股东代表享受利益(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自己是股东可直接享受权益),又通过村组织分享公司利润。第三步,村组织将作为村民的入股征地补偿金用于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城中村”改造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是利国利民的。同时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改造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城中村”项目建设中招商引资的模式

“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其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备,再加上省去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繁琐、周期漫长的过程,以及城市改造中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植政策都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城中村”改造为村集体组织和合作开发方带

来的利益回报空间是极其广阔的。由此“城中村”项目建设中招商引资的模式从建设资金来源上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联建方式联合外部资金,即公司出地、合作方出钱,共同开发,按约定比例分享利益、承担风险;

二是采取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以发包方式委托建筑商建设,自行承担所有风险、享受所有利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二」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积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至今仍然是落后的自然村落面貌,而现已被城市功能区所包围的土地。这些土地是仍然掌握在当地村集体的集体所有性质土地。现在我们以胜利村为例。城中村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解决城中村难题的通行办法。我国也没有相关系统的政策来指异城中村的改造,所以“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特殊性极强的问越。我们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出问匙的特殊规律所在。

一、现状。

梅州市兴宁县(市、区)胜利村位于大坪镇圩镇中部。我村辖2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93户,人口1505人;全村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年降雨量约为1227.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村特色经济收入有桑蚕,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54.万元。近年来,我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

1、筑水泥路约2.公里;

2、路灯3公里;

3、胜利小学球场。

对“城中村改造的意见:

1、过程中让村民自主开发。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2、改造过程中相关手续能更快办理。且相关税费能得到减免。

3、将改造后的村集体土地转为田有建设用地。

4、支持“城中村”改造。

二、“城中村”改造是什么。

(一)是以村民自愿开展改造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的改造。

“城中村“改造不同于征地拆迁。它是村民自愿对所居住的地区进行改造和。居民居住地被城市功能源和沿江风光带所包贫贫困落后的村容村貌,简陋破烂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的城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居民强烈的要求政府对其居住地进行城市化改造。所以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充分的给予村民参与权、知情权。

(二)是利益主体由政府到农民的转变。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让利于民的一个方式。通过城中村改造,农民将剩余的土地通过商业运作、开发以后,不能改变村容村貌,更可以从中获利。进一步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以深圳大冲村为例,在二十年里。政府先后征地16次,村集体土地96%被征,剩余的钱返还给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经济发展月地。通过建设小产权房再出租,不们解决了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解决了在深圳务工的民工的住房问题。这也是后面提到的廉租屋。

(三)是对村集体土地自主开发的一个探索。

“城中村”改造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村集体土地的开发和使用问题,在现行的政策下,集体土地在“三个不得”的原则下,即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改变土地

in途,不得损害农民的承包权益,允许通过转包、转讨、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如何在现行政策的框架内找到一条对村集体土地的开发路了。是我们进行“城中村”改造必须直接面对的问越,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是胜利村打造低成木生活区的重要方式。

低成本生活区指的足“城中村”改造后,可以容纳大最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和管理。根据调查,附近工业园内的企业一般工人的工资在800-1000元,熟练工人的工资在1200元左右,除开发区标准厂房等几个少数的厂区为工人规划了住宿区外,其余企业并无安置r人的住宿地,可以预见,随着沿海地区的密集加工型企业的内迁,大最的密集型产业落户到附近

工业园,所带来的低成本务工人的安置问题,必然要在胜利村得到解决。据调查,上灶坪41陈家湾旧尽出租的月租金不过30元,大最的务工人员和小商贩就仄住在这里。所以,鲤负江的“城中村”改造,必须为附近工业园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将“城中村”改造为千净、漂亮、低廉的生活区,不但能为政府解决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更能通过村集体对其加以管理和约束。

(五)是一项基础性改造工积,不是点利性质工积。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政府让利,群众受益的公益性荃础I程,所以无论是41民自主开发还是引进开发商都必须坚持政府赢在环境改造。农民赢在生活环境

改善,生活来源得到解决。开发A赢在一定的利润的多A模式,大家多方共赢,们是ip部不能赢太多。找到一个平衡的契合点。

三、为什么要开展“城中村”改造。

(一)城中村地处城市中心,被城市功能区所环绕,其地理位置A性唯一且尚定,要统一规划城镇,只能选择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二)城中村是和谐社会裕建的苹本前提。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木出路就是减少农民。让农民进城。那么巨大的城乡差距如何得到弥补,城中村改造就是一个契机和示范,他们是否在城市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据。

(三)庞大的边缘人群和外来人群的需要合理妥善的安置。

胜利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胜利村有着庞大的流动人口。随着企业的发展,务工人员也会大量的涌入到江,如果胜利没有足够合适的房源来安置他们,因素激增,报告中说: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杜会生活中处于“失语状态”必将导致杜会的不稳定。一位北大学生在调查“他们唯一可以显示存在的方式就是犯罪”。所以“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四)对推进城乡一体化。整合上次源、集约、节约的利用土地。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处于黄金地段的城中村中,大最土地资源被浪费使用,通过城中村改造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开发,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提高村民素质,改变胜利村精神面貌的根本途径。

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作为胜利村刀镇居民主休的村民。却一直处r-闭置落后的状态。在原村民的.新生代中。除部分年青人通过上学当兵走出传统社会外,仍然以强大的惯性复制杆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城中村的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四、采取何种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

(一)采取政府主异,集中安置。整体规划。整体开发。

该种模式是指由政府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征地拆迁的方式将帷个集休土地征收为有建设用地。对农民采取补偿安置的方式。征收的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规划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后。将土地通过招拍挂方式转让给开发商,由政府负责改造后的城中村草础设施建设,抓一将日常管理纳入到城,管理中来。

利:

1、符合现行政策法规,操作得当,后遗症少。按照征地拆迁的方式无疑是最稳当的方式。上有政策可依,有实践经验可用,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

2、政府主导改造工程。有利于整体规划和开发。

3、土地通过招面挂,政府从中获利。

弊:

1、大规模的征地难度大,群众要求多。意见大,工作非常困难。胜利村多次征地,农民对政策法规熟悉,对征地工作作经验丰富。抵触情绪较为严重,若依征地拆迁方式征收土地。所需付出的行政成木较高,且容易激化矛后。

2、政府而要投入的资金多。若通过该模式进护村中村”改造,市政府总共需要投入万元,仅前其一次性投入就达万元。

3,改造工和成本高,造成“城中村“改造完成后生活成木增加。通过正规手段开发的“城中村’土地,仍然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较过高的开发成木。必然易致该地区较高的生活成本,所以只能容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落户,收入水平低的务工人员和小商贩连和赁都无法承受。这等于将“城中村”改造向他们关死了大门。

(二)采取村民自建、自主开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该种模式是指由村支两委牵头,村民参与。组建开发公司,对集体土地进行4体开发。村民在现有土地内。选择部分土地进行核体安置,不改变土地性质。剩余土地或者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或仍然为集体土地,进行整体开,政府加以规划和控制。

利:

1、村民自主开发,积极性高,群众阻力小。

2、村民通过自主开发获利。且能通过开发过程解决日后的生活来源问跌,甚至,可以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3、城中村改造后。可以委托村民自我管理,减少管理成木。

弊:

1、村民缺少足够的知识和素质来进行公司组建以及后期的市场运作。现阶段,栗脚村和上灶坪的农民多为普通农民民工和小商贩,无论从基本素质还是相关经验来看。他们都很难具备从组建公司,到土地开发,再到后期的市场运作的能力。

2、村民缺少足够的资金。农民大都属于贫困人群。根木无法独立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即使通过贷款也不可能达到。

3、大多数村民对城中村改造持有以此溢利的心理,很容易造成改造方向偏失。

村民中普遍的存在两种认识。一是等I司于拆迁安置,要求政府承诺各种条件和补偿。二是认为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尤其以部分年青人为主,力主由村民自建,以图丰厚的回报。

4、政府对村民自建缺乏足够的控制力。出现问题后,容易产生半拉子工程。村民大部缺乏足够的责任心。逐利性使他们力求自建自改,们是可以预见自建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涉及到各方利益博弈。政策与实际摩擦的复杂过程,甚至会出现反复和倒退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最先选择逃避的也许就是发现无利可图的村民。

5、背集体土地使用的政策。

相关政策:

1、运作集体土地上进行开发的相关政策。

2、给村民凑集基本资金。

3、关税费的减免。

具体步骤:

1、由村支两委牵头,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Ae

2、上部门将土地征收。

3、A公司负责村民的补偿安置。

4、过招拍挂让A公司以接近评估价仇的价格获得安置地外的土地。

5、A公司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并按规划部门要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三)引进开发商。村民入股,共同开发,多方共赢。

该模式是指,通过引入开发商与村集体共同组建开发公司。村集体占一定股份。不参与管理,对除了安置地以外的土地进行整体开发运作。这而要将除安置地以外的土地转换为国有建设用地。可以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以接近评估的价格将土地转让给开发商,再由开发商开发运作,所得利润需用来对村民进行安置和按规划进行基础设置建设和整体环境美化。

利:

1、引进开发商。解决了资金和开发及后期的商业运作的问题。

2、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获利,并解决了生活来源的问题。

3、民不花一分钱住上新房,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弊:

1、违背集体土地使用政策。

2、部分村民通过“城中村’改造获利过多,引起他们部分被征地村民心理失衡,造成不稳定因素。栗脚村有大星的被征地的失地农民。他们只按政策得到了一笔较低的补偿款,生活来源并无保障,所以城中村改造必然要而对来自他们的阻力。

3、土地转为田有建设用地。再以评估价位转让给开发商需要打政策的擦边球。

相关政策:

1、征地拆迁政策。

2、关税费的减免。

具体步骤:

1、引进一个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与村集体组成开发公司,村集体占一定股份。不参与管理。

2、开发商将村民的住房按征地拆迁的标准进行赎买。即按征地政策对41民的原住房进行评估后,进行补偿,消除村民因原住房的差异对安置产生的矛盾。

3、部门将除村民安置地外的土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并通过招标、招拍挂等方式以接近评估价位的价格将土地转让给开发商。或以“农业地产”、“地质灾害避险”等名义将土地划拨给开发商,或就在集休土地上进行开发。以和凭的名义进行销件。政策采取“报建不批、违建不究”的态度。

4、开发商在安置地为村民修迎安置房,土地为集体土地性质,村民按人口,分配居住面积。多退少补。

5、开发商按照规划对土地进行开发,并完成基础设置建设。

6、村集体对改造后的安置区进行管理。

我们认为,胜利村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应该是一项利民的公益性工程,在“先行先试”的政策范旧内,我们应该大胆的探索对集体土地开发的新方法、新途径。在以上三种模式中,第一种模式行政成本过高,且容易激化干群矛后,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第二种模式对村民的要求过商。不符合胜利村实际。第三种模式在思维方式上都有创新,村民的利益也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实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各种方式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总之,我们深刻的集训到,胜利村的“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对胜利村一个扩容提质的过程,更是资兴在实践省委省政府的“弯道超车”理念和郴州市“先行先试" 4条政策的一次大胆偿试。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一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三」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五、面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改制。武汉市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集体经济组织改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股份制企业,告别村企合一、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武汉市试点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有三种形式,一是原有经济实体是公司制的,按《公司法》进一步明晰权属,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即将村委会所持有的集体股权量化给具有股民资格的村民;二是对非公司制企业,通过改制,按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根据《公司法》进行改造;三是原没有企业经济实体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求组建公司制企业,也可由村民会议决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改制形式。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改制,都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公司制治理结构,全面进入市场,否则,只求形式上改制,本质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得不到发展,股民得不到分红,最后将难以为继。或者是借改制之名将集体财产改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老百姓不答应。

六、强化协调服务和加强监督。城中村综合改造,被称之为“比搞土改还难”,至今仍然为很多城市大伤脑筋。首先,村班子战斗力要强,遇到问题和矛盾不推诿。其次,政府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村民自主,政府的职责是把好“程序关”、“审批关”。第三,加强协调。这项工作政策性特别强,涉及到的部门特别多,需要大力协调。第四,加强监督。事关群众切身经济利益,事关集体财产资金,特别需要加强监督。汉阳区纪委监察还有检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了城中村的改造,督促阳光操作,设立举报热线,逐项审计公开,这些警示性的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到位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几点建议

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经验,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进程看,改制、进入社保需要支付大量的改革成本,只有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制定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村湾改造方案,才能为改造提供财力保证。由于这项工作涉

及的相关因素众多,各种矛盾交织,我们在调查中感受到,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做好政策间的配套和衔接。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尽快衔接或协调。一是加强改制与改造之间的推进衔接。我们在十里铺、铁桥、五里墩等村了解到,试点村改制后的改造推进不够理想,卡在土地变性以及规划审批环节上。改制试点村大都支付了大量改革成本,寄希望村湾改造中通过土地整合实现成本置换,改造不启动就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甚至有可能前功尽弃,“土地转不灵,股民成灾民”,改造进展不顺,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社会矛盾。二是自求平衡的小社保网要创造条件进入社保网。村改居过程中的村民进的是武汉市自成体系的小网,不仅保费高(人平38000元),而且运转久了,可能出现障碍,留下隐患。三是村改居后村建制要保留一段时间。与建居同时撤消村建制,不利于改制与改造之间的衔接。在村湾改造没有完成前,已改制的企业履行拆迁、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等职能,“名不正,言不顺”;与此同时,改制企业一旦无利可图,极易规避困难,把矛盾推向政府。

二、“扶上马送一程”,对城中村改制企业以扶持过渡期。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还相当脆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很大困难,政策层面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以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展。一是试点村改制都付出了巨额成本。补偿农转非人员、为劳动力补缴10年的社保、医保基金、为退休人员交纳10年的养老保障及医保基金等,村均都在两三千万元。二是试点村改制企业仍然承担着新建社区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这些企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的村还要对领取养老保障金的进行再补贴。三是试点村改制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加重。一般而言,城中村的产业主要是物业。改制前,村集体的物业租赁享受了很多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后一律按城市企业对待,物业税达到收入的17%以上,村民受惠大幅减少。四是试点村改制企业承受着分红的压力。村集体经济改制后,股民的期盼是分红并能逐年提高,过去是给村民发福利,表现为“施予”,现在是分红,表现为“贡献”,经济压力陡然增大。因此,改制企业现在正处在最困难、最重要的转换时期,必须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一个过渡扶持期,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三、打破属村地域界限,追求城中村改造的整体效益和板块效益。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是以村为单位安排还建地、开发地、储备地,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操作,便于推进 ;不利的一面是不利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也不利于各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开发建设,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城中村”现象。对于地处城中、区位相邻、地块零碎的村,可考虑以两至三个甚至更多的村为单位,依据同一区域的改造规划,实现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整合,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总的原则是村湾改造建设规划服从城市建设规划。但村湾改造规划,也要尽可能地体现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统一性,考虑它的规模效益、区域效益、板块效益。根据区域规划的功能区分,科学地成规模地配置还建用地、产业用地、开发用地,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减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本。

四、合理调整利益,确保村及村民土地市场化的合法权益。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核心是土地变性,这就有一个国家、开发商、村及村民的土地利益配置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确保村及村民的合法权益。从武汉的情况看全省,首先,对人均占地不足0.3亩的城中村,应原则上停止与综合改造无关的商业项目土地征用和储备。因为,总体上看,人均占地低于0.3亩,还建、土地开发、发展都无法平衡,最终仍然要由政府“埋单”。其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土地市场化,政府应让利于村及村民。随着城中村的土地逐步挂牌,走进市场土地量的占比肯定会提高,市场关注度也会提高。但由于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变性是“最后的晚餐”,地块零碎不规则,利用效率不高,为了调动城中村改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考虑对城中村土地挂牌交易减免规费,并在土地出让、土地增值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促改”,或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城中村改造公共设施建设。

五、探索多种安置方式,降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从有些试点村旧村湾改造方案编制来看,由于土地资源太少,往往是靠提高还建房和开发商品房的容积率来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的改善,也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还给将来的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广大村居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采取实物还建、货币安置、部分实物部分货币多种安置方式,尤其应鼓励采取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建设。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有利于加快原村民与城市居民的融合。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四」

一、全区城中村征迁改建进展情况

(一)市定征迁目标完成情况

20年度市下达xx区旧城城中村和棚户区改建工作目标任务为:完成征迁面积230 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70万平方米,投资90亿元。截止目前,全区旧城城中村和棚户区共完成征迁面积141.01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07.44万平方米,投资78.476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完成征迁126万平方米,开工面积5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2亿元。

(二)全区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

全区18个村庄改建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开发商全部确定。

(1)兴隆寨村改建项目。涉及1684户,目前征收工作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情况:兴隆寨村占地135.08亩,安置面积4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4栋高层,共分三个地块进行安置房建设。

(2)南村改建项目。涉及1018户,目前征收工作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情况:南村安置房占地91亩,安置面积40.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栋高层,现已全部开工建设。

(3)浅井头改建项目。涉及1092户,目前已完成征收741户。安置房建设情况:浅井头村共需安置房45万平方米。规划浅井南路以西安置地块占地72亩,规划建8栋安置房。

(4)遇驾沟、小所村改建项目。立项、控规已完成,征收工作已开展,目前正在根据公示情况进行规划调整,同时对两村安置量审核,安置区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已完成地质勘探文物勘探工作,近期安置房即将开工建设。

(5)七里河村铜锣湾广场改建项目。立项已批复,土地挂牌进入程序,胶鞋厂地块已拆迁完毕,文物勘探已完成,安置房即将开工建设。

(6)王府庄改建项目。涉及198户,目前王府庄村已签订协议124户。

(7)符家屯村改建项目。该村占地面积441亩,1300户,4000人,现有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2xxx年12月6日,区政府与升龙公司签订开发改造意向协议。今年7月该区域的控规,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目前,该村与开发企业已完成洽谈,安置区域已确定,同时安置量审核正在进行。

(8)同乐寨村改建项目。该村占地面积349亩, 726户,2200人,现有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今年7月该区域的控规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目前,工作重点为加快安置量审核、制定详细开发改造安置方案。

(9)唐村改建项目。该村占地面积451.77亩,1215户,4865人,需安置面积52万平方米。2xxx年11月编制完成的控规评审稿中,本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及规划道路占用该村175.74亩土地,可用于开发和安置用地276.03 亩。按照控规中的容积率,可建设总建筑面积(含安置和开发)仅为101.65万平方米,安置开发比不足1:1。根据控规所设置的容积率必须有350亩土地才能满足唐村改建需要。

(10)西马沟、三岔口、大所三村改建项目(洛阳西部生态城)。对西马沟村的所有企业、民宅、无证户逐一进行排查并核实情况,开发成本估算工作已完成,已与规划设计院对接,正在对该项目内的基础设施成本费用进行估算。

(11)谷东、谷西、尤东、尤西、王湾五村改建项目(洛阳西部科技城)。五村总占地面积7263.2亩,5638户,16575人,现有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2xxx年4月16日,区政府与金运佳集团签订开发建设洛阳西部科技城项目合作协议。目前,五村地面附属物丈量已基本完成,人口、户籍、宅基地已完成锁定,土地测绘成果已出,正在与开发企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优化开发安置方案。谷东、谷西两村审核安置量的资料已准备完毕,待上报市旧改办进行审核。

二、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一是实现控规编制全覆盖。区政府结合城中村、旧城改造,科学编制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城市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有序、健康进行。二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龙形经济产业带规划,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规划引导,在龙头经济板块,规划建设一栋369米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在龙身经济板块,重点打造涧西工业历史文化街区;在龙尾经济板块,重点打造的洛阳大学科技城。三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统一。结合商业区域设置,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规划商业和商务设施,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城区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城区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和谐征迁,多层面保障群众利益。一是注重政策宣传引导。科学制定征收补偿安置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外出参观、环境对比等形式,使群众明白征迁改造带来的好处,积极支持、参与城市更新改造。二是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和专业队伍的作用。抽调近200名机关干部组成征迁工作队员,会同各村两委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调动征迁干部的积极性,区委在去年提拔任用18名表现突出的征迁一线队员基础上,今年又拟拿出20个科级岗位,用于提拔在征迁改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工作队员。同时对各办事处、项目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等业务培训,为完成两整三新四清查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依法阳光操作。按照征迁工作零违规、零强拆、零事故的原则和依法、阳光、和谐、安全的八字方针,严把征收过程的各个环节,将征迁安置公开公示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征迁工作的公开、公平、阳光、和谐,维护了全区征迁工作的稳定。

(三)强化招商引资,确保群众妥善安置。一是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大招商、招大商、选大商上下真功夫,打破固有模式,采取规划、土地手续同时进行的推进模式,服务招商引资,提高改建工作的效率。目前,全区18个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全部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并全部完成改建立项工作。二是优先安排安置房建设。将安置房建设作为城中村改建的重中之重,优先安置地块的征迁工作,优先上报安置区域规划,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大力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先后与农业开发银行、洛阳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落实融资计划,优先安置地块的征迁。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城郊(边)村改建安开比的确认问题。一是城郊村按照村民人口数确定安置量,如按 1:2.3安开比推算开发房数量,将使经济测算无法平衡,因此需确定城郊村的`安开比认定办法。二是城郊(边)村货币补偿资金量大,主要是: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缴纳的耕地占用税、土地报批等费用高;拆迁企业量大,补偿资金大;安置面积外,一、二层住宅需货币补偿的面积大;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三是城郊村开发的商品房房价要低于市区成熟地段商品房房价。

(二)安置地块土地摘牌问题。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区城中村改建正全面推进,在村民安置房摘地及申请办理建设手续中存在较多问题。根据城中村改建的目的,

村民安置房办理为全产权房,因此安置地块需要挂牌或协议出让。按我市现有政策,若由村委会摘得土地,而村委会又没有资质的开发企业,不能为村民办理产权手续;若由引入的开发企业摘得土地,政府须按政策将企业代缴的土地出让金返还给企业用于安置房建设,但返还的土地出让金将被认定为收入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同时以开发企业名义办理产权证需缴纳相关税费。如我区符家屯村改建需安置面积 48.5万平方米,办证等相关税费约为1.2亿元。城中村改建村民安置实际为拆旧建新,不应交纳相关税费,亟待解决。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要加快房屋征迁进展。对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兴隆寨、浅井头、南村等村,加快剩余户的征迁,确保整体改造全面实施。同时,依托各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和村两委的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小所、遇驾沟、西马沟、符家屯、同乐寨等城中村改造征迁,并把以上项目的安置房建设区域作为征迁重点,确保这些村的改造正式启动。

二要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新实施的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建项目,在时间节点上完成目标任务,确保小所、遇驾沟、西马沟、符家屯、同乐寨项目安置房开工建设。通过安置房的开工建设,打消群众疑虑,促进征迁工作。

三要多方联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梳理改建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市里反映,加强与市规划、土地、旧改、财政等部门沟通,逐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城中村改造顺利实施。

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

城中村调研报告(共3篇) 第1篇: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一、城中村的由来 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 第二种:村内已没有耕地。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内已无农民集体财产。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 第三种:“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虽然村中农民已全部转为城市户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其土地本质仍未发生变化,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 第四种:还有部分耕地 ,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现状 根据2021年的调查,我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402个,涉及村民约32.4万人、10.2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km,建筑面积2276万亩。在这个402个村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城中村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多为无序建设和低水平的房屋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成为城市中的一颗“毒瘤”,既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需要进行改造。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中村的现状和问题,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考察:选择了某市的两个典型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居民生活、环境污染等情况。 2. 问卷调查:设计了问卷,包括居民住房条件、基础设施配套、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 1. 基础设施缺失:调研发现,城中村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居民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扰。 2. 房屋状况差:绝大多数城中村居民住房面积较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通风、采光等设施。 3. 环境污染问题:城中村多为无序建设,废弃物、废水无处处理,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交通条件不便:由于城中村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偏远地区,

交通条件较为不便,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五、建议和措施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稳定可靠的水、电、燃气供应,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 提升住房条件:政府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提供低价或分期付款的方式,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环境治理:建立城中村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加强废水处理,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4. 优化交通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对城中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方便居民的出行。 六、结论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政府加大对城中村的投入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居民自觉配合。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篇一」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仍保留农村体制,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逐步融入城区,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这些村庄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比如,“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由于“城中村”的土地及房屋的性质有别于国有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以及生活在“城中村”中居民的农民身份,“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大量的“城中村”存在于都市之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改造“城中村”的难度极大,因此如何改造“城中村”,是全国各大城市都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我市城中村的现状 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村落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城市包围,但剩余土地的性质、建筑格局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人保留传统的农 村特征,我市面临改造的城中村包括:东长寿、西长寿、东名村、芦新村、东杨家庄等。 (1)、村落规划落后,问题明显,居民住宅设计标准低,多为平房或独院二层楼房,土地占用量大,管理混乱。 (2)、基础设施不完备,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首先,供暖及供水设施不完善,村民现在依然是依靠自己燃煤取暖,另外,排水设施不完备也是居民生活的一大隐患。其次,周围垃圾堆积,环境脏、乱、差,垃圾处理设施少。 二、“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问题

城中村现状调查报告

城中村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城中村已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和外来移民涌入城市,他们需要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不足和政府的管理缺位,使得城中村问题日渐突出,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甚至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简介 城中村是指原来的农村、集市和城墙外围的村庄由于城市扩展所造成的被城市所包围的村庄,因单独占用城市中心的一块区域而被称为“城中村”。这些城中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 量农民和外来移民进入城市,成为城中村居民,这是目前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的滞后、政府的管理缺位、土地管理制度的失效以及城中村整治不力等一系列原因,造就了今天城中村脏乱差、烂尾楼、违法建筑多、治安差等问题。 二、城中村现状 城中村的状况一般都比较差,缺乏基本的设施和服务。以下是城中村现状的几个方面: 1、居住条件差

城中村居住条件差,居民居住环境差,如卫生差、采光差、通风差、维修不及时等。目前的城中村主要存在两种居住形式,一种是居民自建的建筑,另一种是地方政府在没有计划和规划的情况下建立的临时房屋(也称为棚户区改造)。 2、基础设施不足 城中村基础设施不足,如供水、排水、电力、煤气等缺乏。再加上居民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商业活动,加重了道路、供水排水系统等公共设施的负担。 3、治安问题多 城中村治安问题多,犯罪率较高,它们成为了黑恶势力和非法经营行为的重灾区。由于城中村的封闭性和村民自我管理,治安难以得到保障。 4、环境污染严重 城中村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垃圾处理习惯不良,影响了全城的环境卫生。黑臭河流和乱扔垃圾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三、城中村整治 城中村的整治是一项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今政府已经制定了改善城中村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但是整治城中村非常困难,因为城中村问题的复杂性和涉及范围广泛。以下是整治城中村的两种方式: 1、拆迁整治

关于桂阳县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桂阳县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或半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地区。城中村对城市发展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效应正日益显现和扩大,越来越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围绕县城的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就城中村改造问题谈点看法。 一、桂阳县城城中村的现状 (一)主要特点。一是城中村面积大人口多。县城城中村有腊树下、刘家岭、财神庙、龙潭村、北关村、培才村、城南村、李家湾、豆腐村、塔背村、新澄村、柏树村、牛巷口村、小宝山等14个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占县城建成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多,人口约4万人,占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多。二是经济发展基础弱。目前,我县城市建成区内的培才、龙潭、北关、上辇豆腐冲等许多城中村,为了县城的发展,已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奉献给了县城建设,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这就使得这些村(居)委既没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又失掉了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导致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失地农民没有就业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日益下降。三是社会保障待遇低。2006年以来,县城建成区内的村委改制为社区,但由于土地性质、集体经济等改制不到位,既有别于农民,又不

同于城市居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有的还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四是群众生存环境差。城中村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已成为危房,加之,近年的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房屋普遍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如2005年至2007年环城西路范围的居民住宅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00%,造成了采光不好、通风不畅、屋内潮湿等不利于生活的恶劣环境,严重危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城中村范围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四堆八乱严重、生活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道路交通不畅。城中村范围内房屋无序出租,集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仓储转运、生活居住于一处,成为社会治安、工商管理的重点难点区域。城中村范围缺少公建或公益设施,给群众的教育、休闲、娱乐、购物造成不便,居民的生存居住环境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极不同步。 (二)改造历程。我县的城中村改造始于1998年,至今已有近12年的历史。采用了三种改造方式。第一种改造方式是局部改造,以完善城市道路、商业服务为主题。通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修建了城中路、欧阳海路、迎宾路、芙蓉路,并沿线增加部分商业服务设施,道路沿线部分村民开展小范围的改造建设,如饶家村、肖家坳、百花村等。这一方式的改造对于完善城市功能,节约整合土地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改造过程中,为失地农民提供了部分街面商铺,适度解决了部分村民的生活困难。第二种改造方式为联合大规模改造建设,以配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1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调查报告经过调查显示,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虽然宽阔的路,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

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真使人欣慰不已!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2 一、我区“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进行调查分析,探究改造的现状、背景和推动力,并对未来改造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 分析,我们发现城中村改造在推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短缺、土 地征收和居民迁移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 和居民应该共同努力,以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引言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旨在提升城市居 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武汉市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城中村老旧、脏乱差的问题。因此,进行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二、改造现状 目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政府的引 导和推动下,一些城中村已经进行了改造工作,改造后的小区环境

得到明显提升。例如,房屋质量得到改善,小区内设施完善,环境更加整洁和舒适。此外,一些城中村还引进了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然而,城中村改造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由于改造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城中村居民多为低收入人群,很难自筹资金。其次是土地征收问题。由于城中村的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征收工作难度较大。此外,居民的迁移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改造背景和推动力 城中村改造的背景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庞大的住房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求通过改造城中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背景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扮演着引导和推动的角色,通过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组织在改造工作中发挥着

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周边的老旧村庄或非法建筑群,一般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违法建设等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报告旨在对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居民需求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2. 数据分析:对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图表,得出相关结论。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的案例和经验。 三、研究内容: 1. 基础设施改造:城中村改造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方面。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住房改造:城中村主要存在房屋老旧、破败等问题,需要进行住房改造,包括加固、改建、拆迁重建等。通过改造住房,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3. 环境整治:城中村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垃圾堆放等问题,需要进行环境整治。包括治理污染源、清理垃圾、绿化环境等措

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社区建设:通过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如公园、学校、医疗机构等,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同时,建立社区组织,加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参与意识。 5. 法律法规支持:城中村改造需要依法进行,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研究结果: 1. 城中村改造具有可行性:通过对城中村改造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城中村改造具有可行性。改造基础设施、住房、环境等方面,能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 2. 城中村改造需要政府支持:城中村改造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收、住房安置等问题,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和保障。 3. 居民参与意识需要加强:城中村改造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需要加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 五、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城中村改造,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政策。 2. 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3. 加强社区建设:建设社区公共设施,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 4.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城中村改造的合法权益。 5. 搭建合作平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共同推动城中村改造的进行。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近年来,城中村改造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作为城市的过渡层,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然而,在城中村中生活的居民数量庞大,而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低洼地劣质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安全保障问题等。因此,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多数地区政策的重心,各地政府和开发商也都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和改造计划。本文旨在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 一、城中村改造的背景 城中村,是指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现代性脚印,多以旧式厂房、民居改建而成,或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无序流转与重复开发,或是供不应求的城市工人之家而形成,多数存在于城市中心或环城地带,是许多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难点。 城中村改造计划的背景意义在于,改造后的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空间生产力,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加便利的人居环境。同时,城中村改造计划还能够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二、城中村改造的分析 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其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中村改造的空间重新规划 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在于对空间的重塑。新空间的规划应该是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基础设施与建筑物以及实际人口的配合而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城中村公共设施的修建 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包括交通、水电供应,绿化环保等方面的设施。此外,还要着重关注公共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为城中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3、城中村居民的安置 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对城中村居民的安置问题。改造过程中,应着重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合理安置城中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和发掘城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 4、城中村旧房改造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改造旧建筑,以保留历史文化和迎合当代需要逐渐成为重要问题。城中村旧房改造需要考虑到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求旧房改造后既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价值。 三、城中村改造的评价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条据文书、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教案大全、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mplete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lesson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城中村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对整体城市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对区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案例等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当前改造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2. 实地调研:选择某区域的中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改造前后的变化,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获取直观数据。 三、调研结果 1. 区城中村改造加速了城市更新进程:通过大规模更新城中村的建筑和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形象和品质,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2. 改造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改造后的城中村改善了居住环境,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3. 改造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4. 城中村改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资金短缺、居民迁建问题、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平衡等。

四、调研结论 1. 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具有积极作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 2. 改造过程中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并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3. 应继续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为城市更新提质提供持续支持。 五、建议 1. 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财政投入,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 在城中村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3. 在改造过程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商,保障居民权益。 4. 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探索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六、结语 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文献和实地调研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更新提质有积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投入力度,并注重与居民的沟通与协商,引入新技术和理念,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七、详细调研结果分析 1. 区城中村改造加速了城市更新进程 区城中村改造通过拆旧建新、规划修缮等手段,使原本老旧的城中村焕发新生。改造后的建筑风貌更加现代化,环境整洁美观。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形象,也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所以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本文旨在对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调研,以便进一步了解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发展将所包括的所有人都放进来。与此同时,城市化过程也衍生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中村问题,这是一个影响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为此,那么城市化改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城中村改造以前是指城市地区中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我们特别指出,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工作是对城市中的老旧和种植环境变化的综合保护和改造。城中村改造要以居民为中心,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深度地挖掘城市发展潜力,进一步打造城市新名片。因此,本文将对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调研。 二、现状 1、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改造地段或者城市主干道两侧,通常为老旧的建筑和棚户区以及拥挤的居住环境。这些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低收入人群和新移民,这些人因为贫穷等原因没有能力进入更好的住房和社区。

2、城中村改造的发展历程 城中村改造在我国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是效果与改造速度不尽相符。尽管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经经历了数十年,但是,在当前的场景下,由于城市规划的进度远远赶不上城市的发展,同样的问题还在接二连三地出现。首先,城市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 3、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在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改造的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城中村改造的工作主要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房屋拆迁重建、绿化环境建设等。 三、城中村改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环保 未来城中村改造的趋势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绿色环保为发展方向。除了改善居住环境,城市的绿化和规划应该是城中村改造不可缺少的部分。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从繁华的城市中另谋生路,重视环保等长久切实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方面持续改进,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域规划。 2、数字化 未来城中村改造将逐步数字化,数字化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工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方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城中村改造的进展和成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对改造前后住房条件的对比,我们发现,改造后的住房面积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室内设施和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此外,通过改造后的住房标准化,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安全。因此,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其次,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改造后的城中村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完善,亮化工程得到了改善。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因道路不通畅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因此,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城中村改造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改造资金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中村居民大多数为低收入人群,无法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因此改造资金短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城中村居民对改造政策和进程了解不足,知情不明。这造成了一些居民对改造的抵触情绪,

使改造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居民详细介绍改造政策,回答居民的疑问,增强居民对改造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在改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面临资金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改造可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可研报告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城市中依然存在许多没有得到规划的建筑物,这些房屋被称为“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和法律监管缺失,城中村在安全性、环境质量和社会问题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进行了城中村改造可研报告研究。 二、需求背景 城中村是城市中少数民居区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无序规划、基础落后、卫生不洁、居民生活质量低下。由于城中村处于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区域,加之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城中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城中村的问题,不仅关乎环境和居住质量问题,也能改善城市社会治安,提高居民生产消费和市场发展的同时发挥积极的战略作用。 三、可行性分析

1.政策法规 2009年,国家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义务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住房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指出要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2015年,国家发布了《城市住宅区基本配套设施标准》,规定了住宅区内应备有电力和供水管道、通往每户居民的人行通道、污水系统及其它基本设施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开展。 2.市场需求

目前,众多大型开发商和投资机构都逐渐开始关注城中村改造这个发展领域,投身其中,目的是为了借助国家的利好政策专注于这一市场的开拓。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在“城市回归”的大趋势下,土地市场经济化和政策引导下,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市场迅猛发展,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长期以来,国内住房的旺盛需求,投资机构和开发商对土地市场的需求旺盛、基础设施薄弱的城中村内的发展需求,宣告了这个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3.技术支撑 城中村改造技术包括了现有住宅改建、既有建筑维护、新建住宅等多种方式。在实施中,使用模块化建筑、新型高强度建筑材料等基础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改造城中村。同时,应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四、建议措施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区城中村改造助推城市更新提质调研报告 近期,XX区政协组织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XX 区分局、智都公司、新华街、花城街,围绕我区城中村改造进行了视察调研和专题协商。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了解等方式,实地察看了三东村(含罗仙村八经济合作社)旧村改造项目、三华村综合改造项目,并座谈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围绕我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为推动XX区城市更新提质,打造XX北部增长极积极建言献策。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区城中村改造基本情况 2020年9月XX区第XX届委员会第XX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XX 区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围绕XX 北站、XX湖、空铁融合(平步大道沿线)和机场周边4个重点片区,稳步推进三年实施计划13条旧村庄改造工作、五年行动方案43条旧村改造(含上述13条)。XX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XX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已完成社会公众意见征询。 2021年,按照《XX区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要求,大力推进18条城中村改造工作。其中,完成实施方案批复2个(横潭村河西社、田美村东南社),完成招商1个(三东村),完成数据调查并基本具备招商条件7个(杨一村、杨二村、广塘村、

东镜村、东莞村、石塘村、新街村),启动基础数据调查4个(天和村、九湖村、大陵村、三华村),完成改造意愿表决3个(乐同村、军田村、大华村),开展改造意愿表决1个(联合村)。由于2021年底国家、省、市出台了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的有关政策,按照XX市有关工作部署,我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横潭村河西社、田美村东南社2个已批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以及列入《XX市2022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的三东村(含罗仙村八经济社)旧村全面改造、三华村综合改造项目,其他城中村列入前期研究工作项目。截至目前,横潭村河西社、田美村东南社正在加快推进施工建设,三东村(含罗仙村八经济社)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正推进片区策划方案报批,三华村正探索可持续的综合改造模式,编制片区策划方案,与有关企业洽谈项目合作事宜。 二、XX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经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广泛座谈了解,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变化快,改造工作受政策更新制约。一是政策明确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XX科(XX)6XX号)文件精神,《XX市关于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XX力、[XX)XX号)文件明确:“老城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标题: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区类型,特点是人口稠密、住房简陋、基础设施落后。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成为 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目的与意义 通过调研城中村改造项目,了解当前的改造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 1.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报道,了解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目标。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个案分析了解改造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 1. 改造进展:目前已有一些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改造进程较 为滞后。 2. 存在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资金不足、土地产权复杂、居民迁 移问题等。 3. 挑战与机遇:城中村改造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但也有可乘之机,如通过合作开发模 式和社区参与,进一步推进改造进程。 五、建议与对策

1.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2. 简化手续和政策:简化土地产权流转手续,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政策支持。 3. 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 4. 加强社区参与:促进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决策和规划,提高改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六、结论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 加大资金支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加强社区参与,可以推进城中村改造 工作,提升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报告

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报告 1. 引言 1.1 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背景 余杭区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杭州市东郊的一个新兴城市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成为影响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余杭区作为杭州市的一个重要城市区域,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中的一块短板,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脏乱差、人口密集等问题;其次,城中村改造已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再次,余杭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发展。 通过对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可以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改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余杭区是杭州市的一个重要区域,城中村改造项目一直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现状和进展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城

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调查研究,探讨 其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效果 和作用,为未来类似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借鉴和经验。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全面了解余杭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优势和 不足,为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规划打下基础,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 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 2.1 城中村的现状调查分析 城中村的规模和分布。余杭区城中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覆盖 了大部分区域。这些城中村通常建于城市边缘或农村地区,规模各异,有些只有几十户,而有些则有数千户。由于城中村多为老旧建筑,密 集布局,环境脏乱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城中村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城中村居民多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 员和低收入群体,许多居民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生活困难。由于 城中村居住环境差,居民之间关系疏远,社会融合度低。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中村的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缺 乏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例如道路狭窄,排水不畅,供电不稳定,垃 圾处理不及时等。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匮乏,居民生活 水平有待提高。 城中村的发展瓶颈和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 征收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居民迁址问题等。要想实现城中村的改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城中村改造 一、背景介绍 城中村是指城市中暂时没有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村庄,由于其建筑老旧、设施简陋、环境脏乱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为了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 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推动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1. 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通过改建、拆迁重建或修缮现状建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住房环境,改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 多数城中村改造项目由政府出资或与开发商合作,少数由居民自组织筹集资金。政府出资项目通常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 3. 城中村改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采取整体拆迁重建的方式,有的通过加固、修缮现有建筑来改善居住条件。 4. 拆迁重建的项目通常先进行规划设计,在拆迁前会与居民进行充分沟通,并提供相应的补偿方案。部分居民会选择迁离城市居住。 5. 修缮现有建筑的项目通常由政府出资,居民只需支付一部分费用。修缮后的建筑结构更加稳固,户型改善,设施更新,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6. 城中村改造项目普遍面临土地资源和资金紧张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旧城区。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提升改造项目的可持续性。 7. 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存在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的居民对改造方案不满意,或者担心改造后租金上涨等问题,因此对改造项目持反对态度。

四、结论和建议 1.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 2.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计划,吸纳他们的意见 和建议。 3. 各地政府可以通过与开发商合作的方式,加快项目进展,提高城中村改造的效率。 4. 增加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解答居民的疑虑和不满意,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和 参与感。 5. 城中村改造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低收入居民的利益保护,避免因改造导致租金上涨等 问题。 6. 政府可以探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 项目。 7. 城中村改造项目可结合社区建设,提高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居民的社交 和文化活动空间。 以上是我们对城中村改造的调研结果进行的总结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政府部门和研 究机构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有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 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欢送阅读! 一、全区城中村征迁改建进展情况(一)市定征迁目标完成情况 20**年度市下达xx区旧城城中村和棚户区改建工作目标任务为:完成征迁面积230 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70万平方米,投资90亿元。截止目前,全区旧城城中村和棚户区共完成征迁面积141.01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07.44万平方米,投资78.476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完成征迁126万平方米,开工面积5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2亿元。 (二)全区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 全区18个村庄改建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开发商全部确定。 (1)兴隆寨村改建工程。涉及1684户,目前征收工作根本完成。安置房建立情况:兴隆寨村占地135.08亩,安置面积49万平方米,规划建立14栋高层,共分三个地块进展安置房建立。 (2)南村改建工程。涉及1018户,目前征收工作根本完成。安置房建立情况:南村安置房占地91亩,安置面积40.5万平方米,规划建立10栋高层,现已全部开工建立。 (3)浅井头改建工程。涉及1092户,目前已完成征收741户。安置房建立情况:浅井头村共需安置房45万平方米。规划浅井南路以 西安置地块占地72亩,规划建8栋安置房。 第 1 页共6 页

(4)遇驾沟、小所村改建工程。立项、控规已完成,征收工作已 开展,目前正在根据公示情况进展规划调整,同时对两村安置量审核,安置区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已完成地质勘探文物勘探工作,近期安置房即将开工建立。 (5)七里河村铜锣湾广场改建工程。立项已批复,土地挂牌进入程序,胶鞋厂地块已拆迁完毕,文物勘探已完成,安置房即将开工建立。 (6)王府庄改建工程。涉及198户,目前王府庄村已签订协议124户。 (7)符家屯村改建工程。该村占地面积441亩,1300户,4000人,现有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2xxx年12月6日,区政府与升龙公司签订开发改造意向协议。今年7月该区域的控规,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目前,该村与开发企业已完成洽谈,安置区域已确定,同时安置量审核正在进展。 (8)同乐寨村改建工程。该村占地面积349亩, 726户,2200人,现有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今年7月该区域的控规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目前,工作重点为加快安置量审核、制定详细开发改造安置方案。 (9)唐村改建工程。该村占地面积451.77亩,1215户,4865人,需安置面积52万平方米。2xxx年11月编制完成的控规评审稿中,本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及规划道路占用该村175.74亩土地,可用于开 发和安置用地276.03 亩。按照控规中的容积率,可建立总建筑面积 第 2 页共6 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