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抽样检验)抽样调查教案系统抽样

(标准抽样检验)抽样调查教案系统抽样
(标准抽样检验)抽样调查教案系统抽样

(标准抽样检验)抽样调查教案系统抽样

第6章系统抽样

§6.1引言

6.1.1定义

定义6.1/6.2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又称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按照这种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第一个样本点(随机起点),然后按某种固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抽取其余的样本点,最终构成样本。这种抽样被称为系统抽样是因为这种抽样的第一个样本点虽然随机,但其余样本点的抽取看起来好像不再随机,因而是系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要对居民用户抽样,可按户口册每隔多少户抽一户;工厂为检查产品质量,在连续的生产线上每隔20分钟抽选一个或若干个样品进行检查;农业上为估计农作物产量或病虫危害,对一大片农田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块进行实际测量或调查,等等。

本章只作简单方法介绍。更多内容参见文献2、文献3。

6.1.2系统抽样的一般方法

定义6.3直线等距抽样

假设总体单元数为,样本容量为,为的整数倍。把总体单元排列成一直线。先计算出系统抽样间隔,(当不是的整数倍时,可令k等于最接近的整数)。然后在第一阶段1~k个单元中随机抽取一个单元,假设为r,然后每隔k个单元抽取一个单元,即分别为:r+k,r+2k,…….,直至抽取了n个单元。抽取的样本编号为:r+(j-1)k(j=1,2,…,n)。

12…r……k

k+1k+2…k+r……2k

2k+12k+2…2k+r……3k

…………………

例如某学院有200个学生,要抽取10个学生作为样本。首先计算=20,然后在1~20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假设抽中排列中第3位的学生,则其它入样单元依次为23,43,63,83,103,123,143,163,183。

定义6.4圆形等距抽样(Lahiri )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为整数时。因为当k 不为整数,取其最接近的整数时,实际样本容量可能与n 相差1,而且每个单元入样的概率不等,这时用直线等距抽样可能产生偏倚。

例:设总体N =10,其标志值分别为,总体均值为。若要求样本容量为n =3,采用直线等距抽样,验证样本均值是否为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解:先计算间距=10/3=3.33….,取k =3,在1~3中取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3个单元抽取1个单元可得下列的可能样本:

三个可能的系统抽样样本均值分别为: ,,

所有=,因此样本均值不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k k k

k +r 2k +r (n -1)k +r

r k

(k 为抽取间隔)

在这种情况下,样本均值将不等于总体均值,因而估计不是无偏的。为了使得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无偏估计,将个总体单元排成首尾相接的一个圆。抽样间距k取最接近的整数,从1——中随机抽取一个随机起点作为起始单元,然后每隔k个抽取一个,直到抽取n个为止。如果序号大于时,将其减去得到的在1——中的号码入选。

正是因为排列为圆形而非直线且随机起点在1~N中而非在1~[k](或[k]+1)中,导致了该抽样下的每个样本严格等概率地被抽中,因而估计是无偏的。

若是圆形等距抽样,则在1~10中抽取一个随机起点,假设为7,然后每隔3个单元取一个,它们的序号是7、10、13。事实上是、、入样。

考虑到实际问题中,n通常比较大(大于等与50),多一个少一个并无关宏旨,因此可以不必考虑N/n不是整数的影响,故通常我们都假定N是n的整数倍。

3不等概率抽样法

不等概率抽样中每个单元入样的概率不相等。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是系统抽样,即入样的概率与单元规模大小成比例的系统抽样。令表示所有单元规模大小总和,则(包含概率,见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在实际中,不等概率的实施常采用代码法。如下所示:

先将单元规模(不失一般性,设其为整数)值累加,欲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取最接近的整数k为抽样间距,从[1,k]中随机抽取一个整数r作为起点,则代码r,r+k,…,r+(n-1)k所对应的单元入样。

例7.1设总体由10个行政村组成,N=10,每个行政村人数为,见表7.1。利用系统抽样抽取n=3个行政村样本。

表7.1用系统抽样抽取行政村

,从1~623中抽取一整数,例如是,则,,所对应的行政村入样,其序号分别为1、4、8。

这种方法,当所有单元规模时,每个单元不可能重复,是一种不重复抽样;当时(超过抽样间隔),第i个单元为必然被抽中单元,且有可能重复抽中;当,第i个单元为必然被重复抽中。实际中应尽量避免这种重复抽中现象。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种大规模单元作为必然调查单元,不再列入抽样总体,另一种方法是将大规模单元划分为几个小规模单元。

6.1.3总体单元排序

1按无关标志排序,如调查学生视力,按学号排列,显然视力与学号没有关系

2按有关标志排序调查身高时,按入校体检的身高顺序排列

3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6.1.4系统抽样的优缺点

优点:系统抽样是实际中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1其简单易行,只要确定起点和间距,便于推广

2便于利用已知信息,系统抽样的误差大小与总体单元的排列顺序有关,因此当对总体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有相关的标志可以利用时,可以运用已知的信息先对总体单元进行排列,再采用系统抽样,就能提高系统抽样的效率。

但缺点也很明显:

1方差复杂,难以估计

2如果单元排列存在周期性,而抽样者缺乏对此了解,则很容易抽取出的样本代表性很差。例如,要调查70路每天的客流量,采用系统抽样,每周取一天,即每隔7天抽取一次。不管取了星期一到星期五,还是星期六到星期日中的哪天作为起点,样本代表性都很差。6.1.5系统抽样与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关系

系统抽样可以看作特殊的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

表6-1系统抽样的总体单元

见下表6-1,如果将每一行单元视为一个群,则总体由k个群组成,每个群规模大小都为n。系统抽样从,,…,中任选一个,被选中的单元所在行的所有单元就构成系统抽样的样本。显然每个群都是可能的样本。因此系统抽样可以看成从k个群中随机抽取1个群的整群抽样。

同样将每一列视为一层,则总体由n个层组成,每个层大小都为k。系统抽样可以看作从每个层中抽取一个单元的分层抽样,但由于样本单元在各层位置相同,因此系统抽样不同与分层抽样。

表6-2系统抽样总体单元重新编号

§6.2等概率系统抽样估计量

为讨论方便,今后总是设。

6.2.1符号说明

第r行第j列单元指标,对照表6-2换个排序方式有

总体单元数N;样本单元数n

总体方差

总体(群)均值,(每行均值)

样本(群)均值,

系统样本均值,

总体层均值,,或,(每列均值)

6.2.2估计量

假设起始点为r,则相应的系统样本的平均值为

,(6.1)

(群内普查)取系统样本平均值作为总体均值

的估计量,即:

=(6.2)(由于群内普查)

定理6.1当,有k个可能样本

,因此是无偏估计。

(6.9)(方差定义)

定理6.2用系统样本(群)内方差表示

为系统样本(群)内方差(类似整群抽样中的定义)

因为系统抽样相当于抽取一个群的整群抽样,因此群内的单元差异大小,也即系统样本内的差异大小会直接影响系统抽样的效果,故定义了系统样本(群)内方差,它反映了所有k个可能系统样本内的方差大小。因此可以想象,和整群抽样一样,系统样本内方差愈大,抽样效率愈高。注意此习惯叙述,(大写)本该表示总体,由于群内普查,这里的特殊性在

于所谓的“系统样本”实际是表6-2中行表示的总体群。

(6.10)

证明:

(交叉项为0)

两边同除以,根据方差定义和定义,得到

如果直接用简单随机抽样,则,作差:

,于是

对于固定总体,总体方差是唯一固定的,因此系统样本内方差越大,系统抽样精度越高。故为了提高系统抽样的精度,总体单元的排列应尽可能增大样本(群)内方差,使得群内基本单元样本差异比较大。

定理6.3系统抽样可以看作特殊整群抽样,其方差可用样本(群)内相关系数表示其中系统样本(群)内相关系数(系统样本内各单位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类似4.9)

证明:

由整群抽样,(P141,4.11)

。#

由定理6.3看出,系统样本(群)内正相关性越大,即样本(群)内单元越相似,则估计量方差越大,系统抽样精度越差,这与定理6.2结论一致。

定理6.4系统抽样可看成特殊的分层抽样,其方差可以用层内方差和表示

定义:总体层内方差

总体(层)内相关系数:同一系统样本内对层均值离差的相关系数,系统样本内各单元两两之间分别与各自层的平均数相比较而计算的相关系数。

『对于固定的群,两个不同单元离差乘积共有个组合,所以总体这样的离差乘积有个,因此上式分子为

分母应为对个基本单元的对所在层的层均值离差平方求平均,因此可以表示为

,于是

证明:由表6.2可以看出,系统抽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分层抽样,共n层,每层均为k个单元(规模相等),从每层固定同一位置各取1个单元作为样本。

,而

根据(6.9),两边同乘以,有

+,因此公式成立。#

比较系统抽样方差与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差

(即),

作商:,

因此,。

从前面的系统抽样排列的方阵看出,如果按有关标志排列后采用直线等距抽样,系统样本中的单位往往会同时大于所在各层的均值,或同时小于所在各层的均值,造成;因而需考虑适当的改进抽样方式,使得尽可能满足。

例设某个模拟总体有N=32个单元,总体单元排列显然有稳定上升趋势。我们要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等距样本。将总体单元排列如下表7.4,k=8,n=4。每一列是一个等距样本,共有8个等距样本。

可以看出,层内正相关,前四个样本对各层均值离差均小于0,后4个样本与各层均值离差均大于0,所以(同一层内两不同单元离差乘积,累积),因此系统抽样精度要低于分层抽样。

有:

=2.516

例利用上例,将第二层和第四层观察值调换,见表

可以看出,等距样本内数据对各层均值离差有正有负。造成,因此系统抽样精度要高于分层随机抽样。此时,没有影响、。但等距抽样均值的方差

可见系统抽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体的特征。

例6.3/6.4P200见PPT

§6.3不同特征总体的系统抽样

6.3.1随机次序排列第总体

系统抽样的方差决定于单元的排列顺序,它是不稳定的,因为不同的排列顺序会使系统样本内的方差发生变动,得到不同的抽样方差可能大于相应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也可能小于相应当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例如,若总体共有N个基本单元,则总体共有种排列方式,其中任何一种固定的排列方式对应的系统抽样其抽样方差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简单随机抽样。但从平均意义上讲,系统抽样方差与简单随机抽样方差相等。即,详见文献:杜子芳《抽样技术及其应用》,P390。

因此,可以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作为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

比如总体按照无关标志排列,可以看作随机排列的,因此系统样本内方差和总体方差相差不大,系统抽样的方差也就接近简单抽样的方差。

对于很多客观总体,并不存在或很难找到与目标变量相关的辅助变量作为排列依据,于是只能借助原来的自然顺序或按无关变量进行排列,这时就是所谓的随机次序排列。

例:某乡村公路两旁种植了20000棵小树,一年后检查小树的成活率。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先在1~100棵树之间随机地抽取一棵树作为起点,然后每隔100棵抽选1棵,一共抽取了200棵树作为样本,发现其中成活174棵,估计成活率的95%的置信区间。

解:,方差用简单估计量的方差估计

=0.00056266,,82.6%~91.74%。

6.3.2线性趋势的总体

1线性趋势总体

若总体单元按指标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或按某个与其有线性关系的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列,此时指标值与单元序号也是线性相关。一般地,对于线性趋势总体,系统抽样优于简单随机抽样,但比分层抽样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假设其指标变量为简单线性函数。()。做变化得到

,,所以:

,,从而:

因为每层含有k个单元,每个单元相差1,有n个层,因此方差相同,即有:

,每层抽1个单元,等同于按比例分配样本的分层抽样,

;最后

,比较三者关系有,

在实际问题中,当然不可能完全按指标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只能找到一些与指标值相关的变量进行排序,当然也不可能是完全线性的趋势,但是系统抽样的效率总会高于简单随机抽样。因此如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这将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也就是说,实际误差应该没有估计那么大,因此统计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改进估计方差的公式。见后文。

2对线性趋势总体的系统抽样的改进

抽样方法的改进

中心位置法

当总体单元的排列呈现线性趋势,起始单元的位置偏高或偏低会直接影响整个样本的代表性,为提高抽样效率,麦多(Madow,1953)提出中心位置法,即初始样本不是随机抽选,而是直接取第一阶段的k个单元处于中间位置的单元。

当为奇数时,中点取;

当为偶数时,中点取或。

此种抽样法虽然可以提高精度,但对于一定顺序排列的总体,样本是确定的,失去了随机性。尤其对同样问题进行连续性调查,样本老化,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例如某学院共有200个学生,要抽取10个学生作样本,抽样间距为。如果采取中心抽样法,起始样本就是第10个学生,其余样本单元依次为第30,50,70,90,110,130,150,170,190位学生。

对称系统抽样

(1)塞蒂(Sethi,1965)对称系统抽样

这时一种分组对称方法。

当,为偶数时,将总体分为组,每组含有个单元,在各段内随机抽取与两端等距地两个单元作为样本,一端靠近低端,一端靠近高端。假设起始随机数为,入样的单元为::

当为奇数,仍按上述步骤进行,但到后,增加靠近终端的一个单元,。

仍是从200个学生中抽取10个作为样本,将总体分为段,1~40,41~80,81~120,121~160,161~200。假设随机起点为3,则样本单元依次为第3,38;43,78;83,118;123,158;163,198位学生。

(2)辛(Singn,1968)对称系统抽样

这种方法是每次选取与总体的两端相对称的单元。

假当,为偶数时,设起始随机数为,入样的单元为::

,。

当为奇数,仍按上述步骤进行,但到后,增加靠近中间的一个单元。

假设从300位学生中抽取15个作为样本,则,抽样间距为。假设随机起点为3,则样本单元依次为第3,298;23,278;43,258;63,238;83,218;103,198;123,178;143。

3估计量改进

首尾校正法(Yates,1948;Bellhouse&Rao,1975)

针对情形,假设随机起点样本单元编号为,则

首样本单元的权重为

尾样本单元的权重为

其它样本权重为

首尾校正法修正后的估计量为

针对情形,假设随机起点样本单元编号为,

如果满足,则所有个样本单元都不经过单元,相应权重如下:

首样本单元的权重为(6.21)

尾样本单元的权重为(6.22)

其它样本权重为

如果满足,则有样本单元都越过单元,假设越过单元的样本有个,相应权重如下:首样本单元的权重为(6.23)

尾样本单元的权重为(6.24)

其它样本权重为

例7.4总体有个单元,拟抽取个样本,则,取与之最接近的整数。然后在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起点,假设,样本单元的顺序编号分别为:19,1,6,11,16。首样本单元,尾样本单元。求相应单元的权重。

解:由于

首样本单元的权重为=0.1222

尾样本单元的权重为=0.2778

其它三个样本单元的权重为0.2

6.3.3、周期波动的总体

周期波动是指总体单元指标按其顺序呈现周期变化。例如,商店的日销售量一般以7为周期变化,城市交通以24小时为周期变化。等等。

对周期变化的总体,使用系统抽样要特别注意。抽样的间距尽量不要等于周期,一般取半周期。通常采用交叉法,即在同一个总体中独立地取多个样本,再将几个样本合并计算估计量及方差。

§6.4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

系统抽样很难得到方差的无偏估计。本节针对不同的总体模型简单地给出几个近似估计。

6.4.1等概率系统抽样

考虑估计均值的方差

1随机排列

如上节所提到,可采用简单估计的方法估计量

(6.12)

2系统样本分层随机抽取

1)把系统抽样看成每层抽取一个单位的分层抽样,因此可以近似应用分层的方差估计公式。但是分层抽样要求每层必须有两个以上样本单元才能估计层内方差,而系统抽样只能每层抽取一个单元。为此一种方法是把临近的两层合并,变成为层,每层有2k个单元,从中抽取2个单元作为样本的分层抽样。这样层内的方差可以从每层的2个单元中获取信息。第组两个样本观察值的方差为,将个这样的值加以平均,用来估计层内方差,从而得到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为:

(6.16)

2)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利用样本单元之间的连续差的信息来估计方差,即每个单元与下一个单元组成一组,这样个样本单元就有个组,第相邻组的方差为,然后将这组平均,这样得到

(6.15)

3线性总体(假定N=nk)

根据前述基本假定:,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干扰。即可认为总体:

,换成整群抽样的写法:

进行首尾校正:)得到

抽样方差的估计为:

(6.14)

4样本量为n的系统样本分成m个子样本独立抽取

样本量为n的系统样本分成m个子样本独立抽取,每个子样本仍采用系统样本法,样本量为,抽样间距。每个样本的随机起点独立抽取。记第个子样本的均值为,则总体均值估计量为:

,方差为

以上种种误差估计式,各自使用不同的总体。一般情况下,对随机排列总体,以上各式效果都不错。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估计最简单,故为最佳选择。对线性趋势总体,、的效果较好,相对更适合较小的样本量。对周期波动的总体,以上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如果不了解背景,建议采用、,相对各种特征总体效果均不错。

二、不等概率抽样方差的估计略

2.1.2系统抽样教案(1)

2.1.2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 1. 准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 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随机抽样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样本容量较大时工作量大且不易实现“搅拌均匀”. 情境导入: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实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新知探究: 一、系统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 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 (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所以,系 N]. 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 n (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此编号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练一练: (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 (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实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_2_2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第1课时 系统抽样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1

2.2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教科书通过实例介绍了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及其步骤.分层抽样是高考的热点,其抽样 过程中,在每一层常用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因此建议改变教科书的顺序,先学习系统抽样,再学习分层抽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介绍当N n 不是整数时,应如何实施系统抽样. 三维目标 1.理解系统抽样,会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系统抽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分层抽样,掌握其实施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 力,让学生领会到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系统抽样的步骤,分层抽样及其步骤. 教学难点:当N n 不是整数时,如何实施系统抽样,确定各层的入样个体数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系统抽样 导入新课 思路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那么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什么?简单随机 抽样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较少时,常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但是如果总体中的个体较多时,怎样抽取样本呢?教师点出课题:系统抽样. 思路2.某中学有5 000名学生,打算抽取200名学生,调查他们对奥运会的看法,采 用简单随机抽样时,无论是抽签法还是随机数法,实施过程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有没有更为方便可行的抽样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系统抽样.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 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2.请归纳系统抽样的定义和步骤.

抽样调查答案

抽样技术第1、2章试题 一、单选题 1.非概率抽样的优点(D) A.能计算抽样误差 B.能从概率的意义上控制误差 C.样本数据能对总体情况进行推断 D.操作简单,不需要抽样框,经济、快速,调查数据的处理也容易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B)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以下哪种抽样不属于非概率抽样(C) A、判断抽样 B、方便抽样 C、不等概率抽样 D、配额抽样 3.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C) A、获取样本资料B.、计算样本资料 C、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节约费用 4.下列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B) A、不等概率抽样 B、滚雪球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5.下列抽样框中不属于名录框的是(A) A、时间 B、学生名单 C、公司名录册 D、电话号码簿 6.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产生的误差是(C) A、总体方差 B、样本方差 C、估计量方差 D、偏倚 7.以下抽样方法不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C) A、目的抽样 B、随意抽样 C、随机抽样 D、判断抽样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对于无偏估计量,均方误差等于方差 B、抽样误差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是由于样本不能完全代替总体而导致的误差 C、抽样方差是依据样本方差计算,而方差估计量是依据总体方差计算 D、抽样标准误差是抽样方差的平方根 9.下列关于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说法正确的是(A) A、非概率抽样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充当预调查角色,作为开发概率抽样的厨师步骤。 B、概率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也称为等概率抽样。 C、随机与随便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按照给定的抽样概率,通过一定的随机化程序抽 取样本单元。 D、非概率抽样的偏倚较小,有利于评价样本的代表性。 10.概率抽样中的基本抽样方法不包括(C)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定额抽样 D、整群抽样

人教版七年级《抽样调查》教案[原创].doc

教学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抽样调查举例

如皋市实验初一数学组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 步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步骤,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会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3、借助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 情。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过了全面调查的知识,并且利用全面调查这种方法了解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但老师想很快的了解全年级的同学中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利用全面调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给老师出个主意吗?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利用全面调查很难进行,如想要知道一锅汤的味道,用尝尽一锅汤来了解是不可能进行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你认为怎样做既方便 快捷又实际可行呢?(可以通过尝一勺汤的味道而知道一锅汤的味道) 再比如医生想对人体血液进行检查,无需对身体内所有血液进行检查,只要通过血样的检验就能了解人体内血液的情况。 像这种采用调查部分对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而来估计整体情况的调查方法 叫做抽样调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抽样调查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几个概念的介绍 1练一练 通过实际选择感受抽样调查 教师结合具体活动,给出抽样调查的方式的概念,通过实例方法选择,让学生充 分的了解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部分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列事件中哪些必须选择抽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 2说一说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抽样调查呢? 抽样调查中抽取时要具有随机性,这样选取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才能由此估计总体的情况。 在抽样的过程中需要考察的是数据,整个的考察对象称为总体,实际被调查到的情况组成样本。 举例体会总体,样本 请你说一说下列抽样调查中的总体和样本各是什么? 三、活动中体会抽样调查的步骤及方法 1根据以上对抽样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你找到了本节课开始问题的解决方案了吗? 2怎样进行抽样调查呢?结合全面调查的知识你知道怎样进行抽样调查呢?小组讨论,看看哪组最先得出基本调查的操作步骤? 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根据刚才讨论得出操作步骤请同学们对课堂刚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抽样调查了。 4每组选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来介绍你们组的调查过程,调查方式,调查结果。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说得最棒? 5教师从中选取几张问卷加以统计,利用统计图对调查结果加以描述。 新旧知识对比,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结合刚才的活动,你知道抽样调查的步骤了吗? 通过这节课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所学的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有哪些区别呢?请你对这两种调查方式进行对比。 五、小结并运用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对本校各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一调查,整理出有关数据,并根据调查结果试提出保护视力的措施。 救据的收集与菱理。二)——折样调查举例 抽取样本一设计河卷一收集教据 估计总体J揩述教掘J签理教据

《系统抽样》教案高品质版

《系统抽样》教案 尤溪一中 姜志茂 设计理念: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努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⑴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个体性、生成性,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活动”的内化,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课第二节2.1.2 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案例及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与步骤; (2)会用系统抽样法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能根据总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全过程,归纳应用系统抽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学情与教材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可以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类比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步骤,尝试解决抽取样本的过程,并围绕代表性与公平性两原则,分析比较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难点:当 n N 不是整数时的处理办法,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制作相关ppt 幻灯片,如复习提问的问题与答案,系统抽样的方法步骤,例题及解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学内容]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 (2)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分层抽样》教案

《分层抽样》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概念和步骤;应用分层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分层抽样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1、复习提问 (1)为了了解我班65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2)为了了解我校高二年级1403名学生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通过对学生采用不同抽样方法的原因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2、新课引入

(3)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能不能采用前两节所学的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呢? 样本中应该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有,那么他们应该按照什么比例来抽取呢?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的一致性,我们可以按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抽取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各1%的人,即抽取 高中生:2400×1%=24(人) 初中生:10900×1%=109(人) 小学生:11000×1%=110(人) 然后再在各个学段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把这24人、109人和110人抽取出来,最后再将这些抽取出来的个体合在一起,即构成了我们所要调查的样本. 二、启发引导,形成概念 1、分层抽样的定义 根据刚才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给出分层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初中数学八下《7.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 (6)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1) 教学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3.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个体间 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叫做个 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问题探究】 问题1: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气球,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哪一种颜色的气球最受全班同学的喜爱? 问题2: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 (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问题3: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样本容量是 试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2)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人数进行统计。 三.【拓展提升】 问题4:1.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 (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 (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个人复备 个人复备

系统抽样教案

系统抽样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1、2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 应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教学难点: 对系统抽样中的“系统”思想的理解和样本随机性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哪两种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

(2)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你简单随机抽样法,说出抽样过程。 二、导入新课: 由上面例子我们发现:如果用抽签法,总体数目较多,不容易搅拌均匀;若用随机数法,样本数目较大,操作起来费时费力。那么,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种新的抽样方法。 某校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500名学生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抽取方案。 (1)将500名高一学生进行编号1,2,3......500; (2)由于500/50 =10 ,确定分段间隔为10,对编号进行分段;(3)在第1部分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如6号);(4)从该号码起,每隔10个号码取一个号码,就得到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 (如6,16,26, (496)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就是系统抽样。 某校为了了解高一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503名学生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抽取方案。 (1)先从503名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3份,将其剔除;(2)将余下的500名高一学生重新编号为1,2,3, (500) (3)由于样本容量与样本比为 500/50=10 ,所以分段间隔为10,对编号进行分段;

2.1.3分层抽样 优秀教案

【课题】:2.1.3分层抽样 【设计与执教者】:单位:广州二中,姓名:陈荣洪,e-mail地址。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完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后,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随机抽样的其它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抽样的优缺点 (2)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会用分层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 理解分层抽样于系统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让学生体会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会用分层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学难点】: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会用分层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课前准备】:课件,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法、学法设计】:问题,讨论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1、下列问题中,采用怎样的抽样方法比较合理: ①从10台冰箱中抽取3台进行质量检查; ②某电影院有32排座位,每排有40个座位,座位号为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议结束后为听取意见,需留下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某学校有160名教职工,其中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2、某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业务员有104人,管理人员32人,后期24人,现用分层抽样从中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则抽取管理人员()人 A、3 B、4 C、7 D、12 3、某校有老师200人,男学生1200人,女学生1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女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80,则n= 4、某大学数学系共有本科生5000人,其中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比为4:3:2:1,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200人的样本,则应抽取三年级的学生为()人。A、80 B、40 C、60 D、20 5、某公司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有150个、120个、180个、150个销售点,公司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课题:抽样调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调查》的第二课时抽样调查。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应用,抽样调查则蕴含了这种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抽样调查。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初步具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也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演绎归纳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欠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代表的特征,自主完成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抽样调查的概念,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系统抽样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1)理解系统抽样的定义及特点,会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两种抽样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本小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统计的认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系统抽样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思(学生独立思考)、论(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问题)、疑(小组提出不能解决的疑问)、答(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答疑难并巩固强化)四步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问题2、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怎样的抽样问题? (学生回答以上两问题,由于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个数较少时,很容易联想到总体中个数较多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 例题1、为了了解某市今年高一学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拟从参加考试的15 000名学生成绩中抽容量为150的样本,用简单随机抽样合适吗?请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解法,然后小组讨论,统一方法) 解题步骤:1、编号。1到15 000。 2、分段。由于样本与总体容量之比为1:100,故将总体分为150段,每段100个个体。 3、确定起始个体。从1到100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例如34。 4、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其他样本。即:134,234,334, (14934) 问题3、(变式)若样本容量变为15004呢?

问题4、系统抽样满足等可能性吗? 问题5、系统抽样的定义(小组讨论归纳) 问题6、系统抽样的步骤(小组讨论归纳)。 例题2、某件产品共有1563件,按出厂顺序编号,号码为1到1563。检测员要从中抽取15件产品作检测,请设计一个系统抽样方案。(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解法,然后小组讨论,统一方法) 解题步骤: 1、剔除余数。1563除以15的余数为3,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除掉3个个体。 2、编号。1到1560 3、分段。由于样本与总体容量之比为1:104,故将总体分为15段,每段104个个体。 4、确定起始个体。从1到104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例如20 5、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其他样本(依次加104)。 三、随堂训练 1、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到30的30份试卷中,任选3个做样本,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 选起点m,以后取m+10,m+20(超过30则从1再数)。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5 分钟抽一件产品进行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 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同)座位号为14 的观众 留下。 2、一个年级有12个班,每班50名学生,随机编号为1到50,为了了解他们的课外兴 趣,要求每班第40号学生留下来调查。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系统抽样法 3、为了解某地参加计算机水平测试的5008名学生的成绩,从中抽取200名进行统计,运用

分层抽样教案

河南省2010年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教案 2.1.3分层抽样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郭歌 2010. 9

《分层抽样》教案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 授课教师:洛阳市第十九中学郭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 “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概念和步骤;应用分层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分层抽样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在《淮南子?说山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由此引出本章所学内容“统计”的本质.

1、复习提问 (1)为了了解我班50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2)为了了解我校高一年级700名学生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通过对学生采用不同抽样方法的原因进行提问,归纳总结: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2、新课引入 (3)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能不能采用前两节所学的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呢? 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近视程度有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所得样本中可能会出现高中生过少或绝大部分是初中生的情况,所得样本代表性较差. 样本中应该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有,那么他们应该按照什么比例来抽取呢?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的一致性,我们可以按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抽取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各1%的人,即抽取 高中生:2400×1%=24(人)

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 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 些情形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 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 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 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 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比

必修3教案2.1.2 系统抽样

2.1.2 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 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 系。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探究新知】 一、系统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 (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 N]. 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 n (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思考? (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 (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 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点拨:(2)c不是系统抽样,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 教案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通过实例介绍了分层抽样的实施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抽样在内容上与系统抽样是平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分层抽样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在每一层进行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也是等可能抽样. 三维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方法. 2.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体会统计思维过程. 3.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及其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确定各层的入样个体数目.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原则上是按各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数、党员人数进行分配的,并适当考虑前几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数等因素.按照这一分配办法,各选举单位的代表名额,比十六大时都有增加.另外,按惯例,中央将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这种产生代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教师点出课题:分层抽样. 思路2.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本节课我们学习分层抽样. 推进新课

1.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 400人,初中生10 900人,小学生11 000人,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 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取各个学段的个体数? 3.请归纳分层抽样的定义. 4.请归纳分层抽样的步骤. 5.分层抽样时应如何分层?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总体? 讨论结果: 1.分别利用系统抽样在高中生中抽取2 400×1%=24人,在初中生中抽取10 900×1%=109人,在小学生中抽取11 000×1%=11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含有个体多的层,在样本中的代表也应该多,即样本从该层中抽取的个体数也应该多.这样的样本才有更好的代表性. 3.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取的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采用分层抽样.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分层: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层); (2)按抽样比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 (3)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5.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 (1)分层时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即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一致性.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抽样调查习题

抽样调查练习 适合对口升学 一.单选题 1. 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原则 C.代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2.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修正普查的资料 D.用样本统计量推算总体参数 3. 抽样总体单位亦可称为( )。 A.样本 B.单位样本数 C.样本单位 D.总体单位 4. 抽样误差产生于( )。 A.登记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 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5. 在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情况是( )。 A.样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样本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 样本单位数目很少时 D. 样本单位数目很多时 6. 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小关系是(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D.后者小于前者 7.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 )。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8.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 倍倍倍倍 9. 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 )。

倍倍倍倍 10. 某企业今年5月试制新产品,试生产60件,其中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各占一半,则该新 产品合格率的成数方差为( )。 %%%% 11. 点估计( )。 A.不考虑抽样误差即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 反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概率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3. 在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A.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数目 B.概率度、统计量值、误差范围 C.统计量值、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 D.误差范围、抽样平均误差、总体单位数 二.多选题 1. 抽样技术是一种( )。 A.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B.对现象总体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方法 C.随机性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D.全面、准确的调查方法 2.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 A.只调查样本单位 B.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C.遵循随机原则 D.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3. 适用于抽样推断的有( )。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查

抽样调查与估计复习教案

抽样调查与估计复习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复习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 教学方法: 一问一答式,引导启发式。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复习纲要 1.实例 在上课之先,让全班学生按班上的分组统计出身高,列成表,备用。 假定已将全班50名学生的身高统计汇总如下表(单位:cm): 2.复习纲要与数据初步处理 (复习)师: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抽样的种类有哪几种 生:以全班学生的身高为总体,抽取该班不同的小组(或小组组合)作为样本。 (复习)师:你所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什么是样本容量各样本小组(或小组组合)的容量是多少 (复习)师:已学习过的反映样本(或数据)数量水平的标志值(特征数)有哪几个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得众数和中位数什么是总体平均数 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身高数据的总体平均数(x 总)。然后,请各位同学以自己所在 的小组学生的身高为样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i x)。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系统抽样教案

系统抽样 山东临朐实验中学数学教研室 付廷彬

课题:系统抽样 课时:一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B版(2007年4月第二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2.1.2 教学目标:(1)理解系统抽样的定义及特点,会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两种抽样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本小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统计的认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系统抽样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思(学生独立思考)、论(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问题)、疑(小组提出不能解决的疑问)、答(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答 疑难并巩固强化)四步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问题2、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怎样的抽样问题? (学生回答以上两问题,由于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个数 较少时,很容易联想到总体中个数较多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

例题1、为了了解某市今年高一学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拟从 参加考试的15 000名学生成绩中抽容量为150的样本,用简单 随机抽样合适吗?请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解法,然后小组讨论,统一方法) 解题步骤:1、编号。1到15 000。 2、分段。由于样本与总体容量之比为1:100,故将总体分为150段,每段100个个体。 3、确定起始个体。从1到100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例如34。 4、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其他样本。即:134,234,334, (14934) 问题3、(变式)若样本容量变为15 004呢? 问题4、系统抽样满足等可能性吗? 问题5、系统抽样的定义(小组讨论归纳) 问题6、系统抽样的步骤(小组讨论归纳)。 例题2、某件产品共有1563件,按出厂顺序编号,号码为1到1563。检测员要从中抽取15件产品作检测,请设计一个系统抽样方案。(学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优选稿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数学分层抽样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通过实例介绍了分层抽样的实施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抽样在内容上与系统抽样是平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分层抽样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在每一层进行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也是等可能抽样. 三维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方法. 2.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体会统计思维过程. 3.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及其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确定各层的入样个体数目.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原则上是按各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数、党员人数进行分配的,并适当考虑前几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数等因素.按照这一分配办法,各选举单位的代表名额,比十六大时都有增加.另外,按惯例,中央将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这种产生代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教师点出课题:分层抽样. 思路2.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本节课我们学习分层抽样. 推进新课

1.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 400人,初中生10 900人,小学生11 000人,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 2.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取各个学段的个体数? 3.请归纳分层抽样的定义. 4.请归纳分层抽样的步骤. 5.分层抽样时应如何分层其适用于什么样的总体 讨论结果: 1.分别利用系统抽样在高中生中抽取2 400×1%=24人,在初中生中抽取10 900×1%=109人,在小学生中抽取11 000×1%=11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含有个体多的层,在样本中的代表也应该多,即样本从该层中抽取的个体数也应该多.这样的样本才有更好的代表性. 3.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取的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采用分层抽样.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分层: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层); (2)按抽样比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 (3)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5.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 (1)分层时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即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一致性. (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